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分类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类归纳 

20##-09-28 12:17:28|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第一类、地理计算类: 
  时差、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长短;比例尺;温差、海拔高差等常需计算来解决问题。 
  1、依据概念、公式、方法、技巧等,采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 
  如:地方时差的计算:时刻东早西晚(自然),从时间日期看自180°向西愈西愈晚(人为规定)。 
  正午太阳高度:H=900-φ±δ(ф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半年取-) 
  日照度长短中: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 
  比例尺或经纬网图中的计算,常用“110千米/1°(沿经圈或赤道上)”; 
  温差、海拔高差中“6℃/1000米”(气温直减率)等是十分重要的计算依据。 
  2、采取统计图表中的极端数值,或依概念性规律采集数据信息,利用要素的关联性进行推理分析。  
  第二类、分析区域环境区位特点、优势及评价:  
  1、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从区域的环境要素结构因子出发,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比较中往往是与同纬度(东西)比较为主,也有同经度(南北)比较两个度,比较是为了突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分析的目的是为发挥比较优势,以便因地制宜地找出区域科学发展之路。如:北京与巴黎的气候相比,其特点是夏热冬冷,年气温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水旱灾害较多。北京与广州气候相比年温差较大,雨季较短,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表现为大陆性较强。 
  2、分析区域的经济区位优势特点。 
  第三类、地理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类 
  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回答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的措施,树立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应注意“地理是将来进行式”,答题的方向是: 
  1、“问题地理”是地理特色,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地理试题主要是考地理环境中的问题的表现、成因、对策的理解,应体现地理科学对国情资源的忧患意识。提高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节约资源的风尚,提倡绿色消费。围绕主题说危机,谈不足,论缺陷;找原因、出对策。 
  如:我国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同理,①、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②、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③、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 
  ④、江南往往也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⑤、而近海则往往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⑥、城市往往也是考环境保护问题——城市病是如何产生的? 
  2、在科学发展观类的主题上
  地理则针对不足出对策(要实在):强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从改善环境的针对性措施来看要合理、适度、均衡;清洁、生态、循环;全面、协调、科学。主要应从地理环境要素的结构组成来分点组织采分点,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具体的因素来设置取(采)分点。 
  “造林植草绿化、保护植被;减轻水污染”是最重要的,是画龙点睛之笔。注意下列两类题: 
  A、——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表述 
  如:试从“水源”角度分析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开源”:——①、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②、建设水库、地下水库、集雨水窖; 
  ③、南水北调;开采地下岩层水; 
  ④、防止水污染,废水回收,循环利用。 
  “节流”:——⑤、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工业节水设备和家用节水设备;
  ⑥、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⑦、分质供水; 
  ⑧、加强水源的管理。
  B、——农业地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森林、草原植被和湿地、湖泊对气候、水源、土地及生物多样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来回答。 
  如: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4分) 
  答为:①、(北方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分) 
  ②、(南方暴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4分) 
  ③、(河流中下游洪涝区)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4分) 
  ④、(人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2分)
  3、某项工业、城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从资源的综合性、地理环境的普遍联系性出发,依照大气环保、水环境保护、土地环境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城市环境保护等来设置采分点。 
  如:例一、从改善和保护地理环境分析再次启动开发环渤海新一轮开发潮应突出哪些问题?(14分) 
  答案:①(水源)防止新的开发潮导致工农业用水量过大,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分)。 
  ②(土地)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③(耕地)防止不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导致土壤沙渍化(3分) 
  ④(大气)防止新的开发潮,矿物能源消费过大,导致大气污染严重(2分) 
  ⑤(逆根源)控制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的用地规模的人口规模。(2分) 
  例二、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看,山西省建设“能源大省”应走的道路是什么? 
  ①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要注意节约,要有计划开采,不能采富弃贫;
  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生产链,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③合理推放废弃矿石,及时实施以生物措施为中心的复垦工作; 
  ④在开发煤炭资源过程中,注意对水源的保护。(任答三点,给15分)

