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总结2(1)

管理信息系统

1、信息具有的性质(特征):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

2、知识的概念:是对意识的反映,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客体在人的意识中相对正确的反映。知识的特点是可以共享,可以越过时空传递,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再生。

3、信息系统的概念:是一个人造系统,它有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4、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分为两大类):(1)作业信息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

5、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定义: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

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

技术系统。因此,应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中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社会实践,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3)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

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6、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3)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4)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7、(简答)怎样做到人机和谐,如何发挥人机各自的长处?

a.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长处:(1)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

(2)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

(3)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b.人在信息处理上的特点是:(1)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

(2)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因此,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即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特点。在系统设计中,应努力保持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

c.人机和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人性化界面(2)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

(3)提高终端用户计算能力(4)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必然会对组织的管理方法造成冲击

8、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1)数据收集(2)数据转换(3)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

(4)数据的组织(5)数据的运算(6)数据存储

(7)数据检索(8)数据输出

9、诺兰模型的阶段(填空):(1)初装(2)蔓延(3)控制(4)集成(5)数据管理(6)成熟

10、制定战略的具体步骤:

(1)确定规划的性质(2)收集相关信息(3)进行战略分析

(4)定义约束条件(5)明确战略目标(6)提出未来的略图

(7)选择开发方案(8)提出实施进度(9)通过战略规划

11、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概念: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

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步骤:(1)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

(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不同

(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标准

12、原型法的概念: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不同,

原型法不注重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13、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1)系统简述(2)项目的目标

(3)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4)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

14、详细调查的目的:详细调查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的在于

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的状况,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的准备。

原则:用户参与原则,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设计部门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进行。

方法:(1)召开调查会(2)访问(3)发调查表(4)参加业务实践

15、习题6.2/6.3考一个都得看

16、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叙述)

(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

(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设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管理系统的选

择等

(4)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

(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以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17、系统设计应遵循原则(叙述):(1)系统性(2)灵活性(3)可靠性(4)经济性

18、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依据:(1)系统的吞吐量(2)系统的响应时间(3)系统的可靠性

(4)系统的处理方式(5)地域范围(6)数据管理方式

19、信息系统的切换方法:(1)直接切换法(2)并行切换法(3)试点过渡法

20、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系统性能指标包括:(着重记性能指标)

(1)系统性能指标(2)经济效益指标(3)定性效益指标

系统性能指标:①系统的可使用性②系统的可靠性③系统的可扩展性

④系统的可维性⑤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⑥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21、系统维护包括:系统的日常维护、系统的应急维护、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22、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

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23、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是一种在DSS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供多个决

策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某种规程相互协作地探寻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

类型:决策室、局域决策网、虚拟会议、远程决策网

24、电子商务的概念: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各方面通过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

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建议活动都属于电子商务范畴。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指利用网络环境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包括网上广告、电子订购、网上洽谈、电子支付、产品电子传送和售后的网络跟踪服务等;广义的电子商务则除电子交易以外,还包括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的其他商务活动,包括商品管理、客户管理、市场分析、商务决策和组建虚拟企业等各个方面。

25、电子商务的安全与保密:(1)信息的保密性(2)信息的不可否认性

(3)系统的可靠性(4)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

26、网络营销的概念: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

于互联网的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它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以开拓市场、增加赢利为目标,利用因特网的技术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的经营过程。网络营销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对产品的销前、销中、销后各环节进行跟踪服务,它自始至终贯穿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 考试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20)

系统边界:每一个系统都有一个定义自身活动范围的边界。边界描述了责任的范围。建立系统时,必须确定边界。

系统接口:接口是系统与环境的作用点,或是子系统之间的联结点。

系统结构:结构是指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

信息维度:1时间维度:时效性、实时性、频率性、时期性

2内容维度:准确性、相关性、完整性、简要性、范围性、运营性

3形式维度:易读性、详略性、顺序性、表象性、变换性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业务流程 :指工作被组织、协调和集中,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方式。一方面,业务过程是具体的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的集合。另一方面,业务过程也指组织协调工作、信息和知识的独特方式,以及管理层选择用来协调工作的方式。

