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支教心得

爱心支教心得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觉得用在我们“爱心支教“挺合适的。”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我很庆幸自己参加了这个团体,两个月的支教,我收获了很多。

来支教就是因为喜欢孩子,20xx年10月30号我们开始了第一次支教,不过我这才发现我们的支教路还是有些坎坷的。第一次支教是在王灿家,结果去了八个孩子,刚开始还很平静,大家都坐在一起安静的写作业。但孩子们总是有贪玩的心理,更何况都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呢。于是他们就开始嬉闹起来,后来也挺乱的,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把这帮小家伙集中起来做些游戏,大家都很开心,我们这才稳定了下来。可当我们第二次去的时候却得知王灿不再参加我们的活动了,我挺伤心的,多好的一个小孩啊,我想了想,还是因为和家长沟通不够,后来我们改在师胜涵家支教,这次我和他的父母谈了很多,他们都很支持,这让我们很受鼓舞。

和孩子们在一起久了自己也仿佛回到了那纯真的孩提时代,一起讨论3+6等于几,9-3等于几,一起

玩闹,那么的单纯,这都是很美好的回忆。记得圣诞那天我带着胜涵一起到龙源湖走走,我们大手牵小手,他不住给我讲周围好玩的地方,还缠着我给他买糖葫芦,哈,现在想起来这些场面真的挺温馨的。同样家长们的支持和信任也让我感到很温暖,有一次,我们去支教刚好碰到胜涵父母有事要出去,我以为这次支教就要取消了,可没想到的是,他们却说:“刘老师,就麻烦你帮忙照看一下胜涵还有这院子,我们就先出去了。“真的,这句话让我非常的感动,我觉得就单凭这几句话,作为一名支教队员,我也就没什么遗憾的了。

上学期的“爱心支教”就告一段落了,我很喜欢这个活动,另外我觉得作为一名支教队员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单单只是把知识传授给他们,更重要应该是把一种感恩,进取,乐观的精神带给他们,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每一人每一件事。这就是我所想的。

“爱心支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中我收获了队员们,小朋友们亲密的友情,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它也给我的人生旅程增添了许多亮色,我一定会珍藏这段记忆的。最后也祝我们“爱心支教”一切都好!

机械10-02班

刘东风

311004000213

2010.1.8

 

第二篇:爱心洒满支教路

他们是一群发达地区的年轻人,虽然都在都市流光溢彩的风景中长大,但他们同样有着敢于挑战、敢于超越的奋发精神,同样有着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他人的执着情怀……

爱心洒满支教路

——我区花山镇三名青年教师赴广西百色支教记

前不久,记者在花山镇采访,无意中在该镇宣传办一位干部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本名为《悠悠支教情》的书,缘于这本书的动情之名,记者就问这位干部:“我们花都也有跨省支教的老师吗?”这位干部说:“有很多人,我们花山就三名……”当时,记者出于对支教者的敬佩,就委托这位干部帮助记者和三名去广西百色支援山区教育的老师进行联系,并且在两天后对他们进行了零距离的采访。

刘建华,不畏艰难进瑶寨

20xx年9月,花都的秋天在经历了一个漫长夏季的炎热之后,变得非常迷人,坐落在区中心位置的花山日流小学,也迎着久盼而至的习习凉风,脆脆地敲响了新学年的钟声。然而,就在几十名老师即将踏上三尺讲台、为那些还显稚嫩的孩子们授业解惑的时候,镇教育指导中心把区上第二批去广西百色支教的通知送到了该校,让当时只有23岁的刘建华也在其中。揣着这张包含信任的通知,刘建华简单地交代了一下自己手头的教学工作,第二天就在家人和同事期望的

