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

带着一颗渴望而又真诚的心来学加国培小学语文培训。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聆听的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又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

一、国培学习,受益无穷

通过国培的学习,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让我走出了总以为农村孩子没什么可写之处的误区,明白了习作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作文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变成习作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只有追求儿童的需求,营造儿童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作文的成功,才能铸就小学生作文的辉煌。

二、学习中交流互动,从中进步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班级成员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三、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

走进国培,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我觉得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国培”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焕发出无限生机。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四、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必将对它们**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方面的目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注重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第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第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第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达到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第四,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要顺利达到以下目标,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贯采取以下策略。

1、 加强认读,逐步提高

入学前学生的认识的字都很少,入学一段时间后,他们就逐渐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从而为阅读奠定了一点基础。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课文中没有生字,好多学生也会一字一顿地读,或者回读,难形成连贯的语流。因此教师应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以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对于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示范甚至领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习的经验,切实过好认读关,从一字一字地读到以词或以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

2.感受其中的乐趣,启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与课文和作者对话交流,受到课文丰富内涵的影响。于是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跨越时空,将世界各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将古今中外的人物一一道来,其乐无穷。渐渐地,这种阅读的乐趣转化成需要,而需要又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是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源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是抽象,对初学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响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

3.自主阅读,感受语言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又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行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的目的、任务、方式和效果,所以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理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位置。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们讲解的内容,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我会抓住这次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努力实践,在教学岗位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力争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国培小学语文答疑

小学语文学科第二次答疑

小学语文学科导师 李春旺

问题一、怎样有效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有不少老师问:一年级如何有效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凭借汉语拼音,就能读出字音;学会汉语拼音,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查字典;对于方言区,就需要借助汉语拼音纠正地方音,学习普通话。所以,汉语拼音教学十分重要。

汉语拼音包括声母、韵母(单韵母、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教学要注意两个方面:

①要准确掌握声母的读音。声母的本音不响亮,声音又短又轻,几乎听不出来。为便于教学,一般教呼读音。

②要注意区分字母的形。拼音字母是抽象符号,让初入学的儿童一下子分清几十个形状相似的符号,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用书中的图画和字母的形相比较,借助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形。教学时,还可以把形相近的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区分。有的老师还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孩子记忆也是一种好方法。

单韵母教学要告诉学生单韵母用处很大,它可以跟声母组成音节,可以跟其他字母组成复韵母,有的还可以独立成音节。教学单韵母也要注意两点:

①掌握好字母的发音。单韵母的发音,清楚、响亮,能拉长声音读。教学时可借助书上的图指导学生发音。

②要掌握好字母的形。课本上的插图不仅表音,还表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与字母的形相对照,从而借助图的形象,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形。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复韵母教学应注意:

①首先告诉学生复韵母的发音和声母、单韵母不同。发复韵母音时,嘴唇的形状和舌头的位置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②可以直接教省写式,可以简化拼写规则。③复韵母的发音有的是前重后轻,前强后弱;有的则是前轻后重,前弱后强。

鼻韵母教学应注意:

①首先要让学生区分开哪些是前鼻韵母,哪些是后鼻韵母。②借助图或日常用语教学字母。③注音纠正当地的错误读音。

整体认读音节就是不采取拼读的办法,而是把音节作为一个整体记认的音节。

声调教学也很重要。声调是汉语拼音教学重点之一,要在整个汉语拼音教学阶段予以重视。

①认识调号,读准四声。第一声是一横,读平调;第二声是一提,读升调;第三声是由上到下再向上一提,读曲折调;第四声是向下一斜笔,读降调。认识调号以后,可用儿歌帮助学生记住四个调形的特征:“老大平平,老二升,老三拐弯,老四下冲。”

②提高读调能力。学生认识调形,会读四声以后,要提出进一步要求。一是能按顺序准确熟练地读每个韵母的四声。二是要求学生能打乱顺序,随意读出任

何一个韵母的任何声调。

③学会标调。声调符号只能标在6个单韵母上,6个单韵母是按照开口度和响度的顺序排列的。标调时就要看有几个单韵母,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单韵母,就选择标在读音最响亮的字母上。

汉语拼音教学还有一个方面很重要,那就是拼音方法。教学拼音方法时,要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进行,如先教声母和单韵母相拼,再教声母和复韵母相拼,最后教声母和鼻韵母相拼。总之应当尽可能地把难点分散开,以减轻难度。教学拼音,要让学生多听多练,多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假如书本上的练习不够用,可补充一些音节,反复认读。还可以让学生看图拼音或到室外一边观察周围的事物,一边用音节拼出事物的名称。

相信老师们在教学汉语拼音时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并注意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复习巩固。

问题二、怎样落实识字、写字的任务

一些低年级老师问:教材要求认识的字让学生写吗?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识字、写字的任务的确很重要。为使低年级学生识好字、写好字,新课标特别提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我个人认为,要求认读的字,只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并不影响阅读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会写。因为好多认读字,在后面的课文中就会当作生字学习,那时再让学生练写。教学中,还是应把时间花在要求会写的生字上,使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问题三、怎样指导低年级写话

不少低年级老师提出,怎样指导小学生写话?

