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年农牧业工作总结

2008-20xx年农牧业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各级农牧业部门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的核心目标,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中心任务,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升农牧业发展能力为主线,扎实推进农牧业8511521113工程,狠抓高效产业发展、科技服务、基础建设、惠农惠牧政策等工作的落实,努力克服20xx年历史罕见特大夏秋连旱、20xx年持续低温、20xx年早霜、20xx年三代粘虫重度爆发等自然灾害重发频发的影响,历经国际金融危机、农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严峻考验,全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有力地保障和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主要成效

(一)粮食总产跃上200亿斤台阶。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跃上百亿斤台阶,达到105亿斤;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17.6亿斤,比较2007总产增加124.9亿斤,增幅150%。 粮食平均亩产557.56公斤,单产增加173.56公斤。科左中旗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后旗、奈曼旗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称号。

(二)设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突破。20xx年全市设施农 1

业面积将近50万亩,较20xx年增加40多万亩,增幅达到505%。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步伐加快,50亩以上设施农业小区492个,其中1000亩以上15个,3000亩以上7个,开鲁县和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建成了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新建智能化温室、现代化育苗工厂5个,主要设施农业产品比重已占本地市场的40%。在生产品种上,由过去单一的叶菜生产,发展为果菜、菌类等种类多、产量高、效益好的综合性生产,产品知名度显著提高。20xx年全市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30万亩,红干椒、无籽西瓜、沙地葡萄、加工番茄、食用菌、蔬菜等高效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以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标志的现代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三)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20xx年,肉类产量预计60万吨、禽蛋产量7万吨、奶类产量60万吨、绒毛产量1.28万吨,分别比20xx年增加17.2万吨、3.1万吨、6.1万吨和0.38万吨,分别增长40%、79.5%、11.3%和44.4%。牲畜存栏量和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1716万头只口,其中牛存栏228万头,羊存栏1000.3万只,猪存栏503万口,分别比20xx年增长了 20.93%、36.2%、21.5%和35.9%。

(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3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5家,分别比20xx年增加23家和7家。市级以上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127家,其中国家级5家、自治区级56 2

家,分别比20xx年增加26家、2家和39家。全市经济合作组织1057家,比20xx年增加733家,增幅226%。全市已形成500万吨玉米、50万头肉牛、400万只肉羊、400万口生猪、3000万只禽类、100万吨杂粮杂豆的生产能力,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龙头企业及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牧户34万户,解决就业人数3.3万人,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中获得收入4500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2万户、0.5万人和2100元。

(五)劳务输出规模和效益大幅提高。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务工收入大幅增长。20xx年全市劳务输出75.5万人次,劳务输入48亿元,分别比20xx年增13.4万人次,24亿元。

(六)农牧民收入大幅增长。20xx年全市农牧民收入预计万元以上,比20xx年翻了一番多,增幅为129%。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精细化管理,促进种植业增收增效

一是狠抓粮食生产。20xx年以来,特别近两年来,全市把粮食生态节水、科技高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服务、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粮食生产由中产向高产迈进。20xx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951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706万亩。共建设节水、高产玉米“吨粮田”306.4万亩,落实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72个,总面积82万亩。吨粮田和高产创建项目区全部应用“一增 3

四改”和高标准管灌、膜下滴灌技术,实行统一化服务和管理,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1000公斤以上,创历史玉米最高单产水平。农业部组织的“玉米王”挑战赛地块单产达到1178公斤,位列全区第一。

二是扎实推进以设施农业为主的高效种植业基地建设。从20xx年开始,全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各地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加强组织协调,统筹作好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服务,扎实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品牌。开鲁县“古榆牌”绿茄、奈曼旗香瓜、麻椒、库伦旗食用菌,科尔沁区的无公害蔬菜等一些产品已经辐射东北三省和京津唐等地。20xx年全市拥有高效特色种植面积235.5万亩,较20xx年增加97.5万亩,增幅达141%。

