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林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数字林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1 概念

19xx年1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以后,国内外对此都做出了积极的响应。专家们针对我国的情况又具体地提出了“数字中国”、“数字海洋”、“数字城市”以及“数字林业”等相关概念。

1.1 “数字林业”的定义

国家林业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的决定中提出,要全面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六项林业科学技术工程(即:①集中力量组织实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②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③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④林业生物产业发展、⑤数字林业、⑥林业创新能力建设)。这六个科技工程中,其中一项是数字林业科技工程。

“数字林业”是在“数字化”理念的基础上于2001 年由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其概念被明确为“系统地获取、融合、分析和应用数字信息来支持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的科学、技术和艺术”。

1.2 “数字林业”的内涵

“数字林业”主要有三方面的涵义,一是基于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林业信息数字化;二是对这些数字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应用;三就是林业部门政务信息化的实现。

2 “数字林业”总体框架

依据20xx年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修订稿(2008-20xx年))的内容描述,提出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内、外网都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四横”为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和应用系统,

“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如下图:

数字林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2.1 框架说明

(1) 内外网:通过门户实现内容管理、内容展示,实现个性化界面;

(2) 应用系统:是实现各种服务的关键,分为应用服务和业务应用两个部分;

(3) 应用支撑:是实现应用系统各种服务功能的技术关键,为应用系统之间无缝

集成提供信息交换服务和业务协同支持;

(4) 数据库:是实现各种服务的数据依据和来源;

(5) 基础设施:是实现资源共享、政务协同、辅助决策和公共服务的物理平台;

(6) 标准规范体系:主要是为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政务协同等工作提供技术准

则;

(7) 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授权管理、数据保密等功能提供安全服务,

以及通过信息化组织机构、人才队伍、运行机制建设等提供组织保障。

2.2 重点介绍

2.2.1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分为应用服务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两个部分。

(1) 应用服务基于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以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业务协同服务、辅助决策和公众应用服务等形式,通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门户为各类用户提供共享服务。应用服务对象包括各级林业部门、上级国家机关、其他政府部门、企业、教育和科研部门及社会公众。

(2) 业务应用系统可分为业务类、综合类和公用类三类应用系统:业务类应用系统包括林业资源监管、森林培育经营、防灾减灾、森林公安、林业法规等系统;综合类应用系统包括综合办公系统、公文传输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等;公用类应用系统包括林业计划、财务、科技、教育、人事、党务、国际交流等系统。

建设重点:

(1) 林业资源监管系统:用于森林资源管理、荒漠化土地资源管理、湿地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等业务;

(2) 营造林管理系统:实现营造林全过程管理,营造林的规划、计划、作业设计、进度控制、检查验收和统计上报等各环节实行一体化管理;

(3) 林业灾害监控和应急系统:用于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沙尘暴防治等林业灾害的管理系统,为林业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应急事务处理、损失评估和灾后重建等提供支撑;

(4) 林业综合办公系统:即:林业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行业内各部门间互联互通,改善林业政务协同工作环境,利用内外网门户网站实现信息查询和服务。

2.2.2 应用支撑

应用支撑为应用系统建设、运行、协同提供统一支撑,涉及应用所需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业务访问、业务集成、流程控制、安全控制和系统管理等各种

基础性和公共性的支撑服务,同时也是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和运行的技术环境,因此应用支撑体系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并能够适应业务需求的动态变化。

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包括如下内容: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业务流程管理、林业数表模型基础组件、中间件和常用工具软件。通过为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提供各类基础模块和软件工具,提高系统建设效率;同时解决业务应用之间的互通、互操作等问题。

2.2.3 数据库

林业数据库是林业信息集合。林业信息资源通过采集、交换、汇集与存储等手段在国家和地方各级结点建立各类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共同构成全国林业数据库整体。

林业数据库分为:

(1) 公共基础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

(2) 林业基础数据库(林地、湿地、沙地和生物多样性等)

(3) 林业专题数据库(森林培育、生态工程、防灾减灾、综合办公、林业产

业、国有林场、林木种苗和森林公园、林业执法、林业法规、科技、人事、教育、党务管理、国际交流等)

(4) 林业综合数据库(根据综合管理、决策的需要由基础、专题数据综合分

析所形成的数据库)

(5) 林业信息产品库(为各类应用服务生成的信息产品)等。

在数据库建设中,规范各级林业部门的信息资源分类、数据库建设内容,明确数据库更新维护职责和应用权限。重点工作:

(1) 确定数据库建设重点;

(2) 加强数据标准化改造和整合;

