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大家好!

自20xx年,柳州市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启动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部署的各项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面,我简要向各位领导汇报柳州市实施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总体情况

(一)质量兴市战略

20xx年4月,我市率先在14个地级市启动质量兴市活动。目前,柳州市市本级、所辖六县、四(城)区已全部开展质量兴市(县、区)活动,我市开展“质量兴市(县、区)”活动的比例达到100%,如期完成了《柳州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20xx年-20xx年)》(柳政办[2007]156号) 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产品质量、工程质量、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促进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生态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推动柳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柳州市质量兴市工作成为引领全区各市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一面旗帜。

产品质量:全市的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由20xx年的87.4%提高到20xx年的91.5%,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获证率为100%;全市累计培育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广西名牌产品92个、广西优质农产品8个,广西著名商标52件,柳州市名牌产品数量位于全区前列。

1

工程质量:全市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总体良好,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全市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并通过竣工验收备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保健综合楼荣获国家鲁班奖。

服务质量:全市服务质量趋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在现代物流、旅游、商贸、金融、交通、通信、医疗卫生等重点服务行业积极推行标准化服务,积极开展服务业品牌创建,7个部门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称号、3个部门荣获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荣誉。

生态与环境质量:全市的生态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85%,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37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45%。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79.8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地表水Ш类水质标准,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7.2%。柳州市荣获“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中国社会科学院《20xx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将柳州市列入未来10年24个最具竞争力城市。

(二)技术标准战略

通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民标准意识明显提高,标准化工作成绩显著。

工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国家标准化技术分委员会1个,自治区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个,广西桑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批准筹建。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60余项,地方标准立项、发布实施60余项,指导企业制定实施有效企业标准300余项。通过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6家。工业企业采用国外和国际先进标准采标率达85.6%,产品的采标标志备案90余个。柳工股份有公司制定的国家标准获得自治区政府奖励。

农业标准化工作:建设完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自 2

治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制定实施农业地方标准50余项,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84.7万亩,获得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123个,绿色食品43个,获得国家级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产品6个。

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柳州饭店成为了广西餐饮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实现了柳州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零的突破;7家单位积极申请自治区级服务业试点工作。

加强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柳州市标准体系平台现可提供全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要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主要国外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国外主要专业团体标准在内的30多万件标准文本,以及超过180个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发布的超过42万条标准题录信息等标准信息咨询服务。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大决策。

分别成立了柳州市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工作方案、联席会议制度。结合我市实际,及时调整了市质量兴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由郑俊康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重大问题和部署有关重大行动。落实了实施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人员及联络员,建立了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将实施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立项督查。20xx年12月16日召开的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体会议将开展“质量兴市”、“品牌发展战略”、“技术标准战略”纳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柳州市中小型工业企业扶优扶强工程实施方案》(柳政发?2004?66号)、《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柳发?2006?10 号)等文件,对实施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成绩显著的企业进行奖励。从组织机构、机制等各方面有效保障了质量兴市、技术标 3

准战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进。

二是狠抓责任落实,保障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我们把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的工作任务细化,制定了工作分解表,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职责、任务、完成时限等,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层层抓落实、事事有着落,保证各项目标按时推进。同时,我们加强与市绩效办的请示和沟通,将质量兴市工作增加纳入了市政府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并实行年度专项考核,制定了《柳州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专项考核方案》,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使质量兴市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设立“市长质量奖”,推进质量奖励制度建设。

结合我市质量工作的现状,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制定了《柳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于20xx年8月3日通过柳州市政府常务会审议,8月11日正式出台了《关于印发<柳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柳政发[2011]57号),将市长质量奖的奖励和评审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柳州“市长质量奖”将授予我市具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质量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市质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组织。率先在全区启动了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市长质量奖的设立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参与质量创建的积极性,引导企业持续改进质量、追求卓越绩效、发挥标杆和引领作用。

四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

制定了《柳州市品牌成长计划(2006-20xx年)》,列入柳州市“十一五”期间五大成长计划之一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督查督办的工作。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工作,通过在企业推进ISO9000、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质量保证、计量检测和标准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柳州名牌产品梯次结构,分类分项分级对企 4

