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基础培训讲义

企业会计基础培训讲义

培训内容

第一章总论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会计的对象与任务

2.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准则

3.掌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二、培训内容

(一)会计概述

1.会计的概念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专门的方法,对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或称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系统。

2.会计的特点

3.会计的职能

  (1)会计职能的概念

  (2)会计核算职能

  (3)会计监督职能

  (4)会计的其他职能

4.会计的任务

(二)会计的对象

  1.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扩大再生产过程、资金运动、经济业务、会计事项、会计要素、会计对象。

  2.会计对象的内容

(三)会计核算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核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8.会计资料分析利用

(四)会计法规

1.会计法

  2.企业会计准则

(1)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企业会计制度

(五)会计工作组织

1.会计机构

2.会计人员

三、培训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2.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准则

3.会计的对象与任务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难点:

1.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及其分类和复式记账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1.了解资金平衡原理和会计要素的构成

2.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及级次

3.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4.理解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概念以及基本会计等式

5.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方法

6.掌握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二、培训内容

(一)资金平衡原理

1.资金平衡关系

2.会计要素

3.基本会计等式

4.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二)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概念

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3.会计科目的分类

4.会计科目名称

(三)会计账户

1.会计账户的概念

2.会计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3.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四)复式记账

1.记账方法

2.复式记账法

3.借贷记账法

(五)账户结构和借贷记账法运用技能训练

(六)账户的分类

1.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2.账户按用途和结构进行分类

3.基本账户

4.调整账户

5.业务账户

6.账户分类技能训练

三、培训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计科目的分类和级次账户

2.账户的结构及总账与明细账

3.借贷复式记账方法

4.借贷记账方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及运用

5.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6.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难点:

1.借贷复式记账方法及其运用

2.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

3.结算账户的用途及结构

4.调整账户的用途及结构

第三章会计凭证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

2.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3.理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内容

4.理解审核会计凭证的主要内容

5.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

6.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

二、培训内容

  (一)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原始凭证的填制

  3.原始凭证的审核

(四)记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记凭证的基本内容

  2.记凭证填制的要求

  3.记凭证的编制方法

  ②分录凭证的编制方法

 ③汇总凭证的编制方法

4.记凭证的审核

 (五)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1.会计凭证的传递

 2.会计凭证的保管

(六)会计凭证技能训练

三、培训重点、难点

重点:

1.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

2.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

难点:

1.分录凭证的编制方法

 2.汇总凭证的编制方法

第四章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

2.理解企业筹集资金、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利润形成与分配过程及成本计算的内容

3.掌握企业筹集资金、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利润形成与分配过程的核算方法

二、培训内容

(一)主要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意义和内容

1.主要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意义

2.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

3.成本计算的意义和内容

(二)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1.账户设置

2.投入资本的核算

3.借入资金的核算

(三)供应过程的核算

1.账户设置

2.供应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3.物资采购成本计算

4.核算举例及技能训练

(四)生产过程的核算

1.生产过程核算的内容

2.账户设置

3.生产费用发生和归集的核算

4.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五)销售过程的核算

1.销售过程的核算内容

2.账户设置

3.核算举例及技能训练

(六)利润形成与分配过程的核算

1.利润的组成与利润分配程序

2.账户设置

3.核算举例及技能训练

(七)资金调整和退出核算

1.账户设置

2.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3.核算举例及技能训练

三、培训重点、难点

重点:

1.供应过程的核算

2.生产过程的核算

3.销售过程的核算

4.利润形成与分配过程的核算

难点:

1.生产过程的核算

2.生产费用的归集和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3.利润形成与分配过程的核算

第五章会计簿设置及登记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1.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

2.熟悉账簿的种类、格式和内容

3.掌握账簿登记的方法和规则

二、培训内容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1.账簿的意义

  2.账簿的种类

  (二)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1.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2.分类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3.会计账薄的规则

   (1)账簿的启用与交接

   (2)账簿登记的依据

   (3)账簿登记的要求

   (4)账簿的平行登记

  (三)错账误的更正

   1.划线更正法

   2.红字更正法

   3.补充登记法

   (四)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五)技能训练

三、培训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类账簿的格式和内容

2.各类账簿的设置、启用与交接、更换与保管

3.各类账簿的登记方法

4.错账更正

难点:

1.各类账簿的登记

2.错账更正

第六章结束对账与结账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1.了解对账的意义和内容,结束存货计价,结束账项调整与结转

2.掌握对账和结账的方法,结束存货计价核算,结束账项调整与结转

二、培训内容

(一)结束存货计价

1.存货的盘存制度

2.存货的计价方法

3.存货结转的账务处理

(二)结束账项调整与结转

1.结束账项调整

2.结束账项结转

(三)对账和结账

1.对账

2.结账

(四)技能训练

三、培训重点、难点

重点:

1.结束存货计价

2.结束账项调整与结转

3.对账和结账

难点:

1.存货的计价方法

2.对账和结账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掌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3.了解其他账务处理程序

二、培训内容

1.账务处理程序的涵义和要求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5.其他账务处理程序

6.账务处理程序技能训练

三、培训重点、难点

重点: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难点: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八章财产清查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了解财产物资的盘存制

3.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二、培训内容

1.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2.财产清查的方法

3.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4.财产清查技能训练

三、培训重点、难点

重点:

1.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财产物资的盘存制

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难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的编制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2.掌握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3.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其基本内容

4.了解会计资料分析利用的基础知识

二、培训内容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涵义和作用

(二)财务报表的分类及编制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四)损益表

  1.损益表的结构和内容

  2.损益表的编制

(五)现金流量表

(六)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和格式

(七)会计资料分析利用

(八)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技能训练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资产负债表编制

2.利润表编制

难点: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第十章会计管理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会计管理的各种功能

2.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作用

3.理解会计管理的具体内容

4.掌握会计管理的各种方法

二、培训内容

1.会计信息

2.会计预测

3.会计决策

4.会计控制

5.会计分析

6.会计检查

7.会计电算化

三、培训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计管理的具体内容

2.会计管理的各种方法

3.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难点:

会计管理的各种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实施

一、培训质量标准

1.公司上课应作到不迟到、不早退;着装整洁大方,仪表端庄;

2.培训目的明确,能按大纲要求因材施教;

3.公司要备课充分,脱稿讲授,态度从容亲切,表情自然,情绪饱满;

4.能科学、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5.培训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丰富,反映进展,理论联系实践,举例生动、贴切,问题设计合理;

6.培训内容安排具有系统性、逻辑性。能调动课堂积极性;

7.培训语言生动,语速适中,引人入胜;

8.课后及时总结课堂培训情况。

二、实施建议

(一)培训建议

1.实施本大纲时,要紧扣培训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应职岗位需要为准绳,注意实用性、技能性和创新性,把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2.要注重对员工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尊重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信息单、作业单、技能单等形式给员工提供适宜的参考资料,调动员工参与培训活动的主动性,培养员工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公司在准备培训内容的同时,要将备课的侧重点转变到培训资料、培训手段和培训方法上来,对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和培训过程要进行认真设计,并进行自我评估;

4.注重实践培训,按照员工形成实践能力的客观规律,要精讲多练,让员工广泛参与实际经济活动,在实践中多做、反复做;

5.注意机动时间的合理利用,适时引入新知识、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新方法、新技术;

6.注意考核方法的改革,将不宜直接和直观表现的知识与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检查的技能分别进行考核,运用多种考核方法,综合评价员工的学习效果。

(二)教案编写建议

教案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章节名称

2.培训目的

3.课时安排

4.培训重点、难点

5.培训过程(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公司应该根据员工实际,从大量的培训资源中精选适当的培训内容,不要受某一种教科书的局限,要吸取不同教科书的长处。公司还可以自己编写某些培训补充材料。;

2.学校图书馆应该基本满足员工课外阅读的需要;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

(四)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什么是会计,这是初学会计人员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对于会计的概念,可以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解,现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说明:

(一)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人们为了保护私有权和不断扩大其私有财产,生产过程中便逐步产生了用货币形式进行计量和记录的方法,使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职能。

4.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

(二)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和计算。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

4.明末清初,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记账法——“龙门账”。 此帐法是山西人傅山根据唐宋以来“四柱结算法”原理设计出的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其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经营收入等;“缴”指全部支出;“存”指全部资产,包括存货、现金和债权等;“该”指全部负债,包括业主投资和债务。四者的关系是:进一缴=存一该。也就是说,结帐时“进”大于“缴”或“存”大于“该”即为赢利。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中式簿记由单式记帐向复式记账的转变。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簿中分别进行登记来账和去账,以反映每笔账的来龙去脉。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十三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商城出现了借贷记账法,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计的功能随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扩展

综上所述,会计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解概念:

(1)会计的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对象: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3)会计的职能:核算、监督、预测、决策、考核、分析、控制等。(4)会计的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5)会计的本质: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必须借助于统一的货币量度,将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用货币指标进行汇总,提供信息资料。

