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20xx)

某地区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在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我区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创新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路子,充分发挥了科技和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20xx年主要工作回顾

20xx年我区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市)”考核,连续4年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区”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称号;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广东省、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36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重点动漫软件企业,全区科技型企业达到159家;1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5家企业在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其中: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3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进出口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第二批试点企业;1个项目被认定为广州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我区20xx年共获得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立项经费支持5128万元,比上年增加179%;全年安排科技经费

1.37亿元;完成区级科技计划立项180项;完成区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50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至20xx年11月末,我区专利申请量1783件,比上年同期增加16.5%;专利授权1252件,比上年同期增加22.79%;我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6年获广州市政府部门“优秀门户网站”称号;我区顺利通过广州市各区(县)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考核,综合评分荣获广州市各区(县)第一名;我区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和制造园三大园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部、省、市、校、区共建的“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和区科协分别被上级评为“广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先进集体”和“广州市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着力开拓自主创新工作新局面。20xx年是“科技工作落实年”,我局以抓落实、干实事、见实效为主旋律,深入贯彻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各项科技工作要求,加快实施《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广东省人民政府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广东省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根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做好全区自主创新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出打造***创新服务型总部集聚区的具体工作思路和对策,推动全区自主创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我区科技创新氛围。

(二)以实施科技项目为载体,促进全社会自主创新投入。

1、全年受理全区企事业单位申报我区科技计划项目283项,立项扶持180项,立项率为63%。其中:工业项目81项,农业项目30项,医疗卫生项目46项,企业研发中心认定项目8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重点分布在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配套、数字家庭、生物医药、灯光音响、动漫游戏、数控机床、珠宝首饰、输配变电和现代服务业等10大行业。立项项目(不含科学研究计划)总投入的研发经费为2.89多亿元。其中:财政拨款248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2.9亿元;产学研合作项目52项,占33%。项目完成投产后,年新增产值7.6亿多元,新增利税达2亿多元,申请专利135项,软件版权83项,发表论文130篇,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家。

2、以区“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为主线,培育我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中船柴油机、广日工业园、广汽自主品牌汽车、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动漫游戏产业、数字家庭、生物医药等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实施,安排经费1810万元,用于扶持“基于IP网络的数字家庭高清媒体互动终端”等81项科技项目研发,引导企业投入技术研究和开发经费2.1亿多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和科技惠民力度,积极组织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力促进全社会自主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3、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增加科技投入。***银达公司创新工作方式,推出“***区中小企业振兴工程”,丰富担保产品品种,针对企业贷款时抵押物不足、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了“速保通”业务,突破了以往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的固有模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年为全区403家中小企

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累计融资担保14亿元,比同期增加40%,有效解决了我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局在***区村镇银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正积极参与***区村镇银行的筹建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健全。

(三)切实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为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我区制定《***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和《***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我局积极组织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与几百家中小企业进行对接,从与我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的高校中聘请了100名教授作为第一批进驻我区100家中小企业的科技专家。通过借助大学智力资源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作为科技专家进驻企业的交通补贴,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打造产学研合作实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平台;推动产学研工作交流,为推动我区产学研的工作进程提供有益借鉴。

(四)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进一步提升对广州“南拓”的承载力,我区把营造创新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和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推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产业。安排科技经费3510万元,扶持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器基地、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汽车研究院、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等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区重点引进项目、相关产业项目的研发园区、孵化企业的补助。为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支撑。

(五)积极做好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型企业认定的推荐工作。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加强对区内企业进行科技政策宣传,对一些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进行跟踪和上门辅导,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掌握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类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组织4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在指导申报材料、联系外部支援等方面全力协助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积极做好创新型企业的认定推荐工作。去年,广州市科技局组织开展第二批“广州市创新型企业”的认定工作,我局组织了18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认定,同时,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认真地审核和把关,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经过努力,广州锐丰建业音响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

