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

固有免疫应答:是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将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的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 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有淋巴结、脾及与黏膜有关的淋巴组织和皮下组织等。

淋巴细胞归巢; 是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如皮肤,肠道粘膜和关节滑膜等炎症部位)迁移.其分子基础是淋巴

细胞表面称之为淋巴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相应的血管地址素的相互作用.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又通过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后经内皮小静脉返回到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半抗原,是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故又称不完全抗原。

超抗原,是指一类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2%~20%某些亚型T细胞克隆)活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因子,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 TD-Ag) 在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 T 细胞的辅助,所以称为 TD-Ag 。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 TD 抗原。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 TI-Ag) 在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 T 细胞辅助,所以称为 TI-Ag 。

抗原表位(决定基)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 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互补决定区(CDR)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些区域称为 HVR或 CDR。

免疫调理,指抗体如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宇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单克隆抗体(mAb)单-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补体 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膜攻击复合体,补体溶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效应复合体,为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即膜攻击复合体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均为跨膜分子,由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组成。与细胞因子结合后启动细胞内的新号转导,调节细胞的功

BCR复合物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mIg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CD79a/CD79b异源二聚体组成。 TCR-CD3复合体TCR为所有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以非共价键和CD3分子结合,形成TCR-CD3复合体

ITIM是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的英文缩写,基本组成是:I(异亮)/V(缬)XY(酪)XXL(亮),其酪氨酸被磷酸化后,可招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并使之活化,PTK参与的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即被截

断.活化T细胞表达的CTLA-4,胞浆中有ITIM,当B7与CTLA-4结合时给予已活化T细胞抑制信号.

抗体亲和力成熟指机体正常存在的一种免疫功能状态。在体液免疫中,再次应答所产生抗体的平均亲和力高于初次免疫应答。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亲和力成熟。

Ig类别转换每个B细胞开始时表达IgM,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可表达IgG IgA IgE 而其IgV区不发生改变,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

PRR指单核/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识别病原体一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PAMP 即PRR识别结构的配体,是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 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其分化,发育依赖于骨髓或胸腺微环境,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在淋巴结和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

免疫耐受

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细胞和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及特异性抗体,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

免疫调节 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问答

1、免疫系统的功能?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1免疫防御2免疫监视,3免疫调节,4免疫自身稳定. 2、固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参与的主要细胞?

固有免疫应答 早期性,快速,无记忆性 主要细胞 NK细胞 NK T细胞 中性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 –巨噬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意性,耐受性,记忆性 主要细胞;T细胞,B细胞。

1、抗原的免疫原性与抗原性。

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能力。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

2、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异同点。

超抗原 普通抗原

化学性质 细胞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等 普通蛋白质,多糖等

MHC结合部位 非多肽区 多肽去肽结合槽

MHC限制性 — +

应答特点 直接刺激T细胞 APC处理后T细胞识别

反应细胞 CD4+T细胞 T,B细胞

T细胞反应频率 1/20-1/5 1/1000000-10000

3、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

Ig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经链间二硫键连接形成一Y字型结构。可分为可变区,恒定区,铰链区,有些类型的Ig还含有其他辅助成分,如丁链。 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是V区的主要功能

。C区则通过激活补体,亲细胞性和穿过胎盘发挥作用。(一)激活补体(二)结合Fc段受体 1调理作用 2ADCC 3介导Ⅰ型超敏反应(三)穿过胎盘和黏膜。

4、免疫球蛋白内源因素所致的异质性

(1)同种型 存在于同种抗原分子的表面,是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为种属型标志,存在于Ig的C区

(2)同种异型 存在同种但不同个体的免疫原性,为个体型标志,存在于C区 (3)独特型 即使同一种属同一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其免疫原性也不尽相同,是每个Ig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

型标志,存在V区。

1、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及各自的C3及C5转化酶的形成?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2)调理作用(3)免疫黏附(4)炎症介质作用

3、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多为小分子多肽(2)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3)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4)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5)具有多效性,重叠性和拮

抗性或协同性。

4、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2)Ⅰ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3) Ⅱ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5)趋化因子受体家族

粘附分子的功能?

