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xx年6月21日至30日,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土木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习的目的主要有,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现场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土木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土木工程地质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下面我会就在实习中与老师给我们做的补充性报告中,学习到与接触到的问题做一下回顾,并深入的讨论一下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特殊土的简介及处理、地基处理和桩基工程简介、单桩竖向静载实验等几方面的问题,汇总成一篇实习报告。来为我的课外实习和《土木工程地质》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不良地质现象

在好几个带我们实习的老师的报告中都多次提到,不良的地质现象对工程建筑有严重的影响。更不幸的是我国的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地区的地质现象又是极其多种多样的,一般山区(地)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他还有岩溶、风砂等。下面做具体概述。

1.崩塌是岩块从陡峭边坡(山坡)向下崩落的现象。它来势迅猛,对道路交通可造成直接危害。在设计中应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切。在施工中应清除坡面危石或采取坡面加固、调整水流等措施。

2.滑坡是大量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是山区主要病害之一。对于滑坡应以防为主,整治为辅。对于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滑坡可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及排水、力学平衡和改善滑动面土石性质的工程措施。

3.泥石流是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或山前区,与水文气象、人类活动有关,是突然爆发的、由泥砂石块组成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防治可考虑水土保持、跨越、排导和滞流拦截等措施。

4.对于岩溶地区修路应注意了解岩溶发育程度、形态和分布规律,充分利用某些可以利用的岩溶形态,避让或防治岩溶病害对路基稳定造成的影响。

5.风砂地区的道路应注意对路基的防护和防止砂埋,植物固砂是防治砂害的根本措施。

二、特殊土

特殊土质对地基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给与充分的考虑。所以作为一名土木工程的毕业生必须掌握一些特殊土的处理方法。

特殊土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等。

1.由淤泥和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为主组成的软土在我国南方有广泛分布,这些土都具有较高的天然含水量、大的孔隙比、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软土路基的主要破坏特征是路基的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损坏。在较大的荷载作用下,地基易发生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造成路面沉陷和路基失稳。容易因孔隙水压力过大(来不及消散),剪切变形过大,造成路基边坡失稳。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等。选择处理方法除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外,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和工期等问题。

2.湿陷性黄土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由于大量节理和裂隙的存在,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主要病害有路基路面发生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发生崩塌、剥落,道路内部曰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时应注意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减轻和消除其湿陷性。可采取灰土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等成本低、施工简便、效果好的方法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冲、截排、防渗。加筋土挡土墙是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的防护措施。

3.膨胀土主要由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失水收缩性黏土矿物组成的,该土具有较大的塑性指数。在坚硬状态下该土的工程性质较好。但其显著的胀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等严重的破坏。

膨胀土路基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减轻和消除路基胀缩性对路基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用石灰桩、水泥桩等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也可用开挖换填、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水和保湿。如设置排水沟,采用不透水的面层结构,在路基中设不透水层,在路基裸露的边坡等部位植草、植树,可调节路基内干湿循环,减少坡面径流,并增强坡面的防冲刷、防变形、防溜塌能力。

4.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两大类。冻土在冻结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压缩性提高,地基容易产生融沉。而冻土中产生的冻胀对地基不利。一般土颗粒愈细,含水量愈大,土的冻胀和融沉性愈大,反之愈小。在城市道路中,土基冻胀量与冻土层厚度成比例。土质与压实不均匀也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对于季节性冻土,为了防止路面因路基冻胀发生大变形而破坏,在工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处理原则和方法来防止路基冻害:

4.1应尽量减少和防止地面或地下水源的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渗入路基上部。可抬高路基,使其满足最小填土高度。

4.2选用不发生冻胀的路面结构层材料,了解不同路面材料、土基及路面下的冰冻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使土基冻层厚度不超过一定限度。限制土基的冻胀量不超过允许值。

4.3对于不满足冻胀要求的结构,可采用调整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隔温性能好的材料的措施来满足防冻胀要求。多孔矿渣是较好的隔温材料。

4.4为防止不均匀冻胀,防冻层厚度(包括路面)应不小于规范要求。

三、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是指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基础下的受力层进行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强化处理。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2、强夯法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桩法

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4、振冲法

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5、水泥土搅拌法

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若需采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于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6、高压喷射注浆法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当地基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较高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对地下水流速度过大、喷射浆液无法在注浆套管周围凝固等情况不宜采用。高压旋喷桩的处理深度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为深基坑或大坝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处理深度已超过30m.

7、预压法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8、夯实水泥土桩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该法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施工文明、造价容易控制,目前在北京、河北等地的旧城区危改小区工程中得到不少成功的应用。

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

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根据地区

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基础和桩顶之间需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形成复合地基。该法适用于条基、独立基础、箱基、筏基,可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变形。对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达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10、石灰桩法

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可采取减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掺合料含水量的办法提高桩身强度。该法不适用于地下水下的砂类土。

11、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的深度为5~15m.当用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时,宜采用土挤密桩法;当用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定性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在消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少渗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挤密桩法地基的承载力和水稳定性不及灰土挤密桩法。

12、柱锤冲扩桩法

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地基,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松软土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6m.

