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手巧、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报告

“心灵手巧、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活动

董晓红

活动背景

保护环境是个大课题,其中包括“废物利用”。细心的人会发现,你的身边遍地是宝。如果把一些别人认为是垃圾的东西重新整理起来,把废物当作新的材料,就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色彩! 懂得运用生活中淘汰的废物,也能为环保尽一分心力。身边一些费旧物品,将其回收利用,再加上一点巧思,一点创意,就能把这些随处可见平凡无奇的小东西,赋予新的生命,这不仅能替家里增添新意,还能享受创作的乐趣。而作为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是相当有益的。本次活动从废旧物品的妙用入手,拓展到废旧物品的分类、回收利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时,引发儿童节约资源、珍惜资源的体验和情感,启蒙他们的环保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因此,开展此次活动对每个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活动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与别人的合作,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有喜悦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情感的教育,培养了环保和节约的意识与能力。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谈起,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就在我们身边,解决垃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垃圾分类。

3、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通过写观察日记、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提练的能力。

4、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一些可利用废弃品,变废为宝,并学会灵活使用不同材质的材料进行创作。

活动对象

六四班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

1、通过宣传活动、竞赛活动、实验活动等增强学生对废物再利用的认识的了解,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2、围绕活动主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废旧物品通过精心设计与制作,让其发挥全新的功能。

3、创作的题材与材料不限,参赛队员利用废弃的塑料瓶、纸箱、易拉罐、旧衣服等通过裁剪、折叠、粘贴等方式制作成日用品或装饰品等。

活动方式
    资料收集、垃圾收集分类、讨论、调查、采访、废弃物品收集准备、工艺品制作等
活动过程和步骤

一、发动宣传活动:

(1)确定活动主题。本次活动主题为“心灵手巧,变废为宝”。

(2)成立“心灵手巧,变废为宝” 科技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3)讨论、制定《开展“心灵手巧,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4)召开“心灵手巧,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活动的动员会。

(5)利用板报及班会等对开展“心灵手巧,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活动的意义、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计划、活动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扩大活动的影响,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6)向学生及家长印发宣传单及倡议书,宣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涵和意义,以便让学生和家长都了解活动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学习有关废弃物再利用知识:

1、各班利用科技实践活动课时间学习有关废物再利用知识。通过学习,增强了同学们对再生资源的认识,从而认识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同学们,垃圾到底有什么危害?我们每天废弃的垃圾大约有多少呢?我们日常是怎样处理的?垃圾是怎样分类的?想解决这些难题吗?

三、开展调查体验活动:

1、 学生组成调查小组(3-5人),推选认真负责,热爱科技活动的同学担任正、副组长。并给小组分别命名为“小巧手组”“小记者组”“小军师组”等。每个同学根据要求,认真开展科学调查。

2、各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垃圾废弃物的处理进行调查与分析。

3、各个年级成立监督小组在学校教室轮流值班,对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检查监督,发现不良现象及时制止。

4、各个调查小组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利用节假日时间对机关单位、社区、饭店、个体户等不同人群每天每人的生活垃圾、废弃物的处理情况、资源节约意识进行问卷调查。

四、“变废为宝,垃圾处理”金点子活动

点子一:大力宣传。

    学校设立分类工作室,专人负责,招募志愿者,发放手册、开展知识竟猜等;编写歌曲(顺口溜),通过学生传唱“小手拉大手”,通过老年活动室老人传唱“老人带儿孙”,普及分类知识,做到人人知晓。

点子二: 四色对应。

    垃圾桶分别以绿、橙、红、黑代表可回收、厨余、有害、其他四类垃圾,并且桶上有图标标识投放哪些垃圾;垃圾箱的大小根据居民区的住户密度来决定。垃圾袋可以是对应的颜色,以便对号入座;垃圾袋最好是透明的,以便相互监督。

点子三:定期回收。

    社区定期派人上门收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一月一次,定在月初或月末。社区也可以安置自动回收机,回收玻璃瓶、易拉罐什么的,投放者可得到回收机吐出的硬币。

点子四:积分奖励。

     市民卡开通积分功能,对于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社区或单位做好积分工作,满一定的积分给予奖励,如赠送家庭日常生活用品。

