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水文野外实地调查、观测以及水文站的参观学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水文理论知识,加深对泉、地表河、地下河、地下河溢流窗口等的了解,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测算各种水文要素;进一步了解水文站对水文要素的观测及数据的收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水文学的热爱。

二、实习时间

 20##年12月26日至12月28日

    三、实习路线

    第一天:南宁—凭祥夏石板小生态园—塘巧村—龙州县城

    第二天:龙州水文站—水口水文站—龙州县城

    第三天:龙州县城—左江旁观赏台—左江斜塔—南宁

   四、实习人员

    指导老师:秦年秀、宋书巧、梁浩原

    实习学生:20##级地科1、2班全体同学,共79人

   五、实习内容

    实习第一天,时间:20##年12月26日

天气:晴朗

1、夏石板小生态园(地理坐标:22°24′10″N,106°45′53″E)

早上8: 00时,我们从学校出发经历三个半小时终于在11:15时到达了夏石镇新鸣村板小生态园。一进入生态园我们就看到了一池清澈见底泉水,泉水的源头位于一个小凉亭底下,我们能看到许多小气泡持续不断地从泉眼冒出来,我们首先估算一下泉水的温度、流量以及三个出口断面的流水的流速和流量。用手接触水可以感觉到泉水比地表河的暖很多,总流量的计算需要知道三个出口断面的面积、流水的流速,我们用浮标法估算了流水的流速,浮标是一片树叶,选好合适的位置放下树叶,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其所流的距离,我们用这种方法估算出了各个出口的流速,接着我们再根据公式:流量=断面面积*流速,估算出了此处泉出口的流量大概为0、5立方米每秒。通过深水温度计我们得知这里泉水的温度是24摄氏度。

 这个泉水是一个上升泉,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上升泉是如何形成的。此上升泉形成的原因与此处的地质条件有很大的联系。该泉所在的区域地层大多属于灰岩,灰岩又属于可溶岩,属于含水层,而砂岩、泥岩、页岩是不可溶岩,属于隔水层,所以这里的地层是含水层在上,隔水层在下面。上升泉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地质条件,首先要有一定厚度的含水层和隔水层,其次岩层构造垂直往下应该依次是隔水层、含水层、隔水层。这里的构造正好符合这种条件,又因此处在逆断层上,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使含水层倾向末端被阻水断面岩体封闭,所以这里的地下水以泉的形式从断面层涌出地表,形成承压斜地,并且泉沿着断层带发育形成泉群。

    2、塘巧村地下河出口(地理坐标:22°22′51″N,106°45′23″E)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塘巧村地下河出口,这里形成的湖水分两个区域,两个区域被一条小道分开,两边的水质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差别,一边的湖水有点浑浊的,而另一边的湖水是清澈的,由此可知道地下河的出口处就在湖水清澈的这个区域中,这个区域的岩石是石灰岩,石灰岩易溶蚀,地下河的出口是由岩石裂隙发育形成的。

    3、S199号溢流天窗(地理坐标:22°24′10″N,106°45′53″E)

     观测完地下河出口,我们前往地下河溢流窗口,穿越了广阔的甘蔗地,我们远远地听到流水的声音,循声来到了S199号溢流天窗,S199号溢流窗口位于山脚下。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山体大部分由石灰岩构成,地下河水从天窗溢流出来,形成了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水质干净,几乎未受污染。

     天窗是指地下河或溶洞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其主要是在沉积很厚的灰岩、喀斯特地貌区域发育的。老师说这里的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差约5米左右,由此可见这里的水流受降水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因为这里岩溶地貌发育好,岩溶水肯定也分布广泛,但因石灰岩的原始孔隙很小,透水性能差,经溶蚀以后产生不同形状的溶隙,包括溶蚀漏斗、落水洞、溶洞,其渗透性能可就比原始的孔隙增大千万倍,加上岩溶发育程度在空间上的差距性,促使了岩溶水在地区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匀性,这往往就造成地下埋伏有暗河,而地表水难以滞留而出现干旱缺水现象,从而就出现了天窗周边的一大片甘蔗地。

