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实  习  报  告

(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林业生态工程学实习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院:                             

学    号:                            

学生成绩:                            


     



 

第二篇: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76

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

治理规划治理方案

专业班级:     林学  1003 班    

姓    名:        李   晓        

学    号:    2010074010314     

指导教师: 李玉玲、徐学华、刘炳响

时    间:   2013.9.7-2013.9.11  

目录

一、设计背景.......................................... 3

(一)目的意义...................................... 3

(二)设计的基本思路................................. 3

二、基本概况.......................................... 3

(一)自然概况...................................... 3

(二)社会经济人口等状况............................. 4

三、总体规划设计布局.................................. 4

(一)设计原则...................................... 4

(二)立地条件划分.................................. 5

(三)总体布局...................................... 5

1.荒草坡.......................................... 5

2.低效侧柏林的改造................................. 5

3.林下养殖........................................ 5

四、典型设计.......................................... 5

(一)荒草坡顶生态林的设计........................... 5

(二)荒草坡经济林的规划设计......................... 6

(三)荒草坡下农作物种植的规划设计................... 7

(四)低效侧柏林改造技术措施......................... 7

五、成本核算.......................................... 7

六、效益分析.......................................... 8

(一)生态效益...................................... 8

(二)经济效益...................................... 8

(三)社会效益...................................... 8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

治理规划治理方案

一、设计背景

(一)目的意义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总目标是根据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保护、改善、建造以林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生物多样性,使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和根治,减少或减轻风沙、旱涝等各种自然灾害,防治土地荒漠化及水土流失,提高国土保安能力,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设计的基本思路

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保护总目标以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目标指导下,对易县清西陵地区150亩荒草坡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450亩低效侧柏林进行改造,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来提高总体效益。其中,荒草坡可以进行生态林带帽、经济林果拦腰、农作物等的综合配置;对于低效侧柏林应根据现存问题通过间伐、修枝等措施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达到健康水平。通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等方式以发展林果产业、从而达到保持水土、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把目标山区建设成为集观光、旅游、采摘、林果生产加工、林下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发展区域模式。

二、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坐标:小流域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清西陵地区,太行山北端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1'—115°37',北纬39°02'—39°35'。东西跨67.7公里,南北约61.7公里,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规划地的名称为九龙山,海拔在90~170m之间

2.地质地貌  :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之间的丘陵过渡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在70到250米之间。

3.气候条件:该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春秋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四季分明。年均温11.9℃,一月份平均气温-4.8℃,7月份平均气温26.2℃,年降水量574mm,大于10℃积温3650℃,年平均日照2640h,无霜期190天。

4.土壤条件:本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碳酸盐褐土居多;另外还有淋溶褐土,为洪积冲积扇形地,土壤为中性的沙壤土,山区稍偏酸性。低山丘陵土层薄。本区内岩石为石灰岩和片麻岩,大理岩穿插在石灰岩当中,部分是黄土。

5.植被条件:西陵地区植被覆盖度达70%,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乔木以油松、侧柏、毛白杨等人工林树种为主,森林覆盖率为57%。灌木以酸枣、荆条和胡枝子为主。草本种类较多,以鬼针草,黄背草,马塘,隐子草等。总体来说植被覆盖度较高,同时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二)社会经济人口等状况

1.社会经济状况:西陵镇下辖17个行政村,其中有9个满族村。截至20##年,全镇已经初步形成了三个特色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全镇“满家乐”特色村11个,满家乐经营户260多家,从业人员1200多人,年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林果药材业。林果面积达到5.1万亩。其中:柿子2万亩,杏树0.3万亩,板栗1万亩,其它果品 0.3万亩,速生丰产林0.5万亩,水保林1万亩;间作中药材“西陵知母”0.3万亩。实现林药收入5000多万元。劳务输出业。全镇年劳务输出总人数4600多人,劳务输出收入3600 万元。特别是以油漆彩画为特色的古建施工队伍达到40个,施工人员2300多人,占全镇劳务输出总数的50%,占全镇劳务输出总收入的70%以上。

2.人口状况:西陵镇下辖17个行政村,5004户,总人口约2万,其中农业人口1.57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2%。共有9个满族村,满族人口4300多人。

三、总体规划设计布局

(一)设计原则

  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点突出,积极预防”的方针,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保护、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实现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核心,以发挥森林多种效益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建设以防护森林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乔、灌、草结合,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防护林体系。

第一,   全面规划,因害设防,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

第二,   实行多种方式造林,造管并重精心设计,严格按设计施工,保证造一片、成一片的原则;

第三,   实行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防护林工程综合效益的原则;

第四,   实行农、林、牧、水各部门协同合作,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统筹兼顾的原则;

第五,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把质量贯穿于规划设计、造林施工和管理的全过程,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第六,   实行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长、中、短效益结合,保护、发展、利用相结合,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立地条件划分

(三)总体布局

1.荒草坡:按照“生态林戴帽、经济林果揽腰、坡底搭配农作物”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并同步进行山体道路的修建以及蓄水集水工程的建设。

坡顶15亩生态林可用:侧柏、刺槐、酸枣、荆条、沙棘、野瑞香等;

坡中、坡下为经济林共135亩,可用:花椒、核桃、板栗、柿树、枣树、苹果、樱桃、葡萄等。同时也可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如:花生、棉花、荞麦、百日菊、紫花地丁、黄背草、旋覆花等。

