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虚词实词系统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虚词实词系统归纳整理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w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w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

——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

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w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Ww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w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w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

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七、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 (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 (17)白:告诉。 (18)与:赞扬。 (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追究,考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美好,县令。 (27)执:捉拿。 (28)延:延请。 (29)省:减免。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4)赧:因羞愧而脸红。 (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 (37)寻:不久。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39)造:

造访。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 (43)典:主持。

 

第二篇:高中教材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系统梳理(1)

标题:高中教材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系统梳理(1) 内容: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涂,通“途”,道路。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过秦论》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

说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喜欢,高兴)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辞{②停数日,辞去 (告别)

③不辞劳苦 (推托)

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远的地方)

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边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

①则名微而众寡 (细小,轻微)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勾践灭吴》

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感到,懂得)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主持,管理)

④孰为汝多知乎 (通“智”)

复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复)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再)

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恢复)

①果行,国人皆劝 (劝勉)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说)

①自杀未遂 (成功) ,

遂{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于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于吴 (终于)

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掌管)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面对)

当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介词,表示在某个时候)

④—夫当关,万夫莫开 (阻挡,把守)

⑤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必定)

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将)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拜)

10.朝{②于是人朝见威王 (朝廷)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读zhao,早晨)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11.孰{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

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真心,诚意)

12.诚{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实在)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果真,表示假设)

13.方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圆,纵横)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地方)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才,刚刚)

14.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善良,善事)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美好) ③京中右善口技者 (擅长)

④王曰:“善。”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15.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 (时候,期间)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或,断断续续) 间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夹杂,搀杂)

《触龙说赵太后》

16.质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地,底子)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作抵押,作人质) ③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询问)

17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

③凡我父兄及国子姓(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以及)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b《比得上,赶得上》

18.①不若长安君之甚 (厉害)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严重)

③目似瞑,意暇甚 (相当,很)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 (仔细)

19.少①少时,一狼径去 (表示时间很短)

②太后之色少解 (稍微,略微)

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读shoo,年龄小)

20.异 ①何异断斯织乎 (不同)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 (特别的,特殊的)

③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特别)

④渔人甚异之 (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⑤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别的,另外的)

《季氏将伐颛臾》

21.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这)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判断词,是)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对)

22.疾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厌恶,憎恨)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快,急速)

13.止 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停止)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阻止)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仅仅,只) 24 见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看见)

②曹刿请见 (召见) ,

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拜见)

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现)

25、过 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走过,经过)

②过犹不及 (超过)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过分)

④是谁之过与 (过失)

⑤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⑥故尝与过宋将军 (访,探望)

《寡人之于国也》

26.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②数口之豕,可以无饥矣(shuò,

③数罟不入湾池 (读cù,密)

27、发 ①百发百中 (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花开)

28.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值”,价钱)

兵①非我也,兵也 (兵器)

②穷早黩武 (战争) 。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④草木皆兵 (兵士)

30.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劝学》 ,

31.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断) ③以为妙绝 (到了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32、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大,强健)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读qiang,竭力,勉强)

3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逛 (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4、望①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向远处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 (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 (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35.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②博闻强志 (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声誉、名声)

《过秦论》

36、制 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服)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规模)

④—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37、亡 ①追亡逐匕,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无,没有)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好处)

38.利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有利的形势)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锋利)

39、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执)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既,已)

40·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失、丢失) ②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遗失之物)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41.度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 (读duo,计算)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越过)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读du6,揣度)

《鸿门宴》

42.如①万事如意 (顺、随)

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到,往)

43.举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举起)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③孙叔敖举于海 (推举)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下,占领)

⑤杀人如不能举 (全,杀尽)

44. 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告诉)

45.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图)

②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意料,料想)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神态)

《兰亭集序》

46.修 ①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修长,高而直)

②修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修短,文中指寿命的长短)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整治、治办)

47.期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必,必定到达)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48.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趣、情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土 (招致)

49.临 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这里引申为阅读)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面对。临风,迎着风)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面对)

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50.次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②太不上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序、按次序,这里引申为轮到)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归去来兮辞》

51、行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②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③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52、引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拉开弓)

②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端起)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来,引导)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称引,引用)

53.乘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乘车,坐上战车)

②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③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就着)

54、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假如)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你)

55、之①子犯请击之 (他们,指秦军)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它,指知识和道理)

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它,即弃掷的珍宝)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

⑤是寡人之过也 (的,结构助词)

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不译)

⑦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⑧顷之,烟炎张天 (补足音节,不译)

⑨辍耕之垄上 (往,到,动词)

56、既①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

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已经)

③将军既帝室之胄 (既然)

57、为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V岫i,介词,向,对)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vvei,介词,替)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vvei,介词,为了)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Weì,因为)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vvei,介词,被)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动词,作为)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④如今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动词,是)

⑤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句末语气词,呢)

58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继承,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凭借)

③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词类活田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 (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 (封侯)

质于齐 (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吃)

树之以桑 (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穿)

然而不王者 (称王)

填然鼓之 (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

东面而视 (面对)

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 (安排次序)

籍吏民 (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 (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 (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 (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上;在晚上)

必庙礼之 (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 (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

秋水时至 (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 (向东)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 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 (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 (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 ,(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 (向上) .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 (时时,时常)

1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其继有在者乎 (继承人)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闻)

此亡秦之续耳 (后继者)

1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 (远方的国家)

供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虽五四方之忧 (忧愁的事,指外患)

秦孝公据骰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

少长咸集 (年纪轻的与年纪大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尊贤而重士 (敬重,看重)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处于困境之中)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缩小削弱)

素善留侯张良 (吏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 (接近,接触)

杀人如不能举 (杀尽)

刑人如恐不胜 (用尽酷刑)

足以极视听之娱 (尽情享受)

齐彭殇为妄作 (看做相等)

1 4.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使??退却)

若不阙秦 (使??亏缺,减损)

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使??归服)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让??听到)

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归顺)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 ·

流血漂橹 (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击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救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从,带着: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止,阻止)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洁其居,美其服 (使??洁;使??美)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

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削弱)

约从离衡 (使??离散)

以愚黔首 (使??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削弱)

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 (使??成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 (使??得利)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少仲尼之闻 (以??为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 (以??为轻,轻视)

悦亲戚之情话 (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 (以??为乐)

(2)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把??当做边邑)

)韭韭g:L

1.判断句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⑤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⑥此天子气也。

⑦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⑨此亡秦之续耳。

⑩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非我也,兵也。

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⑩君子生非异也。

⑩陈涉之位,非尊于??之君也。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疑问句

①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壮士!能复饮乎?

3.被动句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⑥王之蔽甚矣。

⑦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勾践)无不铺也。

②旦日,客从外来,(忌)与坐谈。

③(老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④(太后)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⑤(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⑥(百越之君)受命下吏。

(2)省略谓语动词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

(3)省略宾语 .

①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

②不得见(太后)久矣。

③具告(之)以事。

④则与(之)斗卮酒。

⑤竖子不足与(之)谋。

⑥鞣以(之)为轮。

⑦以(之)为桂林、象郡。

⑧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4)省略介词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②委命(于)下吏??

③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④置之(于)坐上。

⑤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④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⑥何以伐为?

⑦不然,籍何以至此?

⑧沛公安在?

⑨大王来何操? ·

⑩夫晋,何厌之有?

⑧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⑩??我之谓也。

⑩求!无乃尔是过与?

⑩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定语后置

1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2国之孺子之游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介词结构后置

勾践说于国人曰??

又败之于没

能谤讥于市朝

赵氏求救于齐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虎兕出于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良曰:“长于臣。”

晤言(于)一室之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