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 别立谦 肖珑 朱强 姚晓霞 /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871

摘要:文章依据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做的调查,阐述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建资源共享以及CALIS特色库的建设情况,最后以北大图书馆为例,说明单馆开展自建数据库的整体构架和考虑。文章旨在总结现状,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自建数据库,特色资源,存储技术,共建共享

DOI:10.3772/j.issn.1673—2286.2011.02.010

数字资源建设由于对知识和文献的整理、使用、传播、共享、保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图书馆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引进数据库、自建数据库两方面。而在后者当中,各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以及原生数字特色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并已经逐步成为主流。

本文依据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做的调查,阐述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建资源共享以及CALIS特色库的建设情况,最后以北大图书馆为例,说明单馆开展自建数据库的整体构架和考虑。文章旨在总结现状,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自建特色库的工作,除参与CALIS和CADAL项目的数字资源建设外,许多高校基于学科特色、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自建了许多数字化资源,多表现为对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与利用。 20xx年CALIS管理中心对全国自建特色数据库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截至20xx年6月7日,共有至少107所高校图书馆已建或在建特色数据库300余个。其中,拥有1-3个自建库的高校馆数量居多,占参与调查的高校馆总数的84.11%;自建库的数量达到5个或以上的图书馆有13家,占总量的12.15%,其中4所高校馆的自建库数量超过10个,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和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

图1 高校自建数字资源数量分布情况(图书馆数量,占总量百分比)

数据库服务方面,提供较为开放的书目服务。300多个自建库中,采用开放书目检索的数据库有213个,采用账号获取原文的数据库有73个,免费获取原文的数据库有146个,部分试听试读的数据库有25个。多数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服务方式,此外还有自建库采用iso镜像文件下载、在线视频文件浏览等方式。

数据库内容的访问相对封闭。例如在登录认证方面,采用校内IP登录的有247个,占资源总量的80.72%;含校外IP登录的有48个,用户名密码登录的有82个,其他访问方式的数据库有37个。少数库采用IP与用户名密码双重登录方式。

数据库数量多,但容量小,规模化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自建库所含资源数量相差甚大,少则几十条,多则百万余条记录。大多数自建库容量集中在1G到1T之间。300多个自建库中,共有226个自建库给出了容量值。其中,容量1G以下的自建库有33个,1G~1T的自建库有163个,1T以上的自建库有30个。

图2 高校自建数字资源规模分布

在资源类型上,依然以全文、书目文摘、事实数值为主,但其他类型如音视频、图片图像、地图、乐谱、网站、档案、手稿等资源的数量在迅速增长。在参与调查的数据库中,只含有一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154个,含有两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81个,含有三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41个,含有四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22个,含有五种及以上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16个。按资源类型统计,含有书目文摘的数据库有176个,含有全文的数据库有207个,含有音视频的数据库有73个,含有事实数值的数据库有59个。

全文占有一定比例。根据调查结果看,全文资源所占比例≥50%的数据库占总量的60%。其中,全文比例≥80%的数据库有167个,全文比例达到100%的数据库有125个,约占40%。在全文比例达到100%的自建库中,有1/4为学位论文、随书光盘、机构库、教参书等较为通用的自建库,学科专业意义上的自建库全文资源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数据基本遵循了已有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大多数自建库都有自己的著录标准。遵守CALIS相关标准的数据库占43.78%;遵守DC标准的占23.24%;遵守CNMARC标准的占10.27%;遵守系统数据库要求的占5.95%,自定义的占6.49%。 数据库较为开放,多数数据库都有支持标准协议的接口,以支持OAI和OpenURL为主。支持OAI接口的自建库达到总量的50%,支持OpenURL的自建库达到54%。有39个自建库支持两种或以上的接口。

自建库的版权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解决方案。版权问题解决最好的是毕业生论文,由学生签署授权声明;个别自建库取

得了责任者的授权;大部分自建库都采用校内/馆内访问的方式来进行版权保护。

总体来看,全国高校自建数字资源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建设基础,特别是在数据库的数量、数字资源类型和数据标准规范方面,都有了良性的发展态势,为下一步资源共享、规模化整合与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2 高校图书馆自建资源的共享建设[1]

自19xx年始,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一边开展自建数字资源工作,一边寻求自建资源的共享途径,以期达到规模化效益,真正为用户提供服务。而共享工作的开展,基本是通过CALIS和CADAL项目进行的。

其中,CADAL的前身是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一期完成了100万册(件)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二期将在一期的基础上完成150万册(件)数字资源,并建立分布式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实现数据安全和全球服务。

