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六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二OO六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及二OO七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一、一年来工作回顾

今年是新农村建设和“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县委十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创新实践,经营优势,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了基础薄弱、资金紧张、自然灾害等诸多困难,农业生产实现了丰产丰收,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形势稳定,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粮食总产分别实现12亿元、1132元和10.1亿斤,同比增长10.2%、6.6%和24.1%。

1、坚持高点起步,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以“全民创业、发家为本、基础完善、活力增强、保障有力、文明法治”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定位,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39个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组建15个工作督导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注重长远谋划,广泛征求社会各阶层意见,制发了《兰西县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xx年)和《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推进措施。试点乡、村制定了五年经济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1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深入到乡村检查指导工作,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办公会,印发简报、举办新农村建设成果展,交流经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如期落实。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多元投入破解资金瓶颈。乡村两级发挥主导作用,广泛宣传发动,积极组织引导,深入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激活主体,调动广大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全县完成筹资项目110个,筹资452万元,筹劳2万工日。长江乡万宝村韩家洼子屯人均筹资300元,解决了通村路匹配资金问题;红星乡红星村农民出资出劳,完成了

2.5公里白色路面路基建设。交通、水利、扶贫、以工贷赈、广电、发改、农开等部门协调动作,整合以工贷赈、扶贫开发、农业开发项目资金1.6亿元,捆绑使用,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完善包扶机制,省、市、县55个部门对试点乡村开展了包扶帮建。三是突出试点引带。坚持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的原则,按照主导产业、集镇商贸、资产资源、龙头企业、土地集约开发五种类型,在全县选择榆林镇和17个村先行试点。围绕“六个一”(制定一个建设规划、搞好一次环境整治、修一条路、打一眼井、上一条有线电视、建立一个村规民约)主推试点工作,各部门集中投向,各乡镇重点施力,如期完成了预定建设任务。试点村完成了中心屯建设规划设计;铺设自来水管网4.4万延长米,修筑红砖路16.9公里,白色路面23.5公里,平整路基29公里;有线电视入户 2

3170户;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清理垃圾粪便3.2万立方米,清理路障340公里,清理路边沟17公里,平整道路34公里,改造村民院墙4640延长米;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四是注重整体推进。在主推试点同时,兼顾其它村屯,新农村建设整体效果良好。全县自来水入户4102户;修筑红砖路97公里,白色路面95公里;建成“六位一体”村级综合服务室8所;农民自投1500万元,建民房500座;改造教育危房11所;建标准化卫生院7所,村级卫生所3所;农村合作医疗参合20万人,参合率达到82.7%;2.86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发放资金574万元;与农民兄弟网、网通公司合作,建设新农村信息服务站55个,初步形成信息服务载体框架。普遍制定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文明向上的民风初步形成。

2、坚持规模扩张,品牌农业提质增效。落实《品牌农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 “有名气缺品量、有产品缺名牌、有市场缺份额”的问题。一是品量大幅增长。申报了兰西镇极品粗粮等3个绿色食品标识,红星芥菜等9个无公害标识。全县绿色食品标识增加到6个,无公害食品标识增加到30个。二是规模不断扩大。释放省级无公害产地整体认定优势,全域推行无公害化生产,落实绿色食品种植面积30万亩,无公害畜禽产品养殖总量达到130万头(只)。临江“金富园”豆油、长岗“6+1”大米、北安“隆盛河”小米等商品量不断增加,产量达 3

到5000吨。涌现出红光酸菜、北安大鹅、临江晚西瓜、长江泥河鸭蛋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稳定亚麻种植,落实面积35万亩,其中域外20万亩。三是营销效果显著。通过建设有形市场、参加各级各类展会、打进超市、连锁经营等方式,不断放大品牌效应,有效增加了市场份额。康荣瓜菜在哈市名气越来越响,临江“金富园”豆油不但在东北三省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均有产品销售,而且打进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北安小米也在绿色无公害产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东北民猪肉连锁专卖店已经发展到30个,全县绿特色农产品哈市销售率达到75%。