(二)突出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按照“突出发展牛、加快发展猪禽,适度发展羊”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着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畜牧业生产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肉牛产业有力推进。20xx年,建成肉牛养殖专业村451个,其中养母牛超千头村229个,育肥牛专业村37个;年出栏肉牛100头到500头的养殖场309个,500头到1000头的104个,出栏1000头以上的有121个。二是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从20xx年开始,全市规模以上养殖户开始实施备案登记制度。20xx年市委、市政府将新建规 4

模养殖场列为考核旗县政府工作指标,积极扶持规模养殖建设。市、旗两级政府都制定并落实了扶持发展规模养殖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新建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场用地、贷款等问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20xx年—20xx年,全市累计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709个。三是畜牧业良种保障充足。20xx年,全市2742个站点开展牛冷配,投放液氮罐3112个,分别比20xx年增加了674个和620个。现已完成牛冷配52.14万头,比20xx年增加12.44万头。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西门塔尔牛种牛基地,拥有良种肉牛种公牛113头,其中西门塔尔108头,夏洛来3头,安格斯2头,每年提供优质牛冻精200万支以上。通过对全市能繁母牛提供免费优质冻精,使我市肉牛良种化比率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的推进畜禽优良品种选育,实施良种繁育推广,保障了我市畜禽良种数量和质量安全。

(三)扎实推进劳务输出工作,提高农牧民收入

20xx年以来,各地大力开展劳务输出的宣传、组织、服务工作,劳务输出人数稳中有增、布局不断优化,劳务收入大幅增长,劳动力素质大幅提高。由于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新开工企业的增加。20xx年市内、区内务工人数明显增加,占务工总人数的64%。通过“双万人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等技能培训,使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有5万余人领到了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了技能型 5

输出,就业领域拓宽、就业层次和工资待遇提高。几年来各地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提高,各行业平均月工资年均增长100元以上。

(四)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强带动能力

20xx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增加值100亿元,利税总额35亿元,分别是20xx年的1.7倍、1.8倍和1.7倍。玉米生物产业在科尔沁工业园区和开鲁工业园区内已初步构建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正在由淀粉等初级产品阶段向谷氨酸、氨基酸系列等深加工产品阶段转变,梅花生物等领军企业产业延伸、产品升级步伐加快,正在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玉米生物产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小氨基酸生产基地。科尔沁牛业、蒙药集团、天润蓖麻、清谷新禾等优势特色企业建立自己研发机构,并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产品科技含量、档次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20xx年预计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农畜产品资金130亿元,是20xx年的1.7倍。

(五)突出抓好玉米机收,全力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 2008-20xx年是我市农机化发展的最好时期,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化水平都得到快速提升。20xx年农机总动力可达565万千瓦,比20xx年增加336万千瓦,20xx年拖拉机保有量可达16万台,比20xx年增加8.3万台,20xx年配套农机上可达35万台,比20xx年增加14万台,20xx年玉米收 6

获机可达3844台,比20xx年增加3686台;玉米机收面积400万亩,比20xx年增长90%以上。农机装备能力实现大幅度提升,20xx年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为64%,20xx年可达75%,五年增加11上百分点,增幅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六)以草原奖补政策为契机,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 草原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市草原建设总规模累计达到3669.06万亩,平均每年的建设规模约为733.8万亩。其中,多年生优质牧草累计建设面积是381.86万亩,年均建设面积为81.5万亩,累计保存面积273万亩;饲用灌木建设面积累计达289.9万亩,年均建设面积为57.98万亩;青贮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78.3万亩,年均种植面积为235.66万亩;草地补播面积累计达到539万亩,年均补播面积107.8万亩;现有草地围栏总面积1280万亩;打草机械及青贮和秸秆加工机械共有3.5万多台(套);建各类永久性窖池24万多座,容量已达1180万立方米;累计储备饲草料451亿公斤,秸秆过腹转化率达到70%以上。鼠害防治面积682.3万亩,虫害防治面积996.3万亩。草原奖补工作顺利实施。完成禁牧3405.67万亩,草畜平衡1088.38万亩。牧草良种补贴任务是398.6万亩、牧户生产补贴17.69万户、移地安置牧民416人,草原管护员1035名,总资金38759万元,涉及全市98个苏木镇、1498个嘎查、36.27万户,牧民148.6万人。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天然草原超载状况有所缓解,已由平均超载70%左右下降到30%左右。 7