本文主要以CALIS项目为例,概述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的共享建设。

2.1 总体情况

CALIS组织高校图书馆,开展自建数字资源的共享,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文献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来进行的,如:高校学位论文库、教学参考信息库、专题特色数据库。

高校学位论文库:是在原有博硕士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的一个集中检索、分布式全文获取服务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文摘与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由学生通过网上直接提交电子文本的方式采集,目前积累了大约42万条学位论文文摘。约80家高校图书馆签订了参加项目建设的协议,其中70多家建立了本地学位论文提交和发布系统[2]。 教学参考信息库:将各校教学信息以及经过教师精选的教学参考书数字化,形成教学参考信息库与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及其管理与服务系统,供师生在网上检索和浏览阅读。目前共有50余所高校图书馆参加该项目的共享建设,教学参考信息库中的教参信息达5万余条,解决版权并完成电子书制作的图书1万多种,另有由出版社推荐、子项目管理小组组织精心挑选的具有电子版的教参书近1万种。经全面整理归并,总共完成授权加工入库并安装在全文电子教学参考书库中的电子图书2万多种以及出版社推荐的电子教学参考书6万多种[3]。

专题特色数据库:集中了高校独有的数字化特色文献资源,体现在:1)学科特色:以某重点学科或某特定专题、或具有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或能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资源;2)地方特色:如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或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3)馆藏特色:如具有他馆、他校所不具备或只有少数馆具备的特色馆藏,或散在各处、难以被利用的资源等[4] 。

CALIS“九五”建设期间,CALIS共建成25个特色数据库。“十五”期间,经专家评审,为75个特色数据库立项,其中9个立项为重点资助,37个立项为一般资助,其他为非资助项目,统一纳入CALIS特色库体系中。但由于“十五”特色数据库要求了统一的建库标准和服务功能,一些馆由于自身原因难以实现,因此,“十五”建设结束时,共有65个项目真正成为CALIS的特色数据库。

2.2 合作与共享建设的成功经验

1)建库标准采用科技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包括数字加工规范、元数据格式规范及收割协议、检索与服务协议等,对各类型特色库实现统一元数据检索与分布式的全文服务功能;围绕数字资源生命周期,建立特色库元数据收集及对象数据访问机制,使特色数据库系统具备分散对象数据和统一元数据集的构架。

2)应用现阶段先进、成熟的技术,构架专题特色数据库运行平台。专题特色库运行平台的功能包括统一的元数据检索与分布式的全文服务,以实现合作建设与资源共享。软件平台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参建单位特色库建库系统和元数据中心节点系统。建库系统由项目组向各承建单位推荐适当的系统软件,以便使运行平台具有相对一致的起点和整体性。在CALIS技术中心的指导下,提供统一的相关标准与接口,将专题特色数据库纳入CALIS综合文献服务体系。

3)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适合我国高校现阶段发展的专题特色库组织机制和运作模式。项目实施采用集中组织管理、建库标准相对统一、参建学校分散建库、专家监督指导的方式,把尽可能多的高校特色资源组织到CALIS资源体系之中。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主要依靠各校自主投入,CALIS进行政策和技术引导,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和奖励。

4)项目建设遵循CALIS资源共享的规则,数据库完成后作为CALIS的共同建设成果,建设单位向CALIS成员馆提供二次文献的WEB方式的公开免费检索;对于一次文献,除涉及版权和保密的由参建单位自行选择发布方式外,原则上提供对CALIS成员馆的公开服务,并探索建立资源共享的利益补偿机制。项目在形成一定阶段性成果后,面向社会各界服务,建立与之相关的服务机制和配套收费体系。

2.3 案例介绍: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

《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是CALIS建设得较为成功的特色数据库之一。20xx年初,在CALIS的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牵头,联合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筹划建立,其后有香港中文大

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参加,旨在实现高校古文献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相应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古文献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

在各馆的努力合作下,数据库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1) 建成了古籍元数据库,初步完成了主要成员馆所藏古籍的计算机回溯编目。截止到20xx年底,元数据总量已达274,324条。

2) 初步建立了对象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的古籍书影图像和古籍电子图像。截止到20xx年底,已完成全文图像扫描82,373册,书影42,374幅。

3) 制定了完整的标准规范,包括古籍、舆图和拓片的元数据规范和著录规则,作为数据库系统设计的蓝本及各馆进行元数据著录的依据;制定了《古文献资源数字加工标准参考方案》等一系列古文献数字化加工标准;初步设计了数据库的知识管理框架图以及一些具体的知识管理相关标准;确定了系统互操作协议以及其他应用服务标准。