(3) 提高信息采集和更新能力;

(4) 支撑林业信息共享和服务;

(5) 提高空间数据库管理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保障各级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有效解决信息访

问的瓶颈和安全问题。

3 核心技术

3.1 海量数据的分布存储技术

“数字林业”的数据包括多比例尺、多分辨率的空间矢量或栅格数据,多光谱、多角度和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影像,实地测量的地形数据和各种普通地图以及专题图、图像照片,数字、文本、符号等文字符号数据和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数据形式,不仅数据类型复杂,而且在大规模的地域数字化中,涉及领域众多,因此数据量非常大,为了达到数据的最优化管理,采用是分布式数据存储。

即:以部门或区域来划分结点,在各个部门的服务器上安装子数据库,由中心数据库服务器来统一管理,这种存储应用恰好满足了林业数据需按照国家、省级、地区和县级的层次来存储管理的方式;既减少了中心服务器的负载量,又有利于林业数据的分流、更新以及安全维护。

3.2 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

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将抽象符号转化为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显示方式主要分为二维和三维两种。“数字林业”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对林地植被进行模拟,虚拟演示林地分布情况. 虚拟现实技术例如虚拟防火、虚拟病虫害、虚拟林木生长等应用的实现,也对林业的管理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涉及数据库技术、统计学、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数据可视化、信息检索、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对“数字林业”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出林业信息机理知识,进而认识森林系统的演化规律. 建立基于此技术上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参与森林资源与林业工程的规划、分析与决策。

3.4 3S 技术

3S 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3 种技术的统称. 3S 技术是实现“数字林业”数据采集、获取和分析的重要技术。 4 “数字林业”的建设意义

“数字林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我国林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 高效的空间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可以帮助国家及时、全面地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状况,进行科学决策,为国家制定生态环境宏观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盲目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起促进作用。

“数字林业”技术的突破可以带动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他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数字林业”是未来信息林业资源的主体和核心,它不仅可以带动本行业的发展,而且将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5 “数字林业”建设步伐

5.1 建设目标

20xx年,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修订稿(2008-20xx年))中提出的建设目标为:

总体目标:建立覆盖全国林业行业的信息化体系,建成国内领先的林业信息化平台。全面提高林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增强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理能力。

到20xx年:初步建立林业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实现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各个环节的重点应用;

到20xx年: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

理利用的各个环节的应用;

到20xx年: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林业部门的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改善和加强,形成较健全的林业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支撑政务办公、林业资源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

5.2 重点区域的建设步伐

国家林业局把四川省、贵州省、江西省、吉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作为5 个数字林业工程的试点省区,在这5 个省区内选定10 个地区、30 个县开展数字林业的试点工作,建立数字林业公共平台。

各代表性区域建设情况如下(主要来源网络信息):

沈阳市加快“数字林业”建设步伐

沈阳市“数字林业”核心平台建设从20xx年底开始分3个阶段为期3年,到20xx年6月份全都完成,一期工程从2009底开始到20xx年6月已经完成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区域内远程监控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8项基础设施,二期工程从20xx年6月开始到明年12月份将完成建立系统信息化技术标准、现代林业数据库管理等14项网络管理体系,三期为期半年进入修改完善阶段。

云南将投资5850多万元用3年时间建设"数字林业"

云南省将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完成数字林业所需的主题数据库、专题与监测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及其他配套数据库建设,其中仅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林改的记录信息就将储存2500万条以上。届时,数据库将覆盖连通全省129个县、市区,全方位发布林业信息,并形成完善的全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检测体系。

贵州“数字林业”规划

2001-20xx年间,主要对退耕还林(草)、天然林资源保护和石漠化治理三大林业重点工程,进行动态监测与管理,优化动态监测技术,制订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规范,建立省级林业网络系统。

2006-20xx年间,继续上述三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监测,同时开展地区级及其他林业重点工程监测对林业静态特征和森林、石漠化、自然保护区等的资源

分布、经营特征的定量、定位描述。

2010-20xx年间,继续县市级林业基础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实现林业的全面监测、更新和维护。

6 未来的发展

数字林业是信息时代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球均非常重视。我国已将其列为林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技术。

健全各级林业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健全各级林业信息中心,建立上下联动的林业信息化工作机制,建设和完善林业资源监管系统、造林管理系统、林业灾害监控和应急系统、林业综合办公系统。

注:由于“数字林业”信息化建设各地起步不同,侧重点不一样,同时各方面资料比较匮乏,因此,无法详细描述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第二篇:法院信息化建设概述

