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建设环境汇报

XX市宜居城市环境建设汇报

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XX北依京华,东接津门,唐设益津关,后周建州治,辽宋设榷场,有“锁钥三关,机枢冀中”之誉。特殊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为其发展赋予了特殊的地位,明清之际XX直隶京畿,名重一时。

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决策部署,是我们接续历史,重塑辉煌的一次机遇。乘势而上,以“大变样”统揽全局,以宜居城市建设为抓手,用大思路、大手笔、大投入促大变化,力促经济社会结构战略转型。

一、突出科学发展的时代特色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三年大变样”不仅仅是一个旧变新,拥挤变疏朗,“脏乱差”变“洁齐美”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制约XX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实现“三化互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互动)。二是立足科学发展,实现包括人与自然、环境与资源在内的多重和谐。三是提升区域竞争,环境建设不但要适宜人居,更要吸引人入。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三点。

第一,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就是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求,按照“文化休闲、商务会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通过“腾笼换鸟”,先后开发了XX等20余处商住区。同时,面向京津, 1

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规划了28平方公里的XX国际温泉公园,目前已引进8个星级酒店项目,匡算总投资30亿元。今年7月份,我们又与吉利集团签约,引进总投资60亿元的XX产业基地项目,一期F3国际赛车场项目已开工,明年可投入使用,每年可吸引10万人的观赛规模,二期1家五星级酒店和2个本科学院也将相继跟进。以国际温泉公园为支撑,市区先后谋划引进地下商城、中华戏曲文化大观园、京津金融服务中心、浙江商务会馆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链接带动了商贸、物流、餐饮、健身、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我们建设宜居宜业环境夯实了基础。

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强力推进“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推进16项二氧化硫减排工程和烟粉尘治理,1—9月份,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273天,其中二级以上天数233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全部达标。深入推进地表径流的综合整治,投资1.8亿元治理中亭河,目前总长17公里的河段已全部还清,恢复了河流的生态使用功能,再现了蒲柳摇曳、鱼虾竞游的水乡风情。目前,中亭河流域已被我市纳入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整体开发规划。全力打造具有平原城市特色的绿地系统,几年来,我市实施了近40项绿化工程,建设了火车站广场、市区南北出口等大面积绿地,打造了益津路、建设道、金康道3条省级园林式街道、15家省级园林式单位,新增绿地面积79.2万平方米。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1%。正在建设的生态公园,占地3400亩,建成后将成为市区的“城市绿肺”。借助“三大工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 2

经成为XX市民和企业的共识。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列统千万以上项目中,传统产业比重已由过去的80%降至20%。

第三,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一是充分考虑XX资源承载能力和毗邻京津的市场优势,创新中等城市的发展模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打造中等城市服务功能建设上,让其能够承载中等城市的流量人口服务需求。为此,我们把对接京津、融入京津作为XX未来发展主体战略之一,全面对接京津规划、交通、产业和环境。目前,我们已引进了天津双线电讯业务,大广、廊沧高速及保津城际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环京津无障碍交通圈正在形成。二是充分考虑建设工程的景观效应,从交通系统、改善道路绿化景观、优化建筑立面形象、提升整体亮化效果等方面入手,投资1.8亿元对益津路、金康道的景观和既有建筑物进行精细化设计和升级改造。今年启动的XX路,已完成投资5450万元,改造总长度

7.67公里,重新铺装了路面,对5个道口进行了渠化改造,铺设了石材便道,并改建了19个港湾式候车亭,做到了移步换景。

二、打造意蕴深厚的文化主题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宜居环境建设,绝不仅仅是城市建设学,也不仅仅是城市经济学,从根本上讲它应该是城市人类文化学。因此,我们始终把“三年大变样”举措的高层追求和目标,放到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凸显城市文化特色上,确立了建设文化主题城市的目标。

第一,深入发掘XX的人文历史内涵,为制定百年规划,打造百年城市夯实基础。20xx年,我们组建了历史文化研究会, 3

分专题、分系统地研究XX的历史文化,整合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清人文遗脉,挖掘承载其中的地域文化性格魅力。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李少春丛书》、《XX民歌集》、《益津书院考》、《XX历史文化名人考》等系列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崇文尚德、开放包容、诚信和谐、超胜于人”的XX城市精神,以及十大城市文化符号,同时,撰写了《XX赋》,把XX城市发展的理念、构思、规划和目标,以词赋形式勒石立碑,形成具有独特景观效应的XX“规划墙”。通过系统研究,建立了一整套文化主题城市的目标体系,使全市各分线工作都能够与之有机接轨,形成工作抓手。