4) 构建了从加工到发布多个子系统的系统平台。

5) 初步构建了包括数字加工、元数据著录、发布服务等多个子系统在内的系统平台。

该数据库的成就与特点:

1) 它是大陆和香港地区第一个高校校际共建的古文献数据库,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

2) 初步建立了古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模式,即元数据/缩略图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全文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共享;高校图书馆参加共建,即可共享全文(部分)直接下载、文献传递等服务。

3) 具有先进和实用的数字图书馆模式和标准规范。

4) 基于元数据的联机编目系统和联合目录,具备集中性和兼容性。采用“分散建设、集中服务”的方式。

5) 具有古文献特色的服务平台完备而灵活。

6) 具有单馆古文献资源发布和检索平台的替代性。

目前,由于该数据库的有效合作与发展,已经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余所高校图书馆在准备陆续加入,进一步扩大共享的资源和范围。

3 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

3.1 现状

北京大学图书馆从19xx年起开展元数据研究,20xx年开始策划并进行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从馆藏特色和地方特色出发,主要包括:古文献、名人特藏、19xx年前出版的图书报刊、学位论文、教学参考资料等。已建成的特色数据库情况如下(数据截止到20xx年底):

● 祕籍琳琅——北京大学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是在馆藏善本古籍、普通古籍以及金石拓片、舆图、契约等特色古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起来的。提供本馆收藏的古文献资源(包括古籍、拓片、舆图、敦煌卷子等)的书目数据查询和图像、全文的下载服务,目前共有元数据20余万条,全文图像约4万幅。

● 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以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教授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而建设,是我国第一个北京历史地理文献的专题数据库,包括4,000万字、350幅地图、1,000幅图片以及少量的音像和多媒体资料。

●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包括北京大学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后报告、部分学士论文等。提供书目数据查询和全文阅览服务,网上可提供服务的已有3.7万种书目数据,近2万篇全文。

● 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库:燕大论文库主要收录了燕京大学的学士和硕士论文,共2,500多篇,其中包括许多当代著名学者的论文手稿真迹,十分珍贵。燕大论文内容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较广,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情况有重要作用。该数据库提供了多种检索途径和浏览功能,读者在校园网内即可查阅全文。

● 北大名师数据库: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北大文库”资源为基础,收录曾在北京大学读书、教学、工作过的名人学者的传记、手稿、照片、书目、多媒体资料等,共有名人233人。

● 热点话题数据库:以本馆报纸收藏为基础,从中提炼出时下国内外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并将挑选出的相关文章提供给读者,包括2万余种题录数据和1.4万篇全文。

● 新书导读数据库:向读者介绍和推荐最新到馆的重要学术新书及其收藏地点,目前已推荐5,600种图书。

● 网上咨询台——常见问题数据库:将读者在网上咨询台提出的问题和答案整理后,收录到数据库中,目前已有数据100余条。

● 一小时讲座——课件数据库:以读者培训的“一小时讲座”课件为基础,建成集讲义、示例、咨询、测验一体化的课件数据库,目前有大约70个题目的课件。

● 李政道数字图书馆:李政道先生委托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合作建设,是为其量身定做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所有专著均获李政道先生授权发布。北京大学图书馆除了制作电子书外,还全面搜集相关之新闻资

料、研究文献、照片图片和视频等,从资料的整理、数字加工、编辑处理、编目,到发布服务、存储等各个方面,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和服务支持。包括著作、期刊论文、研究文献、珍贵图片、新闻报道和视频资料等栏目。

● 北大讲座——学术视频资源库:汇集了近年来北大著名专家学者、全国各地部分优秀企业家、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国外尖端研究领域的杰出人才在北京大学发表的精彩演讲,有“世纪大讲堂”、“北大讲座”等栏目。拍摄各类特色讲座1,500多部,约2T,2,000多小时。20xx年开始与“北大讲座网”合作拍摄、发布北大讲座,进一步整合全校的讲座资源,在保存特色讲座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为社会服务。还包括影视资料、学术会议、多媒体学习参考资料、多媒体在线数据库等,与北大讲座一起提供服务。