2.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

全面是指企业全部经济活动。

综合是指各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数据加以汇总为总括的信息资料。

连续是指按经济活动发生时间前后顺序不断地核算。

系统是指按经济活动、财务收支进行科学分类形成体系。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结合。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会计作用。

4.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的主要目标,也是现代会计的特点,还是会计任务的核心。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是通过核算,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成果,为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按目标要求、指导、调节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和检查。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则贯穿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职能的发展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实践的丰富,会计职能也不断发展,出现了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新的职能。

四、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的内容

1.工业企业资金循环周转过程: P11

注:企业取得资金后,在采购过程中,企业用货币购入各种原材料,从而由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利用劳动手段将原材料投入生产,引起了原材料的消耗、固定资产的折旧、工资的支付和生产费用的开支,使储备资金和一部分货币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产品完工后,生产资金就转化为成品资金;在销售过程中,产品销售出去取得销售收入,成品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同时支付销售费用。在这三个过程中,货币资金依次不断改变其形态,称为资金循环,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

2.商品流通企业资金循环周转过程:P11

第三节 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会计检查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继续,会计分析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补充,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资料分析利用等八种专门方法。其相互联系的关系简括如下:

当交易或事项发生后,首先要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按统一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方法,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据以登记账簿,根据账簿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采用一定方法计算成本,结束通过财产清查,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利用。

第四节 会计法规

一、会计法

《会计法》于1985年公布,以后在1993年12月29日和1999年10月31日经过两次修订,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和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修改后的《会计法》内容包括: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人员、法律责任、附则共七章五十二条,其具体内容P372

二、企业会计准则

(一)基本准则

1.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就是对会计核算的存在条件,如空间、时间、计量尺度等以及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假设,并以此为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3个)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称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质量的保证,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是从事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时所依据的一般规则和准绳。

(1)可靠性—企业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相关性—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关(要充分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相互协调。

(3)明晰性—会计核算记录、报告应清晰明了,使资料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交易或事项,应采取一致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交易或事项应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不应仅按法律形式,而要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为依据。

(6)重要性—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在财务会计报告准确披露。

(7)谨慎性—应采用尽可能不高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将会计核算建立在较为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如:计提八项减值准备。

(8)及时性—及时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会计信息,讲究时效。

(二)具体准则

20##年施行的具体会计准则有38项,其内容有:

1.《企业会计准则——存货》

2.《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

3.《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

4.《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5.《企业会计准则——生物资产》

6.《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

7.《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

9.《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

10.《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年金基金》

11.《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

12.《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13.《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

14.《企业会计准则——收入》

15.《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

16.《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

17.《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

18.《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19.《企业会计准则——外币折算》

20.《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

21.《企业会计准则——租赁》

22.《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3.《企业会计准则——金融资产转移》

24.《企业会计准则——套期保值》

25.《企业会计准则——原保险合同》

26.《企业会计准则——再保险合同》

27.《企业会计准则——石油天燃气开采》

28.《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29.《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30.《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

31.《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

32.《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

33.《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

34.《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

35.《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

36.《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披露》

37.《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列报》

38.《企业会计准则——首次采用企业会计准则》

三、企业会计制度(1993.7.1和2001.1.1)

会计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从对经济业务的确认开始,通过会计数据的加工,到编制会计报表为止的一系列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二)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是依据会计核算提供的各项资料及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定性和 定量的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是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检查的主要依据。

  (三)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检查方法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与有关标准的比较,来考核、检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或单位的 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及其与标准有多大偏差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考核会计主体的经营业绩,控制经济运行按预定的轨道进行。

  (四)会计预测方法

  会计预测方法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与市场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对会计主体的财会指标及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测算、预计的方法,以便为会计决策提供可选择的方案。

  (五)会计决策方法

  会计决策方法是指按财务指标的一定目标,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参与经营决策,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方案,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方法,指从事会计工作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本课件主要介绍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

    2.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

    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

    4.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

    5.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时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

第一节 资金平衡原理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板书):

(1)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报表项目的基本框架,也是会计账户记录的具体内容。

(2)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条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即把会计对象划分为六大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财务成果的要素。

1.资产

(1)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特征(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第二,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第三,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

例:一条在技术上已经被淘汰的生产线,尽管在实物形态上仍然存在,但它实际已经不能再用于产品生产,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样的生产线,就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而应在其失去为企业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时候,确认为一项损失。

(3)资产的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将在一年 (含一年 )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流动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等。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等。                                                                                          

③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应收而尚未收回的账款和预付的购货款,属于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等。

④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

(2)非流动资产

企业的资产除了流动资产之外,就是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权投资和其它投资。

②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③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

……

2.负债

(1)概念: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特征:

第一,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应承担的义务。如购货的应付账款、借入的款项)。

第二,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三,负债必须有能力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金额。

第四,负债的偿还的方式有: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负债的内容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 (含一年 )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流动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 短期借款: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周转且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

② 应付票据:因商业信用产生,须于约定日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书面证明。

③应付款项:指因赊购货物或接受劳务等原因而发生尚未支付的、预收的或应付的款项。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和应付股利等。

④应付职工薪酬

⑤应交税费

⑥交易性金融负债

……

长期负债:是指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长期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借款:指企业为购置长期资产且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②应付债券: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约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息的书面证明。

③长期应付款:是指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应付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

3.所有者权益

(1)概念: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第一,一般无偿还期,投资者也不能随便抽走。

第二,对企业的要求权位于负债之后。

第三,表明企业产权关系,要求保值增值。

(3)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按其来源包括:

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③留存收益等。

具体讲解:

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包括两部分内容:

A.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即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

B.资本公积: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投入资本的形式:货币或实物;有形或无形。

投资主体:国家投入、法人投入、个人投入、外商投入等。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不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比如:某房地产企业将自已开发的一处建筑物改为对外出租,就是说将“存货”改为“投资性房地产”。此建筑物成本为100万元,转换日公允价值为120万元,此企业对投资性房产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应做如下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200000

       贷:开发商品               1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000

    这里的20万元,便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③留存收益

是指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

未分配利润: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可见,所有者权益构成内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收入

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如工业企业销售产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服务企业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

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

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二、基本会计等式

基本会计等式由会计要素组成,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1.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恒等式的扩展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上述公式在结束结算时,利润经过分配,上列平衡公式又表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于此平衡公式反映了资产的归属关系,又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理论依据,故称之基本会计等式。

三、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

(一)会计要素变动的四种类型

1.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双方总额相等。

2.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双方总额相等。

3.资产内部项目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双方总额不变。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双方总额不变。

(二)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九种情况: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6.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7.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8.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9.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第二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企业在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和财务报表指标的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

2.要保持会计指标体系的完整和统一。适应国家经济管理要求及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以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会计科目的内涵要确切,讲究实用,统一编号。一个科目只能反映一项内容。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一般企业)

(一)按经济内容分类

注:应将会计要素内容与各类会计要素内容联系起来。特别是:

所有者权益类包括: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示未分配利润。成本类包括费用要素中的生产费用内容,是计入成本的费用。损益类包括收入要素、利润要素以及费用要素中计入损益的期间费用。

(二)按隶属关系分类

注:总账科目又称一级科目,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总括情况;子目又称二级科目,是对总账科目进一步的分类;细目又称三级科目,是对子目的分类。

例:原材料——甲种材料——A材料

                 ——B材料

          ——乙种材料——C材料

四、会计科目的名称

20##年1月1日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是在原已经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基础上制定的。共设置会计科目85个,20##年1月1日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设置会计科目156个涵盖了我国所有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现分别列表于后:(本书举例所用科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P48

第三节 会计账户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会计科目+账页=账户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二、会计账户的结构和内容

(一)会计账户的结构和格式

1.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一部分登记增加数,一部分登记减少数,增减相抵后的数额称为账户余额。在复式借贷记账法下,会计帐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每个账户在一定时期内(月、年),借方金额合计称为借方发生额,贷方金额合计称为贷方发生额,两个发生额相抵后的余额称为结束余额。

2.会计账户的基本格式是T字式,又称丁字式,任何格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T字式账户为培训所用,实务中常用的是三栏式。

(二)会计账户的内容

会计账户的格式虽有不同,但是其内容是相同的,一般应包括: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凭证号数——账户记录的时间及来源。

3.摘要——会计事项的简要内容。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5.余额。

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会计账户的设置应与会计科目相适应,也要分为总分类账(一级账户)和明细分类账(二级、三级账户)。总分类账的余额应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之和相等。因此在记账时,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要平行登记。

第四节 复式记账

一、记账方法的概念和种类

1.记账方法的概念

记账方法是根据一定原理、记账符号、记账规则,采用一定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在账簿中记录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专门方法。

2.记账方法种类

记账方法按记录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对每笔交易、事项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如以现金支付费用,只反映现金减少,不反映费用增加。一般只适用于现金及债权债务账户的记录。

复式记账法——对每笔交易、事项用相同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例如,以现金500元购入生产用材料。在复式记账法下,在“现金”账户中登记减少500元,同时在“原材料”账户中登记增加500元,这就说明“现金”减少500元,同时“原材料”增加500元,“现金”减少的原因是用于购买了“原材料”。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企业、事业单位一律采用借贷记账法。

(一)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1.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和“贷”是一对单纯的符号,其含义因账户性质而异。

借            会计科目(账户名称)            贷

资产类账户的结束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束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每笔交易或事项都必须按其内容一方面记入借方,另一方面记入贷方,借贷双方数额必须相等。

如: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款50 000元。

3.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检验所有账户记录准确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结束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结束贷方余额合计

4.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账户。双重性账户即账户性质,既是资产类账户又是负债类账户,视其结束余额而定。如其他应收款及其他应付款账户,可以合并设置一个“其他往来”账户,结束其余额在借方,即为资产类账户,如在贷方,即为负债类账户。

(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1.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登记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的记录。包括:会计科目、记账符号和变动金额三个要素。

经济业务发生后,应考虑:

(1)应在哪些账户中登记?

