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习感受

题目:学习《成本会计》的感受

班级:13级会计5班

学号:131922526

学习《成本会计》的感受

大学近一半的时光已经匆匆逝去,在大一我们学习了《会计基础》在大二上半学期里我们结束学习了,《中级财务会计》,而接下来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成本会计》,接下来我就来谈谈自己对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感受到了《成本会计》与以往所学的会计专业课的有所不同,我们所学的内容,大部分需要通过一些计算公式,来对其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不再是像大一学《会计基础》那样需要记忆很多会计科目,和要写很多会计分录,也不像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那么晦涩难懂,但是却能明显感觉到《成本会计》对于我们的计算能力要求高了许多,很多题目都是一环套一环,如果之前那个数字计算错误,那么就会导致整个题目计算错误,满盘皆输,因此,这门学科,也使得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从而更好的学好这门学科。

其次,掌握了成本会计的知识及做账流程。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成本会计是对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的高度考验,从数字计算到报表输出,再到数字分析,每一个过程都是那么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同时也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都知道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它要求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耐心、细心和恒心等基本的职业素质,这些特性在成本会计工作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在学习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努力的积极的去完成成本会计的实习任务,不仅要把一些难点、重点搞清楚搞明白,连那些细节的东西都不能放过,从而加深理解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这些途径来培养自己作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当然在学习手工做账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计算机录入技能。21世纪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世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依靠信息技术提高竞争能力,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成本核算环节是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做为会计人员更应该提高有关计算机的技能。值得庆幸的是,此次课程实习在锻炼我对成本会计核算中相关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熟练程度基础上,跟随时代发展的电算化潮流,利用计算机来系统全面的进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我的计算机录入技能,为我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号《成本会计》是我们这一学期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去面对这门学科,的对待老师讲过的每一个题目,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从而更好的运用和掌握这门学科,为以后的会计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第二篇:成本会计学习

成 本 会 计

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章 成本会计总论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成本会计的对象;了解成本会计的职能,了解成本会计的组织。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包括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将各行各业的成本会计都包括在内,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费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为了适应经营管理的不同目的,还运用着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机会成本和差别成本等专项成本。现代成本会计的对象应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和各种专项成本。

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七项职能。其中成本核算是基础。

成本会计的任务是,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制止各种浪费和损失,以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核算各种生产费用、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数据;分析各项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挖掘节约费用、降低成本的潜力。

重点、难点分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五项要求;掌握工业企业费用要素和产品项目;熟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账簿设置;了解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成本核算的五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经营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界限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

(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1.定额的制订和修订

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修订

3.原始记录

4.厂内计划价格的制订和修订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对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

2.根据权责发生制对跨期费用进行持摊或预提。

3.将单独核算的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4.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5.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6.将生产费用累计的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7.月末,结转期间费用。

苹果王

2005-09-09 23:06

重点、难点分析(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材料费用、外购动力费工资费用、折旧费用、其他费用的分配方法与核算。

(一)材料费用的核算

1.材料发出的核算

(1)按实际成本计价(2)按计划成本计价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

2.材料费用分配核算

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应采用适当方法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3.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应视具体情况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

(二)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外购动力费的核算包括其支出和分配核算。应重点掌握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方法及账务处理。理解“应付账款”科目实质。

1

(三)工资费用的核算

应掌握工资总额的定义及其六个组成部分。计件工资属直接计入费;计时工资属间接计入费用;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一般属间接计入费用。

(四)计提职工福利费用核算

(五)折旧费用的核算

掌握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掌握计提折旧的范围及折旧费用分配的方法及有关账务处理。

(六)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利息费用通过“财务费用”科目归集和分配。这里的税金指4种(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通过“管理费用”科目归集和分配

苹果王 2005-09-09 23:06

重点、难点分析(工业企业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学习本章,掌握待摊费用摊销和预提费用计提的核算;熟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支出的核算。

(一) 待摊费用的核算

应掌握待摊费用的概念、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超过一年的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支出时,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低值易耗品 包装物 应交税金

摊销时,借: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贷: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科目若有余额,一定在借方。

(二) 预提费用的核算

应掌握预提费用的概念、性质。

预提时,借: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贷:预提费用

实际支付时,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

“预提费用”科目若有余额,可能在借方属资产;也可能在贷方,属负债。

苹果王 2005-09-09 23:07

重点、难点分析(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账务处理,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特点和各种分配方法;了解辅助生产费用的项目。

(一) 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核算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通过“辅助生产成本”总账进行。该科目若有余额,余额在借方,表示为辅助生产的在产品成本。

辅助生产发生的制造费用归集有两种方法:方法1,先记入“制造费用”总账科目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然后再从其贷方转入或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方法2,为简化核算工作,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二)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特点是在辅助生产各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2

考生在学习本章中,注重表中数字计算及填列位置,不能死记硬背,而应理解,其中交互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较难也很重要,应多做练习。

苹果王 2005-09-09 23:07

重点、难点分析(制造费用的核算)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制造费用归集的账务处理;掌握制造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熟悉制造费用的项目。

(一)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制造费用大部分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机构料消耗、季节性停工和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租赁费、辅助工人工资及福利费。还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或者核算上不便于单独核算,因而未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此外还包括车间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如车间照明费、水电费、取暖费等。

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

(二)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四种方法中重点掌握最后一种。特别注意采用该方法时,“制造费用”账户余额的处理。

苹果王 2005-09-09 23:07

重点、难点分析(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废品损失的核算,熟悉停工损失的核算。

(一)废品损失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1.废品损失的概念。指定用书中的定义包括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及可修复废品损失,指的是废品的净损失,用公式来表达为:

废品损失=废品报废损失-各种赔款

有三种损失应区别于废品损失:(1)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成本,作销售费用处理。(2)产成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作管理费用处理;(3)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以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2.废品损失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停工损失核算原理与废品损失核算原理相同。

苹果王 2005-09-09 23:08

重点、难点分析(生产费用分配核算)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各种方法及其应用条件;掌握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账务处理;结合前面所述,熟悉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了解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及其对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与本月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四者关系式为: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公式1)

根据公式1可求得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公式:

3

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公式2)

从公式2可以看出,各月末在产品数量或费用的大小以及数量或费用变化的大少,对于完工产品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正确地核算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地进行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二)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其分配方法有七种,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

苹果王 2005-09-09 23:08

重点、难点分析(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熟悉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和四种辅助方法;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和具体方法;熟悉品种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一)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指导书第179页表9——1综合阐述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之间关系。考生应准确理解、记忆。

(二)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

(三)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指导书第3章到第8章以品种法为例讲述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苹果王 2005-09-09 23:08

重点、难点分析(产品成本核算的分批法)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分批法的计算程序和具体方法;掌握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简化分批法的计算程序和具体方法;熟悉分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熟悉简化分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一)分批法的适用范围、特点和计算程序

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批别的确定是关键,指导用书第175——176页阐述了这一问题,考生应准确理解并记忆。

(二)简化的分批法

它是本章的难点,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在学习这一方法是应从下列问题着手;1为什么采用分批法?2通过什么手段达到简化?3具体操作程序。其中2是很重要的,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生产二级账”与“明细账”的关系。采用简化分批法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各月间接计入费用的水平相差不多;二是各月末完工产品的批数较多。

苹果王 2005-09-09 23:09

重点、难点分析(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以及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的各种结转方法;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和平行结转的方法;熟悉分步法的适用范围和一般特点;熟悉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熟悉平行结转法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本章是该学科中较难的一章,内容较多,是考生难以掌握的一章。考生在学习本章时,一定要搞清账表之间的逻辑关系。

注意:综合逐步结转法还需进行成本还原。考生在学习上述方法时,一定要结合指导书中举例,搞清账表中每个数字的来龙去脉。

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比较。

4

优点:

1.逐步结转分步法:

(1)、能够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2)、能为半成品和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数据,

(3)、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

2.平行结转分步法:

(1)、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

(2)、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缺点:

1.逐步结转分步法:

(1)、不便于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2)、成本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

2.平行结转分步法:

(1)、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2)、不能为各个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3)、不能全面地反映各该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

适用范围:

1.逐步结转分步法:

(1)、半成品的种类不多,

(2)、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的工作量不是很大,

(3)、半成品的种类较多,但管理上要求提供各个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数据。

2.平行结转分步法:

(1)、半成品种类较多,

(2)、逐步结转关成品成本的工作量较大,

(3)、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的情况下采用。

苹果王 2005-09-09 23:09

重点、难点分析(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分类法的计算程序和具体方法;掌握副产品成本计算中主、副产品分离前、后成本计算的程序和方法;熟悉分类法的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熟悉副产品成本计算的特点;了解副产品成本计算中,副产品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方法。

(一)分类法的特点和计算程序

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然后按一定标准分配计算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特点是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同一类产品内不同产品的成本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5

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有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产品集价以及产品的体积、长度和重量等。为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将上述某一种分配标准折算成相对固定的系数,按照产品产量与系数的乘积(总系数)的比例,分配计算各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也叫系数法。但应注意:系数法是分类法的一种,即简化的分批法。

(二)分类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分类法与产品的生产类型没有直接联系,可以在各种类型生产中应用。但产品的分类和分配标准的确定是否适当,是采用分类法的关键。适当进行产品分类,适当地确定分配标准,是采用分类法的条件。

