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用三线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七  用三线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

1. 学会正确测量长度、质量和时间。

2. 学习用三线摆测量圆盘和圆环绕对称轴的转动惯量

【实验器材】

    三线摆仪、米尺、游标卡尺、数字毫秒计、气泡水平仪、物理天平和待测圆环等。

【实验原理】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它与刚体的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有关。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外形不复杂的刚体,测出其外形尺寸及质量,就可以计算出其转动惯量;而对于外形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其转动惯量就难以计算,通常利用转动实验来测定。三线摆就是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基本方法之一。


图1是三线摆实验装置示意图。三线摆是由上、下两个匀质圆盘,用三条等长的摆线(摆线为不易拉伸的细线)连接而成。上、下圆盘的系线点构成等边三角形,下盘处于悬挂状态,并可绕OO轴线作扭转摆动,称为摆盘。由于三线摆的摆动周期与摆盘的转动惯量有一定关系,所以把待测样品放在摆盘上后,三线摆系统的摆动周期就要相应的随之改变。这样,根据摆动周期、摆动质量以及有关的参量,就能求出摆盘系统的转动惯量。

设下圆盘质量为,当它绕OO扭转的最大角位移为时,圆盘的中心位置升高,这时圆盘的动能全部转变为重力势能,有:

      (为重力加速度)

当下盘重新回到平衡位置时,重心降到最低点,这时最大角速度为,重力势能被全部转变为动能,有:

式中是下圆盘对于通过其重心且垂直于盘面的OO轴的转动惯量。

如果忽略摩擦力,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1)

    设悬线长度为,下圆盘悬线距圆心为R0,当下圆盘转过一角度时,从上圆盘B点作下圆盘垂线,与升高h前、后下圆盘分别交于C和C1,如图2所示,则:

因为       

所以          

在扭转角很小,摆长很长时,sin,而BC+BC1»2H,其中

H=

 式中H为上下两盘之间的垂直距离,则

                              (2)

由于下盘的扭转角度很小(一般在5度以内),摆动可看作是简谐振动。则圆盘的角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式中, 是圆盘在时间t时的角位移,是角振幅,是振动周期,若认为振动初位相是零,则角速度为:

经过平衡位置时t=0 ,的最大角速度为:

                              (3)

将(2)、(3)式代入(1)式可得

                            (4)

实验时,测出,由(4)式求出圆盘的转动惯量。在下盘上放上另一个质量为m,转动惯量为(对OO′轴)的物体时,测出周期为T,则有

                         (5)

从(5)减去(4)得到被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6)

在理论上,对于质量为,内、外直径分别为的均匀圆环,通过其中心垂直轴线的转动惯量为

而对于质量为、直径为的圆盘,相对于中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实验步骤】

测量下盘和圆环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1. 调节上盘绕线螺丝使三根线等长(50cm左右);调节底脚螺丝,使上、下盘处于水平状态(水平仪放于下圆盘中心)。

2. 等待三线摆静止后,用手轻轻扭转上盘5°左右随即退回原处,使下盘绕仪器中心轴作小角度扭转摆动(不应伴有晃动)。用数字毫秒计测出50次完全振动的时间,重复测量5次求平均值,计算出下盘空载时的振动周期T0

3. 将待测圆环放在下盘上,使它们的中心轴重合。再用数字毫秒计测出50次完全振动的时间t,重复测量5次求平均值,算出此时的振动周期T。

4. 测出圆环质量()、内外直径()及仪器有关参量(等)。

因下盘对称悬挂,使三悬点正好联成一正三角形(见图3)。若测得两悬点间的距离为L,则圆盘的有效半径R(圆心到悬点的距离)等于 L/

    5.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先由(4)式推出的相对不确定度公式,算出的相对不确定度、绝对不确定度,并写出的测量结果。再由(6)式算出圆环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I,并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出绝对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写出I的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

1. 实验数据表格

下盘质量           g,     圆环质量           g

 

2.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相应量,并将测量结果表达为

下盘:               ,

                    ,              

    =(        ±     )

圆环:             ,

                   ,             

             ±     (g.C

【思考题】

1. 在本实验中,计算转动惯量公式中的R0,是否就是下盘的半径? 它的值应从何处测量到何处?

2. 当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比下盘的转动惯量小得多时,为什么不宜用三线摆法测量?

 

第二篇:三线摆测量刚体转动惯量

三线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生命科学学院              PB05007303          李璨

实验数据:

1.       测量Dd、H

实验记录:测量H时,如果直尺距离圆盘太远,读数时会产生很大误差,如果直尺距离圆盘太近,可能会由于直尺的倾斜,而使得测量结果偏大,这时,可将直尺保持正直,将游标卡尺抵住上圆盘下边,然后可从直尺上读出数据。

2.       测量圆盘转动周期

所以, 

     

 3.  测量圆环内外径及加上圆盘时的周期

    R = R’ + 10.00mm

3.       测量加上两圆柱时的周期

4.       已知数据

m0 = 357.8g

m = 398.26g

m’ = 200g

a = 173.33mm

数据处理:

1.       测量下圆盘的转动惯量I0,并计算其不确定度。

根据公式得:

           下面求I0的A类不确定度:(P = 0.68, t = 1.14)

  

根据不确定度合成公式可得:

下面求I0的B类不确定度:(P = 0.68,KP =1)

        所以,  P = 0.68

2. 计算圆环的转动惯量

由公式,代入数值

        而根据理论公式:

 所以,相对误差为

      %

    3.验证平行轴定理

     (1)当d=0时:

                     

     (2)当d=20mm时:

        

    

(3)当d=40mm时:

          (4)当d=60mm时:

         (5)d=80mm时:

      

                    Ia—d*d直线拟合图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1_B:

Y = A + B * X

Parameter           Value          Error

------------------------------------------------------------

A                   1.08338          0.16593

B                   42.82759        0.49301

------------------------------------------------------------

R               SD             N            P

------------------------------------------------------------

0.9998        0.26013           5       <0.0001

------------------------------------------------------------

         因为直线拟合的斜率即为两个小圆柱的质量,

         所以,2m=B==428.3g

         %

 思考题:

1. 用三线摆测刚体转动惯量时,扭角α大小对实验有无影响?若有影响,能否进行修正?

答:有影响。因为若α过大,则圆盘的扭动就不能视为简谐振动,同时α越大,形成圆锥摆的可能性也越大,周期测量的准确性也越差,并且由于α的增大,会使dh/dt增大,从而会使计算转动惯量的公式出现较大误差,

首先,我觉得如果α过大,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可暂时不要测量周期,等到圆盘由于空气阻力转动幅度减小时,再测量。如果保持α的角度不变,则要通过阻尼振动计算公式得到周期与转动惯量的关系,不能再用简谐振动的公式了,如果粗略计算,可通过加修正因子的方法来实现。

2. 加上待测物体后,三线摆的周期是不是一定比空盘大?为什么?

答:不一定。从验证平行轴定理计算出的前四组数据即可看出。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T的变化取决于mI。而I 的大小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越集中,I越小,从而T 越小,这正是前四组数据的T小于空盘周期的原因;反之,质量分布越分散,I越大。当质量分布大体相当时,m增加,则T会增加,所以,最后一组实验得到的周期比空盘周期大。

实验体会:

      在测量转动周期时,一定要使圆盘保持水平,使上下圆盘中心连线所确定的轴线保持竖直,否则会形成圆锥摆,给实验结果造成很大误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