3、坚持基础先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致力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破解“水制约”。新打机电井59眼;河口水电站工程已完成80%;“引泥入兰”城区供水项目前期积极推进,项目招商正在进行;完成了长岗灌区田间配套工程收尾工作、呼兰河堤防重点险工弱段护岸工程、临江回水闸工程;修建5万立米塘坝一座、超万方蓄水池5座;建人饮安全工程12处。二是打造生态林草工程。以“三北”四期、四旁绿化、小流域治理、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全县完成造林1.5万亩,育苗2750亩,完成60个自然屯护屯林、16个标准屯绿化工程。治理小流域225条,完成哈黑、兰安和兰绥绿色通道护路林380亩,秋季造林整地5300亩。采取封区育草、围栏育草的方法,改良 4

草场2万亩。三是加快农机化进程。加强了16个农机股份合作社监督管理,确保发挥应有作用。以实施购机补贴项目为牵动,新增大型农机具16台套。采取示范引导的方式,完成秋季深松整地4.4万亩。

4、坚持多元并举,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优化户营经济结构,确保农民多渠道增收,引导农户由“一口咬”向兼业经营、专业经营过渡。种养、种加等兼业户比重增加到60%,分工分业达到30%。一是稳定粮食生产。继续开展“院县共建”活动,建设科技示范园区15处3300亩,推广先进实用技术33项。实施良种工程,推行标准化生产,增加单产、提高质量。全县种植优质粮150万亩,其中水稻9.4万亩,总产达到10.1亿斤。二是壮大了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农增收的“一号工程”,坚持内转与外输、品牌开发与技能培训同步,有效提升了转移的规模和层次。以实施“阳光工程”为牵动,培训农民工2.7万人;辟建劳务输出基地327处;新增劳务中介组织5个,劳务输出专业屯96个;信息员队伍发展到30人;“双带”型领工干部发展到61人;培养劳务能人791人,邹纯环、孙晓红两名麻纺工应邀参加了全国“阳光工程”座谈会, 受到回良玉副总理接见。继续放大“兰西麻纺工”品牌效应,兰西麻纺工遍及全国各地;积极发展对外输出,向俄、日、韩等9个国家输出劳动力1100人。全县共转移劳动力8.6万人次,收入

3.4亿元。三是加快农转牧进程。以“两畜两禽”为重 5

点,着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发展规模经营,打造品牌,对接市场。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发展专业化生产,全县养殖专业屯达到33个,专业户达到1.1万户。注入农贷和信合资金、落实省财政贴息补息政策,巩固强化民猪繁育体系建设,新增核心群种猪40头,二级扩繁场点16个,总量分别达到300头、208个。坚持短链和长链产业化相结合,按照订单模式与南京雨润绥化大众公司合作,销售商品民猪1万头,依托兰河红堡民猪肉联厂与哈市中央红超市合作设立民猪肉类专柜,投资超千万元年屠宰量达2万头的肉牛加工项目正在做前期准备。全县东北民猪、肉牛、肉羊和鹅禽总量分别达到73.1万头、14.7万头、24.9万只和585万只,奶牛存栏2100头,同比增长11.9%、3.4%、2.8%、0.8%和33%,牧业产值实现4.2亿元。四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认真实施第三批重点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总额达917万元,修建红砖路84公里,配臵大型农机具32台套,完成自来水入户56个屯。实施完成了总投资190万元的燎原乡肉羊繁育中心、星火乡东北民猪二级扩繁厂建设、兰西镇粗粮加工、远大乡民主村综合牧场等4个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完成了投资总额达95.2万元的扶贫培训转移工程,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2380人。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600万元,实施完成了优质麻基地建设、星火草场改良、东北民猪良种扩繁、永顺民猪养殖园区、奋斗乡团结村农机作业股份合作社五个项目, 6