(三)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如果副产品的比重较大,应该将主、副产品归为一类产品,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如果副产品的比重不大,可以采用与分类法相似的简化的方法计算成本,即先将副产品与主产品归为一类产品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然后将副产品按照一事实上的方法计价,从总成本中扣除,以扣除后的成本作为主产品的成本。

苹果王 2005-09-09 23:10

重点、难点分析(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成本法)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产品成本差异中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方法,以及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方法;掌握采用定额成本法时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熟悉定额成本法的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了解产品定额成本的制定方法。

(一)定额成本法的概念、特点与适用范围

定额成本法,是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定额成本的制定

采用定额成本法必须先制定产品的定额成本。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两者都是以产品生产耗费的消耗定额和计划价格为依据而确定的目标成本。不同之处是:计算计划成本的消耗定额是计划期内平均的消耗定额,计算定额成本的消耗定额则是现行定额;在主管企业的上级机构(或公司)对企业下达成本指标的情况下,计划成本是上级机构对企业进行成本考核的依据,定额成本则是企业自行制定、自我控制和考核的依据。

(三)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脱离定额差异,是指生产耗费或生产费用偏离定额而发生的差异。计算的方法有限额法、切割核算法和盘存法。

(四)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定额法下,原材料的日常核算必须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

(五)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由于修订消耗定额或耗费的计划价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在定额变动的月份,为了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还应计算月初在产品的定额变动差异,用以调整月初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六)定额成本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

优点:能够加强成本的日常控制;便于进行产品成本的定期分析;有利于提高成本的定额管理水平;能够比较合理和简便地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费用。

缺点: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定额管理工作的基础比较好,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都比较准确、稳定。

苹果王

2005-09-09 23:10

6

重点、难点分析(产品成本计算的标准成本法)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基本程序、种类及特点,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标准成本法的制定。

(一)标准成本法的特点。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是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前提和关键,据此可以达到成本事前控制的目的;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是标准成本法的重点,借此可以促成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并据以进行经济业绩考评。

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相比较,即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1)都在事前制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

(2)都根据目标成本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3)都进行成本差异的事中和事后分析,并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改进工作。因此,两者都能较好地发挥对于成本的控制作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1)日常控制;(2)成本差异的处理;(3)成本差异的划分;

(4)成本差异的登记;(5)是否与变动成本法相结合等方面。但,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标准成本法一般不按产品计算实际成本,而定额成本法则按产品计算实际成本。不计算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只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这是标准成本法的最主要特点。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标准管理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我国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不能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如果平时按标准成本计算,月末必须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种类及其制定。

西方企业采用的标准成本有多种,按照制定标准成本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分类,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现有生产条件所能达到的最优水平的成本,这种成本难于实际运用;正常标准成本是根据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正常价格等条件制定的标准成本,它一般只用来估计未来的成本变动趋势;现实标准成本,是根据适用期合理的耗费量,合理的耗费价格和生产能力可能利用程度等条件制定的切合适用期实际情况的一种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法一般采用这种标准成本。

产品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构成,标准成本也应由这三大部分分别确定。其制定的程序和方法与定额成本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苹果王 2005-09-09 23:11

重点、难点分析(产品成本计算的变动成本法)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了解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和两者的优缺点,全面了解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了解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了解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怎样同时应用和结合应用的。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算出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要了解变动成本法,必须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按照成本性态,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同特点:(1)产品成本内容构成不同;(2)存货估价不同;(3)利润计算方式不同;(4)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不同。

(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前面各章所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算出的产品成本,都是既包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产品成本,通称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通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 7

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计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帐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

(四)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采用变动成本法,必须先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将混合成本采用适当的方法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试用书只讲述了两种方法,即:高低点法和散布图法。

(五)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前面各章节所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四种辅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错综复杂,一个企业、一个车间、一种产品往往同时采用或者结合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1.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和同时应用。2.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苹果王 2005-09-09 23:11

重点、难点分析(工业企业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制造费用明细表编制和分析的具体方法;熟悉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的一般方法;了解成本报表的作用和种类。

(一)工业企业成本报表的作用与种类

工业企业的成本报表,是根据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核算的帐簿等有关资料定期编制、用来反映工业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水平和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成本报表的作用是分析与考核企业成本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定价,进行成本、费用、利润的预测提供数据。

成本报表不是对外报送、公布的会计报表。成本报表的种类、项目和编制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在企业的上级机构要求企业将其成本报表作为会计报表的附表上报的情况下,成本报表的种类、项目和编制方法,也可由主管企业的上级机构会同企业共同确定。成本报表一般包括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和财务费用明细表。

(二)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的方法

成本报表中的本期实际成本、费用,应根据有关的产品成本或费用明细帐的本期实际发生额填列。表中的累计实际成本、费用,就根据本期报表中的本期实际成本、费用,加上上期报表中的累计实际成本、费用计算填列;如果有关的明细帐中登记了期末累计实际成本、费用,可以直接根据有关的明细帐相应数据填列。报表中的计划数,应根据有关的计划填列;表中其他资料和补充资料,应根据报表编制的有关规定填列。

对成本报表进行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换法、差额计算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其中比率分析法还可分为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考生在学习这些方法时,着重掌握连环替换法、差额计算分析法的计算方法。

(三)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成本项目反映、按产品种类反映。产品生产成本表可以两方面进行分析;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

该表是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单位成本报表。该表的分析包括直接材料费用分析、直接人工费用分析、制造费用的分析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

(五)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和分析

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制造费用只反映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苹果王

2005-09-09 23:13

8

成本会计学习指导

第一章 总 论

重点掌握

1. 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

2. 成本会计的对象及职能

一般掌握

1. 成本会计的任务

2.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

1、“理论成本”: C + V

其中 C :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

V: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

除C + 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

3、成本会计的概念

狭义的成本会计:仅指成本核算。

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

1、成本会计的对象:

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2、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基本职能:成本核算。

派生职能: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第二章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重点掌握

1. 成本核算的要求

2.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一般掌握

1.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 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的界限。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三大类,即:劳动对象 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

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以下若 干要素费用:

材料费用、燃料费用、外购动力费用、工资费用、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其他生产 费用。

2、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成本项目: 要素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而划分的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等。

3、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方的法分类

直接(计入〕费用:可分清哪种产品耗用,可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 间接(计入〕费用: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

第三章 要素费用的核算

重点掌握

1. 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2. 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9

3. 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4. 折旧费分配的核算

5. 外购动力费分配的核算

6 .低值易耗品摊销核算

一般掌握

1. 材料的分类

2.工资总额的概念及具体内容

3.工资的计算

4.外购动力费支出的核算

5.折旧的计算

6.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例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材料1200公斤,每公斤4元。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4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公斤;乙产品的实际产量为8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5.5公斤。求甲、乙产品各自分摊的材料费用。

解: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40 ×4=560(公斤)

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80× 5.5 =440(公斤)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200÷(560+440)=1.2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560×1.2=672(公斤)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440×1.2=528(公斤)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672× 4=2688(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528× 4=2112(元)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采用按定额消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1200 × 4) ÷(560+440)=4.8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560 × 4.8 =2688(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440× 4.8 =2112(元)

例2: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耗用原材料费用共计640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100件,乙产品200件。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甲产品120元,乙产品100元。

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解: 甲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100×120=12000(元)

乙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200×100=20000(元)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64000 ÷(12000+20000)=2

甲产品分配的原材料费用=2×12000 =24000(元)

乙产品分配的原材料费用=2×20000=40000(元)

例3:某企业9月26日通过银行支付外购电费24000元。9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35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5000度;辅助生产车间89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1900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6000度。该月应付外购电力费共计24950度。

(1)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力费用,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A产品生产工时为36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为24000小时。

(2)编制该月份支付、分配外购电力费的会计分录。该企业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解:(1)分配电力费用

电费分配率=24950 ÷ (35000+8900+6000)=0.5

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用电费=30000×0.5=15000(元)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费=5000×0.5=2500(元)

辅助生产车间产品用电费=7000×0.5=3500(元)

辅助生产车间照明用电费=1900×0.5=95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照明用电费=6000×0.5=3000(元)

(2)分配A、B两种产品动力费

分配率=15000 ÷ (36000+24000)=0.25

A产品应负担的动力费=36000×0.25=9000(元)

B产品应负担的动力费=24000×0.25=6000(元)

(3) 编制月份支付外购电力费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帐款 24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

(4)编制9月份分配电力费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燃料及动力)9000

-B产品(燃料及动力)6000

辅助生产成本(燃料及动力) 35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水电费) 2500

-辅助车间(水电费) 950

管理费用-水电费 3000

10

贷:应付帐款 24950

例4:某企业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本月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生产工具一批,计划成本为600元,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4%,另有一批生产工具在该月报废,残料入库作价30元。

解:(1)领用生产工具,

借:制造费用 600

贷:低值易耗品 600

(2)结转成本差异,

借:制造费用 24 (600×-4%)

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24

(3)报废生产工具, 借:原材料 40

贷:制造费用 40

例5:某企业低值易耗品采用分次摊销法。本月生产车间领用专业工具一批,计划成本为36000元,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为超支2%,该批低值易耗品在两年内分月平均摊销。

解:(1)领用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36000

贷:低值易耗品 36000

(2) 月末分摊成本差异 ,

借:长期待摊费用 720 (36000×2%〕

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720

(3)分月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 1530 (36000+720〕÷24

贷:长期待摊费用 1530

苹果王 2005-09-09 23:13

第四章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重点掌握

1. 待摊费用的核算

2. 预提费用的核算

一般掌握

1. 待摊费用的概念及其摊销原则

2. 预提费用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五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重点掌握