写话,就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最初步的习作训练。一般来说,写话练习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为宜。而重点练习放在二年级。对写话的长短要求不宜过高,从一两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就为中年级进行片段练习打下基础。

写话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很多。如看图写话,观察生活写话,观察实物写话,观察人物、动物、植物写话,以及小实验、小制作写话等等。

练习写话应坚持从说到写,以说促写,把说话与写话结合起来进行。具体指导时,要根据写话的内容,灵活运用观察的方法,首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仔细观察,边看边说,然后让学生回想一下,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下来。为使全班学生能经历这样的过程,还可以在指导后,让同桌同学对说,或分小组练说,而后再写。

低年级练习写话,关键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乐于写的习惯。只要学生喜欢的,凡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评价和交流等方式,启发学生互相学习,调动他们写话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学科导师 唐富春

问题一、怎样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有些老师提出,因为地处经济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缺少必要的条件,各种信息都比较闭塞,怎样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可是,对于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确实需要教师多动动脑筋。

我想是否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做。

1.教师要重视

任何事都是这样,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与教师是否重视有关。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一定会因地制宜地想出办法的。

2.要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教师要做到有要求、有布置、有评价。当学生搜集了资料后,教师一定要有适当的鼓励。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是对学生的最好的鼓励。当然,鼓励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坚持下来,学生也就养成了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了。

3.要提供渠道

虽然目前有些农村地区资源有限,但是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空白的环境中,还是有一些渠道去搜集资料的,关键是教师要启发学生,指点他们可以利用怎样的渠道获取资料。首先想一想有哪些资料是自己直接就可以找到的,如学校的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中能够找到的的书籍、报刊??然后再想一想,哪些资料是需要别人的帮助的,如可以通过同学、朋友、亲友、邻居等,做访问了解或向他们借阅图书、报刊、图片、甚至于实物等。有条件的当然还可以从网上查阅资料,或去实地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总之,要多给学生提供搜集资料的途径。

同时还要让学生准备专门的笔记本,对所搜集的资料要作好记录,因为这些资料不仅对目前的学习有用,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有用,甚至终生都可能有用。

其实,如果教师指导方法到位,学生搜集资料并不难。一旦他们有了搜集资料的兴趣,将会提高语文学习的自觉性。

4.要学会整理

在学生搜集到资料后,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整理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导学生从中选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资料,以利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把所有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以丰富课外知识。教师的指导要具体、到位。要让学生知道,所搜集资料的形式有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内容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课文内容所涉及的相关资料等。然后按不同的类别去整理。可以按形式分类,可以按不同的课文分类,也可以按时间分类、内容分类??总之,分类的方法很多。

5.要学会合作

在学生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了丰富学生的资料,可以引导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相互交换,能够建立一个“班级资料库”,共享资源。每个人对于“班级资料库”的建设都要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搜集,而且整理,有文字,有图片、有实物??方便全班同学共同使用,进行资源共享。这样,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有着多重的意义,达到了多种效果。

问题二、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有些老师提出,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活动,内容很丰富,但实际在教学时,效果却不够好,也不知道怎样指导口语交际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从中看出,口语交际的任务是:(1)规范并发展学生的语言;(2)培养良好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3)提高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活动要紧扣这些目标来组织安排。

1.创设适宜的交际情境

生活中常常是有了问题才有口语交流的,因此口语交际总是在情境中发生的,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

创设交际情境的方法很多:用语言渲染、扮角色表演、布置特定的场景、课件的展示??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加以选择。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交际的欲望,进而无拘无束地表达,促进口语交际课的更有实效性。

2.从生活中选择交际话题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课堂。口语交际重在“交际”。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①从日常生活中选择话题

要让学生有话可讲,老师的话题就要从学生熟悉的人或事情中寻找。如针对家庭、学校、班级、生活中的某个人、某件事提出话题——评选班干部、选举升旗手、对班里发生的事发表意见等,学生有的说,自然就会积极地发言。

