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同济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经主管校长批准)

为加强我校的研究生教育,优化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环境,配合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改革,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在学校科研、教学、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规范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的管理工作,根据《同济大学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暂行办法》制定我校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办法。

一、总 则

(一)“三助”岗位说明

1.助研:指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如承担科学实验、工程设计、文献检索、编制程序、设备维修与调试、技术后勤、社会调查等。

2.助教:指研究生在完成必要的教学实践任务以外,从事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上习题课、协助指导生产实习等。

3.助管:指研究生兼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

(二)“三助”工作的组织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创新基金办公室)负责拟订“三助”工作的整体方案,协调各院(系)及各有关部门开展“三助”工作,督促落实学校设立的助教、助管岗位。聘用单位负责岗位设置、人员聘任及考核。

(三)“三助”岗位设置

1.岗位数量

为2007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设置2400个“三助”岗位(其中助研约1900个、助教约250个、助管约250个),助学金为0.4万元/年〃岗;为2007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设置约650个助研岗位,助学金为0.8万元/年〃岗。同时面向相关院(系)和部门设置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助教、助管岗位,助学金为0.4万元/年〃岗。

1

2.岗位来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担任其导师的助研,由导师聘任,各方权利与义务由《同济大学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协议书》确定。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助研岗位由其导师,或经导师同意由其他教师聘任。

研究生的助教岗位由相关教学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助管岗位由学校党委、行政、后勤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原则上岗位设置时间以学期为单位。

(四)管理原则

1.研究生“三助”工作由学校统一管理。

2.各院(系、所)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细则。并将细则报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审核、备案。

3.所有助教、助管岗位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聘。研究生从事助教、助管工作应征得导师同意,且不得影响正常科研和学习工作。

4.硕士研究生从事“三助”工作岗位不可兼任。博士研究生在从事助研的同时可兼任一份助教或助管工作。

5.获A类资助的硕士研究生每人可获得一个“三助”岗位,获B类资助的硕士研究生可竞争获得“三助”岗位。

6.助教、助管岗位优先录用适合岗位需要的文、理、医等学校扶持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其中助教优先聘用课程承担学院的研究生,助管优先聘用文科类研究生。

7.研究生在担任助教、助管期间应有一定的工作量和时间投入,同时不影响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与科研工作,一年级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工作时间最低不少于8小时/周,不高于12小时/周;二年级及以上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工作时间最低不少于10小时/周,不高于14小时/周。

(五)“三助”基金的管理

1.研究生“三助”酬金中学校承担部分由学校直接划拨至研究生教育 2

创新基金帐户。助研酬金由聘用教师支付部分的管理流程为:

(1)拟聘用研究生担任助研的教师在研究生复试后填写《同济大学招收研究生导师经费资助确认书》,各院(系)根据研究生院划定的助研数量汇总复核后,与研究生复试结果同时上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全校各院(系)的确认书和汇总表收齐后交创新基金办公室,再由创新基金办公室统计汇总相关数据后交财务处。

(3)财务处将聘用人资助的经费额度从其指定经费卡上划入基金帐户,并将扣款成功的导师名单反馈至创新基金办公室。

(4)创新基金办公室通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放协议书。

2.面向文、理、医等学科2007级博士研究生设置40份扶持学科专项基金,每份0.66万元/3年,用于资助博士生导师支付博士生助研的助学金。其管理流程为:

(1)博士生招生复试时,研究生院向相关院(系)下达扶持基金份数。

(2)当年招收博士生的导师填写《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扶持基金申请表》,并向学院提交申请。原则上每位招收博士生的导师只能获得一份扶持基金,同时当年不再招收除扶持基金资助以外的全日制博士生。

(3)学院对提交的申请进行评审,将通过评审的项目及其导师名单和相关材料报创新基金办公室。

(4)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审定扶持基金资助对象。

(5)创新基金办公室汇总扶持基金资助对象的相关数据材料报财务处,财务处将扶持基金转入基金帐户。

3.为了保障研究生的权益,学校按导师资助总额的5%设立风险准备金,在导师经费因意外不到位的情况下预支给应资助的研究生。

(六)“三助”工作考核与酬金发放

1.用人单位每月对助教、助管工作提出考核意见报创新基金办公室,创新基金办公室按月发放酬金。助研由教师聘用后,创新基金办公室根据学院审核、汇总的《研究生助学金变更发放审批表》,按月发放助学金。 3

2.从事“三助”工作的研究生每学期填写《研究生“三助”工作考评表》,对“三助”工作进行客观真实的自评, 并对承担的工作提出建议等,报创新基金办公室备案。

3.每学期根据聘任协议规定的工作任务与要求,由负责指导的教师或聘用部门填写《研究生“三助”工作考核表》,对聘任的“三助”研究生做出工作评价,根据双向选择的结果,决定对被考核研究生续聘、调岗或解聘。