1.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各种方法

2. 相应的帐务处理

一般掌握

1. 辅助生产及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

2.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3.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核算

第六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重点掌握

1. 制造费用分配的各种方法及帐务处理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一般掌握

1. 制造费用的概念、内容

2. 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例6: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已归集在“制造费用-基本生

产”帐户借方的制造费用合计为21670元。甲产品生产工时为3260小时,乙产品生

产工时为2750小时,丙产品生产工时为2658小时。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解:制造费用分配率 =21670÷(3260+2750+2658)=2.5

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260×2.5=815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750×2.5=6785(元)

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658×2.5=6645(元)

例7: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234,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19,000件,乙产品6,000件,丙产品8,000年。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5小时,乙产品7小时,丙产品7.25小时。本月份实际产量:甲产品1,800件,乙产品700 11

件,丙产品500件,本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20,600元。

要求:(1)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

(2)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

解: (1)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定额工时=19000×5=95000(小时)

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定额工时=6000×7=42000(小时)

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定额工时=8000×7.25=58000(小时)

(2)年度计划小时分配率 = 234000/ 195000 =1.2元

(3)本月实际产量定额工时

甲产品定额工时 =1800×5=9000(小时)

乙产品定额工时 =700×7=4900(小时)

丙产品定额工时 =500×7.25=3625(小时)

(4)各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甲产品制造费用 =9000×1.2=10800(元)

乙产品制造费用 =4900×1.2=5880(元)

丙产品制造费用 =3625×1.2=4350(元)

(5)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10800

(乙产品) 5880

(丙产品) 4350

贷:制造费用 21030

第七章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重点掌握

1. 废品、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概念

2. 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概念

3. 废品损失的核算

一般掌握

1. 停工损失的核算

例8:本月A产品投产600件,原材料开始一次性投入,实际费用为:直接材料60000元;直接人工14700元,制造费用14210元。A产品合格品为480件,不可修复废品20件,其加工程度为50%,废品残料作价500元入库。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

(1)计算与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2)编制残料人库、结转废品净损失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约当量=480+20×50%=490件

分配率:直接材料=60000/500=120

直接人工=14700/490=30

制造费用=14210/490=29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直接材料=120×20=2400

直接人工=30×10=300

制造费用=29×10=290

借:废品损失——A产品 2990

贷: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990

(2)残料人库:

借:原材料 500

贷:废品损失——A产品500

(3)结转净损失: 2990一500=2490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49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249

第八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

重点掌握

1. 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

2. 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核算

一般掌握

1. 在产品的概念及其数量的确定

2. 不计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一般掌握

1.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2. 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

基本方法

12

辅助方法

第十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重点掌握

1. 品种法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

2. 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及应用实例

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重点掌握

分批法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

一般掌握

1. 分批法的计算程序

2. 简化的分批法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重点掌握

1. 分步法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

2. 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一般掌握

1.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2. 平行结转分步法

第十三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重点掌握

分类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一般掌握

1. 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2. 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第十四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一般掌握

1. 定额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 定额法的计算程序

第十五章 成本报表

重点掌握

1. 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

2. 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一般掌握

1. 成本报表的作用与编制要求

2. 制造费用明细表

3. 期间费用明细表

第十六章 成本分析

重点掌握

1. 成本分析的内容

2.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一般掌握

1. 成本分析的意义

2. 成本分析的程序

3. 成本分析的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4. 成本效益分析

苹果王 2005-09-09 23:14

成本核算应设置哪些总账?

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有关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出的物资消耗、劳动报酬,以及有关费用的支出数额、构成和水平。为正确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总分类科目。

苹果王 2005-09-09 23:14

成本核算帐务处理程序

成本核算帐务处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原始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材料、工资费用分配表。

13

(2)根据原始凭证及耗用材料、工资等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明细帐。

(3)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4)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明细帐。

(5)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

(6)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明细帐。

(7)将完工产品成本转入产成品明细帐。

(8)已销售产品成本转产品销售成本明细帐。

苹果王 2005-09-09 23:15

一、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1、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收益性支出是指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支出,收益性支出全部列作当期的成本、费用,也称为营业支出。例如工资支出、折旧费用等等。资本性支出是指其效益影响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计算各期的损益,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

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支出;如非常损失,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等。

区分不同性质的支出是企业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条件。

2、划清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产品制造成本是指企业为制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工资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指在会计期间内为企业提供一定生产条件,以保持产品产销能力所发生的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3、划清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

4、划清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

5、划清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

6、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企业应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规定。企业发生下列费用,不应列入成本、费用:

(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对外界的投资以及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3)被没收的财物以及违反法律支付的各项滞纳金、罚款以及企业自愿赞助、捐赠的支出;

(4)在公积金、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

(5)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付费;

(6)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二、做好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1、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并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

2、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

3、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等制度。

4、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14

三、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来决定。

2005-09-09 23:16

1) 材料费用分配(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2) 掌握工资费用的分配;如生产工人的工资记入直接生产经营的帐户,对于基本生产车间管理员的工资应该记入制造费用帐户。对于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如果企业设置制造费用,辅助车间科目的话,就应该把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应该记入到制造费用辅助车间的明细帐中。如果企业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额较小,可以不设置制造费用帐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把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记住到辅助生产成本的帐户。对于企业消售部门人员的工资,在费用发生的时候,应该记入营业费用。对于厂部人员的工资走管理费用。所以不同人员的工资在发生的时候,应该记入到不同的帐户中去。另外,按不同人员的工资提的福利费也要记到相应的栏目中去。

3) 关于制造费用的分配;(分配方法在教材中的60-63页,方法主要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在这四种方法下,如何对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和核算,这部分内容要求同学们掌握)

掌握辅助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计算和分配

4)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的方法教材讲了七种,这七种方法中重点要求大家掌握:一是约当产量比例法;二是定额比例法,三是要求掌握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以及月末在产品按定额原材料费用计价法。这几种方法需要同学结合作业、相应的教课书后面的习题进行复习。)

5) 关于成本会计报表主要要求同学掌握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填制;

6) 计算可比产品全年累计总成本的计划完成率、实际降低额和实际降低率以及降低计划的执行结果。

7) 关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这是课程重点、难点的地方。教材中主要讲了四种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主要要求掌握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

8)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和不可修复废品成本以及会计的编制。不可修复废品计算问题以及有关的会计处理问题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

9) 采用副产品成本从材料成本项目中扣除的方法,计算主、副产品的成本。

10) 成本会计报表这章主要要求同学掌握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11)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分步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分为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这里有一个知识点:关于综合结转法的成本还原。如何进行成本还原,它的方法要求大家掌握。)

作业一实务题3.资料:某企业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在交互分配前,供电车间本月生产费用为36400元,机修车间为33600元。本月供电车间供电110000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10000度,产品生产耗用800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耗用8000度,厂部管理部门耗用12000度。本月机修车间修理工时为106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6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7000小时,厂部管理部门3000小时。

要求:根据资料分别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假定每度电计划成本为0.345元,每修理工时计划成本为

3.46元,成本差异记入管理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据以编制会计分录。

分析:直接分配法:把辅助生产费用再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基本生产车间以及其它受益部门进行分配,这种方法就叫直接分配法。

在直接分配法下计算电的分费率(单位成本),供电车间一共发生了辅助生产费用是36400元,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部门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就是除了机修车间、供电车间以外的就是基本生产车间和厂部管理部门。所以单位成本(分配率)=36400/ (110000-10000)=0.364(元/度),

修理劳务单位成本(分配率)=33600/(10600-600)=3.36(元/工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 29120

制造费用 2912

管理费用 4368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6400

借:制造费用 23520

15

管理费用 1008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3600

交互分配法

(1)交互分配的单位成本

交互分配法:把辅助生产费用在各辅助车间进行分配;第二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部门再进行一次分配。

电单位成本=36400/110000=0.331(元/度)

修理劳务单位成本=33600/10600=3.17(元/工时)

交互分配:机修车间分来电费=10000×0.331=3310(元)

供电车间分来修理费=600×3.17=1902(元)

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机修车间=33600+3310-1902=35008(元)

供电车间=36400+1902-3310=34992(元)

(2)对外分配的单位成本

电单位成本=34992/(110000-10000)=0.34992(元/度)

修理劳务单位成本=35008/(10600-600)=3.5008(元/工时)

交互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31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310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902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902

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 27994

制造费用 2799

管理费用 4199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4992

借:制造费用 24506

管理费用 10502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5008

计划成本分配法

(1)按计划成本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 27600

制造费用 2760

16

管理费用 414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4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7950

借:制造费用 24220

管理费用 10380

辅助生产成本 ——供电车间 2076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6676

(2)差异计算和分配

电:36400+2076-37950=526(元)

机修:33600+3450-36676=374(元)

借:管理费用 9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526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374

作业二:实务题3

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工序300件。该月完工产品140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3500元,加工费用200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分析:(1)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如果原材料费用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而是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原材料费用按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时,应按每一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率(或投料率))

第一工序:70%×50%=35%

第二工序:70%+30%×50%=85%

(2)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工序:300×35%=105(件)

第二工序:300×85%=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25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500/(140+360)=7(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140×7=98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360×7=2520(元)

加工费用分配率=2000/(140+360)=4(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加工费用=140×4=56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加工费用=360×4=1440(元)

(4)完工产品成本=980+560=1540(元)

在产品成本=2520+1440=3960(元)