完成了四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植树、红砖路、路边沟护砌、路涵、自来水入户、农业综合服务站、庭院栅栏等建设任务。五是着力发展中小企业。采取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围绕亚麻、民猪、粮食等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全省首创集群式发展模式,在新华社内参刊发,被省中小企业局在全省推广。全县中小企业发展到6200家,吸纳就业农民5.2万人,引带增收5000万元。

5、坚持积极稳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梯次推进。在确保农村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一是落实落靠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及时发放粮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4904万元。二是深入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强化组织引导,采取“三结合”(筹资与筹劳相结合、筹资与以工贷赈等国投项目相结合、筹资与集体投入相结合)办法,着力破解“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难题,有力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三是积极化解村级债务。按照省、市要求,进一步核清了村级债权、债务,截止目前全县村级债务总额为2.69亿元,债权为2.56亿元。在坚决遏制新债的同时,认真开展化债奖励试点工作,通过合并账目、债权抵顶、资产资源变现等途径化解村级债务600万元,对上申请奖励资金168万元。四是规范农村土地管理。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推行规模化生产,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8万亩,占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的20%。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7

制定解决农村人地矛盾预案,实行领导包案制,解决影响较大的越级访15起。开展了“三清一排查”,变上访为下访,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处理纠纷案件850起,为1060户农民落实土地8000亩。五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有序发展,涌现出康荣瓜菜协会、长江水稻协会、平山养猪协会等一批具有显著增收作用的农民专业协会,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352家,入会农户1.6万户。六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在春种前后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打假整治活动,对城乡110家种子、肥料、农药经营进行全面检查,查处违法经营业户6家,收缴种子2万斤,全县未发生一起坑农害农事件。

总体看,一年来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农村经济运行质量上看,结构不够优化,产业化进程慢;从体制机制上看,创新创造不够,活力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乡村两级服务能力有限;从农村社会发展需求上看,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金短缺;从改革进程上看,土地矛盾、债务纠纷等发展中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应深入研究,用发展的手段逐步加以解决。

二、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20xx年是农业农村经济提速发展的重要一年,更是深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综合分析面临的形势, 8

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从国家政策指向看,惠农支农力度前所未有;从现实基础看,经过多年的积累,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能力;从农村经济发展进程看,市场经济初具雏形,更具发展活力;从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看,积极性得以激发,谋事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依托这些优势,做好新一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必须更加清晰,目标必须更加明确,措施必须更加得力。据此,把全县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确定为:深入贯彻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激活主体,增强活力,抢抓机遇,统筹发展,继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发展市郊型现代农业,加快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强化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努力,全县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粮食总产力争达到13.1亿元、1211元和11.15亿斤,同比增长9.2%、7%和10.4%。为完成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以完善试点为牵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重点是巩固完善试点工作。按照一年起步,二年完善,三年初步显现示范效应的目标,试点乡村总体面貌要发生质的变化,各项工作实现根本性突破。总的要求是:基础完善,经济发展,管理民主,村庄和谐。一是突出基础建设。立足改善民生条 9

件,整合项目资金,融集社会资金,调动农民投入积极性,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重点在人畜饮水、道路建设、有线电视、卫生教育文化设施等方面取得突破。继续开展以“四清”为重点的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新农村要有新能源,探索户用秸秆燃气等新型能源的试点应用。二是突出经济发展。把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求抓出成效。继续按主导产业、集镇商贸、资产资源、龙头企业、土地集约等五种开发类型,发展当地经济。因地制宜地选准主导产业,形成类似兰河红堡民猪养殖、长江万宝水稻种植、康荣荣岗瓜菜种植等稳定成型的增收模式,构建农民增收的主体架构。三是突出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新农村建设和服务于民的能力。完善“一事一议”民主议事制度,增强村民参与决策、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化解干群矛盾、人地矛盾、债务纠纷等问题,民主议定、群众认可并实施村规民约,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村庄。

