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张美华 徐晗虹

【摘要】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幼儿礼仪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立足于幼儿园教育,同时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幼儿礼仪意识、礼仪知识、礼仪行为的教育入手,通过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氛围,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同时,结合家庭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礼仪的意识和行为,以便更好的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礼仪教育 小班幼儿 实践 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和互相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同伴成人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因此,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理当倍受社会关注与重视。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因此,礼仪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在班级中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在家倍受长辈宠爱,作为家庭中的“小皇帝”,他们以自我中心的问题非常严重,在公共场合乱跑乱闹,在家里不尊敬长辈、做事随心所欲、与同伴相互争抢现象严重,有的幼儿有礼貌意识,缺乏礼貌行为等等。针对这种现象,以前幼儿园对幼儿教育仅仅使礼貌用语的教育,深 1

度不够。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我们通过礼仪教育让幼儿亲身感知、学习、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道德素养。

2 已有研究简述

2.1 国际教育倡导增强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幼儿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即幼儿的“四个学会”:学会认知(learn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 to do )、学会共同生活(learn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 to be)。现在的幼儿教育对前面“两个学会”相对比较重视,后面“两个学会”教育重视程度相对较弱。礼仪教育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基石,它可以培养幼儿怎么样学会与其他个体、其他群体进行交流、沟通,可以培养幼儿的EQ(情商),让儿童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知礼,无以立也”,幼儿通过学习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能够知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他者,从而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

2.2 国内相关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幼儿礼仪教育很重视,已形成了正规化教学模式,而国内还没有开展正规的礼仪教育,从笔者收集的现有资料来看,只有几十位业内人士写过礼仪教育方面的论文,最早发表时间是19xx年。可见,我国开展礼仪教育的研究时间短。但是,近年来研究人员呈现急增趋势。

2.3 当前小班幼儿在礼仪规范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宁波宁静幼儿园小班幼儿(有三班,共83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历经半年 (20xx年10月—20xx年12月)的观察,发现这些幼儿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不会使用礼貌用语、没有责任心、交往能力缺乏、任性、 2

霸道等等 。这主要是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占93%),由于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而造成的。

3 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个性和谐发展的基础,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用一些礼仪要求来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形成习惯。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礼仪的意识

礼仪教育是“生活秩序的教育”,所以,礼仪教育要让幼儿具有礼仪的意识,认知到礼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规范,同时也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表现,礼仪对于一个人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礼仪的知识

幼儿的礼仪教育的知识,具体而言,包括(1)生活礼仪(进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行走礼仪)(2)交往礼仪(称谓礼仪、问候礼仪、交谈礼仪、做客、待客礼仪、接电话礼仪、同伴礼仪)(3)共场所礼仪(升旗礼仪、集会礼仪、购物礼仪、公共场合礼仪)(4)学习礼仪(课堂礼仪、活动礼仪)。课题研究的内容见下列的框架图。

(二)礼仪的行为

礼仪教育要让幼儿理解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的,哪些行为是违悖礼仪的,让幼儿了解到“有礼貌、谦让”等话语是用来形容符合礼仪行为的,而“霸道、专横”等词语是形容违反礼仪行为的。

3

4 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一个阶段的施教,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在幼儿身上施用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辅以运用以下方法:

1、比较研究法。多角度开展对多个班级情况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同时,通过实验班与普通班级的对比,同一对象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为课题研究深化提供思路和理论筐架。

2、实验研究法。选择相关班级开展实验研究,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构建理论假设,作好实验设计和实施,提示因果关系。

3、个案研究法。在研究中,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教育策略。

4、经验总结法。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 5 策略

要搞好小班礼仪教育,必须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活动、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等四方面入手。不断让幼儿参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家庭、幼儿园,促进幼儿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4

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

1、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氛围

小班幼儿天生善于观察和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同伴行为、班级群体心理气氛,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美化生活环境。九月份我们根据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园内贴上温馨提示或绘画标记,例如在大型滑梯画上“小心别摔倒哦”,楼梯上写着“拉着扶手走路吧”教室里画上“嘘!小声点”等等,用视觉、语言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第二是树立礼仪榜样。教师就是幼儿的榜样,我们制定了《教师礼仪》,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教职工文明礼仪行为,塑造良好师德教育,努力形成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

