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角活动的个案分析

论文

《从区角活动中看材料》

————小班

内容摘要: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材料能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则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本文阐述的正是区域活动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

关键词: 兴趣 表达 表现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材料会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角色扮演区,投放了小号消防员服、医生服(包括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所用的医疗器械)等等。孩子们很乐意去扮演不同职业的人,并使用消防员、医生等人所使用的材

料。

镜头一:

区角活动中,幼儿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游戏,但都玩的时间不长,只有角色扮演区保持着原有的人数。我很好奇,走近一看,原来丁丁和彤彤在扮演消防员,身穿消防员服,手里拿着水管 对着一边“冲水”,嘴里还喊着:“着火了,别怕,我是消防员,我来救你们!”莉莉在扮演医生,手里拿着听诊,不时的为伤员听诊,不时的问:“怎么样了,哪里不舒服?”还有一群护士(手里拿着输液瓶和针管)和伤员。突然,“伤员”轩轩猛的推开“护士”,跑到我身边大叫着:“老师,伤员去医院要坐救护车,要有救护车,司机要开车呀拉伤员啊,没有救护车,没有方向盘怎么办?”

反思:

在这个环节,我忽略了司机这个职业和救护车。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依赖材料进行想象,所以材料要广泛、多样性。而材料救护车和“方向盘”则是司机的象征。“司机”是小班孩子最喜欢扮演的角色,有了这个角色,必然要有救护车,这样才符合现实的情境,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调整后:

通过轩轩的提醒,我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增加了救护车和“司机”用的方向盘,有了这个材料,孩子们玩得更起劲儿了,完全置身于角色之中,不时的交换角色,更换材料。只见“消防员”救出伤员,送到司机身边,司机则用手开着救护车拉着伤员,再由护士医生看护治

疗。通过这些材料的使用,角色的扮演,不但通过想象创造性的模仿了现实的生活,又提高了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并在练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中,不知不觉就提升了人际智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角色扮演绝非简单儿戏,他可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

镜头二:

在建构区,有很多积木、布娃娃等。早上,飞飞和露露来得早,于是两人就在建构区玩了起来,我也参与其中。角色由我们商量分配,分配后开始了游戏。飞飞请“外婆”(我扮演)坐下,妈妈(露露扮演)则抱来一堆积木,搭建了简单的灶台,只见灶台上还竖着几块长积木。妈妈对外婆说:“你等一会儿,我烧好菜就可以吃饭。”于是妈妈炒菜,飞飞和外婆聊天,炒菜时,妈妈拿起长积木往锅里撒了几下,我见了很好奇,就问:“这是干什么的呀?”妈妈看了一下说:“这是油,炒菜前要先放些油,你知道吗?”飞飞则拿起其他长方形的积木对我说:“外婆,你看,”他逐一拿起积木向我介绍。“这瓶是酱油。”“这瓶是盐。”“这瓶是醋。”“这瓶是洗洁精。”………我故意找岔:“烧菜也要用洗洁精吗?”妈妈说:“都是我要用的东西,是洗碗时用的。”瞧,多聪明呀!

反思:

妈妈烧菜,游戏情节十分平常,而孩子们却想象丰富,不但用积木搭建了灶台,还把其想象成了油盐酱醋,更难得的是把积木想象成了洗洁精,体现了创造性。在分配角色时,我们协商由谁担任什么

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的物品及动作和语言,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更好的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了让游戏更有趣,材料更有利用价值,我对建构区做了调整,投入了大量的大雪花片和小雪花片以及角色扮演区的厨具等。这样材料样式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更丰富了。

调整后:

飞飞和露露在看到建构区增加了大小雪花片和厨具时,再一次来到了建构区,这一次他们请了布娃娃来做外婆,又一起用大雪花片变出了灶台,并把从角色扮演区拿来的厨具用上了。依旧积木是油盐酱醋,但加了很多佐料(用小雪花片代替),通过此次的区角游戏,更是体现了材料的重要性。有了材料的辅助,更进一步的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镜头三: 琳琳在数学区玩串珠的游戏,穿了一串又一串;康康在给瓶子喂豆豆;琳琳完了五分钟,扔下手中的串珠,来到康康身边说:“康康,串珠不好玩,我来和你一起喂豆豆吧。”康康回答道:“喂豆豆也不好玩,我们去看书吧。”琳琳看了看瓶子和豆豆,点了点头,随即两人离开了数学区。

反思:

琳琳和康康离开后,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这些材料,怎么才能吸引他们,我询问了琳琳和康康,他们的回答是:“太简单了,

我会串。”“太简单了,喂着没劲儿。”原来孩子不敢兴趣的原因是”太简单”。结合平时的数学活动和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对材料作了调整,并加深了难度,在串珠活动中加入了点卡和1到8数字卡,幼儿可根据点卡来穿珠;在“喂豆豆”的活动中,加入了勺子,让小班的幼儿学习“拿勺子”的动作,培养幼儿爱的情感。为此,我给这个游戏设置了好几种玩法:根据瓶子宝宝嘴的大小不同,找大小不同的“食物”喂宝宝,在瓶子上贴上不同的颜色,如此一来,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便“活”了起来。

调整后:

平时生活数学区孩子就来的少,经过这一调整,来数学区的孩子人数大大增加,孩子们的兴趣也被提了起来,既培养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又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镜头四

在美工区活动中,文文等六位小朋友各自选了要进行艺术创做

的材料。文文、妞妞的能力是较强一些的,他们两人选择了第一种空心圆柱形材料和模具;丁丁能力中等,他选择了第二种材料,是我们常见的石头和颜料;其他三位小朋友的能力稍逊于丁丁,但是他们很大胆,选择了第三种材料包括裁好的彩色卡纸、发膏和一些松树的针叶。孩子们在利用自己选择的材料进行创作,忙的不亦乐乎。过了十几分钟,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我身边:“老师,你看这是我做

的小鱼好看吧”“我做了一颗心送给你吧”“这是我画的彩色石头,漂亮吧!”“老师,看,我是画家了,这是我做的。”悠悠举着自己用第三种材料完成的作品高兴的对我说,脸上洋溢着成功带来的喜悦感。

反思:

孩子们在操作第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他们的像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在一定“支架”的基础上得以发挥,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得以培养。我不止一次的看到幼儿很兴奋的高举自己的作品,这给他们带了无比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第二种材料是石头和颜料,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去进行创作,从中体验了玩色的乐趣及创作的快乐。第三种材料,孩子们可自由的去运用,想象探索的空间就更大了,而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更广了。

调整后: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根据幼儿的发展和需

要以及能力的差别,在美工区又投放了广泛的操作材料,有半成品、有原材料(如橡皮泥等)等等,孩子们参与的兴趣更高了,经常会看到孩子们高举着自己的做品,大喊:“快看,我的完成了,漂亮吧。”“瞧,我的手工做的多好啊。”………………

总之,作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该成为一名有心人,开动

脑筋,为幼儿提供有益于幼儿成长发展的材料,最大程度地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表达和表现的愿望,让材料和幼儿互动,使幼儿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第二篇:案例分析:创设小班区域活动

案例分析创设小班区域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