业进行培育;打造知名企业,形成柳州名牌企业集群优势,努力形成一批产品名牌化、市场国际化、组织集团化、经济规模化的名牌企业。如柳工机械、五菱汽车、东风柳汽汽车、OVM锚具、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等,均已在国内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带动了地方经济飞跃发展。

五是围绕支柱产业,大力加强公共检验检测平台、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围绕柳州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加快柳州质量技术检测研究中心的建设。今年2月16日,国家茧丝绸产品质检中心、广西汽车零部件质检中心落成,自治区马飚主席出席了中心落成揭牌仪式并为中心落成揭牌,对质检中心的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质量技术检测研究中心的建设对促进地方产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不断完善我市标准体系管理平台的建设,并取得中国标准出版社的授权,成为国家标准网络正版标准打印的终端会员,可以为企事业单位及时提供正版国家标准和开通远程打印功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完善了“柳州市五大支柱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及管理平台”,并力争将该平台扩展为适用于广西十四大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平台。

在兄弟单位的大力关心、支持、帮助和配合下,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在此,我谨代表柳州市实施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质量兴市推进不够平衡。虽然全市所辖县、区均已开展质量兴市(县)活动,但是在如何运用好这一平台,经常性部门联动工作开展不够,各部门工作发展不平衡,年度工作计划目标不够明确,部分牵头部门没有作总体部署。个别质量兴县、区工作仍停留 5

在政府政策的层面上,部门间协同推进、配合有待加强。企业的质量兴市战略实施工作参与度不大,参与热情有待提高。

二是各地质量工作都不同程度存在人员和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经费与实际需求严重不足,由于监督抽查费用巨大,各级财政所拨付监管经费杯水车薪,大部分县政府没有将监督抽查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同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量大面广,仅靠现有的人力资源,很难履行各级党委、政府赋予质监部门的职责,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四、深入推进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的工作计划及建议

为深入推进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建议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摸清并掌握我市质量动态发展变化的状况。摸清我市总体质量状况,以此作为考核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性、量化性和代表性指标。掌握我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发展变化状况,并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质量状况分析研究工作,提出我市农业、工业、食品、药品、服务、工程、生态环境的质量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

二是进一步夯实质量基础保障体系。在工业、食品、药品、农产品、建筑工程、服务、生态环境领域开展基于技术创新的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研究,着重提高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比重。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监督检查经费,逐年提高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工业品、食品、药品、农产品、建筑工程、服务、生态环境质量的监督检查覆盖率。研究探索多部门质量诚信联动机制,与金融部门联合,将政府各有关监管部门纳入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打造“政、银、企”互动的质量诚信平台,共享质量监管信息,形成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

三是引导和推动企业开展“质量兴企”和“质量联盟”。坚持并强化企业是质量安全主体和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和作用,建立健全企 6

业质量责任制度,提高和增强企业“以质取胜”的意识。引导和推动企业开展“质量兴企”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联盟”建设。今年深入开展“质量兴企”活动的实施范围为获中国名牌、广西名牌产品企业、工业(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特种设备制造安装企业,力争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质量兴企”活动数量达到总数的20%以上。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专业技术和组织优势,推动质量联盟建设,激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应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促进政府与企业、协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流,充分发挥骨干企业产业代表性、技术创新性、管理先进性的带动作用。坚持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共同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开展服务业品牌培育。开展服务业品牌培育,坚持以“重点行业先导、带动全面发展”的原则,结合柳州实际,选择市场需求旺、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行业开展服务业品牌培育,重点围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业品牌,鼓励服务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

五是加大标准化技术委员组建力度,开展技术标准研究及制订。围绕我市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在我市已筹建或拟筹建的7个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引导、组织支柱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申报组建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自治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点围绕汽车、机械、冶金、有色金属、等千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等新兴产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注意跟踪、分析、研究国内外技术标准,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