17

苹果王 2005-09-09 23:16

(1)费用通常是为取得某项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耗费,这些耗费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2)费用是对耗费所作的计量,这种耗费并不一定表现为当期直接发生的支出,有些耗费是通过系统、合理的分配而形成的,如固定资产折旧等。

(3)费用和产品成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费用中的产品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一种产品成本可能包括几个时期的费用;一个时期的费用可能分配给几个时期完工的产品。

2、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划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两大类。而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再继续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

3、费用的确认

通常情况下,如果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关系到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并能够可*的加以计量,就应当确认一项费用。正确地确认和计量费用,还应该明确到以下几个问题:

(1)费用与支出的关系;

(2)营业费用和非营业费用的关系;

(3)本期费用与跨期费用的关系;

(4)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之间的关系;

(5)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6)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的关系。

苹果王 2005-09-09 23:17

(1)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这些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应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

(2)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哪些应当由其他月份的产品成本负担。

(3)将每个月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到归集,计算各种产品成本。

(4)将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并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5)将完工产品成本结转至“产成品”科目。

(6)结转期间费用。

2、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大量消耗各种材料,比如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及燃料。它们有的用于产品生产,有的用于维护生产设备和管理、组织生产,此外,还有的用于非工业生产等。其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用料,还应按照成本项目归集,如用于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和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列入“直接材料”项目;用于生产的燃料列入“燃料和动力”项目;用于维护生产设备和管理生产的各种材料列入“制造费用”项目。不应计入产品成本而属于期间费用的材料费用则应记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项目。用于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其他资产方面的材料费用,则不得列入产品成本,也不得列入期间费用。

3、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人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用。分配工资和福利费用,也要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用的界限。其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和福利费用还应该按成本项目归集;凡属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费用,列入产品成本“直接人工费”项目;企业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列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项目;企 18

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作为期间费用列入“管理费用”科目。

4、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企业发生的外购动力(如电力、蒸汽),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的用于照明、取暖等其他用途。动力费应按用途和使用部门分配,也可以按仪表记录、生产工时、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分配时,可编制“动力费用分配表”,据以进行明细核算和总分类核算。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列入“燃料和动力费用”成本项目,记入“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

细账;属于照明、取暖等用途的动力费用,则按其使用部门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

5、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它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保险费、排污费、存货盘亏费(减盘盈)及其他制造费用。

企业发行的各项制造费用,是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和分配的。

6、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分配

(1)待摊费用的分配。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及以后各月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待摊费用的分摊期限,要根据费用的受益期确定。待摊费用一般要在一年内摊完。待摊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是通过“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的。

(2)预提费用的分配。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的预提期限也应按其受益期确定。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是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的。

7、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企业的辅助生产,主要是为基本生产服务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进行的。 8、完工产品成本核算

要计算出本月产成品成本,还要将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月初在产品成本,然后再将其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求得本月产成品成本。

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和月初、月末在产品及本月完工产成品成本四项费用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达: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或: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企业的完工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材料及自制工具、模型等低值易耗品,以及为在建工程生产的专用设备和提供的修理劳务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常用的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按定额比例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9、已销售产品成本的核算

企业产品销售后,获得了销售收入,同时需要结转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

苹果王 2005-09-09 23:19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为了规范本公司产品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的管理及控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的特点,特制定成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目的

加强成本核算,可以正确及时反映各种生产耗费及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并实时对其进行监督控制。

加强成本核算,可以及时反映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结存情况,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

加强成本核算,正确及时计算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单位成本及总成本,提供各种成本信息,以满足各项管理工作和经济决策的需要。

19

加强成本核算,正确反映产品成本构成情况,提供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第三章 成本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

成本的计算体是以产品为中心。成本计算金额以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现在有三个生产部门:电能××部、××部、××系统部。每个生产部门都有自己的特点。

电能××部现在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80%以上,主导产品是多用户表。电能××部的产品属于大量大批生产,采用品种法。

××部的产品比较稳定,一年的收入将近100万元。××部可采用分批法,根据产品的定单生产。对××部的预生产采用品种法。

××系统部属于一个特殊的部门,涉及产品研发和产品的生产。应该对产品的研发和产品的生产分开核算。现在××系统部正在研发冷热水表,前期的研发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

××的成本科目下设了两个一级科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在这两个科目下分别设置了明细科目。现在生产成本下设了四个三级明细科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福利费”、“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3.1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内容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产品的各种原材料;本科目中的材料,主要指直接发放到产品上的各种材料。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绩效工资、各种补贴及津贴。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福利费:指的是按参加产品生产工人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指的是从当月制造费用科目余额中转入的成本。

3.2制造费用明细科目核算的内容

制造费用-办公费:指的是生产车间耗用的文具、印刷、邮电费、报刊杂志、资料费等费用。

制造费用-差旅费:指的是车间职工因公出差而发生的差旅费用。

制造费用-运输费:指的是铁路托运,不能进入原材料成本的运杂费。

制造费用-修理费:指的是修理生产使用固定资产的费用,包括大修理和经常修理费用,以及各项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费用。

制造费用-工资:指的是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绩效工资。

制造费用-福利费:指的是按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绩效工资提取一定比例的职工福利费。

制造费用-会议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参加会议的费用。

制造费用-劳保费:指的是生产车间发生的各种劳动保护费用。指的是工作服、工作鞋以及包括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安全装置、卫生设备、通风设备等劳保用品支出的费用。

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指的是指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包括家具备品、计量工具、小型工具等费用。

制造费用-通讯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的电话费、所内的通讯费、生产车间管理人员每月的手机话费。

制造费用-折旧费:指的是与生产有关的固定资产按规定提取的折旧费用。

制造费用-水电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由于消耗水电(日常用水、照明用电)而支付的费用。

制造费用-停工费:指的是生产车间或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如果停工期间不满一个工作日的,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制造费用-其他:指的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但未包括在上述各项中的其他制造费用,如劳务费。

由于原出库单没有生产计划号,维修号和合同号,要增加三个字段生产计划号,维修号和合同号,以便以后备查,为材料成本的归集做好基础的工作。

第四章 建立健全,制定、修订各项定额资料

20

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既是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成本的标准;而且在计算产品成本时,要用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的定额作为分配实际费用的标准。因此,为了加强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各单位必须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凡是能够制定的定额的各种消耗,都应该制定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消耗定额,并随着生产技术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修订消耗定额,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产品的各项定额制定的好坏,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首先要明确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由生产质量部、技术部共同制定。

生产工艺流程规定了相应的消耗定额,并以此作为标准成本的基础,领料根据定额发料,额外发料应经总经理批准。

生产车间负责制定生产定额,提供工时利用率,保证完成产量、品种等计划指标,力求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产品资金的占用。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物资的消耗定额,从产品的设计和工艺技术上保证产品质量优、成本低、适销对路,减少原材料等各种物资消耗,节约工时,讲究经济效益。

生产质量部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编制和落实生产计划通知单、预生产计划、科研预投,组织均衡生产,提高优级品率,减少部合格产品和废品损失。每月生产质量部制作生产进程报告,包括计划完成情况,重大问题应报告管理层。

供应部负责制定计划单价,控制外部加工费用,合理组织物资的采购,节约物资的采购和保管费用,做好材料的暂估。

综合办负责制定劳动力合理组织,制定劳动定额,综合办和生产部门配合,提高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控制工资、福利的支出,节约劳动保护费用的开支。

财务部负责把上述定额汇总,制定公司各种产品的定额。每月根据生产质量管理部上报的生产进程报告,看生产资金的占用情况。

第五章 建立健全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存货占流动资产将近50%,如何管理存货,防止存货丢失,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提高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提到企业的日程中。

5.1材料的领料程序

领发材料,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有消耗定额的,按定额发料,没有消耗定额的,按照合理需用量发料,防止材料乱领乱用,造成积压浪费。

正常领料:(1)由领料部门填制材料的出库单一式三份:一份自己留存、一份留给库房、一份送交财务部。材料出库单标明生产计划号、用于那种产品名称、物料代码、领用产品名称(名称要统一)、规格型号、单位、数量。

(2)仓库保管员根据出库单直接将材料发放到产品类别上,并登记金蝶仓存管理-领料发货-生产领料-录入。以此作为材料成本归集的依据之一;在月底财务结原材料账套前,仓库应核对好收发料和材料明细账,务必使账单一致;

(3)各车间办事人员设立账簿,在账上按产品名称登记领用材料,在每月的25日上报财务部。

(4)财务部结转原材料帐套,财务部每周打出一次材料出库单,以便各部门领料核对。根据领料单成本人员编制按产品名称直接材料汇总表。财务上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非正常领料:(1)生产中设计修改:如果设计修改系新增材料,其材料成本核算与归集同正常领料;如果是更换材料,更换前的领料做退库处理,办理退库单,更换后材料成本核算与归集同正常领料。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2)生产中质量事故(生产操作或原材料缺陷)发现需要补领料,必须持生产副总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部门签字的单子到仓库领料,仓库在领料单上标明发料名称和原因,以便存货管理人员在作材料财务成本分析时使用。其材料成本核算和归集同正常领料。财务上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3)维修领料,售后服务领料,应在材料出库单上标明维修号、维修的产品名称、物料代码、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其材料成本的核算归集同正常领料。产品维修领料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产品的售后服务领料记入“营业费用-售后服务费”其他领料:(1)材料的出售,同正常的领料手续,财务上记入“其他业务支出”。

