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华蓥中学“植树护绿”活动总结

四川省华蓥中学

20##年度“青少年植树行动”活动总结

为深入落实《共青团华蓥市委关于开展“保护母亲河、美丽华蓥梦”----20##年度青少年植树行动“的通知》精神,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我校认真组织和开展了此次活动,现将此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领导小组

    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青少年植树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策划与部署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吴六国(党委书记、校长 )

副组长: 彭爱民(副校长)

成  员:各科室主要负责人 、各年级组长、 各班班主任

并成立了专门的“青少年植树行动”活动办公室于团委,校团委书记林晓斌具体牵头负责落实。

二、 思想动员

     为了搞好此次活动,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我们首先组织了学校团支部书记会议,向他们宣讲“保卫母亲河、美丽华蓥梦---20##年度青少年植树行动“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宣讲,增强了他们对植树行动的积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此次会议后要求各位团支部书记将此次会议精神宣讲到每个班,每个同学,要求每个班每个同学高度重视,具体落实,开展“华蓥青少年植树护绿周”活动。

三、 具体活动

  (1)要求每个班组织一次以植树护绿为主体的班会,渲染气氛。

  (2)校团委组织开展“青少年植树护绿周“活动。

  (3)鼓励各班在班上负责区域的闲置地、边角地开展植树活动。

  (4)利用校园广播在课余时间宣传植树护绿相关内容。

  (5)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各班植树护绿行动进行总结。

   (6)整理本次活动的资料存档,并表彰本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班集体。

四、 活动效果

通过以上具体安排,各班高度重视,每个班都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掀起了植树护绿行动热潮。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同学们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了生态环保工作、增绿活动的重要性。地球是我家,我们都要爱护它,只有地球健康了,环境得到保护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四川省华蓥中学

                                        2014.3.19

四川省华蓥中学

20##年度“青少年植树行动”图片

 

第二篇:四川省华蓥中学 洪焱

四川省华蓥中学 洪焱

1

第 1 题 :C 读音分别为chuán、yuàn、yuán、huì;A项读音分别为diāo 、ch?u、tì、ch?u;B项读音分别为lu?、lào、là、lu?;D项读音分别为jǔ、jǔ、jǔ、jū。

第 2 题 :D A项:“张惶失措”应为“张皇失措”;B项:“熟不可忍”应为“孰不可忍”;C项:“撕杀”应为“厮杀”。

第 3 题 :A 介入:参加进去干预其事;加入:参加进去。 忘怀:是指忘记;释怀:是指人内心某种情绪或感情的消解。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

第 4 题 :B “感同身受”:心里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地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不适用于自己的谢意。A项的“老生常谈”:指陈腐过时的言论或听惯了老话。C项的“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 D项的“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外地来的豪强斗不过当地的恶势力。

第 5 题 :A B项:成分残缺,在“继长三角、珠三角”前加上“成为”。C项:杂糅,删去“的票房”。D项:修饰语“越来越多地”与中心词“引起”不搭配。

第 6 题 :D A项:分号应为逗号。B项:后三句均用问号。C项:将逗号移至后引号外。

2

第 1 题 :B A项:无错音错字;B项:絜—挈,抵—诋;C项:昡—眩;D项:qiān—xiān,庾—瘐,循—徇)

第 2 题 :D A项:“出版”后面的句号放到括号外面;B项:冒号改成逗号;C项:表示并列的短语间用顿号。

第 3 题 :A 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同并全力支持;拥戴,拥护并推戴某人做领袖。契合,符合;吻合,完全符合。遏制,制止;遏止,用力阻止。

第 4 题 :B A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惊慌失措施或自相惊扰,含贬义,用在这里与语境明显不全。C项: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理解、领会。D项: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句中无此意。

第 5 题 :A B项:“和”连接的对象产生歧义,后加“与”;C项: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境界”,另外,“登峰造极”含有“达到”之意,与前面的“达到”有重复之嫌;D项;“至少”不能与概数“六千万元以上”搭配。