(2)应登记在账户的哪一方?

(3)各账户中登记的金额是多少?

会计分录按其所反映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总结: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编制“一借一贷”、“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举例:P60

2.过账、结账。P61-63

过账:是在编制会计分录后把经济业务记入账户的过程。

结账:是在一定时结束了结出每一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的过程。

3.编制试算平衡表。根据试算平衡公式,对本期各总分类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其记账是否正确。P64表2-25

注:若相等,说明记账是基本正确的,但不排除有漏记、重记、相同的错误、颠倒、错误金额恰好抵消等情况的出现。

什么是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述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二、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第一,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是收入、费用(成本)、利润;

 第二,确认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借或贷);

 第三,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

第四,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三、会计分录大全

一、资产类

  一、现金

   1、备用金a、发生时: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或直接设备用金科目)

  贷:库存现金

  b、报销时: 借:管理费用(等费用科目)

  贷:库存现金

  2、现金清查a、盈余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查明原因: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

  其它应付款一应付X单位或个人

  b、短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库存现金

  查明原因:借:管理费用(无法查明)

  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承担责任)

  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公司赔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3、接受捐赠 借:库存现金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收货币性资产价值

  缴纳所得税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收货币性资产价值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二、银行存款

  A、货款交存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

  B、提取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三、其他货币资金

  A、取得: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等)

  贷:银行存款

  B、购买原材料: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其他货币资金-(明细)

  C、取得投资: 借:短期投资

  贷:其他货币资金-(明细)

  四、应收票据

  A、收到银行承兑票据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B、带息商业汇票计息 借:应收票据

  贷:财务费用(一般在中期末和年末计息)

  C、申请贴现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贴现息-本期计提票据利息)

  贷:应收票据(帐面数)

  D、已贴现票据到期承兑人拒付

  (1)银行划付贴现人银行帐户资金 借:应收账款-X公司

  贷:银行存款

  (2)公司银行帐户资金不足 借:应收账款-X公司

  贷: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帐户资金不足部分)

  E、到期托收入帐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F、承兑人到期拒付 借:应收账款 (可计提坏账准备)

  贷:应收票据

  G、转让、背书票据(购原料) 借:原材料(在途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收票据

  五、应收账款

  A、发生: 借:应收账款-X公司(扣除商业折扣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B、发生现金折扣: 借:银行存款(入帐总价-现金折扣)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X公司(总价)

  C、发生销售折让: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贷:应收账款

  D、计提坏账准备 (备抵法)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

  贷:坏账准备

  注:如计提前有借方余额,应提数=借方余额+本期应提数;

  如计提前有贷方余额,应提数=本期应提数-贷方余额(负数为帐面多冲减管理费用)。

  E、发生并核销坏帐: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F、确认的坏帐又收回 : 借:应收账款 同时: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会计》与《税法》坏帐准备计提基数的区别:

  A、会计:“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科目余额,不论是否购销活动形成

  B、税法:“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科目余额,仅限于购销活动形成的

  六、预付账款

   A、发生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B、付出及不足金额补付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预付账款

  银行存款(预付不足部分)

  注: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款的金额转 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七、存货

  1、存货取得

  A、外购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等)

  B、投资者投入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C、非货币性交易取得

  (1)支付补价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银行存款(支付的不价和相关税费)

  (2)收到补价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

  补价收益=补价-补价/公允价*帐面价-补价/公允价*应交税金和教育费附加

  D、债务重组取得

  (1)支付补价 借:原材料(应收账款-进项税+补价+相关税费)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补价+相关税费)

  (2)收到补价 借:原材料(应收账款-进项税-补价+相关税费)

  银行存款(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相关税费)

  E、接受捐赠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银行存款(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税费)

  月底: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贷: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处置后: 借: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存货日常事务

  A、在途物资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B、估价入帐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估价

  注:本月未入库增值税不得抵扣

  C、生产、日常领用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等)

  D、工程领用 借:在建工程(或工程物资)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E、用于职工福利 借:应付福利费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计划成本法

  A、入库 借:原材料(等)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B、付款、发票到达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C、月底物资采购余额转出

  借方(超支):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物资采购

  贷方(节约)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实际入库数量(扣减发生的合理损耗量)*计划价

  实际成本=包含合理损耗的购货金额(即发票价)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差异+本期差异)/(月初计划成本+本期计划成本)

  D、分摊本月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等,+或-)

  贷:材料成本差异(+或-)

  4、零售价法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存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存货售价)

  期销售存货的成本=本期存货的售价(销售收入)*成本率

  例:某商品公司采用零售价法,期初存货成本20000元,售价总额30000元。本期购入存货100000元,售价120000元,本期销售收入100000元,本期销售成本是多少?

  成本率=(20000+100000)/(30000+120000)=80%

  销售成本=100000*80%=80000元

  5、毛利率法

  销售成本-销售收入-毛利

  例:某商业公司采用毛利率法,02年5月月初存货2400万元,本月购货成本1500万元,销货收入4550万元,上月毛利率24%,求5月末成本。

  5月销售成本=4550*(1-24%)=3458万元

  5月末成本 =2400+1500-3458=442万元

  6、包装物

  A、发出 借:营业费用(1、出借2、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

  其他业务支出(1、出租2、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

  贷:包装物

  注意:包装物仅指容器,不包括包装材料,在原材料核算;自用的作为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核算。

  7、委托代销商品核算

  受托方:

  A、发出时 借:委托代销商品

  贷:库存商品

  B、收到销货清单,开具发票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C、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D.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委托代销商品

  E、支付代销费用 借:营业费用

  贷: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受托方:

  A、收到 借:委托代销商品

  贷:委托代销款

  B、对外销售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C、月底开出销货清单,收到委托单位发票 借:代销商品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D、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委托代销商品

  7、委托加工物资

  委托方: A、发出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B、支付运费、加工费等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C、支付消费税 、增值税 借:委托加工物资(直接出售)

  应交税金-消费税(收回后继续加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消费税计税价格=(发出材料金额+加工费)/(1-税率)

  增值税=加工费*税率

  D、转回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

  9、盘存

  发生盈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盘亏) 借:原材料

  贷: 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盘盈)

  A、盘盈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B、盘亏 借:管理费用(因计量、日常管理导致的损失)

  其他应收款-X个人

  其他应收款-应收X保险公司赔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存货期末计价

  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A、计提跌价准备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低价准备

  贷:存活跌价准备

  B、市价回升未到计提前存货帐面价值,部分冲回

  借:存活跌价准备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低价准备

  C、市价回升高于原帐面价值,全部冲回,不得超过原帐面价值

  借:存活跌价准备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低价准备

  11、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上期末该类存货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上期末改类存货的帐面金额*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而转出的存货的帐面余额

  八、短期投资

  1、取得时 借:短期投资

  应收股利(垫付的股利,已宣告未分派的股利)

  贷:银行存款

  2、收到投资前宣告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3、取得后获取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投资

  4、计提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5、部分出售 借: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出售部分分摊额,也可期末一起调整)

  贷:短期投资

  投资收益(借或贷)

  5、全部出售、处理 借: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

  投资收益(借或贷)

  九、长期股权投资

  1、成本法

  A、取得

  (1)购买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应收股利(已宣告未分派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

  (2)债务人抵偿债务而取得

  a、收到补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账款-补价)

  银行存款(收到补价)

  贷:应收账款

  b、支付补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账款+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补价)

  (3)非货币性交易取得(固定资产换入举例)

  a、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b、(1)支付补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贷:固定资产清理

  银行存款

  (2)收到补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

  B、日常事务

  (1)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贷:银行存款

  (2)收到投资年度以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3)投资年度的利润和现金股利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投资公司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公司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12)

  我国公司一般是当年利润或现金股利下年分派,由此导致冲减成本的核算。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公司持股比例-投资公司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即:超过应享有收益部分冲减投资成本

  (4)投资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a、冲回以前会计期间冲减的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b、继续冲减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投资公司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公司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举例:A公司20##年1月1日以已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10%股份,准备长期持有。投资成本110 000。

