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江河钓鱼实战心得

黄河钓鱼实战心得

20xx年在同事的诱惑下迷上了钓鱼,从最初的下底钩到现在的五六根海杆,短短一年时间进步可谓神速,只要天好那肯定是在钓鱼,我是从事基层防汛工作的所以是在黄河边上上班,所以时间是多多的,鱼获当然也是多多的了,11年4月到11月之间共获黄河鲤鱼、鲶鱼200多斤,由于刚学,中间又出过几个月差,不然那可就多了,不多说了,现在就说说我的心得吧,就以黄河为例:

1、 海杆

其实钓鱼的人都知道在大江大河里钓鱼不是特别讲究什么技术了什么的,只要一般溜鱼收线的基本功过关就可以了,主要还是看经验、地形和水势,一般回湾是最好的地方,存的鱼也比较多,但这样的地势不是哪都有的,所以直流河道该如何钓呢?一般大河都有支流或是主流河床处有几条深浅不一的水流,一般将钩甩在离主流边线一两米处为佳,此处水流动静结合,有明显的区域划分,过路鱼一般都在些休息觅食,上钩率较高,而且个头不会很小哦。

如果是在有坝头的地方钩,那坝头下跨夹角(水流直接冲击的夹角为上跨下方为下跨)是个不错的地方,也可在上跨、坝头和下跨水流急有漩涡处甩钩钓凶猛类鱼如鲶鱼,上钩率也是很不

错的。

还有个地方就是进水口或出水口处也比较好上钩,以前总听人说这地方好,但老找不着这样的地方其实这样的地方很多,比如农民为了浇地挖了条抽水渠,与主流相交的地方就是了;还有就是主流由于河床的不平而有很多的支流这些支流和主流相接的地方这些都是进出水口,一般出水口处上钩比较理想,但也有的进水口处水面比较大水流比较平稳这些地方容氧量高水藻微生物较多鱼儿自然也喜欢来这里嬉戏捕食。

再就是涨水时,水涨出河槽漫滩50公分以上那爽了,一般河槽内水流急,鱼儿都冲昏了头都在找水稳的平地休息觅食,滩地水流平稳甚至不流,地势平坦杂草较多,水一淹地里的小虫也都跑出来了,鱼儿这时也就欢了,那我们站在岸边或者坝上那就更欢了,一般这样的机会不多,每年大概在春汛和秋汛时各有一次要把握好时机,那次可把我给爽歪歪了。

2、 底钩

如果你在河边上住或离的近,那下底钩可是收获鱼的好办法了,一根鱼线3米以上(根据河势地貌,河流情况,杂草情况而定)接一根1米左右的栓钩线上栓4个钩以上(栓钩线的长度和钩子的多少也是看情况而定,钩子越多线也就越长,主线最好10号以上,上了大鱼看都不用看直接拉上岸,栓钩的子线8号,钩用8-14号大钩,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前栓一石块为坠,我最初用的是铅坠黄河草大,泥沙厉害有时就收不上来了,断了几次线

后铅坠也用完了,后来改用大螺丝锁子之类的东西再后来直接用石块了,关键取材方便,无成本,准备好后在岸边插一小棍一头栓在上面,另一头抛入水中。如果钩友们的河水干净河床平坦那直接上个十几到二三十米的线栓上个七八个成十个钩子那是相当厉害了,太长了也不行容易断线,如果像我们这里的黄河一样那就三五米的短线加三四个钩子是最安全最有效的了。一般下午五六点后下钩,晚上十点左右看一次,然后次日六七点看一次,然后回家吃饭九点到十点左右来收钩,白天一般我不下钩,因为下了好多次只上过一条鱼,还得换食,不划算。下钩一般放在进出水口处或坝窝有水流处,效果明显,直流处也可下,不流动或水流缓慢处一般我不太愿意下,因为小鱼骚扰,得不停换食麻烦,饵用大红蚯蚓效果最好其它小虫也可以,凭我下钩的经验来看,一般晚上十点到十一点和早上九点到十点这两次收获比较大,尤其是次日九点多收钩这次,经常上大鱼有两次一条线上都是两条,一条六斤多的,一条四斤多的鲤鱼黄河大鲤啊,这是出水口处上的,还有一次坝窝回水处一根线上一条三斤多,一条二斤多的大鲶鱼,是不是很爽啊。

3、 插杆

可和底钩配合使用,就是一根竹杆(就是我们扫地用的大扫帚)取材一米左右细头栓线,线比杆短个10-20公分栓上钩,不用时把钩挂于杆的另一头像个弓箭一样,和底钩一起下,多下于坝窝回水处和水流缓慢处,插于岸边土里,杆伸出岸边1米左右,

钩悬于水面以下10-20公分处,水不能太浅,最好是50公分以上的地方,这种方法主要是钩鲶鱼,其它鱼很少吃饵,其实只要和鲶鱼习性差不多的都上钩,只不过我们这里只有鲶鱼一种,饵通常用的是泥鳅、蚂蚱、大青虫、小青蛙什么的都可以,蚯蚓也行只不过用蚯蚓小鱼闹的厉害要经常换食麻烦,用其它的饵方便其它小鱼不会来骚扰。和底钩一起查看收鱼,插竿看似弱小,但是一但有鱼咬住钩基本就跑不了了,鱼一拉由于竿是软的竿头会被拉下成弓形,竹竿弹性很强紧接着鱼一松力就会被拉上水面反复数次鱼儿就没劲了,同于鱼杆的卸力,不过如上大鱼比如三四斤以上的那就得用抄网了,要不你根本就拉不上来,使不上劲,很容易断杆断线跑鱼,所以插杆收鱼必带抄网,收鱼时步伐要轻由于离岸近走过去时鱼能听到声音,大鱼会疯狂的窜动,这时要及时用抄网从底下将鱼抄起,切不可拉杆拽线,否则大鱼容易将杆线拉断。