第 6 题 :B 孔尚任是清代的,汤显祖是明代的。

3

1.D(A嫉-疾,全读?;B鲋-驸,全读fù;Cguàn,D岿kuī,其他读guī)

2.D (反引号前的句号应去掉,以使“这句话”近指引号中的话)

3.C (A“多事之秋”指事故、事变。不包括好事。B“大言不惭”指吹牛而不知羞愧。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4.D (A项“不仅”应置于“油耗”之前,再删去“的”;B项“克服”与“问题”搭配不当;C项“前所未有”与“新记录”重复。)

5.B (巴伐利亚州--上巴伐利亚地区--伊萨尔河谷—河谷的地理概况—对河谷景色的描述)

6.D (从第一段可知,D项最全面、最准确。C项中“控制气团的性质”是随风向变换而转变的。)

4

1-----6 B A A C D C

5

第 1 题 :A 都读r?ng B项:长堤dī 提防dī 啼tí 贬谪zh? 嫡系dí 醍tí C项:豇豆音jiāng 门岗音gǎng 其余音gāng D项:孑音jíe 其余音ju?。 第 2 题 :C A.楫——揖 B. 辨——辩 D.齐——其

第 3 题 :C 掩饰:设法掩盖真实情况,不使外露。掩盖:遮掩,隐瞒。至诚:十分诚实、诚恳。真诚:真心实意,不虚伪。阻挠,阻碍、扰乱,使不能顺利进行。阻止:阻拦使停止。因而,表因果关系;而且,表递进关系。

第 4 题 :B A项的“老气横秋”:原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也形容暮气沉沉,缺乏朝气的样子。不表示年老体弱。此句应用“老态龙钟” C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知道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往往只适用于人的方面。 D项“差强人意”: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

第 5 题 :A B项:“人”与“一切生物”是从属关系,不是并列关系;C项:缺主语;D项:动宾搭配不当。

第 6 题 :C A项:“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句号改为逗号并移至引号外;B项: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D项:问号应为逗号,前面不是独立的问句,而是一起做后面的主语 6

1、B(A脂zhī锲qi?;C扛gāng;D璞pú矫jiáo)

2、D(A“上”改变“尚”;B“道”改为“到”;C“既”改为“即”)

3、B

4、B、 “沸沸扬扬”意为“像沸腾的水一样”,多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来形容大雪。 5、B(A句号应放在括号注释之后。C“力量”后可改为句号;也可改为冒号,改冒号时,“意义”后的句号应改为分号。D后四个书名号应为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6C(A句“担心”应改为“认为”。B句成分残缺,可改为“其中包含着她的发家、婚变及偷税漏税的历史”,D句错误有两点,一是“殷勤”与“热情”重复,二是“失之”与“热情”不搭配,可将“热情”改“冷淡”。)

7

一、1B(A辙zh? C膜m? 抹mǒ D缜zhěn) 2C(A 致-至 规-轨 B 已-以 忧-优 D撕-厮 心-辛) 3B 4A(B项中的三个问号应该为逗号,因为这是一个陈述句,主语部分不是句子;C项中的第二个逗号应移至后引号的外面;D项中的逗号应移至后括号的后面,因为这是一个句内括号) 5C(“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可改为“死灰复燃”) 6A(B搭配不当,缺少宾语“的权利”。C词序不当,“直接”应在“导致”前D不合逻辑,应为“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8

第 1 题 :C C项都读qi?,A项,“菁”读jīng,“令行禁止”的“禁”读jìn,其余读jīn,B项,“开天辟地”的“辟”读pì,其余读bì;D项,“勾心斗角”的“角”读jiǎo,其余读ju?。

第 2 题 :D A项:青一清,绝—竭;B项:搏—博,灰—恢;C项,背—悖

第 3 题 :A “坚韧“指坚固而有韧性,重在不间断;而“坚忍”指的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重在不动摇。“质疑”是提出疑问,而“置疑”是怀疑的意思,“置疑”用于否定,如“无可置疑”。“从而”和“进而”都是起连接作用的,其区别在于:“从而”是用在由于前面的原因、方法而达到后面的结果、目的句子中,“进而”只用在表示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进一步的句子中。

