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气候学见习报告

气象学与气候学见习报告

 见习目的 

1对一定范围内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气象设备有所了解。

2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培养对气候与气象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对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3培养良好的学习、观测,研究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候与气象学的兴趣。

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为期一天,20##年11月27日上午在李小刚老师和汤佩玉导员的带领下到了商洛市气象局近距离观看了主要的气象设备,听取了气象站工作人员介绍的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商洛主要的气候灾害和央视天气预报的播报知识,气象学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等一系列的知识。下午在李小刚老师和汤佩玉导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东龙山气象站进行地面气候要素的综合观测和对气象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的了解学习。

见习内容、过程及完成的任务

上午:商洛市气象局参观

 内容:了解短期天气预报(天气图法)、短时预报(测雨雷达)和气象预警系统、卫星通讯、网络系统、天气预报影视制作和他们当年的手绘地图 。

1:商洛市气象局简介 商洛市气象局位于商洛市城区中心,主要承担商洛市各地气象站传输来的数据汇总与分析,负责发布气象天气预报和灾害的预警报告,为人民和政府服务。

2:基本内容 气象网络中心天气预报的形成和发布: 

  这里有全区最好的大型气象计算机,是全区的气象数据库,全区各县市的观测数据都汇聚在这里,多个显示终端分别显示着当前时刻的雷达气象回波图、卫星云图和等压线、等温线等图各要素的数据、符号,并且现在在金凤山上还建立了一个气象塔。一进去我们就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气象站的内部数据网查看着昨晚到今天的天气图,观察着一张一张的卫星云图、雷达图,一圈又一圈的等压线,五颜六色的温度分布图、降水分布图,一撇又一捺的高压低压槽中,一堆又一堆填充着“F”的风向图,并结合所有的图和数据分析和探讨着未来的天气状况。我们虽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显然还不够扎实,所以看这些图的时候还会依然感觉不知讲的是啥。 

  在这里我们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实物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首先是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各地气象台站把每日同一时间观测到的地面、高空观测数据及气象资料,再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资料,用电讯迅速传递到规定的收报台,然后由通讯中心把收集到的各地气象资料,向国内外发报。再统一将全局的数据发回各地气象台站。   

其次是当各地气象台收到全国和国外各地的气象资料以后,用各种规定的符号绘制成天气图,天气图它反映出各地天气情况。天气预报需要使用利用软件和地理信息投影技术,将站点的数据和站点的位置准确的放置于固定的地图上。之后,由专业的气象人员分析这张地图,根据数值数据绘制等温线,等雨量线,等压线等,根据风力风向图标绘制槽线或脊线。最后,将一份只有数据资料的地理地图作成一份拥有各气象元素的区域图。这项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比较丰富的经验。

  第三是分析天气图。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分析研究各类天气图表运用气象卫星资料和雷达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后,做出如24小时、48小时内是否会有降水等具体天气预报。 

  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国家气象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运用这种计算能力为每秒数千亿次的计算机,未来天气很快就被“算”出来。

  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工作人员是根据天气图上的各种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减弱、消失和系统的移动方向、速度等进行详细地分析,参考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再结合本地区当时的天气情况,运用天气变化规律和实践经验,就可以预测本地区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天气会商后得出的天气预报结论,一是由当天的值班员会将预报结果以传真的形式发到各县局、广播台、水文局、林业局、防汛办、报纸等媒体,和一些重要部门,以便能够及时就天气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决策。一是由专业的气象人员写出气象预报稿,再由播报人员背诵、电视编导录制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还可以制成很多其它的天气“产品”,公众就可获得新的天气预报信息了。  

 二.天气预报的更多了解  

  形势预报 即预报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的变化。 

  要素预报 即预报气温、风、云、降水和天气现象等在未来某时段的变化。

   预报种类 按天气预报的时效长短,可分为:1、短时预报。预报未来1~6小时的动向。2、短期预报。预报未来24~48小时天气情况。3、中期预报。对未来3~15天的预报。4、长期预报。指1个月到1年的预报。预报时效1~5年的称为超长期预报,10年以上的则称为气候展望。 

  天气预报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1、单站预报。2、天气图预报。3、数值天气预报。传统的天气图已被数值天气预报取代。所谓数值天气预报应用7个流体力学、热力学微分议程来描述大气运动规律,7个议程中含有7个未知数--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求解方程组,获得未来7个未知数的时空分析,即未来天气分布。