草原植物种类增加。草原生产适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草地补播、优质牧草栽培、饲料作物种植、秸秆转化等技术的应用,减轻了草牧场的压力,给草原的生态恢复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使草原“绿起来”变成了现实。

(七)狠抓动物防检疫,确保农牧业生产安全

五年来,全市始终对动物疫病防控保持高压态势,对布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五种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应免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散养畜禽实施春秋集中免疫、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免疫,奶牛口蹄疫实施三次免疫,其他常规动物疫病实施计划免疫,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继续强化标识佩戴工作,进入流通环节猪牛羊耳标佩戴率达到100%,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狠抓布病防控,20xx年全市拔除疫点407个监测羊57.6万只,确诊病羊13204只,全部扑杀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完善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确保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100%。

(八)开展农牧业综合执法,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完善检测体系建设。各旗县市区均成立了独立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旗县级质检站建设项目已全覆盖,其中科左中旗、扎鲁特旗、开鲁县质检站已投入使用。20xx年以来,例行抽检287个农产品,产品中合格率均在97%以上。二是加强“三品”认证。20xx年,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总数 8

516个,比20xx年新增60个。全市有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560万亩,总产量228.17万吨,年产值63.71亿元。申请地理标志企业从08年库伦旗一个旗县到20xx年新增奈曼旗、科左中旗、开鲁县三个旗县9个产品。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农业名牌产品43个,农畜产品知名商标88个。三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积极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兽药、饲料、瘦肉精、生鲜乳专项治理行动,按照“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打假、护农、保春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五年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1850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4750多家次,整顿市场2533个次,查处案件3844起,其中立案345起,当场处罚3499起,可挽回经济损失3425余万元,确保了农牧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

(九)强化科技服务,提供农牧业科技入户率和到位率

坚持以服务基层为重点,以体系建设项目为依托,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是深入开展技术干部下基层、送服务活动。围绕设施农业、吨粮田建设、规模养殖、牲畜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在农牧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和环节,组织市县乡三级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种养殖场(区)和加工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为农户解难题送服务。年均举办各类培训班和观摩会2000场次,培训农技人员4000余次,培训实用人才和村级技术骨干5.2万人次,培训农牧民75万人次,发放 9

培训资料60万份册、明白纸100万份。二是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年均引进推广名优特新农业新品种150个,推广高产高效新技术50余项。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绿色防控、精量播种、机械化生产、植物病虫害专业化综防统治、秸秆“三化两贮”、节水灌溉和设施农业、舍饲养殖、牛羊人工授精等适用技术等节本增效技术被广泛应用,增产增效效果明显。20xx年,全市推广应用包衣种子155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390万亩,施用配方肥827万亩,玉米螟综合防治面积861万亩,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应用面积916万亩,玉米精量播种面积近1000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区全部应用玉米“一增四改”技术,配套专业农机具400多台套,推广大小垄种植面积50万亩,玉米螟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精量点播、节水灌溉做到了全覆盖。在设施农业方面,工厂化育苗、秸秆反应堆、二氧化碳施肥、反光幕、热风炉、嫁接移栽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在我市推广应用。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全国最大西门塔尔种公牛站京缘种牛公司年牛冻精生产能力200万支,以嘎达苏、高林屯种畜场、三高肉羊胚胎培育公司、扎鲁特旗白绒山羊种羊场、阿日昆都冷、三元种猪场为主生产的优质种牛、种羊和种猪能够满足全市种畜需要。全市已有改良站点2049个、年冷配母牛50万头,羊人工授精100万只,牲畜良种及改良比重达97%。