7

六是完善农业、服务业、工业企业标准体系。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试行构建产业链标准体系,帮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单位开展建设任务,明确示范区龙头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后续监管;试行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和规范从种养植到产品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服务试点建设为切入点,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加大标准化服务试点建设的宣传,使旅游景点、物流企业自觉地开展标准化服务试点,提升我区服务业标准化水平。组织旅游景点和大型物流企业申报标准化服务试点,对确定开展标准化服务试点的旅游景点、物流企业实施培训并提供技术支持。

各位领导、同志们,实施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我们已经迈出奋进的第一步,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乘势而上,认真、扎实、创造性地做好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质量兴市、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完毕。

谢谢大家!

8

 

第二篇:清远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清远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

为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双转移”和“双提升”战略,促进技术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府办《印发清远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清府办〔2009〕61号),制定本规划。

一、我市“十一五”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回顾

(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取得的成效。

1.技术标准总体工作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根据《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地区产业布局和发展情况,强化标准化工作综合管理,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设了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和全省首个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参与了广东省首批专业镇标准化试点建设。广东盈泉钢制品有限公司承担了全国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技术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实现了我市承担全国TC/SC/WG秘书处零的突破。全市企事业单位承担了《液化石油气钢瓶》、《型线同心绞架空导线》等41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其中清远市鸿信电器有限公司参与《指针式石英钟机芯、钟壳、指针的配合尺寸》国际标准制定,实现了我市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项目的突破。清远先导稀有材料有限公司主导制定高纯碲、高纯碲化镉行业

标准,填补了我国有色领域太阳能光伏材料行业标准的空白。我市承担的《双人皮艇漂流旅游安全规程》广东省地方标准成为全国第一个漂流安全技术标准,目前已被省内外30多家漂流企业采用,《再生资源 废铜回收分类及拆解规范》广东地方标准为规范我省废旧金属回收提供了标准依据。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省级示范区32个,并制定实施各级农业地方标准44个。

2.标准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不断加强。

(1)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取得新成效。20xx年11月,华清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也是目前我省唯一的一个。园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组成标准243个,其中自主创新标准占比52.6%,体系内容涵盖了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初加工和深加工,覆盖废杂有色金属分类、回收、分选和拆解,废旧物资储存和运输,污水和有毒有害危险品处理等方面内容。园区标准体系运行和拆解户标准化生产示范辐射带动全市大幅度提高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率,其中园区综合利用率从55%提高到99%,基本消除了拆解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带动全市垃圾减排13万吨,节水220万吨,综合节电210万度,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我市在水泥行业里选择英德龙山水泥有限公司、广东华南水泥有限公司、英德南山水泥厂3家企业作为“节能降耗采标工作试点”,并制订实施

了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泥行业节能管理规范》,有效推动了水泥行业降低能耗。

(2)“联盟标准”促进了专业镇产业发展。连州市东陂镇参与全省首批标准化示范镇试点建设,制订实施“联盟标准”体系标准20多个,同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指导行业整合资源建立公共检验室,引导分散企业建设集中厂区集约生产等立体推进工作模式,为该镇的腊味行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20xx年,东陂腊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据统计,全年产值约4600万元,比20xx年增长了近2倍,带动禽畜养殖农户1200户,户均年增加收入1000元。20xx年产值再创新高突破5000万元。20xx年,英德市红糖加工行业制订了《英德红糖》联盟标准,扫除了无标生产,统一了产品质量要求,促进了近40家红糖企业的规范经营。

(3)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有成效。先后组织制定了鸸鹋饲养技术规程、荷兰豆生产技术规程等省、市、县级农业地方标准44个,我市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中的10个已制定实施生产技术规范,新近获批的清远鸡相关标准正在抓紧制定。同时,通过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龙头公司作为连接农户的纽带,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推广模式,有效带动了广大农户按标准组织生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已建设完成和在建过程中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和省级示范区32个,示范区建设总面积已达18万亩,示范户5万多户,辐射带动面积60多万亩,辐射带动农户约17万户, 覆盖了水果、蔬菜、粮食、禽畜及生态循环等多个产品和

