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

绪论

1、研究对象与内容:

1. 解剖学(anatomy):研究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学科——关于结构的科学——静态

2. 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机体及各部分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的学科——关于功能的科学——动态过程

2、研究方法:

(1)急性实验法

①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②活体解剖实验法

优点: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简单,影响因素小,能快速得到结果。

缺点:在麻醉条件下进行,与正常生理情况下有所差别,实验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2)慢性实验法

    在保持比较自然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研究生物体复杂的生理活动、器官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机体的生理活动如何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优点:实验结果在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状态下获得,可分析整体动物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缺点:应用范围受限制。

(3)发育的异常

巨人症(gigantism)

垂体性侏儒症(pituitary dwarfism)

呆小症

“阉人”征(eunuochism)

一、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1、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蛋白质

1. 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的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

4. 酶:特殊的蛋白质,催化生物化学反应(高效、特异、受调控)。

(二)糖类

1. 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丰富、分布最广泛的有机物。

4. 与其他类型的物质相结合,如糖蛋白。

(三)脂类

1. 一般不溶于水,分为脂肪和类脂;

3. 类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磷脂、糖脂等,功能:细胞膜的最重要的成分。

(四)核酸

1. 核糖核酸(RNA):碱基、核糖、磷酸,功能:参与蛋白质合成,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中介物质(mRNA、tRNA、rRNA);

2. 脱氧核糖核酸(DN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功能:遗传物质的贮存和携带者;

3. 核苷=碱基+糖苷键+核糖;

  核苷酸=核苷+磷酸二酯键+磷酸

4. 核苷酸根据碱基的不同分为5类:腺嘌呤核苷酸(A)鸟嘌呤核苷酸(G)胞嘧啶核苷酸(C)尿嘧啶核苷酸(U)胸腺嘧啶(T), 尿嘧啶核苷酸只出现在RNA分子中,胸腺嘧啶只出现在DNA分子中。

二、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包括3个部分:人体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

2、骨的构造、化学成分、生长和发育、影响因素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骨膜:一层纤维性结缔组织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对骨的营养、生长及损伤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红骨髓 分布于全身骨松质内,造血功能;

黄骨髓 6岁,脂肪组织代替红骨髓,无造血功能,某些病理情况下可恢复。

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骨胶原纤维,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脆性和坚硬

3、关节的基本结构,直接/间接连结

直接连结:由相邻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连结,活动幅度小或不能活动。

间接连结:即关节(articulation),由相邻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活动幅度大。

4、骨骼名称,表,206块

6、P43表,熟悉

三、神经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

   由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丘脑感觉接替核→大脑皮层

    特点:点对点的投射,产生特定的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2)非特异投射系统

    由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大脑皮层

特点:非点对点的投射,不引起特殊的感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资料书P285

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感受器发出的传入冲动沿特定的传导通路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束,即经典的感觉传导道,由三级神经元的接替完成的。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或有关的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后角或脑干的有关神经核内,第三级神经元在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内(嗅觉除外)。

在丘脑接替核换元后经特异投射系统点对点地投射于大脑皮层的特定区。

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神经冲动。损毁某一传导道,引起某种特定感觉障碍,但动物仍保持清醒。

1.浅感觉

皮肤粘膜感受的外界感觉,如痛觉、温度觉、触觉;

⑴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

⑵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和三叉神经主核(触觉)——丘脑外侧核——中央后回下1/3

2. 深感觉(本体感觉)

深感觉:是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又称皮质感觉,包括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重量觉等;

精细触觉包括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等。

⑴ 意识性感觉的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回

⑵ 非意识性深感觉

    ①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回

    ②传向小脑的通路:脊神经节——脊髓后角或中间   内侧核——小脑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经典传导道的第二级神经元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组成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该系统的上行纤维抵达非特异性核群,换元后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这一投射途径称为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功能特点: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后反复分支,终止到各层,与各层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不存在专一的投射关系。这种联系不易引导起神经元局部兴奋的总和,所以是非特异的,通过电紧张性影响可改变细胞的兴奋状态。

因此,该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损毁该系统后动物处于昏睡状态。

10、试述大脑皮质主要的沟、回及功能分区 P216-217

半球表面有许多深浅不等的脑沟 ,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  

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每个大脑半球分3个面,即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分布在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大脑外侧沟、顶枕裂、矩状裂。这些沟裂将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分区:

(1) 体表感觉区

(2) 肌肉本体感觉区

(3) 视觉区

(4) 听觉区

(5) 嗅觉和味觉区

四、感觉器官

1、感受器,是什么、特性(适宜刺激、适应、感受野、侧抑制)

感受器(receptor):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的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各种刺激、能量→动作电位)

                 (三)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五)感觉的精确度

适宜刺激 :是指感受器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

感受器的适应:指的是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但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的现象。

感受野: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个区域即感受野。

侧抑制: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

基本上它们的作用都是提高感觉精确度

2、折光装置、三层结构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

3、视杆视锥细胞的感光机制差别

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换能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感光换能的机制十分相似

   不同点:

      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分子数目少

      视锥细胞有三种感光色素并且分别对映三种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的三种感光色素彼此之间以及与视紫红质之间均不同,但不同点仅在于视蛋白分子的不同

5、视觉传导通路

6、听觉构造,3块听小骨的位置名称

三块听小骨,锤骨(malleus,hammer)、砧骨(incus,anvil)和镫骨(stapes,stirrup)组成。3块听骨构成传导和调节声压的杠杆系统。

8、听觉传导通路

第五章  血液

体液(body fluid):占体重60%~70%。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占体液2/3;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占体液1/3,血液、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等渗溶液(isotonic solution):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生理盐水0.9%NaCl溶液。

正常人血浆的pH值7.35~7.45,略偏碱性。

血浆蛋白功能如下:

1)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2) 免疫功能   3) 运输作用   4) 营养功能   5) 缓冲作用(血浆白蛋白和其钠盐组成缓冲对)

6)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作用

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

1. 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遗传得来,外部防御(皮肤、黏膜),内在防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清蛋白)——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无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2. 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物质接触得来,T细胞和B细胞——主要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起作用,具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3. 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zation):

血液中的抗体浓度在初始反应几天后达到一个高峰,并在几个星期内逐渐下降。在此过程中被激活的淋巴细胞能够连续分裂增殖,产生一个特异性克隆。

4. 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zation):

将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生的活性产物转输给非免疫的个体,以达到同一抗原的作用

                                         第七章 呼吸系统

4、喉软骨有那几种?哪些是成对出现的?

5、有异物落入气管时,最易落入哪一边支气管?

右侧

6、肺分为几叶几部?他们分别是什么?

(一)肺的导管部

分支 左2右3

支气管树,细支气管,肺小叶

双重神经支配,控制肺泡内气流量

(二)肺的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兼有呼吸通道与气体交换的能力

7、呼吸型式有哪一些?什么样的呼吸效率最高?

1. 平静呼吸(吸气主动,呼气被动)与用力呼吸(吸气、呼气都是主动过程)

2. 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

   1.吸入气体量大,肺组织得以充分伸展,有利于肺通气

   2.深呼吸时吸气和呼气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肺换气

8、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气胸?

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1. 稳定肺泡,维持扩张状态

   2. 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9、呼吸中枢有哪一些?“长吸中枢”和呼吸调整中枢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叫?呼吸节律是如何形成的?

呼吸中枢:脊髓

          低位脑干(脑桥、延髓)

          高位脑

12、吸烟对呼吸系统有何危害?

                                       第八章 消化系统

2. 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一)黏膜   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

(二)黏膜下层

(三)肌层

(四)外膜

3. 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有哪一些?

(1)兴奋性:消化管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平滑肌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核舒张期所展示间都比骨骼肌长。

(2)伸展性:消化管平滑肌由很大伸展性,可比原来长度伸长2~3倍。

(3)紧张性:消化管平滑肌经常保持一种微弱的收缩状态,使消化管保持一定的张力或紧张性。

(4)自动节律性;消化管平滑肌离体后,放入适宜的环境中,仍能进行节律性收缩,但收缩的节律不如心脏规则,且收缩缓慢。

(5)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消化管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核化学刺激较敏感,对生物组织代谢物刺激特别敏感。

4. 根据牙的功能怎么分类?牙的构造是怎样的?

5. 试述舌产生味觉的机制。

7. 试述胃的位置和分布?P66

8. 什么是胃腺?有哪几种?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和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

9. 试述肝的位置和功能。P68

11. 胆汁的产生和排放途径如何?

12. 唾液、胃液、胰液、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是怎样的?

  第十章 泌尿系统

1、请说明肾的位置和形态。

3、什么是集合管?什么是肾小球旁器?