(十)狠抓政策落实,保护农牧民利益

10

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狠抓国家、自治区粮食直补、良种补贴、产粮大县补贴、农机补贴、退牧还草饲料粮补贴、奶牛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惠牧政策的落实,确保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支农投入和政策补贴及时足额到位。2008-20012年,全市农牧民累计获国家和自治区直接政策性补贴资金达68.8亿元;积极参与和推动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加强对耕地二轮延包、草牧场“双权一制”和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管;深化农垦内部改革,落实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政策,完善国有农牧场土地经营制度,有效促进了国有农牧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加大农牧业执法力度,提高农牧业行政执法能力,切实维护了农牧民的权益和利益。各级政府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服务和指导,全社会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全市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牧区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三、存在问题

一是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我市农业基础条件还很脆弱,水资源短缺、科技含量不高、比较效益低等制约因素仍很突出,稳定提高粮食总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畜牧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脆弱。虽然近年来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但养殖方式还比较落后,基础建设落后,饲草料不足,畜牧业生产资金严重短缺,生态环境制约日益凸显,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加工业对于畜牧业拉动力小, 11

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产业链条短。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旗县间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旗县在劳务输出的组织、宣传、用工信息服务、农牧民转移培训以及转移后的跟踪服务等方面力度不大、办法不多、服务不够到位。

四是产业化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财政扶持资金寥寥无几;银行信贷资金远不能满足企业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原料收购需要;企业自筹及民间融资能力弱;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金面狭小,资金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五是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薄弱。全市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机构设置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服务手段落后、工作机制不完善。

六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滞后。管理机构不健全、不规范,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检测设备落后,检测水平低,大部分农畜产品无法开展现代化检测。瘦肉精、农药残留超标存在隐患。

12

 

第二篇:20xx年畜牧中心工作总结

20xx年畜牧中心工作总结

20xx年,我中心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乡乡建市场,村村办牛场,户户建牛舍,漫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畜,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增值”的总体思路,以牛产业开发、畜种改良、饲草料生产、规模养殖、暖棚养牛、动物防疫、项目建设和科技培训工作为重点,以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指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切实提高了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及业务水平,狠抓了单位各项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单位整体形象,促使以早胜牛为主的草畜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早胜牛产业开发进程明显加快,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产业开发效益显著提高,实现了农民增收、牧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标。到20xx年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3.36万头,其中存栏10.24万头,出栏3.12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0.61万只,其中存栏7.31万只,出栏3.3万只;猪饲养量达到19.18万头,其中存栏9.54万头,出栏9.64万头;鸡饲养量达到135.4万只,其中存栏88.4万只,出栏47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25万吨,牧业产值达到1.4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3%。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科技推广,提升科技含量。大力开展养牛试验示范 - 1 -

与科技宣传培训工作,积极推行科技创新。一是突出科技推广应用。以规模养牛场(户)、重点村、示范小区为核心,大力推广了“五良”(良种、良料、良法、良医、良舍)综合配套技术,推行了“六化”(饲养科学化、管理规范化、饲料配方化、品种优良化、圈舍标准化、免疫程序化)标准,统一服务,分类指导,狠抓了品种改良、青贮饲草、暖棚养牛、配合饲料饲喂、肉牛快速育肥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养牛的科技含量,增加了产业开发效益。宁县早胜牛良种肉牛繁育中心以甘肃好为尔牛业公司和新疆金牛集团奶牛性控胚胎移植的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早胜牛为受体,性控胚胎移植320头。目前,性控胚胎移植的犊牛已顺利出生,生长良好。填补了全市家畜性控胚胎移植的空白,成为全省第二家能够完成性控胚胎移植的单位。在这项工作中李振明同志与各位胚胎移植专家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很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为了加快全县早胜牛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肉牛品种质量,去年在完善原有9个黄牛冻配改良点的基础上,新建黄牛冻配改良点7个,中心抽调10名科级干部和30名技术人员抓乡包点,科级干部每人负责抓一个乡,技术人员1-2人包一个点,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并对技术人员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确保了黄牛冻配改良任务的完成。目前黄牛冻配改良点已完成投资102.5万元,购臵冻配器械16套,配种架9个,制作宣传牌9个,工作服30件,购买南德温、利木辛、西门塔尔、德国黄、安格斯、比利时良种肉牛冻精3.0万支,液氮2.4万立升,冻配母牛6600头,已产活犊牛1096头,受胎率达到85.5%,繁 - 2 -