例如口语交际课——买东西,课前可以布置学生跟家长去市场买东西,要注意观察家长是怎样买的,怎样说的,卖方是怎样卖的,怎样说的,自己也可以试着去买一次东西。在课堂口语交际时,进行购物表演,大家评价。在评价中学习如何买东西,怎样讲价等等。

②从社会或本地区的大事中选择话题

有的老师,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科技知识,把社会生活与口语交际相结合,如利用汶川地震、召开奥运、国庆六十周年、自己所处的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重大新闻,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使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中不但语言有发展,思想上也会产生新的启迪。

3.从教材中挖掘交际内容

教材中有大量语言优美、文情并茂的课文,很多都可以成为口语交际的资源。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在熟读课文之后,给孩子带上小鹿、鹿弟弟、黄莺、微风的头饰,用课文的语言练习口语交际,孩子们会很有兴趣,如果他们能够表情生动、富有感情地进行交流,对其整体语文能力的提高都有好处。

又如在教学《买小狗的小孩》中,学生可以围绕“花一百元钱买一只小瘸狗是否值得”的问题展开辩论。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充分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4.在训练中练习口语表达方法

通过口头作文的形式训练,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即席发言进行训练。 可以在每次习作前,先让学生口头作文。指导他们就某个题目,如:《我的

心里话》、《我的好朋友》...... 围绕一个意思,清楚、流利、有条理地讲述一下。

也可以做事先有准备的发言。如《秋天的校园》、《课间十分钟》等,先让学生到校园观察,寻找特点。然后再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流利地讲述出来。

5.随时随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口语交际不是为了考试,是一种能力。语言的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要有口语交际的意识,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交际活动。其实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机会非常多,这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不是非要郑重其事地上口语交际课才去练习。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师必须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实践,如在家待客、上街购物、拜访他人、向人问路等等,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

6.教师要有正确引导

教师除了要选择恰当的话题,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还要进行指导、帮助。要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怎样说话,怎样交流。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节《一块面包》的口语交际课,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劝告别人。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于老师请一个同学来劝说自己扮演的晓理, 同时提醒全班同学可以插话,要求有口有心。一位被请的学生摇头拒绝了, 老师评价说:“我不喜欢摇头,我喜欢听“让我来试试”;另一位学生上台就指出:“于晓理同学,这是你扔的面包吗?”老师反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马上就有同学插话,帮助表演的学生应该这么问:“小同学,请问你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当学生直接说:“于晓理同学,你扔面包是不对的。”老师回应:“我扔面包关你什么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引导学生体会劝告他人不能直接指责;而当学生换成:“于晓理同学,我觉得把好好的面包扔了太可惜了。”老师马上点拨:“这样说,对方就不至于抬扛了。”片段中于老师把原本由师生二人的表演,变成了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活动,尤其是课堂上老师的回应和点拨,不仅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了交际情境,体会到各自角色的心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交际热情,而且学会了怎样劝说他人的方法。

7.及时评价强化交际效果

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评价:可以从内容的选择上去评价,看看选择的内容是否恰当。可以从语言的表达上去评价,看看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是否清楚。还可以从交际人的语气,体态、神态上去评价。在评价中要综合运用师评、生评、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 问题三、怎样读写结合,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在上次的答疑中已经说过了,但不少老师还是比较困惑,反复提出怎样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问题。其实,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非常多,今天仅就读写结合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肤浅的看法。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因此,很多老师都坚持“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特别是阅读课中的小练笔,用时少,见效快,既是作文教学的补充训练,又是学生习作的基础训练。

1.“仿写” 增长学生习作信心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低年级可以通过仿写句子,练习说完整话的基本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练习仿写。由仿写一句话到仿写几句话。

中年级可以练习仿写一段话。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白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认识构段的方法。特别是课文中典型的段落,是适合仿写段落的最好范例。 高年级可以练习仿写篇章,增强布局谋篇的能力。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认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是如何布局谋篇之后,再让学生仿写。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个学段的仿写,教师都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仿写不是死板的一味照抄,在仿中要写自己的事情,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扩写”激发学生习作创新

从词语中寻找扩写点。例如《孔子拜师》一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二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孔子在去拜师的路上,是怎样赶路的?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像这样,词语的理解就不再只是表面的意思,而是有了丰富的形象。

从句子中寻找扩写点。《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中的“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然后练习写出人物的想法。 从课文的开头寻找扩写点。《白杨》一课中开头接受了大戈壁是“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电视中看到的,让学生想象,“浑黄一体”那是怎样的情景?如果是你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怎样呢?然后练习环境的描写。

从课文的结尾寻找扩写点。《将相和》一课结尾书上只写:“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对于这段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廉颇负荆请罪是怎样请罪的?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是怎样迎接的?试着写下来。

