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产出初探调查报告总结

大学生037_IxstsTaHQEli.jpg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教育产业化?读书

投入VS 产出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就是逃避就业?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是逃避就业压力?投入高低产出?教育产业化?读书无用论?教育扩大内需?操作能力差?一毕业就等于失业?读研是逃避就业压力?投入高产出低?教育产业化?读书无

引论及背景

所谓教育产业化,指的是是指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推动作用;通过教育投入,可拉动教育经济增长,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功能和特性。在经济学上,产业特征的基本要素包括市场需求、产业资本、产业产品、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社会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

就我国而言,自80年代起,高等教育产业化利与弊的争论就一直存在。但无可争议的是,现在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已然一种倾向,当然,政府和理论界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有学者认为,大学是一种介于公共管理与企业产业之间的第三部门。

与公益化教育相比,教育的产业化表现在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增长速度变缓,这就将原本由政府投入的部分转移到学校和家庭上,而在现阶段,我国高校费用的主要来源仍处于学生——学校的二维思维模式。同时,大学从90年代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型为大众教育。学费的高居不下和大学生质量下降的声音此起彼伏。

日前,经济危机波及范围日渐广泛,随着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扩招和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不景气,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由此,更加剧了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的质疑。据了解,不仅本科生工作难找,甚至连博士生也由于专业范围狭窄而频频被拒。由于竞争压力日益增长,不少大学毕业生都愿意自动接受低薪。20##年初广东甚至有“大学毕业生卖猪肉的报道”,虽然不乏商家媒体炒作,但找工作竞争大的事实不容置疑。

经笔者了解,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培养一个大学生所花的费用并非小数目。在城市,不仅是上学贵的问题仍牵动着不少人的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培训班贵,上名校贵的问题同样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在农村更是如此,所谓“三代人的牺牲才能换来一个大学生的说法”无法不引人注目。

而且,在社会上,不少家长将培养孩子的教育投入看成是一种投资,更有人称教育是国家拉动内需的手段之一。读书是获取知识和文化的最佳途径,同时重视教育也是国家繁荣强盛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教育本应是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因此不少人对目前培养大学生的投入与产出及其不平衡的现状,以及大学教育的无力感到不满。对于这些看法,理性的认识在金融危机爆发之际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旨在对目前教育高投入的情况下,对教育产出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及通过城市和农村状况的比较,对教育投入及产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标

第一,用事实、采访和数据说明对大学生教育投入的费用和工资的情况;第二,从家长、学生的角度分析这种将教育投入看成投资的现象究竟对教育事业有何影响。第三,分析教育产业产出现状。

(二)调查方式以及可行性研究

初期,小组讨论试行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调查,但抽样结果显示,回收的样卷出现结果不详细,而且有明显缺漏。经小组分析讨论,认为由于关于“教育投入产出问题”需要详细具体的数据,以及需要调动被调查者的大量记忆,因此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不利于该主题的调查。后小组研究决定,放弃问卷调查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为确保本次调查报告的真实性,本次调查报告将以采访的方式进行个案调查,力求将存在的情况真实地展现。

(三)调查范围

鉴于实际情况,本次调查由主要在湖南长沙,常德,株洲,益阳等地区小范围展开,采访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本科生,专科生),即将毕业正在实习的大学生,正在工作的毕业生,以及老师和家长。

调查报告

(一)采访对象基本资料

(二)教育支出费用表格

(三)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比较

(四)采访对象收入表格

(四)  典型访谈与案例分析

学生

1.       朴某

由于朴某生活在是教师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所需费用相对,而且朴某三餐食宿在家,费用相对较少。

在大学阶段,除了学费生活费,朴某称自己主要的钱花在购买书籍上,每年要花约1500购买书籍。朴某目前正在实习中,实习工资为600元/月,但朴某说由于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打算辞职再找工作。他说他不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有创造力,又具有一定专业素养。

朴某认为,虽然工资不高,但目前大学生仍应该看清楚除了金钱以外的教育产出,例如自己的作品,行为,对他人的影响,继续学习的潜力,个人修养等副产出。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不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所出来的人。