(一)免疫细胞识别中的辅助受体和协同刺激或抑制作用。(二)炎症过程中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三)淋巴细胞归巢

2、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及功能?

HLA抗原类别 分子结构 组织分布 功能

Ⅰ类(A B C) a链45KD

B2-m 12KD 所有有核

细胞表面 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

与辅助受体CD8结合

对CTL的识别器限制

Ⅱ类(DR DQ DP) a链35KD

B链28KD APC 活化

的T细胞 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

与CD4结合,

,对TH的识别起限制

3、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一)HLA与器官移植(二)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三)HLA和疾病关联(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1、B细胞主要的表面分子有哪些?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二)B细胞受体(三)协同刺激分子(四)其他表面分子

2、T细胞主要的表面分子有哪些?

(一)TCR-CD3复合物(二)CD4分子和CD8分子(三)协同刺激分子(四)丝裂原结合分

子及其他表面分子。

3、Th细胞及CTL的功能是什么?

Th1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在病理情况下,可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Th2辅助体液免疫应答,并在过敏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作用。

CTL 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淋巴毒素及表达Fasl引起靶细胞的裂解和凋亡。 、内、外抗原如何经 MHCI及MHCII分子加工提呈?

(一)①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转运;②MHCⅠ类分子的生成与组装;③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与多肽提呈。(二)①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②MHCⅡ类分子的合成与转运;

③MHCⅡ类分子的组装和抗原多肽的提呈。

2、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及涉及的主要分子

T细胞的完全活化依靠于双信号,细胞因子的作用,第一信号来自其TCR和pMHC的特异结合,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及一系列免疫分子。

3、CTL的形成及其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CD8+T在外周淋巴组织内增殖,分化为效应性CTL。

①.释放穿孔素,颗粒酶杀伤靶细胞。

②.通过Fasl介导靶细胞的凋亡。

1. BCR对抗原的识别特点

①不仅能识别蛋白质抗原还能识别多肽,核酸,多糖类,脂类和小分子化合物;②特异性识别完整抗原的天然构象,或识别抗原降解所暴露的表位的空间构象;③识别的抗原无需经APC的加工

和处理,也无MHC限制性,

2. Th细胞是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的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要T细胞的辅助需要T B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B细胞可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活化T细胞,另一方面活化的T细胞可以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协助B细胞的进一步分化。Th细胞生发中心暗区的形成,B细胞克隆性扩增和B细胞分化为生发中心,在抗体类别转换以及记忆性B细胞的生成中都起重要作用。

3. B细胞对TI-Ag和TD-Ag应答的区别书P132

TD抗原 TI-I抗原 TI-2抗原

诱导婴儿抗体应答 + + —

T细胞辅助 + — —

多克隆B细胞激活 — + —

无T细胞条件下的抗体应答 — + —

对重复序列的需要 — — +

刺激物胸腺小鼠产生抗体 + + —

4.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B细胞活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重要的体液免疫作用,特定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所引发的应答叫初次应答,初次应答中所形成的记忆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

激可迅速,高效,持久的应答,即再次应答。初次应答:抗原刺激后,在血清中能测到特异抗体前,有一个潜伏期。此期的长短由抗原的性质,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所用佐剂类型及受体情

况所决定。此后是对数期,抗体呈幂次方增加,曲线坡度取决于抗原剂量和性质等因素。然后是平台期,血清中抗体浓度不变化。最后是下降期,抗体浓度慢慢下降。二次应答:与初次应答

不同之处为:潜伏期短,抗体浓度增加快,平台高且时间长,下降期持久,只需少量刺激即可发生,抗体亲和力高且较均一。

1.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特点 不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但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可识别寒PAMP地病原体和凋亡细胞。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与自然细胞毒性受体可识别表达于肿瘤表面的相应配体而

激活,并发挥杀伤作用。

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特点 无需经克隆扩增即可迅速产生免疫效应;寿命短物免疫记忆;不形成免疫耐受