      第四类、逻辑推理类——地理成因类: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 
  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多角度综合分析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来采点。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A、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
  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压带、季风因素; 
  B、在大比例尺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
  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如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回答要点是: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又如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回答:同: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雨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 
  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因为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2、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 
  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如试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a、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水。
  b、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c、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应使用的地理原理,多为地理的物质运动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进行逆向推理演择解答。
  ①、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
  “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
  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如:某地云雨多,应扣住“大气运动降温——气流“升空”或向高纬流是什么原因?
  某地干旱少雨,应扣住“大气运动升温——气流“下沉”或向低纬度流是什么原因?
  某地“冷”是如何变冷的?“热”是如何变热的?
  又如: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答: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
  洼地通风量低,地面热量损失多。
  归纳起来: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
  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大,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了等。
  ②、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其逻辑关系为
  “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
  “温差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时倒推理行文。
  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战的非战斗伤亡。
  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③河水的补给。对于课文的知识点应孰知各个典型地区性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
  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
  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 
  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不补给。 
  江南是春雨西南风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
  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④、季节的演变应注意:6月22日(7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长,北半球昼长夜短。12月22日(1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第五类、地理事物分布规律: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如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说明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即可。上海市分布在哪里?——上海市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黄浦江畔两岸。 
  ①、“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②、“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不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③、“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④、“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第六类、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演变类: 
  政治、经济的地理格局由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所决定。国家利益决定外交的价值观;国家的实力决定外交的行动方式;国家的意志决定外交的实际效果。
  (一)、战争类:天、地、道、将、兵战争五要素,战争与相关国家的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和全球战略密切相关。“天”、“地”——往往由地理学科完成;“道”——由历史形势来决定(史实分析),由现代政治思想来辩证分析。“将”、“兵”——仍治人之理,由语文来解说。1、战役何时开始?取决于天时——气候有利特点。如诺曼底登陆时机的选择。诸葛亮草船借箭。苏联卫国战争反攻希特勒。 
