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首件总结

前山河特大桥桩基首件工程

监理工作小结

一、前言

施工单位遵照设计要求,前山河特大桥桩基进行了首件工程施工,首件为左幅26#-3。从开孔钻进、钢筋笼制作安装、终孔清孔、混凝土灌注等工艺,摸索出一套既符合规范、设计,又能满足港珠澳大桥施工质量要求的钻孔桩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首件桩基施工的全过程,在业主、监理、设计代表的现场监管下,于20xx年9月26日顺利完成。

二、首件桩基施工监理回顾

第二总监办对前山河特大桥桩基首件工程的施工高度重视,开工前对首件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制定。对原材料的进场前取样、试验检测,对配合比的适配、试件的抗压检测,都严格履行的监理职责,随机抽样、跟车送检和平行试验等工作。

按照监理程序要求,严格履行了开工报审制度。现场监理工程师严格按监理程序,从钻机就位开钻、钢筋笼制作安装、终孔检测、混过凝土灌注等每一道工序进行了认真检查核实,经检查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在混过凝土浇筑过程中全程旁站。

三、施工过程

1、准备工作

钻机就位:根据测量放出钻孔桩中心位置,在钻机的天轮上悬挂锤球,移动钻机,使其准确对位。

护筒的埋设:钻机就位后,根据放出的钻孔桩中心点位,引出护桩。护桩采用直径20钢筋埋设,并用水泥包裹固定。护筒检验合格后,根据护桩调整护筒的位置,护筒的埋设的偏差为30mm,倾斜度0.8%,符合规范要求。

泥浆池的准备:施工现场挖设泥浆池和循环池,泥浆池采用直径48mm钢管和绿网进行封闭。

在准备工作结束、钻机就位并复测桩心位置后,于20xx年8月30日上午10:30开始进行钻进。

2、成孔过程

开钻时低档慢速钻进,开钻后一个小时内,利用正循环原理进行泥浆制备,检测泥浆指标:泥浆比重为1.16;粘度为18s,满足使用要求,在钻进过程中,每钻进3m对泥浆比重粘度进行检测,同时与设计图纸核对地质情况。当钻进至45.2m标高为-41.598处进入中风化黑云母斑状花岗岩,20xx年9月17日经业主、设计、监理确认并进行变更。变更后桩长45.6m,孔深48.8m,桩底标高为-45.198,较设计桩长缩短4.45m。

3、成孔检测

20xx年9月22日上午8:20成孔,我第二总监办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测,测得实际钻孔深度为48.89m,用检孔器(直径1.8m,长度10m)检查孔径及倾斜度,孔径符合要求,倾斜度为0.9%(满足不大于1%的设计要求)。

4、成孔检查合格后,施工单位下放钢筋笼,钢筋笼接头采用滚扎直螺纹套筒连接,套筒用工作扳手拧紧,施工单位质检部自检后,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第二总监办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将钢筋笼下放入孔内。最后在钢筋笼最上层的架力筋四周焊定位钢筋,确保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不会移动。钢筋笼吊装好后再次进行泥浆沉淀检测,测得此时沉淀厚度为17cm,组织进行二次清孔,使用比重为1.1的泥

浆按正循环原理进行。

5、钢筋笼下放后,施工单位进行了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后施工单位质检部对泥浆指标进行自检,自检后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测,测得沉淀厚度为2cm,泥浆比重为1.08,粘度18S,含砂率1.9%。

6、安装导管,施工单位根据导管编号,先下大号码导管,共下导管16节(每节长3m,最后一节长0.5m),根据护筒顶标高计算导管底部距孔底高度,计算结果为0.3m。导管安装结束后,再次对钢筋笼平面位置进行检测,方法是:对护桩、钢筋笼的最上层箍筋进行交叉挂线,通过垂线复核两个交叉点的相对距离,测试结果为0.6cm。

7、计算首灌混凝土的方量: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要求:

V≥πD2/4×(H1+H2)+πd2/4× h1

=(π×1.82/4)×(0.4+1)+(π×0.32/4)×22.367

=5.1m3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取值1.8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实际为0.33m,保守取值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暂定为1m

d——导管内径(m),取值 0.3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γw/γc=22.367m

8、混凝土灌注:第一车混凝土(12m3)运至现场,施工单位实验人员与试验监理工程师对砼坍落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210mm。符合灌注要求。