(2)产品的研发,应在材料出库单标明科研计划号,同正常的领料手续。财务上记入“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

(3)材料的借用,应由借用人填制出库单一式三份,一份自己留存,一份送交仓存,一份送交财务部。材料的借用应及时归还。未归还,应于每月末书面文件说明原因。

5.2材料的退库

21

对于每月发生或每批发生的剩余材料应及时在每月的25日办理材料的退库。

(1)对于生产所剩材料,应该编制红字出库单,据以退回仓库。

(2)对于车间已领未用、下月需要继续使用的材料,为了避免本月末交库、下月初又领用的手续,可以采用“假退料”的办法,即材料实物不动,只是填制一份本月份的退料单,表示改项余料已经退库,同时编制一份下月份的领料单,表示改项材料又作为下月份的领料出库。

5.3材料的盘存

库存材料应定期清查、盘点,作到账物相符,避免差错和霉烂变质,防止积压浪费和贪污盗窃,以保护财产的安全。

库存材料的盘点采用永续盘存制。存货人员至少每季盘存一次,写出盘点报告,对于材料的短缺,应分析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苹果王 2005-09-09 23:19

第六章 建立在产品、产成品保管、移交、传递制度

6.1建立在产品的保管、移交、传递制度

在产品是企业的重要物资,要保护在产品的完整。如果保管不当,会发生丢失、毁损等情况。因此,为了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也应搞好在产品成本核算工作。

在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产品。在产品数量的核算是进行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企业计算在产品成本所依据的是期末在产品结存数量,每月车间办事人员应盘点在产品,编制在产品收发结存报表。送交财务部。

在产品的借出由经办人员品填制在产品的出库单一式三份,一份自己留存,一份送交仓存,一份送交财务部。在产品的借出应及时归还。在产品的归还应填制红字出库单。仓存人员应设置备查账簿登记在产品借出归还情况。每月上报财务部一份。

为了加强在产品的数量核算,保护在产品的安全完整,成本会计人员应定期对在产品进行清查,特别是在中期和年度决算时,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

6.2明确自制半成品

对于部件库,首先应由生产车间人员、生产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技术部人员协商制定部件的标准。

由于电能××部生产的特殊性,每个生产步骤生产出半成品,入部件库,生产出的半成品又被领用,用于下一步骤继续进行加工装备。

为了加强半成品的核算,更好地控制部件库收发情况,有必要计算半成品的成本。自制半成品进行物流模块,明确自制半成品的物料代码、名称、规格型号、物料属性。

由于××现在的工资基本上是在所里开的,电能××部的工资基本上在公司账上体现13000,制造费用每月基本上15000元,由于人工和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大,××的自制半成品基本上可以按所耗的原材料归集。××自制半成品入库时,可以计入:

借:自制半成品

贷:原材料

××的自制半成品出库时:(1)如果电能××部领用,可以计入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自制半成品

(2)如果出售,可以计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自制半成品

22

每月部件库核算人员应向财务部、生产质量管理部报出部件库收发结存报表。

6.3加强库存商品的保管、移交、传递制度

为了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有必要对库存商品的入、出库核算加强。

库存商品完工时,由车间管理人员填制入库单,产成品入库单应详细标明生产计划号、物料编码、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入库经手人、仓库负责人,车间负责人签字。库存商品完工应及时。这样可以正确地计算出产品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准确地计算出企业利润额的计算。利用库存商品,可以合理调节企业的生产进度,当产成品库存增加时,应当减少产量;当产成品库存较少,可以适当地增加产量。

库存商品出库时,无论是对外转移,还是内部使用,都应及时开具出库单,出库单应详细标明合同号、客户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出库经手人、签订合同人。

库房保管人员应仔细查看实物和产成品出库单是否相符。如果不一致,应要求出库单重开。

第七章 成本的计算方法

7.1成本计算中的分批法

××的××部和××系统部属于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按购货单位的合同生产。××部和××系统部根据购货合同采取生产,成本计算就应当采用分批法。按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成本计算对象是购货者的定单,产品成本明细账按定单开设。

当购货者的一份定单中只有一种产品且要求同时交货时,就将该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当购货者一份定单中有几种产品或虽只有一种产品但数量较多而且要求分批交货时,就要由生产质量管理部门按批别开设内部定单,下生产计划以组织生产,并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间接费用在各定单之间分配时,可以采用当月分配法,也可采用累计分配法。按月归集各定单的实际生产费用,成本计算期是非定期的,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与生产周期一致。

各定单的产品在未完工以前,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累计数就是在产品成本,当该定单的产品全部完工时,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就是完工产品成本。

7.2成本计算中的品种法

××电能××部的生产属于大量大批装配式生产,在总装生产线进行加工焊接各项单元板,在老化组进行高低温冲击,调试组进行调试,组装组进行组装成表,老化组进行老化走字,辅助生产线上表盖子、表裙子、面板,生产质量管理部进行出厂检验,辅助生产线进行包装出厂。

××电能××部如果当月只生产一种产品,就以该种产品为成品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或产品成本计算单)。这时企业发生的费用,可根据领料单上标明的生产计划号、合同号、领料用途、领料用于何种产品进行归集。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明细表了。

××电能××部如果当月生产多种产品。则分别以每种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分产品分别设置成本明细账,对发生的生产费用,分别按产品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采用品种法,一定要按月计算产品成本。

7.3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为了分析和考核各种产品的成本计划或成本定额执行情况,应当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因此,应该计入本月产品的成本的生产费用还应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划分。

属于某种产品单独发生,能够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应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属于几种产品共同发生,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这几种产品的成本。

直接材料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实际产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直接人工的分配率=该产品当期原材料消耗金额/当期车间领料合计

某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该车间当期发放的工资总额×直接人工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直接福利费=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14%

23

制造费用的分配率=该产品当期原材料消耗金额/当期车间领料合计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车间当期发生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

7.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7.4.1分批法下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如果采用分批法,通常不存在批内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分批费用的问题。各定单或批次的产品在未完工以前,成本明细账中的归集费用累计数就是在产品成本,当该定单或批次的产品全部完工时,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总成本。

如果一份定单内或同一批次内产品跨月完工数量较多时,或者若干份定单或若干批次的产品中跨月完工的定单或批次较多时,则应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以便确定和报告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7.3.2品种法下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在简单品种法下,不存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本月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全部费用,就是该产品本月完工产品的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品,即为该产品平均单位成本。

如果在产品数量比较多,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电能××部在产品数量较多,占用的费用额也较大,同时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比较多,就应按月计算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产品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

电能××部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通过月末对车间盘点的每一道工序上的在产品数量,形成在产品成本报表(见附表五)。财务依据此报表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出在产品金额。

如果原材料是一次投入时,通常分批材料费用时,不必计算在产品中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的约当产量,应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数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按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本月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程度

月末在产品的直接人工=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的直接福利费=月末在产品的直接人工×14%

制造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制造费用+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的制造费用=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第八章 成本分析和控制

成本计算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对成本进行分析,可以考核企业成本、节约材料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成本的分析,还可以揭示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水平。

成本提供的实际成本、费用,可以作为企业的价格和利润的预测,制定有关的生产经营决策。

中华会计网校教师:赵海立

2005-09-09 23:20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

24

1.财务部受总经理和财务总监的直接领导,是生产成本管理的主管部门,其职能是: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全面负责本公司的生产成本管理工作。

2.根据全面预算管理与定额成本管理的基本内涵,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确立生产管理部门、装配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为生产成本的专业管理部门。

3.生产成本管理分工

3.1财务部

3.1.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成本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法规条例与制度。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管理要求,编制年度生产成本预算。

3.1.2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成本计划,测算公司目标成本控制指标。

3.1.3按照公司的机构设置,对各费用项目进行分解承包。对各费用承包部门及责任人进行考核。

3.1.4参与专业生产成本有关各项费用、消耗定额的制订与完善。

3.1.5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法规条例与制度,及时制订、修订与完善生产成本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3.1.6负责生产成本的综合分析,找出生产成本的升降原因,提出降低成本的建议与措施。

3.1.7负责生产基地的成本核算和管理。

3.2生产管理部门

3.2.1根据公司的要求和安排,编制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

3.2.2负责月度各车间、半成品库的盘点工作。

3.2.3统计报送有关经济技术指标:(1)每月生产月报表;(2)每月盘存资料;(3)月度生产计划;(4)生产月度综合统计分析;(5)试模计划等

3.2.4负责检修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向财务部提交检修用工与检修费用情况。

3.2.5配合财务部门、原料仓库进行日常消耗材料的管理,各车间、各工序根据日产及材料消耗定额实行定额资金管理和限额领料制度。

3.2.6负责生产基地的节能管理工作。

3.3人力资源部门

3.3.1负责各部门、各车间每月实际用工及工资费用的管理。

3.3.2负责全司各部门的工时定额测算、计件单价测算。

3.3.3负责劳动保护费用的管理。

3.3.4负责劳动保险金、教育经费、福利费等方面费用的管理。

3.4物资供应部门

3.4.1负责各种消耗材料的采购。

3.4.2负责组织内部材料计划价格的制定与调整。

4.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

4.1生产成本预算编制程序

各有关部门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在每年的十一月份,向财务部提供下一年度及每月的成本预算资料,财务部于每年十二月份编制下一年度成本预算,经总经理审查后,于十二月底上报董事长,经批准后贯彻执行。

