个人课题研究小结

《以国学经典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个人总结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宜安镇宜安小学 田文丽

两年以来,我积极投入了学校的《以国学经典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我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本着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为目的,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现将两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

课题研究要想深入有效的实施并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参与研究的人员必须不断读书,善于学习。我认真参加了学校教导主任王素彥组织的专业培训,认真听取学校校长齐增辉组织我们学习的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也在网上、相关的书籍上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探讨。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并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积极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在研究中,我发现班级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国学时,兴趣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我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相关理论文章和教师经验论文,在充分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措施尝试着进行了实验: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并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国学。如:“凡出言,信为先”,结合今天的要讲诚信;“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结合今天的尊老爱幼。使孩子们愉悦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除此之外,通过开展朗诵大赛、背诵接龙、情境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与语文组老师进行探讨,即围绕“提出问题——交流诊断”这一流程进行话题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两年来,我丝毫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总是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我更认真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国学课,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教有所思、善于总结。边研究边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并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和反思。

四、课题研究收获:

1.课题研究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课题能够顺利实施,就需要查阅大量资料,问题才能得到顺利解决。这样研究过程就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过程,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课题研究转变了我的工作习惯。以前我教学更多的只是埋头工作,不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或者说有了教训也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课题研究下来,我开始注重把经验教训及时地进行总结反思,发现问题能及时着手寻找解决的途径,让总结与反思成为工作的一种方式。

五、存在的不足: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更积极地开展研究,以期获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王履斌个人课题研究小结 参与式小学数学

围绕“参与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小学数学“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构建而成的。

一,教学模式名称

小学数学“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使学生即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实施创造教育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培养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主体性的特征就是自觉能动、自主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真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教学模式,建立构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

充分体现“主动实践,积极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模式的范围

应用范围是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及几何形体概念教学。

五、“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流程

1.揭示教学内容,明白目标要求。

上课前,就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探究内容,明白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等,为学生提供动态刺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

4. 参与实践,探索新知。

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取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明了、正确的表象。经过观察、对比、归纳、抽象、概括使大量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探索新知。

5. 参与练习,强化认识。

练习时应充分体现以下几个层次:再现形成知识过程的练习,知识基本应用的练习,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引申和开拓性的练习,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练习题。

6. 参与总结,掌握规律。

总结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形式要新颖,方法要灵活,避免千篇一律,枯燥呆板,平淡无味。巧

妙安排总结,能使学生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

六、运用原则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能动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在“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服从于学生的学习,以教带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只有教师的能动作用充分体现,才能保证“主动参与式”教学有序地紧凑地进行。

2、突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处于“主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的结果。

3、现灵活多变的动态性原则

由于教材类型的不同,学生对学习需求的差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不断交流和反馈,使动态教学成为“主动参与式”教学的突出特征。

4、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性原则

和谐的人际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竞争的学习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平等和民主的教学氛围,构建富有挑战和竞争的教学机制,确立正常和密切的合作关系,已是“主动参与式“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七、“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

(1)目标导入、问题引领。

上每一节课时,教师需要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流程中,将把学生最容易出错、最不易理解掌握的一个个问题串起一根教学主线,用问题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 2)展示成果,质疑讨论。

让小组学生来展示他们学习的内容。展示的形式主要有板书展示、口头展示及模型展示等。通过展示调动学生的内趋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3)精讲点拨、激活主体。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精讲。教师要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来决定点拨的内容,教学的灵活度很大,当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教师此时出场进行点拨,这样的讲解才是“雪中送炭”,才是学生最需要的。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讲授重在点拨引导,做到精讲。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4)目标达成、归纳迁移。

在每节课中都要设置目标检测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检测题分为A、B、C、D四个级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教师可通过目标检测题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八、“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要领

(1)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其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该模式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个人备课,精心设计出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力求详尽、合理,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2)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将班级的学生都划分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每个小组内又可细分为A、B、C三个不同的级别,在合作学习时小组内同级别的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对抗,不同级别之间A教B,B教C,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提前安排指导学生利用每天课后时间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预习。

九、“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

1.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教研及理论水平显著提高

2.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的效果是显著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创新性得到发挥,动手实践能力增强。

3.优化了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该模式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较好地创设了让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形成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态势,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九、使用“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通过对“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我认为它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1、学生不适应。对策是:(1)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3)不要批判、揭露学生的问题,也不要包办代替,但应积极引导;(4)要求学生不要依赖于老师和唯一的答案。

2、学生感到不安全,害怕暴露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知识有欠缺不知道如何讨论。对策是:(1)交代参与式教学活动平等参与,形式多样;(2)小组不要太大,4—8人为宜;(3)让学习有困难的先发言;

(4)先做起来,不要讲太多理论;在做中态度会改变,学生会逐渐熟悉。

3、教师观念问题:担心自己没有尽职,学生没有学到“东西”。对策是:(1)反思学生需要学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最重要;(2)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让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交流的关系之中。

4、教师缺乏自信和能力。对策:(1)做中学(2)精心准备,细化讨论计划和讨论题目;(3)作好充分准备,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

5、客观条件的制约:时间不够、内容太多。对策:(1)将小专题穿插在活动之间;(2)小组活动要严格控制时间;(3)分组讨论不同的

问题,汇报时交流;(4)小组一次只汇报一个问题,避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