  2、战区在哪里开辟?取决于地利——地势、地形、位置、资源特点。如美国占阿富汗以当地反ZF武装为主——是其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占伊拉克则以飞机、导弹这主——是因其地形地貌以高原沙漠为主。 
  日本侵华的步伐为先台湾、次朝鲜、再东北、再蒙古、再华北、再山西,而止于四川。是由于地理位置所决定。
  我国有“外战不入川,内战不过台”之说,皆由地理位置所决定。我国台湾岛位置对我国东南国门安全的意义重大。但多以和平统一为主流。
  3、战争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人和不和,人争不争?为什么要打仗?这是由地缘政治、经济形势格局特点所决定。 
  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缓和,与两均认识到“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主流有关,如与印度需求“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油气线路能源通道有关。当然也与两国都拥有了核打击能力有关。
  (二)、经济类:认识世界支柱性矿产资源(石油、煤、铁矿)分布格局,世界生产力发展和分布格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工业产业转移的特点。 
  目前,美国科技发达,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制造业规模大、市场大,是世界经济的火车的动力源。1、把握产业革命自西欧向西推移的规律:世界工业产业化进程,自西欧(英国)产生后,其空间移动过程表现为西进的特点: 
  18世纪下半叶英国、西欧殖民19世纪上半叶大西洋西岸(北美东北)大西洋文明19世纪下半叶美国西部大开发、太平洋东岸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日本东西矛盾、西方侵略20世纪下半叶亚洲东部沿海地区太平洋文明21世纪初中国中部兴起、西部开发,实施南出战略欧盟东扩。
  产业的西进,导致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从而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的新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一般是“先头”-——武装统一、政变、军事占领取得治权,后“两手”——贯彻执行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洗牌、外交拉拢,最后“两足”——经济统化、文化同化。 
  2、认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基本格局: 
  ①经济三极——西欧、北美、日本特点。政治三极——美国、俄罗斯、中国。媒体流传说:“世界的事没有美国不行,欧洲的事没有不行。” 
  ②三类工业——传统、高新技术和新兴工业区区位特点。(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环境、政策等。) 
  ③三级地域——沿海地区是龙头、中部地区在崛起、内陆地区在发展(区位特点)。 
  ④三种布局——煤铁复合型、临海型、临空型的区位要求。 
  3、我国的区域特点借鉴和吸收世界相似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 
  ①主要大国发展经验:美国的南北统一、西进南扩和高科技带动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海外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德之重工业改造,“留住‘马克’,输出‘思’”;新加的改革开放,吸取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融会贯通;法国的农业和能源政策,工业品的精品战略;日本的外向型,沿太平洋西岸雁行布置工业的发展战略;意大利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苏俄之政治、经济失败教训;西班牙的极时消费教训;阿以之多源矛盾教训等。 
  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善于结盟联合——区域化一体化战略:欧盟建设经济关税、政治大同盟,统一欧洲大市场战略;北美自由贸易区战略;日本的雁行模式;美国的亚太扇形模式;英国的联邦战术。 
  为此我国正在推动建设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东盟+1)、中亚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中日俄能源安全体系)、中印缅孟(BCIM)地区国际经济合作区、中非合作组织、中国——南美经济合作组织。中国——欧盟贸易体系等。 
  第七类、国家安全类 
  (一)、热点问题  
  1、国防、国体安全:从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及该国的全球战略需求出发,分析地缘关系及举措的合理性——政治和经济意义有哪些?;反恐怖、反独立、反分裂是这类题的常用命题。近几年我国外交方略是“远交近睦”,“睦邻、友邻、富邻”是我国国门战略的“点睛之笔”。 
  2、粮食安全:从粮食的基础地位、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和人与耕地、水源的基本关系出发(见《粮为国本,水为粮食》),来分析重视粮食生产的原因和生产的区位条件; 
  3、能源安全:从能源的需求出发,依据能源的消费结构和分布格局来分析,构建国家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的方法和意义。如,我国今年内的首脑外交多为“能源外交”。 
  4、人口的安全:大陆13亿人口日的到来,为人口安全再敲警钟。应能回答我国人口形势的新特点,认识和谐发展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垢发展观,辩证地分析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5、生命、健康安全:应有灾害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地理课题能认识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大气灾害、生物灾害的表现、分布,分析其成因和针对性措施。 
  政治课题能认识党和政府重视食品安全的意义;救灾减灾的政治、经济意义和哲学原理。 
  6、科学地位的安全:太空技术、极地科考、大洋科考等,地理常用时空时差来考;政治常用其意义来考。 
  (二)、热点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1、世界水土资源、矿产资源分布基本格局和世界观重要的交通线(世界之钥);a、世界石油、铁矿、橡胶、粮食等资源分布格局状况——中亚、西亚、东南亚、北非等。 
  b、国际地缘战略的边缘地区地理环境特点——中亚、东南亚、中美洲地区、朝鲜等。 
  C、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地区——美国、欧共盟、东南亚。 
  2、锁住世界的钥匙——主要的交通线和具有重要交通意义的海峡和半岛的地理环境特点。以五大航运要冲最重要: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最为重要。