(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一是继续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稳定增长机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申请工作,结合广州市专利申请灭零行动和专利发展倍增计划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挖掘专利申请源。去年,我区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去年提高较快,珠江钢管等8家企业专利申请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永通公司等10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实现零的突破,形成了我区专利成果有效产出的新格局。二是加大专利申请的资助,发挥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为科技人员申请专利提供便利条件。全年,安排经费460万元扶持了18个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区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实《***区发明专利补贴实施细则》,对区内11家企业的21项包含发明专利的产品安排专利产品补贴105万元,给予补贴的专利产品年度实现利税5441万元。三是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专利法》。先后举办了2期培训班,共参加培训400多人次,邀请资深专家对新专利法中与企业关系较大的修改条文进行解读,并对我区最新出台的相关知识产权优惠政策进行宣讲,引导从业人员了解和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四是积极协助开展知识产权专项维权工作,促进政府执法、企业维权、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

(七)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紧紧围绕科技兴区、人才强区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构建“科普宣传教育平台”、“社区科普平台”、“农村科普平台”、“青少年科普平台”等四大平台,有效地营造了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一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和谐广州”的主题,积极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各类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区科协获得20xx年度“广州市全国科普活动日优秀组织奖。二是健全基层科协组织。去年,桥南街、沙头街、小谷围街和石楼镇相继成立了科协组织,各镇街和各学(协)会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25支,总人数达300余人。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加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投资90多万元,在全区完成了69条村的科普“四个一”工程建设,修建统一样式和规格的科普宣传栏69个,总长386米;建立科普活动站69个,总面积2518平方米;建立科普示范点42个;建立69支农村科普推广志愿服务队,总人数达1035人,超额超标准完成市科协下达的任务。市科协、市人大和及市政协在联合验收工作中充分肯定了我区的成绩。此外,还开展了“农科专家进农村”、“百名专家兴百企”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科学技术的平台。四是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通过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节目,放映科普电影,组织社区科普培训、召开座谈会等活动,为群众提供科普知识咨询和科技服务。五是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加大对在校学生的科普教育工作力度,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去年3月,我区洛浦中学被授予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年,共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活动30多项,送科技下

乡10余次,科普讲座6场次,科普知识竞赛3次,共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20000余份,赠送科普图书和养殖实用技术等书籍60000余册,科普挂图2000余张,科普光盘300余张,开展科普画展8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50期。

(八)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更高级阶段,“数据中心”和“数字大城管”开始为社会信息化增添动力。

一是继续深化信息化网络系统、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运维。进一步推广应用OA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深化网上审批项目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无纸化办公;推进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维护,完善网络、办公电脑设备、应用系统维护体系;配合广州市积极开展迎亚运信息技术与通讯保障工作;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构建“一网式”协同办公平台。目前已有9个镇(街)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其余镇(街)政务服务中心也将于年底前逐步对外开放,23个局级单位使用“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审批”,方便市民及企业办事。

二是深化和巩固数据中心功能,全面铺开“数字大城管”项目建设。深化数据中心“一套图”系统建设,增加了重点项目、亚运、电子显示屏、空置厂房等全区性专题数据和沙湾村情系统等镇村专题数据,初步建立起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利用数据中心功能促进流管、计生数据交换联动平台和计生、民政、卫生信息联动平台以及区出生缺陷干预信息项目等系统应用;“数字大城管”项目已进入全区全面推广阶段,积极探索发动群众报案的新途径,在数字城管平台上开发公众短信、彩信热线举报等多种公众举报功能,正积极筹建区级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预计年初可落成,投入使用。系统自从20xx年6月22日运行以来,截止至12月底,共发现城市管理问题937多宗,立案830多宗,结案550多宗,按期处理率从系统使用之初的不到50%上升到目前的83%;继续深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卫生、水利、国土、民政、公安、市政等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

(九)以配合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维护及应用迈向新高度。

配合迎亚运工程、广州新客站建设和大学城智能化管理等区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和应用。截止至20xx年12月底,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共完成近29000个视频监控点的建设,实现了100%行政村、85%社区覆盖的目标;1至10月份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直接破获案件123宗、间接破获案件17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75人,处理其它城市管理案件或事件974宗,为提升我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发挥了应有效能。