9、首灌浇筑结束后,进行导管埋深检测,第一次检测埋深为4m,没有对导管进行拆除。

10、随后进行混凝土的正常灌注,灌注过程中保证导管埋深2~6m,现场监理工程师旁站并记录了灌注过程。

11、20xx年9月25日23:08开始灌注,到20xx年9月26日3:00灌注结束,灌注过程一切正常。

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措施

1、钢筋笼下放的时间过长,影响桩基施工进度。

要求施工单位提高施工速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缩短钢筋笼连接安装时间,加快作业速度。

2、导管拆除速度慢,并出现卡管。

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缩短灌注时间,以免首盘混凝土初凝前未灌注完成。导管提升时,应尽量让导管位于桩位中心,避免接触钢筋笼发生卡管。

五、结语

前山河特大桥桩基在业主、设计代表的关注和支持下,通过第二总监办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管把控,施工单位顺利完成桩基首件工程施工。

1、混凝土拌和质量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人员、机械设备投入满足需求,施工工艺可行。

2、钢筋笼制作及安装规范,钢筋尺寸、保护层等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3、桩基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均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今后的桩基施工均可按左幅26-3#桩基的工艺、方法进行。

 

第二篇:箱涵首件监理总结

临海高等级公路东台段工程项目

LHDT-4标K255+871首件工程监理总结

一、概述

K255+871箱涵,孔数-跨径为1-2.5*2.2,进水口形式:进出口为一字墙锥坡,箱涵与路线交角110°,涵洞全长36.16m。

二、施工准备工作监理

1、中线和高程复测

总监办测量工程对中线、高程进行了复测,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采用自拌混凝土,总监办对该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取样检测并对配合比进行了平行试验,确定C35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为120-160mm。

3、钢材主要为Φ20、Φ16的主筋,原材进场后经现场取样检验均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检查施工组织和质保体系情况:项目经理邢立中、技术负责人汤树球、施工负责人张亚军、质检员张韶增。

5、模板和设备情况:模板为竹胶板,刚度、强度较高,模内光滑并涂隔离剂。按要求对场地设备进行调试,不符合的进行修理和调换。

三、施工过程控制

1、首先是对基础垫层清理,要求表面清洁、不留浮浆和松动石料,后用高压水冲净。

2、钢筋的加工和安装:重点检查钢筋的尺寸、间距、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骨架牢固性,严格按规范要求验收。首次检查时钢筋之间绑扎不牢,有松动现象,主钢筋扭曲变型,要求重新加工。

3、模板的加工及安装:模板采用钢模板,平整度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模板的拼装要求平整顺直,表面光洁度好、无污染,接缝紧密。不漏浆。与砼接触的模板表面,刷同一品种脱模剂。模板安装结束以后,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支撑牢固性,并再次对保护层进行复核,后对模板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测。

4、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前首先检测砂石料的含水率,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调整生产配合比,检查水泥和外加剂用量。砼浇筑时,采取分层浇筑,采用串筒以降低混凝土倾落高度小于2米。浇筑砼期间,重点检查模板重大变形等情况,未

发生。抽检混凝土的坍落度分别为133mm和145mm,未见泌水现象,粘聚性好,制取试件,浇筑时要求两边对称水平上升。

5、养护:拆摸后对外观进行第一时间检查,未有蜂窝麻面、露筋、漏振和过振现象,表面存在小气孔,模板竖向接缝存在油渍斑痕。

四、检测结果

1、保护层(通病防治要求合格率85%)。

2、结构尺寸均符合要求,内径,2505 mm、2510 mm、2210mm、2208 mm。

3、轴线偏差2mm符合要求,涵顶标高高出设计1cm。

五、初步结论

首件箱涵基本成功,同意进入正常生产。

箱涵施工主要取得如下工艺参数:

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49,砂率40%,混凝土配比(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分别为388:746:1120:190:5.82,坍落度为120-160cm。

六、改进与建议

1、项目部加强现场成品、半成品自检工作。

2、振捣时不得触及模板,每次拆模后加强模板的平整度和光洁度检查,防止模板变形。

3、保护层高强垫块设置要均匀,每1.5—2m设置1个,由上而下每层间距40cm,交错设置。

4、钢筋绑扎必须牢靠,并进行满扎,不得跳绑,必要时点焊到位,中间不得出现绑扎接头。

5、砼配合比控制准确,浇筑时振捣密实。

6、资料应按规定要求及时、准确、规范。

临海高等级公路东台段工程项目总监办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