三.天气预报影视制作  

 我们来到了录制处,看了央视天气预报的录制视频,相比一些新闻节目,录制气象类节目的现场所需要的空间并不算很大:背后的幕墙是蓝色背景,在幕墙前的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屏幕,正前方则是一台摄像机,而主持人就是站在两方屏幕之间主持。至于在电视上看到的标满天气状况的地图,在录制时,背景上是没有呈现出来的。一切全凭主持人的“真功夫”,主持人需要熟练地了解地图各个区域的方位,以便在在镜头前"指示"后,自己所说的区域和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所指区域是一致的。一天的天气预报录制出来后,就会被送到电视台播放。        

四.高空探测  

  高空站主要负责本地区高空气象要素探测。主要利用无线电高空探测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为一次性产品,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气球、飞机、火箭上下投),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每天早晨7:15、晚上19:15和凌晨1:15释放一次,无线探空仪在使用前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当探空仪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达会进行自动跟踪。无线电探空仪由感应元件、转换电路、编码装置、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源组成。可以连续不断地发送气球上升(或降落)过程中所测各高度上的气象要素值。地面接收设备则进行信号接收、解码和资料处理工作,由计算机终端直观显示出来

下午:东龙山气象站参观见习  

   内容:参观见习地面气象要素观测(人工观测同、自动观测)及人工降雨基地设备和信息的传输。 

   1:东龙山气象站简介 东龙山气象站位于商洛市商州区正东方向(北纬33°52",东经109°58"),海拔高度742.2米,建于1953年3月1日,本站承担气候观测和气象情报的国际交换任务。

2:基本内容

地面观测场:  

地面观测是整个气象预报的基础,担负着定时地面天气观测并实时发报,提供给天气分析预报使用需要定时观测数据,观测项目包含云量观测、温度观测(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地表温度、地下温度、草面温度)、湿度观测、蒸发量观测、辐射度观测、日照观测、气压观测、风向风速观测、能见度观测以及雨量观测。  

这里的地面观测场仪器齐全,基本实现全套的自动化,由各种传感器将各种数据自动采集,经处理系统后送至显示终端。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等组成,随着气象要素值的变化,各传感器的感应元件输出的电量产生变化,这种变化量被CPU实时控制的数据采集器所采集,经过线性化和定量化处理,实现工程量到要素量的转换,再对数据进行筛选,得出各个气象要素值。经过处理的气象要素数据按规定的格式编排,经资料发送装置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传回数据中心,有的是存贮在临时的介质上,由工作人电定期回收。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主要包括气压、 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要素,数据采集频率较高,每分钟采集并存储一组观测数据。

  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  

人工影响天气是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主要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法,使某些局地天气过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的一项科学技术措施。又称人工控制天气。是人工降水、人工防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削弱风暴(台风)和人工抑制雷电的总称。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的人工影响天气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这主要用于对付干旱天气。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高炮是利用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而火箭是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飞机作业一般选择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而用火箭又相对多一点,不过这些都是耗资很大的。  

  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因此,用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除了人工降水(雨、雪)外,碘化银还可以用于人工消云雾、消闪电、削弱台风、抑制冰雹等。 

见习总结

1感谢校领导给我们这次见习机会,感谢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给我们讲解专业知识,使我们熟悉了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对于整个天气预报的形成和制作都有所了解。

2提升了我们对气象与气候学的热爱,使我们懂得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更严谨学习的态度和研究精神。

3 学习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天的实习看似枯燥短暂,但却有一种责任在里面,无论对什么,都应本着一种负责的态度去做事。

4 实习前应有充分的准备。气象学的实习内容多,而且多个项目是连起来进行观测的,尽管如果自己不明白跟着别人的思路去走,完全也能做出这些记录和实验,但毕竟不知道一二三。在看似简单的一些观测和数据中,后面是一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支撑。在这次实习中,我深深的感觉自己课本知识学习的不扎实,导致实习过程中的被动,无法理清楚其中的思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一定要养成成事前准备的习惯。

 

第二篇:气象与气候学报告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_   气象与气候学_____课实验报告

班级_20092711______________ 学号__2009172103_____   ______  姓名_____王卫明_  ________ 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2010.122________   ___ 实验地点____汕头气象雷达站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类型____亚热带季风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胡巍巍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观测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地理观测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象观测实习是《气象与气候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培养学生诸多地理能力和锻炼学生良好科研品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未来的中学地理教师,通过《气象与气候学》的学习,除了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气象、气候部分的教学任务外,还应能带领中学生进行课外气象观测等课外气象活动。因此,气象观测实习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课外气象活动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