(十)以“三创”促“三新”,推动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

20xx年,我们积极配合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区服务委员会开展工作,大力支持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坚持“部省市校共建、产学研用结合”,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坚持走“集聚、集成、集群、集约”的发展路子,按大基地、大产业思路加快发展数字家庭产业,打造“构建自主知识产权新标准、培育互动高清信息文化新媒体、打造高端要素集聚新产业”的“三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目前国家基地已立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46 项,发布 16 项;已集聚AVS、DRA、DRM、DiiVA等十大国家、国际标准。国家基地在***和云浮分别开展了“互动高清、安全播出”为特点的技术创新和机制融合试点工程。***区数字家庭应用示范试点工程规模已从万级试点向十万级的试点跨越。加强对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制造园”三大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招商。数字家庭研发园启动区在一年多时间聚集了5大技术支持中心、26家研发中心,72家企业。数字家庭商务园(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的启动园区(包括天安节能科技园部分和番山科技创业中心2号楼)已经成功建成,进驻了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深圳远望谷公司等现代信息服务业龙头机构和企业。已经制定数字家庭制造园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初步方案,正在规划建设数字家庭制造园启动区。

(十一)狠抓基础工作,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创先河。

以“广州市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无线电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镇(街)无线电属地管理体制,纳入行政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基层工作指引,区、镇(街)二级无线电管理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开创省、市先河。圆满完成全区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做到情况清、责任明,为加强我区

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升无线电频谱资源、站址资源的科学管理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行政基础。清理违法使用对讲机专项行政执法活动成效显著,全区检查对讲机通信设备达12914台,占全国检查工作总量的11.05%,全区合法申请、使用对讲机的用户成倍增长,达到了清理前的11.5倍,无线电通信秩序与无线电通信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积极推进无线电频率资源和站址资源规划。颁布了《关于加强高地和高层建(构)筑物无线电(台)站设置管理的通告》,加强站址资源和高地、高层建(构)筑物无线电工程的管理,建立站址资源管理机制,减少大功率固定无线电台(站)潜在安全隐患。成功完成大学城违章建筑清拆、区中心医院整体搬迁、区十二届龙舟赛等大型行动、活动及国庆60周年、601专项行动、各类型考试考场的无线电通信与保障任务,充分发挥无线电管理保驾护航作用。强化无线电法制宣传教育,“寓无线电法制宣传教育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通信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全社会依法守法意识、防灾减灾意识的迅速提高。

20xx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的支持和全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区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科技产业特色仍不够明显,有影响力、有亮点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产品不多;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区域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须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应用的空间仍有待拓宽;五是无线电管理行政资源不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本文来源于 工作总结网(),如需原创稿件,请登陆工作总结网

 

第二篇:北仑区科技局20xx年度工作总结

北仑区科技局20xx年度工作总结

和20xx年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

20xx年北仑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区委区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务实创新,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20xx年获得“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区级社区建设工作“共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机关党支部通过达标考核,机关工会获得区直机关先进工会称号。通过浙江省科技强区复查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考核,根据20xx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公布:北仑区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居省第四位、市第一位,科技进步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xx年度工作情况

(一)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依托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培育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规模、形成特色。20xx年全区新增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总数17家)、省级9家(总数44家)、市级9家(总数58家);新增全国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总数2家)、省级1家、市级5家;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5亿元、销售4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7%,已成为推进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鼓励和引导塑机、冶金、汽配、模具、文体用品、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应用ERP、SCM、PDM、CPC和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通过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不断提高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和企业管理水平。到目前为止,共有吉利、信泰、宝新、海天、申洲等24家企业被列入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建设)企业。

1

(二)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组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海天塑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于10月份迁入新大楼办公,标志着宁波海天塑料机械研究院开始正式运行。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联合三创模具、信泰机械、康鑫机械、精意工业设计和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校、企业,组建成立北仑模具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并注册成立宁波北仑九峰模具技术服务中心。以宁波诺依克电子有限公司牵头,以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信息研究所为技术支撑,组建成立汽车电子研究所,并列入20xx年度宁波市汽车电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语言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宁波信息产业局合作共建的宁波华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宁波多语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已正式启动,该项目被列入20xx年度宁波市创新服务平台项目。促成哈尔滨工业大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来北仑出资设立宁波北仑环保节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宁波华中数控有限公司。

