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六必选案例分析

模块六必选案例分析

一、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通过案例分析得知,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和家长,这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家长与学生是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被评学生与其他学生是自评与互评的关系。家长评价是指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过程性评价,它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的活动。老师评价是对学生、家长评价的总结和扩展,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的基础上,老师运用鼓励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价,以达到引导与激励的效果的活动。

二、在杨老师的教学方案中使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答:杨老师在教学评价方案中,主要使用了量规、档案袋、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反思笔记五种评价工具。其中量规评价主要体现在发给学生的三种卡(包括进步卡、阶段评价卡、期末终结性评价卡),档案袋评价体现在杨老师为每个学生创建的学习档案袋,它是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的学生档案袋;发给家长的三张评价表(学生观察记录表、家庭英语学习情况月调查表、学期末终结性评价表),分别体现了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反思笔记的评价方法。

三、你认为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设计的哪些原则?

答:教学评价设计的六大原则在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都有所体现,具体来讲如下:

1.在杨老师所设计的评价方式中就体现了学生自评,互评,还有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如:学期末终结性评价就是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讨论下完成的。这体现的是关联性原则。

2.杨老师早已对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深有体会,那种评价说白了就是卷面考试,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学校的升学率,而非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杨老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以评促学”。他所采取的评价体现了目标性原则。

3.杨老师设计的评价量规采取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这恰恰是客观性原则的体现。

4.杨老师要求学生从每一单元中收集至少一篇自己满意的作业放进文件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她还不断引导学生对学习档案袋中的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交流;进步卡的使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杨老师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视,而阶段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等又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原则。

5.在杨老师的测评计划中,评价主体既有学生又有教师和家长,评价的内容在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各有侧重,并不是所谓的成绩评价,它包含了听课状况、参与活动、手工制作、课堂表演、课外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涉及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既有学生自评,互评也有教师和家长参与的评价。应该说着是一份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各种量表即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这体现了整体性原则。

6.杨老师设计的评价体系涉及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各个方面,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整体性原则。如在阶段评价卡中涉及了游戏、诗歌、歌曲、表演、练习等五个方面,在期末终结性评价中设计了情感态度、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以及语言技能三大板块。这些设计都相当具有指导性。体现指导性原则。

四、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哪些理念?

答: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理念中评价的目的——促进发展;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标准——分层化;评价的内容——综合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五、你如何看待杨老师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你认为有哪些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答:杨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学习。 经过对案例的分析,我认为优点如下:

1.改变了基础教育对教学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作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评价

的理念,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2.评价注重了每个学生独特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能力,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和学习兴趣、学习的方法、学习进度等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3.体现了评价的内容综合化,评价的标准分层化,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4.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值得思考和商榷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评价时间的把握上,在实施过程性评价,因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往往得占有不少时间。

2.评价中的主观性较强,评价后促进的体现也难以体现。

3.如何做到客观中肯而真正起到促进发展作用,而且评价后要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之进行引导,使之扬长避短,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功效,这些方面是评价的难点,也是杨老师有待改进的地方。

 

第二篇:六模块总结

墩尚镇刁疃小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进一步务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我们立足校情,在客观分析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课堂为基点,通过“理念导引、模块探讨、规范定位”的做法,让探索“‘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成为广大师生成长的推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进发生命个性光彩的舞台,让师生在和谐、开放的育人氛围中结伴同行,共同实现梦想。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教育理念武装教师。

为务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深入理解市教研室颁发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精神,完成从“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践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9月x日下午,我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通识培训。学校为每位教师印发了一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自学,初步认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培训会上,先是各学科教研组长对“六模块”的基本理念、操作要求以及整体把握作了深入细致的解读,接着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教学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在先后对学校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及全体教师进行分层培训的基础上,于9月x日组织开展了务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研讨会,组织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导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务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对上学期推进情况的总结与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探求改进的方法,为进一步务实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0月x日组织了教师学习“‘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知识检测。借助知识检测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教师正确领会“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思想,逐步形成我校“以生为本、关注体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活泼紧张、当堂达标,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我校还在上学期学习成果基础上,继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并要求每一位教师学习后,认真写出一份学习心得,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管理体制,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管理。我们重点实施管理“三化”工程,即强化培训、硬化制度、细化落实,以管理出质量,以管理出成效。

1. 强化培训。我们采用问题式培训方法,这种方法效果极好。具体做法:从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出发,从现实问题解决入手,请教师共同查找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组内研讨活动,结合学科具体情况进行“内化”,进一步排查新问题,寻求新应对。

2. 硬化制度。培训到位必须辅以制度,制度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制度促管理,管理推模式,模式出成效。所有校长和中层干部带头执行,互听互研,互研互学,互为一体。制度保障了质量,提升了水平,也提炼了新模式成果。

3. 细化落实。鉴于我校的实际,我们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精细化工作策略。

“低起点”。教师在每节课都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本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通过问卷、谈话、诊断性测试、预习检查、口头或书面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水平,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

“小步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教学的步子小,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

“多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量讲解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

“快反馈”。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提高“三案”使用的有效性。

学期初,学校组织我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对“三案”在集体备课中的有效落实情况,进行了讨论、总结。同时,我校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对所有教师的备课进行有效指导。通过研讨和指导,大大提高了“三案”使用的有效性。

开学初备课组将本学期课程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要提前钻研教材,备课组成员要充分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侧重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突

破、教法学注设计、教学环节安排等有关内容,不求面面俱到。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主备教师要针对教学方案说明设计的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主备教师认真听取大家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教学方案。每位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方案的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修改调整,备出有自己特色的教法、学法,凸现教师教学的个性风格。我们将复备的内容直接在教材上呈现,可以在教材上标出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及有比较性、典型性的内容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要突现所标内容的醒目性。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可以写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总结,也可以写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或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还可以写教学中某一个片段的回放。总之,要写出教学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与体会,教学反思的书写切忌千片一律,不能写一些假、大、空的套话。