产业。通过建设示范区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成效明显,如连州水晶梨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促成标准化种植面积扩大28.9%,单产增长53.2%,总产量增长77.8%,总产值增长了106%,带动3400户农户人均增收4338元,人均收入增长了1.67倍,推动全市3个水晶梨品牌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有效促进了水晶梨的产业化发展。

(4)旅游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积极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先后组织制订了《双人皮艇漂流旅游安全规程》、《地下河及溶洞景区旅游安全和服务规范》等广东省地方标准,同时通过积极推广实施标准,规范了漂流、溶洞等旅游行业安全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了清远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和品牌形象。如《双人皮艇漂流旅游安全规程》成为全国第一个漂流安全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实施促进了我市漂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0xx年仅清新县接待游客达14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超过1亿元,安全事故投诉率比20xx年下降了83%。目前已被省内外30多家漂流企业采用。此外,连南旅游服务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在20xx年底获得批准立项,成为我省首个旅游服务省级标准化试点。

3.企业标准化工作成效明显。

(1)企业标准化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标准化已成为我市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企业采标率与产品标准、标识备案率逐年上升,全市备案企业产品标准累计2150多个,执行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300多家企业通过ISO 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34家企业的产品通过了国家强制性(3C)产品认证。8

个企业先后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此外,一批规模大、基础好、质量优的企业已将标准化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

(2)标准化活动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全市许多企业大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三年来,我市企业主持或参与了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订,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目前,全市共有121家企业的187个产品,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工业类)17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标志产品12个。省级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连续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05的77.5%逐年提高到20xx年90.2%。

4.技术机构保障与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技术标准资源初步满足标准化活动需求。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特点,依托省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标准文献库、标准馆藏,实时标准查新、标准文本购买、标准查询,实现实时查询检索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的国际标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家标准和区域标准,UL(保险商试验所)、ASTM(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等102种先进专业团体的技术标准,为我市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标准信息资源保障。

(2)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质量监督检测、检验机构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基本能满足我市七大支柱产业的检测

服务需要。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完善,食品、建材、不锈钢、陶瓷、电子电器、皮塑料制品、印刷包装等产品的检验,为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3)建立了标准化技术支撑。扶持发展了市标准化协会等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组建了“清远市标准化专家库”,建立了我市“WTO/TBT网上服务平台”。

(二)存在问题。

目前,全省各地高度重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东莞等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市已启动实施,而同处后发展地区的潮州、梅州、阳江等市也纷纷把技术标准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全省11个地市出台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规划或意见,制定了相关政策,建立工作机制,安排了资金,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大环境。相比之下,我市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起步较晚,力度较弱,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份企业标准化意识不高。企业作为标准的实施主体,标准化应该是企业的自觉行为,我市一些企业对标准化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战略地位的认识存在不足,有30%企业无制订或无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化相关文件,4%的小型企业认为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的效益没有任何影响,9.7%的小型企业没有对企业标准化投入任何经费。

二是技术标准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制定标准是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有力体现,我市一些企业自主创

新能力不够,抢占标准制高点的意识也不强。全市仅有2.5%的规模企业参与过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制修订,70%以上企业未尝试制定和执行体现自我优势和特色的企业标准。此外,一些企业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不协调,技术专利标准化使用的比例不高,技术专利化意识缺乏将会成为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瓶颈。

三是技术标准在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部分企业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忽视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研制,影响了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我市近90%大型企业每年投入标准化建设和技术标准研制应用经费不足100万,75%中型企业少于30万元,95%小型企业少于5万元。以上数据反映出,企业标准化经费的投入偏少,紧紧满足日常最基础的标准化工作,无法保障标准化向纵深开展。此外,7%企业无制订相关标准化管理文件,9%无制订生产、工作过程标准化文件,即使在有制订以上标准化文件的企业中,也分别有26%和18%仅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可见,我市企业对标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还有待加强。