2.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①固有免疫应答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②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③固有免疫应答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效应。

3.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固有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主要参与的细胞 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NK T细胞 B-1细胞 aBT细胞

B-2细胞

主要参与的分子 补体 细胞因子 抗菌蛋白 酶类物质 特异性抗体 细胞因子

作用时相 即刻-96小时 96小时候后启动

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较少多样性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高度多样性

识别特点 直接识别病原体一些共有保守的结构,具有多反应性 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具有高度特异性

作用特点 未经克隆扩增和分化,迅速产生免疫作用,没有免疫记忆功能 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成为效应细胞后,发挥免疫作用,有免疫记忆功能。

维持时间 持续时间较短 持续时间较长

4.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①杀伤清除病原体;②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③杀伤靶细胞;④加工提呈抗原;⑤免疫调节

5.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

①穿孔素/颗粒酶途径;②Fas/FasL途径;③TNF-a/TNFR-1途径

1. 免疫耐受的特点及生物学作用

抗原特异性;诱导性;转移性;非遗传性

生物学作用: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2. 何谓高带耐受和低带耐受

抗原剂量过低,不足以激活T,B细胞,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导致低带耐受;剂量太高,Tr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呈现特异性不应答状态,致高带耐受.

3. 中枢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机制

主要与克隆消除有关。克隆消除是T、B淋巴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通过阴性选择诱导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凋亡而被清除的方式。

4. 试述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生理性的免疫耐受对自身组织抗原不应答,不发生自身免疫

病。病理性的免疫耐受,对感染的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抗原不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不能执行免疫防

卫功能,则疾病发展和迁移。

问答题:1:AICD在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Fas- FasL结合引发死亡信号的传导,是CTL和NK细胞杀伤的机制之一,同时也可杀伤活化的T、B细胞,下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种负反馈效应具有明显的克隆依赖性,其目标是限制抗原

特异淋巴细胞克隆的含量。

 

第二篇: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免疫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名词解释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或黏膜免疫系统(MIS),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泌SIgA(分泌型IgA)完成其免疫效应。:

问答题: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名词解释

1、 CDR: (互补决定区)(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在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V区,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个区域称为高变区。高变区实际上是Ig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这些高变区序列在空间结构上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为CDR.

2、 单克隆抗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杂交瘤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使B淋巴细胞产生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有高度均一性、特异性与高效性.

3、 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人工方法以相应天然抗原免疫动物,由于该抗原的高度异质性,含有不同抗原表位、且未经纯化,造成接种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4、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问答题

1、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类Ig的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由2条轻链与重链组织,分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其V区的功能主要是靠其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 发挥免疫效应,如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C区的功能主要是(1)激活补体:通过IgG1-3和IgM的CH2/CH3通过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达到溶解细胞或细菌的作用。(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的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Fc受体(FcR)结合,增强其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高亲和力结合。使其脱颗粒,介导I型超敏反应;IgG的Fc段与NK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表面FCR结合,而直接杀伤被粒体包被的靶细胞,也称为粒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3)通过胎盘: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的Ig。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抗感染和毒素中起主要作用,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Ig。

(2)IgM:是初次应答的早期Ig,在感染早期即已产生,在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的Ig。可用于诊断宫内感染,其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引起II、III型超效反应的抗体,血型抗体也属IgM。IgM有杀菌、溶菌、溶血等作用。

(3)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类型。血清IgA为单体,有抗菌、抗毒、抗病毒作用。分泌型Ig(SIg)由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中的浆细胞产生。是黏膜局部免疫

的主要抗体,能阻滞病原体粘附到细胞表面,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有中和毒素的作用。

(4)IgD: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

(5)IgE:正常血清中含量最少,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高亲和力FcεR结合,产生I型超敏反应。

第三章 补体系统

名词解释

1、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 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

并非单一成分,补体系统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补体系统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

2、 功膜复合体(MAC)(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三条补体活化途径形成的C5转化酶均可

