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下期计划

郏县新城小学

20##——20##学年下学期新教育实验计划

新学期,我校将认真实施上级新教育实验方案,把新教育实验作为主线,纳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一)教师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开阔教师视野,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给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底色,凸出“书香校园”建设,坚信“行动就有收获”,坚信“特色就是卓越”,走内涵发展之路,让读书成为习惯,培养学习型教师,从而实现“建窗口、出特色、创名校”的发展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共读一本书活动,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2、通过共读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让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

3、通过共读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朝着“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4、通过共读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给学生更好的榜样示范。

三、参加人员

全校所有教师。

四、活动时间

20##年9月——20##年7月

五、读书保障

1、组织机构保障。建立以李远道校长为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教导处负责读书活动的实施,以教研组为载体,进行读书活动。从上至下,层层管理,责任到位,分工合作,建立制度,按时检查,定期交流,保证读书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

组长:李远道

副组长:王凯兰

成员:全体教师

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相应的活动细则,进一步完善检查制度,使教师读书活动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教导处要重视读书过程资料以及读书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

六、读书要求

1、全员参与。我校全体教师,人人都要参与读书活动,且能够持之以恒,并以此带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

2、进度安排。体教师利用上学期时间,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下学期共读另一书目。

3、学期末举办读书交流会,交流人员交流会采用组内推荐一人,学校随机抽取一人的方式确定名单。

5、交流内容:建议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

6、评价:两人成绩作为教研组成绩,期末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条件之一。

7、读书要求

(1)划(划重点语句)

在文章的重点部分用笔划出重点部分。

(2)批

阅读时在文章的正文空白处,用黑色笔在书头、地脚、段尾等空白处,批注阅读心得,通过批注提升阅读层次。

(可以批注所感,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也可以批注一闪念,记录下阅读时候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

还可以批注重点记忆部分标识,为加深理解,形成自己见解做准备。

批注阅读能弥补浅表性阅读的不足,帮助阅读者深入文本,提升阅读能力,实现独立的个性阅读、深度阅读。)

(3)悟(读书感悟)

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读书感悟,字数不限,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到网校空间。

(4)学校一学月一检查教师读书时的划、批、悟情况,并进行汇总。

七、活动方法

1.提高认识,重视读。教书必须读书,读书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必需。

2、制定计划,自觉读。每位老师和教研组结合个人实际,有计划地去阅读指定书籍。

3.研讨交流,展示读。利用学校为教师搭建的平台定期进行交流展示。

4.开展研究,深入读。课题研究能产生最大的内需。教师要围绕自己的研究专题,有重点地读,深入地读,细致地读,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5.撰写体会,实践读。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读书笔记,把读书学到的理论思想、观点用来指导教育教学,改进学科教学。

6.评价导向,激励读。学期末,评选优秀读书感悟、优秀读书博客、优秀个人,进行奖励。

8.学校针对教师读书情况,定期检查。

(二)师生共读一本书

一、指导思想

师生同读一本书,是为了让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和学生一同阅读,帮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不但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还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鉴赏文化精品,提高审美情趣,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塑造,产生一种深广的道德境界,这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内容,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造和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2、通过活动,引导师生实现从“阅读”到“悦读”;

3、通过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构建最理想的成长文化生态;  

4、通过活动,推动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家庭的建设。

三、活动主题:

师生共读一本书。

四、参与人员:

各班语文、数学老师

五、班级具体工作:

1、图书来源

各教研组商定共读图书书目每班一本,学校统一购买。之后采用“图书漂流”的形式,让图书流动起来。图书漂流的原则:先同级漂流,再同学段漂流。

2、阅读时间

(1)每四周共读一本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教研组要安排好共读计划。

(2)语文、数学老师提前阅读图书,提前规定每周阅读量。

(3)周一、周四下午第三节由语文老师上导读课及阅读交流展示课。  

(4)周二、周三下午由数学老师设计导语,引导学生读完本节规定的阅读量。

(5)一年级阅读课,在学生没有学完拼音之前以教师“讲”的形式为主,学生学完拼音之后开始共读。

(6)班主任老师经引导家长做好“亲子共读”工作。

3、读书成果展示

(1)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成果展示活动,例如:手抄报、阅读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好书推荐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每个年级组自选一项成果展示活动,针对班级、个人进行评奖。

(2)各级组每学期推选一节阅读交流展示课。

(3)鼓励学生在网校上发布关于读书的文章。

4、制定读书计划

内容包含:阅读书目、时间安排、阅读进度、评选办法,可以表格形式呈现。(以下表格可做为计划的部分内容参考)

(1)教研组共读一本书计划

(2)班级共读一本书计划

5、做好共读资料的收集与保存。

六、阅读交流课型

以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为主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针对性指导,指导课型可以是:

(1)方法指导课

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阅读赏析、展示课

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同样老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全书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整理知识,掌握不同体裁作品的阅读方法。

阅读改变人生,让孩子爱读书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保证时间,保证读书,调动所有老师、家长的力量共同开展好本校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也让家长在陪孩子读书中得到新的学习,同时也让老师在开展读书活动中得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在全校师生中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现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与小学作文教学相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国学经典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意义

1、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2、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中使高年级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学生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逐步使学生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通过师生共同朗读,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三、诵读组织机构

组  长:李远道  王凯兰

副组长:各级语文教研组长

成  员:全体语文、数学教师

四、经典诵读口号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2、读高雅书,做优雅人。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5、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6、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7、诵读,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

8、营造诗意校园,建设精神家园。

9、诵读,让校园精神起来。

10、读书修身、读书养性。

11、诵读,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12、最是书香能至远。

五、制定诵读内容

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集中全体语文老师的智慧,精选经典诵读内容,按照季节特点,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一年级、二年级学生背诵古诗及《三字经》。

三年级、四年级学生背诵古诗及《弟子规》。

五年级、六年级学生背诵古诗及词、《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注:每周诵读内容若全体学生已熟练掌握(如在课本上刚学过),各教研组可自行商量,报教导处批准后,更换为其它诵读内容。

六、具体实施方案

(一)诵读时间

1.每周五下午,老师把下周诵读内容抄写在教室后黑板的“经典诵读”专栏内,利用10~15分钟时间布置下周诵读内容,并让学生大致理解所诵内容(严禁逐字讲解),要求学生把下周诵读内容抄写在“经典诵读”专用本上,作为周末作业熟读。周一早辅导时间达到熟读成诵。

2、利用放学排路队走出学校时,齐诵古诗,巩固练习,加深记忆。

3、利用课间铃声古诗朗诵,感受古诗朗诵意境,营造学校诵读氛围。

4、建议学生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诵读措施

1.创造“三条途径。

听,即听广播。学校少先队与教务处配合,在“红领巾广播站”栏目中开设“经典诵读”专栏。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

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

2、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经典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经典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读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擂台赛、抢答、诵读音乐会等多种形式。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班级。并给予奖励。

3.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做好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古诗角”,争创书香班级。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各班组织学生成立“古诗配画”小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而一些适合于表演的诗,可组成“诗词表演组”,由教师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对于书法爱好者,可以指导其用宣纸写成的古诗文条幅。举办古诗书法作品展,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4、在语文教研活动中,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国学知识赛,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背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经典文化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经典名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经典“内化”。

七、总结与评比

学期结束,学校根据各班经典诵读的情况,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奖励先进。

(四)探索开展晨诵实验

一、活动意义

晨诵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晨诵的目的是让孩子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希望通过晨诵课程,让我们的学生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

二、指导思想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寓教于乐,晨诵 20分钟,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诵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诗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实验班级:一二班、二六班、二七班、二八班。

四、晨诵内容

以《日有所诵》为晨诵材料,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每周实验班开设三节晨诵课,时间安排:(具体语文老师可作调整)

五、晨诵时间

晨诵时间统一确定为早晨8:00——8:20。请语文教师按时到达教室,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诵读。

六、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早上20分钟。

2、实验班语文教师要在计划中制定好每天的诵读内容,根据计划与学生一起诵读。晨诵以诵为主,不能进行过多分析,也不要过多进行技巧指导,以免破坏诗歌本身与晨诵的氛围。根据诗歌内容合理采用个体读及共读。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要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教师可自主选择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3、实验班语文老师组成晨诵开发团队,要及时整理好每天的晨诵内容,及时装订成册。每个学生要有专门的晨诵本,将每次晨诵的诗收集、整理在这个本子上,可在旁边配画。教师要定期翻看。

4、每学期,实验教师在全校上一节晨诵公开课,作课教师由负责人统筹安排。

5、学期末,实验班级选拔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诵读比赛活动”。

6、期末,教导处将对每班的诵读情况进行个别学生抽测。

7、实验班级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比赛,评选出“晨诵天使”等诵读称号,鼓励学生每周坚持不懈的、轻松积极的完成诵读任务。

(五)努力构建理想课堂

一、基本理念

(一)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学困生”。

(二)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通过助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树立“先学后教,合作高效、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观念。

(四)授课中体现精讲多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训练支配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努力达到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从而达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确立模式

学校尝试构建“双五”理想课堂教学模式。“双五”即课堂教学渗透“五主”理念,课堂操作落实“五环节”。

“五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探究为主翼,以发展为主题”的理想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五环节”即“预、导、探、练、测”。