● 西南联大史料数据库:以北大校友张曼菱女士独家捐赠的西南联大校友访谈资料为基础建立。张曼菱女士是电视片《西南联大启示录》和《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的撰稿人、编导和制片人,在摄制过程中访问了数十位西南联大校友和他们的亲属,并拍摄了西南联大昆明旧址、南开大学资料馆等相关地点,摄录了西南联大校友座谈会、“一二?一”运动座谈等相关的纪念活动,所有这些拍摄素材资料在两部电视纪录片问世后,于20xx年全部捐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经由张曼菱女士授权,数字加工中心已将这些资料全部数字化加工,并对所有的录音资料进行了文字整理、校对和审核。上述全部视频和文字资料,连同本馆典藏的相关图书、档案、图片等,均在史料数据库中展现,目录可公开查询,视频可在图书馆点播。目前此库正在试验服务阶段。

在建的特色库项目有:

● 民国旧报刊数据库:我馆收有较为丰富的民国旧报刊资源,包括19xx年10月以前出版的1万余种中文旧期刊和660余种中文旧报纸,这些资源利用率高,是校内外读者查阅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该项工作结合CADAL项目进行,对民国时期出版的旧报刊分期分批地进行数字化加工,同时将加工好的数据分期分批发布,供北京大学校园网内的读者使用。目前,已数字化的民国报刊近7,000册合订本,即将提供给全校师生服务。

● 民国图书数据库:与CADAL项目和知识产权局项目合作,目前已经数字化加工馆藏民国图书4,077册。项目还在进行之中。

● 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与北大教学网合作,为全校师生服务。目前已数字化的教学参考资料近5,000册。 从20xx年开始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到20xx年年底截止,图书馆加工的数字资源总量为35TB。

3.2 数字资源的整合与服务

随着数字化资源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呈分布式、动态性、多样性和异构性的特点。为便于读者获取信息,数字资源的整合成为必然。

由于数字资源的内在联系呈复杂的网状关系,需要通过多种整合方式来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其内在关系。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用于资源整合的方法基本有五种类型:

1)基于传统OPAC的数字资源整合;

2)基于跨库检索的数字资源整合;

3)基于元数据的数字资源整合;

4)基于超链接的数字资源与服务整合;

5)基于知识本体的数字资源组织与整合。

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门户的建设中、在数字资源的加工与平台搭建中,将整合工作作为考虑的重点,并在工作环节中尽可能地融入实践;其中在自建资源的建设上,则主要采用了以上第2和第3种整合方法。

首先是基于元数据的整合。图书馆制定了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在元数据加工时即完成初期的整合工作,为建立元数据仓储打下了基础。由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与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在文献元数据及其加工上基本采用该项目的成果(基于DC扩展的元数据),也便于与其他机构交换共享数据。

在基于异构平台的整合方面,图书馆考虑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书目记录层次上的整合,尽可能选用系统结构和元数据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平台,并要求这些平台支持OAI协议,便于元数据收割或进行联邦检索、统一检索,同时还尝试性使用CALIS统一检索系统进行跨平台搜索。二是寻求基于内容数据整合的商业化产品来帮助实现,已经对一些公司的商业化产品(如Serial Solution、Primo、EDS等)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调研。

3.3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证馆藏数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规模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建立了数字加工中心。

1)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建设

20xx年5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小规模数字加工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数字加工部,开始对本馆的古文献、民国图书、学位论文、教学参考书、民国旧报刊等印刷型资源进行数字扫描加工。

随着数字加工需求的增加,数字加工工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校内各

单位在教学科研中对资源的数字加工的需求日益增长。20xx年初,在图书馆数字加工部基础上,由学校支持建成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该中心由学校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投资建设、图书馆负责日常运行,主要面向全校单位和个人提供数字资源加工、存储和发布的公共服务机构,旨在为北京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资源提供集约化、高质量的数字加工和数据整序服务,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促进数字化资料的保存、管理和共享。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完全是由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承担建设的。加工中心具备数字化加工/采集/制作、数字信息资源内容服务、资源共享发布、资源保存等功能,预计年加工能力可达到50TB。不仅如此,加工中心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全校和其他高校用户提供如下服务:数字加工制作、数据统计分析、学术会议摄制、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多媒体加工服务、数字资源发布存储、元数据加工、还原打印装订等。

2)技术与规范发展

数字加工中心建立后,在软硬件方面有很大投入。目前硬件方面已拥有工程图纸扫描仪、飞思高精度文物复制系统、缩微数字化仪、惠普绘图仪(大幅面打印机)等大型设备以及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提供如下技术服务:普通文本图像扫描、大型文献扫描翻拍、古旧文献扫描翻拍、缩微资料扫描、录音录像带转码、视音频资料采集、编辑以及资料原貌再现和简易装订、数字信息资源编辑整理、数字资源保存等。

20xx年,图书馆对此前数年的数字加工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和规范:

● 全面清理加工数据、完善各项统计,包括加工的资源名称、加工用途、加工数量、数据保存格式和地点、数据发布情况、元数据情况、提交和发布日期等,为之后的查询、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

● 整理并完善数字加工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工作规范,形成多媒体资源的采集加工标准、数据加工标准和唯一标识符方案等新的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数字加工技术规范等原有标准规范,初步构成体系; ● 重整数字加工工作流程和相关管理规定,规范数字加工工作:包括对数字加工的工作流程、收费标准、人员以及操作规范等进行梳理,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业务规范及规章制度;

● 出台建设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的方案并由学校通过。

数字加工中心所采用的数字加工标准与元数据规范等主要遵循科技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中的相关标准,同时参考CADAL、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及档案数字加工等的相关标准规范。在数字加工中,实际执行的标准略高于科技部的标准规范,并可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采用特殊的加工标准。

20xx年2月,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印制了《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标准规范汇编》。其内容包括:

● 《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数字资源加工操作指南》

● 《通用数字资源(图像数据)格式标准分析报告》,《通用数字资源(音频数据)格式标准分析报告》,《通用数字资源(视频数据)格式标准分析报告》,《数字内容编码与内容标记标准研究分析报告》,《专门数字资源对象的格式标准推荐分析报告》

● 《非文献类馆藏的数字化加工规范与应用指南》

● 《CADAL数字加工标准》,《美国国会图书馆文本和图像资源数字转换技术标准》,《CADAL数字化文本元数据规范草案》

●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 《基本元数据标准》,《基本元数据扩展集标准》,《基本元数据著录规则》

● 《期刊论文元数据规范》,《学位论文元数据规范》,《电子图书元数据规范》,《音频资料元数据规范》,《视频资料元数据规范》,《古籍元数据规范》,《拓片元数据规范》,《舆图元数据规范》等。

3)系统平台与存储体系

特色馆藏数字化加工后的资源,通常是通过CALIS的特色库平台或经CALIS认证的商业化平台来发布的,如TRS系统、清华同方的TPI系统、北大方正Apabi数字资源平台、杭州麦达系统等。也有自行开发的系统平台,如《祕籍琳琅》和《学苑汲古》(CALIS技术中心开发)。

图书馆统一规划存储体系,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充分合作配合,对加工出来的各种数字资源进行分层存储。其中加工级别的原始数据,在学校的中心仓储保存;在线服务的数据,则由图书馆负责分布式存储。同时,数字加工中心还建立了小型中转存储,保存进入图书馆存储系统和学校中心存储系统之前的临时数据。

3.4 未来发展

在虚拟馆藏与实体馆藏并行的时代,北京大学图书馆将继续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大力推进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的工作,在逐步实现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北京大学的特色资源和珍稀资源,建立常规运行机制,为学校各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提供服务,为北京大学学术信息资源的服务和存储奠定基础,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更有力地支持北京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

目前,图书馆已经规划的特色数据库项目有:

● 北京大学知名学者口述史数据库:将与学校相关单位合作,采访北大知名学者,保存第一手口述史资料和其他珍贵资料。

● 北京大学知识库:将与学校相关单位合作,将北京大学所有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教材、课件、讲座、口述资料、会议论文或演讲等汇集在一起,以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加强科研管理,成为评价、考核教学、研究人员的有效工具。

4 结语

从上述高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来看,数字特色资源的建设已经在数字资源的数量、类型和数据规范方面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未来,应在CALIS等共建共享项目的组织和带动下,逐渐走向整合与共享,如使用相对统一的元数据仓储及整合发现系统,多馆联合共建等;特别是要加强数字特色资源的服务,如发现服务、咨询服务、全文传递服务,加强特色库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提高系统的可用性,让读者真正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服务,让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字资源实实在在地成为读者不可或缺的文献信息。

参考文献

[1] eduChina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EB/OL]. [2010-10-25]. http://www./calisnew/calis_index.asp?fid=3&class=5.

作者简介

别立谦(1973-),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办公室主任。E-mail: bielq@lib.

肖珑(1964-),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朱强(1955-),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姚晓霞(1971-),CALIS管理中心秘书长。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Digital Resources of Academic Libraries of China

Bie Liqian, Xiao Long, Zhu Qiang, Yao Xiaoxia /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mong the academic libraries in China held by CALIS Administrative Center in 2010,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n self-developed digital resources, and introduced the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situation of CALIS special collection databases. Taking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lso described the considerations on the general structures of self-developed digital collections. Based on the current experiences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services improvement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the evidences and reference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collection databases.

Keywords: Resource digitalization, Self-developed database, Special collection, Storage technology,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