经纬网与等值线的11个问题 

20##-09-28 12:08:51|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1.经纬网的特征 
  (1)注意不同视图中经纬线的特征和表示方法,特别是在圆柱投影图中,不要受图形误导而以为经线是相互平行的,实际上经线在赤道处的间隔最大,纬度越高间隔越小,并在南北极点交会。 
  (2)在经纬网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在经纬网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判断最短航程时,可充分运用晨昏圈、赤道和经线圈等已知的大圆。 
  (4)同一纬线上两地的距离=两地经度差值×111千米×cosφ(φ为两地所在纬度);同一经线上两地距离=两地纬度差值×111千米。 
  2.等高线的判读
  (5)注意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疏密程度、弯曲状况和延伸方向,这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关键。 
  (6)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当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7)如果等高线图中没有给出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借助河流流向判断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趋势。注意河流的流向与山谷的凸向相反。  
  (8)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交通线路,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是否平稳(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小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小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3.其他等值线的判读 
  (9)注意“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分析等压线图上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0)等值线类型多种多样,高考命题中新颖的等值线更是层出不穷,复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有掌握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数值变化、疏密程度、弯曲状况和延伸方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11)在判读新颖等值线图时,注意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影响等值线的因子及等值线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区时计算与正午太阳高度 

20##-09-23 11:05:54|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一、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二、确定太阳高度:
  (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三、确定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1)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2)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3)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4)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5)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 

20##-09-22 14:38:13|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季节判断问题历来在高考中很受重视,考查的形式通常是根据特定的时间推算当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或结合日照图、太阳直射点等,根据昼长与夜长的变化规律推算日出日落的时间、季节变化,或结合地球运动推测气候现象、农事活动规律、景观欣赏等。其中以考查季节推算、特定时间出现的地理现象方面内容最多。

一、根据地球运动判断

 二、根据大气状况判断

 三、根据水文状况判断

 四、根据生产、生活活动等判断

 五、其他表示特定时间信息的现象

南极地区臭氧空洞出现最大值,为南半球的春季,即9—11月;青海湖鸟岛最佳观鸟时期为大量鸟飞往鸟岛产卵繁殖的春季,5月份最佳;杭州湾潮汐,最典型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南极洲的暖季,为太阳直射位置较南,南极洲温度较高的3—5月。

世界地理复习方法 

20##-09-18 08:10:17|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一、定向思维掌握知识结构
  世界地理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十三个区域的区域地理。每一个区域基本上都是由位置、地形、气候、物产、居民、经济、发展方向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采取定向思维的模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位置是由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半球位置组成;地形则是指这一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及各种地形怎样分布;如中亚地区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亚是以高原为主等。这样学生在复习每一个区域时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思维方向,知道了什么是需要掌握的要点。