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指组织结构无形化、通过信息网络加以联结的企业组织。 虚拟企业是无固定工作地点,使用电子通讯方式(例如网络、电子邮件、电话等)进行成员间的联系的企业。虚拟企业是由一核心组织为中心,执行关键的功能,其余功能则由暂时或签约的员工,以及由核心组织与其他组织所组成的联盟来完成。虚拟企业是指企业保留了协调、控制以及资源管理的活动,而将所有或大部分的其他活动外包。

管理角色: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实践中存在着沟通人际关系、传递信息和制定决策三类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结构化决策:是重复的和常规的,具有明确的制定决策的程序,又称为程序化决策。

业务流程再造:根本地重新思考和彻底地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

学习型组织:是能对相互依赖并且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出有效反映的组织,应该是一个能不断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它又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这种组织实现目标管理,成员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

显性知识:它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通常被概念化和文字化,易于沟通和共享。 隐性知识:它们通常植根于个人的头脑和行为之中,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因而不易被沟通和共享,如员工的直觉、生产技巧等。

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的过程。知识创新的工具包括“隐喻”、“类比”、“模型”等。

知识管理:推动和运作知识创新的管理行为就是知识管理。

U/C矩阵:BSP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物料需求计划(MRP):MRP的全称是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计算机应用于库存管理的产物。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MRPⅡ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物流与资金流结合起来,形成了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等紧密结合的完整的经营生产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实际上涵盖了进行生产制造活动的各种资源,因此被称为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电子交易:通过Internet进行的各项商务活动,包括广告、交易、支付、服务等活动。 电子商务: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网上交易,以及与此相关的企业内部事务连网处理的商业模式。

二、简答(10)

1简述决策的基本过程

一般来讲,合理的决策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发现问题 2.确定目标 3.拟定可行方案 4.选择方案

5.实施方案 6.评价决策效果

2简述业务流程再造的本质思想

(1)面向流程。面向流程的思想是BPR的根本基础,其表现就是在再造过程中以流程为核心,采用面向流程的管理方式。

(2)系统集成。系统集成的思想是BPR的思想灵魂。其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就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把流程中过细的分工有机地集成在一起。

(3)并行工程。并行就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流程中的活动尽可能地同时运行。

(4)可靠思想。在业务流程中提高流程以及流程信息传递的可靠性。

3简述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规则1:面向流程,服务顾客;

规则2:共享信息,协同工作;

规则3:集成活动,分散决策;

规则4:以并行过程取代代串行过程;

规则5:删除冗余的信息和冗余的处理;

规则6:减少中间环节及不必要的审核。

4简述美国学者贝克曼的知识分类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点总结

5简述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

(1)知识集约过程指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管理的过程。

(2)知识应用过程指利用集约而成的显形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3)知识交流过程指通过交流来扩展企业整体知识储备的过程。

(4)知识创新过程指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扩大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新思想、新体系的过程。

6简述诺兰模型的基本内容

诺兰的阶段模型理论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个阶段是不能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7简述“扩展的IT阶段理论”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所构成,仅仅是企业IT应用当中的一次循环,而非其全部的过程。一旦IT技术发生全局意义的革新,上升到新的层次,则企业IT应用的四个阶段“S”形循环又将在新的层次上重新展开。这样的一个循环被称为一个“时代”。根据美国的情况,IT技术的应用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三个时代:数据处理时代、微机时代、网络时代。 8简述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实施步骤

(1)组织目标的确定与分解:组织的目标应依据组织内外的客观环境条件制定,保证其切实可行。在目标确定后,可视需要将其按下属部门和业务单位分解为若干个合适的下级子目标。