    实习第二天,时间:20##年12月26日 天气:晴朗

    1、龙州水文站(地理坐标:22°20′26″N,106°51′47″E)

    早上8:30时,我们随老师来到了龙州水文站参观。龙州水文站是广西最大的水文站,始建于清末光绪23年(公元1897年),期间站址曾两次迁移,1935年定于龙州中山公园内。龙州水文站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左江上游的主要控制水文站,站址上距离河源152Km,下距左江河口213Km。总面积12465平方公里,占左江流域面积的42%,其中,有85%流、自治区、龙州县及下游各级政府提供水文情报和水质信息。

     站长带我们参观了水文站的老站房,老站房里陈列着许多水文站以前工作的很多仪器,站长一一为我们讲解,如:传感水位计是用于电子显示水位的,风灯是用于照明、浮标流速差距,谱写钢板用于水文资料整理编印刷,流速测流铅鱼用于流量测验定位等等。随后站长带我们去参观气象观测场,观测场里有装着湿度计的百叶箱,有用来测蒸发量的蒸发皿,还有测雨量的雨量计等等。

     参观了气象观测场后,我们跟随站长来到江岸边我们来到了人工观测水位的水尺的岸边,沿伸着向河里的阶梯看去,发现有十把水尺(水尺从水面一直往上分别标号为p10-p1),据站长说其实这里一共有12根水尺,当其中的两根常年被水淹在水里,所以我们只能看见其中的10根,每把水尺式两米长,且水尺底部都是直接的,水尺的刻度是红白相间的,当我们读数时,数据式从第一把水尺的0刻度开始读起,每一个红色或白色的格子是1厘米,每五格成一个E字,且每两根相邻的E字方向相反的。水尺是用于测量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的标尺装置。中国古代称为水则,明、清时称志桩,至20世纪始称水尺,它至今广泛使用。这里的水尺是以前经济部发达的时候测量洪水水位的,其危险性比较大,有浪费人力动力,所以现在改用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浮子水位计,即在离水尺不远处的一个小房子里就是一个测量水位变化的自记仪器,通过仪器把将水位自动记起下来。而每天八点工作人员观测数据后将数据发报。

      我们看到江上有一根钢丝上面挂着一根流速测流铅鱼。站长介绍说流速测流铅鱼式用来测流速流量的,铅鱼的作用主要是把流速仪沉到水底进行测速,其有320斤重,铅鱼越重水流对它的影响就越小,我们所测出了的流速就越难准。同时在使用时,要求测速仪分布的点在同一直线上,且在直线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上要进行加密处理,这样测得的流速才有价值,进而所测的流量才肯准确。在枯水期,测量的频率式20到25天测一次:在洪水期,每涨落一次就要测一次,只有这样才能把洪水过程表现出来。铅鱼的升降是由岸边的缆道室控制,站长带我们进入缆道室,他为我们讲解缆道室内的设备及其用途和工作原理。

      最后我们参观的是水文站的工作室,他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龙州的河流分布降水情况。看过资料,我们看到龙州历史最大径流量是140.7亿立方米(1986),最高年水位128.66m(1923),最大年降水量2029.3mm(1914年)。。除此,还了解到我们观测的水文数据时间比较短,要用十年的资料区预测百年、千年之后的情况,所以对任何一个数据都要做的十分精确、严谨才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水口水文站(地理坐标:22°28′02″N,106°34′48″E)

