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1600E)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2经纬线比较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

5、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

    注意:大小比例尺

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10万分之一)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100万分之一)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2)方向

    定义:表示地图上的方向

判断方法:a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b 指向标定向法

          c 没有上面两种,就为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自然界其他定向法: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树冠和树轮定向等。

   (3)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符号

注记: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文字说明

  (4)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6.重要规律:

(1)同一经线上的点只存在正南正北的关系

(2)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它的四周都是南;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它的四周都是北

(3)同一纬线上的点只存在正东正西的位置关系

(4)若两地同位于东经,经度值大的在东面;若两地同位于西经,经度值小的在东面

(5)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小于1800,则东经的仍在东面,西经的在西边;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大于1800,,则东经的在西面,西经的在东边

(三)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

    (1)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3)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

    (4)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

    (5)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6)太阳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7)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3万倍,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大气(由内至外):     光球层       (太阳黑子)

色球层        (耀   斑)

日冕层        (日   珥)

2、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

(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3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使用步骤及注意点

3、月球

.月球的概况:

(1)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2)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3)体积和质量: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问: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么?

4、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阴暗的部分是:平原和低地

问: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相似,为什么?

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而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5.月球与地球差异:

(1)月球上物体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3)在月球上听不见声音: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4)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6.月球为什么始终用一面对着地球?

答:月球自转方向与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相同,它自转周期也与它公转周期相同,即同步自转。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

(2)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五)月相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初一)             上弦月(初七、初八)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满月(十五、十六)

                               新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

                               上弦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满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

下弦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

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新月)

(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满月)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满月)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

7. 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

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七)探索宇宙

1、太阳系

 

                       排列:(距日远近)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运动:按一定的椭圆轨道绕日自西向东运动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分类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太阳系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慧星:一种常见的天体,有慧核、慧发、慧尾,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冰构成,最著名的是哈雷慧星(76年一周期)

 

2、银河系

构成: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大小: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

形状:      侧看:像一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

            俯看:像一个大旋涡,有四条螺旋状旋臂从中间伸出;

在地球上看:像一条横贯夜空的银河

               太阳系的位置: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

                         3、宇宙

       由银河系和类似银河系的河外星系构成,它是无边无际的

   宇宙的层次结构:地日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海外星系→宇宙

4、补充

     体积最大:土星、木星

 有光环是:土星、木星、天王星

 卫星最多:土星共有21~23颗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有一卫星:月球

 伽利略在17世纪第一次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99.86%)

 唯一逆向自转行星:金星

 银河系中共有像太阳一样的恒星2000亿颗

 天文学中用光年表示距离   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9.46×1012 千米)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3万光年。

银河系:侧看:中间厚,四周薄像铁饼。。

        俯视:大旋涡,有四条螺旋臂

人可以观测到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10亿个左右

第一个等上月球的人,美国,阿姆斯特朗。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20##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

第二章不断运动的地球(七年级下第4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 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

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第四节   日历上的科学

1.历法的种类:①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②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③阴阳历: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

2、我国的日历由公历和农历组成。公历(包括年月日星期)属于阳历,农历(包括年月日节气)属于阴阳历,农历中的月是属于阴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

3.闰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世纪年能被400整除是闰年。公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00年中有97年是闰年,有303年是平年)平年2月份28天,闰年2月份29天

4.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将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15日)叫做一个节气,属于阳历, 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的作用。

第五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2.等高线地形图        

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1.常见的地形。                                      

                    

 3、地壳的缓慢变化——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生物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第三章演化的自然(九年级下第1章)    

第1节  宇宙的起源

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3.宇宙的将来

—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 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4.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一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5.太阳系形成的两大假说:星云说、灾变说

第3节 恒星的一生

1.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一生:

太阳—→红巨星—→白矮星 —→暗矮星

                                       中子星

  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   

黑洞

2.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氢发生热核反应而产生的。

第4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1.地球的演化。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2.生命的诞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3.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第三阶段,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第5节  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

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2.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进化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意义: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 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生物演化)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3.进化论的演变。最早较为系统地阐明生物如何进化的是法国博物学家布丰,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1809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观点,认为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物种进化的原因是自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对神创论造成致命打击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6节  进化与遗传

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2.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3.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组成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断。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控制性状,蛋白质表现性状。遗传物质包括基因、DNA、染色体

4.变异实质上是遗传物质(基因、DNA、染色体)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例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为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造成的;先天愚型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

5.育种和优生。

杂交优势杂交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如骡。

基因工程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等。

遗传病与优生。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6.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认为: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自然选择。如含有体格强壮、反应敏捷的基因的动物往往能在择偶竞争中获胜,因此这些基因遗传给子代的机会较大,相反,含有某些遗传病基因的动物往往得不到配偶或过早死亡使这些不利基因传给子代的机会减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