2、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构建市郊型现代农业格局。以哈市为目标市场,以品牌为牵动,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市郊型现代农业。一是以“寒地黑土”地方特色为引领发展品牌农业。完善《品牌农业发展规划》,确立今后五年品牌农业发展目标。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申报绿色无公害品牌,新增绿色食品标识1个,无公害食 10

品标识2个。继续培育新品牌,每个乡镇都要有1-2个叫得响、立得住的品牌。通过项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扩大临江“金富园”豆制品、北安“隆盛河”小米等企业规模,全县绿色无公害食品加工量达到7000吨。依托无公害产地整体认定优势,全面推行无害化生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民猪、大鹅等无公害畜禽养殖量要达到150万头(只)。积极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瓜菜、杂粮等为重点,引导扶持康荣香瓜、西北杂粮、奋斗“三晚”蔬菜、红光酸菜、临江晚西瓜等扩大种植规模,大力发展农业特色集群经济,为打造新品牌奠定基础。全县瓜菜面积达到25万亩。二是以加快民猪产业化进程为核心推进农转牧。以民猪为重点,扩张畜禽养殖总量,壮大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强化民猪繁育体系建设,种猪扩群200头,种猪核心群达到500头,二级扩繁场点增加到300个。在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生产模式的同时,着力发展规模化生产,重点培育养殖大户和示范园区建设。发展专业屯15个,新增养殖大户300户,建成万头养殖示范园区5个,每个乡镇都要建成百头以上二级扩繁场1处,全县养殖专业屯发展到28个,养殖大户增加到850户。大力推行民猪标准化养殖模式,积极推广民猪专用饲料,保证民猪品质。进一步推广秸秆养牛、肉羊舍饲、种草养鹅技术,增加养殖总量。20xx年,全县民猪、肉牛、肉羊、鹅禽养殖量分别达到80万头、15.3万头、25.4万只和590 11

万只,奶牛存栏2300头,同比增长9.4%、4%、2%、0.8%和8%,牧业产值实现5亿元。积极对接市场,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扩大与南京雨润绥化大众公司合作规模,兰河红堡东北民猪肉联厂实现投产运营,争取上马哈市客商投资的超千万元、年屠宰2万头肉牛加工项目,加快与中粮集团合作进程,引进规模型龙头企业。促成与双汇集团合作意向,进一步拓展哈市、大庆市场,东北民猪肉类专卖店增加到40家。依托“寒地黑土”协会,力争把民猪肉类产品打入北京市场。三是以长入科技为先导建强优质粮生产基地。继续抓好“院县共建”,增强15个科技示范园区的试验示范效果,每个园区面积至少100亩。实施“百村千户”科技推广工程,每村培养科技示范户10户,引带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项。大力推行良种应用、机械整地、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全面落实“四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优质粮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其中水稻增加到10万亩。积极稳妥地推进粮企改革,搞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产销一体化经营,增强粮食企业实力。推进粮食项目开发,完善滨北葵花市场,力争3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立项达产。抓好粮食收储,带动农民增收。四是以亚麻加工为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重点围绕亚麻、民猪、粮食等产业,壮大中小企业规模。全县中小企业发展到7000家,吸纳就业6万人。建强优质麻种植基地,域内外亚麻种植面积 12

