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学习型学校建设

《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学习型学校建设》

课题阶段性总结

这几年,创新计算机学校在学习型学校的建设这一新课题的引导下,又向前迈进一步。保持了教师和学校持续增长的学习动力,并在学习中不断创造自我、创造未来,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竞争力,并进一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加快和谐型、学习型团队的发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近阶段有如下做法:

一、构建有效的学习形式

重视团队学习与群体智慧。团队学习搭设的舞台主要是从有意识地组织青年教师互助式学习、专题研讨会、集体备课等小组学习方式,逐步发展到学校的大范围学习。

1.青年教师互助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师徒结对”这一学习方式上:①学习新课程与教学理论;②学习教育科研方法;③学习课程开发策略;④学习课改前沿信息;⑤学习班级管理方法等。“师徒结对”是学校办学特色之“名师工程”的具体体现。通过将所培养教师与富有经验和特长的“名师”结对子,产生一帮一的互学互助形式,口传身带,使优势最大化,创造性地实现了师校双赢。

2.专题研讨会。本学期主要集中在“学洋思”的案例研究上。案例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也有助于教师通过

案例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案例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教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并开展讨论,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加深对“洋思”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

3.集体备课。结合对“洋思”教学方法理论上的研究,学校规定各个教研组每周二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备课。开展教师之间的对话,把由学习“洋思”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教育实践的行为,体现教学工作和学习理论的完美结合。广大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分享成果的学习,把个人智慧融入集体中去,形成在沟通中学习、在学习中沟通,通过不同的思维和智慧的撞击,形成集体的智慧,共同开发理论资源,形成自己的、符合实际的教学特色。

4.学校大范围的学习。体现在学生学习和教师学习两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阅读”体系,学校购进大批经典书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学校开展了以学科文化阅读、主题文化阅读、经典文化阅读、当代作家系列阅读等为主要领域,以课堂阅读、班级阅读、亲子阅读、自主阅读等为主要形式,以丰富多样的阅读指导和作家作品推广支撑学生文化阅读生态圈,学校书香弥漫,风气蔚然。形成了一个学生学习的大氛围。

学校针对“文化阅读”活动,与家长积极进行沟通:“学生的阅读,决不是只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学生的生活,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校外,与家人一同分享。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家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阅读,既是一种学习手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大人有责任教会他们如何热

爱生活、享受生活。”学校对阅读的理解,很好地在“亲子阅读”中得到体现。从形式上看,“亲子共读”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也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是大人与学生一起享受这个过程。

(2)、教师的学习。教师除个人进修之外,学校还创造机会,为教师不断加强自身教学技能的学习提供条件。

一是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活动所获得的反馈,不断推敲与改进教学技巧和教学效果,则会促进自身以及专业的学习。

二是外出参观学习。学校组织学科带头人到其他学校取经,将先进经验带会我校,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学校为教师提供书籍资料供教师自学,学校先后为教师购进《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彩的课堂》、《爱在课堂》等书籍,丰富了理论知识,武装了头脑。

四是上网学习,学校组建了网络教研组,通过UC论坛等形式实现网络教研,为教师扩大学习范围,汲取经验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五是经验交流。学校总课题组分别召开课题培训会、经验交流会、课题推进会,交流各子课题实施进展情况。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方案,领导实验教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的实验研究。

二、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群体环境

和谐的群体环境是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基础。学校强调建立和谐型团队、

学习型团队。

1.和谐的领导团队。这是学习型学校中的高层团队。由校长、副校长组成,他们负有自觉学习、带头学习、设计学习、督促学习的任务。这支团队学习型学校能否建设好的关键,因此课题组十分重视“领导团队”的建设。他们建立灵活的学习时间,学习有关新理论、新理念,解决学校在前进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每周、每月的学习内容。学校校长在每周总结会议上讲话,倡导和谐校园与和谐团队的建设,为学校长远发展规划远景,而二小人在这样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中自然产生出极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就会自觉主动地履行各项义务。

2.中层团队。这是贯彻“领导团队”意图的有力团队。由学校各室主任、副主任、干事等中层干部组成。他们定期学习,共同讨论。把“领导团队”提出的主张具体化。我校中层团队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由一线青年教师组成,他们善于学习,有所钻研,责任感强,善于协作,能在不断的对话、协商中,广泛产生深度思考和有实质内容的交流,积极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协调与分工,共同缔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有力的学校集体。

3.年级组团队。即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这个团队规定每周五为学习时间,开展师生之间互动对话,观看各种教育录象,组织讨论等开展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如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同年级之间通过交流、合作、互助、传带、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如该组在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力,互相帮助。