裂解C5,此时的过程仅涉及完整的成分的结合和聚合,并形成两类高端产物,若激活发生在脂质双层上,则可形成C5b-9。就称为功膜复合体(MAC),MAC在胞膜上形成小孔便小分子、离子及水分自由通过胞膜,但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却难以从胞浆逸出。最终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此外,末端补体成分插入胞膜,使钙离子向胞内弥散,导致细胞死亡。

问答题

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三种途径是终形成C5b-9,即攻膜复合体(MAC),中空多聚体插入靶细胞的脂质双层膜,形成一个内径10nm小孔,使得小的可溶性分子,离子以及水分可以自由透过胞膜,但蛋白质之类的大分子却难以从胞质中逸出,最终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

最好把MAC的概念也答进去。

第四章 细胞因子

名词解释

1、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

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主要调节免疫应答、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介导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并参与组织修复等。

2、 集落刺激因子(非常重要):是一组在体内外均可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某

一谱系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它们可以刺激不同造血细胞系或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主要包括巨噬细胞CSF、粒细胞CSF、巨噬细胞/粒细胞CSF、IL-3、肝细胞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等。

3、 IL-2(非常重要):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促使所有亚型T细胞增殖及

产生CK,促进NK细胞毒活性及产生CK,诱导LAL细胞扩增,促使活化B细胞增生及产生抗体,激活单核-呑噬细胞,并增强其杀瘤活性。在体内,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 并参与炎症反就在,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4、 干扰素(非常重要):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可分为:I型干扰素(IFN-α和IFN-

β)及II型干扰素(IFN-γ)。干扰素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之一。

问答题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及主要细胞因子的功能(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

1.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⑴理化特性:细胞因子是低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多数以单体形式存在。

⑵分泌特点:

①多细胞来源: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类型细胞产生,也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 ②短暂的自限性分泌。

⑶生物学作用特点:

①作用方式:多数以自分泌、旁分泌形式发挥效应 。

②通过CK受体发挥效应,即受体依赖性:CK须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

生物学效应。

③高效性:CK受体与CK的亲和力远高于抗原与抗体或MHC与抗原肽的亲和力,故极微

量CK即可发挥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④生物学作用的多样性:CK可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或作为生长因子,促进

靶细胞增殖、分化、,并刺激造血、促进组织修复等。

⑤生物学效应的复杂性:

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双向性。

⑷细胞因子的网络性:

①CK间可相互诱生:如IL-10、IL-4可抑制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IFN-γ则可抑制

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形成细胞因子相互正性或负性调节的网络。

②CK受体和CK的相互作用:CK可调节CKR表达,CKR也可调节CK活性。

3、 主要细胞因子的功能(IL-1 IL-2 IL-3 IL-4 IL-6 IL-8 IL-10 IL-12,TNF CSF TGFβ) ⑴白介素:

① IL-1: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在局部或全身发挥作用,如发热、促进免

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刺激造血功能等。

② 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 在体外具有如下生物学效应:促使所

有亚型T细胞增殖及产生CK;促进NK细胞胞毒活性及产生CK;诱导LAK细

胞扩增;促使活化B细胞增生及产生抗体;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并增强其杀

瘤活性。在体内,IL-2匙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炎症反应、

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③ IL-3:见集落刺激因子

④ IL-4:主要由Th2细胞产生,生物学作用:促进B细胞表达MHCII类抗原及

抗原提呈作用; 以自分泌方式促进Th2细胞分化,但抑制Th1细胞增殖及其

应答;促进DN和DP胸腺细胞增殖。

⑤ IL-6: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抗体;在IL-2存在下,可促进成熟和未

成熟T细胞分化为CTL;促进肝合成急性期蛋白;作为内源性致热原,参与炎

症反应;对神经组织和造血系统具有广泛效应;具有抗瘤效应,也可增强NK

细胞及CTL的杀瘤活性。

⑥ IL-8:见趋化性细胞因子超家族。

⑦ IL-10:主要由Th2细胞产生,其生物学作用为: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功