活率达到80.5%。早胜牛纯繁授配5500头。黄牛冻配改良工作受到市、县各级领导参观赞扬,受到广大群众好评,冻配技术人员乔长孝、庞社教、高良顺三位同志工作努力,技术精湛,县站于龙渊、马天虎、韩宏义三位同志认真负责,他们都功不可没。对全县暖棚牛舍建设采取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改善了养牛的基础设施条件,去年全县新建暖棚牛舍2678座5191间,累计建成暖棚牛舍6220座1.58万间,青贮饲草3万吨,推广配(混)合饲料0.85万吨。通过肉牛快速育肥技术的推广,使育肥牛饲养周期缩短2个月,每头牛减少精料投入120元。全县养牛科技贡献率达到了45%,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二是强化科技宣传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广播电视报道、报刊宣传、印发资料、放映录像、悬挂横幅、制作宣传牌、刷写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养牛科技宣传培训活动。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5期,制作光盘15套,专题片3个,宣传牌13个,展览图片80多幅,培训人员6600人(次),发放资料35000余份。并在经济日报、甘肃广播电台、电视台、甘肃日报、陇东报、庆阳电视台、九龙周刊、宁县电视台对早胜牛产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做到了报刊上有文章,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提高了早胜牛产业开发的知名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早胜牛饲养技术规程》、《疫病综合防制规程》等资料,发放到规模养牛场(户)、重点村、示范小区,对规范化养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宣传资料的制作方面,韩霁光、刘文泰同志出了力,成绩应给予肯定。

- 3 -

二、坚持立草为业,夯实发展基础。大抓优质牧草种植和青贮饲草工作。今年,全县引进牧草新品种7个,新种紫花苜蓿3.1万亩,累计达到17.8万亩。种植青贮玉米4.73万亩,其中油菜茬种植2300亩,种植饲用玉米5.7万亩,1年生牧草(禾草、美国甜高粱、饲料玉米)5.1万亩,建成百亩草点8个,500亩草点1个,千亩草带1个。建青贮池1087座,青贮饲草3万吨,推广配混合饲料0.85万吨。筹措资金3.5万余元,购买大型铡草机12台,投放到盘克的岘头、春荣的徐家、早胜的樊村、良平的赵家、平子的下塬6个行政村,每村投放2台,为青贮饲草提供了机械保障。这项工作中全县搞得比较好的点有早胜樊村、良平赵家。同时,县畜牧站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投放器械,全站人员全力以赴投身到生产第一线,亲自指导工作,成绩应给予肯定。惠治荣、杨兆雄、张继华三位同志工作表现突出,值得表扬。

三、抓规模养殖,促基地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原则,在鼓励千家万户饲养的基础上,突出抓了养牛重点村、规模牛场(户)、养牛示范小区建设。全县新建养牛重点村10个,养牛户1805户,占总农户的83.5%,养牛4663头,户均养牛2.3头,发展5头以上规模养牛户272户,占养牛户的15.1%。养牛重点村累计达到58个,养牛户8783户,占总农户的82.8%,养牛3.61万头,户均养牛2头,发展5头以上规模养牛户1361户,占养牛户的15.5%。巩固完善了54个规模牛场,建双列式牛舍446间,单列式牛舍1355间,养牛3643头,出栏肉牛4269头。建成养牛示范小区3个,早胜樊村养牛示范小区养牛量1948头, - 4 -