四是标准化人才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标准化发展的“瓶颈”。与标准化工作其他存在问题相比较,我市标准化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和紧迫。目前,企业科技人员配备约为总人数的11%,标准化相关工作人员仅占企业总人数的3%,设置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企业仅有8.9%,小型企业为5.3%。此外,现有标准化专业人员中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懂外语、懂专业

知识又懂标准化技术的标准化高级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

五是技术标准服务资源和手段不足。目前,全市技术标准服务资源不多,且服务手段、服务意识也存在不足。现有标准信息资源和检测手段还不能完全覆盖我市重要产业和新兴产业,防范和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的能力和手段还远不能满足外贸出口增长和多元化的要求。据调查,我市企业对标准培训和标准信息的需求高达82.3%和82%。目前我市仍无固定经费、编制的标准化服务咨询机构,市标准化协会每年只能开展几期培训活动,服务资源匮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在培训、标准信息服务、防范和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预警等方面的需要。

二、我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技术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用作保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措施。同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要求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联结技术创新与市场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后发展地区的清远市正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追赶阶段,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既面临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挑战。

1.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

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彻底改变,造成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影响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当前,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轨道上来,转移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轨道上来。通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制订推广技术含量高的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等方面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2.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壮大和实现长远发展,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出了现实要求。目前,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积极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扶持企业创立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使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壮大和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3.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今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以科技竞争力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的竞争。目前,我市大部分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水平不高。全市一、二、三产业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专利技术标准化水平较低。同时,国外

通过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市产品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建立防范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以及有效的标准研制、管理、服务和监督实施体系和机制,促进全市科技成果的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将成为提升我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科技竞争力和“十二五”期间经济加快发展的必然举措。

(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面临的挑战。

1.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高水平核心技术和研制相关标准的能力,急需在重要的产业领域中,加快制定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和规则,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改善经济发展质量。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标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产业发展服务。我市部分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和企业,受到标准化发展相对滞后制约,自主创新成果难以及时通过标准化渠道转化为技术标准。必须尽快改变标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科研成果、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提升产业竞争力需要统一提高产业技术标准。我市以水泥、陶瓷、有色金属加工等为主的传统产业,要扩大规模和品牌效应、提升竞争力和实现持续发展,就要推广实施联盟标准,统一提高行

业主要技术标准。同时构建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提升行业整体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

4.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低耗高效生产急需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近年来,我市以再生金属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得到了有效规划,全市高耗低效的生产状况也有了明显改观,但要彻底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建立与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证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基本需求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三、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和推进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双转移”和“双提升”发展战略,结合“清远市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行业协会参与,以创新为动力、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着力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重要产业技术标准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清远制造”品牌,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推进原则。

1.政府推动原则。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市

场引导、企业自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供良好环境。

2.企业主体原则。企业是研制和实施标准的主体,也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受益者。要进一步突出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强化标准化意识,以立足国内、走向国际的战略眼光,制订规划,加大投入。要根据各自发展阶段,扎实开展技术标准基础工程、提升工程和创优工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鼓励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链重点骨干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尽快形成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

3.自主创新原则。技术创新的最终表现形式是技术标准的创新。要积极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制同步的工作机制,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技术标准,加速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和主动权。

4.与品牌建设结合原则。标准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要坚持以技术标准为核心,辅以管理和工作标准,着力打造品牌的核心价值,培育品牌的成长根基,保障品牌的稳定推进,巩固品牌的永久地位。

5.国际接轨原则。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要面向国际市场,要积极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鼓励和引导企业自觉瞄准国际市场,及时跟踪和分析国际标准,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技术标准,提升企业应对和消除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

(三)总体目标。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总体目标是: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和检验技术机构为依托,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的标准研究、制定、实施体系;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建立先进技术标准体系、农业标准体系和服务标准体系;推动一批企业创建品牌。

(四)发展目标。

——承担国家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工作各3个以上。

——推动企事业单位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力争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项,广东省地方标准10项。

——建立健全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相接轨的、符合我市支柱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标准体系5个。