下午13:30,我们来到水口水文站,该水文站是由中央预算投资建设的,于20##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为跨国界河流水文站,主要承担水位、流量、含沙量、降雨、蒸发、水温、岸温、水质等方面的测验。该站的水位台、缆道能够测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同时这里的水位、雨量全部采用自动采集和传输,为及时、准确地传递水文信息、分析洪水预警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站长还告诉我们,由于水口河的上游是越南,所以必须严格监测河水是否受污染。在汛期间则每天都要测一次,特别是发洪水的时候每4到8小时测一次。随后我们到中越交界处的界碑处,这里是平而河和水口河的交汇处,河水有点浑浊。离开界碑,我们继续往上游走,正巧遇到了中越商品展销会。

    实习第三天,时间20##年12月27日

    天气:晴朗

    1、319国道旁的观景台(地理坐标:22°23′20″N,107°01′52″E)

     早上8点30分我们从龙州县城出发,在9点半到了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往下看可以看到一大片平坦的田地,同时也见到了一段弯弯曲曲的左江河流。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平原地貌。左江河在这里转了个弯,即后我们站的位置的对面是一处绝壁即断层崖,从而我们也可以推测出此处存在断层带。老师讲解说:河流弯曲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冲积平原上河流摆动影响;二是在山区受地形构造控制影响,比如发育于构造带上,存在断层。而这段左江河流弯曲则是由上述原因影响二影响而成的。

     2、左江斜塔

     中午12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左江斜塔。左江斜塔,又名归龙塔,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位于崇左县城东北二公里处,建在左江中的石头岛上 ----鳌头峰上,该塔是明朝知府李友梅于天启元年(1621年)建造,当时建三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29年)知府徐越加建两层,成为五层砖塔,塔底直径5米,塔身高18.28米,塔身呈八角面体。

老师说这座斜塔并非是在建成后因地层构造变动导致倾斜的,而是因地层构造变动导致倾斜的,建塔时倾斜位置无法保持平衡才把塔建斜的。斜塔位于左江河流的中心,而这段左江河流据说是左江第一弯,此处的河流呈S型,河床很宽,沉积也很多。

参观完左江斜塔,我们就返回学校,为期三天水文野外实习就结束了。

六、总结

    三天的实习虽然短暂,但我有了许多收获,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让我对课本上的知识更了解,还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上升泉、地下河、溢流天窗、河流流域等水文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水文站采集水文资料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水文测验的测算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二篇:20xx水文实习报告

水文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2012/07/03—2012/07/04

实习地点: 长春市内公园、吉林市松花江、星星哨水库、饮马河等 指导教师: 张郁老师、王昱老师

实习成员: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0级1、2班同学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我们观察并初步了解地表水的分布和活动特

点,河流域水系的结构关系,了解水库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市内的湖泊系统和污水处理的关系。并且实地考察

测量了岔路河的河水流速。将课本上的抽象的内容运用

于实际中,巩固了知识。

1. 饮马河

1.1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

饮马河是松花江上游支流,在吉林省中部,

发源于磐石市驿马乡呼兰岭,流经磐石、双阳、

永吉、九台、德惠、农安六县(市),至农安县

靠山屯以北约15公里汇入松花江,全长386.8

公里,流域面积为18247平方公里,整个流域略

成一斜三角形。饮马河东部为山地和松辽平原的

过渡带,南部为连绵的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松辽

平原,中部为平原,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河流 图1.饮马河实景 多为南北流向。主要支流有伊通河、雾开河、双阳河等,饮马河流经长春腹地,水质好,水量丰富。

饮马河,是石头口门水库的源头,是长春市民饮水的源头。她哺育着数百万长春市民,灌溉着千百万亩良田。这条河里的鱼种类繁多,有放养的鲢鳙和草鱼,有野生的鲫鱼和鲤鱼,还有东北特产岛子鱼、青鳞子、葫芦籽等。鱼儿在这里自然繁衍,来此垂钓别有一番滋味。尤其是青鳞子,这种鱼对水质要求很高,有工业污染的水域根本不能存活。由于饮马河水清洁无污染,水质优异,加之土壤肥沃,气候