第三是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幼儿园邀请警察叔叔给幼儿讲授遵守秩序的重要性;与宁静社区联系,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组织幼儿给贵州地区的幼儿捐书、捐玩具, 培养幼儿的爱心;在环保日,敬老日,节庆日时,带领幼儿积极参与,引导幼儿感受社会中的好人好事,产生模仿和学习的愿望。让幼儿在社会大环境中逐渐学会礼仪规范。

2、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活动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活动之中,我们将开展“讲文明礼仪故事”讲秩序的“小小运动会”、“文艺表演”、

教幼儿学做礼仪操等系列大型活动,把礼仪教育安排到幼儿教育课程中,找准教育契机,并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大象的生日会》这篇故事中,让孩子在表演“小老鼠与大象”的角色中,感受小老鼠的霸道和无理,了解做小客人的礼仪知识。另外教师加强探索和研究,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主题活动之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5

3、实践活动

幼儿礼仪教育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幼儿从早上入园开始,就要经过户外活动、教育活动、进餐、午睡、区域活动、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变化不定的环境,礼仪教育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一日生活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常规训练为主,注重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行为规范的养成、文明礼貌的养成等方面教育。每日开展 “值日小明星”,“礼仪小标兵”“全能宝宝”“文明乖宝宝”等评比活动,每月教师根据《幼儿礼仪规范》给全班幼儿考核一次,课题组针对考核分数进行比较分析,对表现突出的班级给予表扬,园办定期抽查。

4、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分四种方式:教育、感化、模仿和熏陶。“教育”是父母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教导,孩子也有意识地去学习;“感化”是父母有意地为孩子做出榜样和示范,使得孩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学到很多习惯;“模仿”是并没有特意教导孩子,而孩子有意的观察并习得行为习惯,“熏陶”则是父母的教导和孩子的学习都是无意的,孩子也能获得很多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以上四种方式在每个家庭中都同时并存着,当我们明白良好礼仪形成的奥秘之后,就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某些因素,每月利用家长课堂;每周利用家长约谈;每日利用入园、离园时与家长沟通,以便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并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以无目的和无意识为主,因此“熏陶”和“感化”是他们形成行为方式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模仿”和“教育”结束语:

通过半年的礼仪教育,幼儿在道德行为、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他们无论在礼仪活动中还是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 6

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中幼儿能和大人一起分享食物,不挑食,不偏食,懂得在公众场合的就餐礼仪。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会自由结伴,能灵活运用礼貌用语,有了玩具不争抢,懂得互相谦让,协商着玩;懂得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各种行为规范。通过培养,幼儿在各类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上课时坐姿自然,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特别是评价习惯的养成,幼儿能对自己的、同伴的各种行为作出恰当的评价,不贬低同伴的优点,对于自己的不良行为能及时纠正。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交往礼仪将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幼儿的礼仪教育也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教育话题。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去研究、去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礼仪学》 宁夏人民出版社 杜沛鹤 魏束玲

2、《幼儿园班级管理》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唐淑 虞永平

3、《礼仪教育:幼儿教育不可缺席的营养元素》 王中华

20xx年12月

7

 

第二篇: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内容提要: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两年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通过“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礼仪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将礼仪行为养成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之中,变理性的说教活动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幼儿通过实践活动,礼仪行为得到规范,同伴之间团结友爱、礼让友好、互相合作,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涌现出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 在课题实践研究中,家长、老师也对照各自的礼仪行为内容与要求。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示给幼儿面前,身先士卒做幼儿的表率,形成老师、幼儿、家长良好礼仪行为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儿童 礼仪行为 养成 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

礼仪,通俗的解释就是待人接物的礼节礼貌及方式,是交往的规范,即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礼仪行为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有时甚至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是关系到国格、人格的大事。随着我国WTO的加入,世界“地球村”格局的逐步形成,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交往的日益密切和频繁,决定了学好礼仪知识,培养礼仪习惯是现代社会 每个人必须培养的获取成功的重要素质。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礼仪教育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例:英国学前教育计划学校委员会(Shools councy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ject)把“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评价学前教育的标准之一;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19xx年4月)中也把“人际关系”作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离不开礼仪教育。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xx年)在社会领域中提出了教育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因此礼仪教育是各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题组组长:

在长期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在具有聪明活泼、知识开阔等优势的同时,也有着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学前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是非常牢固的,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而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由此可见,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需要,它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

究。

二、课题研究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学前心理揭示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身心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礼仪教育只有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才能形成养成教育科学的梯度序列。

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人们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养成教育着眼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吸收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探索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部机理。

2、学前课程理论

学前课程理论揭示了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有利于研究者处理好课程编制中的各种问题,选择及组织课程要素,使其内容有高度的一致性。