备研合一,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提出校本教研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课程改革全面推开,单靠各级教研员和一些教学专家是指导不过来的,只有自力更生,通过校本教研,使全体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过程中学习和实施新的课程理念。另一方面,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都不平衡,只有通过校本教研,把备课和教研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师设计的这份教学方案不仅是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在课堂上要使用起来,这样备课与上课成为一体,教师集体备课才能落到实处。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在这样真正的集体备课中,无论是解读教材,还是教学设计;无论是重难点的把握,还是教学细节的处理,业务水平都会在一次次备课活动中得到提高。为此,11月x日至14日,学校开展了教导主任“‘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四、以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究教材,立足课堂,转变教学方式,深入学习与研讨,全面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突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校通过教学课例、案例研讨,互动点评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升经验,形成了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模式。着力构建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对学校、教师、学生的

评价体系。学校还充分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搭台子、压担子”的方式培训广大教师。学校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过关课听、评活动,由执教老师认真上课,其他教师认真听课,然后进行研讨。我校还组织了部分教师外出听课。继续组织教师开展了“人人听我,我听人人”活动;领导推门听课活动;在教师中积极开展“拜师结对”等活动,各方面、多形式促进广大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模式实施活动、研究活动和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落实,以活动促提高。如举办“三课”活动——评优课、观摩课、检验课;定期举办“‘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备课组论坛、教研组论坛、校级论坛等系列研究活动;组织了学情研究成果交流、模式实施成果交流、送课体验交流等交流活动;同时还组织了主题论文评比、教学案等文本评比活动。通过多样的、多形式的活动开展,给教师以充分的“话语权”,为教师搭建“舞台”,构建“平台”,挖掘他们的潜力,展示他们的才华,促进成果生成。

经过了半年的研究探索,初步建立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轮廓,课堂上老师的声音少了,学生的声音多了;老师写的少了,学生练的多了。这说明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落实推进有了初步的成效。

五、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到目前为止,“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已覆盖全校所有学科、所有课型,95%的教师能用新模式上课,目前已基本上做到常态化实施。常态化实施新模式使师生情绪空前高涨,学校发生了质的变化。

1.实施新模式后,学生学习主动性高幅增长。

新模式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全员参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均有帮助,特别是此模式更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摆脱了传统课堂上的尴尬局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学生找到了“自我”,学会了学习,懂得了交往,体验了成功,品尝了喜悦,其学习主动性得到迅速提高。在教务处的综合调查问卷统计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出现持续上升现象,学生对新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实施新模式后,教师教学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工作热情高涨。各教研组之间形成了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态势,比、学、赶、超,自发竞争,教师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

中进步。学校教科研出现了许多感人的场面:教师相互摩课,争着开公开课,争着外出赛课。

3.实施新模式后,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仅20xx年下半年,学校有6人在镇学科赛课中获一、二等奖,孟艳老师的备课在县局备课抽查中获得一等奖。此外,在省市级论文及教学案评比等教研评比中,获奖比率比往年同期增长了45%。

4.实施新模式后,学校管理上了新台阶。

新模式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集体备课形式化、备课教条化、课堂教学低效化、作业练习资料化等当前多数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80%备课组的一体化教学案已经形成规范化、系列化、校本化。

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使用思路不清晰。教师“放”得不够开;学生“动”得不自主;课堂“活”得不自然。

2、学案的使用不恰当。对《综合性学案》的使用仍存在重练轻学,导学不具体、练习量过大的现象,学案变成了练习案,不重视导学,导思,质量不高。一是没有处理好学和练的关系,将原来课后练变成课前又要学又要练。二是虽然做到了先学后教,但没有认真利用好学生的质疑,课堂生成度不够。

3. 我们农村学生“自主质疑模块”的指导很难到位。在我们学生中,预习时靠的仅仅是一本字典,别无他物,收集资料的途径少,家中缺乏学习的氛围与环境,预习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发给他们学案做的效果很不好,引起连锁反应,整个教学效果就不好。可以说对于预习的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如何指导学生的有限的资源下开展有效地预习是一个有待深思的问题。

4. “能学不教”是很好的想法,如果只是极少的学生能学懂,很多学生不懂。又该如何去组织教学?“六模块”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5.农村小学年纪较大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是“民转公教师”和“民办教师”,岁数较大、知识水平有限,转变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七、原因分析

六环节中的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的重点是“交流展示”。要利用学生求知欲和展示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重课后练为重课前学。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及时引导,要培养学生自学质疑、互动交流的习惯,提高交流展示技能和素质,培养学生敢于在同学与老师面前大声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敢于质疑的习惯.交流展示的面要广、空间要大、逻辑性要强、形式要多样(但绝不能失控),我们发现六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自学质疑显得“肤浅”,这是教师的引导问题;精讲点拨显得“凌乱”,这是学案设计问题;环节控制显得“生硬”,这是理论掌握问题。

八、下一步打算

以上只是我校在推广实施“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为进一步落实和推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通过校本培训,外派教师学习听课,不断提高教师对“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认识。

2、“以新带老”,通过教学示范课等形式,让老教师尽快地接受并在教学中落实新的教学模式。

3、加强集体备课研讨。

4、加强教研指导,深入课堂听课,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注重阶段性小结,及时总结在落实“三案六环节”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以上是我校在落实“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的一些粗浅做法和下一步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校情,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不断向兄弟学校学习,以期通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有效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墩尚镇刁疃小学

二020xx年x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