先说这么多吧,以后有了好的经验再来和大家分享,祝广大的钩鱼爱好者多多上鱼,多多上大鱼。

 

第二篇:黄河钓鱼

话说中原黄河两岸,民间钓鱼高手云集。这些高手大都怀揣秘不外传之绝技,远离中原竞技钓坛,将潜在的民间钓鱼文化,以一种无名状态悄悄传承下来,成为中原黄河渔文化不可忽视的潜在层面。小时候家住黄河边,钓鱼就成了我的最大爱好。每逢假日,便和小伙伴们相约在河边,一根柳条做钓竿,一段线绳做钓线,鱼钩是用缝衣针做的,鱼漂是用一段油菜秆做的。那时候河里的鱼真多,尽管用这种很原始的钓具,但也能钓到不少鱼。60年代闹粮荒时候,多亏了我钓的野鲫鱼熬的汤,全家人才度过了难关。从50年代学钓到60年代末,鱼钓了不少,可很少钓到过1千克以上的大鱼,尽管当时黄河里的鱼很多,而且有不少大鱼,但大鱼总像回避着我似的,不肯赏脸。我想了许多办法,柳条钓竿也换成了10多副“线子”(用石头牵引抛进河里的一种土钓具),缝衣针鱼钩也由带倒刺的“洋鱼钩”替代。可我仍然改变不了钓小鱼的“命”。 到了70年代初,有一次我去黄河边下“线子”钓鱼,见一位60多岁的老者也在下“线子”。这一天,我共钓了十几条小鱼,每条只有几两重,全部也不过几斤重,而和我相邻的那位老者虽然只钓了几条鱼,可他钓的每条鱼的重量都能抵我的全部鱼获的总重量———少说也有三四斤!同在黄河钓鱼,而且都是用“线子”钓,可我为什么只钓小野鲫,他却能钓大鱼呢?我走过去问老者,但是他很保密,装聋作哑地答非所问,不愿向我透露他钓大鱼的秘诀。以后才知道,他是个孤寡老人,以钓鱼为主要生计,难怪他不愿向旁人泄密。以后我又几次在河边遇到他,仍旧是各下各的线子,但是我已开始留意他的线子和鱼饵,想从中发现他的秘密。他的线子是用麻线做的,比我用线绳做的线子还要差。鱼钩仍是用缝衣针弯的,但是个头很大,足足有我的“洋鱼钩”三四倍大,像我钓的那些小鱼无论如何是吞不下如此大的鱼钩的。这大概是他只钓大鱼,不钓小鱼的一种原因吧?另外我想,他用的鱼饵肯定也有特别之处,因为小蚯蚓是无法掩住大鱼钩的。有一次我趁他去收线的时候,偷看了他的两只鱼饵罐。一只罐里盛的是“地老虎”虫,我们当地人叫这种虫为“油保郎”。这些“地老虎”是专吃农作物的。农民每年秋耕翻地时,田地里随处可见。“油保郎”一个个蜷曲成一团,肥得冒油,大的有小手指那么大,挂在老者的大鱼钩上正合适。对于用“地老虎”做鱼饵,其实我早就知道,也曾用过一些较小的“地老虎”钓鱼,可从未钓到过大鱼。仔细看罐里的“地老虎”,感到有些异样:一个个一动也不动,全

是死的,身上黄里透黑,像是油炸过的一般。一股烟熏味忽地从罐里飘出,我忽然想起老者在早晨用麦草烧过什么,原以为早晨天寒,老者在用火取暖,原来他是在烧地老虎虫,便有了这种烟味。果然,罐子里的一些草灰证明了我推断的合理性。老者的另一只鱼饵罐里装的是像晒成半干的肉条,但颜色却比肉干黑得多,不知道是啥东西。取出一条放在鼻子前,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此时老者已回到跟前,见我在看他的“肉条”,才不大愉快地对我说:“这是羊肝!”噢,原来是切条后晒成半干的羊肝。羊肝,在早年我们当地是十分便宜的,两角钱就能买一只。于是我就把买来的新鲜羊肝切成筷子粗细的条后晒半干做鱼饵,也把小鱼钩换成大鱼钩,果然,从此我钓鱼有了新的转折,数斤重的大鱼开始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当然,我曾用过刚刚由蝌蚪变成的小青蛙做鱼饵,也钓到过大鱼,但是老师说要保护青蛙,所以我也就不再用小青蛙去做鱼饵了。对于“地老虎”,我有点怕它,而且也只有夏秋翻地时才能找得到,而羊肝一年四季都不难弄到,于是就成了我钓鱼的主要饵料。80年代以前,黄河上游水电站不太多,我们当地河段更是一马平川,畅通无阻,河里从春到秋有各种鱼类,而最爱吃羊肝的鱼要数“菜花色”(即花斑棵鲤)。每逢秋末冬初,黄河岸边结有薄冰,此时的菜花鱼又大又肥,特别贪吃,我便以羊肝为饵下“夜线”(天黑前将线子投入黄河中,第二天早晨去取),每次都能钓到数斤重的大菜花鱼。有一次我下了5副线子,其中有一副居然钓上了3条大菜花,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它们“请”上了岸。而用羊肝条钓大鱼,也成了我的“秘密”。90年代以后,黄河里的鱼越来越少了,我也离开了曾居住了38年的黄河边。但我至今还时常梦见在黄河边钓鱼,一条条肥大的菜花被我拎出水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