4、尿有哪些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

(一)尿的化学成分

正常成年人一昼夜尿量:1000~2000ml

95%~97%水,3%~3.5%溶质(电解质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二)尿的理化特性

比重1.015~1.025   pH 5.0~7.0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3、有关激素作用的机制有哪些理论?

4、下丘脑的位置和基本结构怎样?

5、下丘脑调节肽有哪些?功能如何?

6、垂体的位置和基本结构怎样?

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结构功能:腺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核嫌色细胞。嗜酸性细胞有两种,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素。嗜碱性细胞有3种,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神经垂体结构功能:主要由大量的神经纤维、垂体细胞、丰富的突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贮存有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胞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并释放入血。

7、神经垂体释放哪些激素?作用如何?

   1. 促激素 2. 生长素3. 催乳素4. 促黑素细胞激素

8、简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

10、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别有什么生理功能?

12、什么是应激反应?会对机体造成什么影响?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

1、请描述受精的过程。

父本精子的遗传物质引入母本的卵子内,使双方的遗传性状在新的生命中得以表现,促进物种的进化和遗传品质的提高。

(一)配子运行

精子由射精部位(或输精部位)、卵子由排出的部位到达输卵管壶腹的过程。精子比卵子运行的路径更长更复杂。

(二)精子获能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精子都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停留一段时间,才能使卵子受精,获得受精的能力。

除去去能因子,精子细胞膜蛋白发生变化,发生顶体反应。 

(三)受精

受精过程: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顶体反应

2、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一)内生殖器

1. 睾丸2. 附睾、输精管3. 精囊腺、前列腺及尿道球腺

(二)外生殖器

1. 阴茎2. 阴囊3.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一)内生殖器

1. 卵巢2. 输卵管3. 子宫与阴道

(二)外生殖器     外阴

3、雄性激素有哪一些?在什么部位合成?

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主要成分为睾酮。支持细胞除支持、营养生殖细胞外,还能分泌抑制素和凶激素结合蛋白。雄激素主要维持、促进生精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男性副性征的出现。

5、雌性激素有哪一些?在什么部位合成?

卵巢:雌激素、孕激素

6、神经中枢如何调节睾丸和卵巢的分泌活动?

6、什么是生殖周期?卵巢和子宫随生殖周期有什么变化?

生殖周期:是哺乳动物普遍具有的生命现象,表现为雌性生殖能力出现周期性变化。人类女性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出现周期性排卵,而怀孕期和哺乳器都能造成一段时间内排卵的终断。

 

第二篇:人体解剖生理学答案一

人体解剖生理学答案(一 )

一、名词解释

1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呈多角形,小叶的中央有一条圆形中央静脉的横切面,管壁由内皮细胞成。

2体循环:当左心室收缩时,含氧量较高和营养物质丰富的血液射入主动脉,再沿主动脉各级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在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血液汇入小静脉,再经各级静脉回流至右心房,上述途径称为体循环。

3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肌细胞或腺细胞)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

4上呼吸道:指鼻、咽、喉。

5关节:关节即间接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主要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6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两侧是纵隔胸膜。

7脑屏障:血液、脑脊液在与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时都要透过毛细血管上皮、脑室膜、神经胶质及脑细胞膜,这些结构称为脑屏障。

8肾门: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出入肾的门户。

二、问答题

1简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所组成的运送气体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功能、防御功能、代谢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大量的各种代谢终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并且参与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贮存,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2试比较深感觉传导通路与浅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

答:四肢和躯干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于四肢和躯干的肌、腱、关节和

皮肤内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后索形成上行的薄束和楔束。

脊髓灰质后角交换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内,二核分别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纤维;并发二级纤维在延髓的中线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称为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的第三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四肢和躯干的浅感觉(痛觉、温觉、压觉、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后根的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于四肢和躯干皮肤内的相应的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灰质后角交换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灰质后角内,它发出的纤维在脊髓内交叉到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第三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后回。

3列表说明心脏各个腔室的入口、入口处的瓣膜、出口、出口处瓣膜及瓣膜的作用。

心腔 入口 入口瓣膜及作用 出口 出口瓣膜及作用

左心房 肺静脉口 左房室口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左心室 左房室口 二尖瓣,防止左心室血液逆流回左心房 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左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关闭,防止血流回左心室。

右心室 右房室口 三尖瓣,防止右心室血液逆流回右心房 肺动脉口 肺动脉瓣,右心室舒张时,肺动脉关闭,防止血流回右心室。

4、简述肾单位的结构。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小体主要分布在肾皮质,肾小管主要分布在肾髓质。

