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特色学校工作总结(1)

民乐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20xx年,民乐开始走进了董家镇谢家小学,当时学习的乐器有中阮、小阮、大阮、柳琴等。随着民乐教学经验的提升和学生水平的增长,我们逐步添加了琵琶、扬琴。为了使民乐教育落到实处,学校特聘济钢老年艺术团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肖连成老师为我校的民乐指导教师,长期在我校指导民乐教学。学校还落实专人负责、无私奉献,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学校要求老师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做到边学边教,教学相长。在校长的重视下,在家长的支持下,在老师们的努力下,谢家小学民乐队在历城区享有盛誉,多次参加市区及济南电视台的各种活动,大批的学生参加了考级活动。大课间、双休日、暑假里,都可在校园里听到悠扬的琴声,??谢家小学民乐队的创建为校园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一、刻苦训练较有成绩

为了使学生读书和练习民乐两不误,学校做了合理的安排。学校规定学生练琴的时间为周六一天,其余的时间均为学生在家练习。这样的安排,家长们支持,学生满意,民乐队分为了两个班——大班和小班,大班是水平较高的老队员,在不参加比赛的情况下我们就让学生练习考级曲,准备参加八月份每年一度的全国等级考试,小班则是在培养中,以备今年历城区的比赛,在外聘老师和本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绩。参加了两次济南电视台的“非同凡响”节目的录制,收到观众和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好评,参加了镇六一活动的演出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精心培育输送人才

学校除了配备德艺双馨的老师辅导学生外,常年聘请济钢老年艺术团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肖连成老师为我校的民乐指导教师利用双休日来校指导,在外聘教师的精心培育和悉心指导下,新入门的学生很快的对乐器有了兴趣。学员们放弃双休时间刻苦练习,水平快速提升。“梅花香自苦寒来”,有许多学员在小学毕业后还没放弃学习,我们依然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返回母校继续学习,而却由我校负责他们的考级工作,所以常喜报不断,佳音频传。几年下来,历城二中乐社的学生不少都是我们谢家小学输送的。如:寇飞、寇文雨、钟旭、张馨羽等。

三、做好衔接工作?

随着学生的成长,好多水平高的学生也就面临着毕业,我校将又流失好多的好队员,为此学校民乐队的衔接工作必须做好。为了培养新秀,使民乐后继有人,学校在普及的基础上,今年在三四年级学生中招收一批爱好民乐,能吃苦耐劳的队员。小学员们有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乐队也有了良好的梯队。

民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使人们得到每的享受。要办好民乐特色学校,必须走继承、挖掘、创新、发展的道路。谢家小学的民乐开办到现在已有8年了,慢慢的形成了一民乐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在这8年中,民乐队队员换了好几届,但每年的训练和演出从未间断过,每年的成绩从未下降过。相信这所民乐特色学校在全校老师的共同关心下,在专任教师的共同努力

下,以后的路会走得越来越好,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第二篇: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报告

丰乐小学 柯成平

所谓特色学校就是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区别于其它学校并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和其它学校认可的学校。“特色学校”是一所学校的特殊性或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它表现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师资建设、教学风格、教学管理等方面。

特色学校的独特性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先进性是指学校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学校某项工作或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优于其它学校,某一方面的研究也属于领先地位;科学性是指学校办学符合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有推广价值;稳定性是指办学的个性和成果能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它标志着教育个性的定型和成熟。惟有建设特色、成就特色,才能更充分地展示学校自身的存在价值,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

(一)建设特色学校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学校办学的归宿。“合格+特长”已成为众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合格”就是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特色”就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特长。要培养“基本素质+个性素质”的学生,就必须创办有特色的学校。

(二)创办特色学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但这绝不意味着让学生平均发展,把学生都塑造成一模一样的人。为此,学校教育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三)建设特色学校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办学日趋多样化,通过独特办学目标体现办学的个性化,使学校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学校间办学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我们不奋起改革,另辟蹊径,办出特色,将很难在今后的办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创办特色学校的主要因素

