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市长工作汇报

宜川县工作汇报

中共宜川县委

宜川县人民政府

(20xx年3月)

尊敬的梁市长,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共宜川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梁市长一行在百忙之中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宜川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请指正:

宜川县地处延安市东南部,国土总面积2938.5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达59%以上;辖5镇7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8万人。309国道、201省道、青兰高速贯穿境内。特色产业以果业、旅游、油煤气为主。19xx年以来,宜川先后被命名为“胸鼓之乡”、“花椒之乡”,被确定为“对外开放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全国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试点县”。

一、“十一五”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顺应时势、立足县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集中精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取得四方面成绩。一是在思路完善上,我们经过充分酝酿、上下讨论和反复论证,在县十六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城镇辐射,项目带动,果畜富民,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明确提出城乡建设落实“两个6万人口” - 1 -

布局,果业开发全面推行“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生态农业开发模式,旅游开发以景点建设、宣传推介、文化挖掘为重点等工作思路。二是在经济发展上,我们严格遵循经济规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壮大县域经济。“十一五”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1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4元;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长1.8倍、

3.6倍、1.9倍。三是在民生改善上,五年累计投资26.4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20多个,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路难、看病难、吃水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四是在工作落实上,我们建立了“六定一兑现”抓项目工作机制、“三联三包”抓“三农”工作机制、三个“三分之一”干部管理机制、“三推荐、两差额、一票决”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全县上下形成了谋发展、促发展、抓落实、干实事的浓厚氛围。

二、“十二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是宜川“转方式、富百姓、建强县、促和谐”的攻坚时期,认真解决“发展不够、基础不强、结构不优、动力不足、群众不富”等突出问题,对我们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聘请西北大学专家组编制了《宜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提交县委十六届九次全会、县十六届人大五次 - 2 -

和县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以三大特色产业开发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城乡统筹,项目带动,科教支撑,文旅兴业,果畜富民,能源强县”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基本目标:实现梁市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个突破、二个提升、三个翻番、一个跨越”,即: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新提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建设绿色、开放、和谐、幸福、奋进新宜川实现新跨越。力争“十二五”末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8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8万元。

战略内涵:城乡统筹,就是按照城乡“两个6万人口”布局(即县城6万人;12个小城镇,每个小城镇2500人,共3万人;在2398.5平方公里土地上,选60个产业集中、交通便利的中心村,每村500人,共3万人),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开发、公共服务、生态保护、要素配置一体化,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项目带动,就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从事关富民强县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做起,扩大投资,引进人才,更新技术,打牢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质量,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科

- 3 -

教支撑,就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打响打亮宜中教育这张牌,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教育强县,切实把宜川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果畜富民,就是依托现有25万亩苹果、6万亩花椒和4万亩核桃、梨,以发展壮大养畜业为配套,坚持不懈地推行“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现代农业配套开发模式,切实解决果业生产地下地上问题,推进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拓展一亩果园、一棵果树、一个苹果增效空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文旅兴业,就是从彰显“民族之魂、华夏之根”的地域特色文化入手,把蕴含宜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黄河壶口风情文化与景点建设、宣传推介、产品开发、环境整治有机融合,全力开发好、打造好,创树宜川旅游目的地新形象,推出旅游新卖点,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到20xx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以上,解决就业人员上万人。能源强县,就是依托650万吨石油、23.9亿吨煤炭、189亿立方米煤层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优势,积极与大集团、大公司合作,稳步推进油煤气规模化开发,加快秋林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三、20xx年工作思路

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以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三大特色产业开发,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立足三大资源优势,强力推进三大特色产业开发。一是推进农业率先发展。全年新栽苹果2000亩,核桃2000亩,挖 - 4 -

