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制 强化自我管理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发展

完善机制 强化自我管理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发展

东明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东明县陆圈镇李楼行政村, 20xx年5月在东明县工商局注册成立。该合作社占地5亩,建有标准化车库、办公室、维修车间等房屋17间,其中,车库7间,办公室1间,维修车间6间。该合作社拥有小麦、玉米两用联合收获机2台,小麦联合收获机5台,大中型拖拉机6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2台,旋耕机6台,秸秆还田机6台,免耕播种机4台、机动喷雾机4台、深耕犁6台,固定资产达165万元。

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自我管理,完善内部运作机制,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在本村及周边村庄大力开展订单作业,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机械开展跨区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xx年夏季,完成订单作业机收小麦3900亩,玉米机播1600亩,跨区作业4600亩,机械作业收入41.4万元;秋季,完成小麦免耕播种1400亩,玉米联合收获面积1900亩,承办东明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10000亩的玉米秸秆还田、土地深耕,机械作业收入889000元。尤其是在去年作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单机纯收入达到2.7万元,比非合作社成员增收22%,显示了其巨大的规模化作业优势。 东明县益民合作社通过开展规模化订单作业,提高了机械组织化程度和机械利用率,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激发了全县有机户加入或创建合作社、无机户参与到合作社建设中来的热情,带动了合作社迅速增多和稳步发展。总结益民合作社建设的成功经验,突

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严格标准,规范管理。合作社筹建之初就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按照市农机局制定的运营企业化、库房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等“五化”标准,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建成标准化车库7间、维修车间6间、办公室1间,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施,购置了常用维修设备与工具,并对合作社内地面全部进行了硬化。社内机械实行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检修保养、统一作业标准、统一结算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了软件建设,设立了机械台帐和维修记录,建立与健全了作业合同、作业档案,并指定专门人员,对有关材料进行电脑录入,实行电子化储存与管理。

二、健全制度,科学运作。东明县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由50户农民带机折价或带资入社的形式组成的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机械所有权归合作社所有。合作社统一对外开展作业服务并统一结算。在利益分配上,作业收入的50%提给机组,40%按股分红,10%留给合作社作为公共管理费用,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成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合作社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成立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组建了技术部、业务部、财务部,制订了“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合作社实行集体决策,民主管理,成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重要人事任免,财产处置等重大事

项由成员代表大会集体投票决定,各部门负责相关业务的具体执行,监事会监督各部门的职责完成与制度落实情况,实现了合作社内部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确保了合作社的科学、高效运转。

三、因地制宜,开展订单作业。随着跨区作业半径的逐步缩小,合作社立足本村及周边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农忙时季节性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了订单作业服务。合作社提前与用户签订作业合同,明确作业面积、时间、价格及质量标准,按时提供单项或“一条龙”作业服务,有效解决了“机手找作业地块难、农民找机械难”的矛盾,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费用。

四、狠抓质量,促进发展。该合作社把技术培训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两年来,农闲时期都聘请有关专家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机械操作技术、基本维修知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确保每一名成员都成为技术上过硬、理论上先进、服务上到位的优秀农机服务人员。大力推进“益民”服务品牌的创建活动,制定了机械操作规范和作业标准,要求各作业机组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切实维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实行“益民”服务回馈卡制度,根据农户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服务方式与内容,提高合作社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设立“益民”服务热线,及时受理群众的咨询与预约,开展上门签订协议服务。以“益民”服务品牌,进一步拓宽服务区域,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

20xx年,该合作社被菏泽市农机局评为先进农机合作社,被东明县政府评为先进经济合作组织;20xx年,被菏泽市农机局评为先进

农机合作社,全省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会议现场观摩合作社,山东省20xx年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单位。

 

第二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显著发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显著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