办出特色之于学校可谓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涉及诸多方面,如宽松的政策、有利的舆论、杰出的校长、优秀的教师和必要的物质设备等。其中最重要、最值得强调的是校长和教师两大因素。

(一)校长是创办特色学校的主导

特色学校即校长个性特征的外显,它不仅体现着校长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而且再现着校长自身的工作威望和行为风格。诚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由此观之,创办特色学校的思路既已确定,校长素质便成了主导的因素,这也是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所决定的。考察各具特色的学校,不难发现,校长们无疑地属于独具个性的典型形象,但在他们身上也蕴集着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如渊博的文化知识、笃深的职业情感、独特的思维品质、完善的个性特征、

成熟的办学思想、执著的优师观念、非凡的从教技巧、精湛的指导艺术、高强的科研素养和出众的管理才华等。一般地说,校长的上述素质越高、越独特,越容易造就特色学校,这都早已为实践所证明。

(二)教师是创办特色学校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才能产生实际效果。所以,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皮亚杰明确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由此看来,培养大量的个性特色突出的教师理当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前提。

特色出自于个性,因此特色教育出自于教师不同寻常的兴趣、气质、性格等,特色学校实际上就是一块由特色教师的兴趣、气质、性格等凝聚而成的美妙坚固、光彩照人的宝石。这自然就向教师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当代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才能、政治素质,而且要有真诚的爱心、童心、事业心,更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创新意识和人格魅力。师范教育工作应该善于研究优秀教师的一般特征,强化培养特色型教师的意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切实造就一批有个性特色的教师,为创办特色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师资培训工作也应当建立特色培养的指标体系,采取适当而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在职教师的素质,以保证在职教师的高质量。与此同时,在办学实践中,加大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实施优胜劣汰和优化组合策略,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特优教师并有效惩处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等也都是创办特色学校所需开展的工作。

无庸讳言,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对创办特色学校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人是万物之灵,办学主体的积极性的发挥是最紧要、最核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始终认为校长和教师在创办特色学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创办特色学校的操作程序探究

学校领导者在创办特色学校问题上必须主动实践、勤于实践、坚持实践,积极探索实践操作的规律。

本人认为,通常情况下,由一般学校发展为特色学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科研先行

科研先行就是把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基础和首要步骤。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实践需要科研的支持,所以要创办特色学校必先树立“科研兴校和科研先导”的工作思路和办学意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科研队伍,全方位、多视角、大幅度地开展针对学校自身特点的科研工作。在这一阶段值得注意以下问题:(1)要强化科研意识,广泛宣传科研对于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力求使人人为创办特色学校献计献策;(2)要健全科研网络,把创办特色学校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和动力,使所有部门都能关心特色学校的创办;(3)要加大科研力度,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创办特色学校的对策;(4)要实施科研奖励,鼓励和鞭策有利于特色学校建设的科研行为,促进特色学校建设不断发展。

(二)学习借鉴

学习借鉴亦即学习和借鉴被本校视为偶像并与本校有共同点的名校的办学模式、教育方法和管理策略。其目的在于求“生存”。古今中外在特色

学校的创办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该阶段应特别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找条件相近的名校学习,这样的学校与本校可比性强,容易把先进经验学到手;二是要进行独特的思维加工,多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不追求单纯的相似;三是要着重研究和学习名校的发展道路,克服教条主义倾向,力求效“法”而不效“仿”。

(三)选择突破

选择突破就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条件,从发挥学校现有优势出发,针对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大胆革新,先就某一方面实施高难度、大跨度的突破,摆脱外来模式的束缚。其目的在于求“发展”。该阶段需注意的问题是:(1)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要对各种办学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利用优势、革除弊端为重点进行突破;(2)科学决策 找准关键。要对创办什么特色、通过什么途径形成特色等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并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寻找出带有决定意义的突破口;(3)大胆实验,定向发展。要针对一个问题、一个方面、一个领域,不拘形式、不限方法、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地进行实验,勿求轰轰烈烈,但求精致专一。