  (1)B公司20##年5月8日宣告分派上年度现金股利10 000;

  取得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10 000

  贷:银行存款 110 000

  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1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0 000

  假设:(2)B公司20##年实现净利润400 000,20##年5月8日宣告分派300 000现金股利

  冲减投资成本额=【(100 000+300 000)-400 000】*10%-10 000=-10 000

  借:应收股利 30 000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10 000

  贷:投资收益-鼓励收入 40 000

  假设:(3)B公司20##年实现净利润400 000,20##年5月8日宣告分派450 000现金股利

  冲减投资成本额=【(100 000+450 000)-400 000】*10%-10 000=5 000

  借:应收股利 45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5 000

  投资收益-鼓励收入 40 000

  假设:(4)引用例(3),B公司20##年实现净利润100 000,20##年4月8日宣告分派30 000现金股利

  冲减投资成本额=【(100 000+450 000+30 000)-(400 000+100 000)】*10%-(10 000+5 000)=-7 000

  借:应收股利 30 000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7 000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37 00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帐面=110 000-10 000-5 000+7 000=102 000

  假设:(5)引用例(3),B公司20##年实现净利润200 000,20##年4月8日宣告分派30 000现金股利

  冲减投资成本额=【(100 000+450 000+30 000)-(400 000+200 000)】*10%-(10 000+5 000)=-35 000

  -35 000高于累计冲减投资成本部分,最多冲减=10 000+5 000=15 000

  借:应收股利 30 000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15 000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45 00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帐面=110 000-10 000-5 000+15 000=110 000(原投资帐面价值)

  注:至此以前冲减部分全部确认为收益

  2、权益法

  A、取得

  (1) 借: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占被投资公司应享有份额

  (股权投资差额)

  贷:银行存款

  (2)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公司份额

  借: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占被投资公司应享有份额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投资差额部分

  银行存款

  B、被投资公司实现净损益

  (1)被投资公司分派投资以前年度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借: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2)被投资公司实现净利润 借: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3)被投资公司发生净损失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损失

  贷:借: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加权持股比例=原持股比例*当年持有月份/12+追加持股比例*当年持有月份/12

  (4)被投资公司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5)被投资公司接收捐赠

  a、被投资公司帐务处理(举例:固定资产)

  1 借:固定资产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

  应交税金(或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税费

  2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

  贷: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3处理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b、投资公司

  1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被投资公司确认资本公积*应享有份额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6)被投资公司增资扩股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被投资公司确认资本公积*应享有份额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7)被投资公司接受其他单位投资产生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同上)

  (8)专项拨款转入(同上)

  (9)关联交易差价(同上)

  (10)投资差额摊销(期限:1、合同约定投资期限,按此期限;2、无规定不超过10年)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1)被投资公司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例:发现某办公用设备未提折旧)

  分录中1 2 3代实际金额

  a、被投资公司

  1)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贷:累计折旧

  2)调减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所得税率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

  3)减少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2-1

  4)冲回多提公积金 借:盈余公积-法定公积金…………………按调整年度计提比例*3

  -法定公益金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

  调整后减少未分配利润(净利润)=3-4

  b、投资公司

  1)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上 3-4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2)若与被投资公司所得税率相同所得税不作变动

  3)冲减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冲回多提公积金 借:盈余公积-法定公积金

  -法定公益金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

  调整未分配利润(净利润)=5-6

  3、权益法转成本法(资本公积准备不作处理)

  A、出售、处置部分股权(导致采用成本法)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投资收益(借或贷)

  B、转为成本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成本法投资成本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权益法下帐面余额

  (损益调整)…………权益法下帐面余额

  C、宣告分派前期现金股利 ……………冲减转为成本法下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4、成本法转权益法(以(追溯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余额+追加投资成本)为基础确认投资差额)

  A、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贷:银行存款

  B、宣告分派投资前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C、追溯调整

  追加投资前应摊销投资差额=追加投资前确认投资差额/摊销年限*已持有期间……………………1

  =(成本法初始投资成本-应享有被投资公司份额)/摊销年限*已持有期间

  持有期间应确认投资收益=持有期间被投资公司净利润变动数*所占份额……………………… 2

  成本法改权益法的累计影响数=持有期间应确认投资收益-追加投资前应摊销投资差额=2-1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

  (股权投资差额)……………=调整前确认的投资差额-确认摊销部分

  (损益调整)…………………=2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调整时帐面数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1(累计影响数)

  D、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实际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E、以下分录见例题

  举例:A公司20##年1月1日已银行存款520 000元购入B公司股票,持股比例占10%,另支付2 000元相关税费

  (1)20##年5月8日B公司宣告分派20##年现金股利,A公司可获得40 000元;

  a、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522 000

  贷:银行存款 522 000

  b、 借:应收股利 4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40 000

  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余额=522 000-40 000=482 000

  (2)20##年1月1日A公司以1 800 000再次购入B公司25%股权,另支付9 000元相关税费。持股比例达35%,改用权益法核算。B公司20##年1月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4 500 000元,20##年实现净利润400 000,20##年实现净利润400 000。A与B所得税率均为33%,股权投资差额10年摊销。

  A、追溯调整

  20##年投资时产生的投资差额=552 000-450 000*10%=72 000

  20##年应摊销投资差额=72 000*10*1=7 200

  20##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00 000*10% =40 000

  成本法改权益法累计影响数=40 000-7 200=32 800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410 000=(522 000-40 000-7 200)

  (股权投资差额) 64 800=(72 000-7 200)

  (损益调整) 40 000=(400 000*1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482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2 800

  B、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1 809 000=(1 800 000+9 000)

  贷;银行存款 1 809 000

  C、因改用权益法,20##年分派20##年利润应转入投资成本(详见书)

  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投资成本) 40 000

  贷:………….(损益调整) 40 000

  E、股权投资差额=1809000-(4500000-400000+400000)*0.25=684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84 000

  贷:…………(投资成本) 684 000

  新的投资成本=410000+1809000+40000-684000=1575000

  所占份额=(4500000-400000+400000)*0.35=1575000

  F、摊销投资差额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75600=(64800/9+684000/10)

  贷:……………(股权投资差额) 756000

  H、20##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140 000=400000*35%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140 000

  十、长期债券投资

  1、债券投资

  A、取得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溢价)

  (应计利息)……………………投资前确认的利息

  (债券费用)……………………相关费用较大

  投资收益-长期债券费用摊销………………………………相关费用较小

  贷:银行存款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

  B、一次还本付息:年度终了计提利息 、摊销溢折价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

  贷:投资收益-长期债券费用摊销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债券费用)

  C、分期付息:年度终了计提利息、摊销溢折价

  (1)计提、摊销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

  应收利息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债券费用)

  投资收益-长期债券费用摊销

  (2)收到付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3)实际利率法溢折价摊销(分期付息)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收入(投资收益)=(面值+未摊销溢折价)*实际利率

  本期溢折价摊销=应收利息-利息收入

  未摊销溢折价=溢折价总额-本期摊销数

  借:应收利息

  贷: 应收利息

  长期债权投资-x债券投资(折价)

  贷:投资收益-长期债券投资收益

  长期债权投资-x债券投资(溢价)

  D、可转换公司债券

  (1)取得时 借:长期债权投资-x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溢价)

  贷:银行存款

  (2)计提利息 借:长期债权投资-x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3)转换时(本例成本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若为短期持有,借:短期投资)

  贷:长期债权投资-x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溢价)..未摊销部分

  (应计利息)

  E、各投资项目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xx投资损失

  xx投资减值准备

  贷:xx投资(全部处置全部转出,部分出售部分转出)………帐面数

  贷:投资收益-xx投资收益

  注意: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接收非现金资产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F、投资减值准备 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借:投资收益-xx投资跌价准备

  贷:xx投资跌价准备

  十一、委托贷款

  1、计提利息 借:委托贷款-利息

  贷:投资收益-委托贷款利息收入

  2、到期利息未收回,全部冲回,做1相反分录

  3、年终计提减值准备 借:投资收益-委托贷款减值

  贷: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十一、固定资产

  1、取得

  价值构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价款(含增值税)+运杂费+包装费+安装成本+税金+(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合差价+分摊的工程人员工资++专业人员服务费+其他间接费用(契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等

  A、外购不需安装的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B、外购需安装的 (1)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买价、运杂费等)

  (2)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安装费等)

  (3)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结转

  C、自行建造 (1)购买工程物资 借:工程物资(含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2)领用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3)领用本企业产成品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帐面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4)领用本企业外购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工程物资转做企业存货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工程物资

  (6)联合试车发生费用 借:待摊费用……………………一年内摊销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费用

  原材料…………使用本企业外购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应付工资……………应支付的工资

  (8)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 借:在建工程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7)完工交付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8)改扩建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等)

  (9)改扩建变价收入 借:营业外收入

  贷:在建工程

  (10)参照预计可收回净额①与改扩建+(原成本-累计折旧)②熟低确认新的投资成本

  借:固定资产

  营业外支出………②>;①时

  贷:在建工程

  C、投资者投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股本)