5、试述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胆汁的产生部位是肝细胞。胆汁的排出途径如下:

(1)未进食时: 肝细胞分泌胆汁→胆小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储存与浓缩

(2)进食时:胆囊内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三、写出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

答;1:联系方式,涉及隐私,所以不列出来.请问班主任及课程辅导老师 2:学习网址

电大在线: .cn/

海南电大: http://www./

课程学习: http://10.8.50.2/

课程说明、教师介绍、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辅导、复习指导、自检自测、平时作业及评讲。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组织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内环境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得相对稳定状态。

3受体:是细胞接受化学信息的特殊结构,具有对特殊化学物质识别和特异性地结合的能力。

4动作电位; 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5血型; 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

6血浆渗透压; 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7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被分解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8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9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10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二、问答题

1细胞膜通过哪几种形式转运物质?请举一例。

转运形式 例子

单纯扩散 O2、CO2

易化扩散 载体易化扩散:

通道易化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

Na+、K+、Ca2+通道

主动转运 Na-K依赖性ATP酶

入胞和出胞 细菌、病毒

2写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分期 特点 产生原因

0 除极速度快, 1-2ms 大量Na+内流

1 膜电位变化速度快 K+外流

2 平台期,膜电位下降缓慢 Ca2+内流,少量Na+内流;K+外流 3 K+ 外流

4 静息期 ,膜电位不变化 Na-K泵起动

3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说明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总是保持流体状态?

提示:教材P125-126页。

答:血液凝固的过程是凝血因子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把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血凝过程包括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三步。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不发生凝固,原因是血管内皮光滑不能激活第XII因子,血流迅速,凝血因子不易积聚,血液中有抗凝系统。

4、简述组织液生成的机制。

答:组织液是血浆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管壁而生成的,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大部分又透过管壁吸收回血液。除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水及其他小分子物质均可滤过毛细血管壁以完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有少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5、(1)分别测量25岁左右和65岁左右健康人的血压并给予分析? 略

(2)将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列表分析比较?

答: 影响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差 说明

搏出量增加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多少;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 心率增加 大动脉弹性降低 外周阻力增加 循环血量降低

(3)一个人由蹲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时,血压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人体由蹲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身体下部的静脉扩张,容纳的血量增多,造成各部分器官血量的重新分布,导致暂时性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每搏输出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这些变化会发动神经降压反射的减弱和体液调节机制,使骨骼肌、皮肤和肾、腹腔内脏的阻力血管收缩和心率加快,使动脉压恢复。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2时间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再以最快速度尽力呼气,在前3秒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分别占其肺活量的83%、96%、99%左右。

3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4消化和吸收: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是指经过消化的食物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5胃的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口腔、咽和食道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胃体和胃底肌肉的舒张。

6胆盐的肠肝循环:肝脏分泌的胆盐,绝大部分在回肠重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后,再重新随胆汁分泌到小肠中的过程。

7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而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8肾小球滤过率:两侧肾脏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原尿量。

9.肾糖阈:尿液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值为160-180mg/100ml)

10渗透性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高使水重吸收减少而发生的利尿现象。

二、问答题

1红细胞在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提示:参照教材P181-182页。

2简述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胃液、胰液中哪些成分本身无活性?需要哪些物质激活?

第1问: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胃蛋白酶、盐酸、粘液和内因子。它们的作用如下所述:

(1)胃蛋白酶:它的作用是将蛋白质水解为示(说明:“示”字应加“月”字旁)和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它是胃液中唯一能消化营养物质的酶。

(2)盐酸:它的作用是: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酸性环境。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③抑制和杀灭随食物入胃的细菌。④进入十二指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3)粘液: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 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其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从而利于维生素B12在回肠内的吸收。

胰液和胆汁液的成分和作用简述如下:

(1)胰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碳酸氢盐的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并为小肠内多种酶提供pH环境。胰淀粉酶的作用是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胰脂肪酶的作用是分解脂肪。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和多肽。

(2)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胆盐的作用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促进胆汁的分泌。胆固醇、卵磷脂等也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第2,3问:胃液中胃蛋白酶原无活性,需要盐酸激活;胰液中胰蛋白酶原无活性,需要肠致活酶激活;糜蛋白酶原无活性,需要胰蛋白酶激活。

3、为什么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

答: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糖类、脂质。在小肠肠腔中的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类。比如水解蛋白质及肽的酶,所以能被消化。比如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粘膜细胞,因为肠粘膜细胞质膜上存在几类转运氨基酸的载体蛋白,能与氨基酸及钠离子结合,并将氨基酸和钠离子同时转运入细胞,钠离子再借钠泵排出细胞外。

4、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的有哪些?