3、《纲要》及浙江省《幼儿园课程》

学前教育着重抓好礼仪启蒙教育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浙江省《幼儿园课程》,可以清楚地罗列出学前儿童的礼仪目标和内容,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体系。

(二)实践依据

1、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教育中有着丰富的礼仪教育经验,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应当批判性地借鉴那些至今仍适用的历史遗产。

2、我园教师在日常的礼仪教育过程中有不少新的创造,这些新思路、新方法是本课题着重要加以总结发展的内容,因此,要十分注意发现新观点和新做法,探索新理论和新经验。

三、研究目标与原则

(一)研究目标

1、在总结第一线教师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年级编制“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总目标、实施计划和具体内容”,制订各年龄阶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开展分年级试验性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和完善,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礼仪教材 ──“2-6岁学前儿童礼仪教材”,以充实园本课程。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幼儿、家长、教师的礼仪得到显著改观,形成一个人人懂道理、守规则、讲文明的良好精神风貌。

3、礼仪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组成,通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使其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从而达到“要我做”变“我要做”。

(二)研究原则

(一)研究目标

1、在总结第一线教师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年级编制“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总目标、实施计划和具体内容”,制订各年龄阶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开展分年级试验性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和完善,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礼仪教材 ──“2-6岁学前儿童礼仪教材”,以充实园本课程。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幼儿、家长、教师的礼仪得到显著改观,形成一个人人懂道理、守规则、讲文明的良好精神风貌。

3、礼仪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组成,通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使其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从而达到“要我做”变“我要做”。

(二)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需要把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持,相互强化,只有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才能转化为幼儿完整的、系统的学习经验,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要注重把集体教育活动与生活活动、自由游戏等各种活动中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把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挖掘结合起来;不仅考虑“显性”的教育影响,而且充分考虑幼儿可能获得的“隐性”经验等等。

2、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既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在课程的组织上,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

3、缺失优先原则

应把学前儿童现实发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发展所必须的方面突出出来,并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以保障孩子们基本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4、正面教育,鼓励引导的原则

在对学前儿童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对他们身上所存在的不成熟,不完美甚至不良行为习惯,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循循善诱,热情耐心地加以纠正,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5、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原则

不仅要向学前儿童讲明什么应该做,如何做才对,而且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也要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因为这种成人的示范效应,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研究:

从20xx年9月20xx年10月止,时间2个月,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4项任务:

1、组织教师学习各种理论,做好笔记。

2、进行广泛调查与摸底。

3、确定发展目标,寻找教材。

4、成立礼仪教育中心指导组。

5、邀请顾问组的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并广泛吸收我省其他地方幼儿园的一些经验。

(二)第二阶段

从20xx年10月—20xx年9月止,时间2年,全面进行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实践研究阶段

20xx年10月──20xx年9月

(1)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2)集体教学,明辨事理。

(3)日常渗透,习惯养成。

(4)榜样示范,熏陶感染。

(5)业务研讨,共同提高。

2、中期检验修正阶段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邀请顾问组专家对课题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2)组织教师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讨论,检验与修改教材草稿。

3、再实践阶段

20xx年12月—20xx年6月

修改后的教材在实践中验证,各教研组分别负责本年龄段的研究工作通过进一步营造氛围,使集体教育和日常渗透相结合,习惯养成和榜样示范相结合,同时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家园双向交流网络,密切地与幼儿日常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每月“礼仪教育中心指导组”召开各级教师参加的例会,进行业务研讨以促进教师共同提高,并且定期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课题研究不断趋于完善。

(三)第三阶段

20xx年7月—20xx年11月

在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编印教材,形成成果。其步骤为:

(1)分年级编印学前儿童礼仪教材:《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主题活动集》与《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个案集》。

(2)指导组审核教材。

(3)撰写结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的操作策略

(一)注重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了使课题研究能有效地开展,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首先运用特性等级评定法,对幼儿礼仪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向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共18个班级的幼儿发放调查表491份,调查表的具体内容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填写,要求老师对表格五大项中的54条内容(具体内容见附件一)如实地反映,并着重申明此项调查不作为幼儿及班级评定的依据,其数据仅供课题研究所用。调查结果显示,有16.9%的幼儿缺乏文明礼仪、18.2%的幼儿不能与同伴之间进行友好交往、17.1%的幼儿对自己的举止不能控制,特别严重的是有32.2%的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不知珍惜爱护,而且家长的礼仪行为现状也不尽如人意(调查统计结果见附件