  D、债务重组

  (1)收到补价 借: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固定资产

  贷:应收账款

  (2)支付补价 借:固定资产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D、非货币性交易换入(举例)

  (1)收到补价

  确认的收益=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 *(换出资产)帐面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 *应交税金和教育费附加

  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

  (2)支付补价 借:固定资产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银行存款

  E、接受捐赠 (1)借:固定资产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

  (2)借:待转资产价值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F、无偿调入(按调出单位帐面价值+相关税费) 借:固定资产

  贷:资本公积

  银行存款

  G、盘盈 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

  入帐价值:1)市价-依新旧程度估计的损耗

  2)预计未来现金流量(1不可使用情况下)

  (1)借:固定资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H、出包工程 (1)付款或补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x工程

  贷:银行存款

  (2)完工交付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I、租入(暂略)

  J、融资租赁 (1)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需安装的先入在建工程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2)分期付融资租赁款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3)期满,资产产权转入企业 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融资租赁费用暂略

  2、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A、年限平均法(略)

  B、工作量发(略)

  C、双倍余额递减法

  第一年=固定资产价值* 2/使用年限

  第二年=(固定资产价值-已提折旧)*2/使用年限

  依此类推

  倒数第二年=(固定资产价值-已提折旧-净残值)/2=最后一年

  D、年数总和法

  总年数(即分母数)=n+(n-1)+(n-2)+………+2+1 n为可使用年限

  分子:第一年=n;第二年=n-1………依此类推 倒数第二年=2;最后一年=1

  举例:

  (1)可使用年限为8年

  分母=8+7+6+5+4+3+2+1=36 第一年比例=8/36

  (2)可使用年限为5年

  分母=5+4+3+2+1=15 第二年比例=4/15

  3、后续支出 注意:(1)汽车修理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2)固定资产装修入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装修 (两次装修之间提完折旧,未提完,一次全部记入营业外支出)

  4、处置

  第一步: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支付的费用

  A、投资转出 借:xx投资

  贷:固定资产清理

  B、捐赠转出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C、债务重组 借:应付账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D、非货币性交易换出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

  贷:固定资产处理

  C、D参照前例,双方均可能涉及“营业外收入-xx收益 (或支出-xx损失)”

  E、无偿调出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清理

  F、盘亏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G、出售、报废

  (1)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税率5%) }……………发生的清理费用

  5、期末计价(重难点,书本提及较少,注意符合计提减值的条件)

  已固定资产帐面价值比较“可收回金额” 孰低法计减值准备

  (1)发生减值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以后期间“可收回金额”恢复

  a、价值恢复后仍低于未提减值准备状态下固定资产至本期的帐面价值,因提减值准备造成的未提减值准备状态下累计折旧与提取减值准备后计提的累计折旧的差额,全部补提。影响的损益(营业外支出贷方)=恢复的市值-当期帐面数

  b、价值恢复后若高于未提减值准备状态下固定资产至本期的帐面价值,因提减值准备造成的未提减值准备状态下累计折旧与提取减值准备后计提的累计折旧的差额,全部补提。影响的损益(营业外支出贷方)=未提减值准备状态下当期价值-当期帐面数

四、会计分录(科目)变化大盘点

  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

  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0.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1.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2.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13.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4.“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5.“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

  16.新准则中设置的“预计负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7.“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

  18.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

  19.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0.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21.“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3.“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

  24.新准则增设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25.“所得税”科目变为“所得税费用”科目。

  26.新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第三章 工业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核算

第一节 主要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意义和内容

一、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意义和内容

1.工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2.工业企业的基本任务概括为:

高产、优质、低消耗、扩大花色品种、满足市场要求。

正确组织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是完成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目标的重要方面。

3.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

(1)资金筹集:

①投资人投入资金

②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

(2)采购过程:

①购买材料物资

②支付货款及采购费用

③结转材料物资采购成本

(3)生产过程:

①发出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及其他费用各种耗费

②制造产品,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

③产品入库、计算产品制造费用

(4)销售过程:

①销售产品,结算货款

②计算结转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

③计算产品销售的税金、支付费用

(5)资金分配与退出

①分配净收入——计提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

②上交税费、归还借款、出售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支付职工福利费等

二、成本计算的意义和内容

1.什么是费用、成本、成本计算

(1)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效益流出)

(2)成本:费用按照一定对象(产品、材料)进行归集和分配,就构成该对象的成本。例如:在采购过程中所支付的材料买价、采购费用,按各种材料进行归集,构成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采购成本),按各种产品进行归集,构成各种产品的制造成本。

(3)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1)按规定的成本内容进行确认和计量,不得多列、虚列、不列或少列费用成本。

(2)划清支出与费用、费用与成本的界限

①支出与费用的界限

支出:支出范围广泛,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效益的总流出。

支出与费用的界限:凡与产品生产有关部分,并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资金耗费是生产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凡与产品生产无关,而不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其他各种支出,不能计入产品成本。

②费用与成本的界限

费用与成本的界限:费用是按照一定会计期间汇集的资金耗费,成本则是以产品为对象进行归集,只是在费用按产品对象归集后,才能形成产品成本。

(3)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成本计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主要解决的是收入和成本费用准确的归属期。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收入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而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已经实际收入或付出,都不能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

3.成本计算的内容和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即费用归属的对象,劳动耗费的受益物。例如:在采购过程中,为采购各种物资所发生的费用,应以各种材料为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计算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各种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应以各种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计算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2)划分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期是按产品生产周期或者按月计算成本。

(3)确定成本项目

材料成本项目一般分为:材料买价和采购费用;

产品制造成本项目一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4)准确归集和分配各种生产费用

(5)健全成本计算原始记录

设立费用、成本明细账及材料费用、工时消耗、费用分配、产品完工入库原始记录,据以计算成本。

第二节 资金筹集核算

工业生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投资者投入和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两个方面。

一、筹集资金核算需要设置的主要账户

“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固定资产”、“工程物资”

二、筹集资金的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一)投入资金的核算P82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P82

第三节 采购过程核算

采购过程业务核算主要是购入材料、支付货款及采购费用,计算并结转材料采购成本等。

一、采购过程核算需要设置的主要账户

“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在途物资”、

“原材料”、“应付账款”、“预付账款”

“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库存现金”

二、采购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核算P87

采购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是采购材料。在购进材料时,一般有以下经济业务:

①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②材料验收入库的同时支付货款;

③支付材料采购费用;

④结转材料实际采购成本。

三、物资采购成本核算

1.物资采购成本的项目主要有:

① 买价(供应单位发票价格)。

② 运杂费(包括运输、装卸、保险、包装、仓储等费用)。

③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④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包括挑选整理过程中发生的工资支出和必要的损耗,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

⑤ 购入物资应负担的相关税金(如关税等)及其他费用(大宗物资的市内运杂费)。

2.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

将采购材料物资过程中所发生的买价和采购费用按一定种类的材料物资进行归集和分配,确定该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

第四节 产品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账户设置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

二、生产过程中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产品生产过程业务核算主要是:领用材料、投入生产,结算职工工资及福利费,支付各种管理费用,结转产品制造费用,结转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等。

三、产品制造成本计算

(一)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项目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制造费用。

(二)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

1.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将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按产品品种或类别进行归集和分配。分配标准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或按机器工时、按直接原材料成本、按直接总成本等等。

第五节 销售过程及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账户设置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应收账款

(二)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销售过程业务主要是:销售商品、结算货款,计算销售税金,支付销售费用,结转销售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等。

二、产品销售成本

(一)构成产品销售成本的项目——是已销产品的制造成本,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而销售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在当期损益中扣除,不属于产品销售成本组成部分。

(二)已销产品的制造成本的计算——是产品销售数量×产品制造成本单位。

三、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的构成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账户设置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本年利润、所得税费用、投资收益、利润分配、应付股利、盈余公积

四、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财务成果核算主要是:结算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计算利润总额和应交所得税,进行利润分配。

第四章 商品流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

第一节 主要经营过程和需要设置的主要账户

一、概念及核算内容

(一)概念

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经营过程即商品流通过程,是工农业产品通过买卖方式,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过程,包括商品购进和商品销售两个阶段。

(二)核算内容

商品流转过程即:“货币——商品——货币”的资金运动过程。为此,其核算内容是资金运动中的形态变化内容。

二、主要账户设置

除了与前述工业企业设置的核算内容相同的账户外,其核算内容有所不同的主要账户有:

(一)在途物资——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购入商品的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进价成本。

(二)库存商品——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可供销售的各种商品。

(三)商品进销差价——资产类账户,是“库存商品”账户的抵减账户,用以核算采用售价金额核算企业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四)销售费用——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发生的运费、装卸、包装、保险、展览、广告、运输中合理损耗及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等。