出栏肉牛813头;太昌联合养牛示范小区养牛量219头,出栏肉牛155头;新建的春荣九龙川养牛示范小区养牛量2260头,出栏肉牛410头。全县新增规模养牛户607户,累计达到2602户。建成了早胜等7个万头养牛重点乡镇。全县新增养牛1.22万头,养牛量达到13.48万头。

四、抓龙头建设,促产品营销。为推动早胜牛产业开发,由兴旺牧业公司、恒达牧业公司、旺市胜牛食品加工厂和7个重点养牛场联合成立了兴旺牧业集团,建成了全县肉牛繁育改良、规模育肥、屠宰加工、产品营销体系,延长了产业链,推进了早胜牛产业化经营。兴旺牧业公司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公司牛存栏一直稳定在1000头以上,育肥出栏肉牛3100头,其中供港活牛9批227头。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市的重点养殖龙头企业,今年9月份,作为全市的龙头企业典型,参加了在景泰举办的全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工作会议,会上,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小区建设快速发展”为题,交流了经验。公司已取得了肉牛出口港澳配额注册权。恒达牧业公司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单列式牛舍13栋165间,办公用房28间,饲草料用房10间,青贮池2个2200立方米,购臵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精饲料加工机械1台,牛存栏223头。旺市胜牛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研制开发新产品,与北京华安公司建立了技术合作和产品包销协作关系,能够加工18分体46种牛肉产品。止目前,屠宰加工肉牛3200多头,加工高档牛肉600吨,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产品十分畅销,供不应求。 - 5 -

全县十大活畜交易市场已基本建成,市场交易活跃。组建养牛协会137个,发展民间运销组织15个,在北京、西安、兰州、郑州、银川、西宁等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15个,城乡联动,信息畅通,交通便利,通讯便捷,交易活跃的肉牛及产品营销网络已基本建成,全年运销活牛2万多头,牛肉900多吨,在组建企业集团,成立养牛协会方面,韩霁光同志制订章程,起草制度,工作表现突出。

五、加强动物防疫,保障安全生产。全面落实“两强一打”措施,强化动物防检工作。一是加强动物防疫三级网络建设。依托冷链项目的实施,完成了县站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了乡村防疫队伍,配备乡级防疫人员53人,村级防疫人员257人。二是实行防疫双轨制管理。明确规定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一票否决。三是狠抓动物防疫、检疫、疫情监测工作。采取春秋两季集中防疫与平时补针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落实“两强一打”措施。长庆桥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每天坚持昼夜值班检疫,有效预防了动物疫情传入我县。今年春秋两季口蹄疫免疫注射猪24.63万头,牛24.73万头,羊12.21万只,免疫密度均达到100%,猪瘟免疫注射15.61万头,免疫密度97%。鸡新城疫免疫注射131.7万只,免疫密度96%。禽流感免疫注射49.49万只,羊痘免疫注射4.45万只,重点村、公路沿线、规模场(户)羊免疫注射密度均达到100%,驱治各类畜禽73.79万头(只),检疫各类畜禽47.38万头(只),畜产品4580吨,检出病畜0.03万头(只),病害肉0.35吨,均依法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制定了《全县重大动物疫情防制预案》,重点 - 6 -

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感染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并就4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牛发生亚洲I型口蹄疫情,县上高度重视,及时做好了漏免和新补栏牲畜的补针工作,确保全覆盖免疫达到100%。在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全县无一例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在动物防疫和运输检疫工作中,杜茂森、周新宁两位同志亲临工作第一线,检查督促,严格把关,工作成绩突出,乡站工作比较好的昔会毅、马向荣、刘晓宁、邵建华、刘庆义、张永芳六位同志应给予表扬。四是加强依法治牧。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动物防疫、兽药饲料、兽用生物制品监督和种畜禽管理工作,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112个,《兽医从业许可证》10个,《兽药经营许可证》45个,依法查处非法经营兽药饲料案件3起,收缴假冒伪劣兽药饲料500公斤,价值500元,依法查处非法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件3起,收缴兽用生物制品12种,价值3500元。通过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了动物防疫工作,保障了全县畜禽及产品安全。20xx年全县乡站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较好的单位有早胜、湘乐、和盛、瓦斜、观音,希望这些乡戒骄戒躁,再接再励。