改置换低效果园1000亩,完成果树大改形19万亩,强拉枝24万亩,苹果总产达到38万吨以上;完成生猪饲养量9.8万头,生猪存栏达到4.9万头;新建沼气池1000口,累计达到1.6万口,生产沼渣、沼液等有机肥32万吨;完成果园套草1.5万亩;推广苹果政策性保险3万亩;强化1000名农民技术员培训,提高科技务果水平;继续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建经济实体,新增果品贮藏能力2万吨;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兑现等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集义、寿峰核桃、花椒和英旺烤烟、棚栽等区域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推进工业突破发展。协调延长石油集团,加强与大庆、胜利等大集团、大公司合作,启动5万吨原油产能“交钥匙”工程,切实破解英旺油区长2油层开采难题,千方百计增加原油产能。实施78平方公里煤炭资源精查和174平方公里煤炭资源普查,启动沿黄新区块煤炭、煤层气资源勘探工作,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天然气开采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加快秋林工业园区建设。三是推进旅游加速发展。科学编制《宜川县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和《壶口景区开发详细规划》;精心做好国家地质公园展馆、秋林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布展和运营工作;实施黄河祭坛、科考参观路、原生态停车场和景区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建设,做好黄河主题文化公园前期工作;实施编排推出一台反映地域文化的演出节目,编纂整理一套反映地方人文的宜川丛书,研究开发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的文化挖掘“三个一”工程;抢抓青兰高速陕西段通车和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机遇,利用多种媒体宣传推介壶口旅 - 5 -

游,不断开拓客源市场;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举全县之力做强宜川旅游。全年力争接待游客65万人次,门票收入400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

(二)全力实施十大工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认真落实城乡建设规划,投资10.8亿元,精心实施好统筹城乡发展的十大工程,45个项目。重点抓好苹果产业化、农综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能源沼气、基本口粮田、煤炭资源开发、原油产能等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完成城区供水、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发展。实施宜川中学迁建一期、县幼儿园、县医院门诊综合楼、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等项目,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发展。加快城区、四山步道、西南两川河堤绿化、牡丹园、新文峰塔、城区排洪排污等项目建设,促进城乡管理统筹发展。编制完成丹州新区开发规划,启动迎宾大道建设,创建幸福美好新家园。积极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年内实现4000名农民进城落户目标,累计达到9000名。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抓好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因户施策,逐步解决2.5万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居住、就业、增收问题。新建廉租房275套、公共租赁房50套、经济适用房700套、限价商品房100套,解决低收入家庭、乡镇干部、农村教师、环卫工人和医疗卫生人员住房困难。开发就业岗位560个,重点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复转军 - 6 -

人、零就业家庭和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问题。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做靓宜川教育品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严格执行药品销售零利润制度。认真开展省级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平稳。认真做好维稳、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不断提升民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尊敬的梁市长,上述汇报是我县“十二五”和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按照县委十六届九次全会安排,我们已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部门单位,落实到各相关责任人肩上。目前,农业农村工作已逐步展开,旅游工作已全面安排部署,各项民生事业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4月1日十大工程项目将如期开工。我们宜川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前景好,四大班子团结和谐、务实进取,有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20xx年在省委组织部对干部选拔任用和整治用人不正之风两项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我县均排名全省第一。今年虽然是换届年份,但是请梁市长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完善工作机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绝不拖全市的后腿。

- 7 -

 

第二篇:工作汇报(潘市长)定

瓜州县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瓜州县委 瓜州县人民政府

(20xx年3月10日)

尊敬的潘市长及调研组各位领导:

根据市政府调研工作安排,现将我县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20xx年重点工作部署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瓜州县基本情况

瓜州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县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现辖5镇10乡、73个行政村,其中整建制移民乡6个(民族乡4个)、移民村33个;总人口14.2万,其中移民人口8.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9.7%;少数民族人口2507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

瓜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四千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秦以前为羌戎所据,秦时为大月氏占有,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为敦煌郡所辖,两晋沿汉制,隋臵长乐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称瓜州,宋元相沿,至清雍正年间设安西卫,民国2年(公元19xx年)改为安西县,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瓜州县。

瓜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流、沙漠、绿 - 1 -

洲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南北高,中间由东向西渐低,海拔在1100--1500米之间;占县境面积8.5%的绿洲被戈壁、山地、丘陵分割为东、西、南三大块,西热东凉和南山地区多泉眼湿地的特点,形成了西棉、南牧、东粮三大农业区域格局;境内少雨、干旱,平均年降雨量不足50mm,蒸发量却高达4000mm以上,昼夜温差较大,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气候,适宜于小麦、棉花、蜜瓜、酒花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瓜州蜜瓜,含糖量高达19%,甘甜醇香,享誉全国;境内拥有各类动植物资源516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6种,野生甘草、锁阳、苁蓉等名贵中药材分布较广,是甘肃省有名的“粮棉基地”、“瓜果之乡”和“中国锁阳之乡”,20xx年荣获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