第二节 批发商品核算

一、批发商品的经营特点和商品核算方法

(一)经营特点

经营规模大,商品储存多,经营网络分散,购销对象多,购销方式多样。

(二)商品核算方法

根据批发商品特点,对“库存商品”采用金额和数量两种计量进行双重核算,核算方法有二:

1.数量进价金额核算,主要内容有:

(1)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统一按进价记账。

(2)明细分类账按商品的编号、品名、规格、等级分户,登记数量和金额。

(3)设置类目账,按商品大类分户,控制明细分类账。

(4)除会计部门外,在业务、仓储部门再分设调拨账和保管账。

(5)定期计算和结转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

2.数量售价金额核算,其内容除与进价核算相同外,不同的有:

(1)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统一按售价记账。

(2)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登记商品进价与销价之间的差额。

(3)定期分摊进销差价,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库存商品进价。

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以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为例)

(一)商品购进过程核算

主要经济业务是购进商品,支付货款和费用。

1.商品入库,同时支付货款。

2.先支付货款,商品后到。

3.商品已到,货款未付。

(二)商品销售过程核算

主要经济业务是发出商品,收回货款。

1.商品发出同时收回货款。

2.先发出商品,办理结算手续,后收到货款。                              

(三)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

批发商品销售成本即已销商品的原进价,由于进货批次不一,单价不同,计算商品的进价方法也不同,按现行制度规定的方法有:

1.加权平均法。

2.先进先出法。

3.个别计价法。

在计算上,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最后均应算出本期商品销售成本和结束库存商品金额,一般用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来确定。

1.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后计算结束库存商品金额,计算公式为:

(1)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2)结束库存商品金额=结束库存商品数量×进货单价

2.倒算法——先计算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1)结束库存商品金额=结束库存商品数量×进货单价

(2)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增加金额

                        -本期非商品销售减少金额-结束库存金额

第三节 零售商品核算

 一、零售商品的经营特点和核算方法

(一)零售商品的经营特点

经营品种多,交易次数频繁、数量零星,成交时间短,一手钱、一手货的现金交易。

(二)零售商品核算方法

根据零售商品的经营特点,商品核算一般采用“金额核算”的方法反映商品进销存情况,只记金额,不记数量。按照商品入账的不同价格,分为“进价金额核算”和“售价金额核算”两种,根据经营商品特点“进价金额核算”方法一般适用于鲜活农副产品,“售价金额核算”方法一般适用于日用工业品。

1.售价金额核算——售价金额核算是一种售价记账与实物负责相结合的核算制度,其主要内容有:

(1)建立实物负责制。实物负责人对其经营的商品负全部责任。

(2)售价记账。零售商品的进、销、存一律按实物负责人分户,以销售价入账。

(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核算零售商品进价与销价之间的差额。计算商品进价与毛利。

(4)商品明码标价。

(5)健全商品管理制度。定期盘点商品库存数量。

2.进价金额核算——“进价金额核算”又称“进价记账,盘存计销”。其主要内容有:

(1)“库存商品”账户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

(2)商品购进按进价记入“库存商品”账户。

(3)每日销货收入按售价金额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4)月末采用“盘存计销”方法,实地盘点库存商品,倒计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

倒轧成本。

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以采用售价金额核算为例)

(一)商品购进过程核算

主要经济业务是购进商品,按进价支付货款,按销售价入账。

(二)商品销售过程核算

主要经济业务是出售商品,收回货款。

(销售收入含销项税,销售成本含进销差价,于月末进行调整。)

(三)月末结转商品销项税额和进销差价(根据上例数据)

第四节 商品流通费用核算

一、商品流通费用范围

(一)概念——商品流通费用是商品流通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过程中耗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二)范围——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具体有:

1.职工工资及工资附加费。

2.支付给其他部门劳务费,如邮电费、运输费等。

3.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资损耗,如折旧费、包装、低值易耗品和办公用品摊销等。

4.商品运输、保管、销售过程中的合理损耗。

5.商品流通过程中支付的利息,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6.应列入费用的税金,如房产税、印花税等。

7.其他应列入的必要开支。

二、商品流通费的核算方式

(一)直接支付。直接以现金、银行存款支付

(二)转账摊销。不通过货币结算的转账支出

(三)预付待摊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企业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采用待摊或预提方法以及摊提期限的长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发出材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采用分类差异时材料类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的分类。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

  1.材料费用。

  2.燃料费用。3.外购动力费用。4.工资费用。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6.折旧费。

  7.其他生产费用。

  (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

  (2)燃料及动力,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4)制造费用。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三、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

  (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如果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还应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

  判断正误:

  1、所谓要素费用,就是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2、材料费用、外购动力费用、折旧费、制造费用属于要素费用。

  3、燃料费用和工资费用是产品成本项目。

  4、产品成本项目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5、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可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6、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7、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只是为了编制成本计划和进行成本分析,与产品成本的计算没有任何关系。

  8、厂内计划价格要尽可能符合实际,因此在年度内要经常发生变动。

  9、“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应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账内按产品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


第五章  会计账户分类

第一节 概   述

一、会计账户分类的目的

在前面两章研究个别经济业务核算方法和个别账户内容、结构和用途的基础上,从具体到一般研究同类账户的内容、结构和用途,是对账户和复式记账的进一步深化,其目的在于掌握各类账户在核算指标方面的规律性,以正确运用账户登记经济业务和提供的数据资料。

二、会计账户如何分类

会计账户分类主要决定于账户的经济内容及用途和结构,因此可以从账户的经济内容和账户的用途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按经济内容分类

即按账户所核算和监督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它是账户基本分类,也是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基础。

(二)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在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再将用途和结构相同的账户进行分类。

用途——是指账户记录所提供的核算资料的内容。

结构——是指账户如何记录核算资料,借方和贷方各登记什么?余额在哪一方?

其分类的内容主要是三大类,九小类。

第二节 基 本 账 户

基本账户的特点是所反映的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内容均为经济活动的基础。

一、盘存账户

其特点是所反映的内容均为企业的有形财物,可以进行盘点的财产。其结构是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实有数,结束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

二、结算账户

其特点是所反映的内容是企业和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债权和债务,其结构是债权增加和债务减少登记借方,债务增加和债权减少登记在贷方,借方余额表示应收款项,贷方余额表示应付账款,因此结算账户又可分为资产结算账户、负债结算账户和资产负债结算账户。例如资产结算账户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账户;负债结算账户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等账户;资产负债账户有其他往来,内部往来等账户。

三、跨期摊配账户

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用以核算几个成本计算期共同负担的费用在各个成本计算期进行摊配的账户。其特点是一次支付,分期摊配,一次支付,例如长期待摊费用账户。

四、资本账户

其特点是反映的内容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其结构是贷方登记各项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各项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减少数,贷方余额表示各项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实存数,例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利润分配等账户。

第三节 调 整 账 户

调整账户是为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金额而开设的账户。其特点是要同被调整账户结合起来使用,两者形成一对账户。调整账户按调整的方式不同,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

一、备抵账户

是用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金额。其特点是调整账户和被调整账户的结束余额的方向是相反的,一个在借方,另一个在贷方,如“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账户的调整账户:“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账户的调整账户等。

二、附加账户

是用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如“应付债券——债券溢价”账户,其特点是调整账户和被调整账户的结束余额方向是一致的。

三、备抵附加账户

是既用以抵减又用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其特点是兼有备抵账户和附加账户的作用,如“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等账户。

第四节 业 务 账 户

业务账户是反映企业在供、产、销过程中业务活动内容的账户,其特点是需要通过计算、分配,对企业经济效益作出评价的账户,可分为集合分配、成本计算、配比和财务成果四类。

一、集合分配账户

是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某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内容的账户,其结构是应归集的费用发生数在借方,应由有关对象负担的费用分配额在贷方,特点是结束一般无余额,如“制造费用”、“物资采购——采购费用”等账户。

二、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计算企业某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费用和实际成本的账户,其结构是借方登记某个生产经营过程应负担的费用,贷方登记已转出有关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借方余额表示尚未结束该过程的有关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如“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在建工程”等账户。

三、配比账户

配比账户是反映汇集某个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内容的账户,其特点是收入与成本费用计价不同,分别在两个账户结束进行配合比较,以确定财务成果,差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束无余额,如“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账户,“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账户等。

四、财务成果计算账户

财务成果计算账户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的形成,计算最终成果内容的账户,其结构是贷方登记由“收入”账户转来的各项收入,借方登记由“支出”账户转来的各项支出,其贷方余额表示盈利,借方余额表示亏损,结束转入“分配利润”账户。

什么是集合配比账户

集合配比账户是用来汇集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和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借以在期末进行配合比较,计算确定经营期内的财务成果的账户。


第六章 会 计 凭 证

第一节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二、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

主要有:

1.为记账、算账提供可靠的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

2.检查、监督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法律制度规定,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

3.加强经济责任,全面、系统、规范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企业一切经济活动有凭有据,循序进行。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其编制程序和用途,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第三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一、原始凭证的内容

