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路程、温度。

速度的定义式:   (速度是矢量)           平均速度:

加速度:

末速度:                            重力加速度:

图像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数值

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实践的关系: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理公式:

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恒定的:

 

推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推理3: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的一半的平方根:      

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①第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②  前1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位移之比为:

            

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位移之比为:

④  前x,前2x,前3x…nx位移内所用时间之比为:

⑤  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解题方法、技巧:

(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也不让求位移,一般选用速度公式

(2)如果题目中无末速度,也不让求末速度,一般选用位移公式

(3)如果题目中无运动时间,也不让求运动时间,一般选用公式

(4)如果题目中无加速度,也不让求加速度,一般选用公式

    (5)如果知道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选用公式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力的单位: 牛顿  符号N    (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物理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长度成正比: (胡克定律)

2.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4.力的合成和分解:

1)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点上,或者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共点力

2)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  ,反向: (

4)合力的大小范围:

5)当时:    

6)力的正交分解:为合力与轴之间的夹角)

               (为合力与轴之间的夹角)

注: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但是力的合成只适用于共点力。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他们的质量。)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 ,失重: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例:电梯加速上升超重;电梯加速下降失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第二篇:高中物理公式集锦

u                 重力决定式→   G = mg注意,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u     滑动摩擦系数定义式→ μ= f/N

u     滑动摩擦力决定式→f=μN     μ是比值,无单位

u     弹性系数定义式→  k = f/Δx    k 是劲度系数,有单位

u     胡克定律的表达式(弹簧弹力的决定式)→  F = - kΔx

u     共点力平衡条件ΣF = 0 ( ΣFx = 0  ,ΣFy = 0 )

u     斜面(斜角为θ)上的物体的重力的下滑力分量→G1= mg sinθ

u     斜面(斜角为θ)上的物体的重力的⊥斜面的分量→G2= mg cosθ

u     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  →F = GM1M2/r122

u     力矩定义式→M=FL   注意M的单位,L是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u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定义式→V=S/t   

u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Vt

u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定义式→V平均= S/t

u     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 = V平均 t      

u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定义式→a =(Vt - V0)/ t

u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公式→Vt = V0+ at

u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V平均=(V2+V1)/2

u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0t +at2/2

u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平方关系公式→Vt2 - V02 =2aS

u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  速度公式→V中时= V平均=(V2+V1)/2

u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位置  速度公式→V中位=V02 + Vt2/2 的平方根

u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公式ΔS = aT2

u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算起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

S:S:S……=1:3:5……

u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算起在 前1秒、前2 秒、前3秒……位移比S1:S2:S3……= 12 :22:32 ……

u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算起在 前1秒末、前2秒末:前3秒末……速度比V1:V2:V3……=1:2:3……

u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算起在 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速度比V1:V2:V3……=1:2:3……

u     加速度的决定式a = F/m

u     恒力功的定义式W=Fscosα

u     动能表达式Ek = mV2/2

u     重力势能表达式EP= mgh

u     动能定理表达式  ΔEk = Ek- Ek

u      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E1 = E2

u     平均功率定义式P = W/t

u     即时功率表达式Pt = F tVt

u     简谐振动回复力表达式F = - kx

u     简谐振动加速度表达式F = - kx/m

u     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的关系f T=1

u     单摆周期的决定式T=L/g的平方根的2π倍。

u     波速关系式

u      V=S/t= /T或=λf ;不管波从什么介质进入什么介质,波的频率始终不变,频率是波的遗传基因,不变;但,波的V、λ随介质而变

u     通过油膜法求油分子直径→d油分子=V油滴/S油膜面积

u     液体摩尔体积Vmol、微粒体积V微粒、阿常数NA间的关系→Vmol = NAV微粒

即   液体摩尔体积=阿常数*微粒体积

u     阿常数NA、 分子质量m分子、摩尔质量 μ间的关系→μ=NA m分子

即   摩尔质量 = 阿常数*分子质量

u      体积V 、摩尔体积Vmol、摩尔数n间的关系→V= n Vmol

即   体积 = 摩尔数 *摩尔体积

u     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μ、摩尔数n间的关系→m= n μ

即  物质的质量 = 摩尔数*摩尔质量

u     物质的密度ρ、摩尔质量 μ 、摩尔体积Vmol间的关系→ μ = ρ Vmol

即  摩尔质量 = 物质的密度*摩尔体积

u      库仑定律表达式→F = KQ1Q2/r2

u     场强定义式→E = F/q

u     点电荷场强决定式→E= KQ/r2

u     电场力决定式→F = qE

u     电势差的定义式→U=W/q

u     电场力功与电势差的关系→WAB=qUAB

u     电流强度定义式→I=q/t

u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表达式→I=U/R

u     电阻定律表达式(电阻的决定式)→R=ρL/S

u     电流功的表达式(普适)→W=UIt

u     纯电阻电路电流功的表达式→W=I2Rt →W=U2R/t

u     电流功率的表达式(普适)→P=UI

u     纯电阻电路电流功率的表达式→P=I2R→P=U2/R

u     焦耳定律的表达式(普适)→Q=I2Rt

u     纯电阻电路焦耳定律的表达式→Q=U2/R

u     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I=I1=I2=I3=……→U=U1+U2+U3+……

u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R1+R2+R3+……

u     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U=IR→U1/R1= U2/R2= U3/R3=……

u     串联电路的功率分配P=I2R→P1/R1= P2/R2= P3/R3=……

u     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U1=U2=U3=……→I=I1+I2+I3+……

u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1/R=1/R1+1/R2+1/R3+……

u     并联电路的电压分配 U=IR=U→I1 R1= I2 R2= I 3 R3=……

u     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P=U2/R→P1R1=P2R2=P3 R3=……

u     电动势与内外电路电压间的关系→ε=UR+Ur

u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ε/(R+r)

u     磁通量与磁感强度的关系→φ= BS

u     ⊥磁场的直电流垂直切割磁力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 BLV

u     线圈以角速度ω绕⊥磁场的轴转动且从中性面开始记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e= εmsinωt

u     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最大值是有效值的2的平方根倍

u     理想变压器d的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输出功率

u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的关系→U1/U2=n1/n2

u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的关系→I1/ I2= U2/ U1=n2/n1

u     交流电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1/f

u     L-C回路周期的决定式→T=     

u     L-C回路频率的决定式→f=

u     电磁波的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λc

u     折射率定义式→n=sini/sinr=c/v

u     折射率与光在介质中速度的关系→n=c/v

u     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C=1/n

u     凸透镜成像公式→1/v+1/u=1/f

u     光子能量E=hγ=普郎克常量*光的频率

u     爱因斯坦质能关系方程→E=mc2

u     核子合成核时,质量亏损的计算式→ΔE=m Δc2

u     动量定义式→P=mv

u     动量定理表达式→Ft=mv2- mv1

u     匀强电场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E = U/d

u     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势差的关系→Δε=Uq

u     电容定义式→C=Q/U

u     电容决定式→C=εs/(4kπd)

u     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F/(IL)

u     安培力的大小→F=BIL

u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nΔφ /Δt

原子物理复习

[知识结构]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                          原子核组成

 

  电子发现     a粒子散射    核式模型与经典         核反应

  汤姆生       卢瑟辐核式    电磁理论矛盾

  “蛋糕”     结构模型      玻尔原子理论

   模型

 

             氢原子能级公式  

                                            

             对应轨道半径                   

                         

                                  

 

      天然衰变       人工转变            重核裂变         轻核裂变

      a衰变:                                            

                     (质子发现)

      b衰变:

                      (中子发现)   

 

        半衰期                       核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