2、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目前,全区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行业检测中心6家(新增3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5家(新增3家)、市级24家(新增1家);新建市级行业科技公共项目服务平台4家(新增2家)。

(三)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进一步贯彻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有关财务税收政策的实施意见》,今年共组织了5次会议,并结合重点企业调研,加强对《实施意见》的培训与宣传。

2、科技项目申报及补助经费情况。今年以来,共组织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星火(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创新基金等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9项,已立项14项,其中国家 2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2项、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立项4家(晶鑫、隆兴、信泰、台晶)、国家行业检测中心3家(宁波拓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国家噪声与减震(NVH)检测中心、宁波雪龙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的国家车用零件检测中心和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的国家针织面料检测中心);国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预计立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立项4项,全年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将达到36项。组织申报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8项,已立项62项,并已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经费资助3688万元。149项新产品被列入20xx年度第一、二、三、四批市级新产品计划项目,完成各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30多项;推荐申报20xx年度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12项。完成2005-20xx年度区级科技进步奖评审,评审区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4项;下达区级科技项目经费1990万元。

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取得新突破。围绕北仑区石化、钢铁、汽配、造船等临港大工业和精密机械、汽车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及《北仑区“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的将重点实施科技发展八大专项,积极组织相关企业进行攻关。目前,已有8家企业承担了10项国家、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并实施10项区级农业重点科技专项,特别是北仑区企业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220kV光电复合海底交联电缆规模化制造技术”项目为被列入20xx年度“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将分别获得国拨经费资助1940万元和1673万元,成为北仑区乃至宁波市获国家经费资助最大的科技计划项目。

4、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召开全区乡镇、街道和重点企业专利工作座谈会,引进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注册成立宁波北仑泰能专利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xx年北仑区域共申 3

报国家专利1109件(同比增长44%),其中申报发明专利数226件(列全市第一);已授权656件(同比增长4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7件。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立项1家(永发集团);市级专利示范企业立项1家(永发集团)、试点企业立项1家(大港意宁)。目前,全区已有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7家,市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9家。下达20xx年度区级专利经费140多万元。与宁波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中心合作成立北仑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中心,共同搭建宁波科技文献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已为46家企业检索相关科技文献资料633件。

5、加强技术合同登记备案。20xx年全区共认定技术合同135份,技术交易额4900万元。进一步完善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平台,帮助企业将技术难题转变成“订单技术”,新增上网企业20家、技术难题80项、正式签约48家,合同成交额2688万元。

(四)整合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加强科技合作

1、大力开展国内科技合作。积极开展与清华、浙大、中科院、兵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大力引进技术、项目与人才。目前,已与浙江大学、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20xx年开展科技合作项目28项,引进科技成果近35项。邀请哈工大、浙大、宁大、武汉理工、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高校、科研院所30多批次近1000多人来北仑参观考察,并组团重点考察清华、浙大、宁大、万里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网络IT服务公司。北仑区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3名教师来我区挂职。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浙江(宁波)科技成果交易会、宁波科技人才周等大型科技活动,并举办北仑区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中国宁波世界创新工业设计国际论坛、“北仑人才与科技合作浙江行”和20xx年宁波科技创业投资论坛等活动。积极搭建企业与专家联系平 4

台,组织“机电一体化”、“模具行业”、“检测仪器设备共享”和“高分子新材料”中小企业科技合作专题对接会和二届“北仑区中小企业家科技沙龙”活动。

2、国际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直接聘请国外专家从事科研开发,开发设计新产品。如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欧元,在德国纽伦堡设立海天塑机研究院,瞄准注塑成型前沿技术,研发高端塑机产品,目前研究院已正式运行;宁波拓普减震有限公司投资150万美元在加拿大多伦多设立拓普北美技术合作机构,聘请美国通用公司的资深底盘工程师,实现与美国通用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的同步研发。二是直接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从事科研开发。如宁波海伦乐器制品有限公司与美国弗兰克·爱默生钢琴顾问公司合作开发“HG218三角钢琴”、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合作开发“高性能镀镍碳纤维”、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FORMAT公司合作开发“新型A06002ATM机”等六个合作项目相继开展。三是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如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与阿迪达斯(ADIDAS)公司合作,建立阿迪达斯申洲设计工作室,目前已开始运行。