4.2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分工

财务部负责组织全公司生产成本预算的编制。与生产成本有关的各专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制定、分管专业和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

4.3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要求

财务部根据公司预算管理要求,结合上年度的成本实际完成情况,以及公司下达的年度定额成本计划及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本年度生产成本预算。

4.4生产预算的调整

造成的生产计划的调整而影响生产技术指标的变动,因集团公司因素而引起的成本增减,财务部按有关程序申请调整预算。月度生产计划、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的调整文件或资料,专业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交财务部。

5.生产成本的控制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定额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进行生产费用的测算和事后生产费用指标的分解与下达。进行生产成本预算的调整。(全面预算在生产计划下达后,财务部结合采购计划、材料价格、工资预算、销售计划、水、电、汽消耗等另行编制)

6.生产成本预算的考核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定额成本管理的监督体系。确立总经理为目标成本管理的第一负责人。

确立由生产部长、财务部长、以及与生产成本管理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目标成本监督小组。

各专业部门按照目标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所管理的费用项目要进行事前控制,确保目标的实现。

财务部按照成本习性,对生产基地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负有业务指导与监督义务。对于出现的一般问题,财务部部长直接解决,解决无效时报总经理解决。

7.生产成本核算

产品核算对象是……等。核算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为准。核算方法以《股份制会计制度》为准。

成本核算报告以财务报表形式编制,报表分月报、季报、年报三种。

8.生产成本分析

生产成本分析,由财务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进行,按分工开展各项工作。成本分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即将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事前事中与事后分析、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

事后的生产分析是向总经理进行书面报告的最主要的形式,财务部的成本分析报告应于月度 8日、季度8日、年度10日内完成。 各专业管理部门分管指标的分析分别于月度3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交财务部。

月度主要分析生产成本与经济技术指标的偏差,季度主要进行专题分析,半年或年度分析主要进行成本综合分析,既要与上年同期比,又要与年度目标成本计划比。

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充分暴露矛盾,制定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25

按月、季、年召开成本分析会议,就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做出相应决议,定人、定事、定日期,并指定有关部门会后检查与总结,成本分析会议可结合经济活动分析会进行。

苹果王 2005-09-09 23:21

关于原材料仓库领料程序及相关规定

一、领料程序

领料员填写领料单------领料部门主管签字-------仓库保管员签字----审批部门签字----财务部签字、盖章-----仓 库 发 料

1、领料员填写领料单:领料员按每天生产、管理、技改、基建等工作所需领用物资填写料单(领料单位、日期、名称规格、计量单位、请领数及详细用途,在领料人处签字)。

2、领料部门主管签字:对领料单审核签字。

3、仓库保管员签字:对所领物资核对是否有库存,在发料处签字并填写实际单价和材料编号,在料单右上角处写上库别(每个账本名称)。

4、审批部门签字:审核领料部门是否按生产消耗定额、办公用品定额和相关计划等,并在实领栏中填写实领数(大写)。

(领料员按审批后的实领数算出实领金额后到财务部签字、盖章)

5、财务部签字、盖章:审核料单手续是否齐全及领料金额是否准确无误后盖章,并在料单记账处签字(年、月、日)留下料单财务联。

6、仓库发料:按有效料单进行发料、做账。

二、相关规定

(一)领料部门

1、认真填写料单、字迹清晰,所有料单一律不得涂改;

2、当日料单当日到仓库领料;

3、当日没有领料的料单:

①如财务未签字、盖章的自行作废;

②如财务已签字、盖章的当日带上仓库联料单到财务抽出财务联料单(财务、仓库和车间三联同时作废),另重新填制料单办理领料手续;

③当日未领的料单,最迟于次日上午9:00之前必须到财务部抽回财务联料单,否则财务部有权在重新办理手续时拒签。

④车间核算员将车间料单每天汇总金额、张数上报财务部;

5、领料部门在料单右上角填写部门编号:

如:电镀车间 (DD——01——09——001)

注:(1)、序号每天必须连号;

(2)、各领料部门的编号统一按QS9000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上的编号。

(二)审批部门

审批料单时字迹清晰,不得涂改;

实领栏中实领数必须大写;

生产物资领料严格按生产计划和消耗定额控制把关;办公用品按部门消耗定额控制;

(三)财务部

1、不办理隔日、有涂改现象或未按领料程序要求填写的料单;

2、对料单财务联进行汇总并做结算日对账单,结合车间汇总金额、张数和仓库进行核对。以确保当天料单金额、张数的准确性;

3、不定期对仓库物资账、卡、物进行抽查;

4、结算业务章专人管理,不得擅自借于他人使用;

5、所有料单(财务联)由专人每月记账后统一装订并妥善保管;

(四)原材料库

1、签字、填写实际单价和库别时不得涂改;

2、发现料单有疑问及时通知财务部和领料部门;

3、物资发放按照先进先出法;

4、及时报送日报表和临时收料单;

5、每天与财务部进行核对当天收、发金额和料单张数。

苹果王 2005-09-09 23:23

××厂企业成本控制制度

一、总则

26

(一)为了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耗费,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成本费用的管理规定,结合本厂实际制定成本制度。

(二)在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各环节中要抓住成本控制这个中心环节并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以实现目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在厂长领导下,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厂范围内按分级归口管理原则实行成本管理责任制,做到人人关心成本,事事讲究成本。

(四)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目标成本进行层层分解,建立成本个心。把责任成本与厂总部、分厂、部门、车间、班组、各岗位或职工个人的责任挂钩,使每个职工都承担一定的成本责任。

(五)在生产、技术、经营的全过程开展有效的成本控制。

1.从市场预测、设计、科研、工艺、试制等过程,进行成本预测、决策,确定目标成本,制定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

2.从生产、制造等过程,实行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成本差弄,将成本指标分解落实,进行成本的事中控制。

3.从销售、技术服务等过程,编制经营成果、成本指标完成情况及成本报表,对目标责任成本及降低成本的任务进行考核分析,进行成本的事后控制。

(六)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不得扩大和超过。对于乱挤成本、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的,财会人员有权监督、劝阻;有权拒绝支付;并有权向厂长直至上级财务主管部门报告。

(七)企业的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二、成本控制基础

(一)做好各种定额工作,要求完整、齐全,达到平均先进水平。

1.产品的材料技术消耗定额由技术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2.产品的外购配套件消耗定额由设计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3.设备的产品配件消耗定额由设备动力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4.工具的消耗定额由工具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5.劳动工时定额由劳资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6.费用、资金定额由财务部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二)制订厂内计划价格,力求合理、稳定。一般在一年内不变,但每年要结合实际情况调价一次,减少价差。

1.材料物资计划价格由供应部门归口制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2.工具计划价格由工具部门归口制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3.备品配件计划价格由设备动力部门归口制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4.工艺协作计划价格由生产计划部门归口制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5.产品劳务计划价格由财务部门归口制定、管理。

(三)整顿原始记录,做好统计工作,要求凭证完整,数据准确,报表及时。

1.生产原始记录格式由生产计划部门归口制定、管理。

2.技术原始记录格式由技术部门归口制定、管理。

3.材料物资原始记录格式由各材料物资部门归口制定、管理。

4.设备动力物资原始记录格式由设备动力部门归口制定、管理。

5.财务成本原始记录格式由财务部门归口制定、管理。

以上所有表单格式,由归口部门制定,印刷时由财务部门统一审核,总务部门统一印制,交归口部门管理使用。

(四)配备好计量装置和流量仪表,要求计量科学,数字准确,计费合理。

1.材料物资的计量装置,由材料供应部门归口购置管理。

2.三气、水、电的流量仪表,由设备动力部门归口购置管理。

3.所有计量装置和流量仪表,由计量部门统一校正、维修管理。

(五)建立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要求收发有凭证,仓库有记录,出厂有控制,盘存有制度,保证帐实相符。

1.材料物资的管理由供应部门制定、管理。

2.设备及备件的管理由设备动力部门制定、管理。

3.工具的管理由工具部门制定、管理。

4.在产品、半成品的管理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管理。

5.产成品的管理由销售部门制定、管理。

6.家具用具的管理由总务部门制定、管理。

所有财产物资统一核算管理,由财务部门归口负责。

三、目标成本

(一)目标成本,是为某一产品在一定时期要求实现的成本水平。发展新产品和改造老产品,都应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要从产品设计入手,事前控制产品成本水平,使产品既保持应有的功能,又能体现最低的成本。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程序,依据市场调查和经济预测及企业的目标利润,提出单位产品目标成本,作为设计产品耗用材料与工费的限额;开展价值工程,力求功能好、成本低,据以评价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经营决策,指导产品投入生产过程以后,有目标地进行成本控制,不断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目标成本的制定,一般可采用下列公式: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测销售价格-应纳税金-目标利润

1.预测销售价格由销售、财务、技术等部门负责,在市场调查和经济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预测。

2.目标利润是企业在计划期必须努力实现的利润水平,由财务部门负责,根据企业预

期的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加以确定。

(四)在产品投产前,应通过对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研究,开展价值工程,选择最佳方案,制定目标成本。其基本公式: 价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产费)

公式说明价值与功能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要使产品保持应有的功能,又体现最低的成本,必须从改善功能和降低成本两个方面 27

想方法,其途径是:

1.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2.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3.功能提高,成本同时降低;

4.功能略有下降,同时成本大幅度下降

(五)目标成本制定后,要以财务部门为主,会同生产、技术、劳资等部门进行分解和分配,作为设计、工艺、试制、投产等过程的主要经济数据加以控制,依*职工群众努力实现的目标”