二)。

这些调查数据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修正研究目标、制订研究措施提供了事实依据。

(二)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

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

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这是开展2-6岁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

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为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的环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幼儿园门口披挂了7米长的书写有“开展礼仪星级活动,争取文明小公民”的大红横幅;门厅两侧墙壁上六块2.3平方米的宣传栏内分别书有“致家长的一封信”、“各年龄段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家长行为道德规范”、“学前儿童行为道德规范”、“教职工礼仪行为养成要求”;大厅正中则挂着“全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两侧是“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表彰栏”、“小小督查兵名单”等。

让环境感染人,让环境教育人,使环境在儿童礼仪养成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我们的幼儿、教职工置身于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中。

(三)科学指导,及时检查,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1、做好班级礼仪指导

为了使各班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会议,通过讨论确立班级礼仪内容,再由课题组成员组织各年级组的班主任明确幼儿礼仪现阶段的目标以及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班班主任对照“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逐条落实,着重对进餐礼仪、课堂礼仪、活动室礼仪进行教育指导,并且每周都将本班幼儿的礼仪表现作出记录(见附件三:班级礼仪记录表)。根据班级幼儿礼仪行为所表现出的不良礼仪行为,进行科学地指导。

例如,有的幼儿在做完游戏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我们就有意识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游戏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

2、随时检查,及时改进

在各班班主任指导、记录、检查的基础上,我们还对照“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对各班级礼仪进行检查,并认真如实地填写“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检查记录表”(见附件四),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例如,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随手丢弃废纸屑的现象比较常见,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让“礼仪小标兵”做好表率,同时开展“人人捡一把,洁净无比”的活动,利用早操后的五分钟,人人参与此活动,经过两个星期的强化训练,操场上的垃圾不见了,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整洁宽敞的校园,幼儿由衷地说:“没想到我们的幼儿园会如此的干净!”“整洁的幼儿园变得更美丽了!”

3、注重个案分析,总结教育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个别化教育是相对于一致化教育而言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教育。其主要特征是:教育对象的个别性和教育方法、形式的差异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个别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教育,允许幼儿在礼仪行为养成中表现出的反复性以及不稳定性,当幼儿违反了规则,教师给予每个幼儿的引导、帮助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仅给予语言提示性帮助;有的则让大家讨论谁对谁错;有的需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个幼儿都能摒弃原有的不良礼仪行为,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我们根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措施实施过程中,再次观察其效果,然后从此个案中,归纳出相应的教育经验和方法,实施个别化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面向全体。在整个课题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共收集了540份 “2—6岁学前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个案观察记录表”(见附件五),这些记录表真实地反映了学前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

下面是韩正英老师教育幼儿从小爱劳动“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个案观察记录表”中的有关内容:

●现象:新学期开学了,孩子们又回到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我照旧请小朋友做值日生,当我请到祝君怡时,想不到她对我说:“韩老师,我不想做值日生,做值日生会弄脏我的新衣服。”听了她的话,我决定暂不请她,先寻找原因,再对症下药。

●措施:在自由活动时,我把祝君怡叫到身边向她询问:不愿做值日生的原因?原来不是她不愿做,而是她妈妈特别交待过,不要把衣服弄脏,不要去倒垃圾,不要去擦桌子??这样衣服就不会脏了。找到原因后,我决定先做通家长思想,于是,到了离园时,我特意把她妈妈请到午睡室和她交谈,原来她妈妈特别爱清洁,祝君怡在家时,什么事也不干,一切都由妈妈包揽了。当我了解了这一切后,一方面与家长谈心,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爱劳动、爱集体的重要性,请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在家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另一方面,通过故事《兰兰爱劳动》、诗歌《值日生》及谈话等形式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对值日工作出色的幼儿予以表扬,使祝君怡从中受到教育。

●效果:经过两天的努力,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祝君怡想做值日生了,每当安排值日生时,她的小手总是举得高高的,干活时,也是最认真的。

●备注:孩子出现问题可能是幼儿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家庭的原因,而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家长工作,只有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开展各类评比活动