六、依托项目带动,促进产业开发。我们继续把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拉动早胜牛产业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做大做强。一是实施了8个项目。项目总投资2957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787万元,其中世行贷款肉牛产业化项目完成报帐资金382万元,到位资金228万元。已由县信用联社向216户农户和6个规模牛 - 7 -

场进行了投放。早胜牛品种改良及牧草种植项目、早胜牛良种繁育及推广项目和早胜肉牛改良项目分别下达资金50万元、100万元和20万元。已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完成了项目实施工作,通过了县扶贫、财政等部门组织的联合验收。冷链建设项目下达资金80万元,完成了县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臵工作。恒达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肉牛育肥场扩建项目下达资金50万元。肉牛加工项目下达资金9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肉牛加工项目下达资金200万元,已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正在组织实施之中。二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年初,赴上海、北京等地对牛产业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考察,签订协议4项。一是与上海金晖家畜遗传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南德温肉牛细管冻精供需、种公牛引进、肉牛开发、基地建设等合作意向。已从该公司购回南德温肉牛冻精1万支,冻配改良肉牛6600头。二是与中国种畜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拟开展早胜牛后裔测定和基因配对测试,将兴旺牧业公司作为中国种畜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建立一个万头早胜牛基础母牛基因跟踪网,实施先进的X、Y性控繁育技术改良早胜牛。三是与新疆金牛集团签订协议,筹建西部“东紫”早胜牛繁育中心。四是与加拿大爱德牛业集团甘肃好为尔牛业公司及新疆金牛集团签订实施了奶牛性控胚胎移植项目。三是争取无偿资金225万元,为我县的草畜产业发展增加了活力。四是争取项目申报立项工作。今年共上报项目12个,总投资4247.4万元。即早胜肉牛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肉牛加工、良种工程、早胜牛保种、国外良种牛引进、牛业协会建设、早胜牛种质资源保 - 8 -

护、牧草产业化建设、动物防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胚胎移植、肉牛养殖示范小区道路工程、肉牛育肥场建设等项目。其中已立项的6个,总投资1418.5万元。即早胜牛育肥场建设、早胜牛保种、牛业协会建设、动物防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国外良种牛引进、肉牛养殖示范小区道路工程等项目,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早胜牛产业的开发。在项目申报工作中,马天虎、于龙渊、韩霁光三位同志积极配合,撰写项目可研、项目建议书30余份。同时上兰州、去西峰配合中心领导跑项目工作。

七、整合资金,增加投入。通过多方协调,不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筹资渠道。世行贷款肉牛产业化项目,已完成报帐资金385万元,到位资金262万元,投放216户养牛农户和6个规模牛场。其它渠道共筹措牛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29亿元,其中今年筹措3748万元。在今年筹措的资金中,农行贷款228万元,信用联社贷款150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520万元,启动民间闲散资金1500万元。在牛产业资金的投放工作中,中心世行办几位同志工作成绩突出,如豆云龙、贾玉锋、王晓丽三位同志多次下乡,摸底调查,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资金投放农户档案等工作。

八、立足养猪,搞好服务。坚持草畜为主,全面发展的原则。为推动全县养猪业的发展,由县畜牧中心牵头,成立了全县养猪业协会,由县畜牧草业站站长任会长,62名养猪场主为会员,负责提供养猪信息,搞好技术指导和综合服务工作。今年以协会为依托,引进双脊臀良种猪84头,纯种繁育320头,向社会提供良 - 9 -