第 4 题 :B 敲山震虎:指制造攻击的声势,使隐蔽的对方惊恐害怕。苦心孤指:指刻苦用心地钻研探求,到达独创的程度。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采取旁观态度。不登大雅

之堂:指粗俗的作品或物品,不能陈放到文雅高贵的地方,多用于自谦。

第 5 题 :C A项,应把“不出来”后的逗号改为分号;B项,“大楼”应加引号,“标志”后的冒号应改为破折号;D项,“赵公元帅”和“孔方史”都应加引号。)

第 6 题 :D A项,动宾搭配不当,把“澄清”改为“讲明”;B项,虚词“不仅”位置不当,应将“不仅”调到“民主党”后面;C项,把“群众的拥护”改为“群众是否拥护”,因为前面“长短”是两面的。

9

1. 答案A(A项分别读成“tián”“guō ”“ku?”“shì”。B项“瑕不掩瑜”中的“瑜”读yú,其余读yù。C项分别读“ju? ”“jiáo”“ju?”“ ju?”D项“觇觇”中的“觇”读chān,其余全读“jiàn”。

2. B(A项“出奇致胜”的“致”为“制”。C项“冒然行事”的“冒”为的“贸”。D项“消赃灭迹”中的“消”应写作“销”)

3. B(“一起”强调空间,表示同一处所、合在一处;“一齐”则强调时间,表示同时,据语境,显然姐弟二人不存在共处同一空间的可能性,故应选用“一齐”,“保证”指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保障”则指有效地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据“人民的知情权”这一语境,故应选用“保障”。“熟识”着重指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熟悉”则侧重指对与某人相关的情况知道得清楚。据语境,“他”对“人物原型的生活”方式的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故应选用“熟悉”)

4D (瑟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厚此薄彼。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5 C(C句中的三个顿号改成逗号,因为并列宾语之间要用逗号。)

6.D(A搭配不当,“结果”不能“沿用”,应改为“采用了20xx年听证之后的方法”。

B 项成份残缺使句意产生歧义。应在“被”字后面加上“这一英雄形象”等词语。C项成份残缺,应在“在人格”前面加上“还是”等关联词语。)

10

1、B

2.C(A发轫;B、和盘托出;D、贪赃枉法。)

3.B(A第一个句号去掉;C两个问号都改成逗号;D逗号移至括号后面。)

4.A

5.B(A项“无庸置喙”指不容插嘴;C项“一病不起”指得病后再也没有从床上起来,指病死;D“无独有偶”一般用作贬义,至少不能用于褒义。)

6.C(A项“批评”前加“所”,“批评”后加“的”;B项中“出版物”和“杂志”是包容关系,不能并列;D项“走出”后缺少宾语“的困境”。)

11

1.D(A.“傧”读bīn,“摒” bìng,读余读bǐng B.“桎”读zhì,余读chī C.“辟”读pì,余读bì)

2.B(A.“阵角”应为“阵脚” C.“四”应为“驷”D.“渊”应为“源”)

3.B(A.“钢铁”“水泥”后的逗号改为顿号C. 冒号连用错D“会怎样”“会发生些什么”后应为问号) 4.A 5.D

6.B(A.“切忌”“不可”重复C.“著名演员”和中心语“著名导演” 属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D.成分残缺,在“知识”前加“对”)

12

1、B

2、D(A项中“义”应为“意”,B项中“咽”应为“噎”,C项中“缪”应为“谬”)

3、C(“未免”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难免”不易避免。“陶冶”1、教化培育。2、 怡情养性。“熏陶”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③两个分句之间是 推论因果关系,故应该用“既然??就??”)

