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

摘 要 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好奇,这就为向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美术具有丰富多姿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

关键词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意义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标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根据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把幼儿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同时还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汇通,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都不能比拟的,所以可以说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而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幼儿美术教育?实质上,幼儿美术教育应与成人的专业美术教育相区别。具体说,幼儿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

(一)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 。

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他们对美术感

性地把握世界,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如;我们可以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让幼儿在认识颜色,感知颜色的过程中,去感受美,感受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二)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幼儿时期是充满幻想的时期,好奇和幻想是幼儿的思维特征,也是幼儿思维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在月亮上荡秋千;不同国家的孩子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我们经常还可以看到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这些都是幼儿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在成人看来似乎很荒诞,可对于幼儿来说,正是奥妙所在,每个幼儿都有这种美术创作的潜能。所以,要指导幼儿学习美术,就要去发掘这种审美的奥妙。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象艺术地表现自己的体验。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遇到幼儿天马行空的作品,作为幼儿教师,对待这种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幼儿,首先应该对其作品给予肯定,然后对孩子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技术上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创造,因为只有创造才能激发幼儿的潜能。我们的核心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而不是培养大师级的复印机。我们不能过分地要求幼儿画得有多么的像,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幼儿的想法,然后去挖掘他们的的创造潜能。

(三)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并且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部分。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是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美术学习的经验,即美术形式、美术内容及其运用的总和。教师在选择美术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发展,又考虑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及效果。在美术教育中,很多活动都是离不开操作的,如大班的美术活动《美丽的昆虫》,活动目标是:1、学习制作滚动玩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审美能力。2、尝试把生活中的东西变成有趣的玩具,体验滚动玩具的乐趣。活动的开始部分我们要求幼儿通过观察有趣的材料来激发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是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求幼儿观看、观察教师的做法,并在操作中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并理解。然后幼儿再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来制作会滚动的昆虫,操作时要求幼儿回忆刚才的操作过程,并能加入自己创作成分,要求做出的昆虫新颖,有趣,能够灵活地滚动。这就需要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地思考了。在最后一个活动环节中,请幼儿展示作品,作用是让幼儿在玩耍中欣赏作品并开拓眼界,并在操作中介绍作品,锻炼幼儿表述的能力。从这个活动中,让幼儿知道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和双手,去观察、发现、创造出更美的东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美术教育活动脱离儿童生活实际

其一,美术教育观念脱离儿童生活。强调以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过分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追求美术教学的学科化、专业化、系统化,使儿童在本应感到愉快的活动中体会不到成

功感和成就感,从而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和不良的美术活动效果。我们要认清的是,我们不是要把幼儿培养成美术的天才、绘画的精英。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只是一种情感教育,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幼儿的感受,而我们要求幼儿所学习的美术技能是要反映这种感受的技能,不能丢失了感受而注重作品本身,那样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仅仅是一张画而已。因此,我们要否定过分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更应该侧重于幼儿的感受和体会,而这种感受和体会更多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人们都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即使是幼儿也不例外。

其二,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脱离儿童生活。过去的一些美术教学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画一些陌生的、枯燥的、无味的造型,甚至提供一些现成的模子,如简笔画,不允许儿童有个人自由发挥的权利。儿童的学习活动处于服从和被动接受的地位,严重压抑和挫伤了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带领幼儿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而不是成天埋头对着枯燥的符号临摹。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美,我们的身边的美。

其三,美术教学活动方法脱离儿童生活。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方法多以讲授和演示为主,教师只满足于用传、帮、带的注入式方法给儿童提供现成的绘画方法、步骤,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手把手地教会学生一种技能。儿童作品千篇一律,扼杀了儿童个性和独创性的发挥。教师不去关心儿童美术活动的要求,脱离了儿童生活,脱离儿童实际发展水平进行基础教学,不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剥夺了儿童感受丰富多彩的美术生活活动的权利。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对儿童画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不是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因为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美的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创造美。

(二)美术活动中根深蒂固的模仿操作教学。

回首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再对照幼儿绘画的发展进程,人们惊奇地发现两者的发展顺序恰好相反:美术史的发展变迁是写实——象征——抽象;而幼儿绘画发展进程则是抽象——象征——写实。幼儿美术发展过程遵循着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回望以前几十年的幼儿美术教育,不能不承认,我们是沿着反幼儿绘画发展规律之道而行的。从孩子一入园就把孩子们置入“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这种模范样式如同如来佛的手掌,孩子们无论如何也跳不出去。把幼儿美术定位于写实模仿是遵循艺术史的起步程序,针对幼儿美术的发展特点而言却是“倒行逆施”。经年累积,这种幼儿模仿操作教学一直根深蒂固,错误地引导着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不能轻易地把它连根拔起。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美术教学也是如此,我们一线的幼儿教师,就应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去打破这种存在着弊端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习的主人,大胆地想象和创造。在辅导幼儿画画时,我们要遵循幼儿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引领。此外,我们可以尝试多种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如在美术活动中加入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环节,让孩子轻松自主地学习。

(三)美术活动中艺术体验的缺失。

随着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总体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但这不等于说它已经达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境界。纵观当前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实践,有诸多背离艺术教育规律的现象,而艺术体验的缺失就是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体验主要是指人们通过亲身实践来了解事物,并在亲历的过程中伴随发生某种情感反应。但“体验”一词在艺术活动中的内涵,又有其特殊之处。艺术体验是人们亲历艺术

实践所获得的一种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深层次的内心感受。但是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很多背离艺术教育规律的做法:限制幼儿的艺术创造性;在活动中,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参与;没有利用真实事物来加强幼儿对事物的造型与色彩的感受,也没有利用幼儿对真实事物的美好回忆,更没有向幼儿展示相关题材的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这样就使幼儿失去了得到某种启发、调动艺术创造欲望的机会。这些所透视的是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中艺术体验的普遍缺失。