(五)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1、开展基础工作,制定配套政策。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增设信息产业管理职能,内设信息产业科。着手摸清区域软件产业的家底,包括软件企业家数、涉及的领域、发展规模以及企业发展中碰到的困难(技术需求、政策环境以及硬件建设)等方面。同时,为更深入、全面地研究区域软件产业发展的对策,在宏观上提供指导性意见,已委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进行区域软件产业发展的研究。进一步鼓励国内外软件专业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来我区从事软件和系统集成的研发、成果转化,创办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其它信息服务业企业,吸引国内外信息服务业企业 5

来我区开设窗口、兴办企业,加快我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出台《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鼓励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仑政[2007]20号)、《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创业企业认定办法》等政策,为区域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软环境。

2、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在坚持自主培育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对外招商。今年主要考察北京、南京、大连等软件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并走访了部分软件企业,获得不少收益。共引进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企业15家,按照行业分类有纯软件开发(芒果软件、全盛软件等)、嵌入式(锐通、纽迪威软件、华中数控、谛洲电子等)、综合门户和行业门户网站(阿拉丁科技、中国羊绒衫网、中国花木交易网、全球电动工具网等)、软件服务外包(红稻数据BPO)和移动应用(指游信息、盈达科技等),总的来说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都处于孵化期。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软件开发企业32家(包括嵌入式软件企业16家)、软件服务企业3家、系统集成5家、网站7家。

3、软件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全区软件业务收入6228万元,完成市下达年度计划的115%,比去年同期增长74.5%;新认定软件企业1家(宁波港集团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累计达4家;新增软件产品1个(龙腾CRM系统V1.0),累计达4个;宁波港集团信息通信有限公司被市信息产业局认定为20xx年市重点软件企业。推荐上报浙江省信息产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六)建立健全源头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助推新农村建设

1、积极发挥国家级星火培训学校和农业专家工作站的作用,加强对农村人员、种养殖大户及农业企业负责人的科技培训,建立以企业和基地为主体,与农业科研院校、专家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协作体系,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浙大、宁大以及省市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 6

2、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提升农产品质量。引进“紫香糯”玉米、“翠华”苦瓜、“朝阳红”南瓜、“白玉”丝瓜等10多个农作物优良品种,从源头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3、加大公共研发平台和农业科技示范建设力度。一是与浙大茶叶研究所共建“浙大茶叶研究所北仑名优茶研发中心”。二是组织建设“绿色蔬菜设施栽培星火示范基地”、“西洋杜鹃高效设施栽培技术星火示范基地”,并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星火示范基地。

4、积极实施农业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农业技术难题。围绕一批农业共性技术和关键难题,集成优势科技资源和科研经费,加强项目攻关。一是“金柑良种引育、高效栽培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和“杜鹃良种引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已被列为市级重点科技攻关择优委托项目,分别获得市级科技经费40万元和20万元。二是组织、评审首批区级十大重点农业科技专项,安排科技经费145万元,已下达资金101万元。三是申报“高抗木荷品种选育和应用研究”、“宁波城市绿化彩色树种的筛选及培育技术研究”、“特色瓜果容器栽培技术与示范”等3个市级农业攻关项目。四是“黑羽绿壳蛋鸡绿色养殖技术研究”被列入市科协“金桥工程”重点项目。

5、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成果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申报1个国家成果转化项目“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技术群集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1个市级农业成果转化项目“黑羽绿壳蛋鸡绿色养殖技术中度基地”;继续推广“性信息素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害虫生态防治中的应用”,落实推广面积1万余亩。

6、加强区级社发类项目资助力度。一是组织申报“北仑重点村(社区)科技信息亭(便民服务亭)研究与示范”、“腹腔镜下Taylor手术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技术研究”等两个市级社发类攻关项目,其中“腹腔镜下Taylor手术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技术研究”已列入市级社发类攻关项目。二是根据北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强对公 7