1.名称。

2.日期和编号。

3.填制单位及接受单位名称。

4.交易、事项内容(包括:数量、计量单位、余额)。

5.填制单位公章、有关人员签章。

6.原始凭证附件。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要求

1.确定凭证种类,及时如实填写。

2.内容完整、书写清楚、记录正确。

3.连续编号、妥善保管、按规定程序及时流转。

4.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要用正楷书写中文大写金额及出票日期。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按《会计法》规定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合理和合规,包括:

1.凭证填制是否合乎规定。

2.项目是否齐全。

3.内容是否真实、合法。

4.手续是否齐全。

5.有否违纪收支、弄虚作假等。

第四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一、记账凭证内容

1.名称。

2.日期和编号。

3.会计分录,包括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和金额。

4.交易、事项内容摘要。

5.附原始凭证张数。

6.填制单位名称、会计主管、审核、填单、记账等人员的签章。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要求

三、记账凭证内容的审核

1.是否附有内容相符,金额相等的原始凭证。

2.是否正确使用会计科目的应借、应贷方向。

3.凭证中各个项目是否填写齐全,如有错误是否按规定更正,有关人员是否签章。

4.凭证所记事项应真实、合法,有无违纪违法事项,如有应追查清楚。

第五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的取得——审核——记账——装订——存档一系列环节的流转过程。其间包括:传递程序、传递时间和传递中的衔接手续。

(一)传递程序——各单位应根据各自业务特点,机构设置,人员分工情况设计凭证的联数和流转路线,合理组织传递程序。

(二)传递时间——明确规定凭证在各个环节上的停留时间,一般要求凭证的传递和处理在报告期内完成,不能跨期。

(三)传递手续——凭证传递中的收发、交接等手续必须完备严密,环环衔接。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一)各种记账定期装订(包括所附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成册后要加盖封面、封底,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及起讫日期,对于数量多、性质相同且需要随时查阅的原始凭证,可以单独装订,注明日期、种类,并在所属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字样。

(二)其他经济凭证如各种经济合同,涉外文件等也应编造目录,单独登记保管。

(三)会计凭证装订成册后,由专人负责保管,年终登记存档,按年度分目顺序排列。

(四)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查询、调用、复制及销毁手续应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七章 会计账簿

一、名词解释

1.账簿

2.分类账簿

3.结账

二、填空题

1.序时账又称日记账,特种日记账一般包括_____、_____。

2.账簿分类包括:(1)按_____分类;(2)按_____分类;(3)按_____分类。

3.现金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_____,按照_____逐笔进行登记的。

4.月份终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结余数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按月编制“_____”,以检验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是否正确。

5.总分类账是按照_____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6.各种账簿必须按编定的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____、____。

7._____是检查账簿记录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_____并不能试算出账簿记录的所有错误。

8.对账就是核对账目,以保证_____相符,_____相符和账实相符。

三、选择题

1.“应收账款”明细账的格式一般采用(   )。

A.数量金额式

B.多栏式

C.订本式

D.三栏式

2.会计人员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将650元错记为560元,并且已登记入账,月末结账时发现此笔错账,更正时应采用的便捷方法是(   )。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核对账目的方法

3.如果发现记账凭证所用的科目正确,只是所填金额大于应填金额,并已登记入账,应采用(   )更正。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平行登记法

D.补充登记法

4.(   )账簿在使用结束,不再继续登记时,必须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A.分类账

B.活页账

C.明细账

D.订本账

5.在结账以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中的数字或文字错误,属于过账笔误和计算错误,可采用(   )进行更正。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撕掉重填

6.编制试算平衡表,是检查账簿记录(   )的方法。

A.漏过账

B.重过账

C.记错方向

D.行之有效

四、判断题

1.一般情况下,多栏式明细账应在“借方”或“贷方”,或借、贷双方,分别按照明细项目设专栏。如果某明细账的贷方在月份内只登记一两项经济业务,这类明细账可只按借方分设专栏,发生贷方业务时,可在借方有关专栏内用红字登记。(   )

2.在会计核算中,红笔一般只在划线、改错、冲账和表示负数金额时使用。(   )

3.登记账簿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和依据。(   )

4.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   )

5.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字样,以表示余额的方向。(   )

6.备查账可以为某些经济业务的内容提供必要的补充资料,它没有统一的格式,各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设置。备查账的记录年终列入本单位的会计报告。(   )

五、核算题

习题一

【目的】练习登记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记账。

【资料】皇台工厂20##年7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3000000元。现金日记账余额为3000元。8月上旬发生下列银行存款和现金收付业务、

1.1日,投资者投入现金25000元,存入银行(银收801号)

2.1日,以银行存款10000元归还短期借款(银付801号)

3.2日,以银行存款20000元偿付应付账款(银报802号)

4.2日,以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现付801号)

5.3日,以现金暂付职工差旅费800元(现付802号)

6.3日,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元备用(银付803号)

7.4日,收到应收账款50000元,存入银行(银收802号)

8.5日,以银行存款40000元支付购买材料款(银付804号)

9.5日,以银行存款10000元支付购入材料运费(银付805号)

10.6日,从银行提取现金18000元,准备发放工资(银付806号)

11.6日,用现金18000元发放职工工资(现付803号)

12.7日,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电费1800元(银付807号)

13.8日,销售产品一批,收到货款51750元,存入银行(银收803号)

14.9日,用银行存款支付销售费用410元(银付808号)

15.10日,用银行存款上交销售税金3500元(银付809号)

【要求】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账,并结出10日的累计余额。

习题二

【目的】练习错账更正方法。

【资料】皇台工厂将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进行核对时,发现下列经济业务内容的账簿记录有误。

1.开出现金支票600元,支付企业管理部门日常零星开支。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600

           贷:库存现金  600

2.签发转帐支票48000元,预付办公用房修理费。分两年摊销。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48 000

           贷:银行存款  48 000

3.结转本月实际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49000元。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94 000

           贷:生产成本  94 000

4.收到购货单位产还上月所欠货款7600元。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6 700

           贷:应收账款  6 700

5.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旧折费4100元。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 400

           贷:累计折旧  1 400

6.结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其中:生产工人工资为14000元,管理人员工资为3400元。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14 000

管理费用   3 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7 400

登记该账时,其“管理费用”借方金额误记为4300元。

7.结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480000元。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45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50 000

8.用银行存款支付所欠供货单位货款7600元。原编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  6 700

           贷:银行存款  6 700

9..以现金支付采购人员差旅费2000元。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付款  2 000

           贷:库存现金  2 000

10.车间管理人员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1900元,交回现金100元,予以转帐。原编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 900

库存现金    100

           贷:其他应收款  2 000

【要求】上列各项经济业务的错误记录适用哪种错账更正方法?请写出正确的分录。


第八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

一、什么是账户处理程序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账簿的组织形式和记账的步骤。

 账簿的组织——是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其相互之间关系。

 记账的步骤——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各种账簿至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和步骤。

 二、合理组织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1.有利于及时正确提供核算资料。

 2.有利于分工合作,提高核算效率。

 3.有利于掌握资金运用现状,提高经济效益。

 三、基本账务处理程序模式

各个单位的经济业务虽不尽相同,账务处理程序也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模式总是不变的,各个单位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核算程序。

 四、组织账务处理程序的要求

(一)要与本单位业务繁简相适应

(二)要有利于及时、准确、系统、全面提供会计资料

(三)要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和核算要求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基本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账簿凭证设置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可根据需要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通用格式)、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核算步骤

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由于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所以反映内容详细。

缺点——工作量大,不便于分工。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不大,经济业务简单的企业。

第三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和核算要求

(一)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基本特点是先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然后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账簿、凭证设置基本与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相同,只不过多了汇总记账凭证,用以汇总分散的记账凭证,以简化总分类账登记工作。

二、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

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核算步骤

四、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可以反映账户对应关系,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和记账凭证整理归类。

 缺点——增加汇总记账凭证工作,工作量大。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企业。

第四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一、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和核算要求

(一)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基本特点是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账簿凭证设置

 对凭证和账簿的要求及记账程序基本与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相同,区别的是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而不是汇总记账凭证。

 二、科目汇总表的编制

按总分类账上科目排列定期(一般不超过十天)汇总每一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登记总分类账加以试算平衡。

三、科目汇总表程序的账务处理步骤

第五节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一、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和核算要求

(一)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是设置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据以登记总分类账。

(二)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账簿凭证设置

基本与前面三种核算程序相同,所不同的是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多栏式的,另外转账凭证仍需通过科目汇总表。

二、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程序的步骤

  三、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优点——手续简便,效率较高,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

(二)缺点——受日记账篇幅限制,不能设置较多的会计科目。

(三)适用范围——由于会计科目数量限制,只适用与使用会计科目不多的单位,而不适应业务过于繁杂的单位。

第六节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一、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和核算要求

(一)日记总账核算程序的特点

   基本特点是设置日记总账,所有账务都在日记总账中顺序、分科目地进行登记,日记总账既是日记账,又是总分类账。

(二)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账簿凭证设置

基本与前面几种核算相同,不同的是增加一本日记总账,将所有会计科目集中在一张账页上。  

二、日记总账核算程序的步骤

三、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优点——所有会计科目集中在一张账页上,便于了解经济业务来龙去脉,对应关系清楚。

(二)缺点——所有会计科目集中在一张账页上,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

(三)适用范围——只适用于规模小,会计科目少的单位。


第九章 财产清查

一、简答题

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哪二种?永续盘存制与实地盘存制有什么区别?