学习型团队是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只有组织中的个体人人能自觉

学习、主动学习、有效学习,才能建立一支学习的团队,有了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学校的各项管理才能蒸蒸日上。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在领导、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构建和谐校园、省级示范小学。所以说良好的环境也是教育。和谐的群体环境造就了宽松、民主、团结的工作和学习的氛围。

三、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

1.保障机制

(1)、团队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在学习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制定学校各团队(组)学习制度,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和各教研极组组长,规定每学期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0天,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做学习中心发言。

(2)、主题学习制度:要求每一周,每一个教研组,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开展一次系统而深入的学习活动。做到“有中心”“有记录”“有落实”。

“有中心”就是分学科由教研组长负责,人人签到,集中时间进行集体教研,每次学习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或相关材料准备好并进行讲述。其他成员围绕本次主题进行研讨,产生意见。

“有记录”就是把集中学习和最终产生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将讨论的意见按设计好的表格填写好,一份上交到教科室,另外自己保留一份。教师的个人学习,将学习主题内容记录在教师学习笔记当中。

“有落实”就是时间落实,场地落实,内容落实。研讨结果产生后,本教研组的各位教师要按照统一设计进行上课,达到优势互补,使教研成果最大化。

(3)、全员学习制度:结合“四评一赛”,在教师中开展全员学习,把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问题情境的探讨,教学方法创新等结合起来学习研究。争取做到“六个一”。

“六个一”就是:

①每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书笔记。

②每周形成一个典型的集体备课教案。

③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

④每学期上一堂名师示范课。

⑤每学年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或承担一个课题。

⑥每周听一节课。

这种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理论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式,使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与学习中找到了切入点,使压力变成了动力。

2、激励机制:

(1).制定学习考核制度:学校对有组织的学习活动,预先提出具体要

求,并作为学校工作进行检查与考核。将考核制度细化,各部门都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最终形成年终考核结果。

(2).建立学习竞赛制度:学校设立专门奖项,举行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教学竞赛。

(3).设立专项奖励制度:制定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对在教育科研中做出成绩的教师,每学期进行奖励,对通过各项学习活动考核的教师,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首先自己要有好“道”可传,因此,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确立教师的行为标准:为人师表,为生服务。教师不仅仅是在学校为师,还要在家庭、社会都要为师,时时处处事事心中有一杆秤:我是教师。以负责任的教学行为来从事教育事业。认真备课上课,详细研究学生,热情对待“差生”,不体罚,不歧视,不讽刺。平等对话,引导探究,引导创新,构建和谐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是为人师标准的一个基础,是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体现。

(2)、确立教师的超越观念:在学校这个文化品位浓厚的组织中人员,不仅要“教”人学习知识,更要“教”人如何做人,也即“育”人。“教”与“育”不能偏废。当今的“大教育观”理念,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德才

兼备逐步成为评价教师的标准。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为组织的共同愿景作出贡献。也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较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四、阶段性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学校教师个体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团队学习气氛初步形成,思维模式有所改变。多年来,学校在“学习型组织构建和学校建和”大课题的引领下,又上一个新台阶。

1、教师的成长:学校的教师在追求中收获,在追求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李宏芬老师被评为地级优秀教师;王影等8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另有12位教师被评为地县级骨干教师;有更多篇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在省、地、县获奖;10月份,在全县举办是“金烛杯”教学比赛中,在推荐到地区参赛的几位教师中,我校教师就占了4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变化,这就是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学习型学校建设下教师的成长。

2.学校的变化:壶滨初中: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校园中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学校集体获县级教研先进集体称号,五年组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在“文化阅读”、等特色教育的引领下,师生的学习风气好、劲头足,使学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样的学校里,产生了多名地县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特长生。学校的管理更趋于人性化:无教师管理的大课间、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学校秩序井然??