20xx水文实习报告

条 1

件得天独厚,所产的大米品质优良、香味独特、营养丰富、煮食不回

生,早已成为享誉国内的米中佳品。饮马河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

(毫克/升)表现为浮植物总计1.88, 硅藻80.3%, 绿藻7.4%, 蓝藻

0.9%, 甲藻0%, 金藻黄藻0%, 裸藻11.7%。

1.2回水区

所谓回水,就是水受到障碍物、反向流或潮流的影响而上溯或倒流。

每年雨季,由于较集中的降水,加上河岸排水能力有限,饮马河流域区常

常有回水现象。降水量大时回水区面积越大,影响范围越广。回水现象一

方面可以扩大土地受水面积,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以便在旱季使用,灌溉

周边农田。另一方面,河水回流,必将淹没两岸河漫滩,殃及农田,造成

农业损失,影响两岸居民的正常生活,严重时可能产生洪水,对于人民的

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影响回水的因素主要是降水、地形、河流

流量等因素。

饮马河是第二松花江左侧较大的一级支流,也是长春地区中部最

大河流。每至汛期,特别是石头口门水库加大放流时,水库下游饮马

河河水水位就会上涨,这期间国堤和回水堤承受巨大压力。因此,在

饮马河的上游设有石头口门水电站,石头口门水库位于饮马河中游,

水库坝址在吉林省九台市西营城子乡石头口门村西南500米处。地理

坐标为北纬43?58'、东经125?45',工程建设目的是以防洪除涝、城

市供水、农田灌溉为主,并结合发电、养鱼等。19xx年6月开工,

19xx年蓄水,19xx年10月竣工。工程按2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

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12.64亿立方米。石头口门水库以上流域面

积占饮马河流域面积的60%,饮马河总长367公里,石头口门以上为

166公里,河道坡度为0.76‰,上游有双阳河,岔路河两个支流,饮

马河本流从烟筒山以上为山区,以下为丘陵及低山区,饮马河支流岔

路河为山区,双阳河为低山区与丘陵区。因此,石头口门水库有效的

缓解了饮马河的回水危害。

2. 岔路河镇(测流速,含沙量,凹凸岸判断,比降)

2

2.1地理位置

岔路河镇,岔路河镇位于吉林省长吉南线公路(长春市至吉林市)中段,长吉走廊的中间部位,因岔路河得名。镇南方百里被一条大河分岔为二,其一东南流,横贯本地,复西北注入饮马河,名曰岔路河。镇中心西距省会长春市53公里,东距吉林市55公里,是长吉南线公路沿线最大城镇,也是永吉西部具有百年历史的商贸重镇

地理位置为东经125°33′至126°9′,北纬43°23′至43°52′,长白山余脉——火石山山脉呈半环形绵延于东、南两面,西、北部分为平原。东部多丘陵,南部山峦重叠,横卧数十里,自然形成一道屏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全区总员面积212平方公里,共辖15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其中少数民族村,一个团结村,总人口5.1万,城镇人口1.5万。

2.2测量流速、含沙量等

在岔路河,实习小组进行了河水流速、河流含沙量、水位等一系列的测量。通过使用YK-LS-B型便携带式流速仪,进行流速测量,根据公式V=KN\t+C(其中V—流速(米/秒),K—鉴定曲线斜率,即信号螺距,N—流速信号频率(信号/秒),t是测量时间(秒),C—与阻力有关的系数(米/秒))。测量时,在河流深度的6/10处测量平均河水流速。仪器分传感器和和二次仪表两部分,传感器产生流速信号,二次仪表将流速信号进行处理变成 图

以数字的形式表示的流速。 2.测量河水平均流速

3. 星星哨水库

3.1地理位置

星星哨水库 位于永吉县西部,整个库区水域在永吉县大岗子乡境内,坝址坐落在永吉县岔路河东南八公里的岔路河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43°49′,东经126°12′。地理位置是吉长两市的中腰,距吉长公路南线50公里处东南8公里。