瓜州境内有疏勒河、榆林河两大水系,年平均径流量4.2亿立方米,有各类水库、塘坝37座,总蓄水量2.53亿立方米,其中双塔水库库容达2.4亿立方米,是甘肃省最大的农业灌溉水库。全县拥有耕地50余万亩,天然优质草场3000多万亩,20xx年牛羊存栏量达50多万头只,是典型的农牧业县份。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铝、铅、锌、花岗石、大理石等40余种矿产品,地质储量大;县域内风能资源独具特色,利用价值高,百万千瓦风电场正在加紧建设;县内电网覆盖率高,电力供应充足,发展潜力巨大。

瓜州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唐代名城锁阳城、“康熙梦城”桥湾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千佛洞、榆林窟与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孙悟空最早出现的地方;象牙 - 2 -

造像堪称稀世珍宝;西路军浴血奋战的悲壮历程激发了后人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大漠驼铃、狼烟烽燧、丝路艺术、瀚海蜃景和绿洲田园构成了瓜州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景观。

瓜州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通讯信息畅通无阻。兰新铁路、敦煌铁路横贯南北,国道312、313、215线及嘉安、安敦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捷;这里信息畅通,通讯便捷,光缆、微波数字传输、移动通讯、数据通信并举,功能齐全,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贾重镇。

二、20xx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xx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突出打造新型能源基地,主攻移民扶贫开发,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经受住了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提前两年实现了“翻番”目标,全县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1、突出工作重心,县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xx年,县委、县政府把努力实现反映发展成果和综合实力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七大指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收拢五指,集中攻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0.4亿元,增长24.4%;固定资产投资90.5亿元,增长1.9倍;财政收入20064万元,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万元,增长16%;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430元,增长12.2%;疏勒河、九甸峡项目移民人均 - 3 -

纯收入727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突破了30亿元和2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2、坚持以项目为纲,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20xx年,我县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准确判断国家宏观调控导向,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央、省市投资项目的筛选、谋划、争取等工作,年内争取中央、省市投资项目52项、资金1.1亿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力量。通过层层分解招商引资任务,制定出台了更具吸引力和操作性的促进投资创业若干政策规定,在全县形成了大开放、大招商的浓厚氛围,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42项、资金254亿元,落实到位23.9亿元。全年新、续建各类项目172项,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48项,亿元以上项目17项,带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3、强化工业主导,风电支撑作用初步显现。20xx年,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县传统工业的严重冲击,全县上下立足发展新型能源的独特优势,加快风电及装备制造业发展,加速推进火电、光电的前期工作,支撑工业经济在困境中企稳回升。全年开工建设工业项目77项,建成投产工业项目22个,有13个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获得市上奖励,名列全市前三位。以独有的资源吸引了16家国字号大中型企业进驻瓜州开发风电,19个风电项目完成投资78.4亿元,新增装机80万千瓦,累计达到112万千瓦,风电及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顺利跻身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提升和 - 4 -

扩大了瓜州在全国的影响。

4、夯实农业基础,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20xx年,我县利用工业发展积累的财力,持续加大“一特四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注重示范引导,突出规模效应,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试点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蜜瓜、酒花、枸杞等特色经济作物达到18.14万亩,增长45%,结构调整的幅度及产生的效益是近年来最明显的一年。积极推进养羊大县建设,牛羊饲养量达到55.3万头(只),增长15%。输转农村劳动力1.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6亿元。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建、扩建啤酒花、番茄加工生产线3条,新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3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做好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一乡十一村”完成投资1.2亿元,试点乡村面貌明显改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5、发挥多种积极因素,移民扶贫开发步伐加快。20xx年,我县正视移民问题解决,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得到了省市高度重视,瓜州被确定为全省扶贫参照县,争取到了一批加快扶贫开发的项目、资金。全年投资1.08亿元,改造移民区危旧房928户,扩建村委会6个,衬砌渠道134公里,铺筑村组道路100公里,硬化人行道19.9公里,改良盐碱、板结土地4.5万亩,修建暖棚圈舍1140座,建设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252公里,将疏勒河、九甸峡项目移民整体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并彻底解决了30个移民点7655户3712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县、乡进一步强化移民乡村造血功能,充分调动基层的发展积极性,突 - 5 -