能;抑制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抑制Th1细胞应答;抑制丝裂原和抗CD3

抗体诱导的T细胞增殖;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及抗体产生;与IL-3或IL-4

协同促进肥大细胞增殖;作为IL-2、IL-4和IL-7的共刺激因子,促进未成

++熟和成熟胸腺细胞生长;特异性趋化CD8T细胞,但抑制CD4T细胞趋化作

用;间断抑制NK细胞活性。

⑧ IL-12:Th1细胞。

⑵肿瘤坏死因子家族:

① TNF-α:生物学活性有: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抗肿瘤;参与内毒素休

克、动脉硬化、静脉血栓形成和脉管炎登病理过程;引起恶液质。

② TNF-β:又称淋巴毒素。

⑶干扰素:

① Ⅰ型干扰素:包括IFN-α和IFN-β,有相同受体,生物学功能也相似。IFN-

α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IFN-β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的主要生

物学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抗寄生虫,抑制多种细胞增殖,参与免疫调节

和抗肿瘤。

② Ⅱ型干扰素(IFN-γ):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γR分布在

除成熟红细胞之外的几乎所有细胞表面。作用是:激活巨噬细胞并促进其功

能;促进多种细胞表达MHCⅠ类和Ⅱ类分子;促进Th0细胞分化为Th1细胞,

并抑制Th2细胞增殖;促进CTL成熟及活性;促进B细胞分化,产抗体及Ig

类型转换;激活中性粒细胞功能和NK细胞杀伤活性;激活血管内皮细胞。

⑷集落刺激因子:见名解

2.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功能)。

注意提问的方式,决定是按细胞因子的种类进行分类表述(各论)还是按生物学活性 的表现进行归纳(总论)。前者如问“细胞因子的主要种类及其功能”或“主要的细胞因 子及其功能”,后者即笼统问“细胞因子有哪些功能”或“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活性”。

细胞因子可扩展的综合命题:细胞因子如何控制(调节)免疫应答?

主要内容见“细胞因子功能”中的“二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但是,“3.诱导 凋亡”和“4.刺激造血”其实也是免疫调节的表现。可依免疫应答的全过程为线索叙述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的促进作用以及某些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提纲可为:

1)抗原提呈及淋巴细胞的活化。 1FN-γ刺激激各类APC表达MHC—Ⅱ类分子, IL-4可增加B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促进APC提呈抗原、活化Th细胞:TGF-β则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抑制其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提呈。IFN-γ、TNF-α、TNF-β可刺激靶细胞表达MLlC-1类分子,促进CTL对靶细胞的抗原识别和活化。

2)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IL-2和1L-4是T细胞的自分泌生长因子,也是B细胞的 旁分泌生长因子。IL—12、1L-2和IFN—γ促进初始CD4+细胞(Th0)分化成Thl细胞并抑制其向Th2分化,从而增强细胞免疫,1L-4,1L—10则促进其分化成Th2细胞并抑制其向Thl分化,从而增强体液细胞应答。细胞因子还和活化B细胞的抗体类别转换起作用,因而决定了B细胞产生的Ig类别。例如IL-4促进IgE的产生,而1FN-γ则抑制IgE的产生而促进IgG2a的产生,TGF-β刺激B细胞产生IgA。TGF-β尚表现抑制T细胞的功能。

3)免疫细胞的效应。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清除。IFN—γ促进单 核-吞噬细胞的吞噬抗原的活性:IFN-γ和IL-12增强NK细胞的ADCC活性。IFN—γ、IL-2由于促进CTL的成熟、增殖和分化而增强其对胞内寄生病原体的杀灭作用。此外,在I型超敏反应中,IL-3和IL-4协同刺激肥大细胞的增殖,IL-5刺激嗜酸性细胞生长。

4)细胞凋亡。TNF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IL-2可诱导抗原活化的T细胞发生凋亡,从而抑制免疫应答的强度。