这种从仿学写、以仿促写的形式,有利于树立习作的自信心,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增强习作的兴趣。

对于读写结合,教师要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安排进行,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一味贪多。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多练习说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教师要有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意识,就不要把习作看成只是教材要求的那点内容,要把动笔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就是说,读与写的结合点很多。如语文教学中,必要的圈点、勾画、批注等,都是极好的动笔机会。高年级的做听课笔记,写读后感等,也是读写结合的机会,学生一旦爱动笔了。会对以后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

读写结合,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问题四、怎样丰富积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学生不爱作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的写,一个是没材料写,一个是没话可写。要想解决,就要从丰富积累开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较丰

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老师们都认识到积累的重要,但究竟该怎样进行积累呢?

1.启发引导积累生活

积累不能认为仅仅就是语言的积累,不能一提积累就是认为积累好词佳句。我们要有“大语文”的观念。积累应该是广泛的积累,除了语文的积累,还应有文化积累、生活积累。语文学习不能脱离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就是最简单的积累生活。没有生活的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当作写作内容,要学会做有心人,用心观察,随时动笔。要让学生知道,不管是高兴、激动,还是生气、悲伤,也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凡是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积累,都是在积累生活,一切的事物都可以诉诸笔端。(具体方法上次答疑已说过。)

2.多种方法积累语文

①把积累与理解结合

学生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忆一些优秀语言能够终身受益。语文积累有一个过程。记忆吸收是以理解感悟为前提的,学生对一些内容如果理解、感悟了,那么记忆起来会迅速一些。理解感悟得越多,记忆的效果也会越好。不能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不能认为积累就是死记硬背,就是机械地抄抄写写。

②把积累与阅读结合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几句话都是说读与写的关系,在阅读中的积累是丰富积累内容的最主要的方法。

课内学习的课文,很多的语言都值得记忆,有条件的可以多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背一背。课外阅读时,通过对文章的初步阅读,选择文中的精彩片断,优美佳句,练习记忆,背诵。可以定期举行朗诵会,赛诗会,故事会等展示积累的成功。

在阅读中还要强调诵读。诵读是积累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当然阅读(默读)也是一种积累。如果说要强化,那么诵读更深入更有利于积累。诵读是积累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③把积累与动笔结合

一种动笔是摘抄积累。只要是好词佳句,值得一记的精彩片断,或者对自己有帮助的名言警句等,就可以随时摘抄下来。摘抄本的名称由学生自主命名,如“采蜜集”、“精彩集”、“书海拾贝”等。读书笔记可以放在书包里,也可以放在家里,可以一本一本地记,也可以几本笔记放在不同的地方同时记。

另一种以读书笔记的方式,在运用语言中积累。充分运用读书笔记本、积累本??增强学生的积累意识。笔记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要指导做笔记的方法。在运用中的积累不仅仅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更应当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学习和使用语言。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3.巧妙激发积累的兴趣

积累也要从激发兴趣开始。不管是语文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要吸引学生,产生朗读、背诵或动笔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积累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与策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给学生介绍一些方法,在班里形成一定的氛围。老师不断宣传介绍,在学生中形成氛围以后,大多数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

跟着去做了。

为了激发兴趣,可以鼓励学生装饰自己的本子。比如配些小插图,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不同的类别,还可以在排版上作一些讲究。只要把摘录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情,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做,任何形式的摘录,老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

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交流,及时表扬坚持做、做得好的学生,用展览、张贴等方式,供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主动积累。

特别提醒各位老师,以上介绍的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要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的情况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效果才会好。

小学语文学科答疑简录

问题一、怎样提高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学科导师 唐富春

1.课前导入激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审题导入、插图导入、活动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实物导入、课外资料导入等等,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导入、音乐导入等。

2.课中设疑激趣

一种是教师精心设问,把“疑”设到点子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的疑问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好。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随之迸发出不可遏制的学习兴趣。

另一种是鼓励学生质疑,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及动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3.用语言文字激趣

首先提一下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些老师认为没有多媒体设备,就不能激发语文兴趣。其实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课堂,对于语文教学应该是辅助作用,要用得好,用得适当才行。语文课学习的是语言文字,用语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课

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发挥课文的语言丰富、形象生动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

例如,大部分学生认为读课文没什么,有的教师配上动作让学生作朗读表演,或者让读得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并录音,录了音就拿到班上放。学生听了自己的录音很高兴,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激励,一个比一个读得更好,很快,朗读的兴趣就起来了。

有不少古诗语言琅琅上口,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的老师鼓励孩子背诵,孩子们在家背,在学校背,上楼也要背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把学诗、背诗当作精神上的享受。这对于语文学习是多么大的动力啊!