第二,把研究成果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投资7.4亿元,建设了益津书院,李少春大剧院、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清真寺,胜芳古镇、民俗博物馆和大悲禅寺。其中,XX博物馆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该馆由中国自行车博物馆、红色陶瓷收藏馆、名家书画馆、历史博物馆、民俗馆等五部分组成,其中自行车博物馆是世界同类展馆中藏品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字号”博物馆。书画展馆,收藏有郑板桥、徐悲鸿、齐白石、启功、范增、娄师白等不同时期、不同艺术风格的书画精品1500幅。胜芳古镇建设工程投资2亿元,初步恢复了以“一河(穿心河)、两院(张、王两家古民居)、三街(中山街、河沿街、胜阳路)、三宝(文昌阁、古戏楼、古牌楼)、四桥(四座古桥)”为标志的中国北方水乡商业文化古镇风貌。今年,我们又启动了以“益津八景”为主 4

题的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以水乡风情为主题的胜芳湿地公园、以自然和谐为主题的生态公园、以荣高棠纪念馆为标志的体育中心、以广电中心为载体的传媒互动平台。这些精品文化工程已经成为XX城市建设的标志,在保存“城市记忆”的同时,也形成了XX人文化自信的根脉,放大了XX城市的魅力,为我们人居环境建设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第三,充分发挥文化服务设施和文化休闲场所的重要作用。依托精品文化工程,全力打造“四乡一镇”(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的城市文化品牌,先后举办了两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XX文化艺术节,成功地推销了城市,提升了XX的美誉度。目前,依托益津书院,我们引进了中国国家画院和河北画院两个创展基地;依托李少春大剧院,引进了中华戏曲文化大观园项目以及“国际京剧票友大赛”等品牌活动;依托胜芳古镇,引进了亚细亚民俗研究基地、胜芳国际家具城项目;依托国际温泉公园,形成了温泉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群;依托XX博物馆创办了世界最大的自行车收藏馆。目前,“月月唱大戏、彩色周末、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特色文化品牌。城市文化的蓬勃发展带动了XX农村文化的兴起,全市书画创作队伍已超过3000人,农村业余剧团达百个,农民诗社20余个,形成独特的“XX文化现象”,成为我们推进“三年大变样”、建设宜居环境的软实力。同时,也带动形成了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XX已经形成了“一日游”“两日游”的文化旅游产业规模。

5

三、夯实百年城市的发展基础

第一,健全规划体系。科学的规划是打造百年城市的基础,而规划的权威又源于权威的规划。在推进“三年大变样”,建设宜居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规划工作放在第一位。今年,我市专门成立了规划局,并组建了规划委员会,形成“政府主导、专家领衔、群众参与”的三位一体规划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建设百年城市的需要,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加快控制性详规编制进度,全面提高控制性详规覆盖面。投资400多万元,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先后完成了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规,以及市区园林绿地系统、环卫设施、市政排水、旧城改造、消防、防洪、供热、燃气、给水等9个专项规划,为我们宜居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建设百年设施。一是大力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投融资3.5亿元,实施了东环路、西环路、育华道、建设道、兴华路、金康道东伸等一批道路新建及改造工程,市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05平方米。二是大力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利用BOT等形式,融资建成了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建成了3座垃圾处理场,日处理能力达到450吨。另有3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明年可投入运行,可新增日处理能力7万吨。同时,投资700余万元,在市区垃圾处理场建成了处理渗滤液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是目前省内唯一的一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三是大力提高资源承载能力。在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稀缺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积极发掘废弃地、河岸滩涂等资源,整理土地2500 6

亩,启动了胜芳湿地公园和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工程;另一方面,以大拆迁促大建设,积极抓好城中村改造、片区改造,累计完成拆迁33.6万平方米,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启动。其中,孟家坟拆迁改造工程是廊坊市最先完成的整体搬迁项目,共搬迁居民365户,拆迁面积11.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315亩,用于建设总投资9.5亿元,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迎宾山水花园住宅小区项目,实现了城市容貌和农民安居的双赢。