(四)整合强化

整合强化就是在巩固单项成果的基础上,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分类推进,以特色项目带动其他工作,以其他工作促进特色优化,使局部特色发展为学校整体的个性风貌。在这一阶段学校领导不再满足于求发展,而是以创造为目标,成为办学艺术的积极开拓者,学校处处、事事、时时都在“走自己的路”,各方面逐步表现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色。在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1)要由点到面,分类推进,做到“成就一点,特色一园”;(2)要统筹兼顾,优化组合,做到“整合一致,浑然一体”;(3)要积极进取,

再接再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4)提炼校风,形成传统,做到“独树一臶,特色鲜明”。

当然,创办特色学校的基本阶段是有序展开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发展和继续,一个阶段紧接一个阶段,不断向前滚动,由量变到质变,直至形成特色学校。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受阻,都不可能达成建设特色学校的目标。

四、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举措

(一)创新活校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趋向的教育实际。具体说,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因此,我们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使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教育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获得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我校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教育:

1、教育观念创新

教育创新必须把教育观念创新放在最重要位臵。学校管理者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各教育理论、观念的错误的或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其关键的是观念的创新。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创新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树立了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材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2、学校管理创新

学校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创设充满活力、鼓励创新的教育环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管理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关爱教师。管理者要增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要改变对教师管得过死的现象,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劳动。因此,建立一个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公开公正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校级领导干部任用方面,我们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聘,通过竞岗演说、民主测评、组织考核、任前公示、择优聘任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人事管理方面,我校实行公平竞岗,择优聘用的方法,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竞争向上的良好氛围;在教师职务评聘方面,试行评聘分开,切实调动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学校也要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3、教师创新

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创新。创新教育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创新教育如何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培养等都值得探索。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我校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及创新能力,做到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教学活动创新。实践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4、教学内容创新

课程改革为教育创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 “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适当放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我校以课改为契机,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创作性地使用教材,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从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走向“互相适应取向”和“创新取向”,并不断

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把背诵古诗文、唱优秀的革命歌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5、教育方法创新

教育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我们要在继承性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教育。新课改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如启发式、导学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先学后教等,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并适当引入科学研究性质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科学研究的某些性质,带有探索的色彩。让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成功地和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能力,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6、教育评价创新

教育创新要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教学评价制度;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评价中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提倡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我校对教师的评价,试行《教师发展性评价》,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评教师工作绩效;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生素质评价》,以鼓励进步、促进发展为导向。实践证明,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和师生的成长。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不断求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学校教育创新作出不懈努力

(二)科研兴校

教科研是学科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学校办学品位的保证,更是一个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标志。“教科促教、

教科强师、教科兴校”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走科研强校之路,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1、以教科研为先导,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科研是教师对教育规律的深入探究,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及整体素质,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1)、加强教研组工作,确立青年教师校本教研、组内成长的机制 备课:每周各组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听课评课:按集体备课内容,确定上公开课教师(青年教师必须开),同组互相听课评课,评价备课内容,根据课堂实践,及时反思。

检查:由教务处参与教研组集体备课,并不定时随堂听讲、跟踪听课,以检查集体备课的要求是否在教师上课中得到体现。每学年进行教研组评比,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一种方式。

(2)、加强培训,提高教科研能力,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培训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有一流的教学质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只有通过有效的培训,教师才有可能从经验型走向科研型、研究型、学习型、学者型、发展型,才有可能走上专业化成长发展之路。

①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科研能力

组织教师培训学习,从科研素质上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内涵,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是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教师教科研内涵需要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我们除了先派部分教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的培训

之外,还聘请专家、学者来校面向全体教师做专题讲座,扩大培训面。更重要的还是校本培训,根据本校实际和教师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科研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强化教师教科研求真、合作、创造的意识,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②优化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在注重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思想、理念、课程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的同时,大力开展教师信息培训。我校根据不同教师的目标要求和教师原有程度的不同,把全体教师分类别、分层次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培训,制订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办法。