一、法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由于各地法院经济发展不平衡,我院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还很落后,还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跟上全国法院网络建设的步伐,基本停留在纸质办公,信息化办公应用的很少。近几年在上级法院的指导、本院领导的重视下,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的突破。我院通过争取上级法院的装备配发,现在基本做到了人手一台电脑,极大的增加了工作效率。法院通过和电信的合作,组建了完善的局域网和广域网。法院干警通过网络,可以查找各种资料,及时解决许多问题。20xx年,我院开通了平利法院网,开始在网络上公布一些审判信息,案件情况,法律文书的发布,对于人民群众了解法院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增加了法院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度,展现了法院的公开、公正。同年,视频会议系统安装调试成功,进行应用阶段。通过视频会议,待在院里就可以及时参加最高院、省高院的一些会议,观看听取会议精神。结束了以往一有会议就要驱车去省城开会的历史,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对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也在这年安装完成,进入应用阶段。通过电子公文平台可以迅速收到全县各部门文件,一些紧急会议、通知可以立刻传达到干警,法院的一些工作情况也可以及时发往各个单位,促进法院的工作。20xx年,在省法院的统一指导下,安装了

《法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将法院人事信息情况汇总输入到电脑,这对于法院法官晋升,法院干警工作调动都增加了便利,通过在系统修改,干警的工作信息更加完善,保存也更加方便。同时给各审判一线业务庭安装了《中国审判法律应用支持系统》,这个系统里面收集了详细的法律法规、案例,法律文书的写作要求、文本,对于审判一线发法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在进入法院大楼的门口安装了门禁系统,配发了金属电子探测仪。极大改善了法院的安保工作情况,保证了法院干警的人生安全。今年,同在在三个审判法庭安装了电脑和打印机,实行电子记录庭审笔录,当庭打印,由当事人签字,进一步保证的法院审判工作的公开、公正。

根据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和设备配备情况,法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并于20xx年招录了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公务员,专门负责法院的信息管理工作。

二、信息技术对法院工作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以审判业务信息为中心,同时强化法院管理、案件执行、审判监督的信息应用,完善以审判质量、效率评估的体系建设,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通信系统建设、音视频系统建设,法院管理系统建设,积极落实各项便民措施。一是通过网上立案、电子签章、大屏幕公告显示、网上信息查询、远程诉讼,在线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审判工作效率,降低人民法院司法成本,方

便群众诉讼,减少当事人诉累,使群众能充分感受到诉讼的轻便快捷。二是通过对人民法院审判信息及其他各项工作信息的及时采集处理、分析评估,实现案件类信息管理、司法统计类信息管理、法官信息管理、案例信息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和网络化。三是对案件从受理、分案到审理、归档等全过程实现信息化,为审判监督、案件质量评查、绩效考核等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支持。四是通过门户网站,实现法制宣传、信息查询、案例查询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领域的有效供给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支持法院的电子化服务系统建设,为审判工作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整合法院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法院内网与外网的共生互动,建设完整配套的信息与服务的供给体系,使网上法院成为对外发布信息的重要窗口,成为法院内部沟通的主渠道,成为服务审判工作的重要工作方式。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法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法院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环节,大量的法院信息分部在各业务庭室和综合部门,缺乏统一的开发和整合,虽然有的中院机关内部的办公网络,实现了公文转换、电子邮件等办公自动化的功能,但是整体水平不高,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和管理中心,各部门的资源无法共享,尤其是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

造成上网信息各行其是,还存在着上网信息比较滞后,有的上网信息比较陈旧等问题。据了解,全国法院已建设内部网的法院还不到20%,甚至有的高级人民法院还没有建成内部网。从整体来看,经济发达的地区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建设的好,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要好。但从局部来说,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也发展不平衡,各基层法院的信息网络建设无论是普及程度还是应用水平都不及中级法院,中级法院的网络建设不及省高院。

四、下一步的计划

根据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逐步完善已有的审判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等。进一步完成远程提讯系统、科技法庭,完成法院与基层法庭的视频系统,电子签章系统等。尽快完成内网建设,实现内网与外网的隔离。完善法院大楼的视频监控系统,保障法院干警的人身安全。

通过几年的努力,争取逐步建成一个上通最高院,下通基层法院、法庭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平台,实现全国法院各单位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最终将建成与最高院业务部门的互联的的法院信息综合网。并利用这个平台,有针对性的开发法院内部办公应用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就可以最终建设成为全国统一的法院内部信息网络,由此逐步建立法院系统内部信息资源交换中心,开发电子邮件、电子电文交换、网上

会议、综合信息查询等应用系统,实现综合服务功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