我们常说“语文不是无情物”,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能够以情激情,用情感熏陶感染学生,也能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经常强调的品味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与作用,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等等,也都是能够吸引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

4.通过游戏激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比较差,而游戏又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组织学生参与游戏。学生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自然地学习大量的知识。比如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表演童话故事情节,进行成语接龙,谜语猜字等等,学生在玩中学习,手动、口动,脑子也动,兴趣很高,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5.利用活动激趣

这里说的活动,一定是与语文学习有关系的活动。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真正地动起来,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开讲故事会;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各抒已见、共同探讨;高年级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辩论,开辩论会,演讲会;还可以课内外结合开展活动,如到公共场所寻找错别字等等。总之学生通过“讲一讲”、“说一说”、“试一试”、“做一做”等活动,不但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学习乐趣。

6.运用语言激趣

通过运用,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

心。可以利用课堂上的运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语文。通过运用,让学生体会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可多渠道多形式学习语文,如过春节时收集春联,自己写一写春联,开展作文比赛,好的文章出班级的作文选、班级小报等等。教师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

7.创设情景激趣

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思考力得以发展,想象力得以驰骋。因此,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景,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又一个方法。

除此以外,老师们在教学中还有很多激发兴趣的方法,比如利用“预习”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利用“读写结合”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等等。再有就是用教师个人的魅力影响学生。作为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知识广博一些,上课时能旁征博引,就能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如果教师具有较深的文学功底,语言又幽默、风趣,能举一反三,谈古论今,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 了。

以上种种方法,老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问题二、怎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科导师 唐富春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事,教师首先要重视这个事,要真的把它当做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事情去做。不要只流于一般的号召,浮于表面,那样学生也不会重视的。

除了重视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1、 针对特点,确定内容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有不同的思想认识水平,教师应根据这些,进行不同的安排、指导。如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有情节、有故事的读物容易产生兴趣,可以读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等。中年级学生认识的字逐渐多了,可以读一些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等。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

思想认识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可以读整本的书,可以读些小说、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

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读书开始就要有整体的安排。

2、读有目标,体现引导

特别是在开始课外阅读之时,或者说学生还没有形成好的阅读习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学生读书明确目的,每次阅读也就能有更多收获。

这个目标可以是长期的目标,如一年要读几本书,一个学期读多少;也可以是短期目标,每个星期读多少,数量、内容、或者时间都可以有明确的规定。有的老师向学生布置固定的阅读任务,如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星期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学期看3—5本图书等,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3.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与课文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习《草船借箭》可以翻阅《三国演义》或其他相关读物;学习《猴王出世》可以指导阅读《西游记》,学习《鸟的天堂》可以指导对巴金作品的阅读;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读《安徒生童话》??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学习指导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促进课内学习,使课内外融为一体,整体提高。

4.创设环境,熏陶感染

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书香的气息时刻熏陶感染着孩子。其次,可以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或全班同学想办法,共同集资购买一些书籍,共同保管,轮流阅读。有条件的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些的图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摆满课外书、报刊等等,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

特别使人感动的是,有的老师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甚至自己为学生买书,或者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给学生读,老师们为了农村孩子的成长,真是费尽心血。

有了图书一定要安排学生阅读。如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与同学一起阅读讨论,或者交流心得体会。在班级创造出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相信这氛围能

感染和带动每一位学生。

5.进行指导,注重效果

学生在阅读时常常存在着盲目性或随意性,所以老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丰富积累。因此做读书笔记和卡片,是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培养学生不动笔不看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在重点处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上记号,并准备笔记本,摘录自己获取的知识或好词佳句,在读到特别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或别有新意的语句时,建议学生大声诵读出来,也可以细细品味。还可以指导学生做卡片,把一些资料以及积累的词语句子,分门别类地放在一起,便于今后运用。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写内容提要和心得体会

6、多种形式,展示成果

学生爱读书后,要使爱好成为一种好习惯,教师还要继续做工作。可以广泛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读书中;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使课外阅读更上一层楼。可以每天几分钟或者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书笔记交流课”;也可以举行诵读会、演讲会、讲故事比赛,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把获奖文章分期分批地在墙报、校报上刊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不断发展进步,增加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自觉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7、实施评价,提高效率

为了督促学生自觉阅读课外书籍,要实施阅读评价。恰当的评价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可以有各种形式,可以是各种活动,也可以是知识问答等等,总之,目的不在于评价本身,目的还是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学生经历了读好书、爱读书、多读书的过程后,教师要提高要求,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可以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读更多的书。