13、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2m/d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Ⅱ级湿陷性地基,应通过试验确定碱液法的适用性。

14、综合比较法

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宜选取不同的多种方法进行比选。对复合地基而言,方案选择是针对不同土性、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质、选取适宜的成桩工艺和增强体材料。

四、桩基工程

我们在黄海明珠二期住宅小区的施工现场看到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下面结合老师在报告中为我们介绍的一些关于桩的基本知识,对桩基工程做一下简要概述。

桩基是一种古老的基础型式。桩工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现在,无论是桩基材料和桩类型,或者是桩工机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现代化基础工程体系。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桩基可以大量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 70年代,中国曾发生了几次大地震。以其中的唐山大地震为例,凡采用桩基的建筑物一般受害轻微。这说明桩基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小,稳定性好,是解决地震区软弱地基和地震液化地基抗震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

桩基主要有以下几点优点:

(1)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

(2)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刚度(摩擦桩),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

(3)凭借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大直径桩)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4)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层或嵌固于基岩,在地震造成浅部土层液化与震陷的情况下,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

建筑的稳定,且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

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钻(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管桩等,其适用条件和要求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均有规定。

五、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静载试验

实习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去了位于莱山区的黄海明珠二期住宅小区的施工现场,看了现场正在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静载试验,下面做简要概述。

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实验时应在桩的底部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

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读数一次。

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

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分为三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支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

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六、总结

通过为期近一周的地质课外实习,我们参观了很多以前只有在课本上在老师才可以了解到的地质问题,和很多铁路工程基础处理问题,高层、超高层建筑基础处理问题,基坑支护,桩基类型,不良地质问题,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地质现象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之重大。也深深的了解到,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土木工程地质学的重要性。

马 灿

200928501121

132xxxxxxxx

20xx年7月1日、星期五

 

第二篇: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专题内容分析

四、专题内容分析

1、为什么由岩浆岩得到的变质岩性质较差而由沉积岩得到的变质岩的性质较好?

分析: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生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地壳内部高温、高压等变化作用后而形成的岩石,其中沉积岩变质后,性能变好,结构变得致密,坚实耐久,如石灰岩(沉积岩)变质为大理石;而火成岩经变质后,性质反而变差,如花岗岩(深成岩)变质成的片麻岩,易产生分层剥落,使耐久性变差。总之变质岩在固体状态下发生剧烈变化后而形成的新岩石。

2、为什么工程一般不宜建在褶皱的核部而要建在翼部?

分析:第一,褶皱的核部是强烈变形的部位,一般在背斜的顶部和向斜的底部发育有拉张裂隙,背斜核部裂隙发育情况,将图倒置即为向斜的情况。这些裂隙把岩层切割成块状。此外,地下水多聚积在向斜核部,背斜核部的裂隙也往往是地下水富集和流动的通道.所以公路、隧道工程或桥梁工程在褶核部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岩层构造变形和地下水的影响。

第二,褶皱的翼部不同于核部,具有另一类工程地质问题。在褶皱两翼形成倾斜岩层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特别是当岩层倾向与临空面坡向一致,且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或当岩层中有软弱夹层,如有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等软弱岩层存在时应慎重对待。

总之,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主要是倾斜岩层的产状与路线或隧道轴线走向的关系问题。倾斜岩层对建筑物的地基,一般来说,没有特殊不良的影响,但对于深路堑、挖方高边坡及隧道工程等,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这次实习中我知道了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基础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建筑物等级要求的重要性,在地质条件不满足要求时怎么对基础做修改。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书本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在这次实习中我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节理和断口的联系与区别、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来测岩层的产状、褶皱和断层到底是怎样的地质形态,如下图所示。

地质罗盘                             岩层产状测量方法

地质罗盘外部一圈是测量倾向和走向的,内部圈层是测量倾角的,读指北针所指的那个位置。测定走向时,是罗盘长边(即南北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测定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走向和倾向相差900。这样岩层产状的三要素就测出来了。

这次地质实习让我增加了对土木的认识,它的神秘让人不禁想要去探索,想要去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来从更深一面的层次了解这些知识。一句话,在工地上所见所闻,更加激发了我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憧憬,也深深体会到要在建筑这个行业上有所作为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一份责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

五、对改进实习工作的建议

通过对这几天的实习,我发现就最后一天的收获最大,它是最贴近我们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的,并且让我们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他的几天其实在我们平时生活中自己都会关注很多。所以希望以后的实习生活中可以有更多接触到工地等基层的实习。让我们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做事的辛苦,然后可以激发我们更加努力认真的学习。

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全面素质,为将来成为一个卓越的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管怎么样,对于这一次的实习收获还是很多的,以前在生活中很多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在这次的实习中老师都帮我们解决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