通过此次实习,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已学过的气象学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为对已学习的知识点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我们的实际观测动手能力,以及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实习的方法:

1 实地观测气象雷达站的工作仪器和工作原理

2 详听气象雷达站的工作人员的讲解

询问气象雷达站的工作人员和老师

  实验的内容:

汕头气象台的简介:汕头气象雷达站1966年7月建站,1967年投入使用后,共探测到250多个台风。它主要是探测暴雨、冰雹、龙卷风、台风等天气动态。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是用于军事需要,后来主要用于气象的探测,它的地址也由原来的桑浦山上搬迁到现今的达濠青山岩山上。

2  实地观察:在濠江区青云岩山上,屹立着一个建筑,楼顶有一个巨大圆球,里面放着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我们走进内部看到,巨大的圆球原来是玻璃钢天线罩,多普勒雷达天线外观和平常卫星天线差不多,只不过个头要大得多,雷达天线在计算机控制下不停地旋转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多普勒雷达主要负责汕头及粤东沿海地区气象数据采集,之所以选择这里建站,主要是因为地势高、雷达能够探测的距离更远。我们从气象雷达站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作为我省4个灾害性天气、南海太平洋台风联防主干雷达站之一,汕头气象雷达站是全省最先建站的,至目前已“逮”到了250多个台风。“我们雷达站的技术力量是一代接一代传下来的。”指着状似大圆球的雷达罩,已在雷达站干了10多年的工作人员颇有感触地告诉我们,他们监测的是台风、暴雨、冰雹及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这些气象信息的准确与否事关重大。气象雷达站的工作人员还跟我们讲解06年的珍珠台风以及台风的面名常识和台风运动的路线图,使我们对台风有了深一步的了解。

 我们还了解到该雷达站自19667月建站至今,先后使用了S波段843714714SD和现在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即从当初的:电子管雷达——晶体管雷达——数字化雷达——全自动化雷达。目前正在使用的是多普勒天气雷达,它具有自动化的功能,多普勒气象雷达系统1996年在汕头正式投入使用,对半径460公里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强风、暴雨等强目标天气情况的监测无一漏网,这座堪称我国乃至东亚地区一流的高山气象雷达站还能探测到目标的速度估值,从而确定大气风场、气流垂直速度的分布以及湍流情况等,并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将11种云雨回波图像传递至气象台值班室,为准确预报天气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下面主要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向天空发送电磁波,电磁波在天空散射到天空中的云层,由于云层的厚薄程度不同,所以它的回波形态也不一样,有块状、絮状、絮条状、螺旋状等形态,从反射回来的回波就可以预测到天气的变化趋势,然后再把天气数据发送到国家气象局。

过程:发送电磁波——接收回波——分析处理回波的数据——把数据发送到国家气象局

三、 雷达的工作过程

雷达的操作过程

汛期的开机过程:

非汛期的开机时间为8:00——15:00,特殊情况(春运)以上级的要求为准,9:00——9:30雷达开机加高压。

1  开启所有的业务计算机

2  检测所有软件是否开启并正常工作(注意开启雷达系统监测报警软件)

3  RPG包括4个软件:UCP ,数据上传国家局,状态信息上传国家局,状态信息上传省局

4  PUP软件包括五个:WSR_98D,PUP,产品上传国家局,上传省局8张gif图,雷达系统监控报警软件

5  登陆大气探测平台填写值班日记(开机)

6  压缩前一天数据、GIF图,产品、并删除原文件

7  每天10:30检测雷达运行状况,并填写雷达参数记录表。

非汛期关机过程:(每天15:00后)

1、 登陆大气探测平台并填写值班日记,2、雷达关高压并关机,3、退出所有业务传输软件,并关闭所有业务计算机。

汛期雷达运行注意事项(24小时开机)

1、    检测雷达运行状况,确认无故障后,登陆大气探测平台关机。2、压缩前一天基数据,gif图,产品,并删除原文件。3、每天10:30、15:30、22:30检测雷达运行状况。

雷达的基本知识:

1、    降水性质:对流云、阵雨、雷雨、冰雹、龙卷、稳定性降水、混合型降水。

2、    回波形态:块状、絮状、絮条状、螺旋状。

3、    趋势:加强、减弱、无变化、小变化。

四、实验总结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此次气象观测实习,我们实地体验了各项气象要素的测定方法,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天气情况的获得过程,对雷达的探测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培养了我们自主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加强了我们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