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培训心得体会李国栋1

我参加20xx年省级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一)

吉化九中 李国栋

20xx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从理念到行为把握操作方法最重要 ?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到底对我们的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认为,准确把握标准变化特点、以案例为载体形成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法、关注广义教材是三个核心环节

进一步明确“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从“双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从单一思维到复合思维、增加多个核心词”的变化特点。 ? 修订后的课标对实验稿课标既有传承,也有发展,我学习了修订后的课标,觉得以下三点变化最为深刻。

调试数学观,明确新的数学课程观。实验稿课标认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而修订后的标准将其调整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一门科学,而非过程,无论是直接来源于现实世界的,还是来源于数学世界的,只要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都可以构成数学的研究对象。与此同时,将原有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观,修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表述方式,保留了实验稿课标所界定的数学课程观的精髓。

明确提出“四基”、“四能”和复合思维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增加了针对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具体要求,更加凸显数学对于学生发展的特殊作用,将实验稿标准提出而尚未显性化的有关理念显性化,这是对10年改革成功经验的提纯和升华。

对于能力培养的问题,不仅直接提出能力培养,而且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这种变化,不仅充分延续实验稿对于创新精神关注,而且有了显著发展。

在继续关注归纳、猜测等思维形式的基础上,修订后的课标明确提出“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并举的具体要求。

在核心词上,增加了“几何直观”,将“符号感”修改为“符号意识”,将“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并对“数感”、“空间观念”的内涵作了修正。核心词是标准的“关键点”,对于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标准至关重要。对于“数感”,不仅需要原有的“感”,更需要在感性基础之上适度的“悟”;将“统计观念”调整为“数据分析观念”,凸现数据在统计与概率研究对象中的核心地位。

? 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揣摩课程内容标准的变化特点,进一步明确各个领域的核心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

与实验稿相比,修订后的课标一大亮点是增加了大量丰富而典型的案例。借助这些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很好地把握课程内容的变化,进一步明确各个领域的核心目标。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直接借用这些案例。

建议采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抓手、六个转变、一个主渠道、三种方法”的策略推进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这里的“一个中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简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课标理念的根基。“两个基本点”是指“课程是经验,是活动”,即课程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之上,这是数学课程实施的基点。同时,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开展的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没有“经验”作前提、没有“数学活动”的内涵,就失去了数学课程的价值追求。“三个抓手”是指数学课程教学素材的选取,必须围绕“现实的”、“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有丰富的学科内涵”三个要素而展开。这里的“现实的”不仅考虑现实世界中的,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现实”——即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所熟知的素材。“六个转变”是指转变数学观、课程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及课程资源观。特别是修订后的课标丰富了“教学观”的内涵,在“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积极参与”。而课堂参与需要从行为参与到思维参与再到情感参与,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成为真正的课堂参与。同时,确立新的学生学习观,即“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一个主渠道”是指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一切理念必须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三种方法”是指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这是10年改革所积淀的推进课程改革最有效的三种方法。

最后还要关注广义教材,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真正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实现数学教材内容的校本化、教学的特色化。

 

第二篇:青年教师科研培训的心得体会

青年科研培训的心得体会

今天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区级青年教师的科研培训,真切的感受到了这次培训的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课题研究以及论文写作都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这次的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上午进行了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的专项培训,在培训中杨老师系统的向我们讲解了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所面临的几大重要问题:第一,教师做什么样的课题?通过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明白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一个教师不能够只顾埋头教书还应该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研究又可分为高位的自我研究与低姿态的伏地研究。作为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进行的是实践者的研究。通过杨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研究课题是应该从问题中选择课题,对各种问题进行仔细的甄别,在各种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真具备甄选真假问题的能力,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一双慧眼,只有很好的对问题进行甄别才能推动教育实践的完善。在杨老师的培训内容中还讲解了课题的特点,使我对课题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课题是基于问题做研究;要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选题切口小,具体,可行;重实践研究,而非理论发现。除此之外,杨老师还给广大中小学老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做研究的方法和路径。通过杨老师的讲解我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路径有了明晰的概念,对课题研究的流程和书面报告。课题实施的规划,以及课题的申报,开题,年审,结题都有了明确的想法。今后在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一定将今天的所学或用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之中。严格落实杨老师所传授的“五个一”的方法,运用多种研究工具,积累资料,最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智慧凝结起来,完成精彩的课题研究,使自己在一线教学中的感悟能沉淀下来,对以后自己的教学以及科研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下午我们听了南京大学吕林海老师的精彩讲座。吕老师的讲座的主题是: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从选题,方法到写作。在讲座中吕老师集中阐释了一下几个问题:1,研究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式什么?2.什么是研究?3,如何进行研究?4.如何进行论文写作?。通过吕老师妙趣横生的讲解使我茅塞顿开。以前我对这些问题是一知半解的,但是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对于一位教师来说要写好一篇论文最中要的就是要多做研究能力,更确切的说就是明晰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总结的能力。这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将会非常重要。吕老师通过一篇篇精彩的论文作为鲜活的佐证给我们生动的解答了许多问题,比如说什么是研究?研究和写作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中小学教师需要掌握研究吗?研究的方法是什么?研究问题的价值是什么?研究方法的类型有哪些?以及落实到具体的论文写作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什么样的?这些长久以来困惑着我们的问题在吕老师三个小时的讲解中一一解决,使自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通过吕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写作和研究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研究做的好写出的文章才能是精彩的,明晰的,深刻的,否则就是混乱的,肤浅的。并且要做好研究还得先理解研究,对研究的逻辑要把握的很清楚,否则就不能开展真正清晰的研究。作为教师还要尽可能的掌握三种研究方法的步骤和基本特征,并从实证的方法开始,学会提炼论点,寻找证据,组织论文。最后写作的时候要用心,认真。

总之,今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认识,今后我要把两位老师所传授的思想精华汇集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想都凝结下来。教师是的学习和成长都是终身的,只有孜孜不倦的去虚心学习这写思想精华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焕发出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