(七)解聘

如获“三助”岗位的研究生有以下任一情况发生,停止聘用;

1.获聘研究生第一次中期考核未通过;

2.获聘研究生因任何原因中止或终止学业;

3.获聘研究生违反校纪校规;

4.获聘研究生工作不投入、工作态度不认真;或工作有重大失误并带来不良影响;

5.署名(不论署名次序)公开发表论文有剽窃、伪造试验数据等学术不端现象并被认定;

6.获聘研究生提出解除聘用协议,等。

凡是因第1、3、4、5项原因被解聘的研究生取消此后的“三助”岗位申请资格。

二、助教工作

(一)助教岗位设置

1.各院(系)根据实际情况,可在下列课程的教学与教辅工作中设置研究生助教岗位:(1)全校公共基础课。(2)本院(系)开设的本科课程。(3)研究生的部分基础课。

2.根据研究生助教的岗位数,由创新基金办公室与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协商岗位在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教学需要之间的分配。教务处、研究生院根据各学院开课情况、课程性质以及当年可聘用助教的数量进行调控,并向聘用单位下达聘用的助教名额。

4

3.拟聘用助教的课程主讲教师在填写教学任务书时,提出需求,由学院汇总并填写《研究生“三助”岗位设置汇总表》,分别向教务处、研究生院申请设置助教岗位。聘用单位在汇总表中明确写明岗位能力要求,工作时间安排,工作内容说明等。需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分别由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审核。

4.研究生助教每次聘期原则上为一个学期。

(二)助教人员聘任

1.研究生根据创新基金办公室向全校公布的助教岗位需求,向聘用单位递交《研究生“三助”岗位申请表》,申请助教岗位。

2.研究生助教资格由聘用单位负责教学工作的领导组织面试,与拟聘任的研究生签订聘用协议,并报创新基金办公室备案,以发放酬金。

3.各院(系)应对担任助教的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

(三)助教管理与考核

1.研究生助教在课程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工作。主讲教师对助教工作进行监督。

2.研究生助教的考核:学期结束前研究生助教必须向主讲教师递交工作小结,在学生、主讲教师考评的基础上,由开设课程的院(系)进行汇总并分别报教务处、研究生院备案。院(系)应建立健全研究生助教工作检查制度。

3.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研究生助教,由主讲教师向院(系)分管教学负责人报告终止其助教资格:(1)无故缺席应参与的教学活动1次以上。(2)所任课程中超过1/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3)其它违纪或不适于做助教的情况。

三、助研工作

(一)助研岗位设置

1.本校教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需研究生参与的,可聘用研究生担任助研。

5

2.博士生指导教师应聘用其招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担任助研工作。

3.硕士研究生可担任其导师的助研,也可担任其他教师的助研。担任其他教师助研的,应征德自己导师同意。

4.研究生助研每次聘期原则上为一学年。

(二)助研人员聘任

1.博士研究生担任助研工作应签订《同济大学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协议书》。

2.硕士研究生担任助研工作应由教师与研究生签订《同济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助研聘用协议》,报创新基金办公室备案。

(三)助研管理考核

1.助研在聘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工作,由聘用教师按学年进行工作考核,如从事助研工作的研究生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聘用教师可解除聘用关系。

2.研究生助研以院(系)为单位进行管理,各院(系)应该规定本院(系)导师聘用研究生助研的比例。对于不能达到学院规定聘用研究生助研比例的导师,经学院申报,研究生院审核,可考虑限制该导师招收研究生名额。

四、助管工作

(一)助管岗位设置

1.助管岗位的设置必须确保工作量,以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为前提。

2.每学期末各院(系)、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填写《研究生“三助”岗位设置汇总表》,聘任单位在汇总表中明确写明岗位能力要求,工作时间安排,工作内容说明等,并向创新基金办公室申请助管岗位。

3.用人单位应为助管配备指导教师,帮助助管了解、熟悉工作,并为其安排工作任务。

4.研究生助教每次聘期原则上为一个学期。

(二)助管人员聘任

6

1.各院(系)助管岗位原则上面向本单位研究生招聘,学校各部门助管岗位面向全校研究生招聘。

2.应聘研究生根据创新基金办公室公布的岗位需求向用人单位递交《研究生“三助”岗位申请表》,申请助管岗位。

3.用人单位组织面试。在批准的名额内与拟聘任的研究生签订协议,并报创新基金办公室备案,以发放酬金。

4.助管考核合格者可以续聘,用人单位直接到创新基金办公室备案。因解除聘用协议空缺出来的岗位应重新公开招聘。

(三)助管管理考核

1.研究生助管在聘用期间由聘用单位指定专人指导管理。

2.从事助管工作的研究生在学期结束前三周内,必须填写《研究生“三助”工作考核表》,由指导教师做出工作评价,聘用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3.用人单位汇总本单位助管的考核结果,报创新基金办公室备案。