眼神中踏上了开往百色的客车。经历了两天时间的长途跋涉后,他终于和区内的几个同事到达了广西百色市西林县八达镇第二民族小学。

这所小学,坐落在距百色市约200公里的大山之中,校舍很破旧,若不是有校园内那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和朗朗的读书声,谁能相信这是一所小学呢。进入该校后,一路劳累的刘建华最想得多的就是给他一间宿舍让他休息一下,可这个想法还没说出口,迎接他的该校校长就对他说:“我们学校条件不好,只有几间老师宿舍,现在都有人住,不过在你来之前,学校已经给你在附近农家租了房子……”说话间,就背起刘建华的行李,转过山湾,来到一家半是砖头半是茅草的农舍里,一间茅草房,从此就成了他在百色的家……按照事先安排,他休息两头才上班,可他一到那里,看着那些在贫困中依然坚守岗位的当地老师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们,他就没有了休息的意念,泡了一碗自带的方便面,就走上了自己的岗位。

在那所学校,他既是副校长,又是科任老师,白天忙着上课,晚上还得帮助学校制订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艰苦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把每个学校比有的管理章程和规则完成并全部上墙,据他讲:“我在那里支教,就不敢想我们花都,如果把花都和那里比较,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工作,我还是努力克服了生活习惯、语言、

气候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尽量让自己和当地瑶族群众和师生打成一片……”采访中,记者翻看了他还保留完整的支教日记,其中有几篇非常感人,之一:“初到这个学校,我还想着能一展才华,用我们花都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几个尖子学生,可事与愿违,第一堂课体育课就让我惊呆了,许多学生连左右转都搞不清楚……”之二:“学校的桌凳很破旧,孩子上课时不敢动,一动吱吱悠悠的响声就弥漫了正教室,为了能使课堂安静下来,我每天利用放学后进行修理……”之三:“六一儿童节到了,我想搞个欢庆的活动,可当地老师说组织不起来,我就不信,自己拿了一点钱,买了些学习用品和一些孩子爱吃的饼干,活动中,我发现孩子都很聪明,可有一样让我心酸,有的孩子还没吃过饼干,望着孩子那双双还想吃的眼神,我真想哭……”之四:“随着我支教时间的缩短,我的心里就有了几份不安,学校的围墙倒了多处,我得想办法修起来,校园的环境太差,我得想办法去改变……”

王志安,一肩责任满怀情

20xx年,花山镇南村小学的青年教师王志安,被组织派往广西百色的一所山区小学支教,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他们同样用一片浓浓的真诚,在广西百色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烙印爱心的脚印。据百色市平果县的一份上报地方支教办的材料:……王志安老师,自20xx年9

月27日告别经济发达、从教环境优越的广州市花都区来到平果县坡造镇小学后,面对教学环境很差的、师资力量薄弱的坡造镇小学,没有丝毫怨言,他一投入工作,就把自己当成了坡造小学的一份子,用爱心关怀学生,用行动引导老师,一年来,他根据我们坡造小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花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我们坡造小学走出了一条观念兴教的好路子。在他的带领下,坡造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日趋活跃,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校风、学风、教风得到明显改善……

读了这份被王志安老师报存完好的材料后,记者从字里行间感觉出王志安老师在百色支教的一片真诚,可王志安老师面对记者的赞扬,并不显得高兴,他沉思了片刻对记者说:“我在那里支教,其实是我应该作的工作,和别人不同的是,只是换了一种环境,今天采访我,我不想说我的教学,因为这不值得炫耀。我想说的有两件事,因为这两件事在我的脑海中印象,甚至一生都不会忘记。”说着,他就从抽屉翻出了一沓照片,他指着那些照片说:“20xx年10月27日晚,平果县海城乡发生了里氏4.6级地震,泼及到了我所在的坡造镇,当时,我正在吃晚饭,突然感到房子在摇晃,同时发出隆隆的响声,几秒钟后,我才清醒,地震了,由于地震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所以,我就立即冲出房门,组织在校的老师,把宿舍里的200多名住校学生转移到了操场上。为