学生爱读书之后,教师还要继续引导,提出要求,如平时学习任务重,时间不充足,在课外阅读的时间上就得好好安排,绝不能因为课外阅读兴趣浓厚而忘乎所以,要善于利用零星时间读书,做到课内课外两不误。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并加以得当指导,学生便能自在、积极地在广阔的知识世界里遨游。

问题三、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张增甫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可从很多方面研究。如:

1 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正确地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

2 要制定明确、具体、适度的课时教学目标。

3 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

4 要了解学生,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5 要重视课堂上的生成,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6 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

(20xx年7月,在全国小语会举办的大连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崔峦老师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今天重点围绕“精心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和大家交流。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否应该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把握教材特点,抓住教材重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事写一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详写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课文重点是董存瑞舍身炸堡部分。至于“冲向暗堡”这部分,完全可以以读代讲,略处理。

《草地夜行》:也是一事写一人,也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也是详细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但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写了“我”(小红军)的心理活动,二是环境描写。

在抓重点内容(老红军身陷泥潭光荣牺牲)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写描写小红军心理活动的作用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狼牙山五壮士》: 要着重抓三点:

一是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语句。

△ 段落:“选择绝路”“英勇歼敌”“壮烈跳崖”

△ 语句:描写五壮士动作、语言、神态的重点语句。

二是抓住“英勇跳崖”部分,理解五壮士宁死不屈的精神。

△ 为什么跳崖?

△跳崖前可能想到什么?

三是突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习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对重点段的朗读。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内心活动。要读出气势,表达出情感。

第二方面,强化引导学生学语言、学表达的意识。

例如,《深山风雪路》 :对文章几次写脚印作用的认识。

在理解人物特点之后,要引导学生体会几次写脚印的作用。

△第一次: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山之中,大雪之天,是谁留下的脚印?”

△第二次:写的是作者想像的内容:老吕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清晰的脚印。突出了老吕是有功之臣。

△第三次:写老吕去冷风口路上留下的脚印。突出他岁数大了,还在默默奉献。

△最后写“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啊,是这样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的放着光彩!”抒发作者对老吕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例:《军神》

学习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本文在写法上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的设计,体现了通过两篇课文的比较,引导学生学习表达。

第三方面,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提出以下3点,供大家参考:

(一)要精心设计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步骤。

在明确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必须精心设计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步骤。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缺少解决重难点的恰当的方法、步骤。解决重难点仅仅靠学生的自读、交流。可是,当学生自读、交流了一番仍然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就无计可施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两个自然段是比较难理解的,其中的难句——“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小女孩死了,为什么说她“嘴上带着微笑”?文章为什么这样写?老师抓住了这个难点。但处理方法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能讨论清楚吗?讨论不清楚怎么办?没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步骤,这样的安排会有效果吗?

例,课文《白杨》的特点是借物喻人,即借写白杨的特点,赞扬扎根边疆的

建设者。

应抓三个要点有步骤地处理:

1 理解白杨树的特点。

(1) 高大挺秀。

(2) 适应性强。

(3) 坚强、不动摇。

2 理解爸爸那一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1) 认真读懂14—15段,了解爸爸那一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2) 补充相关资料。

可补充两方面的资料:

第一,当年支援新疆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图片、资料。

第二,找反映新疆戈壁变化的资料、图片。

3抓白杨和建设者的共同特点(将白杨和建设者联系在一起)。

即爸爸那一代边疆建设者像白杨。

爸爸那一代建设者在哪些地方和白杨有相同之点?

(二)教学设计要讲求层次性。

一个教学环节常常是由若干个紧密相连的具体步骤构成的。所谓层次性,是指这若干个具体步骤之间要前后有序,呈现出阶梯式上升(或“层层深入”)的状态。

我们发现,有些课之所以效率低,常常与教学设计缺少层次性有关。有的重要教学环节当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步骤,含混一片;有的具体步骤之间的顺序混乱,不合逻辑,不符合学生认识过程;有的若干具体步骤始终在一个平台上,没有形成上升的梯度。

如,小组讨论中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学生没有形成认识上的碰撞和提升。而接下来的全班交流又是小组内发言的重复。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三者之间始终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学生的认识没有体现出步步提升的过程。这样的讨论、交流显然就是低效的。

一位老师在执教《梅花魂》时,对课文重点段(第13自然段)做了如下的设计:

1 导入13自然段的学习。

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珍视墨梅图?哪一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2 理解梅花的特点。

① 自读思考:外祖父的话讲了梅花的什么特点?抓住重点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梅花的特点。

③ 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你对梅花特点的理解。

3 理解“有气节的中国人”。

① 什么叫有气节?结合外祖父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②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些人是有气节的中国人?