三、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标。

幼儿园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美术教育目标为根本依据,才能使幼儿园美术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应该以新纲要为依据,把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思想彻底转变过来。贯穿在《纲要》中的幼儿教育改革精神,贯彻在艺术领域中的改革思想就是要把“被颠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把被曲解的幼儿艺术教育纠正过来,让它遵循幼儿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我国大地上开出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艺术教育之花。幼儿园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纲要》中艺术教育目标的精神,结合本园、本班的实际,将目标细化、具体化。

(一)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

这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美术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像、思维等方面更进一步的要求。美术教

育的目标关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并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

爱美是童真,当孩子第一次握笔在纸上涂画出最简单的符号,那就是孩子主动地对周围世界的最原始的反映。这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地给予保护和鼓励。虽然这种保护与鼓励决非注定每个孩子今后都能在美术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在我们周围,确有许多孩子,对绘画活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兴趣,这是由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决非一件坏事。所以,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去评判、理解孩子的画,不能随意地扼杀了孩子许多好作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说,发现孩子的绘画天赋,并进行及时的鼓励、关怀和保护,是进行儿童绘画教育的前提。

(二)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

这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象、思维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学的目标,并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如:在一次“化妆舞会”的活动中,我用情境导入说:“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有特色。”话一说完,幼儿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想做面具,来表演我最喜欢的奥特曼。”有的说:“我想用报纸做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样的游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了,对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三)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达到表现自我、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这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要使幼儿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从大教育的高度去看待美术教学对幼儿发展的作用,还应从系统的角

度,客观分析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的总体构成。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与美术游戏、命题活动与意愿活动、美术教学活动与幼儿园教育整个系统、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评价与幼儿发展、生活经验积累与美术活动开展等等关系进行全面思考。

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根据。

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包括任职、情感以及知识和技能水平,不然美术教学内容最终将无法通过幼儿内化促进自身发展。

首先,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尊重幼儿内书发展规律、幼儿美术心理特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表现形式、认识特点都不大相同。

其次,幼儿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必须根据幼儿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阿恩海姆认为“幼儿所画就是他们所见、所想的”,也就是说,幼儿表现的就是他们以往所经历过的,有深刻内心体验的事物。事实上,直接感受过的教学内容才较容易被幼儿同化到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当中。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其所知的表现,所知越多,理解越深刻,进行美术活动的素材就越丰富,动力也就越足。否则,会影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活动的质量。

最后,幼儿园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切忌主观,应随时随地关注幼儿的活动,提供有利于幼儿探究的活动机会,从他们的发现和疑问中确定美术表现的内容。在对幼儿进行引导前,教师必须有自己的计划,确定相应的策略。为幼儿创造宽松的创作、提问、讨论的机会,教师认真了解幼儿的表现意图与可能发生的表现困难,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地帮助。

五、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教学的兴趣性原则是指为了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到饶有趣味,带着喜好的情绪积极热心地参加。教学要注意引起幼儿浓

厚的学习兴趣,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幼儿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往往受兴趣的支配。美术教学的效果就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发展水平,针对其特点去组织教学。如,对刚入园的幼儿,不要急于要求他们画什么,而往往需要先带领幼儿参观中、大班的美术活动,看看教师是怎样画的,让他们熟悉工具材料等等,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到好奇和发生兴趣,而后才能转入美术教学的具体过程。

(二)直观性原则。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要使幼儿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形成鲜明的表象的基础上,再进行绘制活动。如,指导幼儿学画水墨画“金鱼”时,应先知道幼儿观察鱼缸里游动的金鱼,通过直接的感知而形成对金鱼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不同姿态特征的认识。实践证明:感知教材的方式越多,幼儿对教材掌握得也就越好。总之,幼儿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就是要求美术活动能使幼儿在充分而直接地感知、观察物象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形象,并使幼儿积极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得到练习和巩固。

(三)系统性原则。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指的是在本学科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的连贯性,与其他学科教材内容纵横联系的逻辑性,幼儿认识客观事物,掌握知识技能的顺序性。幼儿园美术教学应该贯彻系统化的原则。系统化的内容有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系统化的内容遵循的是幼儿的心理结构而不是美术的学科结构。它不同于美术学科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是指美术教学内容在帮助幼儿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时应该是有序的、连续的、层层推进的,同时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另外,系统化的原则也指美术教学要与相关领域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新《纲要》中整合观的要求。总之,幼儿美术教学的系统性原则,要求美术教学活动要在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向他们逐步提出新要求,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审美性原则。是根据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提出的重要原则。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美术的专门人才,而是培养体、智、德、

美全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人。因此,幼儿的美术教育、教学都应该坚持贯彻审美性原则。贯彻、运用这一原则,要求教师选择的教材内容要符合美育的要求,教学时应该随时注意以美的形象拨动幼儿的心弦,从而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五)发展性原则。教学的发展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中,更加有效地使幼儿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教师提供与他们年龄和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刺激,使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

(六)灵活性原则。教学的灵活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教育诸因素的种种差异,教师施教时要灵活而富有创造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遇到复杂多变的情况,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尽可能的了解得深入些,实际些,是美术教学更有的放矢,对每次教学活动,尽量要多种设想、多种方法去因材施教,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幼儿。

总之,幼儿园美术教学应建立在对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标、根据及其原则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更好的经验,创造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发挥美术教学的多种教育功能在幼儿完满型人格形成中的积极作用,使幼儿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改革与研究·新时代出版社·2003(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

《幼儿美术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