种仔猪1.5万头,推广母猪限位栏300套、配合饲料0.5万吨,运销肥猪6万头,免疫注射3万头,诊治病猪1万头。举办养猪培训班6期,培训养猪户2628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多份。聘请养猪专家举办专题讲座2期,培训人员210人(次)。通过综合服务,大大提高了我县的养猪水平,推动了养猪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县猪存栏9.54万头,出栏9.64万头,发展100头以上养猪场62个,猪存栏1.01万头,出栏1.23万头,发展2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1314户,猪存栏4.63万头,出栏4.87万头。养猪业已发展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大产业。在全县养猪工作中李绪伦、惠治荣二同志工作成绩突出。至今每人连带一个养猪点,从组建养猪协会、资金及技术入股、科技服务等方面为全中心职工作出了榜样。

九、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工作开展。一是县上将牛产业开发纳入全县目标管理体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县级干部包乡联企业,乡镇干部包村联场户制度,从资金筹集、牛舍建设到加工营销,实行全程负责。二是早胜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制定了全年规划,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主要领导负总责。三是对规模牛场建设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县级包乡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每人负责包一个规模养牛场,定目标、定任务、定效益、定奖罚,开展挂牌督办,坚持阶段督查考核,彻底解决了规模牛场有栏无牛、存栏不足等问题。四是对达标养牛重点村优先安排水、电、路建设项目。对评选出的养牛明星户、规模户、信誉户进行了挂牌表彰。五是对早胜牛产业开发工作严 - 10 -

格实行季报表、季检查、半年重点检查、年终兑现奖罚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早胜牛产业的开发。今年八月份,由县上主要领导带队,在重点规模牛场进行现场办公,认真研究解决牛场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畜牧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54个规模牛场逐个进行排查,对58个养牛重点村和2602户规模养牛户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了核查,摸清了全县牛产业开发现状,这对制定全县养牛业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干部素质。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共 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召开政治学习讨论会4期,传达学习有关文件10多份,要求职工人均抄写学习笔记2万字,撰写学习心得体会30余篇。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的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素质,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一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扎实工作,以早胜牛为主的草畜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牛产业开发水平得到提升。以规模养牛场(户)、养牛重点村、养牛示范小区为重点的“五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六化”标准得到较好实施,牛产业开发科技贡献率达到45%。二是优质牧草种植和青贮饲草工作有了新发展。全县累计种植紫花苜蓿17.8万亩,其中今年新种3.1万亩,青贮饲草3万吨。三是养殖总量取得新突破。全县牛存栏达到10.24万头,新增1.22万头。养牛重点村达到58个,新增10个。规模养牛户达到2602户,新增607户。四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早胜牛良种肉牛繁育中心与 - 11 -

甘肃好为尔牛业公司及新疆金牛集团合作,性控胚胎移植奶牛170头,填补了全市家畜性控胚胎移植的空白。全县黄牛冻配改良点达到16个,其中今年新建冻配点7个,冻配母牛6600头。五是龙头企业和加工营销网络建设取得新成效。成立了兴旺牧业集团,建成了十大活畜交易市场,组建了137个养牛协会,发展民间运销组织15个,建立活牛及产品营销网点15个。全年运销活牛2万多头,牛肉900多吨。六是项目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年实施了8个项目,总投资2957万元,上报项目12个,总投资4247.4万元,其中已立项的6个,下达资金1418.5万元。七是动物防疫取得新成绩。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防疫队伍基本稳定,全县没有一例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八是暖棚养牛大面积推广。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暖棚牛舍6220座1.58万间,其中今年新建2678座5191间。九是产业投入不断增大。共筹集牛产业扶持资金1.29亿元,其中今年筹集3748万元。

20xx年我县草畜产业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肉牛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低,部分养牛还停留在传统饲养模式上,饲草料加工利用率差,管理落后。

2、产业开发资金不足,缺乏大项目的支持。

3、技术服务还不到位,科技含量不高。

4、各乡镇养牛进展工作不平衡,工作力度有所减弱。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20xx年我县畜牧工作将继续以牛产业开发为重点,按照“五动”、“四抓”、“三提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 - 12 -

机制,促进早胜牛产业开发全面提速发展。 - 1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