2.       龚静

大专三年,毕业论文已经结束,只等六月份拿毕业证,现今在深圳一工厂实习,她姐姐也在那,实习一个半月后,5月份将成为正式员工,她半认真半戏谑地说工资还不够她的生活费,很辛苦的。实习生中的女生只留下了她一个,她说每天的工作有些单调和无聊,忙的时候甚至没有时限,不过和姐姐在一起,感觉还行吧。对于自己以后的职业空间,她没有做很多的设想和规划,暂时只想顺其自然,能够保证自己的生活就可以。至于她对上大学的看法,她认为,读大学是为了能有一技之长,增长一些识见,并且拿个文凭,以使毕业之后能尽量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为家里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而且不用担忧自己的衣食问题。而对于她的教育费用,她想投入是颇大的,但就农村的情况来说,一般都是这个情况,因此,父母的经济压力非常大。父母的付出到底何时收回,她也很茫然。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龚静的投入不大,这也是农村学生一般的情况。到了高中,投入明显增加,主要是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根据采访,龚静的小学和中学都离家不远,这样一来,费用就节省了一些。她所就读的大学是专科,学费每年仅3000,加住宿费800,已经算很便宜的了,跟高中差不多。生活费也很一般。大学期间,她所学的是市场营销,可除了文凭之外,获得专业技能优势并不明显,在深圳工厂实习一个半月后才转正,工资仅700元一个月,相当低廉。头一年的估计,她只能赚自己的生活费。以这样的速率,她的教育费用投入多,产出少,而且收效来得慢。在经济上,她现阶段所取得的收益不多,但在精神上,三年的大学生活多少能开阔思维,提升一下创造力,因此,她也还是具有潜在的产出效益的。

3.       朱勇

中小学阶段都是用在学杂费上,课外参考书不多,笔和本子等文具每个学期倒要用上百来块,大部分是因为被自己弄坏了。也没什么特别去参加兴趣培养班,农村的孩子都是在外面野的多。高中的生活费基本上用在吃穿和参考书上了,另外家里还给专门请了家教。大学的费用除了基本的学费,住宿费等,每月差不多600块,吃的穿的用的,还有交际,同学朋友来往等。这在同学之间还算是中等水平吧。假期就用在短途旅行上,也考了驾驶证。

从小到大父母投资了这么多,还是很辛苦的。不过我相信会有回报的,在农村,同龄人中受到大学教育还是不普遍的,我相信我的能力,虽然现在基本工资不多,但是提成还是每个月能拿几千的,这就靠个人能力了。我虽然工作还只有两年多,刚提升为销售部经理,潜力还是很大的。所受的教育还是没有白费,特别是大学,学到的课本知识卡能不是很大用,但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许多交际能力,所见所识,还是对个人发展有很大帮助的。我相信前景还是很美好的。

4.       谭某

对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看法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嘛,到现在农村人口还是占很大比例。农民对教育的投入其实比起城市来,已经算是最基本的了。但是教育,目的不一定在于你工作后挣得了多少钱,而是对你这整个人生的扭转。我相信教育的投入是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的,别人说农民三代才能出个大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转换是完成了的。

只是跟它所耗的时间与财力来看并不那么有说服力。这种情况很少有人从这个方面去想。

理想中的教育模式

没什么特别的,可能受潮流影响,对应试教育有点不满,但没有仔细想过教育模式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对于未来职业的期待

看每个人的目标和自己的价值定位吧。我觉得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有雄心壮志,有的人只想平安一生。

像我的话,我希望就是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所提高。我不一定会从事一个固定的工作,我可能会工作一段时间有了一定

的资本积累后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方式比较好。呵呵。

教育的除工资外的其他产出

对个人的人生阅历啊,交际啊,品味,还有思想上都有提高。其实我觉得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物质方面的。占最大比例

的都是这些比较虚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这个投入与产出比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断定的。

5 李权

李权毕业于20##,他已经在上海一高中找到一份教师工作,月薪7000元,工作稳定,他说他打算会继续从事教师这个职业。采访中,他谈了自己对教育投入高产出低的看法:在中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必须大量投资的。中国暂时还不能做到高中、大学阶段免除学费,而激烈的人才竞争又使我们这代人热衷于获得大学学历,乃至硕士、博士,家境较好的更是把孩子送往国外读书。因此,教育的大量投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在教育产出方面,现今的状况不太令人满意。很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收入较少,哪怕工作十年也不能抵消父母对他的教育支出费用。很多学生更是找不到工作或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闲歇在家,这不仅没有任何教育产出,反而还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当然,使教育投入产出比例平衡或使教育产出大于教育投入的人是占了大多数的。

工作上升空间的憧憬:现在还没有这个打算,现在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得几次“校优秀教师”称号。

教育投入是否值得:尽管有很多教育投入大于教育产出的情况,但总体上看,教育投入还是值得的,毕竟大多数人的教育产出都大于教育投入。而且,无论教育投入对象是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教育投入都使他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些都是很值得的。