4、A(B“身无长物”形容贫穷,一无所有;C“蔚然成风”与“热情”搭配不当;D“众望所归”指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受到信赖,而不能形容“亚洲经济一体化”)

5、C(A项应为“引起了广大农民的特别关注”,语序不当;B项成分残缺,“定位于”后 应加上“支持”作为动词谓语;D项主客倒置,应在“青年人”后加上“来说”。)

6、D(A项句中分号应改为逗号;B项前两个顿号改为逗号;C项问号改为逗号,叹号改 为问号。)

13

1.C(A强词夺理(qiǎng) B咬文嚼字(jiáo) D暴殄天物(tiǎn))

2.D(既往不咎)

3.C

4.D(A不胜枚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强调的是“举”而不是“数”。B“忍俊不禁”与“笑”重复。C“不堪设想”,“不堪”多用于不好或不愉快的方面。)

5.A(B“无论??还是”,“现在”位置不当,应该放在“都经历”之前。C“学习材料”有歧义,学习既可以做谓语和可以做定语。D“水平”和“跨入”不搭配。)

6.A 7.A(B项是打的比方。C项是波的两个现象。D项原子只属于量子力学。) 14

一、(18分)

1. B(A佚读音yì;秩读音zhì;帙读音zhì;迭读音díe;铁读音tǐe。C恪读音k?;烙、络和洛读音lu?;格读音g?。D领、岭读音lǐng;其它三个读音líng。B项全部读lín。)

2. A(B“论”应为“伦”;C“漫”应为“曼”;D“灸”应为“炙”。)

3. B

4. C(A是转述,不应该用冒号和引号;B是选择问句,只能在句末用问号,前一问号应改逗号;D项的冒号和后引号前的句号应去掉,再在后引号之后加逗号。)

5. C(“通宵达旦”含一个整夜,不包含白天。)

6. A(B“未遂”多用于表施事主语的行为,而“受骗”为受事主语。C句语序不当,应把“不但”放在“牛体”前。D句搭配不当,删去“和培养”。)

15

1 A 2 D 3 A 4 A 5 A 6 B

16

第 1 题 :B A项:逡qūn ,悛quān,峻、浚、俊均读jùn ;B项:均读dú;C项:骁xiāo,娆ráo,饶ráo,绕rào,挠náo;D项:枢shū,讴ōu,妪yù,抠kōu,呕ǒu 第 2 题 :D A项:焕—涣;B项:决—诀;C项:斜—邪

第 3 题 :C 计划: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规划:一般更多用于比较全面、长期和重大,而且相对说比较综合、立体和形象的工作计划。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是以“一个中国”作为“先决条件”。 引导: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导致:引起。日本政府批准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有“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的认识偏离事实”这一后果,故用“导致”。

第 4 题 :A 身无长物:身无分文,十分贫穷。有条不紊: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与“爱干净”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

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应为“事半功倍”。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第 5 题 :B A项:主宾关系颠倒,应是“他的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C项:在“我国和”后缺少介词“与”。D项:缺主语。

第 6 题 :B A不是问句,将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C将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D“说”后应为逗号。

17

1、C 2、B 3、C 4、D 5、A 6、B

18

1.D(A“荫”、“饮”、“窨”皆读yìn,“硬”、‘应”皆读yìng。B“挟”、“偕”、“撷’、“携”皆读xi?,亵读xi?。C“弭”、“摩’读mǐ,”糜”、“弥”读mí,“眯”读mī。D皆读nì。)

2.B(A和,C始,D联。)

3.C(A“??我们犹豫,树立和落实”中的逗号应改为分号或句号。B“(胡应鳞《诗薮》)”应在“初唐五言律第一”的后面。D“为什么这么惨”后应为问号。)

4.C(“引领”,引导带领,多用于陈述抽象的事物。“引导”,带领,带着人向具体目标行动。①句陈述的是“时代精神”,应用“引领”。“短缺”,(物质)缺乏不足。“稀缺”,很少有且又缺乏、不足。②句中对“水资源”而言当用“稀缺”表明它的现有状况。对于“满足??各种需要”,只有用“短缺”才能与“相对”“最大限度地”照应。③句用“既然”才能与下文中的“就”构成上下句的推论因果的关系,用“从而”才能表现出上下句间顺承的关系。)

5.D(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可比喻坚持节操,忠于故主;二可比喻身在此而心在彼,心思不专。所以此处用法错误。)

6.A(搭配不挡,“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中主谓和谓宾都不搭配。C句中将“原木色的??有些斑驳”改为“依稀有些斑驳的一组原木色的藤椅”,就与前后的“青灰色的方形地砖’,“客厅右侧??的书橱”的结构相一致,并与谓语“渲染出”相搭配。D项中缺主语。)

19

1.D(D组中加点的字全都读ji?。A组中“挈”读qi?,其他加点的字全都渎xi?;

B组中“见”读xiàn,其他加点的字全都读jiàn;C组中“舍”读shě,其他加点的字全都读sh?)