出狠抓生产普及、技术覆盖、产业培育、劳务输转等工作,组织开展百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助农增收促落实活动,新建移民乡村特色种植、设施养殖、劳务输转顺利起步,为移民乡村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6、争取政策支持,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20xx年,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转移支付增量资金911万元、各类财政专项资金3.2亿元,比上年增加1.72亿元,增长117%。完成财政总支出5.88亿元,其中:省市专项支出3.06亿元;县本级财政支出2.82亿元,比上年增支4396万元,增长18.5%,保证了机关单位的正常运转,确保了重点项目、特色产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支出及时到位。

7、完善发展机制,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县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制定了《移民乡村扶贫开发五年规划》,同时,大力实施风电强县、一特四化等发展战略,为今后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整合完善了《瓜州县鼓励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通过重奖激励,政策引导,推动县域经济向新科技、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领域迈进,西脉冶金、宝海矿业、亿得生物科技等骨干企业经营领域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禾麟公司系列产品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全县农产品加工、风电及装备制造、金属冶炼、石材开采企业群体持续壮大,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4户,为全县经济发展积蓄了力量。

- 6 -

8、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xx年,全县上下全力以赴,统筹兼顾,加大投入,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把化解资金难题,解决关键问题,保护好、支持好基层干事创业积极性作为根本措施,省市县确定的惠民实事全面完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类低保、救灾、救济资金及时足额发放,教育、卫生、文体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三、20xx年我县重点工作

20xx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打造陆上三峡、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重大部署,全力实施“两抓整推、乘势跨越”战略,坚持风电强县不动摇,狠抓扶贫开发不松劲,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一特四化”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保障民生,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20xx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25%,达到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达到13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达到10.3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2%,达到2247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达到1.62万元;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达到7200元;疏勒河、九甸峡项目移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达到95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县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以下 - 7 -

重点工作:

1、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继续保持投资高速增长。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精心谋划、储备、包装风电二期、光伏发电、昌马灌区生态节水及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移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不少于80个,为项目争取、引进、实施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紧紧把握国家及省市项目、资金的投向,加大争取力度,力争在民生工程、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全面盘点“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认真总结项目建设的新经验、新方法,高点定位,科学谋划,以加快发展的方向标、路线图、项目库为标准,认真编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力求使“十二五”规划成为引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充分利用我县被省上确定为扶贫参照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养羊大县、财政省直管县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及时对接落实年度项目计划,不断扩大项目成果。三是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完善招商引资跟踪问效机制,促进已签订协议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尽快到位,尽早开工建设。扎实开展招商攻坚月活动,适时举办投资峰会和招商新闻发布会,积极参加重点招商节会,不断扩大对外影响力,争做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地。

2、紧紧围绕“一翻三突破”目标,力促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一是大力推进风电能源项目。扎实开展风电建设攻坚年活动,继续坚持风电项目督查、评比、竞赛制度,严格落实激励制裁 - 8 -

措施,加强与风电企业高层的对接,加快风电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风电装机翻一番,力争如期完成380万千瓦的装机任务。支持风机塔筒制造企业签订单、促销售,年加工销售塔筒1200套以上。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常乐火电厂建设进程,争取750千伏输变电工程10月份建成投入运营。二是加快传统工业振兴步伐。切实抓好辉铜山尾矿保护利用、东巴兔铁矿采选、诚真石材加工、华锋铁球团烧结等重点工业项目,积极培育金属冶炼、工业硅生产等高载能产业,力争开工1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建成投产18个以上。积极帮助现有工业企业在市场复苏后多生产、多营利、多创税,力争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突破10户,工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工业税收突破1亿元。三是高标准打造工业集中区。全面完成瓜州工业园区整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园区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视园区公共设施管护,提升园区的聚集孵化能力,力争新入驻企业10户以上。四是深入推进质量兴企和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投资8000万元,实施技改项目25项。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或国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产品标准化普及率达到98%以上。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培育和保护力度,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以禾麟公司为标杆,争创甘肃名牌、甘肃著名商标1-2个,打响“西脉”记忆合金、“锁阳王”保健酒、“亿得”枸杞咖啡、“张芝”砚等地方特色品牌。