李权的教育投入具体数据分析(结合李权本人自叙):

    总体上看,李权父母对他的教育投入绝大多数用于李权的学费和生活费上。上大学之前,全国物价都较低,李权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比较少,其中高中学费中包含住宿费,生活费中也包含了交通费、活动费等。上大学后,尤其是大二之后,全国物价开始逐步上涨,学费(含住宿费)虽未上涨但生活费涨了不少。在上海读大学的最后两年,李权的每月生活费涨到700~800元。其中除了基本的吃穿用行之外,还包括了大学的班级活动费和突然的零星交费。此外,李权在读小学时曾报过一个书法班,用费200元;学习工具等支出(如学习资料、复读机等)总共用去600元,其中主要是用于高三、初三时购买学习资料;补习、考培费用3000元,用于大学期间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级和考驾照。

家长

朱女士大学生家长职业:教师

对于教育产业化的看法

国家所办的教育应该为一国的发展的正规,而商业性教育在各方面的培养可能会失去一国教育发展的原本目的。国家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注重培养人。扩展培养人的知识技能,而不仅仅是拿钱去喂教育。

其实中国现在的教育,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前景大好的,而且是正在越变越好。但是在某些地方真正的情况是越发展越趋于应试,国家提倡改革,出发点是好的。在一些大城市里同样获益显著,但在教育设施和教育环境本就不发达的地方学校,实际操纵起来还有差距。

先进教育的个人培养费用和工作工资本就不成正比,培养一个人是需要很多心血的。

关键是,一个人的产出不能直接用金钱来衡量,而应该用为人类造福这种无形价值来体现。而面对工资低的问题,真正具有真正真才实学的毕业生不会有这种烦恼,现在的毕业生大多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因为不能很快的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这些事实又是我国现今教育的缺陷所致。

老师

董老师初中教师

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就当前的教育形势来说,教育改革显然是有心无力。其一,预设目标已经存在,即分数最优。因而就必须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现行的教育方式显然是最能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其二,在教育进行的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多方的教育目标,对教师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这对于教师和即将成为教师的储备人员来说会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其三,教育改革的手段与措施大多是形式上和方法上的,如果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人才培养恒定标准,教育改革的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的。

董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他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和从前的相比,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当然对学生的课程要求有了相应的变动。比如说英语这一科目地位的显著提高,课程内容的修改等。就算大学教育,他表示有一点令他很失望:大学教育从人格品质的塑造下滑到技术层面的操作的培训。

而对于现今教育投入产出不平衡问题,生在农村的董老师说,农村里三代人才能捧出一个大学生。农村的状况,在他的那个年代(60年代),一般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父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往土里能刨出多少钱来供这么多人上学?”他说。但其实这些年来,教育投入产出的不成比例,似乎已经变得约定俗成,反正大家都是这样,我们也没有什么好不甘心的。至于产出,关键是自己怎么看,不能光从物质层面来讨论,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他说对他自己来说,并不过分强求物质回报。

赖力行大学教授

在某些教育方面,如现在关于职业技术的教育可以允许教育投资化,产业化,因为这些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但必须把守底线,就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定不能产业化,投资话,否则这会影响我们国家教育的基础。

而对于现今就业难,工资低的现状,暂时还无法通过个人来改变,因此我们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个人调整,调整包括两方面,一是调整期望值,不能要求太高,同时要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让个人的履历表日渐丰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XX 教育学老师博士

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联比较复杂,是不是学校一定要培育企业需用的人才,是不是说学校没有培育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就没有做好呢?并不是。

大众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很基础的,学校教育只是学生能力拓宽的奠基地方,不可能企业要什么学校就培育什么类型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基本上可以适应大部分企业的

但是现在就产出来说的确有一些问题,应该怎么去面对的话,这种东西不是教育可以简单解决,它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和整个社会很有关系的,当然这也包括教育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有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现在没有准确的数据或者科学处理的标准来说明,它只是现在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感性问题,高等教育不可能为企业迎合某一方面的需求而不要其他方面的需求,高等教育可能培育的不是特定技能的学生,而是很一般的,能够适应各种单位各种性质的学生,而这其中也会出现一种矛盾,它在满足大众化的同时,在特定的技能方面就没有兼顾到。