2.C(A组中的“度”应为“渡”;B组中的“辞”应为“词”;D组中的“奇”应 为“其”)

3. B(“搭载”和“搭乘”虽然都有借助外界便利的意思,但前者是顺便装载的意 思,指的是物;而后者是乘坐不属于自己或自己单位的车、船等的意思,多指人。 “典型” 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典范”指可以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不但/也”有进一层的意思,程度要强烈一些;而“既/又”是并列关系,程度要和缓一些。)

4. A(“美轮美奂”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多用于赞美新屋,这里用来形容一个舞蹈 节目的精彩绝伦是不恰当的。B句中的“釜底抽薪”是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在句中是恰当的;c句中的“三下五去二”是形容做事及行动敏捷利索,用在句中是恰当的;D句中的“八竿子打不着”是形容关系疏远或没有什么联系的意思,用在句中是恰当的。)

5. c(句中最后只是对唐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的改造,并不是直 接引用,所以只能将其中的两个“新”字引起来)

6. D(A句中“看到”与“乡音”、 “笑声”搭配不当;c句中词序小当, “安全着陆”与“成功发射”的位置应互换;D句中成分残缺,应在“弘扬”前加“以”。) 20

一、1、D 2、D 3、D 4、B 5、B 6、C

21

1 语音辨析 D A谄chǎn B莠yǒu C黩 dú

2 文字辨析 D A“箴”应为“缄”。B“馨”应为“罄”。C“踞”应为“倨”。 3 标点符号 C A这是陈述句,所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B冒号改为破折号,表解释说明。D顿号改为逗号,表列举说明。

4 熟语运用 B “夹生饭”指没熟透的饭。比喻没有彻底完成的事。A“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害。C“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D“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的东西也忘记了。贬义 。

5 语病辨析 A B“携带??热情”动宾不搭配。C语序不当,将“抗击”移至“世界”之后。D后一分句暗换主语,在“做工精细”前加上主语“这款轿车”之类。 22

1.B(A项读音分别为zuǎn、zhuàn、zhuàn、cuàn;B项读音分别为zhēn、zhěn、zēng、zhēng;C项读音分别为yīn、yìn、yīmg、yīng;D项读音分别为qì、qì、qí、ji?。)

2.C(慧—惠;B.冒—贸;D.佳—嘉,棉—绵。)

3.B(A.“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用在此句不当;C.“不论”改为“无论”;D.“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应用“何况”。)

4.D(A.“师心自用”谓只凭主观,自以为是;B.“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很大,多指灾难、战争后的变化;C.“连篇累牍”形容文辞冗长,叙述的篇幅过多。)

5.C(A中两个问号应去掉,B中顿号改为逗号,D中“云”后加冒号。)

6.A(B.在“易学”前加“具有”;C.“会不会”改为“不会”;D.“它”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23

1.B

2.C(A 喧宾夺主; B 直言不讳 D 招摇撞骗)

3.A(一律:适用于全体;无例外,常用于人。一概:意同“一律”,但常适用于事物。阻 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阻拦:阻止。“由于”可与“因而、因此”搭配,“因为”不能与“因而、因此”搭配,因为有重复之嫌。)

4.C(A 句式杂糅,删除“是”,B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管”改“尽管”,D 语意重复。划去“将近”或删掉“以上”。)

5.D(A 面朝黄土背朝天:概括农民劳作的辛苦。B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C 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D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和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

6.C(A 最后问号改句号 B顿号改逗号 D 《天龙八部》加单书名号)

24

1., A(A项应读guān、jiàn、shì、xiàn;B项应读zhì、di?、zhì、tiě;C项应读kě、?、ji?、ji?;D项应读tuì、yu?、shuō、yu?)