3、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 9 -

扶持发展“万元田”800亩,新增“五千元田”和“三千元田”1万亩。蜜瓜、葡萄、酒花、枸杞、大枣等特色作物新增7万亩,达到2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以上。全面落实养羊大县年度建设任务,新增“1245”设施养殖户1100户,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65.5万头(只)。全县完成劳动技能培训6500人,输转劳动力1.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以上。二是不断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围绕蜜瓜、枸杞、甘草等特色产业,积极引资兴办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突出抓好枸杞制干生产、元通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等重点产业化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产。整顿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创建示范合作社2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温室栽培、牛羊品种改良与高效养殖等先进实用种养技术,抓好产业技术承包和市、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率达到80%以上。三是深入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坚持整村推进,强化示范带动,支持11个试点村加快村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力争完成20个组的整组推进改造工程,切实改善试点村组面貌,增强发展实力。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农村六项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规范村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和标准,通过财政奖补激励政策,调动村组建设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扎实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100亩,衬砌渠道121公里,建成节 - 10 -

水灌溉示范面积2000亩,建设小康住宅1000户,铺筑乡村道路239公里,新增沼气用户500户,新建绿色通道60公里、农田防护林300公里。

4、突出抓好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移民扶贫开发。一是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各级扶贫资金3000万元以上,支持移民乡村改良土地2.05万亩,建设农田防护林5000亩,衬砌渠道64公里,修建通乡通村道路110公里,新建村委会、卫生所、文化室1万平方米,完成12个组的整组推进建设任务,改造危旧房1262户,硬化居民点人行道4万平方米,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积蓄发展后劲。二是大力实施“1+1”富民工程。依托扶贫开发项目,围绕户均输出1名长期劳务,人均发展1亩特色高效田,户均实现收入过万元的“1+1”目标,扶持引导移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枸杞、甘草、红花等特色作物面积新增3万亩,累计达到6.7万亩,占到移民乡村总播种面积的27%,新建暖棚圈舍1275座,调引基础母羊1.2万只。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完成劳动技能培训4000人,输转劳动力1.1万人,分别占移民乡村劳动力总数的12%和33%,实现劳务收入8000万元以上。三是不断增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扫盲、科普、普法活动,扎实做好义务教育保学控辍工作,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2000人。加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移民群众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加大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力度,做到户均至少有1名科技明白人,切实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四是持续加大帮扶力度。遵循开 - 11 -

发式扶贫方针,逐步把扶持对象由普遍支持向重点扶持转变,扶勤治懒,扶快带慢,扶出成效。坚持开展“四包增收责任制”和新老乡镇互联结对帮扶工作,切实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市级领导帮扶移民乡村的有利条件,密切与市直帮扶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工作对接,努力扩大帮扶成果。

5、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产业。一是加强规划管理。按照“东扩、西进、南延、北预留”的思路,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扎实做好控制区域管理工作,加强执法监察,坚决杜绝违规、随意建设行为,确保城市建设管理规范有序。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抓好县府街和渊泉街东延伸段道路铺筑、九支渠景观带一期建设工程。三是加大平房棚户区改造力度。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推进城区拆迁改造工作。四是狠抓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契机,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严格落实城区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城市交通、商贸市场、市容市貌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切实抓好城乡结合部、县城出入口、集贸市场等重点地段“脏、乱、差”的整治工作,巩固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五是活跃商贸旅游。启动实施锁阳城、塔尔湾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装推出桥湾城--双塔湖--锁阳城--榆林窟--梦柯冰川精品旅游线路,争取融入敦煌旅游圈,加快开发以象牙佛、“张芝”砚为代表的旅游产品,努力提升瓜州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旅游产业扩张能力,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800万元以上。完成祁连商厦、新州里市场续建工程,深入实施家电下乡,建成农家 - 12 -

