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

浅谈小学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

环境是一位无声的老师,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带给学生的是清新愉悦、自由、和谐,它不仅使学生在更为广泛的时间、空间上了解社会、理解人生,而且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寄托,又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一、班级教室内布置和美化的建设

教室,不仅是学习、更是学生生活着的一片空间,对其进行布置和美化,使其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能激发和触动学生的心灵。

1、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有的班主任把教室墙壁划块分割,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完成。有的班主任确定布置的主题在班里征集具体的方案,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

2、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要贴在教室的前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教室四周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

3、办好黑板报,对黑板报的版面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版面、插图,黑板报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

4、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文化。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要抓住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通过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二、班级内精神环境的营造

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是孩子们投入和接受教育的前提,只有在这一种精神状态下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才是真正的教育。

1、对教师重新定位

在现代教育观念中,对教师的定位不再是单一的施教者,事实上,在不同的范围和环境中教师应该是具有一种多变身份的人,所以作为教育者决不能再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自己的领导者的、统治的地位,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引领者、平等的地位,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在平时与学生的活动和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措,更要在面对和处理具体事情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情绪,班级内可以有师生对话箱,让老师成为

孩子们的知心人,或者定期开一个茶话会,畅所欲言,让老师成为一个孩子心声的倾听者等等。

2、对学生的重新认识

我们往往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并列的、孤立的人,然而事实证明,学生与学生之间并不是平行的,相反它最容易产生碰撞和摩擦,在碰撞与摩擦中产生相互的影响和促动,在这过程中,很明显地孩子有时是受教育者,而有时却成为施教育者,更可贵的是这是一种同龄人之间相互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学生的自我教育。

(1) 每月论坛:每天利用10~15分钟时间,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针对班里今天发生的某人某事、发表评论、或肯定或否定,最后达成共识。(这是对孩子思想认识和行为的一种自我引领)

(2)小小法庭:随机开展,成立调查小组针对班里意识分歧较大的事件事先公开的辩护和审理、在公平与公正中辨别,诸如此类的形式都能成为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的机会。

三、注重心理环境的营造

人的各种行为往往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的驱动下产生和完成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的行为显得理智而积极,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易变的,还正是我们教育的突破口,但往往也是教育失败的根源。

1、 以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总给人轻松、温暖和被信任的感觉,真诚的微笑无形中就帮我们打开了孩子的心门。

2、用理智处理事情,面对孩子,永远都不要是怒火中烧或心 火燎的样子,因为你的言行和表现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举止。用理智

处理事情,不仅能让事情真相大白,更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3、班级活动的组织。活动要求学生的参与和投入,在参与和投入的过程中,孩子的感官和心智都被启动,此时的他们是最富有灵气和判断力的,也是最容易被感染和熏陶的。

(1)用班级小巡警活动加强管理。孩子毕竟还处于等塑造的成长阶段,必要的督促和提醒还是需要的,成立小巡警队伍,负责督促和提醒,为了提高它的公正性,定期评比“最佳小巡警”,颁给荣誉,这是一种相互的检查与考核,实际上是大家一起在参与班级的管理。

(2)开展主题班队活动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这个世界担起一份责任,只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倾听,以孩子的能力去付出和改变,和孩子一起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周围的世界,确定一个主题,策划活动的开展,投入地进行活动、认真地作好活动小结,让孩子真切地看到这个世界,了解它,并为他担起一份应有的责任。

总之,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打开了;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也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教师的艺术品味和文化涵养也升级了。班级美化了,为美丽的校园有增添了许多光彩。

 

第二篇:对我国班级制度文化环境建设的评价

对我国班级制度文化环境建设的评价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撷取思想精华,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过程。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1.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制订班级公约

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切合学生实际。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几方面。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由学生讨论产生,制订制度,他们是制订者、执行者、维护者。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一

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班干部竞争上岗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扶植。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演说、民主评议产生。这样,每个学生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愉悦、集体成长的快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发展自我。

3.增设班级管理岗位

学生是处于成长期的人,他们在班级学习和体会多种将来进入大社会所具备的各种本领。在健全传统“班干部”机构的同时,可尝试在班里设置多种岗位,如“班主任助理”、“值日班长”、“图书管理员”、“环保小卫士”、“好人好事记录员”、“各学习小组长”等班级管理岗位,创设机会尽量使多数学生以各种角色活跃于班集体管理的位置上。做到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同的岗位实行竞争上岗,轮流上岗,让每个孩子做班级的主人,有为别人服务的机会。这样老师在把班级管理的权力还给每一个学生的同时,也为学生社会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4.丰富评价机制

改变传统教师单一评价体系,努力丰富评价标准、渠道和增加评价的频率。评价时,在提倡发现他人优点的同时,促进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和班级的管理中去,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教育环境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物质环境阶段,更重要的,应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环境。建设班级文化时,仅仅用五颜六色将教室装点成独具特色的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要营造一个具有高尚价值观念的团体氛围,并使个体受其感染而自觉认同,以此端正自己的言行,这需要一个渐进的甚至会出现反复的过程。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在各类活动中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活动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桥梁,又能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主要依据三个原则:一是教育性,活动要有

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比如,集体活动需要友爱和尊重,辩论需要理智和幽默,演讲要有激情;二是多样性,班级活动的形式要生动活泼,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使学生的生活呈现多样化,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变化让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激发参与和尝试的欲望;三是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主体作用,通过动脑、动手、动口,通过体验,通过活动去丰富自己,培养某一方面能力。事实上,班级活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二渠道,形式活泼,内容多样,便于因材施教,便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