益类科技项目的资助力度,组织评审一批“新农村建设、医疗卫生、生态建设”等区级科技项目,下达经费72万元。

7、配合做好“生态北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重新明确局“生态北仑”分管领导及联络员。二是申报2个与生态有关的市级科技项目。三是跟踪已列入市级科技项目的实施情况,“小门村生活污水生化处理及其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已基本完成,小门村已通过“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验收。“集约化生猪养殖的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已取得初步成果,监测指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已完成结题验收。四是在梅山乡重新试种1000米长的沿海防护林,为下步开展沿海防护林建设积累经验。五是以宁波大学、宁波市新农村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积极组织大碶街道牌门村申报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牌门村已分别被列入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试点)和国家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试点)。

(七)加强科普宣传,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1、重点做好农村、社区科普宣传工作。开展科技下乡“四季行”和科普进社区行动。今年共开展六次活动,累计展出科普画板180块,赠送科普宣传书籍、资料8000余份,并进行科普知识讲解和宣传。

2、规范科普示范街道(乡镇)、社区(村)创建工作。下发20xx年区级科普示范创建申报文件,并对要求创建省、市级科普示范单位的进行指导。今年全区创建省级科普示范街道1家、省级科普示范社区4家、市级科普示范社区3家、区级科普示范社区3家。

3、积极启动科技馆的筹建工作。区科技局(科协)积极启动区科技馆筹建工作,会同区建筑工务局考察兄弟省市科技馆,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目前,区科技馆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八)加强自身建设,争创学习型机关

1、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党风廉政建设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广泛动员、创新思路,以四个工作重点 8

为突破口,狠抓措施落实,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机关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组织纪律明显加强,为企业服务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2、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政治业务学习和调研活动。制定完善机关学习制度,规定每月不少于二次学习时间,学习情况有记录,确保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学习政策、法规、理论的同时,针对我局业务特点,相继开展学习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局领导分组带队下基层开展调研,了解基层科技创新活动的新动向、新问题,关注民生,深入社区调研,共推和谐社区建设。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做到科技进步与自身建设有机结合。围绕党风廉正建设工作,局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凡事均有章可循,从制度上防止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一是今年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制度,尤其是在财务报销、大额资金使用、公务接待、干部任用、礼金、礼品的处置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议事规程和处理程序,努力从制度上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二是严格执行科技项目立项与资金补助的“三审一决策”制度、项目立项与资金补助额度公示制度、科技项目监督电话制度等制度。特别是在推进阳光政务进程中,进一步改革项目立项、资金拨付、企业评定等规章制度,积极推行项目网上申报,严格执行“三审一决策”制度,最大限度避免“人情项目”和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发生。三是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纪检部门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特别是认真执行个人重大问题主动申报制度。中纪委[2007]7号文件公布以后,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并积极配合区纪委开展对照7号文件明确的属于受贿现象的自查自纠工作,积极填写《规定期限内主动说清违反中纪委[2007]7号文件有关问题及处理情况表》。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投诉或举报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

9

(一)区域创新组织体系需进一步健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亟待加强。从政府的层面来讲,我们在推进区域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科技服务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科技公共服务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区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全,具有一定资质的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投资、法律、设计、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要求。

(三)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还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还未建立;高新技术交易、风险投资等要素市场发育不全,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我区已拥有一定数量的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但区内大部分企业以生产加工型为主,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较少,导致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不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储备不足,企业新产品开发与专利申报的状况还不理想。

(五)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集聚不够,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中小企业集群,科研领军人才不足。

三、20xx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

按照“创新型城区”建设和“创新强区”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构建与完善“三大体系”建设,培育“六个一批”创新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五大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

(二)主要目标

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建设科技强区,创建创新型城区。

(三)工作重点

10

1、构建与完善“三大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创新型城区”和“创新强区”领导组织体系。“创新强区”是“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要活动载体,两者的内涵一脉相承。“创新型城区”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工作,更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且任务艰巨的工作。因此,为了早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要构建一个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个部门、乡镇、街道参与、上下联动的领导组织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一是成立北仑区“创新型城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北仑区“创新强区”领导小组。二是明确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乡镇、街道全力负责本辖区内的科技创新推进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围绕“创新型城区”建设和“创新强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建立以财政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科技投入为主导,市场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争取到“十一·五”末,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5%,引导企业科技投入比例为1:8。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有关财务税收政策等科技政策,并以国家新颁布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为契机,加大科技政策培训与宣传工作,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二是拟定《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推动科技与资本相结合,引进科技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区内企业。三是利用创业板即将推出之机,培育遴选创业板上市候选企业2-3家,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