店商品配送中心,改造农家店20户,推进商贸流通服务向农村延伸,刺激和扩大农村消费。

6、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不断增强保障发展的实力。一是大力增加财税收入。建立健全综合治税机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税收专项整治,全面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和征管水平,确保税款应收尽收。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上级各项财政政策,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争取力度,力争今年奖补和转移支付拿到更多份额。二是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认真落实政府投资项目效益评估和立项审核制度,未经评估审核的项目不予开工,严格控制新债务的发生。强化预算约束,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优先安排重点支出,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在确保刚性支出的同时,综合运用预算、贴息、奖补等手段,努力增加特色产业、项目前期、重点工业企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三是切实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认真落实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对扶贫、救灾、社保和国债、财政等专项资金实施分级管理、全程监督,严格履行立项、申报、审批、招投标等程序,加大审计力度,坚决预防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完善资金整合使用机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同一性质资金,按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努力做到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四是积极促进金融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密切银政、银企合作关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进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三农”工作、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的有效信贷投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 - 13 -

支持。

7、切实保障民生,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推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和五保供养工作,着力打造“阳光低保”。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扎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力度,巩固扩大城乡医疗保险覆盖面,切实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高度关注社情民意,及时解决群众基本生活、住房、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完成第三中学续建工程、冶金中专实训基地和学生宿舍楼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施县医院住院部大楼、南岔卫生院和腰站子、双塔计生服务所建设工程。完成东千佛洞崖体加固、玄奘取经博物馆、广电播控中心续建任务。新建农村体育“一村一场”项目20个,完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二期工程,举办第八届农民运动会。

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矿企业发展面临困难较多。工业企业尤其是矿产品加工企业受大环境影响,产品滞销、效益下滑的情况还没有根本上好转,财税增收压力较大。二是移民扶贫开发面临较大困难。全县6个移民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设计、建设时存在缺陷,加之建设周期较长,地理条件差,建设标准不高,渠道破损渗漏严重,各类支渠、斗渠、农渠平均完好率仅为53%;大部分移民住房简陋,全县移民危房户达到5690户,占移民总户数的31.4%,特别是疏勒河项目移民90%的住房为项目修建的简易过渡住房,户均住房面积不足30平方米,群众住房条件较差;各移民乡村公路大 - 14 -

部分为项目建设时的简易道路,砂石路占到移民乡村道路总里程的81%,移民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三是社会发展部门人员编制紧缺。随着各类项目移民的陆续迁入,目前我县总人口已达到14.2万人,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量也不断加大,但是目前县直党政机关、政法部门仍执行20xx年9万人口基数核定的编制,党政机关、政法系统编制及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工作任务与人员配备出现了失衡情况,制约和影响了机关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旅游产业发展步伐较慢。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食、住、行、游、购、娱设施还不配套;现有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小,抗风险能力差,亟需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做大做强;五是社会维稳压力明显增大。由于移民的大量迁入,移民问题和民族问题带来不稳定因素已逐步显露出来, 群体突发事件也呈现多发态势,全县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维护稳定的压力较大;六是是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随着“两西”、疏勒河、九甸峡移民项目的陆续实施,全县耕地面积大幅增加,致使全县林草植被、湿地面积锐减,草地植被生态严重退化;加之移民群众因无钱购买燃料,砍挖红柳、梭梭、白刺、草皮等天然植被现象的较为普遍,对我县生态保护造成很大压力。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快风电项目建设步伐。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用电、用水、征地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确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二是力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定期进行衔接调度,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让企业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强管理、抓经营、降成本、增效益。三 - 15 -

是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月督查通报、季考核奖罚、年验收评比力度,全力抓好年度重点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紧抓“三春”时节,大力开展春季植树造林,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落实重点产业任务,抽调机关干部深入移民乡村开展“三春”生产帮扶工作,引导组织群众扎实做好田间管理和动植物疫情防控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打好基础;有准备地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创造性地完成新农村试点目标。五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有组织地向商贸流通、餐饮娱乐、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第三产业输转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突出抓好移民乡劳务产业发展,切实解决移民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六是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狠抓安全生产,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的监管,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 1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