预:预习反馈,找出问题。预习因教学内容不同分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两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要进行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师课内检查预习情况,找出哪些问题学生会,哪些问题学生不会。做到心中有数,为精讲做准备。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因科目、课型不同,采用复习旧知、迁移类推、谜语、儿歌、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探:尝试探究,点拨升华。对找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来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对好的做法和困惑之处可以用口头、板书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集体学习探究。

练:练习展示,巩固新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势和方法进行练习,有坡度,有密度,有难度,拓展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做到“放优生、促后进生”,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结合教学内容可选取设计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的形式,在小组内展示或部分板书展示来进一步巩固新知。

测:课堂作业,达标测试。按照集体备课预设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四、操作流程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提前一周进行,备下一周的授课内容。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语文)、第二节(数学),发挥教研组整体优势,在每位教师自备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每个备课组成员带着自己的个人自备表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主备教师根据自己备课的体会谈对该课的理解,观点,设计思路和方法等。集体备课过程中,针对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要认真的探讨。集体备课时要着重对合作交流内容、预习环节(学前准备)的内容、效果检测内容、作业布置进行讨论、确定。效果检测内容应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易错点。以及教具、图片、课件的确定(是否用、用什么);作业内容的确定,应遵循精选题型,少而精的原则。

集体备课后,主备教师结合个人自备和集体备课内容,按照学校的助学案模板进行书写。每周四上午,教研组长将主备人书写的助学案交给教导处统一复印。周四下午由教研组长将助学案发放到每位组员手中。周五各任课老师根据本班的学情,对初案进行补充、修订,使之适应本班的教学实际。并要求课后每位教师要写好课后反思,每课时一反思。

2、指导督促。每次集体备课时间,校领导分工到各备课组去指导,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校领导还要积极参与展示课和评课反思活动,与大家同摩同研。全体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人翁精神,合作研讨,集中群体智慧,扬长避短,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特长,不断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3、构建高效课堂。通过优质课、集体教研成果展示课、推门课等活动,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五、措施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1、成立由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及各学科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督促实施。

2、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校公开课、推门听课、优质课、集体教研成果展示课等活动。

3、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过程、学习效率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充分发挥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

5、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现代化。

6、科学引用 “理想课堂”评价标准,从而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六)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我校办学特色,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是素质教育拓展的重要途径。我校在本学年组建了学生书法社团、美术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电子琴社团,在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进行活动。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社团组织健康积极的向高层次、高水平的一流社团发展,本着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特制定我校社团工作考评方案:

 一、考评内容

1.社团管理体制(综合测评)

(1)社团管理机制是否完善,制度是否健全,章程是否明确。

 (2)社团领导核心是否形成,民主决策、工作开展情况。

(3)社团组织日常学习、工作开展情况。

2.社团活动开展(资料检查和日常检查)

(1)社团活动开展的详细计划和安排,包括年、学期、月及历次活动的计划安排。

(2)社团历次活动总结会议纪要。

(3)社团活动实际效果,计划的实现情况。

(4)社团活动有无创新成果,取得学校以上表彰奖励。

 3.社团档案资料及办公室管理(资料检查和日常检查)

(1)社团档案是否齐全

(2)社团活动计划、总结。

(3)社团成员档案资料管理。

(4)社团活动场所管理及卫生环境维护。

4.社团年度总结

(1)社团遵纪守法、执行校纪校规情况。

(2)社团负责人的总体评价。

(3)教务处下达的任务完成情况。

    二、考评实施办法

    1.学生社团工作考评一般由教务处根据考评办法制定考评实施细则进行,资料检查和日常活动检查分为优、良、中、及格、差五个等级评分。综合测评由政教处进行年度总评,日常活动检查累计记平均分,年度测评和民主测评由政教处具体安排。

 2.考评得分在60-75分学生社团为合格;得分在76-90分为良,得分在91-100分的为优,得分在60分以下、50分以上的为不合格,

3.一学年两次考评得分均在80分以上,终评得分90分以上的社团,授为“优秀社团”(称号保持一年时间,到期重新参评),社团干部可获得评选优秀社团干部资格,社团指导老师可获得评选优秀社团指导老师资格,成员可获得评选优秀会员的资格。

三、考评结果及奖惩

学生社团考评结果汇总之后,立即予以公布。对考评优秀的社团及其活动小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学生社团的表彰奖励有:

1.通报表彰颁发荣誉奖状证书

2.在学校网站内给予宣传

3.对获得优秀社团指导老师、社干、会员、 “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活动小组”,给予表彰奖励。

4.每学期评出优秀指导教师5——10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计入教师绩效考核。指导教师平时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

对于考评差的社团及日常活动中存在严重问题的社团,学校将根据情况做出批评处理。

我校的教育科研气氛比较浓厚,在这次新教育实验中,我们将积极参与研究任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切实推动新教育实验工作的开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