4 在外祖父眼里,“有气节的中国人”和梅花有什么关系呢?

5 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珍视墨梅图?说说你的理解。

6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表达出对梅花、对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赞美之情。 上面环节的设计层次性很强。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特点,再理解什么是“有气节的中国人”,然后抓住两者的联系让学生谈理解,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着学生一步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一位教师执教《语言的魅力》时,是这样处理“无动于衷”的“衷”字的: (课文片段:“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1 先认读生字“衷”。

2 说说这个字的部首。想想这个字和什么有关系?(衣服)

3 根据这个字的字形,猜猜这个字最早的意思是什么?(内衣)

4 “衷”后来又有了以下4个意思:

①穿在里面;②恰当;③内心;④善。

“无动于衷”的“衷”字应该是哪个意思?(内心)

这一设计的层次性很强,处理得非常到位。

(三)要增强教学设计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尤其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强教学设计的综合性,减少单一性。综合性强的教学设计,可以发挥一个教学环节的多重功能,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形成,也是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北京市密云县的一位老师,在《深山风雪路》一课的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设计:在理解了老吕这个人物的特点之后,让学生仿照中央电视台“2005感动中国”给获奖人物写“颁奖辞”的做法,给课文中的老吕写一段“颁奖辞”。这一设计使课文的学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人物的评价以及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等几方面融合在了一起,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教学设

计。

北京市丰台区一位老师上《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一课,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你当时是少年毛泽东的老师,你给少年毛泽东写一段怎样的评语?”这一设计贴近孩子的生活,激发了学生动笔写的欲望,将理解人物特点和练习书面表达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是个综合性强、实效性强的教学设计。

问题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 江红

写作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它能使学生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些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尝试过以下几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大家都知道,叶先曾说过:“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可见,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写作的起点和源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可否认,现在学生的生活却显得非常的单调,他们几乎每天循环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学生苦于没有写作题材,自然不会有写作兴趣。因此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尽量变换作业形式,启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生活、提倡学生随时记录生活。

学生记录的素材,可以是他们参加丰富多采的社会实践活动后的纪实,可以是选读一篇文章后的读后感,可以是自己的突发奇想,可以是学习范例之后的仿写,可以是自己刚刚遇到的小事,也可以是随笔随想??至于记录形式,可以是日记,也可以是只言片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比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开学了,来了一个新老师,提了一堆要求,不让这,不让那,好像除了提要求他就不会说别的,我听得烦透了”这也是素材,后来老师就引导他根据这个素材,写成了一篇很好的作文。

随时随地记录素材,有什么写什么,于是学生记录下的不再是贫乏的内容,老师读到的也不再是雷同的事件和干瘪的套话。学生有的可写,自然兴趣盎然。学生有话可说,自然不吐不快。因此,便出现了每个学生每学期习作量不少于30篇的现象。

二、发挥评语艺术,激发写作兴趣

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还包括教师批语的艺术性。艺术性的作文批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

1.肯定型批语

学生习作不可能通篇、处处是闪光点。有的可能是在记叙时文通字顺,有的可能结构比较完整,有的在遣词造句上较为优秀,有的可能只有一个较精彩的结尾或开头??这时可采用肯定型批语。如:“这个词用在这儿很贴切。”“文章的结尾意味深长。”“你巧妙的过渡,使文章更精彩。”等。学生阅读到这样的批语,便会感受到自己在这次周记中某一方面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2.指导型批语

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应起一个指导作用,不能简单画出句子,然后画个问号或写上一句“这句话不通。”“内容不够具体”等。学生读完这样的批语仍是不知该如何修改。

但是要注意的是,指导型的批语也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即可。如:“选材不错,要是能把你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写下来那该多好!”;又如游记类文章,学生的过渡常常显得单一,经常是“我们先来到,又来到??”。批语可这样点拨:“请读一读《记金华的双龙洞》,尤其要关注那些过渡语句,跟作家比一比谁的过渡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3.欣赏型批语

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精彩绝伦的话语,从而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就经常在学生的评语中送上一句:“你的积累真丰富,老师佩服你。”也有的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妙语连珠,比其他学生明显高出一筹,老师可以写上这样的批注:“欣赏你的文章是我的荣幸,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会家喻户晓。”有些学生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惊人之语,有的甚至不乏哲理,我一定不会吝啬,欣赏地写到:“你真像个小哲人!”??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心花怒放。

