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女性职业素养的心得体会

提高女性职业素养的心得体会

近期,公司组织员工学习了《提高女性职业素养》,通过学习,颇有感受,现把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认真规划和实施女职工素质教育工作。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本企业、本单位实际的女职工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使女职工素质教育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要认清学习培训是基础和关键,在女职工中树立只有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的意识,帮助女职工观念转变,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教育,使女职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将学习与生存、与生活,紧密挂起钩来,不断增强女职工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通过学习,使她们尽快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适应竞争的要求,适应企业的需要,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从而使的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灿烂。

其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要建立女职工岗位成才的有效机制,在为其成才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外,要有一定的手段和措施鼓励女职工学知识、学技能,将教育和鼓励同晋级、晋职和物质、精神奖励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其注入内在动力,激发女职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在企业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女职工素质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长久实效。

第三,要巧妙设置有效载体,使女职工教育与岗位相结合。要结合女职工的具体工作岗位,不断强化岗位技能的教育,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加大对女职工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已经卓有成效的载体,通过举办“技术比武、技术能手”活动的平台给予女职工成长的机会。同时,各级工会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好的形式和载体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不断深化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才”、“岗位创新”、提合理化建议竞赛等活动,为女职工提供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为提高女职工素质,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提高女职工素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伴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铁路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管理日渐精细化,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有了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培养企业人才,是现代企业的重要工作。而女职工作为企业员工中的一部分,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女职工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根据矿井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认真地、有所侧重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使女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自保联保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的业务理论水平,成为一名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成为能够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合格员工,加强女职工教育培训,提高女职工的素质,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篇: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

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新办高职院校发展道路探索

唐晓鸣

摘 要: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今天,对于新办高职院校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向发展正规,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本文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①5年的发展历程为例,着重探讨了新办职业技术院校在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动力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只有立足实际,确立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加强内涵建设,探索出自我发展道路,办出学院特色,才能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一展风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发展道路 探索

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新办、合并创办了一批高职高专院校,其中部分院校在发展中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办学定位不准,发展思路和目标不明晰,在办模式上一味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制约了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不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新办高职院校的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在这类院校中是发展较为成功的一个,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应该说汕职院的创建和发展条件并不好,具体表现为办学时间短,起步晚,财政支持不足;由五所不同类型的大中专学校合并而成,专业升级转型、整合资源、理顺各种关系难度大;学院改革与发展阻力大。但是汕职院领导班子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能准确定位学院的发展①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20xx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汕头市人民政府主办,在原汕头教育学院(含汕头幼师)、汕头商业供销学校、汕头机电学校、汕头市教师进修学校等成人大专和中专学校合并的基础上设立的普通高职院校。

1

目标,确立了以提高职业素养为重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在短短的5年内实现了由以规模促发展到以内涵求发展的工作转轨。学院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全日制学生达到了13000人,就业率连续三年来保持在93%以上。实现了化办学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形成了集文、理、工、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校。汕职院的成功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发展目标,准确定位办学指导思想

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任何一种类型的学校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所有的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都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首先,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既具有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又掌握了高技术的专门人才。其次,高职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实干、创业的精神;还要着重培养与高考分数无关的职业素质,如公关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和诚信态度等。这些都可以归纳为“职业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抓住的自身特色,也是与 “学术型” 普通高等学科教育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从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来说,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是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中专、技校培养的是操作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将理论、决策和规划设计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中间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任务是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指导操作人员。因此,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远高于普通大学的学生,理论知识略低但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他们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则远高于中专、技校生。随着企业技术结构的升级,初级操作人员的需求将向中级技术人员转移,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创建伊始,汕职院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牢牢地把握住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上下功夫。确定了“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以职业素 2

质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需求的实际,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办同类一流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同时,明确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瞄准国内一流,力争部分领域领先,形成特色鲜明的、较为成熟和规范的高职教育模式,把学院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高职教育中心和研究中心,推广新技术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人高职教育与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基地,成为与汕头这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集文、理、工、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为一体的本、专科兼招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为汕头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支持”的学校发展总体目标和“分两步走”以规模促进学院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的发展步骤和办学思路。