(2)确定CSF:能否正确地确定CSF是CSF法成功的关键。在实际应用中,CSF可按下述步骤确定:首先,根据已经确定并合适分解了的组织目标,列举与目标实现有关的所有因此,其次,讨论这些因素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以便明确诸因素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及其相互关

系,进而决定哪些因素应该合并,哪些应该忽略,经过筛选而保留那些确有关键作用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3)确定KPI:关键性能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包括硬数据和软数据两类。硬数据指的是那些能直接用数字表示的反映内部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及外部运行环境的各种原始数据或经过加工后得出的综合数据,如销售收入、盈利或亏损等。软数据指的是诸如反映人际关系、思想倾向、精神状态、满意程度以及新闻、谣传、想法等一些不能直接用数字表示的各种信息。

9简述互联网的经济特性

互连网有许多特性,但其中10个特性是最主要的:媒介技术、无处不在、网络外部性、分销渠道、消除时间局限、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无限虚拟容量、低成本标准、创造性的破坏、减少交易成本。

10简述电子商务的基本分类

按商务主体分:门户网站、原发网站、中介网站等;

按互动方式分:B to B,B to C,B to G,C to C等;

按商品形式分:实物商品、信息商品;

按价值形式分:原创、增值等。

三、论述(8)

1论述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变革的影响

信息系统和组织相互影响;信息技术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受很多中间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的结构、标准的操作程序、政策、文化、周围环境和管理决策等。

(1)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扁平化组织具有很少的管理层,较低层的员工被授予了较大的决策权。网络计算机允许员工以团队方式协同工作,这是扁平化组织的另一特征。

(2)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从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到团队组织、学习型组织,企业组织形式正趋于多样化。

(3)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运用自动化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工作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替换了手工工作程序。

(4)组织边界的柔性化:公司可以利用通信技术以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组织,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馈能力以及利用新机遇的能力。

2论述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3论述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的支持作用

(1)成本领先。一些战略信息系统帮助公司显著降低了他们的内部成本,允许他们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有时有更高的质量)推出产品和服务。

(2)产品差异化。公司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建立品牌忠诚度——创造易于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的独一无二的新产品和服务,并且这些产品和服务现有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无法仿制。

(3)集中性差异化。企业可以通过集中性差异来创造新的市场空间——为一种产品或服务识别一个能够占有优势的特定目标市场。公司可以提供专门的产品或服务,比现有竞争对手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更好地为这一狭窄的目标市场服务。

4论述二十世纪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20世纪生产管理的技术发展和模式创新可归结为两次生产管理“革命”,一是20年代美国工程专家福特开创的流水线生产技术和大量生产模式;二是60年代前后开始的适应后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消费者多品种、高层次需要,旨在突破大量生产模式局限性的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和模式。

5论述MRPⅡ与ERP的联系与区别

ERP是MRPⅡ的进一步发展。从管理范围上,MRPⅡ是面向企业的生产/制造部分,而ERP的管理范围则包括了整个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制造、人力3个大的职能区域。从应用行业上,ERP打破了MRPⅡ局限在传统制造业的格局,可应用于诸多行业,如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通信业、零售业等。

6论述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主要实施过程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简称BSP)是一种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的结构化方法。这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一种总体规划方法。它能帮助企业形成信息系统的规划和控制机制,改善对信息需求和数据处理资料的使用,从而成为开发企业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有效方法之一。)

(1)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首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问题主要是关于他们如何使用信息,从哪里获取信息,企业目前所处的环境是什么,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决策的以及他们需要什么信息用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等情况。

(2)定义企业过程:了解业务处理过程是了解信息系统需求和识别关键数据需求的基础,定义业务处理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可以根据企业目标和系统总体需求分析,从战略计划与控制、产品生产和服务以及辅助资源这三个方面来识别业务处理过程。

(3)定义数据类:在定义了企业过程之后,下一步的工作,是对由过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按逻辑上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归并,以减少数据的冗余,为数据库开发作准备。为使以后工作方便,应写出每个数据类的定义,并说明它所包含的数据。