在老师的引下,复习过两个单元以后,学生的定向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就可形成,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了。学生用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目标明确地去抓出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系统和层次,就很容易形成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比较意念。因为十三个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等地理要素各不相同,各区域中的地理要素通过密切的作用,构成的各个区域的整体的区域地理特征,同时也形成了区域间的差异,自然也就能发现形成这种的差异的原因。这也与高中地理中讲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差异”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和事实与理论上的统一。使学生的地理能力产生飞跃与升华。
  二、灵活机动记忆世界地名
  世界区域地理中地名多,而外国地名对于中国人来讲又不好记忆。尤其是那些处于同一区域的地名,又极容易混淆位置。这种情况下的记忆方法是:位置上相邻的同类事物要养成自上而下(自北向南)的读图习惯,每次看到这里都要采取相同的顺序,如中亚五国中与我国为邻的有三个,其中哈萨克斯坦在最北面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比较容易记住,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它两个哪个在北侧哪个在南侧就不容易记。如果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再与另外两个中亚国家乌孜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结合起来就更好记了:四个国家在位置上分作东西两列,自北向南都是四个字的在北,三个字的在南,带有吉字的与我国为邻。将这个记忆方法提示给学生,经验证,效果显著,学生反映良好。还有像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锡尔河和阿姆河,旧金山和洛杉矶,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悉尼和堪培拉,地中海中的科西嘉岛和撒丁岛,都要采取这种记忆方法。还有些地域中有几个同类型的地理事物分布在一起,记忆起来就更困难一些,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组成的城市带,则将其简化为“波纽费华”并借助于谐音记忆;还有像五大湖的名称,圣劳伦斯河谷地中加拿大的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俄罗斯的乌拉尔山以东的三条河流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外国地名还有那些比较长的外国地名,既要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还要从它们的相对位置、形象特征、功能、物产或文化渊源等多方面进行辩析,以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 
  三、高初中地理融合实现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讲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两大知识领域。系统地讲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与环境发生的种种关系的过程及影响,属于系统地理,以讲理论为主。而初中世界地理,以描述区域特征为主,属于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内容必然是包罗万象:位置,地形,气候,物产,经济(工业、农业、商业、贸易),国家、城市,居民(种族、民族、语言、宗教)等等。复习初中地理时将高初中地理结合起来不仅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要,更是高考的需要。例如,气候是每区域地理的重要内容,但初中地理只是介绍了气候现象和它的分布,其形成原理却是在高中地理中讲的。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就必须把各区域气候的成因适时地穿插进去:结合各区域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非洲的气候为什么会大致成带状分布,东非高原上赤道经过处为会么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以及塔斯马尼亚岛的东侧和几内亚湾沿岸都远离赤道,为什么反而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澳大利亚的西部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处于相同的纬度,为会么前者是热带雨林候,而后者却是热带沙漠气候等等,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因为各个区域都进行了这样的融合穿插,世界地理复习结束时学生对的气候知识产生了一次飞跃:气候的区域分布印证了高中教材讲的形成原理,在高中的系统地理知识的统领下又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了世界各区域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四、联系时事,突破难点 
  20##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海啸,给东南亚各国造成的巨大的灾难。事发的当天我就结合这次地震的位置、震级,用教材上的板块学说和海底扩张说的理论解释了这次大地震的成因。进而又扩展到六大板块的划分、板块边界的分类、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等。这正是学生这一时刻所急于知道的东西。两大学说的基本理论是高一地理教学的一大难点,而结合这次海啸成因的解释,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记牢。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和措施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教材、学生、教学条件、教师的知识面以及教学风格和习惯等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这就是所谓的“教无定法”。但其根本法则就“因材施教”。