3.2水库的结构和功能

3

星星哨水库工程是饮马河右岸支流岔路

河骨干工程,控制流域面积845平方公里,

星星哨水库养鱼面积15000亩,是饮马河上

游控制性工程之一。水库总库容为

2.65×108m3,兴利库容为0.95×108m3,调

洪库容为2.04×108m3。校核洪水位下泄流量

579m3/s。土坝全长510m,最大坝高33m,坝 图

顶高程254m,坝型为粘土心墙坝。坝基基岩

为花岗斑岩,采用粘土截水墙防渗。坝下设3

孔3×3m泄洪涵洞,采用差动式挑流消能型

式,最大流量526m3/s。 灌溉水田16.5万

亩,防洪保护面积2.25万亩,除涝面积1.5

万亩。电站装机容量1600kw。本工程以防洪

灌溉为主,结合治涝、发电、养鱼。为一综合 图

性大型工程。

水库结构,包括拦河坝,输水建筑物,溢洪道 水库的选址条件:选择有山、植被覆盖良好的地方,避免选择楼多的地方, 防止阻挡。 水库的作用:灌溉、防洪、发电 逆洪道修建条件:注意坝体安全,选河道窄的位置,还需保证落差大。 松花江的源头是嫩江和长白山天池。 饮马河和岔路河,引松入长。

星星哨水库不仅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山清水秀、风光优美,库区内山高谷深,森林茂密、温暖清凉,气候宜人,因山就水,建造了各种风格的亭台楼阁,又有古墓遗址,堪称旅游胜地,水质无污染,并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盛产各种鱼类十几种,成鱼质量远近闻名,受到顾客的普遍欢迎。不同季节的山菜和土特产品,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4.水库下游 3.水库上游

4. 松花江吉林段

4.1地理位置

20xx水文实习报告

20xx水文实习报告

4

松花江流经吉林省吉林市(古称吉林

乌拉)。松花江的女真语为“

20xx水文实习报告

松啊察里乌

拉”,汉语译为“天河”。全长1900公里,

流域面积54.56万平方公里,超过珠江流

域面积,占东北三省总面积69.32%。径流

总量759亿立方米,超过了黄河的迳流总

量。 图5.松花江吉林段

第二松花江,即西流松花江(自天池而下至松原市扶余县三岔河口)建国后曾用名称,19xx年废止。因西流松花江(即松花江吉林省段)本为松花江这一名词的历史根源。强分为第二,有悖历史。19xx年2月2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第二松花江的名称,恢复松花江原称。

西流松花江是指松花江的南源(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北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松花江是松花江的正源,发源于长白山的天池。 )除540.8平方公里面积属辽宁省外,其余都在吉林省境内。西流松花江干支流流经吉林省的安图、敦化、吉林、长春、扶余等26个市、县,河流总长958km,流域面积7.34万平方公里。整个流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江道由东南流向西北。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充沛,水资源较丰富,特别是上游山区,山高河陡,水能资源很也丰富。西流松花江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80.29万kW,河流落差1556m。

松花江干流:松花江与嫩江汇合口海拔128.22m。由汇合口至通河,干流流向东,通河以下,流向东北,经肇源、扶余、双城、哈尔滨、阿城、木兰、通河、方正、佳木斯、富锦、同江等市县,于同江县东北约7km处由右岸注入黑龙江,河口海拔57.16m。干流全长939km,区间集水面积18.64万平方公里。松花江干流两岸河网发育,支流众多,集水面积大。干流落差78.4m,河流坡降比较平缓,平均为0.1‰,干流上理想的水电站开发坝址为依兰水利枢纽。干流中游右侧支流牡丹江,发源于长白山脉的牡丹岭,全长725km,落差1007m,河道平 5