(1)开展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的评比”活动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制订了各年龄阶段的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见附件七),分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年龄阶段。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具体的标准,如小小班、小班幼儿的“星级礼仪行为标准”评选条件有10条,凡符合其中3个条件的幼儿为“一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符合5个条件的幼儿为“二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符合7个条件的幼儿为“三星级礼仪行为标兵”,所有条件都符合的幼儿为“四星级礼仪行为标兵”(中、大班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见附件)。每月在月底由班级老师把符合条件的“星级标兵”名单上报教科室,我们再组织所有的“星级标兵”参加挂牌仪式,当一块块星级小红牌戴在小朋友的手臂上时,那种自豪感写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荡漾在孩子们的心田,深深地激励着自己,并感染着其他幼儿奋发向上。对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一学期全园共发放“一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牌462个,“二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牌192个,“三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牌83个,“四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牌36个。

(2)开展文明班评比活动

每月我们将对18个班级进行评比,对文明班的评比有具体的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班级卫生当月扣分或幼儿出现安全问题,一律不得进入文明班的评比,被评上“文明班”的班级,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由园长室授予“文明班”的循环三角旌旗,学期结束也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3)开展教师“礼仪之星”评比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因此,我们坚持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教师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敬业、爱生、奉献”等主题活动。教师每月对照“教职工礼仪行为养成要求”(见附件八)进行自报,月底根据教师自报情况,由课题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核实后公示三天,无异议的给予通报表扬。星数越多,所需的要求也就越高,如评“三星级”的老师要与当月班级的卫生、安全挂钩,凡班级卫生、安全扣分的就没有资格申报。学期结束,对“礼仪之星”给予相应的奖励。

(4)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比活动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长的礼仪行为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的评比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发倡仪书(见附件九),让家长了解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活动的意义,明确“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选条件”的具体内容(见附件十),使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每月的26—28日将“家长行为礼仪标兵”的名单在班级家园联系栏中进行公布,接受本班成员的监督。最后,凡被评上“三星级”以上的“家长礼仪行为标兵”将在园内进行通报表彰,由园长室授予荣誉证书。

2、开展“行礼仪,说文明话”的活动

每天都有6名中大班的小朋友身穿大红礼仪服装,胸前斜披礼仪彩带,头戴礼仪帽,在园门口迎侯家长和小朋友,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也净化着家长,使得小朋友成为课题实践研究的“小小宣传员”、“小小监督员”,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在实践中涌现。

3、开展“小手牵大手”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

我园把课题推向社会,与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相结合,6月份组织“小手牵大手,创建文明一起走”的活动(见附件十一),1500多名家长、小朋友和老师与县领导在大红的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吕玉茹副县长到会并致词,县教育局书记姜铁作了热情洋溢讲话,园长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幼儿代表用稚嫩的声音向家长和老师宣誓,家长和老师字正腔圆地朗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领导到群众,从幼儿到家长,都用各自不同的形式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更为壮观的是小朋友把2000个五彩气球放飞天空,这不仅是向不文明告别,而且也是把自己美好的心愿放飞蓝天,让气球为我们作证:良好礼仪行为将深埋我们心中,明天的栋梁之才一定会有良好的做人品德。同时,还将签有1500多个名字的大红横幅展示给幼儿园大门口,使得更多全社会的人都投入到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的行列中来,整个活动内容健康,组织有序,气氛活跃,给每个人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一天。

4、开展“我为社区献力量”活动

每学期期末,我们组织全园“四星级礼仪小标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标兵们来到社区小花园,把一些不协和的废纸、包装袋等杂物清扫干净。对灯柱上、石椅上的城市“牛皮癣”(广告纸)进行清除,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啧啧称赞。过路的人都翘起大拇指说:“这样的活动组织得很有意义,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且也鞭策着我们要身先士卒作好表率。”

5、开展“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

“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是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通过“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将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之中,变理性的说教活动为感性的趣味活动。

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18个主题,其中小小班有“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学着自己做”、“有礼貌的好宝宝”、“我爱玩具”4个主题,小班有“我爱幼儿园”、“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会玩玩具”、“我们讲卫生”、“洁净的家园”5个主题,中班有“我爱你们”、“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会这样做”、“我们来环保”5个主题,大班有“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谦让”、“学会做人”4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若干个详实的具体活动案例。我们在整个“2-6岁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课题研究中共设计了18个主题、252个活动案例。(见附件十三)

现在,选取中班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的一个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案例展示如下:

我们来环保

●设计理念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成为地球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有作为地球人的环保意识,热爱并保护我们的环境,对我们的地球环境有初步的印象,我设计了关于环保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时时处处都有关于环保教育的题材,要想我们的孩子能成为环保小卫士,我们老师必须用慧眼去引导每个孩子环保从我做起,从我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主题活动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生成,不断完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