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学大赛暨名师示范课观摩活动

参加丹凤县城区教研中心互动结对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这次有幸参加了我县教研中心组织的“城区教研中心互助结对活动”,聆听了刘娜,徐永锋等几位教学能手的示范课文及马瑞锋、李昆鹏等几位教师的经验报告。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听了几位骨干教师的讲课,那匠心的设计、智慧的语言、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那深厚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素养及人格魅力深深冲击着我的心:

首先,开原民主小学30位教师的开放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们向我们展示了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新课堂。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可以看到教师们不同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丰富惹人好感;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老师们连声赞叹,佩服她们在短短35分钟之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

其次,观摩了30节铁岭市各县区的语、数、外、品德与生活(社会)和科学等学科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

再次,聆听了民主开原小学的21位教师的现场教研,老师们的即兴发言,让我深深感到教研的重要性: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最后,听取了开原教师学校、铁岭凡河新区小学、开原民主小学、西风东方红小学和调兵山市第一小学等5所学校“三公开”活动的经验交流。从精彩的讲座中,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三公开”活动给我们搭建了一座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为教师挖掘自身优势、开发创新潜能、大胆探索新教学模式的途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教师、学生和课堂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三公开”活动,使我们感觉到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也要有亲和力,责任心,幽默感,严谨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要抓住教学情感,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和震撼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

通过此次学习观摩,令我豁然开朗,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我们将以“校校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的“三公开”课堂教学管理为契机,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行为和策略。

第一、对教材深入挖掘和把握是上好课的关键。听完几位老师的

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例如省二实验的刘向峰老师,在教学《已死的母熊》时,她以丰子恺先生的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图文之间穿梭研读。通过为学生声情并茂的范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读中悟,在悟中

读。整节课在刘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次活动中,老师

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既有形式上的多样化,又有感悟上的多层化,不追求抑扬顿挫的齐整朗读效果,而是引领学生以读促理解,特别是一些关键语句的朗读更是通过学生自由读、比较读、评价读、学着读的语言实践和体验,将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使朗读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超越,辅以“思、议、评、”等手段,让学生在读中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例如:长白的王耀晨老师在上《触摸春天》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书中的主人公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再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安静对春天的热爱;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体会一个盲人的内心世界。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引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一个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层次非常清晰,让听者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很自然,毫

不做作。

第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通过所听的这些节课,授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搭建发展语文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体验中丰富知识、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例如师大二附小季芳老师教学《黄山松》时,她引导学生采用提要式阅读策略,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完成学习卡片,最终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有王廷波校长执教的习作课上,他指导学生运用“5W”策略,让学生先得其法,而后作文,从而使五年级的学生完成了六年级的习作。着实让与会的教师们充分领略了大家的风范。再如张陆慧老师在课上巧妙的将生字的识记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尤其让听课者深为折服的是张老师把汉字的学习与汉字文化,与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和热爱。听张陆慧老师的课,就宛如漫步在神奇的汉字王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说整个活动中,教师们的课堂是精彩纷呈的,那么这份精彩的背后更离不开课堂中的主体----学生。整整15节课里,吉林市二实验的学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充满激情的朗读,独特的思维,精彩的表达,无不在彰显着平日积累之丰厚,在赞叹唏嘘之余,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敢于想象的能力。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我们从课内课外两个渠道入手,双管齐下,方会

取得成效。

从我自身来讲,首先我想我应该阅读更多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博览全书,让那些经典的著作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

师必须践行。

其次,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赛后总结时,我记得王廷波校长公布了他初略的统计数据,那就是课堂中每位教师平均占用了课堂中百分之六十的时间,多么可怕的数字。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

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原则,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

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实效性。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课例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