4.交流型批语

阅读孩子的习作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了与教师的语言交流,但他们会用习作的方式倾诉心声,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写上交流型的批语。如班上有一位学生在习作中真实地记叙了自己听到一位好朋友总埋怨老

师和他过意不去、认为自己倒霉之后,真心规劝,并倾吐了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写了这样一段话:“不善言谈的你原来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老师读完你的文章,深受感动。谢谢你!”短短的几句话,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

总之,作文评语不管如何写,千万不要把每个学生作文的批语写得大同小异,如“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基本还可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好”。这样的批语近似没批,对学生的帮助甚少。作文批语就是要使学生知道教师是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自己又该怎样改进。好的批语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

三、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写作兴趣

对于学生的习作,在教学中总是不断地给予评价和激励,实行“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很多老师每周都有结合习作进行的多种活动,如:本周星级日记评比、优秀日记展贴、范文宣讲、集体修改等。在众多方法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以下两种:

1.例文点评

指导学生习作,应该强调与学生沟通。沟通不是师者居高临下地说一句“你们只要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就可以了”的,而是要俯下身去,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地位平等的和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对写作的认知和接受心理。仔细翻阅学生的习作,发现虽然并不是每一篇文章的语言都非常精炼,构思上都如何的巧妙,有些甚至在思想上也有待商榷,但它向我们展示的是学生活生生的生活,是他们能够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用心感受到的。于是课堂上,把它们推荐给全班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打出来时,同学们纷纷寻找作者。习作的作者自然心中一阵阵暗喜。这时同学们一个个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争先恐后地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给予了赞誉之词,并像赏析课文一样的去赏析这篇文章中的精彩语段。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品评文章的不足之处。别看他们人小,但是很有头脑,从语句到描写,从布局到思想,无不说的颇有道理。最后我把作者请上讲台时,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记得叶老在《作文论》中说:“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因此,关于例文点评,我不仅着眼于文质兼美,还放眼于学生的立意。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班上的同学对写周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内容不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用自

己的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然后将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以后我们的阅读又多了一项内容,品析同学们自己的文章,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更让学生从这类贴近真实生活的文章中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看待生活,学会了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活源。

2.出版班级作文选

学生平时在写作训练中创作的优秀作文我视为珍品,每次经过学生评析、修改后的文章我都保留着。一个学期下来,竟然收获颇丰,有几十篇。我便突发奇想:我是否也能帮学生出本书呢?于是我精心挑选几十篇学生作品,装订成册,也就成了班上的第一本班级刊物。学生拿着这本书是如获至宝,每一篇文章都细细品读,家长也纷纷传阅,赞赏有加。学生自然是兴趣高涨,积极响应,写作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以上是自己习作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简单做法。近年来,我是越教越深刻的感受到要引导学生放飞心语,只有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融入生活。希望我们都能为学生打开了作文通往生活的大门,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快乐需要。

问题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科导师 李春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识字,便不能读,也不能写。识了字,才能阅读和习作。因此,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

为保证识字教学质量,《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小学各个年级都要重视识字教学。尤其是前三年,要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总之,要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着力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切实打好识字的扎实基础,为提高阅读和习作能力创造条件。

怎样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首先让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

一是教学汉语拼音,使学生掌握读准字音的工具;

二是教给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间架结构和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使学生掌握分析、记忆字形的工具;

三是教给查字典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字义的工具。

其次要逐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比如:①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诸如象形、会意、形声等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②在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独体字、掌握一些偏旁之后,就可以利用偏旁和独体字等较大的部件分析、记忆字形。

③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合体字之后,可以采取“加、减、换”的方法识记新字。

识字教学注意什么?

1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识字教学中,要尽可

能采用实物、标本、图画、模型、动作及语言描绘等手段,让学生去观察,把字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让学生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都参与获得新知识的实践。

3把识字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4把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

哪种识字方法好?

识字方法很多。诸如字族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韵语识字、对子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哪种方法好呢?要按教科书的编排、学生的接受能力。

无论运用哪种识字方法,都要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都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都要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都要注重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问题六、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字?

学科导师 李春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明确要求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我国历来都把写字作为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一、学生练习写字,可以巩固识字;二、学生写字能力提高了,可以更好地完成各学科书面作业;三、学生长期认真、严格地练习写字,可以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爱好

整洁等良好习惯;四、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一种传统文化。学生练习写字,可以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审美观点;爱好书法又有前途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成为书法家。

当今,电脑比较普及,更应重视写字教学。

目前,写字教学主要问题:

1写字时间留的太少;

2指导不到位;

3利用教科书不充分。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字?

1师生都应有“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2指导要到位。

3教师的板书要起榜样的作用。

4经常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