第1问: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滤过膜的改变,滤过膜通透性和面积变化均可影响滤过率;二是有效滤过压的改变,滤过压与肾毛细血管的血压、

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囊内压有关,任何一方面改变,都会引起滤过率改变;三是肾小球血浆流量,当血浆流量降低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有小管内溶质的浓度,浓度升高阻碍水的重吸收;肾小管的通透性,它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影响。

5、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糖尿和多尿?

答:胰岛素是机体内已知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糖尿病与胰岛细胞及胰岛素关系密切,具体糖尿病分为1、2两型。

具体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网上有很多相关科普知识简介,自己去搜就可以了,我不会把那些网上的东西复制过来。下面我直接回答您的问题好了。

糖尿:通常情况下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正常情况下8.8)后,超过了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限度,即可出现糖尿。注意妊娠、肾单位疾病等可使肾糖阈发生改变,而发生尿糖阳性或假阴性。

多尿:高血糖可起到渗透性利尿作用,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受到影响,使排尿增多。

三、写出呼吸系统生理、消化系统生理和泌尿系统生理的知识框架,提出学习中的难题。

答;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道、肺及胸廓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将鼻腔、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叫下呼吸道,呼吸道的壁内有骨或软骨支持以保证气流的畅通。

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激素;由特定细胞分泌的对靶细胞的物质代谢或生理功能起调控作用的一类微

量有机分子。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3脊休克:当脊髓被横断而与高级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脊髓将丧失参与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

4肌紧张:缓慢而持续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

5递质: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参与突触传递的特殊化学物质。 6第2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起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7瞳孔对光反射:强光刺激可引起瞳孔反射性缩小,此种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8近视:看远物时,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视物模糊不清,但看近物时则经过调节或无需调节即可看清。多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眼的折光力过强造成的。 9内分泌:某些腺体或细胞能分泌高效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或其他细胞外液途径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它们的生理活动,这种有别于通过管道排出分泌物的现象。

10月经周期: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和出血的现象。

二、问答题

1简述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包括后腹核、外侧膝状休、内侧膝状体等)向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投射的纤维联系。各种感觉信息通过该系统向大脑皮质感觉区的投射都有点对点的关系,因而称其为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由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发出并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纤维联系。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传出冲动;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保持觉醒状态。 2什么是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主要释放哪些递质?这些递质作用于哪些受体?

第1问:将支配内脏器官功能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第2,3问:植物性神经末梢主要释放两种递质:大多数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只有少数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是乙酰胆碱;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它又可分为M型受体和N受体。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它又可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

3列表比较生长素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影响代谢。a、促进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骨骼和骨骼肌的生长,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巨人症;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出现肢端肥大症。b、对代谢的影响 生长激素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升高血糖,促进脂肪的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a、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甲状腺素影响长骨的生长,同时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也极为重要,缺乏甲状腺素要造成智力迟钝。先天性或婴幼儿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由于脑和长骨生长发育障碍而导致智力低下和身体矮小,称为呆小症或克汀病。b、对代谢的影响 对蛋白代谢的影响是生理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量时加速蛋白质分解;对脂肪的影响是促进脂肪分解;对糖代谢的影响是促进糖类分解。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内氧耗量和产热量,具有产热效应。

4、皮肤痛与内脏痛有什么特点?牵涉痛有何意义/

内脏痛是指内脏器官的疼痛。与皮肤痛相比内脏痛的特点有:(1)内脏痛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皮肤痛是快痛,定位准确,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强。(2)能使皮肤致痛的刺激如切割、烧灼等,不能引起内脏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则能引起内脏痛

牵涉痛是内脏痛觉的一种重要生理特性,引起牵涉痛的结构基础可能是:(1)病变脏器的初级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终止于特有的二级神经元,另一方面以侧支终于有关躯体结构感觉传导的神经元。(2)病变脏器与相应躯体结构的初级感觉纤维终于同一个二级神经元;(3)初级感觉神经元周围突有不同侧坛分布于内脏及相应躯体结构。

5、摄入碘过少时,为什么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三、期末复习安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