5)免疫细胞的补充。一人类细胞因子可刺激造血,补充在免疫应答中不断北消耗白勺免

疫细胞。SCF作用于造血干细胞,使其对随后的多种集落刺激因子具有应答性。GM—CSF、 G—CSF、M—CSF刺激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生成:IL-4加GM—CSF刺激朗格汉斯细胞分化为

树突状细胞(DC),1L—7刺激前体T细胞的生长和分化;EPO刺激红细胞生成:1L—11和EPO刺激血小板的产生。

第四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名词解释

1、白细胞分化抗原 1、指白细胞(及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多为跨膜糖蛋白。2、它们是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的一类跨膜糖蛋白,不仅作为表面标志用于细胞的鉴定和分离,还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成熟、分化、发育、迁移、激活。

2、TCR-CD3复合物(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 TCR和CD3均为T细胞表面重要分化抗原,是成熟T细胞的特征性标志。T细胞表面的TCR和CD3通过盐桥形成TCR-CD3复合物, 该复合物中,TCR可特异性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CD3则可将TCR双识别的信号传入T细胞内,促进T细胞活化。

3、BCR-Igα/Igβ复合物:是参与B细胞特异性应答的关键分子,Igα和Igβ通过非共价键与BCR相连,形成BCR复合物,Igα/Igβ与CD3分子相似,能将BCR识别和结合抗原的活化信号转入B细胞内,从而提供B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一信号。

4、 CTLA4

5、 IgFcR

问答题

主要CD分子及其配体-受体关系、分布的主要细胞及其作用(CD2-CD58、CD4-MHCⅡ分子,CD8-MHCⅠ,CD28-CD80/86,CD152-CD80/86,CD40-CD40L CD19/CD21/CD81复合物,Fas-FasL)

1、CD2-CD58:CD2表达于所有外周血T细胞、人胸腺细胞、NK细胞,B细胞不表达,CD58是表达于人红细胞表明的CD2天然配体。其生理功能为1 、粘附作用,其结合可介导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间的粘附作用 2、T细胞旁路激活 3、胸腺细胞分化成熟。

2、CD4分子和CD8分子:成熟T细胞只能表达CD4分子或CD8分子,这两种分子主要功能是辅助TCR识别抗原和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又称为T细胞的辅助受体。分别与MHCⅡ分子和MHCⅠ分子结合可增强T细胞和APC或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3、CD28-CD80/86,CD152-CD80/86:CD28和CD152 (CTLA4)均为B7分子的配体,CD28是协同刺激分子B7的受体,与B7结合可促进T细胞增值、分化。CD152 (CTLA4)表达于活化的CD4阳性和CD8阳性T细胞,其配体也是B7,结合产生抑制性信号,终止T细胞活化。

4、CD40-CDL: CD40表达于成熟B细胞,CDL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作用:1、结合后参与B细胞活化的最重要共刺激信号。2、参与CD4阳性T细胞应答的调节。

5、 CD19/CD21/CD81复合物:组成 B细胞信号转导的复合物,从而参与BCR介导的信号转导。

6、Fas-FasL:Fas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主要以膜受体形式存在,是一类极为重要的死亡受体,FasL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可诱导细胞凋亡。

第六章 粘附分子(名解):指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多为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ECM),以配体-受体形式发挥作用。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编码分子

名词解释

1、MHC: :在哺乳动物,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其具有重要的免疫生物学意义:1、MHC分子直接参与APC对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的处理和加工;2、在TCR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抗原肽过程中,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子,才能产生T细胞激活所需的信号。

2、HLA复合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Dausset于19xx年首先发现,肾移植后出现排斥

反应的患者,以及多次接受输血的患者血清中含有能与供者白细胞发生反应的循环抗体。这些抗体所针对的靶分子即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于该抗原首先在白细胞表面被发现,故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被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LA)。

3、MHC限制性(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 不仅CTL-靶细胞间,而且Mф-Th和Th-B间的相互作用也同样受MHC限制。这一现象称为MHC限制性。其本质为:TCR须同时识别抗原肽和与之结合为复合物的MHC分子。

4、抗原肽-MHC复合物(?)