总之,学校以创新教师学习管理机制,大力营造学习氛围为根本保障,以完善学校内部组织功能,建设学习型团体为工作重点,以强化学用联系,学思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拓展学习时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新的着力点,凝聚共识、明确目标、营造氛围、搭建平台,结合校本教研和教师的终身学习,将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大的干劲,加快学习型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使学校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学习型学校建设》

课题实施情况反馈

学校在这几年的《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前一年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通过之前的问卷调查,把握教师的基本脉搏,以便更好的适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一、问题与困惑

1、理论支撑不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学习型组织理论”不够了解,对学习型学校建设的理解比较片面。

2、找不到切入点。广大教师学习积极性高涨,向上愿望强烈,但不知道切实点在那里,实际操作起来较空泛。

3、可操作性不强。不少教师有自己的好构想,但不能系统地付诸实施,不能敞开心智模式,更不能加以检验和改善。

4、缺乏团体学习精神。教师个人的愿景丰富多彩,但是缺乏团体学习精神,青年教师,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比较自觉,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中年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虽然也接受新的理念,但总体上改变不大,存在有怕失败的思想,心智模式基本定势。而临近退休的教师已经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模式定势,很难改变,也没有建立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愿景,因此这些教师,学习不够积极,教学模式难以改变。对此我们学校总课题组经过讨论,重点从学习形式、学习机制和建立大的学习环境上来调动教师的团队学习精神。

二、解决办法:

1、建立人性化管理模式,打造学习型团队。

人性化管理就是要把管理对象当“人”看。无论是领导管理学校,还是教师管理学生,都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德治班。放下领导架子,与管理对象深度交谈,构建团队协作精神,打造学习型学校,优化管理经验,优化管理道德。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区别于一般组织的重要特征。既要帮助教师个体建立发展愿景,又要廓清学校的共同愿景。学校强调建立和谐型团队、学习型团队,发挥领导团队的示范作用,在个体愿景的基础上构建学校的共同愿景,形成人人需要学习的良性循环。

(1).和谐的领导团队。这是学习型学校中的高层团队。由校长、副校长组成,他们负有自觉学习、带头学习、设计学习、督促学习的任务。这支团队学习型学校能否建设好的关键,因此课题组十分重视“领导团队”的建设。他们建立灵活的学习时间,学习有关新理论、新理念,解决学校在前进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每周、每月的学习内容。学校校长在每周总结会议上讲话,倡导和谐校园与和谐团队的建设,为学校长远发展规划远景,而二小人在这样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中自然产生出极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就会自觉主动地履行各项义务。

(2).中层团队。这是贯彻“领导团队”意图的有力团队。由学校各室主任、副主任、干事等中层干部组成。他们定期学习,共同讨论。把“领导团队”提出的主张具体化。我校中层团队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由一线青年教师组成,他们善于学习,有所钻研,责任感强,善于协作,能在不断的对话、协商中,广泛产生深度思考和有实质内容的交流,积极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协调与分工,共同缔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有力的学校集体。

(3).年级组团队。即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这个团队规定每周五为学习时间,开展师生之间互动对话,观看各种教育录象,组织讨论等开展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如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同年级之间通过交流、合作、互助、传带、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如该组在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力,互相帮助。

学习型团队是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只有组织中的个体人人能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有效学习,才能建立一支学习的团队,有了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学校的各项管理才能蒸蒸日上。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在领导、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构建和谐校园、省级示范小学。所以说良好的环境也是教育。和谐的群体环境造就了宽松、民主、团结的工作和学习的氛围。

2、 构建有效的学习形式

重视团队学习与群体智慧。团队学习搭设的舞台主要是从有意识地组织青年教师互助式学习、专题研讨会、集体备课等小组学习方式,逐步发展到学校的大范围学习。

(1).青年教师互助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师徒结对”这一学习方式上:①学习新课程与教学理论;②学习教育科研方法;③学习课程开发策略;④学习课改前沿信息;⑤学习班级管理方法等。“师徒结对”是学校办学特色之“名师工程”的具体体现。通过将所培养教师与富有经验和特长的“名师”

结对子,产生一帮一的互学互助形式,口传身带,使优势最大化,创造性地实现了师校双赢。

(2).专题研讨会。本学期主要集中在“学洋思”的案例研究上。案例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也有助于教师通过案例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案例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教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并开展讨论,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加深对“洋思”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

(3).集体备课。结合对“洋思”教学方法理论上的研究,学校规定各个教研组每周二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备课。开展教师之间的对话,把由学习“洋思”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教育实践的行为,体现教学工作和学习理论的完美结合。广大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分享成果的学习,把个人智慧融入集体中去,形成在沟通中学习、在学习中沟通,通过不同的思维和智慧的撞击,形成集体的智慧,共同开发理论资源,形成自己的、符合实际的教学特色。

(4).学校大范围的学习。体现在学生学习和教师学习两个方面:

①、学生的学习。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阅读”体系,学校购进大批经典书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学校开展了以学科文化阅读、主题文化阅读、经典文化阅读、当代作家系列阅读等为主要领域,以课堂阅读、班级阅读、亲子阅读、自主阅读等为主要形式,以丰富多样的阅读指导和作家作品推广支撑学生文化阅读生态圈,学校书香弥漫,风气蔚然。