五、开展“心灵手巧,变废为宝”制作大赛

    (一)寻找可选择、可利用的材料。

     学生各自分头寻找材料。 如小石子、旧报纸、树枝、小珠子、冰棒棍、麻绳、塑料瓶、塑料管、泡沫盒、铁罐、铝罐、玻璃瓶、落叶等等。

    (二)学生们将找到的等材料,通过剪、贴、描绘等各种手法,制成了相框等有创意的作品。

1、将小树枝、小珠子、布头、干花等贴在各色卡纸上,再用水彩笔添画几笔后就制成了一张别具一格的小卡片。

2、用小树枝、小珠子、毛线布头、扣子、干花、各种豆类、五谷等粘在不同外形卡纸的四周,制成精致的相框。

3、还有的用小珠子、扣子、吸管等制成项链。

4、用小树枝、小石头、果皮等制成小动物。

5、用纸筒和小树枝、小珠子、毛线、铁丝、冰棒棍等制成了笔筒、小桌椅、小船。

6、用水粉彩绘鹅卵石……

7、用玻璃瓶、铝罐、铁罐制成花瓶、笔筒等。

8、用旧报纸做成纸球、拼贴各种人物造型等。

(三)心灵手巧,展示评价自己的成果

    1、作品完成后,在班上开一个小型展示会,可请别班的同学、老师一起观摩,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创作时的想法和制作的体验,还可请别人为自己的小工艺品打打分,提些宝贵的意见。

    2、大家一起说说这次活动的体验和感受,谈谈还有什么好的构想,为继续开展下一个新的主题提出好的建议。

   (四)活动延伸,将环保进行到底

    1、大家可将制作的小工艺品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可自己收藏,点缀、美化我们生活环境。

2、学校橱窗专门设置一个变废为宝的专栏,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小工艺品

3、活动结束要求每位同学写一篇活动总结。

六、活动总结——回味整个过程的快乐

这次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进入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找浪费现象后,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把设计、工艺制作手段、制作材料有机结合到一起,既增强了学生材料和工具方面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验到经过脑和手把废弃的材料变为一件艺术品的自豪感和喜悦感。既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增进其对物质世界和自然现象美术特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创作的潜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并能大胆的去创新、去实践,体验到探究、合作的愉悦与成功感。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一直都得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极大地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思维变活跃了,动手能力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并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去寻找与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并进行回收利用,探索各种制作的方法,制成有趣的小工艺品,即让他们得到了一次 “变废为宝”的体验,又为环保尽一分力。而且带动家庭成员参与其中,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是个很值得长期开展下去的活动。

 

第二篇:创新实践-变废为宝模块

《创新实践》

模块二:“变废为宝”作品设计

一、目的

本项目是面向本科学生选修的“创新实践”实验教学模块。“变废为宝”作品设计就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为材料,通过设计者的智慧和动手操作,重新赋予废弃物以价值,实现废弃物再设计、再利用的创造性活动。该模块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组成团队,围绕环保主题,收集身边的各类废弃物,将其通过简单的裁剪、粘接、缝合、焊接、组合,变为一件个性、实用的新作品。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认知制作材料的形、色、质、量,增强个人艺术创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项目内容

1.        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的训练;

2.        变废为宝产品设计介绍,项目申报表的撰写与分组;

3.        创新技法学习汇报;

4.        作品方案设计、材料收集、制作与美化;

5.        作品评价与实验报告撰写。

三、实施方案

1、项目预约学生人数:60人;项目团队成员≤5人

2、项目实施地点:西九综合楼。

3、项目完成时间安排:8讲,共16学时完成。

4、项目要求:

1)        项目以团队(成员5人,)合作完成。

2)        团队讨论填写项目申报表,确定项目,团队成员分工明确;

3)        作品类型不限,但必须以各种废旧物品为原材料(废弃物利用率须80%以上),进行创造性利用,以求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4)        实验室提供制作场地、常规工具和粘合胶,不提供作品所原材料。

5、评分要求:结构评分。成绩由技法学习汇报、作品、实验报告、作品创意展示等四部分构成,其中一项成绩为零,则总成绩为零。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1)学习汇报(20%):学生学习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撰写自学报告(或PPT)并汇报。提交自学报告并汇报10分,不提交者零分。

2)作品成绩(40%):作品创意(10分)、废品利用率(10分)、实用性(10分)综合评定。

3)实验报告成绩(20%):报告格式和书面(5分),论述条理清晰和内容完整性(5分),设计的构思创意(10分)综合评定。

4)作品创意展示(20%):汇报思路(5分),表达情况(5分),现场反应和组织(10分)综合评定。

四、教学计划:

项目完成时间安排:8讲,共16学时完成。

1、第一讲:师生互动,创新技法(智力激励法、检核表法、联想组合法、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类比法等)操作训练,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布置参考书籍和文献,思考创作。

课后完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自学报告”作业。

2、第二讲:项目的提出与开题。变废为宝模块介绍,指导学生选题和分组,填写选题申报表和分组表(可课后完成)。

3、第三讲:“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自学报告”汇报。

4、第四讲~第六讲:学生收集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5、第七讲:完善和美化作品,撰写实验报告。

6、第八讲:学生作品展示,分组进行现场作品创意交流。

五、依托实验室资源

“变废为宝”产品设计是一个公共实验模块,每个教师在自己负责的实验室内完成设计制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