1.按料、工、费项目进行分解,分配给设计、工艺等技术部门及生产、劳资等部门 2.按产品的部件,关键性零配件进行分解,分配给设计、工艺、科研等技术部门

3.按可控制的现行成本进行分解,分配到部门、分厂、车间、班组。

四、成本计划

(一)成本计划的编制

1.应以目标成本为方向,定额成本为基础,切实地降低成本为保证,有先进可行的成本指标体系。

2.与有关业务计划(销售、生产、采殉、人工等)和财务计划(现金、费用、预计财务报告表等)进行试算平衡,使成本具有操作性并达到先进水平。

(二)成本计划体系

1.年度成本计划,应在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中的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及降低成本措施方案的基础上,以固定费用预算、生产费预算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为重点。

2.季度成本计划,应以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分厂、车间、部门的成本计划为重点。

3.成本计划的编制工作,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门为主,销售、技术、生产、计划、供应、劳资等部门密切配合参加制定。

4.年度和季度的成本计划草案,应由总会计师审查后,提交厂务会议批准,然后通知全厂执行。

(三)成本计划的程序

1.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中的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及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预测进行平衡,确定计划期内产品成本的控制数字。

2.制定计划期内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改进经营管理等所节约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的措施。

3.以成本计划控制数字范围和降低成本的措施,编制当期的固定费用计划 拟订压缩主要产品的工、料消耗的计划指标,并据以编制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预算

(四)成本计划的内容

1.降低成本措施方案或增产节约的措施规划,包括技术革新、改进技术、节约消耗、修旧利废、改制利用、提高工效、降低废品、包于协作、增加销售、改进管理等增收节支措施。

2.固定费用预算,包括基本固定费用和半固定费用。按照销售目标和目标利润,进行“本量利分析”,确定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控制数字。对半固定费用与产值变动的关系,应积累资料,统计分析,确定相关比例。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包括商品产品和自制自用的产品成本。工、料消耗,以原有的定额为基础,依据降低成本措施加以压缩。

4.按主要产品和成本项目分别编制产品成本计划。

5.生产费预算,根据固定费用预算和按产值确定的变动费用为基础,控制生产费用总额。调整计划期内在产品等的增减数额后,即反映当期商品产品计划成本。 6.制造费用预算,按照规定的项目,考虑计划期内产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产量的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

苹果王 2005-09-09 23:23

五、定额标准成本

(一)定额标准成本,是以材料技术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费用预算定额为定额标准用量,以材料计划价格、每工时计划工资率、每工时计划变动费用分配率为计划标准价格,所计算的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

(二)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四个成本项目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其计算公式:

1.直接材料定额成本定额用量×计划价格

2.直接人工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费用分配率

4.固定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5.产品定额成本=1十2+3+4

6.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成本差异±定额变更

(三)以定额成本为依据,按毛坯、加工、装配等车间;分厂计算各生产步骤的分步成本,据以计算产品的定额成本。具体计算如下:

毛坯包括铸、锻、板、原材料件,加工包括重大件、中小件和加工件,装配包括各种产品的装配。其计算公式:

1.原材料定额成本=∑定额用量×计划价格

2.毛坯件加工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工费率

3.毛坯件全部定额成本=原材料定额成本+毛坯件加工定额成本

4.加工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工费率

5.加工件全部定额成本=毛坯件全部定额成本+机加工定额成本

6.装配定额成本=∑定额工时×计划工资率

7.装配全部定额成本=加工件全部定额成本+装配定额成本+外购配套件定额成本+包装和其他材料定额成本

28

8.产品定额成本=装配全部定额成本

(四)按成本类型,选择适用的控制制度。

成本类型 适用的控制制度

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 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

支接人工 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 弹性预算

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 经过协商的固定预算

约束性固定成本 根据专门决策预算制订的固定预算

(五)如按现行定额作为标准用量,将计划价格作为标准价格,则计算的定额成本与标准成本是一样的,没有区别。但两者作为成本核算方法或制度来说则有区别。

六、成本差异分析

(一)支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1.直接材料用量差异=计划价格×(实际用量-定额用量)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直接人工效率差异=计划工资率×(实际工时-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计划工资率)

(三)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

1.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计划变动费用分配率×(实际工时-定额工时)

2.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计划分配率)

(四)固定制造费用差弄=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

1.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弄=计划固定费用分配率×(实际工时-定额工时)

2.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开支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

(五)成本差异的有利和不利

凡实际成本大于定额成本为超支、不利因素,上式差异分析为正数;凡实际成本小于定额成本为节约、有利因素,上式差异分析为负数。

(六)成本差异的量差和价差

发现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发生偏差就需要分析成本差异的量差和价差,以便进一步查明原因,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偏差,以控制成本超支和进一步挖掘内部渗力,增收节支。

七、成本管理表任制

(一)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1.厂部成本管理在厂长领导下,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参加,对全厂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考核和监督等工作。

2.车间分厂成本管理在分厂厂长或车间主任领导下,以财会室为主,有关部门参加,对本单位的成本进行计划、核算、控制和分析等工作。

(二)建立全厂成本指标控制体系,实行归口管理。

1.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归口产品产量、品种、出产期等指标。

2.物资供应部门负责归口原材料,燃料、外购配套件等的消耗指标和材料利用率指标

3.设备动力部门负责归口动能消耗指标、设备保养维修指标及设备先好率指标。

4.设计、工艺、科研等技术部门负责归口试制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的目标成本,以及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设计图纸等费用指标。

5.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归口工资基金、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等指标。

6.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归口废品率、废品损失限额以及检验费等指标。

7.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归口行政管理费用指标:

8.工具部门负责归口工具消耗、自制工具成本等指标。

9.销售部门负责归口销售费用指标。

10.财务部门负责归口利息、折旧费等指标。

(三)加强定额管理和预算管理。

成本计划和成本指标及生产费用的管理,都是以定额和预算为基础,必须加强定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如对原材料要实行限额发料,定额送料;对燃料、动力实行凭证或定量供应;对各项费用按计划和预算控制,实行凭证凭本支用的办法;以及实行“厂内银行”核算控制,凭“厂内银行支票”办理领用支付结算等办法,要经常检查定额和预算的执行情况,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降低成本计划指标的实现。

(四)建立成本中心,按车间、分厂、部门、总厂等四个经营层次实行责任成本。其计算公式:

1.车间责任成本=可控直接材料成本十可控直接人工成本+可控制造费用成本

2.分厂责任成本=∑各车门责任成本十分厂的可控费用

3.部门责任成本=∑各分厂责任成本+部门的可控费用

4.总厂责任成本=∑各部门责任成本+总厂的可控费用

其中,部门一般是指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

八、成本分析考核

(一)成本考核指标

1.考核企业

(1)主要产品(包括持、锻、原、板件)单位成本(元);

(2)百元商品产值总成本;

29

(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4)固定费用总额(元);

(5)成本费用利润率(%)。

2.考核分厂、车间

(1)铸件、锻件、原材料件、板焊件吨成本(元);

(2)每工时加工费(元);

(3)产品的单位成本(元);

(4)百元总产值生产费用;

(5)制造费用总额。

(二)成本内部报表

1.产品生产成本表;

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3.产品生产、销售成本表;

4.变动制造费用明细表;

5.固定制造费用明细表;

6.销售费用明细表;

7.管理费用明细表。

(三)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1.材料利用率(净重/消耗定额);

2.工时利用率(定额工时余/实动工时);

3.设备利用率(实动工时或开足班次/计划动工时或开足班次);

4.废品率[废品工时或重量/产量(工时或重量)];

5.焦铁比(焦炭:金属炉料)。

(四)增产节约措施分析

1.技术革新(革新前加工需要工时-革新后加工工时=提高工效增产工时),或(革新前消耗-革新后消耗=节约消耗);

2.改进设计(设计改进前的消耗-改进设计后的消耗=节约消耗);

3.修旧利废(修复利用价值-废旧物资残值=节约价值);

4.改制利用(加工改制后可利用的价值-加工改制费用-材料残值=节约价值);

5.降低废品(当月完成产量×废品降低率=节约材料或增产工时);

6.节约消耗(当月材料物资领用定额-实际领用=节约消耗);

7.降低费用(当月费用预算定额-实际费用开支=节约费用额)。

(五)建立内部成本分析考核制度

1.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成本核算资料与目标成本、上年实际成本、同行同类产品成本进行比较,查明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揭示节约与浪费的原因,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方向和途径,拟定进一步降低成本的要求和措施。

2.成本考核,主要是以各责任者为成本考核对象,按责任的归属来核算有关的成本信息,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

3.在企业内部要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并与经济活动分析会议结合起来,把成本考核与工效挂钩,与效益工资、奖金结合起来;有奖有罚,以充分发挥成本分析考核的作用。

九、附则

(一)本制度经厂务会议审查批准,并报主管财税机关备案,由厂部通知全厂实施。

(二)本制度由总厂财务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生产成本核算差错如何进行账务调整

(一)资料:某税务师事务所的税务代理人员于20xx年1月24日受托对某厂19xx年度企业所得税进行审查,获得如下资料:

该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9xx年全年税前会计利润150000元,企业已按33%的所得税率提取并缴纳企业所得税49500元,未作任何项目调整。经查阅账册资料发现,10月份生产成本异常,经进一步查阅落实,原来是企业扩建厂部医务室领用库存钢材一批,价款30000元,企业作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30000