第三,实施精细管理。一是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建成了市区路灯调控中心,对全市数万盏路灯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使市区路灯控制具备了根据亮度、时间自动开关、远程控制开关以及精准的路灯故障报警、通知功能,适应了XX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大大简化方便了市区亮化设施的控制与管理。二是在全省县级市中建成了唯一的“精细化、全覆盖”数字化城管中心,通过实行“一级监督、两级指挥”的城市管理,实现了市容市貌监控系统信息共享,构建了以人口、社会单位、环境和市政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网格化、科技化、信息化管理体系。三是全面整治市容市貌。年初,我市开展了市容市貌集中整治“百日行动”,累计拆违拆临141家,大型立柱广告23处,不合格广告牌匾400余块;查处违法建筑案件20余起;取缔、规范马路市场5个。全面取缔了扰乱城市交通秩序的非法营运电动三轮车,共取缔电动三轮车6340辆。

第四,强化住房保障。积极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倾力做好“两房” 7

保障工作。目前,已建成廉租住房96套,建筑面积4730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开工面积4.47万平方米,年内竣工2.2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廊坊市下达的住房保障任务。二是全力做好旧小区改善。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市旧住宅小区改善工程的实施意见》。完成了迎宾小区、检察院住宅楼等4个小区,建筑面积5.87万平米的旧小区改善工作。近期,投资152万元启动了温泉小区北区改善工程,改善楼房20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535户。三是着力抓好房地产市场和社区管理,使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增强了XX城市的吸附能力,目前,在XX市区买房置业的域外人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回顾几年来我们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从20xx年的燕赵杯竞赛C组倒数第二到20xx年的A组第三,我们每次评比都要迈上一个新台阶,这主要得益于燕赵杯竞赛的激励,更离不开各位领导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这次,我们要抱着“冲顶”的信心,全方位、立体化的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切实让群众感受到XX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此,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一如既往地支持XX各项事业的发展!

8

 

第二篇:关于新会区宜居城市建设的意见汇报

新会区园林处关于宜居城市建设的意见汇报

政协江门市新会区委员会办公室:

收到你办关于我区宜居城市建设的调研通知,现回复如下:

一、 新会区园林处在推进我区宜居城市建设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新会区园林管理处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能是管理养护现有建城区165.13 万平方米公共绿地、1.598万株绿化树木和城区周边2千多亩山林,财政对事拨款。

自19xx年园林管理处成立之初,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当年政府号召“绿满全城、绿化美化”,全体市民和园林处历任领导和员工一起团结奋斗,披星戴月,几十年如一日为城市绿化建设工作尽心尽力,60年代后期,城区街道和荒山已全部绿化,做到满园花果、鸟语花香。由于绿化工作成绩突出,19xx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城市环境卫生绿化系统”大会上,新会园林处被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xx年建设部首次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普查,新会园林处再次荣获“先进单位”。

新会园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由默默无闻到蜚声全国,这些成绩离不开政府与各级领导的支持。80年代初,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由政府划地拨款兴建园林管理处办公场所,园林处一方面精心管理公共绿化,组织盆景协会、兰花协会,搞活民间园林文化活动,还开展多种经营,为稳定经济收入来源打下雄 1

厚基础,这一时期,园林工人热心工作、积极专研,我区园林绿化事业达了鼎盛时期。

二、 面临困难与问题

当前,在我区公园建设与绿化管理,存在一些的问题,希望得到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公园建设问题

1) 公园分布不匀

我区建成公园主要集中于旧城区北面和西边,其他地区基本

以广场代替公园。每逢休息或节假日,群众都是往北走,主题公园、精品公园基本空白。近年新建的几个社区公园,但都属于小打小闹、规模有限,服务半径有限,社会效益有限,对比近年来城区人口增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还略有下降。

2) 街头绿地不足

重金投入的冈州广场、世纪广场、名人广场、小鸟天堂广场、圭峰入口广场满足了群众的活动建身需要,但是绿地比例过少,生态功能欠缺,无法满足群众休闲游憩的生活需要。街头公园的建设明显不足,部分公园甚至改成他用(如原来文化公园改成停车场),部分广场还沦落为商业广场,众群只好蜗居在家,不愿出门,也无处可去。