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我建议校长,把老师分为七个值班组,轮流值班。那天夜里,天气很冷,我们怕学生感冒,在组织学生拿出自己的棉被之同时,我还第一个拿出了自己的棉被给身体不好的学生盖,而后,就主动为学生们站了一夜的岗……再一件事就是硬化坡造小学的篮球场和学生活动的部分校园,我在坡造小学支教期间,一直想把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积水泥泞,校园学生活动场所改造一下,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为了争取一点改造经费,我及时把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迅速将信息发给后援的花山镇和狮岭镇教育指导中心、花山南村小学和狮岭杨屋小学,因为和我同在坡造支教的还有一位叫叶彩云的狮岭杨屋小学老师。后来,在后援单位领导的重视下,20xx年春节开学的时候,我们终于完成了860平方米的校园操场和部分活动场地硬化,使坡造小学,从此告别了存在十多年的泥水活动场。”

卢永彬,不辱使命乐奉献

20xx年9月26日,花山镇铁山小学的一名普通老师卢永彬又跟随我区又一批支教队伍去了广西百色的平果县坡造镇中心小学,在他一年时间的支教历程中,他迎着困难,在辛酸和感动中,走遍了坡造镇的村村寨寨,用满腔的热情,在遥远的瑶乡,写下了奉献的乐章。据他回忆:“我刚到坡造镇中心小学时,该校校长领着我参观学校的基本设施,每到一个地方,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中午学生吃饭时,

因为没有饭堂,许多学生就站在大树下吃午餐,碗里都是稀饭或玉米粥,我看了一下,没有一点青菜和肉。走进学生的宿舍,我的感觉更加郁闷,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词语,只能用旧、窄、挤来形容……那里的条件太简陋了,根本感觉不到一点现代化气息.”看着这一切,卢永彬顿感自己身上的担子之重了,同时,他也懂得了如何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开展工作了。

为了不辜负花都人民对自己的期望,卢永彬征得校长同意后,就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师生宿舍、学生饭堂,了解师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并把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上报有关部门。在此同时,他还在该校老师的带领下,爬高山,过小河,沿着崎岖而布满荆棘的山间小路,去该镇的伏琴村、内里村、龙河村等教学点,调查学校的教学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甚至还给这些学校的老师讲解花都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让这些学校的老师们开眼界,变思路。回到中心小学后,他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为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划和规范而可行的教学方案。

在该校支教的后半年,他和校长到距学校十多公里的瑶寨村去家访,他说:“走瑶村寨的路很陡,山高的连善行山路的马都上不去,我们整整爬了三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一上山,我就惊呆了,这个村庄很原始,没有一处砖木结构的房子,都是四面透风的茅草屋,我的学生把我迎进他的家时,

我发现,我学生的家很贫穷,屋顶的横木已经腐烂,弥漫着潮气的茅屋里,横拉着两面旧的不能再旧的布帘子,一面帘子遮着他家烧火做饭的地方,一面帘子遮着他们睡觉的那张旧木床,我的学生学习的地方,是一条长约一米的石条,此外,我学生的家中再无任何一件像样的物品。当时,我觉着我的心在滴血……”为保证在这家生活的那位学生能正常上学,将来能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这架大山,卢永彬和他的一位同事商量,从现在开始,该生每年学习所需的费用他们全包了,还承诺,如果这孩子能上大学,学费他们想办法。

花都人,精神永驻在百色

这三位去广西百色支援山区教育的老师,其实只是我们花都跨省支教成员中的一小部分,其他的支教者,同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壮写了自己的支教历程。采访他们的过程中,记者觉得,这三位老师,他们的行动,不仅仅限于支教的范围内,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最大的程度上,彰显了我们花都人的奉献情怀,体现了我们花都人不怕艰苦,乐于助人的精神境界。这三位老师讲:“我们支援广西百色山区教育的接力棒虽然已经传递到了我们其他同事手中,但我们与我们曾经支援过的学校却结下了永远的友谊,我们经常和我们曾经支援过的学校有着不间断的联系,其目的是为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记者韩楚歌 通讯员曾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