由于有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仅五年时间,汕职院在校生人数便从合并之初的以中专生为主的5500名发展到现在的以大专生为主的13000多名,设置的专业从合并时的21个发展到现在的52个(含专业方向)。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在广东省始终名列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逐年稳步增长,05届、06届、07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达到93.8%和96.37%、96.43%。5年多的办学实践证明,汕职院的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分两步走”的办学思路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和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办学任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定向设置的高等教育,它必须立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坚持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为目的,坚持在教育目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落实以就业导向的原则。只有把高职教育引导到以就业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上来,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所高职院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否有较 3

高的就业率。在这方面,汕职院采取措施,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确立了把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做为学校办学的主要任务,办学的功能定位准确。

5年多来,汕职院大专专业已从创建时的21个发展到现在的52个。为了使开设的专业符合汕头这个粤东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院一是根据加快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振兴汕头工业、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决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点发展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预测,依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二是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专业。三是在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院教学工作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地建设新专业、改造旧专业,调整学院的专业布局,特别是紧扣粤东地区特别是汕头经济建设主战场,依托优势行业和企业,适度拓展专业布局,瞄准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并重点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相适应的对口专业。四是按照国家级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标准,重点扶持和建设一批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实现办学规模和效益同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做好课程建设,加强实践实训教学,对已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充实;对新开设的专业,课程设置借鉴国内外同类院校的经验,高起点、严要求规划好人才培养规划;以能力体系为中心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内容能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的前沿;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有利于培养具有“双重优势”的复合型人才等。学院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中超过70%的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综合评价”表示满意等指标,说明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功能定位,以及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规模质量,已基本具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能力。

三、发挥学校育人功能,落实职业素养教育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 4

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且还要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等第一、第二层次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职业道德教育是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应该有机统一于职业素养教育之中。对此,汕职院有明确的认识,在办学中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创设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积极践行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

5年多来,学院以创设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为目标,积极创设教师享有尊严感、行政人员具有成就感、学生富有自豪感的和谐校园环境,致力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教师队伍、和谐的干部队伍、和谐的学生群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学习学术氛围,努力营造风正气顺、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学校发展环境和诚信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新风尚。学院通过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等主题教育活动,使教师把“崇教厚德”落实到修身立德上,把“为人师表”落实到教书育人上,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践证明,只有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校的教育教学氛围,学院的发展才有希望;只有加强和不断改进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学院发展才能上水平、上层次。

四、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办出职教特色

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在于办学质量,而其生命力有赖于办学特色的培育。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质量强调以“合格”人才作为衡量质量的标准,大多以学术或分数为基准。而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更注重“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化,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质,以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从微观层面上讲,高等教育更关注办学质量、人才质量、教学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等方面。汕职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认识到加强内涵建设,办出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汕职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得天独厚 5

的优势。5年多来,学院牢牢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规模大、专业多,文、理、工科门类齐全、优势互补的作用,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充分突出英语、计算机等通用技能的训练,结合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知识面广、基础理论较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呈现该校的办学特色。与此同时,学院围绕培养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高起点,严要求,强技能,重实践,牢固树立质量是学院发展生命线的观念,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制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建设合格课程,规范教学管理,严抓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由于学院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教育教学硕果累累:王馥纯老师参加全国城市职工歌手大赛获银奖;黄毅斌老师获省高职高专IT专业优质课决赛一等奖;郭洪伟同学荣获“网通杯”全国青少年网页设计比赛一等奖;学生组队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广东赛区获一、二等奖,并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参赛队;学院选送的学生作品参加广东省首届大学生舞蹈、动漫设计和摄影比赛荣获一、二、三等奖,等等。

综上所述,作为新办的高职高专院校,只有立足于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只有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只有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只有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潮流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国强.新世纪的技术与职业教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叶立群,纪芝信,汤海涛.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倪 曼 李建新.服务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J].当代经济,2007 ,2.

6

4.胡惠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内涵与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