地理计算的原理与公式 

20##-09-14 14:14:22|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1.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计算:①1度经线长为111km,1度纬线长为111cosφkm〔其中φ为纬度〕;②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
  2.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3.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4.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①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度,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②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③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数差。
  5.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计算:Vφ=1670cosφkm/h。
  6.恒星日及太阳日的相关计算:1太阳日比1恒星日长3分56秒。 
  7.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范围的计算:零时经线以东至日界线(180度经线)为地球上的“今天”,以西至日界线(180度经线)为地球上的“昨天”。如果将地球分为“今天”和“昨天”,那么,“今天”所占地球的比例为180°经线的地方时/24。
  8.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90度)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度,夜半球<0度,晨昏线上为0度;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赤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则H=90-▲φ。
  9.昼夜长短的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10.回归周期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
  11.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特征: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②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12.中心对称点的计算:地球上某点A(X,Y)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X′,Y′),X′=180°-X(与X相反的经度),Y′与Y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化水平等于城市人口数除以该地区总人口数      

       16.气温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17.气压梯度的计算: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18.流域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19.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

紧扣采分点提高得分率 

20##-09-13 20:20:19|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高考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数量庞大的试卷,是否满足采分点便成了给分的依据。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要想提高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得分率,紧扣采分点答题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才能做到紧扣采分点答题。 
  一、判断采分点,确定答题基本框架
  每个简答题,往往包含着若干个采分点,要紧扣采分点答题,首先要明确试题的采分点有几个,是关于哪些方面的。了解主要采分点,就可以掌握答题的基本思路。 
  1.根据分值和答题卡的预留的空间判断有几个采分点 
  很多考生之所以没有得到高分,常常是因为答题漏点。明智的做法是,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可以基本确定简答题的采分点应该有几个,再看答题卡的预留的空间多少来进一步判断。如果分值是3分,大多是3个采分点;如果分值是6分,则有可能是3个采分点,每点2分,也可能会有6个采分点,若果答题卡的预留的空间较少,不能满足6个采分点的空间,则说明此题有3采分点。我们答题时,为保证尽可能得全分,作答点尽量做到比采分点多一两个,但考虑到答题卡的空间,这就要求语言表达要精练,平时练习时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2.根据问题判断采分点的基本方向
  对要作答的问题,一定要仔细分析,明确问的是什么,以免错答或答非所问。特别要注意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确定采分点的基本方向。如分析区位因素,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评价影响,则既要考虑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只要求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则不能回答社会经济因素等。
  3.调用知识储备判断可能的采分点 
  明确了要作答的基本方向,此时,记忆库中储备的知识就要派上用场了。检索记忆库,根据知识网络确定具体有哪些采分点。如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那么这四个方面就是具体的采分点了。 
  当然,要做好上述几点,并不是很简单的事。首先要在平时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对试题中的关键词不妨经常勾勾圈圈,提高对试题中关键词的敏感度。其次,基础知识储备要全面,对于知识网络要非常熟悉。再次,要熟悉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这些可以从典型案例中归纳。如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参照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分析思路,分析传统工业区可以参照鲁尔区的分析思路,分析高技术工业区可以参照美国“硅谷”的区位分析思路,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可以参照“西气东输”的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防治可以参照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等。
  二、关注细节,分点作答
  明确了基本的采分点和答题的基本框架,接下来就是如何表述的问题了。
  1.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尽量多使用地理术语作答
  书面表达的规范、精准与否,直接影响到得分情况。经常有考生觉得自己对问题的各个采分点都答到了,但最后并没有得分,究其原因,要么词不达意,要么不着边际。老师在判卷时,最关注的就是关键词,它是判断考生答题是否符合采分点重要依据。  
  这启示我们,平常记忆时就应该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记忆。毫无疑问,地理课本中的语言表述是最规范的。当然,我们常常很难做到与课本语言完全一致,但关键词、地理专用名词等必须记忆到位,其他的语言可自行组织。 
  2.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主动标明①②③④ 
  答题时切忌混淆不清,一定要有清晰的条理和层次,并标明①②③④点,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你从几个方面作答,采分点一目了然。如:20##年广东地理高考32题第4问“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作答时应这样,“优势:①┄┄;②┄┄;③┄┄;④┄┄。不利因素:①┄┄;②┄┄;③┄┄。”总之,我们答题要尽可能会阅卷老师提供方便,方便阅卷老师评分和算分。 
  3.答题时点要多,但避免重复采分点  
  高考阅卷时,对于多答,或者错答(只要前后不矛盾)的点一般不扣分,因此我们在答题时,除了按通常的思路回答常规的作答点外,应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多补充作答点。但常有考生在同一个采分点上做文章,结果写了很多条,却得了一个采分点的分值。如分析某地的工业区位因素,有的考生写到:铁路网稠密,公路四通八达,海运便利,是重要的航空港。其实都是从“交通”这一个采分点上作答,只能得一个采分点的分值。 
  4.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近3年的广东地理高考突出考查学生通过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应用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我们发现,综合题的图文材料内容很多篇幅很长,而问题篇幅则较短。很多考生在做综合题时,对图文材料匆匆一览,就迫不及待地回答问题了。殊不知材料是命题者经过精心筛选提供给考生的资料,其中隐含了很多答题必不可少的信息。答题时,应尽量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采分点。当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与记忆库中的信息不完全吻合时,应以所给材料中的信息为依据。 
  细节决定成败,同学们还需注意书写端正,杜绝错别字,特别是关键字不能写错,这些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平时的复习中逐渐养成。