2.低效侧柏林的改造:侧柏林按坡向分为:阳坡、阴坡、半阳坡、半阴坡,进行改造,可对侧柏林进行20%间伐、2.5m以下的修枝或局部更新。

3.林下养殖:荒草坡和侧柏林下是发展近自然养殖的好地方,可进行鸡、野猪等的生态养殖。但野猪养殖对林下植被伤害较大,应定期进行轮牧。

四、典型设计

(一)荒草坡顶生态林的设计

1.树种选择:生态林以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为主,首先选择根系发达、萌芽性强、耐干旱瘠薄、适应性较强、固土能力强,根浅但树冠浓密、产量丰富,可以产生大量枯落物,可有效改善林下土层肥力,从而改良土壤的树种如:侧柏、刺槐、酸枣、荆条、沙棘、野瑞香等。同时搭配上一些草本植物如:黄背草、隐子草、披针苔草、野山韭等,以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

2.具体设计

 2.1.立地条件类型:

海拔:145-170m;坡向:阳坡;土壤:薄层(片麻岩)

植被:荆条、酸枣、野瑞香、黄背草

 2.2.造林地类型:荒草破(灌木覆盖率<50%),共15亩。

 2.3.植物组成:侧柏×酸枣×荆条×野瑞香×草本植物

 2.4.混交方法及比例:带状混交,侧柏×酸枣×荆条×野瑞香×草本植物=4:1.5:1:1:0.5

 2.5.造林密度:株行距为1m×1.5m;密度为6767株/hm2;施工地共10005m2其中侧柏3385株,酸枣1269株,荆条846丛, 野瑞香846丛,草本植物约一亩

2.6.整地方式与配置:鱼鳞坑,规格70cm×50cm×30cm;三角型配置。如下图:

 

             鱼鳞坑                               三角型配置图

2.7.造林方式: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侧柏用1.5年生的健壮苗两株丛植,酸枣、荆条、野瑞香用一年生苗木,草本植物采用撒播种子的方式进行绿化。

2.8.造林季节:为避免动土引起的水土流失,应避开雨季进行造林,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造林。

2.9.抚育管理及病虫害的的防治:在造林后3-4年内,每年应进行2-3次松土除草,以促进幼苗生长。并且注意苗木的越冬和越夏。

(二)荒草坡经济林的规划设计

1.树种选择:在生态效益为主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林,应选择根系发达、萌芽性强、耐干旱瘠薄、适应性较强、固土能力强的丰产、优质、早实、稳产树种。如:酸枣、沙棘、花椒、核桃、板栗、柿树、枣树等。为了观光旅游采摘也可在山的下坡位土层较厚的地方种植一些苹果、樱桃、葡萄等。

2.具体设计

 2.1.立地条件类型:

海拔:90-145m;坡向:阳坡;土壤:薄层(片麻岩)

植被:荆条、隐子草+酸枣、黄背草

 2.2.造林地类型:荒草破(灌木覆盖率≤50%),共135亩,其中经济林120亩,草本植物及农作物共15亩。

 2.3.树种组成:酸枣、沙棘、花椒、核桃、板栗、柿树、枣树、山楂、苹果、樱桃、葡萄。

 2.4.混交方法及比例:块状混交,酸枣×沙棘×花椒×核桃×板栗×柿树×枣树×山楂×苹果×樱桃×葡萄=0.5:0.5:1:2:2:1:2:1:1:0.5:0.5

2.5.造林密度:株行距为:2m×2.5m;密度为2100株/hm2;其中酸枣、沙棘、樱桃、葡萄各700株,花椒、柿树、山楂、苹果各1400株,核桃、板栗、枣树各2800株。

2.6.整地方式与配置:鱼鳞坑,规格70cm×50cm×30cm;长方形配置。对于苹果、樱桃、葡萄等应种在下坡位土层相对较厚的地方,或进行部分客土。

2.7.造林方式:植苗造林,皆用2年生的健壮苗木。

2.8.造林季节:春季或秋季进行造林。

2.9.抚育管理及病虫害的的防治:在造林后5年内,每年应进行2-3次松土除草,以促进幼苗生长。并且注意苗木的越冬和越夏。

(三)荒草坡下农作物种植的规划设计

1.对于农作物应种在山脚下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进行块状混交,每种经济作物各种一亩。如下图:

2.农作物及其它植物种类:知母、玉米、棉花、荞麦、花生、南瓜、白菜、油菜、黄瓜、丝瓜、冬瓜、豆角、苋菜。

3.种植方法:采用播种方式中的穴播,每穴2-3粒种子

剩余的两亩地作为道路用地,道路用水泥石子沙子组成的混凝土铺设而成。道路两旁用百日菊、紫花地丁、小红菊、益母草、旋覆花、荞麦等进行路旁绿化。

(四)低效侧柏林改造技术措施

1.带状改造法:沿等高线进行

其它造林措施同上生态林的设计

2.部分轮封:对于低效侧柏林还可进行部分轮封。

五、成本核算

(一)苗木成本概算

(二)种子成本概算:约1.5元

(三)水泥等材料成本概算20万元

(四)用工成本概算:每人每天80元共需18万元

(五)猪鸡等幼崽成本概算:8万元

总计:67.7899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1.保护和增加了森林资源,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2. 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 可以减少CO2的排放,净化环境。

4调节流域小气候。

5.减少资源浪费,增加生物产量,形成生物能良性循环。由于家畜、家禽的粪便可以制作沼气,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并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增加了生物产量,促进了生物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丘陵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经济效益

“林果+沼气池+养殖”的林业生态经营模式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当地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社会效益

1.对当地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了市、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2.有利于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加快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

4.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团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