沈又红教科院老师博士

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首先基础教育不适宜产业化,而高等教育可试探进行产业化,但是有边界限制。大学还是第三部门,介于公共管理与企业产业之间。而现在为什么会产业化,这是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效益的需求所决定的。中国现在正在进行大众化教育,需要借助企业的帮助。关于投入,上大学教育教育是一种服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这种服务,那么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也理应承担相应的费用。现在在社会上有一些现象,如教育致贫,学生越学负担越重,产出达不到期望,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然而这种状况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阶段,高等教育的任何阶段都需要一部分群体的牺牲。而现在的教育产业化方面,接受教育与产品毕竟是有区别的,不是说我今天投入了一百元,明天我便一定要产出一百元,教育产出是无法用金钱或者其他任何眼前看得到的利益来衡量的。如何对待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在于大家的评价的标准吧,教育产出不是眼前的,不是个人的,而是家庭成员上的心理满足,是关于个体身心完善,民族心理完善与潜力发展的问题。这种现象存在,存在即有一定的合理性,现在的教育不能回到以前由政府全部买单的时候,学生和家庭应该做合理的选择。如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当然学生可以选择长远的发展。而如果家里财力不足,学生就应该有理性的选择,不一定要读品牌大学,职业学校可能更好,虽然传统的社会观念是读名牌大学,但是现在这种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有调查显示,德国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职业教育,德国的人才并不是人人都毕业于柏林大学,德国人会理智得选择何时去读高等教育,我认为现在的家长和学生也应如此,在进行教育的类型,时间,层次上更加理性得选择。当然,国家还是应该承担起它的责任,教育的成果成效并不是个人的,是长远的长久的国民素质的体现。政府部门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分担更多的成本,像现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花大量资金投资公共事业便是典型。而对于高等教育本身,钱从哪里来,学费从哪里来,众所周知,世界名校哈佛是典型的私立大学,它的学费与经费开支产要来源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校友的捐款。学校的学费不可以只限于学校与教育这种二维思维模式,学校应该通过努力有所作为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从而获取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资源。学校应该适应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化的规律,增加社会各界捐助,这样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更多,走出学校。当然,学校要适度得保持品格,不可以随波逐流,不能说企业需要侩子手,学校便培育侩子手,教育实体的使命并不如此,教育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育方面应该关注市场,并且利用市场,但不可以被它牵着鼻子走,如果教育只是被它牵着鼻子走,那它只能培育技能型人才而不能培育思想家或者影响深远的伟人,而如果在现在这个社会连教育都做不到这点,那么其他的就更不可能了。

(五)数据分析(见ppt)

四 调查总结和建议

    从1999年起,中国推出了大学扩招政策,使中国的大学承载起了协助政府推进经济增长的光荣任务,在近现代大学史上,破天荒,这还是第一次。令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本应该是一件好事。然而资料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大学生的入学人数增加5倍。同时一路飙升的,还有学费。在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学生的学费增加了18倍,而政府部分的投入只增长了3.5倍。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几百元一路飚升至五千元左右,增长约20;而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4倍。政府投入在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的比重,由十年前80%左右降低到现在的40%左右。

那么我国当年人民收入状况如何呢? 据报刊资料,14家调查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座大城市”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0##年我国大城市人均月收入821元,人均年收入9850元。以标准家庭3口人推算,这14座大城市家庭每年平均收入为29550元。

    我国大学的学费从1989年的200元、1995年的700元,到20##年的平均5000元左右,持续高涨。(以上部分参考搜集到的资料)

从本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长,教育投入并非逐年增长,而是以1995到1999年为界,呈现有一个跳跃性增长,但这个势头并不无限发展,在1999年至今,数字保持稳定。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其学费对比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学费的确不算高,但采访显示,在90年代中期一年的学费约500元/年,而现在则达到4000-6000元/年。然而,另一方面,从教育的产出看,不仅大学生的工资却又不增反降的趋势,甚至在大学生当中,出现了一些“啃老族”,“校漂”,近年来,还出现了某些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因找不到工作而自杀的报道。与此同时,不少用人单位却抱怨招不到称心如意的人,认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素质严重下降、专业能力欠缺、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等。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情况更加严峻。由此产生的“过剩”和“缺乏”的矛盾,反映在大学生身上,就是不少大学生因为竞争的激烈,不得不“自降身价”,接受底薪要求。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工资主要在1000-3000元之间。

由于教育产业的高投入的同时,政府的投入增长速度变缓,从而带来的压力便转加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身上。20##年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的黄同学的话也许代表了不少毕业生的心态,他表示:“找工作难找主要是因为想找一个比较稳定,收入可观,自己又愿意做的的工作竞争太大。主要是供求关系的太紧张,僧多粥少。如果用人单位提出1000元,就算我觉得我不止这个价,但是因为对于水平差不多的人,他的选择权有很多,我觉得1000元不够,其他人觉得有份工作就好,那用人单位当然选择别人。如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那么可能以后找一份可观的工作会越来越难。”

