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

小学音乐课教学总结

不知不觉间,这一学期在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得到了充实而又快速的成长。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小学1—6年级音乐课的教学,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我能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学习《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生只有对老师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能有了敬佩感和吸引力,才能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音乐的学习。因此,我经常忙中偷闲,抓住点滴时间,苦练专业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在教学中,我时常用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歌声和充满激情的伴奏,激发学生歌唱的愿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本着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安排每一节课的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师生关系方面,我能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时时和学生用亲切“商量”的语气交流,每每与学生换位思考,我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缕亲切的目光,孩子们都能感觉到,真正达到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不排斥“顽皮”的学生,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能够做到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疏导。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以理服其人。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对低年级学生我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律动中去感知音乐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的聆听学生们的心声,融入大量的现在小学生所喜爱的歌曲,做到以教材为主,课外歌曲为辅的教学方式,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在音乐中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音乐课良好的

开端,在这个过程中,因地制宜,才能与学生们们共追求,共成长。

 

第二篇:我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

我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的节奏进行就是一种运动,人们对节奏、节拍的感觉,实际上也是一种运动感。这种运动感存在于人的自身之中,它可表现为呼吸的动作,心脏跳动的节律,行路、语言等,这是人类内心节奏感存在的基础。它好似埋藏丰富的宝藏,需要人们去发掘。对于学生而言,训练他们的内心节奏感是学习音乐的关键。然而,音乐决不是孤立的节奏,它是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奏错综复杂、有简有繁、有疏有密,加上层出不穷的发展变化、扩大缩小、分裂综和,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但是,复杂的节奏也是从最简单的、基础的开始。

(一)、声势训练,培养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统一。声势:就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它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训练中,孩子必须十分注意对方发出的声音,并且要立即做出反应。这样对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音高及力度的辨别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教学中,通常用拍手、排腿、捻指、跺脚四种方式来进行训练。 此外,根据不同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游戏,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学生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这说明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

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在声势训练中,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学生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

(二)、运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语言是人类的本能,一个孩子从咿呀学语开始就与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工具,对于儿童来说易于理解和接受。节奏也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节奏训练中,我们可以结合语言,提取节奏基石,使节奏练习生动、形象,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例如:在第一堂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利用学生互不熟悉的特点,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王晓 红 ;我 叫 倪 健 ......然后,老师总结出:三个字的名字是按照(走走 跑跑 走)的节奏来说的,而两个字的名字是按(走 走 走 走)的节奏来说的。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来让学生体会节奏有强弱。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熟悉的声音来训练节奏。

用儿歌朗诵练习,训练儿童的节奏感。

例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就这么一个小儿歌,你可以把他变成各种节奏来朗诵,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或边拍掌,跺脚等过程中。培养对节奏的敏感。我们还能让孩子在和谐又专注的合作中体会到音乐带来得快乐,提高他们对语言、音乐的兴趣。例如当一组儿童朗读某个固型节奏型另一组儿童朗诵上例儿歌时,这首儿歌,就形成了两声部(一个伴奏声部,一个主弦律声部)。这种基本节奏练习,应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进行。

(三)、节奏卡农练习。

例如: x x | x - | x x x x | x - ||

要求:(1)、隔一小节拍手。(2)、隔两小节拍手。(3)、每组隔一小节拍手。

多声部练习常用的方法还有让儿童就儿歌进行卡农练习——即一组幼儿先朗诵,另一组按固定的节拍接着进入,类似轮唱的形式。和歌唱一样,儿歌朗诵也可以表现出声调强弱、高低的变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构成问答句式或有内容情节的儿歌,配合身体动作,进行强弱、高低等富有表现力的练习。

节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动作协调与统一,培养学生节拍感 、

速度感、强弱感,是其它教学的基础。

二、器乐教学的应用。在奥尔夫的教学中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等这种乐器,而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和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两类。如三角铁,木质音条琴,鼓等等。利用打击乐器有一些目的性.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这迎合奥尔夫以节奏为第一的目的。其次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尤其对于孩子可以使它们尽心的演奏。在使用乐器过程中,教师不一定每次重复,孩子们该怎样做,而是尽量说得少,让孩子们多做。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同一种乐器可发出不同声音。例如:碰钟振动时可发延长声音,如果不振动,发不出延长太音,是短而闷的声音。如果把碰钟相对摩擦,则发出似蛙叫的声音。

打击乐器的运用非常广泛,他可以排练已经编好的歌曲和器乐曲,在排练过程中,可让孩子们交换乐器,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在打击乐器的运用中常与朗诵,表演,舞蹈相结合起来运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体验打击乐器。

例:给乐器让学生自己敲打。

要求:随意奏出尖、快、乱、强的节奏。这是让孩子们感情的宣泄。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制乐器。

例如:1、把小玻璃瓶绑在一起敲击,发出叮咚声。2、用易拉罐做沙锤。3、小纸盒上套橡皮筋等等,只要是孩子们认为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他们都能带到课堂上参与游戏。

器乐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提高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的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了休息和娱乐。

三、动作表演的应用。我国音乐古籍《乐记》指出:“动情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制,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乎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精辟的道出语言、歌唱、舞蹈原本是同为一体的,而在元素性的音乐里,要求是靠音响来动作,只要孩子们愿意去做,他们可以做得非常好。这可以充分发挥爱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要求: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学生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1、依据音乐。2、有想象力。3、自由设计。 例1:听小提琴独奏曲《蜜蜂》。不告诉题目,让孩子聆听音乐,说出像什么小动物?听第二便时模仿特的动作。(学生:双臂像翅膀一上一下动,头部自由转动。)

例2:律动《单簧管波尔卡》。

通过律动感受回旋曲的段落(A、B、A1、C、A2)

要求:所做动作要与乐曲情绪相吻合,同一主题要用相同动作。

例3:教《过新年》一课,给学生分配好角色,有敲锣、有打鼓、有

秧歌、有跳舞、有唱歌,再加打击乐器,使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歌曲的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去。

动作表演可使学生由个体到群体,而且简单易行,孩子们只需要明确自己该是什么角色,什么任务,不用经过学习和模仿,立即能活动起来。而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的个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学生可摆脱强行统一,他们可以在活动中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互相适应与配合,他们不仅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能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美的体验。

四、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玩是儿童的天性。根据学生爱动,坐不住的特点,我们选择的内容应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教学,学生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学中有乐。

例1:在教《那达慕大会》这首歌时,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土民俗不很了解,教师可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到蒙古大草原上去观光,配合多媒体教学,介绍蒙古人的风俗,其中,摔跤、骑马、射箭比赛都以歌曲中节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们参与,他们的热情很高。这样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也学习了节奏,学生感到很快乐。

例2:分辨打击乐器的音色。

让学生分辨双响筒、碰钟、木鱼、串铃、铝板琴、小木琴等乐器。 步骤:1、先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

2、A组同学手拿乐器敲击,B组同学蒙起眼睛通过声音找出事

先规定好的乐器。

以上几种形式都是以元素性音乐为基础的,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让学生们从参与—体验—情感,体现了快乐教育。学习音乐的过程正是培养孩子们由探索—模仿—即兴—创造四个阶段,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爱音乐,而不是培养音乐家。是提高人的素质,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学习音乐,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帮助他们参加音乐活动,成为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在音乐中享受到乐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