形成了一个学生学习的大氛围。

学校针对“文化阅读”活动,与家长积极进行沟通:“学生的阅读,决不是只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学生的生活,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校外,与家人一同分享。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家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阅读,既是一种学习手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大人有责任教会他们如何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学校对阅读的理解,很好地在“亲子阅读”中得到体现。从形式上看,“亲子共读”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也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是大人与学生一起享受这个过程。

②、教师的学习。教师除个人进修之外,学校还创造机会,为教师不断加强自身教学技能的学习提供条件。

一是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活动所获得的反馈,不断推敲与改进教学技巧和教学效果,则会促进自身以及专业的学习。

二是外出参观学习。学校组织学科带头人到其他学校取经,将先进经验带会我校,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学校为教师提供书籍资料供教师自学,学校先后为教师购进《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彩的课堂》、《爱在课堂》等书籍,丰富了理论知识,武装了头脑。

四是上网学习,学校组建了网络教研组,通过UC论坛等形式实现网络教研,为教师扩大学习范围,汲取经验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五是经验交流。学校总课题组分别召开课题培训会、经验交流会、课题推进会,交流各子课题实施进展情况。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方案,领导实验教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的实验研究。

3、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

(1).保障机制

①、团队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在学习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制定学校各团队(组)学习制度,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和各教研极组组长,规定每学期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0天,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做学习中心发言。

②、主题学习制度:要求每一周,每一个教研组,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开展一次系统而深入的学习活动。做到“有中心”“有记录”“有落实”。

“有中心”就是分学科由教研组长负责,人人签到,集中时间进行集体教研,每次学习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或相关材料准备好并进行讲述。其他成员围绕本次主题进行研讨,产生意见。

“有记录”就是把集中学习和最终产生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将讨论的意见按设计好的表格填写好,一份上交到教科室,另外自己保留一份。教师的个人学习,将学习主题内容记录在教师学习笔记当中。

“有落实”就是时间落实,场地落实,内容落实。研讨结果产生后,本教研组的各位教师要按照统一设计进行上课,达到优势互补,使教研成果最

大化。

③、全员学习制度:结合“四评一赛”,在教师中开展全员学习,把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问题情境的探讨,教学方法创新等结合起来学习研究。争取做到“六个一”。

“六个一”就是:

A.每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书笔记。

B.每周形成一个典型的集体备课教案。

C.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

D.每学期上一堂名师示范课。

E.每学年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或承担一个课题。

F.每周听一节课。

这种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理论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式,使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与学习中找到了切入点,使压力变成了动力。

(2)、激励机制:

①.制定学习考核制度:学校对有组织的学习活动,预先提出具体要求,并作为学校工作进行检查与考核。将考核制度细化,各部门都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最终形成年终考核结果。

②.建立学习竞赛制度:学校设立专门奖项,举行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教学竞赛。

③.设立专项奖励制度:制定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对在教育科研中做出成绩的教师,每学期进行奖励,对通过各项学习活动考核的教师,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首先自己要有好“道”可传,因此,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确立教师的行为标准:为人师表,为生服务。教师不仅仅是在学校为师,还要在家庭、社会都要为师,时时处处事事心中有一杆秤:我是教师。以负责任的教学行为来从事教育事业。认真备课上课,详细研究学生,热情对待“差生”,不体罚,不歧视,不讽刺。平等对话,引导探究,引导创新,构建和谐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是为人师标准的一个基础,是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体现。

②、确立教师的超越观念:在学校这个文化品位浓厚的组织中人员,不仅要“教”人学习知识,更要“教”人如何做人,也即“育”人。“教”与“育”不能偏废。当今的“大教育观”理念,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德才兼备逐步成为评价教师的标准。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为组织的共同愿景作出贡献。也只有不断超

越,才能较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总之,通过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我们体会到,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与每个教师个体息息相关,必须提高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意识。不但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以榜样示范,来滋润学生成长,更要树立研究意识,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整合,优化教学策略及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家长和社会,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建立伙伴合作关系;而学习意识更是缺之不可,这是提高教师完善知识结构,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必不可少的能力。

重庆创新计算机学校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秦宗红

副组长:龙世平、余正国

组 员:张建、徐军、陶鹏安、周琼、吴从平、覃先模、韩朝、袁小勤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详情如下。

二:工作小组

组长:各领导小组组员

组员:学校各教职工、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