2.D(A.“陶”应为“淘”;B.“肿”应为“钟”;C.“砰”应为“怦”。)3.B

4.D(A.表示退让,不敢与争;B.意为空谈理论不切实际;C.指不急于作出决定,或慢慢地设法解决;D.比喻避免嫌疑。)

5.A(B.冒号改为句号;C.冒号改为破折号,因为冒号用于提示下文,表示说明;D.省略号改为句号。)

6.D(A.“实现??胜利”搭配不当;B.缺主语;C.语序不当,应为“用‘长征’三号火箭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

25

1.B(A项读音分别为duō、du?、duō、du?;B项读音分别为kuī、kuì、kuí、guǐ;C项读音分别为wǔ、wǔ wù、wú;D项读音分别为bì、bì、b?i、b?。)

2.C(A.份—分,具—俱;B.杖—仗;D.倍—辈。)

3.B

4.C(“耳提面命”意为教诲殷切,要求严格。)

5.D(A.后单引号后的句号应在单引号内;B.书名号改为引号;C.问号改为逗号,第一个感叹号改为问号。)

6.D(A.搭配不当,应为“‘建始人’化石的发现”;B.句式杂糅,应为“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C.搭配不当,“宣布”改为“公布”,“决定”改为“确定”。) 26

1.B(A项读音分别为yīn、yān、yān、yān;B全读jiān;C项读音分别为qiáo、qiào、qiào、qiào;D项读音分别为shū、shū、shū、zhù。)

2.B(A.第一个行—信;C.义—意;D.凭—平。)

3.B

4.B(“东拉西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杂乱无章。)

5.A(B.句号移到括号前面;C.第一、第三个顿号改逗号;D.冒号改破折号,分号改逗号。)

6.B(A.“刊登了”改为“刊登的”;C.在“已经”后加“具有、具备”;D.意义不明。) 27

1.A(全读yú B项“尽管”中的“尽”读jǐn,不读jìn C项“扭伤踝骨”中的“踝”读huái,不读kē D项“殷红”中的“殷”读yān,不读yīn)

2.C(A项“流光异彩”中的“异”应写作“溢” B项“柳岸花明又一村”中的“岸”应写作“暗” D项“殉私”中的“殉”应写作“徇”)

3.B(“苍莽”与“苍茫”都含有“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之意。“苍莽”用来形容草木等植物,“苍茫”则与“大地、暮色”等搭配。据语境,应选用“苍茫” “整治”指通过具体活动使某项工作有条理,“整合”则指通过整顿、协调进行重新组合。据语境,显然是强调“亚洲各国中缺少一种能起组织、协调的核心力量”,故应选用“整合”“共鸣”着重指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的相同情绪,“共识”则侧重指共同的认识。据语境,显然是说“音乐理论界至今对刀朗及其歌曲没有产生共同的认识”,故应选用“共识”“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甚至”,连词,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据语境,应选用“甚至”)

4.A(捐:抛弃,舍弃。细大不捐,细小的和大的都不舍弃,形容所有的都兼收并蓄,用在这里与语境明显不合。其它各项中的加点词语的运用都是正确的。清官难断家务事:指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别人难以处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指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多含褒义。堂而皇之:形容公开,不加掩饰)

5.C(A项“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是对前面部分分说的总括,应将破折号改为冒号 B项前半部分尽管有疑问代词“什么”,但并没有疑问语句,是一个陈述句;后半部分是一个带有选择问语气的复句。应将第一处的问号改为句号,第二处的问号改为分号 D项错用括号,连接歇后语的比喻部分与解释部分应用破折号)

6.C(A项“主谓不搭配”,可在“字样”后加上“的横幅” B项“表意不明”,“没用”有歧义,可以表示“没有使用”,也可以表示“没有用处” 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建立科学的预防制度和严格的隔离制度”)