——在企业中推行《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0家,全市各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全部建设成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推动产业集群专业镇提升区域标准化水平,创建专业镇(产业集群区域)标准化示范试点5个,推动水泥、陶瓷、有色金属加工、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制定实施“联盟标准”10个。

——推动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体系接轨,全市主要工业产品80%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全市名牌产品采标率达到100%。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标准体系,制修订各级农业地方标准40个,建设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

——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提升旅游及相关产业标准化水平,建立完善旅游行业标准体系。创建标准化示范试点5个。

——完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服务和预警平台,努力形成快速有效的应对工作机制。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要求,培育满足技术标准科研与创新需求的中介服务机构。

——完善标准化专家库,引进、培养一批能够参加国内外标准化活动、主持国家(行业)标准研制、开展技术标准科研和标准化管理的专业人才。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技术标准自主创新。

1.建立支柱产业标准体系。围绕有色金属加工、建材、轻工纺织、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逐步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按照国家《企

业标准体系》要求,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包含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

2.加强先进技术标准建设。制定一批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技术水平高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鼓励和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产业化的标准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标准。在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中确定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制定一批引领行业发展需要的先进标准,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3.推动科技成果融入技术标准。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推动科研与标准研制、科研成果推广和标准发布、产业化与标准实施协调同步,促进企业研发成果标准化应用,提高创新技术产业化效率。

4.培育和引进标准化技术组织。引导集群产业和具有技术优势的行业结成“标准联盟”,鼓励技术领先行业和企业承建全国和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标准化技术组织领导产业提升整体标准化水平,同时引进省内外先进标准化技术组织指引企业提高技术标准水平。

5.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鼓励具有技术优势企业、技术机构和院校等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参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参与和承担国内外重大标准化研究课题。

6.实施技术标准自主创新推进工程。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制定实施体现企业产品质量特色的质量标准,以及适用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标准。推动高等院校、行业协会、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标准化技术服务机构等单位开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技术进步、节能环保、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民生热点等方面的标准研制。

(二)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标准化水平。

1.引导和推动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学习和培训,提高标准化认识和意识,提高标准实施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促进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鼓励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增强企业对标准化的重视和投入,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

2.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力度。加强对重点产品尤其是重点出口产品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关联度研究,重点鼓励和支持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培育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创新采标方式,建立采标与质量监管、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有效结合的推进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消化吸收、技术改造等方式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促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广泛推广使用采标标志,提高采标产品的社会知名度。

3.大力推行企业联盟标准。以专业镇和产业集群为依托,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推行企业联盟标准,统一和提高技术指标,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发挥产业规模效应。

4.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标准化。在佛山(清远)、佛山禅城(清新)等产业转移工业园中推动标准化与产业化同步,加强对产业转移园的标准化服务和指导,提升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水平。

(三)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

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全程标准的研制,建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大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力度,发挥农业龙头公司、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普遍提高广大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优势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认证,扩大品牌效益。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推进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农产品扩大出口。

(四)积极开拓服务业标准化。

1.重点推进旅游及相关产业标准化进程,建立完善漂流、温泉、溶洞、休闲旅游等清远特色优势旅游项目以及配套的餐饮、酒店等行业的标准体系,选择优势企业建设标准化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2.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社会公共事务领域等方面标准研制,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品位,为建设服务型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3.适时推行公用事业服务标准化、商贸服务标准化和社区服务标准化,引导服务业以标准为载体,规范服务方式和内容,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

4.及时推广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相关的标准实施。制定一批群众关心的服务业技术规范,重点围绕医疗、物业管理、汽车维修、文化娱乐、法律咨询、城市公共安全等行业,逐步建立服务技术标准体系。

(五)建立健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防范体系。

启动实施与出口贸易相适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围绕主要行业的主要出口产品和主要出口目标国,针对性开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全面启动清远市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及时向有关企业提供技术贸易壁垒预警信息服务。

(六)推进标准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搭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标准信息数据库,建设相应技术标准服务网站,为社会提供标准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2.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高广大中小企业检测能力,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加快提升公共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加快完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3.培育和发展标准化技术服务机构。加快整合标准化技术服务资源,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技术支撑服务机构,采取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广泛吸纳各领域标准化人才,壮大标准化技术服务能力。