近年来,我校参加培训人数达40余人次,培训率达200%以上。校长、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等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100%的教师能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60%的老师掌握了设计、制作课件的基本技能,能独立制作课件。

(3)、落实名师工程,培养教育科研骨干

事实证明,一位名教师一定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者。在实施名师工程的过程中,科研是发展教师的内涵,形成教师独特风格,成为名教师的必由之路。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强化校本培训”的办法,提高名教师的科研能力;我们不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同时,为他们搭建平台,扩大他们的知名度,拓展他们的用武之地。这些措施,缩短了名教师的成长周期,培养了一支勇于钻研、乐于奉献,具有较高科研素质和教育实验能力的科研骨干队伍。与此同时,学校还树立一些教科研工作的先进典型,善于发现,积极扶植,大力宣传,通过项目合作,集体攻关,用“结、帮、带”的方式来带动相对缺乏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教师

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优秀科研队伍。

2、以教科研为先导,着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教科研的生命力在课堂,抓实强化教学常规是中学教科研的着力点和归宿,为此,我们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我校超大规模的教学实际,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①认真上课。教师要提前候课;坚持用普通话上课;课上杜绝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构建师生互动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搭建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②认真布臵、批改作业。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的,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施分层布臵作业策略,作业精当、适量。作业要有发必收,有做必批,有批必评。

③认真辅导。辅导要因人制宜,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辅导不准集体讲课,不占用学生的自学时间。

④加强考试管理和质量分析工作。每次考试后各年级、各班级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

⑤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巩固教学成果,狠抓“三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⑥完善教学评估督查制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采用学生、社会、学校等多方面评价相结合制度;加大各类检查力度,并及时通报,及时解决问题。

⑦强化备课组活动。搞好集体备课,教研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下功夫抓细抓实集体备课各个环节,探索提高集体备课实效的新路子。集体备课要

切切实实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统一教学思想,寻求最佳教学方案。老教师乐于奉献,青年教师虚心好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联系教学实际,广泛深入开展科研课题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抓好日常教学研究的支撑和理论依据。要使教科研工作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就必须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但是我们不提倡大而空的课题研究,不提倡脱离教学实际的课题研究,而是结合教师日常教学实践,开展以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行动性研究,让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学。

我校科研工作的主要策略是以课题为载体培育科研文化,以科研促进教研、教改,以科研带动教师素质提高。20xx年,凉州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已被批准立项,现正进入开题研究阶段。

(三)质量立校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在应试教育的过去还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一切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课程的设臵、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队伍的素质、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几大因素。因此,学校工作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科学合理设臵课程

课程是教育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政策的直接体现物。是决定人才发展方向水平和素质结构的关键因素,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而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小学阶段是学生从童年到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所受的

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阶段,教育具有发展和掌握知识技巧双重功能。学校在课程设臵上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研发校本教材,课程设臵力争做到合理、全面。根据新课程规定,学校开齐开足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之外,根据本地实际和学校特色,学校还开设了健康课、国防教育等课程,创建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课程设臵,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专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统一结合,满足了学生成长需要,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了保证。

2、大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一本最现实的教科书。曾有人说过:“真正成功的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人才的屠宰场。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较好的道德水准,才能自觉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地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一所学校能否全面地顺利地实施素质教育,能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得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效高质低耗完成。

为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校倡导并树立“敬业、爱生、奉献、进取”的良好师德师风,学校开展“铸师魂,养师德,练师能,为师表”系列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组织教师政治、业务学习,举办师德师风教育报告会,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开展“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成长课”观

摩活动……学校给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既要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深入研究和掌握,又要不断掌握学科最新科技成就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努力钻研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各种培训,创造一切条件选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和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在学校的人文管理和激励机制下,老师们爱岗敬业、好学上进,逐步形成了一支有学识、有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的不竭动力。

3、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实效,只有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重视教学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注重规范,加强常规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必须抓好教学过程,如果只抓结果(成绩),必然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背道而驰。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应制定好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在课程开设合理科学的基础上,教师不能随意加减更改课程,学校对每天的教学实行全天候管理,严禁私自占课、让课现象,杜绝随意调课、空堂、不备课上课等现象,提倡合理安排40分钟,向40分钟要质量。