]地理问答题答题题型归类及答题技巧 

20##-09-13 16:16:03|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一、成因类(任何一个自然或人文现象与事实,都需要讨论其成因) 
  弄清为什么,认清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回答成因时注意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作答。要求凡事多问为什么,养成探究的习惯。 
  内因,通过关联性寻找,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往往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找原因。 
  条件,变化的外因,多个条件,一个结果。 
  二、条件类、区位条件,事物发展的外部因素。
  包括有利及不利方面以及最优和限制性因素。一般从位置、时间、地形、气候、数量、关联性方面来分析、说明和评价,如果是较大的问题,则应作综合评价。区位选择要根据产业自身的特点和区位优势两者综合进行分析,总的原则是自身的特点与区位条件相匹配,也就是做到因地、因时、因事制宜。  
  三、影响、结果类(包括意义、作用、结果和后果,注意的问题) 
  有因就有果,通过成因推导出结果。 
  逆温的影响(气流稳定,无对流,晴、秋季以后早上有雾,污染加重,如有地形配合者更甚)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增温增湿或减温减湿) 
  四、比较异同(问题)比较() 
  比较的内容是多样的,有特点、成因、条件方面单一比较,也有全面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更好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五、措施和应对策略类 
  沼泽水分多,温度低,养分不均。如何改良沼泽地:首先要排水,增加空气和提高土温。 
  保护湿地:退耕还湿,加强绿化、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提高水质 
  六、分析评价类 
  评价的标准: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是资源是否得到了节省和循环利用(提高利用效率),生态和环境是否得到了保护和发展,经济是否得到发展。 
  七、做问答题时注意的问题:
  1、冷静下来,戒除心浮气躁。

       2、仔细审题,不要有疏漏。 
  3、动笔,将已知写下来,强化提醒。 
  4、尽可能作图,打通联系,找出已知与未知关系。 
  5、整理表述,力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正确

干旱有关知识点总结 

20##-09-13 16:13:50|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②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③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④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⑤南部的副高可达18??N。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②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到,降水稀少;农作物返青,农业需水量大。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冻土层的存在。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等。
  ()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自然原因)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

如何轻松搞定大题 

20##-09-11 15:15:26|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地理大题已形成无图不成题的命题风格,以信息呈现-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为思维主线,试题图表新、切入点小,重视思维理性、逻辑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利用区域地图作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尤其是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
  1.解读材料,科学审题
  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①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②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③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3.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4.解答问题,草拟答案 
  ①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②解答问题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③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书写答案
  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要讲究层次性、逻辑性,卷面要整洁、清晰。

等潜水位线需要掌握的考点 

20##-09-10 10:19:30|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等值线是高考必考内容,其类型多样,考核方式多变,是复习备考重点内容之一。在复习过程中,通常主要讲解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降水量线等的判读,对等潜水位线提及较少或讲述不深,本文以此为专题,系统讲解等潜水位线复习中需要把握的考点。

考点一、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L是指地面到潜水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上数值H代表该线上点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等潜水位线数值h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下潜水面的海拔高度,因此,任一地点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是当地等高线数值和等潜水位线数值的差值(H-h)。
  考点二、潜水的流向
  潜水是一种重力水,它的流动性主要是因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其在流动时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且沿最大坡度方向流动。因此有: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考点三、潜水的流速
  因为潜水是一种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所以潜水的流速取决于潜水面坡度的陡缓。在同一幅等潜水位线图中,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考点四、河流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对于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有如图三种基本关系。根据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在A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流向河流,因此河流两侧的潜水补给河水;在B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流向潜水,因此河水补给两侧的潜水;在C图中,河流右岸潜水面高于河面,左岸潜水面低于河面,因此河流右岸潜水补给河水,左岸河水补给潜水。


  考点五、取水点(即水井)位置的选择
  选择水井位置时,要依据以下三条:①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②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③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在解决此问题时,首先要判断潜水的埋藏深度,其次标出潜水的流向,以确定潜水的汇集区和各地点汇水面积的大小,最终确定取水点(即水井)的最佳位置。


  考点六、人类活动对潜水的影响
  潜水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更新,属于可再生资源。人们只要合理开采就可保证永续利用。但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采,则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如过度开采地下潜水、开采速度超过潜水的自然补给和恢复速度,就会引起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漏斗区即是指地下水位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潜水面呈现漏斗状曲面的地区,如图。更为严重的是,超采地下水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或倒塌,如果在沿海地区,还会引发海水倒灌、地下水变咸等。