(七)加强标准实施监督管理。

1.深入开展标准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标准化政策和法律法规,普及标准化知识,

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加大企业标准化培训力度,提高企业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加强对标准化成效突出的典型企业宣传,引导企业走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效益型道路。

2.加强标准化绩效考核工作。推动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先进技术标准和各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标准化工作的绩效考核工作,并将绩效考核与标准化激励政策挂钩,促进技术标准工作实效。

3.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标准实施的监管机制,加强政府、社会及新闻媒体对社会特别是企业实施标准的监督。加大对质量监督、公共安全和服务、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工作中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标准化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把标准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动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建立健全推进技术标准工作责任制,并列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

(二)组织保障。

建立由分管副市长和质监、科技、发改、经信、农业、财政、出入境检验检疫、教育、卫生、环保、旅游、外经贸、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联席会议制度,

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联合推动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推进本地技术标准工作落实。

(三)人才保障。

围绕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标准化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建立长期有效的标准化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组建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满足我市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人才需求。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将标准化专业人才列入重点引进人才的对象,重点引进一批掌握标准化规则、熟悉专业技术,能参与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化活动的高级人才,大量引进熟悉企业标准化活动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各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为我市输出各层次的标准化专业人才。

(四)经费保障。

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标准化经费筹措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投入,建立标准化专项资金管理和激励制度,对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附件:重点推进项目和推进计划

一、落实保障措施

(一)出台并启动实施《清远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20xx年)

(二)建立清远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联席会议制度。(20xx年)

(三)建立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制订实施《清远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xx年)

二、夯实全市标准化工作基础

(一)建立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标准化动态数据库,实时掌握全市主要工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情况和标准化需求。(20xx年)

(二)制订实施企业标准化负责人培训计划,每年举办至少4期培训班,“十二五”期间计划培训3000人,普及标准化基础知识和企业标准体系构建要点。(20xx年-20xx年)

(三)分行业和集群区域组织召开产业标准化研讨会,研究产业联盟技术标准研制方向。(20xx年-20xx年)

(四)加强标准化宣传,提高全社会标准化意识。(20xx年-20xx年)

(五)培育发展标准化技术服务中介机构。(20xx年-20xx年)

(六)建立健全清远市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20xx年-20xx年)

三、具体项目计划

20xx年-20xx年全力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具体项目计划安排如下:

(一)加快先进标准研制,主要方向:

1.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标准。

2.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3.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

(二)逐步建立完善行业标准体系:

1.水泥。

2.陶瓷。

3.废旧金属回收。

4.铝合金建筑型材。

5.水力发电。

6.非金属矿加工等。

(三)开展专业镇(产业集群区域)联盟标准工作。

1.清城区龙塘镇的有色金属加工制品业。

2.清新县山塘镇的抛光研磨材料。

3.连州市西江镇的碳酸钙和硅灰石粉体材料。

4.佛冈县石角镇的电子产业。

5.清新县龙颈镇的电瓷制造业。

6.清城区石角镇的再生铜。

7.英德市西牛镇的麻竹笋制品等。

(四)加快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重点推进行业:

1.水泥。

2.陶瓷。

3.铝合金建筑型材。

4.电线电缆。

5.电子信息。

6.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等。

(五)推动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工作。

(六)推广实施重要节能降耗标准,如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系列国家标准、DB44/T 557-2008《工业锅炉水处理节能减排技术规范》等。

(七)加快制定实施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大力度建设清远乌鬃鹅、清新桂花鱼(鳜鱼)、连山春桔、阳山板粟、连州东魁杨梅和高山绿稻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八)服务业标准化以旅游业为重点,制订推广特色优势旅游项目以及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项目等服务规范,提升旅游业服务管理水平,改善清远旅游软环境,同时建设漂流、温泉、溶洞、民族风情、休闲山水等标准化试点,打造一批旅游景区亮点,树立一批旅游项目品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