28

1.B(A项分别读shì、shì、shì、shǐ;B项分别读ju?、yù、yú、ǒu;C项分别读shàn、shàn、chán、ch?u;D项分别读lì、lí、lì、lǐ。)

2.D(A.璧—碧;B.消—销;C.撕—厮。)3.C

4.A(“感同身受”意为心里感激得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C(A.句号放引号后;B.冒号去掉;D.去掉省略号或“等”字。)

6.B(A.应为“防止文化受污染”;C.去掉“所致”或“染上此病”“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歧义;D.应将“航天飞机”改为“航天飞行”。)

29

1.D(D全同。A.“凤冠霞帔”的“帔”读音与其他加点字不同,B.“湖泊”的“泊”读音与其他加点字不同,C.“叱咤风云”的“咤”与其他加点字读音不同)

2.B(A.“一言即出 驷马难追”中的“即”当为“既”,C.“临渊羡渔”的“渔”当为“鱼”,D.“通谍”的“谍”当为“牒”)

3.C(包含:里面含有。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 眷念:想念。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灌注:浇进,注入,可用比喻义。贯注:可指[精神、精力]集中,也可指[语意、语气]连贯,贯穿)

4.B(A.不嫌麻烦,应用“不胜其烦”;C.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应用“沸沸扬扬”;D.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5.A( B.句末问号应为句号;C.第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D.引号里的句号应当挪至引号外)

6.A( B.缺介词“朝着”的宾语,应在“发展”前加“的方向”;C.主语应该是“兰州”而不是“兰州夜空”; D.“不仅”应当挪至“国内一些企业家”之前,因为前后两句的主语不一致)

30

1.B(A.磨、蓦、秣读m?,暮读mù;B.全读bì;C.峙、窒、栉读zhì;叱读chì;D.畋、恬读tián;腆、殄读tiǎn。)

2.D(A.彩—采;B.祥—祥,鹊—雀;C.败—拜。)

3.C(“淹没”意为漫过、盖过;“湮没”指埋没;“亟待”意为急迫地等着;“急需”指紧急需要。)

4.A(“天马行空”比喻才气横溢不受拘束或言过其实、脱离实际。)

5.B(A.最后一个逗号应为句号;C.冒号改为逗号;D.第一个逗号改为问号。)

6.D(A.介词“以”使用不当;B.搭配不当;C.前一个分句动宾搭配不当,后一个分句缺宾语。)

31

1 语音文字辨析 B 3 全部读为bì。A、“拾级而上”的“拾”读sh?,其余都读shì,“舔”字改为“舐”字;C、“覆辙”的“辙”读zh?,其余都读ch?;D、“囹圄”的“圄”读yǔ,其余都读yú,“坚贞不逾”的“逾”字改为“渝”字.

2 成语运用 A 3 B、“惠赠”: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此处应为“敬赠”,是“赠送”的意思。“惠”:敬辞,用于对方的行为,表示这样做是对自己的恩惠,如“惠存”“惠顾”“惠及”等。C、义愤填膺:义愤充满胸膛。形容极端愤怒。语意与语境不合。D、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语意与语境不合。

3 语病辨析 B 3 A、“如何”与“回答都是积极的和肯定的”不对应,属逻辑不当的错误。C、“号召”用词不当,或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指示”。D、“累计”与“总共”重复。“有利于缓解了粤港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杂糅语病,删掉“有利于”或“了”字。

4 标点运用 C 3 注意④位置的句号是句内括号,不是句外括号,所以

句号在后括号外。

32

1.D(A项读音分别为kē、gě、k?、kē;B项读音分别为lín、líng、l?ng、líng;C项读音分别为jìn、jìn、qíng、jìn;D项读音分别为nào、chu?、cuō、zhu?。)

2.B(A.消—销;C.事—势;D.挺—铤。)

3.A

4.C(A.“千头万绪”应为“千丝万缕”;B.“言为心声”意为言语是思想的表达;D.“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

5.A(B.第二个逗号改为顿号,“心语”后加破折号;C.“他”前面的逗号改为句号;D.前两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6.A(B.改为“在此次讨论会上”;C.“进入”改为“获得”;D.表意不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