2

著名的小鸟天堂本该表现鸟类的生态主题,但花两千万元改造的效果却令游客们失望;圭峰路喷水池广场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项目,按常规,广场、道路、永镇山门入口三者应相互联系、呼应和补充,但实际效果却是各自独立,互相冲突和抵消!年前改造的停车场设置较成功,但对面剧院式广场的设置却只考虑利用地形,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景区入口服务配套。

20年来城市速扩张、居民成倍增加,会城以公园路、会堂为中心的绿地已无法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虽然规划控制绿地率,小区绿地有所增加,但街头绿地却鲜有增加。政府垂涎于地皮经济,城区旧工厂往往被商品楼取代,宜居城市的做法应是变为公共绿地,使珍贵的土地的使用价值让全体市民永久共享,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 无大型综合公园

新会这20年的发展有不少亮点,如圭峰山的旅游开发、体育运动公园的建设、葵博园建设、小鸟天堂改造、梁启超故居等等,但这些亮点是以旅游经济为目的,与本地居民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或是政府忽视了当地百姓的生活需求,没有一个设施完备的大公园献给新会人民。现实是东湖公园被占,会城河被盖,河滨公园不再有。精神生活空间被物质需求强力挤压,新会人难拾当年的自信,对家乡的热情被摧残!

3

2、园林绿化管理中的问题

绿化管理维护投入不足,在江门五邑地区,新会绿化管理经费属于严重偏低,甚至比不上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维护费用不足的情况下,植物发生病虫害,易造成经济损失,降低绿地的生态效果和品质。由于维护费用不足,加上劳动强度大和工人及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低,高端人才和年轻人不愿投身此行业,园林工人招收难,专业人才转行谋求出路,人才流失严重。

肥料、农药、机械设施不足,绿化管理质量无法提高档次。加上物价上涨,各项费用支出增加,而下拨管理经费并没有按绿地增加比例和通涨比例增加。需要定期更新的植物无资金更新,需要追肥的肥料无资金购买,部分植物呈现过早衰老现象。与江门市对比,我区绿化管理质量相对落后、品味不高,我区一年的街道摆花投入不足江门两区的十分之一,这对提升我区城市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

3、 园林处存在的困难

过去50年来,新会园林处在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工作相当出色,先进频出、成果丰硕,但近十年来区政府不重视园林建设,更不重视园林专业队伍建设,对园林处的实际困难视而不见,造成新会园林原有的先进优势丧失怠尽,不幸成为新会老大叔(缩)的“典范”!

90年代后期,政府为了“拆墙透绿”和城市改造需要,将上述物业全部清拆,园林处经济收入丧失主要来源。特别在20xx年,园林管理处为了配合政府解决葵城中学、圭峰小学和陈经纶中学交通堵 4

塞问题而多次搬迁,租借民房办公,借用华发公司仓库停放工程车辆,这种流浪办公的状态至今已有五年多之久,这与园林工作所肩负的宜居城市建设重要角色落差委实太大。虽经多次向上级反映困难,但至今仍未有解决。

另外,新会园林管理处是一个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单位,历史遗留下来问题不少,如退休工人就有120多人,医疗保险、抚恤金、退休补贴每年就要支出30多万元,而且逐年增多。除政府因清拆我处物业给予一部分的补偿用于支付上述费用外,还要想办法通过创收来解决。而区内绿化工程投标以价低者得为原则,部分个体户以低价低质投得绝大部分绿化工程。以至我处接管后却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改造管理,才能符合政府要求,对于经费紧缺的园林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 对策与建议

1、 宜居理念,重视园林

我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20xx年4月建设部科技司验收)共分6个评价大类--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与公共安全度,并且罗列了4条综合评价否定条件,符合任何一项否定条件,均不能确认为"宜居城市"。在各个评价类别中,环境优美度与生活便宜度的权重最高(均为0.3),占据了鲜明的重要地位。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等四个方面。而与园林绿化直接相关的具体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 5

盖率、城市中心区景观、社区景观、市容市貌、绿色开敞空间等等。此外,如果市区内有水质良好的海、大江、大河、天然湖泊、湿地和保护较好的国家重点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的还可获得加分。足以见得园林在宜居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世界宜居城市排行榜,新加坡是亚洲最宜居的城市。近几十年来新加坡通过绿色工程塑造了自己"花园城市"的形象,并始终保持着人均10平方米的绿地标准。国家公园署正在开发更多样的公园和绿地,并由绿带与海岸地区很好地连接起来,为人们漫步和骑车提供了绿色场所。宜居城市建设内容强调有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尤其是看重城市园林绿化的品质。城市园林绿化是宜居城市最直观、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标准。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因为少年代表未来和希望,园林事业则是代表我区的未来发展和希望。历史证明,新会园林兴,则新会经济必兴,反之亦然。