贷:原材料 30000

经进一步查证,钢材已结转进项税额。年末在产品成本20000元,库存产成品成本30000元,10月~12月已销产品成本150000元。 除上述问题外,其他视为全部正确。

(二)要求:

1.扼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作出调账分录;

2.计算企业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并作出调账分录。

(三)解答:

1.存在问题及调账:企业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计入生产成本,扩大了成本,应予剔除,转入在建工程。计算应调整数额:

分配率=30000÷(20000+30000+150000)=0.15

30

在产品成本应剔除额=20000×0.15=3000(元)

库存产成品成本应剔除额=30000×0.15=4500(元)

已销产品成本应剔除额=150000×0.15=22500(元)

应转出进项税额=30000×17%=5100(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2500元。

调整账务:

借:在建工程 35100

贷:生产成本 3000

产成品 4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1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2500

2.19xx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150000+22500)×33%=56925(元)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56925-49500=7425(元)

调整账务: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425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42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75

贷:本年利润 15075

注:这部分增加的“本年利润”在计算19xx年度企业所得税时应予以剔除。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补缴上年度的所得税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并将该账户余额直接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而不再通过“本年利润”账户。

解题指导:由于错用会计科目,造成核算差错影响企业利润是税务代理人员在所得税审查中经常遇到的事。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对所查获的错误,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于挤入生产成本的错误额,如果年终库存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为零,因其错误额已随着产品的完工、销售、结转成本全部进入利润,所以也应直接调整损益;如果年终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虽有库存,但错误发生时间很长,说明发生的错误随着产品的完工销售已全部进入了利润,因此也应直接调整损益;若年终库存较小,为简化核算,也可经企业同意,直接调整利润;其他情况,凡是能分清由几个环节负担的,一般采用比例摊销法来加以解决,如本例。

苹果王 2005-09-09 23:25

成本费用核算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利用成本费用核算方法进行税收筹划,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允许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程序、费用分配等一系列合法要求进行企业内部核算活动,使成本费用达到最低,相对少纳税。企业在应用成本费用核算进行税收筹划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利用成本费用的充分列支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所得税是税收筹划的重点。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利用成本费用的充分列支是减轻企业税负的最根本的手段。企业应纳所得税数额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求得。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多寡取决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应纳税所得额则由企业收入总额扣除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后计算求得。可见,在收入既定时,尽量增加准予扣除的项目,即在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将企业发生的准予扣除的项目予以充分列支,必然会使应纳税所得额大大减少,最终减少企业的所得税计税依据,并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二、利用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折旧是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正确计算和提取折旧,不但有利于计算产品成本,而且保证了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折旧是成本的组成部分,而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不一致,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去的固定资产成本也存在差异。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然关系到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当然,由于企业折旧方法上存在差异,也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折旧方法选择要符合法律规定

31

由于税法赋予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权,也就为企业提供了税收筹划的空间。但税收筹划区别于其他节税方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具有合法性,即税收筹划必须在符合法律规定和立法意图的前提下进行。因此,企业在进行折旧方法选择时必须充分了解现行法律规定。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汽车,大型设备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技术进步较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特殊行业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这就要求企业在折旧方法选择上必须符合上述的有关规定,企业超出法律规定选择的折旧方法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节税收益,相反还可能因其行为违背法律规定而使企业遭受诸如罚款的损失。

2.企业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考虑税制因素的影响

前面已提到,折旧的计算和提取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税负轻重。但不同的税制条件会使折旧对企业的利润和税负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地,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率不变,则选择加速折旧法对企业较有利。这是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在后期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少,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企业在初始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但是,如果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则选择平均年限法较有利。由于延缓纳税利益与税率高低成正比,因此,在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往往会使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大于延缓纳税的利益。当然也有可能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小于延缓纳税的利益。所以,在未来税率越来越高时,需要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后,才能对企业的折旧方法作出选择。在比较分析时,必须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须在9年以上。这是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企业,按规定折旧最后1年的固定资产净值应为原值的10%,依此换算平均年限法固定资折旧年限,至少需在9年以上;否则,两者的残值不等,其所产生的减税利益及现值,自然会发生差异,即由于计算口径不一致,使两者缺乏可比性,无法判断其优劣。二是未来年度所得税率调高的幅度,必须涵盖固定资产取得以后的前几年现值损失数。在累进税制下,过高的利润额,会引起过高部分对应税率的偏高,从而使税负偏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使企业的利润避免忽高忽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企业的纳税。当然企业自身的条件、税率累进的急剧程度及银行利率的大小等因素,也会对折旧的节税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累进税制下,企业到底采用何种折旧方法较有利,仍需企业经过比较分析后才能最后作出决定。

3.企业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企业计算提取的折旧费随着产品的销售而转化为货币资金,这部分由货币资金提存累积形成的折旧基金,被企业用于补偿固定资产价值。然而,按现行制度规定,我国对企业拥有的资产实行按历史成本记账原则。这样,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则企业按历史成本所收回的资金的实际购买力无疑已大大贬值,无法按现行的市价进行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重置。但是,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既可以使企业加快投资的回收速度,并在抑减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同时,将补偿的折旧基金投入企业再增值过程,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又可以使企业的折旧速度加快,有利于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更多的税收挡避额,从而取得延缓纳税的效应,为企业增加相对的投资收益(延缓纳税额与延缓期间企业投资收益率的乘积)。可见,通货膨胀的存在对企业并非总是不利的,企业也可以通过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有效地利用通货膨胀,使企业获得抑减税负的效应。

4.企业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在固定资产价值既定的情况下,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折旧方法,也无论折旧年限多长,计算提取的折旧总额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企业会因为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收益和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时间推移中的增值现象。由于资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因此,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单位资金的价值含量是不等的。这样,企业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带来的税收收益时,就不能采用静态的方法,仅就其中某一年度的折旧额及折旧带来的税收挡避额进行比较,或将折旧年限内各年的折旧额及折旧带来的税收挡避额简单相加后进行比较。而必须采用动态的方法,先将企业在折旧年限内计算提取的折旧按当时资本市场的利率进行贴现后,计算出各种折旧方法下在规定折旧年限内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的现值总和及税收挡避额现值总和,再比较各种折旧方法下的折旧现值总和及税收挡避现值总和,并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税收挡避现值的折旧方法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5.企业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考虑企业各年收益的分布情况

如前所述,在比例税制环境下,如果未来税率不变且企业各年的收益较均衡,则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对企业节税较有利;如果是在累进税制环境下,且企业的收益早期高,晚期低并有降低趋势的话,则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给企业带来的节税收益额会更大。这是因为加速折旧法,早期提取的折旧额大,晚期提取的折旧额小,刚好与企业早期利润高,晚期利润低成比例配合;使企业各年的收益均衡分布,可以避免因企业某一时期收益过高给企业带来的高税负,使企业的所得税发挥到最节省最少的地步。

6.企业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考虑折旧年限的影响

税法赋予企业折旧方法的选择权中包含着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选择。现行财务制度和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均给予企业一定的选择空间。如现行财务制度和税法均规定:"电子设备的折旧年限为5-10年,运输设备的折旧年限为6-10年,房屋的折旧年限为30-40年",等等。这样企业便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此来达到节约税收支出及企业的其他理财目的。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办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从而获劝节税"的税收收益。如,某企业属于国家规定的在"老、少、边、穷地区进行投资的生产企业",按规定可享受免征3年所得税的优惠待遇。该企业有一电子设备,价值700000元,按规定其折旧年限为5-10年。若企业按7年计提折旧,则年折旧为100000元(假设设备无残值),扣除前3年免税期,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适用所得税税率33%,则企业因计提折旧获得的税收收益现值为[100000×(4.368-2.487)×33%]=62073元;若企业选择按10年计提折旧,年折旧为70000元,则因折旧而获得的税收收益现值为[70000×(6.148-2.487)×33%]=84499.8元。可见,在该设备折旧年限选择中,企业因折旧年限延长3年而多获得22426.8元的税收收益现值。对一般性企业,即: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当然,企业对 32

折旧年限的选择并非只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单纯从税收的角度考虑。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关键是要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作出选择。

三、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合理选择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消耗或销售而持有的各种资产,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外购商品、协作件、自制半成品等。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三章第二十八条规定:"纳税人的商品、材料、产成品和半成品等存货的计价,应当以实际成本为原则。各项存货的发出和领用,其实际成本价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现行税制和财务制度也对存货计价作出同样的规定。以上规定,为企业进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空间,也为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减轻所得税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开展税收筹划,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税制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企业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研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企业获得较轻的税收负担这主要是因为采用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企业计入各期产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货的价格比较均衡,不会忽高忽低,特别是在材料等存货价格差别较大时,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使企业产品成本不致发生较大变化,各期利润比较均衡。不至于因为利润忽高忽低而使利润过高会计期间套用过高税率,加重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因素的影响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选择后进先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使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即企业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数相对的减少,从而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税后利润数额的目的。相反,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则应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才能提高企业本期的销货成本,相对减少企业当期收益,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以避免因各期利润忽高忽低造成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应用资金的难度。特别是由于税收必须用现金支付刚性约束与按账面收益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矛盾的客观存在,可能会使企业在应纳所得税额过高年度因没有足够的现金交纳税收,而陷入财务困境,继而影响企业的其他理财活动,甚至使企业的名誉受损,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可见,不同的物价环境,对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开展充分的市场调查,收集准确的信息资料,并在研究、分析

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