(4)定义信息结构:定义信息结构对由过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按逻辑上的相关关系进行分类和归并并找出U/C矩阵的逻辑分组,以便确定相应的业务过程簇和潜在的系统

项目。这一过程通过调整行列顺序,使C尽量汇集在矩阵的对角线上,这种业务逻辑上紧密相关的“类聚”的结果生产过程簇,而簇外的U表示各个簇间的联系。

7论述电子商务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利润点:企业的利润点指的是在价值结构中,相对于企业供应商、消费者、竞争对手、潜在新进入者、互补者和替代者而言,企业本身的位置。

客户价值:只有公司提供的产品能够向客户提供一些竞争者不能提供的东西的时候,客户才会购买。这种竞争者不能提供的东西,或客户价值,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提供:差别化或低成本的产品/服务。差别化:

范围:范围是指市场的某一环节或地理区域

定价:有5种主要的定价方式:明码标价、一对一议价、拍卖、反向拍卖、物物交换。 收入来源:商务模式分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是确定公司收入和利润的来源。对利润来源的理解能够使公司更好地制定战略决策。例如,发动机制造商可能会决定以低价销售发动机,而主要依靠售后服务获取利润。在线股票经纪商可以降低佣金以获得更多的利息和价差。 关联活动:关联活动即价值链活动。

实施:决策是一件事,实现则是另一件事。实施涉及战略、结构、系统、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能力:(1)资源:有形资源:厂房、设备和现金等无形资源:专利权、著作权、商誉、品牌等人力资源:知识、能力等(2)竞争力:公司将其资源转化为客户价值和利润的能力通常就称做竞争力。(3)竞争优势:核心能力使公司拥有了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保持的难易取决于其他公司获得或模仿这些能力的难易程度。

持久性:公司怎样才能保持它的竞争优势呢?公司可以依靠其核心能力、环境和关键技术,通过三种策略的组合——阻塞、快跑、协同,实现保持竞争优势的目的。

(1)阻塞策略。公司在其商务模式周围设置壁垒防止其他公司模仿。第一种,不可模仿;第二种,市场信号。(2)快跑策略。快跑意味着对其商务模式的组成或者连接环节的子部分不断创新,甚至彻底改造整个商务模式来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价值。(3)协同策略。一家公司不能简单地独自完成所有工作,它必须通过一些联盟的形式与其他合作者实施协同策略来共同分担风险和收获。

成本结构:一个企业成本结构显示了它的收入和创造这些收入的基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关键的成本驱动因素包括规模经济、投入产出的转换技术、能力组合以及交易成本。 8论述学习型的组织与知识管理的运作

(1)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能对相互依赖并且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出有效反映的组织,应该是一个能不断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它又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这种组织实现目标管理,成员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

要成为学习型的组织,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必须经过五个方面的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包括建立个人愿景、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和客观地看待现实等修炼内容。这项修炼需要组织成员终生持续不断地进行,它也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心智模式包括以简明的交流、开放式的提问、支持和鼓励和“学习型的”交谈方式获得心理倾向、癖性与偏见等。

共同愿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们需要以一种共同身份和命运感受凝聚在一起;当存在这样一种愿景时,组织成员团结起来的动因就不再是被要求那样做,而是他们想要那样做。 团队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大多数企业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的。除非每个团队都在学习,否则整个企业是无法学习的。

系统思考对于实现组织的共同愿景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对完成预期目标所必须掌握的力量的理解,就不可能实现未来愿景,而系统思考可以提供这种理解。

(2)知识创新的源泉在于知识转化。而知识转化的核心在于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内部化。因此,知识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挖掘以隐性知识为核心的所有知识,使之显性化,成为人人可以共享的资源,并由此开发出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动和运作这一过程的管理行为就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涉及四个运作过程:

知识集约过程指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管理的过程。

知识应用过程指利用集约而成的显形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知识交流过程指通过交流来扩展企业整体知识储备的过程。

知识创新过程指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扩大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新思想、新体系的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