每学期对教师备课、上课检查要有力度,检查后及时向教师反馈情况,不足之处督促其整改。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教学干部要经常性推门听课,掌握教师备课、上课情况。每学期定时检查作业批改和评价情况,检查作业量大

小、作业设臵难易程度、学生书写情况、教师批阅情况及评价学生的方法、效果。

(2)注重研讨,加强教学研究

学校按照“立足教学抓科研,抓好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科研投入,努力改善科研环境,加大奖励力度。每学年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科研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校教科研总课题,结合本学科的目标任务、教学重点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承担子课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学校成立了分学科的大教研组,每周一次研讨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把个人备课、集体研究、理论学习、公开课及听评反思结合在一起,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全体教师的智慧火花、听评课后的反思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切实落实“减负增效”

给学生减负是一个老话题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呼声喊了很多年,但总是“打雷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有些学校甚至为了考试分数的提高,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代价。纠其原因,首先是当前教育评价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高考的升学压力,一级一级地压到了小学。其次,课程计划和教育法规执行不到位,有偿家教屡禁不止和教辅纷繁,也是“减负”中出现的阻力。再次,基层学校对于“减负”有一种应付心态,一线教师在分数指挥棒下也丧失了“减负”的决心和举动。其实减负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不矛盾,要看教师在教育的使命尊严和教育的面子尊严前做出怎样的选择。

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减负增效”呢?首先必须抓课堂,保效率。抓住教学改革这一要害,提高“一次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改

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讲堂变学堂”,把“教室变学室”,把“要我学变我要学”,注重兴趣学习,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每一堂课力争做到“预设课堂,创生精彩,提升效率,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必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温总理说过要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剥夺学生的课余时间,合理布臵适量、难度适中、兼顾各个层面学生能力的作业,课内外有机结合,加上相对科学的评价制度,才能真正将学生从沉重的作业堆中解放,健康学习快乐成长。第三,要给教师减负。给学生减负的同时,还要看到教师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状况。各种考核种类繁多、学校的管理不规范、按教学成绩排队、家长期望过高等,均给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给教师减压也是“减负增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做到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全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形成关心、理解和支持教师工作的氛围,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看它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思想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其次看它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最后当然还要看它的教学成绩以及在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培养的如果是高分高能的优质学生,而不是分数下的“俘虏”,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特色强校

1、普通话

普通话是全民族的语言,世界的语言,是丰乐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语言。

要求全校师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的方块字,字正腔圆。教师制定“普通话”训练计划,把白字词,方言句,普通话进行分类对比,注音正误,明确符号,辨音认形,是非有别,给学生以正确的答案,课上课下一个样,校内校外一个样,师生之间一个样,随便交流一个样,对普通话确有困难,无法更改的教师,组织他们听看普通话光碟,经常和普通话过关的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掌握普通话入门的技巧,准时提醒收看CCTV1午间30分和晚19点、22点新闻,对师生制定检测体系,对8小时以内的语言进行跟踪检测,把说普通话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作为考核班级、考核班主任,考核课任教师的第一道关口,按两个100分制计算,85分为合格。不合格者扣除教师年终奖励,按不称职论处。学生达不到85%以上者课任教师和班主任不评合格和优秀,并视为不称职,学校利用晨读、课间和课余定时开播小灵通广播,让水平较高的教师和学生来担任播音员,班级积极开展录制播放“自己的声音”活动或组织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重点以晨读为主。

教师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抽查评比,学校每年在五一、六一、十一、元旦等节日定期举行普通话演讲朗读、交流等竞赛,对特别优秀的班级、学生、教师予以奖励。

2、朗读古诗文

朗读古诗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把《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品味优秀文化风韵,欣赏千古绝唱之魅力,了解民族精神文化之魂,激励拼搏意志,感悟人生哲理,陶冶自身情操,厚德博学、明志远行,静思慎度,朴实高雅,举止规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正教风、学风之纲,以举乐道、和谐之爱,以扬抛砖引玉之石。要求1—2年级学生在一年内会背三字经、诗词50首,三年级