二、核算题

习题一

【目的】练习银行存款对账方法。

【资料】

1.西凉公司20##年7月31日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为535000元,开户银行送来对账单,其银行存款余额为508000元.经查对,发现有经下几笔未达账项:

(1)7月30日,委托银行收款50000元,银行已收入企业银行存款户,收款通知尚未送达。

(2)7月30日,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一张,计1600元,企业已减少银行存款,银行尚未记账。

(3)7月31日,银行为企业支付电费1000元,银行已入账,减少企业银行,企业尚未记账。

(4)7月31日,企业收到外单位转账支票一张,计64000元,企业已收账,银行尚未记账。

2.某厂20##年8月台票25~30日银行存款账面记录如下:

25日开出﹟1246支票,支付购入材料运费300元。

25日开出#1248支票,支付购入材料价款39360元(包括增值税,下同)。

27日存入销货款转账支票40000元。

28日开出#1249支票,支付委托外单位加工费16800元。

30日存入销货款转账支票28000元。

30日开出#1252支票,支付机器修理费376元。

30日银行存款账面结存余额42594元。

银行对账单记录:

27日#1248支票付出39360元

28日转账收入40000元

28日代交电费3120元

28日#1246支票付出300元

29日存款利息收入488元

29日代收新疆货款11820元

30日#1249支票付出16800元

30日结存余额24158元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1未达账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确立企业月末实际可用的银行存款余额。

2.假定银行对账单所列企业存款无误,未达账项也由双方查明无误,在编制调节表时所发现的错误额是多少?企业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应是多少?

3.根据资料2,查明银行存款记录与银行对账单不符原因,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习题二

【目的】练习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资料】皇台工厂年终进行账产清查,在清查中发现下列事项:

1.盘亏水泵一部,原价5200元,账面已提折旧1400元。

2.发现账外机器一台,估计重置价10000元,现值6000元。

3.甲材料账面余额455千克,价值19110元。盘点实际存量为450千克,经查明,其中:3千克为定额损耗,2千克为日常收发计量差错。

4.乙材料账面余额千克,价值5312元,盘点实际存量为161千克,缺少数为保管人员失职造成的散失。

5.丙材料盘盈25千克,每千克30元,经查明其中20千克为代兄弟厂加工剩余材料,该厂未及提回,其余属于日常怀发计量差错。

(以上甲、乙丙材料购入时的进项税税率均为17%。)

6.经检查,其他应收款账目有某运输公司欠款250元,属于委托该公司运输材料,由于装卸工疏忽而造成的损失。已确定由该公司赔偿,但该运输公司已撤销,无法收回。

上列各项盘盈、盘亏和损失,经查原因属实,报请领导审核批准,作如下处理:

(1)盘亏水泵系因自然灾害遭致毁损,作非常损失处理。

(2)账外机器尚可使用,交车间投入生产,作增加营业外收入处理。

(3)材料定额内损耗及材料收发计量错误,均列入管理费用处理。

(4)保管人员失职造成材料短缺损失,责成过失人赔偿。

(5)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作坏账损失处理。

【要求】

1.将上列清查结果编制审批前的会计分录。

2.根据报请批准处理的结果编制会计分录。

3.列示“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具体内容。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指南

一、国有企业申请开展清产核资的条件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第1号)第八条规定:需进行清产核资的国有企业,应当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交开展清产核资的申请报告,履行申请程序。

  二、开展清产核资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情况简介;

  (二)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原因;

  (三)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基准日(清查时点);

  (四)清产核资工作范围;

  (五)清产核资工作组织方式;

  (六)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申请报告,应当附报能够说明开展清产核资理由的相关文件或材料,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开展或者参加清产核资工作,应当附报企业董事会或者股东会的相关决议。

  三、清产核资的工作程序

  企业实施清产核资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指定内设的财务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或者多个部门组成的清产核资临时办事机构,统称为清产核资机构,负责具体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二)制定本企业的清产核资实施方案;

  (三)聘请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

  (四)按照清产核资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工作;

  (五)向国资委报送由企业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公章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申报材料。

  四、清产核资主要工作内容

  清产核资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账务清理。是指对企业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及对企业的各项内部资金往来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

  (二)资产清查。是指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

  (三)价值重估。是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

  中央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原则上不开展价值重估。

  (四)损溢认定。是指国资委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申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认证。

  (五)资金核实。是指国资委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准予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

  五、清产核资结果申报的材料主要内容

  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申报的材料具体包括: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清产核资报表、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及有关备查材料。

  (一)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企业清产核资基本情况简介;

  2、清产核资工作结果;

  3、对清产核资暴露出来的企业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应包括所有开展清产核资的子企业,并以电子文档格式附报。

  (三)专项财务审计报告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主要内容包括:清产核资范围及内容;清产核资行为依据及法律依据;清产核资组织实施情况;清产核资审核意见;社会中介机构认为需要专项说明的重大事项;报告使用范围说明等。另外,还应当附申报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资产损失申报核销项目说明及相关工作材料等。

  (四)企业各项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的原始凭证资料及具有法律效力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如材料较多应单独汇编成册,编注页码,列出目录。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涵义和作用

一、财务会计报告涵义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总括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产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报告。内容包括:

(一)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二)财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一)可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二)可供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管理部门了解所属单位经营业绩和政策执行情况。

(三)可供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四)可供财政、税收、银行、审计等部门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第二节 会计报表的种类及要求

一、会计报表的种类

(一)按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二)按报送对象分:对外财务报表、对内会计报表

(三)按编制时间分:月度财务报表、季度财务报表、半年度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

(四)按编制单位分:单位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

二、会计报表的要求

(一)数字真实

(二)内容完整

(三)说明清楚

(四)报送及时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报表,其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有账户式和报告式,我国现用的是账户式。

(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包括表首,基本部分和附注三个方面,基本部分项目的排列如下:

1.资产——按流动性强弱排列。

2.负债——按偿还期长短排列。

3.所有者权益——按永久性程度高低排列。

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制

(一)根据相关总分类账户的结束余额填制,如应收票据、应收股利、短期借款等项目。

(二)根据相关总分类账户结束余额合并或调整后填制,如货币资金、存货等项目。

(三)根据总分类账户结束余额减去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制,如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

(四)根据结算账户有关明细账户结束余额调整填制,如“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结束余额为贷方,调整为预收账款项目,“预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结束余额为贷方,调整为应付账款项目等等。

(五)表内各项目数字、表表之间有关数字必须核对相符。

1.表内合计数相加与总计数相符。

  2.各项目之和与合计数相符。

3.资产总计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相符。

4.坏账准备、累计折旧抵减后余额要与有关账户净额相符。

5.各报表之间的对应项目有关金额相符。

(六)编表期内重要项目变动在附注栏内说明。

第四节 利润表的编制

一、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或亏损)情况的报表,其理论依据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

(一)利润表的结构有单步式和多步式,我国现用的是多步式。

(二)利润表的内容包括表首,基本部分和补充资料三个方面,基本部分分五个层次: 1.营业收入;2.营业利润;3.利润总额;4.净利润;5.每股收益。

二、利润表的项目填制

(一)本期金额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项目发生额填制。

(二)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项目,如分析计算结果为损失或亏损时,应以“-”号填列。

  第五节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报表,其基本内容包括: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六)结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参考网站:

1.国家会计学院网:http://www.nai.edu.cn

2.中华财会网:http://www.e521.com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http://www.cicpa.org.cn

4.中华会计网校:http://www.chinaacc.com

5.财会时空网:http://www.fahnet.com

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方是“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科目,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科目则加上,如果贷方是“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科目,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此外,特殊调整事项与收回坏帐无关、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加净额-“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租金)”增加净额(依账面余额)+“预收帐款”增加净额+本期收回的已核销的坏帐-“财务费用”中的“票据贴现”-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应付销售退回款”的增加净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特殊调整事项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方是“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存贷”等科目,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方是“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科目,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

    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消费费+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到期收回)+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2、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长期股权投资及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现金股利及利息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现金-相关费用的净额(包括灾害造成固定资产及长期资产损失收到的保险赔偿)

    如为负数,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上述投资活动项目以外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

    6、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按实际办理该项事项支付的现金(不包括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资本化及融资租赁租赁费,其在筹资活动中反映)

    7、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本期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及手续费、佣金

    8、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购买时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债券收到的现金-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

    不能减去支付的审计、咨询费用,其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2、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上述各项筹资活动以外的其他与筹资活动相关的现(如现金捐赠)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现金股利+利润+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6、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现金=除上述筹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以外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赁租赁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