高考地理问答题答题要点 

20##-08-17 10:48:31|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1、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2、原因分析类: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盐度、洋流、渔场、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  
  3、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4、开发与环保类:一般要先答出某地区的资源状况,再答出开发这种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5、危害、措施及治理类:如能源措施、某工业区的整治、某环境问题的措施、某大河流的治理 
  6、意义类: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 
  7、画图类:多为画地形剖面图 
  8、特征问题:(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9)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10)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统一培训驾驶员;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11)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思,加强环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绿化;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12)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13)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14)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15).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 
  (16).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17)、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煤炭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18)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河流水文特征与河流水系特征 

20##-08-16 10:42:07|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一、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

  ⑥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⑧径流量变化

      二、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① 河流长度、流向

  ② 流域面积的大小

  ③ 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

  ④ 河网形态、密度

  ⑤ 落差或峡谷分布

      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高考各科成绩至少提高10分的小细节 

20##-05-24 08:41:18|  分类: 学习指导 |  标签: |字号大小 订阅

        语文:作文一定要有结尾

  写作文最好花四五十分钟,并且最后一定要写完,宁可短尾也不要无尾,否则扣分相当厉害。

  此外,要善于为标题做“美容”,它可以使阅卷人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千万不要照抄话题而不加标题。

  语言功底弱的考生注意写短句子,水平高的考生要调动已掌握的知识,使文章流畅,有文采。

  数学:“522原则做送分题

  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做有一定解题思路的题,然后拼感觉困难的题,最后再抠实在不会的题。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

  抓紧时间。不为小题纠缠不休。选择题每个题平均控制在一分半钟以内。

  坚持“522原则”。把眼睛多盯在选择题的前5个,填空题的前2个到3个,解答题的前2个。这些题都是送分的题,不会很难。

  英语:作文要保证够字数

  英语作文首先字数要够,只要字数够,最低3分可以保证到手。

  草稿应该是作文的大概行文结构,并非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写英语作文,很多学生喜欢打草稿,然后再誊写到试卷上,但这样做比较费时,建议构思、打草稿最多3分钟。

  化学:仔细审题清楚表达

  化学科目失分主要有六个原因:审题不仔细,概念不清楚,实验不重视,思维不敏捷,表达不清楚,书写不规范。

  因此,考生审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答非所问。

  物理:用补图法帮助审题

  把物理科目的题意理解错了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建议考生用补图的方法帮助审题,在头脑中建立活的物理情景。例如,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过程中几个关键状态的情景图,来帮助自己理解题目叙述的全过程,准确把握问题的已知条件、边界条件、临界条件。

  地理:选择题善用排除法

  选择题答题有技巧,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有的试题要求你以果推因,有的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比如让你选择正确答案,你可以排除那些有明显错误的,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

  综合题的解答要有整体性思维。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有整体性思维,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来思考回答。

  生物:善于从题面找线索

  注意时间分配,最好前面5道选择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后面两道答题一定要留够20分钟以上的时间。

  此外,非选择题要从题目中找线索,如有的题目包装得很新颖,考生容易发懵,但这样的题目可能包含很多知识点,考生应在问题中搜索知识体系中相关的理论考点,即便试题所涉及的问题似懂非懂,只要把这个题的指向搞清楚了就不会出错,这样就能够获得评分点规定的分数。

  政治:不留空白就能得分

  会的题争取答得更完美,以获得高的分数。而不会的题,尤其是一些大题,可以把问题变通后再抄一遍,这样多少能争取到几分,这也是政治考试的特点——只要写了就可以酌情给分,所以千万不要在试卷上留空白,尤其是大题。

  此外,最后一道大题中的最后几问,非常易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学生是否有时间。所以,要争取高分,首先要保证交一份完整的答卷。

  历史:切记问什么答什么

  拿到试卷后,尤其是碰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要把试题放在事件所发生的时间背景中去思考,同时一定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

  高考题不是脑筋急转弯,没有那么多绕弯弯的题,千万不要把不相关的内容写上去,这样往往是自己感觉不错,结果得分不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