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入职教育》读后感

此次我主要阅读了第二章的内容。从目录来看,第二章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包括对教学知识的界定,展现内在尊严,和日常事务和业务技能等11个分述点。我认为这11个分述点的内容可以重新整理归类为对新教师的学术知识的要求,新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应具备的素养以及新教师所应具备的职场能力三部分。

一.对学术知识掌握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一般而言,教师所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低于知识精英的,但是教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当远远超过学生。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师如果仅仅接受传统的,墨守成规的知识,那么不仅会有局限性还会有一定的冒险性,这就要求新教师在掌握课本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涉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育本来就涵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教师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只教授课本原有知识不提及任何其他方面的知识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这样的课堂也注定是枯燥的。一个教师的知识丰富程度不仅是当代社会对其的要求,还是一个教师内在尊严的体现。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是能够感染到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的,相反地,一个思想狭隘,知识有限的教师是会遭到学生的嫌弃和非议的。事实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对不同年级的教师应达到的知识水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要求,通过借鉴和反思,我们认为我国各地方教育局应该对教师入职指南和教师能力列表中要求教师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定义从长计议。而作为一名新教师,除了掌握要求列表中所要求的知识以外,还要学习其他的除本学科以外的知识。

二.教育者应具备的素养

此处教育者的素养主要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因为教育者面向的教育对象是人,是会思想有感觉的且情感复杂多样的生物,所以教育者不能仅仅对其进行知识的简单输入,还要传授一些精神层面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东西,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理想化地说,我们希望教师能够成为公民和道德修养的典范,为年轻人树立榜样。但是,一个没有任何人性的弱点,完美无缺的教师是几乎没有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所以,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引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前面所说,教育面向的对象是有些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洞察,感受到学生心理的变化,关心学生,及时给予指引或者鼓励。一般来说,学生都是处在心理未成熟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内教师能进行正确得当的心理指导,是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的。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反馈持逃避或否定态度,这种行为是极之不得当的,因为这不但会造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膜,对学习氛围造成消极影响,还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职场能力

在这里我想把职场能力细化为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主要指对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处理,对不同课堂的的设计和管理,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反思和调整的能力等。业务能力则指教师如何和同事相处,互相学习;如何缓解上级领导给与的压力;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进步的能力了等。这些能力都是比较综合的一些能力,是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调整自身形成的。作为一名初入职的新教师,要培养这些能力,则应当在职场生活中保持谦虚,善于提问和学习,勤于反思总结,最重要的是要能够一直坚持如此。

通过阅读本章,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所肩负的任务是多么神圣和沉重。无论将来当教师与否,新教师教育的内容都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第二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王欢欢

读完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不禁掩卷沉思。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在这本书中他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以平实精炼的语言,娓娓道来,辅以精辟的理论分析,内容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对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也有对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建议。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书的始终,使一线任教的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书中众多的理论发人深省,它犹如一盏指路明灯,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 师之责

教师的责任是一盏指示灯,为教师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 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完善等。”他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养和美育等方面得到发展。他强 1

调,忽视哪一方面都是不允许的,学生只有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倘若学生只有智力方面的素养,而无品德的、体育的、劳动的和审美的等方面的素养,就既不能算完全发展,也就谈不上统一的、完整的、和谐的发展。

反思:我们的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它育”的现象。导致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学生能力单一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难度与世界各国相比是大的,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却不是强的。我国的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而实践能力却落后于人。这与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分注重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有很大关系。今天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肩负发展学生智力的使命。但是,学生的潜能是多元的,我们更应重视学生的全面的多元的发展。而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宗旨,符合新时代下对人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要求。

(二)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才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学任务。及时地发现、培养和发展我们学生的才能和素质,及时地了解每一个人的志趣,这一点正是当前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教师的共性教育不能排除个性教育,而且必须依赖于个性教育去充实、完善和提高。

感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教师必须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 2

点和个性差异,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赋、意向、兴趣和爱好等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从而树立起自尊和自信,并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三) 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三: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我们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怎样发展学生的智慧,加深他的智力---在我看来,这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最尖锐而又尚未加以充分研究的问题之一。”他认为紧张的、愉快的脑力劳动在学校里应占据统治地位,智力积极性是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教育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学生负担过重,学生感到越学越难,死记硬背,厌学情绪的产生,对学习的冷漠和无所事事,注意力不集中,“后进生”与“差生”的问题等等,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培养和发展,智力精神生活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向就是: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我们教师要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驾驭年轻的心灵,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使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精神需要。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不堪忍受的负担,由此也 3

不会再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四) 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职责之四: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要 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学生不至于出现越学越困难的现象,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发展智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就需要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应当达到一定的教养水平,应当掌握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掌握最重要的概括(规则、结论、公式、定律),并且牢固地掌握到永远不再忘记的程度。大师概括了10种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他认为我们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达到并具备这10种能力,这将为学生的在校学习和以后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感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减轻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这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 师之魂