问答题:

1、MHC 的功能(或生物学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

(1)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MHC-Ⅰ/Ⅱ类分子以及座落在MHC-Ⅱ类基因区的非经典Ⅰ类基因和部分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产物(如低分子量多肽LMP;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的作用。(2)MHC限制性:只有相同的MHC单元型的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才最有效。(3)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Ir基因和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的个体差异控制应答(4)参与免疫调节:通过Ir基因和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程度来调节。(5)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及中枢性自身耐受的建立:MHC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分化(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并获得了MHC限制性和自身耐受性(6)调节NK细胞和CTL的细胞毒作用。

2、简述HLA复合体遗传学特征及其医学意义

3、MHC-I类分子、MHC-II类分子的分子结构、分布和功能

MHC-I类分子:广泛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提呈内源性抗原。

MHC-II类分子:分布于抗原提呈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提呈外源性抗原。

MHC-I类分子、MHC-II类分子的分子结构(?)

第十一章 抗原概述

名词解释

1、半抗原/不完全抗原:凡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大多数的蛋白质、细菌、病毒等。仅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多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小于4kD),其单独作用时无免疫原性,但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具有免疫原性。大多数多糖、类脂、某些药物等均属于半抗原。

2、表位/抗原决定簇(AD)(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基,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抗原通过抗原表位与相应的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借表位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因此,抗原表位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

3、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此类抗原须在APC及Th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TDAg,其共同特点是:均为蛋白质抗原;分子量大;表面表位多,但每种表位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此外,TDAg分子中既具有可被Th细胞识别的载体表位,也具有半抗原表位。TDAg主要是大分子蛋白质,其刺激机体主要产生IgG类抗体,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和记忆应答。

4、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须T细胞辅助。仅少数抗原物质属于TIAg,如细菌脂多糖(LPS)。TIAg带有重复出现的同一抗原表位,其降解缓慢,且无载体表位,故不能激活Th细胞,只能激活B细胞产生IgM类抗体,且无IgG的转换,也不引起记忆应答。此外,TIAg多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5、异嗜性抗原: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共同抗

原称为异嗜性抗原。它们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反应性。

6、 同种异型抗原:来自同一物种而基因型不同的抗药性物质,如人类白细胞抗原、ABO血

型抗原等。

问答题

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是什么?(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

答:首先是抗原的异物性,即该物质应该被机体免疫系统非己成分加以识别,异物性是抗原的核心。一般而言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诧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如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质制剂对人是强抗原。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抗原的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其分子量越大,含有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核酸和多糖的免疫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免疫原性。第三是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机体健康状态。机体对抗原应答的强弱受免疫应答基因的调控。第四是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间隔时间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都明显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途径以皮内免疫最佳,皮下免疫次之。

第十五章 天然免疫

名词解释

1、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一类或一群特定微生物病原体(及

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且对其生存和致病性必要的分子结构,可被非特异免疫细胞所识别。PAMP的特征为:1、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识别PAMP成为天然免疫系统区分“自己”与“非己”(微生物)的分子基础。2、为微生物生存和致病性所必需3、宿主泛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基础

2、 模式识别受体:(PRR)(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

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的识别分子。PRR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为:调理作用、活化补体、吞噬作用、启动细胞活化和炎性信号转导、诱导凋亡等。其特点:1、较少多样性。2、非克隆表达3、介导快速生物学反应。重要的PRR有:MBL、甘露糖受体、Toll受体等。

问答题

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识别特点比较(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

1、 识别的抗原种类和靶分子结构:

天然 通常仅识别微生物及其产物的特定组分。

特异 既可识别微生物分子抗原,也可识别非微生物分子抗原

2、 识别的特异性:

天然 泛特异性,仅能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特异 高度特异性,可区分同种之间,甚至同一微生物不同抗原组分

3、 参与抗原识别的受体基因

天然 在胚系中编码

特异 TCR和BCR基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排。

4、 抗原识别受体的分布:

天然 非克隆化

特异 克隆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