达到40万亩。推进集群式发展模式,加快亚麻纺编车间下移,纺编专业屯增加30个。

3、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项目牵动、社会融资、农民投入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基础建设规模。一是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层次。在水源工程、人饮安全、灌涝区工程上重点施力,完成河口水电站工程,争取上马实施“引泥入兰”城区供水工程,修建塘坝2个,蓄水池5个,建旱田节水项目区1处,农道桥涵5座,申报实施泥河灌区渠系衬砌工程,完成人饮工程11处。二是解决路制约。修建通村路85.4公里。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途径,修建维护村屯砂石路650公里。三是推进农机化。以改善土壤结构为重点,以实施农机作业股份合作社、农机具补贴项目为牵动,新增大型拖拉机20台套,推行标准化整地7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30万亩,试验推广玉米机械收割技术面积20万亩。四是加强生态林草工程建设。突出农防林完善提高、小流域治理和村屯“四旁”绿化三项工程建设。全县造林0.8万亩,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2700亩,农防林4300亩,“四旁”绿化1000亩。启动实施国营河口林场中央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项目,面积达到2.7万亩。实施围栏封育,改良草场2万亩。五是加强农业开发。争取实施20万亩优质亚麻基地、1万亩特色产业开发、1万亩草场改良等3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争取实施1个农机股份合作社项目、1个新农村示范村项目、 13

2个协会组织建设项目,争取实施200万元东北民猪商品猪养殖园区建设、200万元肉牛养殖场建设等4个多种经营项目,争取实施100万元东北民猪种猪改良扩繁、100万元优质亚麻种子繁育2个科技项目。六是加快公益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加强以农村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办学、卫生条件。改造D级教育危房1所、乡镇卫生院7所。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扩大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参合率达到85%。

4、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发展劳务经济。立足长远发展,着力提高劳务经济质量。一是夯实基地牵动培训。继续以“阳光工程”为牵动,整合培训资源,加强15家职业培训基地的监督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扩张培训总量。创新培训模式,尝试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分层培训。立足于把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培养成稳定从业的产业工人。扩大职普联办范围,抓好初高中毕业生衔接培训。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1.3万人。二是强化组织域外输出。以市场化运作为主体,加快培养市场中介组织,组建劳务输出中介公司8个,发展劳务经纪人32人,培养劳务能人130人。立足国内,面向国外,辟建劳务输出基地30个。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特别是发挥乡、村两级宣传引导、信息服务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把劳动力从业范围由低收入的简单体力劳动向高 14

收入的技能型产业转移,逐渐提升劳务经济质量。三是发育产业内部吸纳。加快亚麻、民猪产业化进程,围绕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中小企业,继续推进亚麻纺编车间下移;抓好小城镇建设,发展商贸、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鼓励引导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强域内吸纳能力,扩大内转规模。四是打造品牌规模扩张。全力打造兰西农民工品牌,在叫响“兰西麻纺工”品牌的同时,着力打造兰西电子操作工、兰西物探工等新品牌。20xx年,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9.3万人,其中内转4.5万人,实现收入3.7亿元。

5、以增强“造血”功能为重点,深入抓好扶贫开发。“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实现滚动扶贫。一是争取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21个实施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对上争取资金800万元以上,重点是21个重点村10%农户增收项目、2100户自来水入户项目、7000户有线电视入户项目、4个农机服务队项目、17个村级卫生所项目、2000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2个科技扶贫项目和50万元扶贫贷款贴息项目。二是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资金报帐制、项目公开公示制、贫困户和贫困劳动力建档立卡制等项目运行管理机制,使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三是放大扶贫开发项目效应。抓好已建项目后期管理。对农机服务队、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卫生所、畜牧服务室等设施推行滚动承包经营模式,使其真正发挥应有效应。 15

6、以调整生产关系为切入,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有效推进各项改革,理顺农村各方面关系,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认真落实省农委《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新农村建设、村级资产资源发包、国家各种补贴等情况,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完善民主理财、民主议事等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的参与权;发挥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作用,把与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全部纳入民主决策范围,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的决策权;加强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保障农民的监督权。二是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使农村土地向产业龙头、种田大户集聚,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综合效应。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7万亩,占农户承包面积的25%。认真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化解人地矛盾,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省、市要求,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完善各项制度,依法开展仲裁工作,使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加强村级机动地管理,有效挖掘地源。村级承包到期机动地首先用于化解人地矛盾,发包必须执行审核审批、民主公开程序,严格执行一年一包的时限政策。三是扩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模。发挥村级组织作 16