(3)进一步强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以国家级产业基地、产业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等组成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创新合力。到“十一·五”末,争取形成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塑机、压铸模具、汽配)、五大产业创新平台(塑机、模具、汽车电子、节能环保、数控装备及控制单元)。 11

开发区科技创业园争创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北仑现代农业园区争创省级科技孵化器;鼓励发展具有民营机制的专业孵化器。进一步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创建区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推进外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推动贝发集团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培育“六个一批”创新主体

(1)培育一批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型企业。20xx年新增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省市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3家,其中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达到9%左右。

(2)培育一批区级科技型企业。通过培育扶植一批区级科技型苗子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20xx年制定出台《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科技型苗子企业认定办法》,新培育区级科技型苗子企业20家左右。

(3)培育一批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在区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研发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引进共建一批具有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能力的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20xx年新培育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家,力争贝发集团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4)培育一批区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化,制定出台《北仑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认定办法》。20xx年新认定10家区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引进一家有实力、有能力的国内知名信息服务业大型企业,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平台”,使我区上千家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5)引进培育一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企业。继续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产业。围绕我区港口物流业和发达的制造业,新引进、培育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软件服务(包括网络服务)企业10家左右;力争引进一家国内知名软件企业来北仑设立分公司。 12

同时,利用已经出台的鼓励学生创业政策,积极吸引毕业生来区围绕信息服务业开展创业活动。20xx年全区软件产业收入力争6000万元。

(6)培育一批专利示范试点企业。通过培育促进企业专利申请、产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新培育区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10家;创建省(市)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3家左右。

3、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600亿元,比20xx年增长2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

(2)承担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20xx年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5项,立项15项;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80项,立项50项。

(3)加快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根据《北仑区“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北仑区将重点实施科技发展“八大专项”的要求,20xx年从区级科技项目经费中划出专项资金,启动一批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攻关;组织开展市级以上产业重大难题攻关项目4项(含国家级2项)。

(4)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开展科技合作项目20项,引进高新技术成果30项。其中引进、推广农业优良新品种3个,引进海外留学生、博士等高级科技人员带科技成果创业项目5项。

(5)力争全区专利申报数比20xx年增长20%,授权专利达到600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授权总量继续位居全市前列;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4、构建五大创新服务平台

(1)构建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导向的政策服务平台。贯彻落实上级财政科技政策,在仑委[2006]1号文件基础上,出台1+X政策:《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北仑 13

区(开发区)区级科技型苗子企业认定办法》、《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苗子企业)及重点研发项目经费补助办法》、《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科技创新平台资助暂行办法》、《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界定暂行办法》、《宁波市北仑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认定办法》等。

(2)构建以集聚创新资源为目标的科技合作服务平台。一是深化“两院两校”合作机制,远近结合整合科技资源,引进转化科技成果,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一批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二是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联络员制度,定期开展专项科技合作对接活动。三是精心策划科技合作活动载体,如九峰(院士)论坛、“全国电子商务设计(策划)大赛”等活动,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我区创新创业服务。

(3)构建以开放性、共享性为主的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xx年在已建成的5家国家级行业检测中心基础上,抓好海天注塑机实验室、模具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汽车电子研究所、工业产品研究设计中心(宁职院)、麦芽行业检测中心和宁波多语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软件测试公共平台(华建信息)、北仑环保节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哈工大)等平台建设,为集聚产业群和同行业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4)构建以适应企业自主创新需要的人才服务平台。落实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学历培养与技术培养相结合。引进一批知名的科技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产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培训一大批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0xx年,着重抓好与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合作开展企业家沙龙、技术人员培训,开展科技进步奖、创新型人才评选等评比等活动,激励科技人员创新热情,营造全社会创新的良好氛围。

(5)构建以科技中介为主的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中介 14

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成果推广、技术咨询、技术评估、信息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进一步抓好区技术转移中心、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仑分中心和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的咨询机构,为我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优质服务,以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能力。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