师德修养是教师的灵魂,而热爱学生则是教师灵魂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爱学生作为教师的必备品质和基本的道德修养。如果不具备这一最起码的条件,那他(她)就根本不配成为一个教师,就必须让他(她)离开学校,免得误事误己。

首先,爱学生表现在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科学用脑。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配合家长注意加强学生的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开展体育锻炼,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他还指出:反对教师热衷于使用“高效率”、“高速度”的教学方法,把 4

学生的头脑当作无休无止地吸收信息的电子装置,在学生还没有具备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时,教师就源源不断的把新知识硬塞给学生。其结果是学生每天10至12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为的是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将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淡的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得一个人只有学习,却没有智力生活。还有教师不应人为的排解学习中的困难,解除或降低思维的难度。所以教师要注重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的协调,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教会学生科学用脑,充分享受智力精神生活带来的乐趣。

其次,爱学生表现在教师要细心呵护,成就学生的自尊和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要造就真正的人,首先是教师要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些年轻的心灵,而这些心灵又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在学生的精神领域里,他们渴望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他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这种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而这乃是通往学生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所以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要保持审慎而细心的态度,要尊尊和激励学生,打开学生的创作的源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让学生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让他们的内心不造成痛苦和不幸,愉快幸福地生活。

在教育教学中的启迪,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非常 5

关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期待着良好的道德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留下美好的印象,而一旦受到认可和尊重后,他们更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做得更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所为,给予高度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和肯定中获得自信,感受自我价值的存在。事实证明学生在得到老师的尊重后,往往会以百倍的努力去学习,会在小小的心田里播下自尊自爱自信自豪的种子,努力成为一个好人。

再次,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重要的是,要使这种智慧和天赋成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就的基础,不要让任何一个儿童在低于他的才能的水平上学习。那么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呢?他提出: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设计出几种难度不同的方案:要让最有才能的学生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要有耐心细心观察“差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生活,要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的觉醒,独立地进行创造性智力活动,使学生从自己取得进步和学到知识中体验到自尊感。同时在评分时要有份量、有意义,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尤其是对那些“差生”来说,不要轻易挫伤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

教学感悟: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我们教师要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要以满腔的热情去注 6

意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谨慎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要想尽办法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尽力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奋发向上的精神,让学生从心底说出“我能行”,“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三. 教师的素养

教师的素养是教师工作的根本要求,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与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养。

(一)要有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创造性,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不能把掌握知识看做是简单的“知识储备”,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要使知识“活”起来,要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各种事实、事物、现象、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机智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和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分阶段有序地进行教育教学创造性活动。如果教师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教师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只有教师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感悟: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才能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来培 7

养。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表现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孜孜求学,敢于标新立异,独出心裁,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富有个性色彩的业绩,才能使教学活动成为永葆常新、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活动。

(二)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教师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亮光,获得学生的信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学生的天资才干,探索科学的兴趣,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既有教育科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人文艺术知识等等。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教师要有自己的书室——拥有数量为数可观的书籍可阅。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才能不断地补充教师知识的大海不致干涸,使教学富有生命力。

实践证明:教师教育魅力的基础是教师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是行家,同时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教师的教育教学才能情感丰富,才能畅达而生动,有趣而有效,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才能给学生一杯时代的活水,才能讲起课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而这一切需要我们教师经常性地读大量的书。作为思品教 8

师,更应当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捕捉当今时代的最新信息,上通国际风云变幻,下晓社会曲直。及时通过报纸杂志、视听媒体、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学习、扩大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尽显小课堂大世界的风采。

(三)要有科研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他认为: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学校生活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现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而是把自己看成是“教书匠”,结果引发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同时也钝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而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而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看到了、研究了以前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过程的某一个方面,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不会再把教育工作看成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不再是把完全一样的讲解、巩固等等做枯燥乏味的表演了。

(教学启迪)所以我们教师要认识到科研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探求教学艺术,优化教学因素,矫正教学行为,改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付出积极的劳动,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积累事实,经过研究和分析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最后做出结论和概括,从而形成一项真正的创造性研究。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在此所有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就必然会迎刃而解。那么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了,我们已经告别了服从于外部的“权威”和听 9

从被人指导自己教学的时代。而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也许过程是艰难的痛苦的,可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四)要有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若是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疲劳甚至产生厌学,加重学生的负担。

(感悟)教师的语言是关系到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一门艺术。是否有技巧与魅力、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师职业特点所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所用语言应该是:第一,准确简明、科学、富有示范性;第二,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第三,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逻辑性;第四,点拨启发,富有激励性;第五,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等。而作为思品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讲得具有吸引力,要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家。要向哲学家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向相声学习语言的幽默,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如果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那么,我们的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 总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读的经典之作。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对我们有指导作用,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它都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将引领我日渐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