用,加大组织引导力度,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积极发展村级公益事业。20xx年,全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总量增加到130个,筹资规模达到460万元,申报奖励资金230万元。四是认真化解乡村债务。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化解债务,重点抓好化债奖励试点工作,化解乡村债务1000万元,申报奖励资金300万元。不能举债办事业搞建设,坚决杜绝新债发生。严格执行“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五是抓好农业行政执法。坚持常规管理与集中打假整治相结合,强化对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市场监督管理,避免发生坑农害农事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好种子经营审批关,控制越区种植。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保障农机作业安全。加强渔政管理,保护渔业资源。强化动检,加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防治力度,确保牧业生产安全。

三、保证措施

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需要切实可行的运筹方法和操作手段作保障。

1、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合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有农业农村工作涵盖其中。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是在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基点之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更新的要求。必须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合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县上下都要从为农民服务的角度,围 17

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开展工作。县直各部门,无论是涉农部门,还是非农部门,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做好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添砖加瓦。结合各自的业务工作,明确工作要点和推进措施。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和统一安排,加强涉农项目、支农资金的管理,从谋事成事的角度出发,抛却部门利益,集中捆绑使用,重点投向,放大建设成果。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经营优势,科学谋划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和保证措施。加快村级组织转型步伐,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促进村域经济发展。

2、要有效搭建实践操作平台,打通目标实现途径。立足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方法,调动民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一是培养新型农民。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县、乡、村三级联动,加大对农民科技、劳动技能、经营方式(户营经济)等方面的培训,全年培训8万人次。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之冬”活动,调动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技的积极性。把培养乡土能人作为培养新型农民的突破口,在项目实施、贷款、科技等方面扶持培养种养业、劳务输出、加工业、经商贩运等各类大户,以点带面,推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扶持农村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建立各级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巩固壮大长江水稻协会、平山养猪协会、康荣瓜菜协会 18

等现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xx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到422个,经纪人队伍发展到2100人。三是培育典型。着力培养、挖掘种养业、劳务经济、农产品加工、经商贩运等增收致富的典型,兢兢业业、谋大事、干实事的支部带头人典型,“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典型,民主法制、乡风文明的精神文明建设典型。靠典型现身说法,善于从典型中发现亮点,总结经验,推而广之,促进工作落实,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3、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服务于民的能力。适应新的工作形势需要,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切实转变职能,增强乡、村两极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注重干部培训。采取轮训、集中培训、参观学习等有效方式,加强农村干部的培训。洗脑、补脑,更新思想观念,全面熟悉掌握农业科技、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引带农民增收、依法行政、化解矛盾、市场经济能力。二是加强监督管理。把好选人用人关,任人唯贤,特别是要把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村级带头人。抓好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对村级定期审计、离任审计,减少问题干部,避免出现问题抬腿走人坑害集体经济、坑害农民的现象发生。三是切实转变作风。注重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质效。各行其职,各尽其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勇于善于解决棘手问题。积极主 19

动开展工作,想事干,干成事。乡村两极勤政为民办实事,乡镇每年至少办5件实事,村级每年办2件实事,在群众中树立起基层组织威望,巩固战斗堡垒作用。

4、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落实质效。机制激发活力,研究好的方法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建立市场化机制。树牢经营理念,凡事讲效益,讲效率,没钱也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用市场化手段破解工作难题。通过建设有形市场,积极参加哈洽会、农交会、绿博会等展会,拓展市场空间,加快对接市场进程。二是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尊重民众意愿,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用民主的手段推动工作开展。重点在村极推行民主议事制度,调动起农民参与、农民投入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基础建设等都要通过民主议事去完成。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实绩考核办法,推行目标考核、民主评议,以实绩定奖惩,奖优罚劣。强化督办检查,问责问效相结合,激发责任意识,提高责任能力。定期检查,定期总结,定期推动,分阶段抓落实。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