五、附 则

(一)本方案的解释权属于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委员会。

(二)本方案经主管校长批准后实行。

(三)本方案适应于2007级研究生。

7

 

第二篇:同济大学研究生准备工作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研究方向:

01 岩土工程学科

02 结构工程学科

03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

0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

05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学科

06 土木工程施工学科

07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学科

08 风工程学科

复试科目:

1.岩土工程学科:土力学(笔试),基础工程、土力学(口试)

2.结构工程学科:混凝土与钢结构

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桥梁工程综合考试

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任选一1、混凝土与钢结构 ,2、振动力学与弹性力学基础

5.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学科:地下建筑结构

6.土木工程施工学科:土木工程施工

7.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学科:任选一:1计算机绘图,2混凝土与钢结构

8.风工程学科:力学

方向1:

1.《土质学与土力学》,袁聚云、钱建固、张宏鸣、梁发云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袁聚云、楼晓明、姚笑青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方向2:

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顾祥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2.《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顾祥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3.《钢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沈祖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房屋钢结构设计》,沈祖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方向3:

1.《桥梁工程》,范立础,人民交通出版社;

2.《预应力结构设计原理》,李国平,人民交通出版社。

方向4:

1.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顾祥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2《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顾祥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3《钢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沈祖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房屋钢结构设计》,沈祖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1《弹性力学》,吴家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2《结构振动力学》(第二版),张相庭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方向5:

1《地下建筑结构》,朱合华、张子新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方向6:

1.《土木工程施工》,应惠清,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徐伟,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方向7:

1.《Visual Basic计算机绘图基础》,谢步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顾祥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2.2.《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顾祥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2.3.《钢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沈祖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4.《房屋钢结构设计》,沈祖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方向8:

1.《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大学本科教材

考试科目:

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参考书目:

1. 《材料力学》 宋子康、蔡文安编,同济大学

出版社,20xx年6月(第二版)

2.《结构力学教程》(Ⅰ、Ⅱ部分),龙驭球、

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xx年

3.《结构力学》(上、下册),朱慈勉主编,高

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考试大纲:

一、考试范围

I、材料力学必选题(约占50%)

1. 基本概念:变形固体的物性假设,约束、内力、应力,杆件变形的四个基本形式等。

2. 轴向拉、压问题:内力和应力(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计算,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质,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力学性能的比较,简单超静定桁架,圆筒形薄壁容器等。

3. 应力状态分析:平面问题任意点的应力状态描述,平面问题任意点任一方向应力的求解(包括数解法、图解法),一点的应力状态识别,空间应力分析及一点的最大应力,广义虎克定律等。

4. 扭转问题:自由扭转的变形特征,自由扭转杆件的内力计算,扭转变形计算,矩形截面杆的自由扭转,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简单超静定受扭杆件分析等。

5. 梁的内力、应力、变形:内力(剪力、弯矩)的计算及其内力图的绘制,叠加法作弯矩图的合理运用,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的计算及其强度条件,梁内一点的应力状态识别,主应力轨迹,平面弯曲的充要条件,梁的变形(挠度、转角)计算,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

刚度校核,简单超静定梁分析等。

6. 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拉压以及扭转与弯曲的组合,拉压及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偏心拉、压问题,强度校核等。

II、结构力学必选题(约占40%)

1.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及其应用

2.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特性

3. 影响线及其应用

4. 位移计算

5. 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特性(力法

、位移法、概念分析等)

6. 结构动力分析(运动方程、频率、振型、阻尼、自由振动、强迫振动等)

III、可选题(约占10%,一道材料力学可选题和一道结构力学可选题中必选做一题)

1. 材料力学可选题:能量法:变形能的计算,卡氏第一、第二定理,运用卡氏第二定理解超静定问题等;压杆稳定:细长压杆临界力的计算,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压杆稳定的实用计算,简单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分析等。

2. 结构力学可选题:变形体的虚功原理;力矩分配法;结构矩阵分析(单元刚度阵、总刚度阵的集成、支座条件的引入和非结点荷载的处理等)。

二、题型

1. 以计算分析题型为主,含基本概念分析、综合概念分析和结构定性分析。

2. 含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综合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