均坡降1.39‰,比降陡峻,水量比较丰富,其水能理论蕴藏量51.68万kW,占松花江干流区段理论蕴藏量的17.6%。

4.2松花江对吉林市发展的作用 自明代起,松花江航运便担负着沿岸经

济贸易的重要运输任务,吉林市头道码头曾

是船只停靠的集散地。民国时期,因陆路的

发达,松花江水位下降,使得松花江吉林段

停止航运。沉寂百年之后,为了再现松花江

吉林段航运的繁荣,吉林市启动了松花江复

20xx水文实习报告

图6.松花江 航工程。目前码头功能已经全部恢复,游轮可行驶从吉林市江南大桥至兰旗大桥之间几十公里的水域,供游人欣赏沿途景色。

松花江流域土地肥沃,盛产大豆、玉米、高粱以及小麦。此外,亚麻、棉花、菸草、苹果和甜菜亦品质优良。松花江也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大淡水鱼场,每年供应的鲤、卿、鳇、哲罗鱼等,达四千万公斤以上。因此松花江是东北地区的一条大动脉。松花江流域范围内山岭重叠,满布原始森林,蓄积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上的木材,总计十亿立方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区。矿产蕴藏量亦极丰富,除主要的煤外,还有金、铜、铁等。

吉林市山谷平原区,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县北部、舒兰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一般海拔 170-220 米,耕地集中,

土壤肥沃,适宜农事耕作,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而在松花江沿岸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以及优良的水运航线,发展起来类似吉林化工等大型化工企业

5. 长春公园

长春公园东邻升阳街,南邻皓月大路,西邻正阳街,北邻西安大路。地形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原为长春市第二育苗场(又名西安苗圃)。19xx年列为长春市园林重点改造工程。规划面积67.3hm2,开发区占地约7hm2,公园规划占地60hm2。

6

50年代末60年代初,绿园区尚未开发,周围都是郊区、农田,由于地势低洼,大量的 污水、雨水流入圃内 无边际浸泡,加上大量的城市垃圾倾泻,使这里成了城市新的污染源,实际利用面积小,长春公园中的水体还是自然水沟。由于生产需要,人们为了扩大灌溉面积,拦坝建库,提高农业产量。后期城市发展,出现了城市扩张的现象,这一片水体作为景观的一部分被规划进了长春公园。政府通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周围环境。现在这片水体作为附件小区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地,湖中80%的水量为污水,水质非常差,自然稀释降解的只有一小部分。

6. 天嘉公园

天嘉公园南起西安大路,北到新竹路,东起青浦路,西至青溪路,占地21.3万平方米,面积在长春各公园中名列第6位。

天嘉公园的水体与长春公园是相互连通的,诺干年前这片水体是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污点,长期的储存和处理污水,使得水体不断的散发出阵阵恶臭。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政府推行政策,对其进行整顿,通过景观设计来经营城市,使其更加美观,同时也提高了土地的价格,进而增加了收入。天嘉公园与长春公园相互连接,共同容纳了周边居民生活生产的污水,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有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水域面积小,水体流动性较差,加上政府没有相对应的政策,水体在处理和稀释污水上能力有限,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发出阵阵恶臭。所以,在污水的终极处理问题上,政府还是要有所行动,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来进行湖中污水的处理,让“死水”复活。

7. 雁鸣湖

雁鸣湖属于长春市串湖水系的一个组成湖库,其现状污水来自上游合流排水管道,部分生活污水明排入雁鸣湖。雁鸣湖下游注入伊通河,饮马河,最终进入松花江。流出长春市后进入农安县。

由于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湖水恶臭不堪, 串湖中污染最严重。在实习地点我们看到了大量的荷花种植与湖中,以便净化水体,长春市确定的《地表水规划》中,明确提出该水系实现 7

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结合明沟改造,规划部门提出在串湖水体两侧设污水截流管道,将污水截流后排至规划的串湖“北部污水处理厂”,雨水明排至串湖水体,工程具体实施后,将有效雁鸣湖现状污染问题。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