随着教育投入的逐年攀高,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注。在今年3月的两会中,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的话题,主要包括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同时,为了解决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中央政府拟投入420亿元,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中去,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

事实上,大学成本多少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就读学校,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生活消费,造成每个人的具体花费不一样,但据数据显示,差额不大。学费是比较稳定的,主要是生活费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使大学教育的性价比提高,应试图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我们认为,大学教育应该在成本方面有所压缩主要集中在行政人员比例太高,基本建设追求大、全、新、高。新校区面积越来越大,校舍越盖越高,设备利用率低,经费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等方面。同时,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无用且陈旧的教学内容也让大学生的产出附加值有所缩减。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了解,事实上,大学从本质上来说并非为了就业,而是为了一国的科学文化力量的延续。这是教育的本质力量。而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素质,则有助于我们在就业中赢得更优势的位置。而在当今社会,我们的使命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本身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已经为各国的实践所证实,但是它的产出并不一定就能够转换为毕业生的工资,实际上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可能是更大的受惠者,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不景气时,知识分子创造的价值不一定能够导致他们待遇的提高。简而言之,我们——毕业生正是教育的产出,很明显,只要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都一直在产出,对国民素质,对社会,对所在的企业都是有所产出,甚至,通过对下一代的教育,这种影响是源源不断的,绝不可能只是短期现象,像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初期阶段只能养活自己,而提升和发展是未知的,只有在不断的工作和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水平。但是,在现阶段,在产出的过程中,质量出现问题,在找工作时大部分毕业生处于被动的位置又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和科学。这对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总之,教育要发挥产出高的能力,关键在于教育本身是过硬的,是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要的,而不是提供空有其名的一纸学历。我国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教育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于呆板,填鸭式的教学盛行,学校追求考试通过率,教学内容上不实用,动手表达训练较少等问题,许多企业招聘人才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充分显示了教学的不实用。然而,这一大众式的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隐性因素,比如学生家长投入的心力、精力这些精神方面的投入。作为一个大学生,除了技能专业素养的训练外,还应有精神境界的培养和提升,精神方面的修养是未来发展最大的潜在动力。无论时代背景如何,投入产出比率如何,大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有的产出情况,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当中做制约的,这是整个大宏观条件下遇到的问题,工资不高,消费增长,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是个人能力如果突出的话,还是能脱颖而出的。我们不能否认,高等教育带给我们自身的效益,这是潜在和隐性的。当然有些人觉得大学里的专业教育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大帮助,工作和专业要么不对口,要么书本和现实不那么吻合,这回给人大学教育的投入不是那么的物有所值,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对现行大学教育提出一定的质疑。实践的过程特别重要,理论与时间结合,质的飞跃。就像在采访中,不少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表达了对现在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担忧,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下社会,尤其是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赖力行教授所说的那样,做好适当的调整,适应社会的脚步。

教育是民族的基石,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作为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教育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在当前教育产业化的趋势下,教育的投资变成一种风险投资,是否能够真正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还是应该坚持公益化教育?在本次调查中,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希望我们所作出的调查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性价值。

结论:

1.  投入高投入,同时产出无法得到保障的事实

2.  教育不能以纯粹的金钱/工资产出衡量,而应该多方面考虑其副产出,如自己学识的增长,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3.  面对现在无法不面对的教育投资高,工资低的问题,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抱着旧时天之骄子的梦,怨天尤人,而应该做好准备,在大学期间能够真正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广泛的学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通过更好的加强自身竞争力适应社会。

五 调查问题/采访框架

其他教育投入费用(由于无法计算准确值,取区间值)

问题1:你如何看待教育的投入产出

2 对你来说,高等教育的产出包括哪些方面

3如果要降低高等教育的不当投入,你认为哪些部分可以削减(如行政人员比例过高,高校圈地追求高大全,浪费现象严重)

六 分工情况

组长:xx

组员:xx  xx   xx  xx

调查提纲: 1——3月:A查找资料,把握现今教育投资与产出基本状况B小组成员每人采访五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了解培养一个大学生所需费用,以及愿意或者已经接受的酬薪是多少。C了解家长及学生如何看待“教育投资与产出”的说法。

    3——4月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4月中 通过对一些专家,老师的采访,了解“教育投资与产出不平衡”看法的影响。

    4月中下旬 做好总结和讨论 做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