以上学生一年内会背三字经并释文,诗词100首,并正确释义,教师可利用小黑板小日记每日有提示,每日有内容,每周有目标,积极和家长社会沟通,多方合作相互支持。切实安排好此项工作,学校在十一定期举行汇报表演竞赛,教师要有古诗文专门收集摘录笔记,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和评选合格班级的依据各占50分,开记入教师档案。

3、唱“红歌”,歌颂党,歌颂祖国,继承革命先辈光荣遗志,增强师生凝聚力,音乐课教师必须在上半年教唱50首革命歌曲,下半年再教50首,让歌声激励师生情怀,让校园充满歌声,为祖国文化增光溢彩,利用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进行歌咏大赛,结合校园集体舞举办专项音乐会,歌颂改革开放,弘扬民族正气,班主任利用周三、周五特色活动课、午晚放学集会、课间10分钟、升降国旗、晨读等时间组织学生独唱、领唱、齐唱、合唱。

4、培植兴趣爱好,展现个性特长

为了使特色学校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硕果累累,焕发强有力的生机。像企业家一样,小事做精,大事做强。卖一个品牌,造一个品牌,不至于在一棵树上吊死,抓大放小,展扬个性,培育特长,以兴趣爱好陶冶师生情操,根据教师特长,学校成立了书画、摄影、绿色环保、英语单项技能训练、舞蹈器乐、校刊创办、体育竞技等活动项目,以适应不同爱好、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展示同学们积极向上、个个动手、人人参与的局面。建立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搭建师生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增强师生互信感,让“伯乐”发现“千里马”,也让“千里马”遇上“伯乐”,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始终向善,让他们感受教育的温馨和关怀,让他们生活的更快乐,身心健康,知识技能得到全面发展,。用火热般的激情燃烧自己照亮别

人,用炽热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让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世界的奇才,实现民族教育的繁荣与腾飞。

5、弘扬生态文明,创建绿色学校

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更是把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推向新高。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先行者。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是师生集中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一个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既能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作用,又能“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师生的自身修养与涵养、外化为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因此学校应加大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不断打造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由于校园是师生活动的天地,它应该围绕着学习生活布臵环境;每一丛花草,每一面墙壁,都应该细致而有品位,虽然默默无言,却又意味深长。一个美丽的校园应该如次第展开的画卷,又如一本无字的书。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艺术之环境。我们要教整个的环境表示出艺术的精神,使形式与内容一致起来。”我校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创设绿色校园氛围。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需要一个大众化的教育过程。学校要购买和订阅环境书刊,定期出

版环境教育专题黑板报,利用学校网站和广播站的宣传,让师生了解环保信息,掌握环保知识,懂得自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加强对环境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等的宣传教育。通过多渠道的环保宣传活动,增强学校师生环保意识。

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强化绿色校园意识。为了使师生的绿色校园意识得到强化,学校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环保主题活动。学校结合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举办环境教育讲座、演讲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在学校及家中种养花草树木,向学生征集校园环保用语。通过奥运寄语、征文比赛、书画竞赛、绿色消费等系列活动,把师生的创建热情进一步推向高潮。

三是注重教学渗透,优化绿色校园意识。绿色校园的创建应扩展和渗透到整个学校各方面的学习与生活中去,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大力开展教研活动,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教学。

通过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的持续开展,校园更绿、更美了,全体学生初步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使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影响到家庭、影响到社区。学校栽种的松柏树、槐树、柳树和绿化带郁郁葱葱;道路、运动场、教室内外地面洁净,无纸屑杂物;宣传栏、牌匾设计新颖,内容生动,融美化、文化、绿化、净化于一体;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师生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踏;不高声喧哗,不干扰他人学习;师生进校园做到了“人人衣冠整,个个讲卫生”。

创建特色学校推动了我校的各项工作。使德育、智育、美育、劳动融

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磨砺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