2、 打造宜居,园林先行

园林建设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环境竞争力,最终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周边物业和商业的综合效益,而且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充足的休闲空间,促进消费,发展休闲度假经济。

6

园林具有生态、景观、休闲、抗震避灾等多种功能;园林包含有生态、艺术、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园林通过植物、造景、雕塑、建筑小品、山石、水体、休闲设施等载体,体现地方历史文化,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品味。通过园林绿地的合理布局,把城市的各种景观资源有机融合和谐,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方特色,这是园林特有的魅力。把我区的城市园林绿化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显示出新会城市个性,提高美誉度,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新天地周边环境、苏州新加坡工业园、重庆北部新区等成功案例均充分体现了园林先行对地价增值、地区吸引力、城市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园林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需求,是物质生活的基本保障,是精神生活的活动平台,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公益事业,是一项引领我区未来高速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继发的战略投资。

以园林环境为依托,营造出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吸引高层次的产业的环境,为产业结构转型铺设道路,使我区以较快的速度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近期南车项目成功引进,进一步证明园林环境对招商引资的吸引作用。

营造舒适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可以吸引高端人才。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欠发达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高端人才。园林先行是以最直观的手段改善城市生活工作环境的品质,是筑巢引凤,拉动发展。

7

园林建设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处在关键的调整阶段,急需拉动内需,而园林绿化环境建设不同于其它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内需的金钥匙,绿道网的规划建设就是省政府高瞻远瞩,看到园林的社会功能、经济带动作用,是橇动内需的有力杠杆。

总而言之,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园林绿化在宜居城市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造宜居城市,园林必须先行。

3、实施步骤:

1、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参与。

我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成功与否,及能否与经济同步发展,关

键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广泛参与。多方筹措资金,确保规划实施,确保城市与经济发展同步,就应要加快大公园的建设步伐,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护好现有绿化和绿线,保护好城市周边的绿色生态环境,通过林相改造,增强生态效效益,提高我区风景园林档次。

2、尽快实施中心大公园战略,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

城市中心区建设大公园是我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中

明确提倡和鼓励的形式。新会城区南北纵横15公里,东西12公里,在新港大道与今洲路相交为中心的地域建一个200~300公倾,以水为主题的公园势在必行。该公园结合城市防涝防汛功能,沟 8

通区内几大水系,以此为中心,带动周边地域产业经济发展。以新会丰富的历史文化为题材,深化公园的文化内涵,重新树立新会人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要结合城市特点,建设城市特色园林。新会有山有水,山水葵树就是新会的特色,圭峰山、银洲湖是新会特色,马山、象山、大云山、葵湖、东湖、南湖也是新会特色和宝贵资源。这几年,我区开发圭峰山,带动了我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但圭峰山系列公园在城北郊,是森林公园,以渡假旅游为主,而对本地居民而言,就近的公园绿地广场才是他们常去享用的福地。

3、加强园林队伍建设

园林队伍既是管理型,又是专业型,还是劳动密积型队伍。园林工作内容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相关领导应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和艺术修养;人员结构除管理人员外,还应有园林、美术、建筑学、规划学等方面的各类专业人员;这支队伍应有敬业精神和务实的作风,有用智慧和汗水把我区建成生态园林宜居城市而努力的奉献精神。

尽快解决园林处办公场所是园林队伍建设的根本前提。

4、提高园林管理水平

9

进一步理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和充实专业技术队伍,强化机构职能,特别要加强对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的管理;加强公园服务的管理,提高环境文化品位,清理不和谐的因素,强化公园绿地功能,引导市民文明行为,加强城市花卉运用比重,建立网络化的管理系统,提高园林管理的技术含量,扩大园林监督服务范围,充实园林管养经费。

4、 依法保护园林绿化。

创国家园林城市,规划的绿地,要通过政府规章,人大立法等建立绿线制度,严格依法护绿。要通过社会公示,加强社会监督,重罚毁绿行为。

江门市新会区园林管理处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九日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