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重点归纳

医学伦理学复习

第一章

一、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根植于医学,用哲学伦理学的立场和方法研究

医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探索以历史必然性为基础的道德必然性,并根据这种道德必然性总结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协调人的关系,维护医学活动的有序性,促进人民的健康。 (名词解释)

二、医患关系中的固有矛盾:利益矛盾,认知矛盾 (小题)

三、协调矛盾的必要性: (简答)(良好的医疗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展开的必要基础)

1、医疗关系必须协调

(1)首先,医务人员的角色认知和道德自律对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其次,医疗关系的协调与否与医患各方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由于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良的医疗关系可以通过不良情绪而影响人的健康,甚至心理致病;良好的医疗关系则可充分发挥心理治病的作用

(3)再次,和谐的医际关系有助于医际合作,是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院整体效率的必要条件

2、医德是协调医疗关系,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当前研究医学伦理学的主要意义: (大题,论述题10分)

1、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科学的医德体系,促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1)首先,市场经济带来了又一次“义利之争”

(2)其次,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要求其“去商品化”

2、研究生命伦理学,促进医学发展,确保医学为人服务

(1)首先,生物医学的进步使医者的行为能力迅速增强,以致人们可以利用医学去控制人的生殖、生命、行为和死亡

(2)其次,在现代医学的刺激下,人们的需要不断扩大,有些甚至超出了医学的范围

(3)再次,新技术的采用造成医疗费用的猛增,加剧了供需矛盾

五、医学伦理学包含三个部分: (选择或判断)

1、经验描述部分,即医德学

2、准则部分,即规范伦理学

3、哲学理论部分,即元伦理学

六、医学伦理学以医德现象和医德关系为研究对象。

七、医患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医德关系,是人类对抗疾病、维护健康而结成的第一个利益联盟 (判断) 八、19xx年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提出医患服务的三种模式: (简答)

1、主动-被动型

2、指导-合作型

3、共同参与型

九、医际关系是在医患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个利益联盟。

医际关系有:PP型、PC型、AA型、AC型、和CC型,其中以AA型最为理想。(单选)

十、社会背景对医德关系的影响: (简答)

1、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对医德关系的影响。

(1)第一类型,原始公社社会形态所固有的自然-氏族关系、血缘-部落关系。

(2)第二类型,人对人的直接统治和服从,即人身依附关系。

①简单残酷的奴隶制 ②复杂伪善的封建制

(3)第三类型,物的依附关系

(4)第四类型,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自由的社会关系

2、社会背景对医德关系的影响,还表现在医德关系在不同的民族、地区和文化有着不同的形式

3、人化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对医德关系有重要的影响

4、医学科学作为自然与社会两重背景与医德关系之间的一个中介,也对医德关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十一、对于集体主义的理解: (简答)

1、 要以集体主义为基础,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2、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的、眼前的、局部的

利益,应该服从集体的、长远的、全局的利益,甚至在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

3、 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三章

一、医德基本原则的概念:医德基本原则简称医德原则,是由医者职业决定的、医务人员应该自觉遵守的最基本的医德

准则和根本要求,它是调整各种医疗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也是衡量医务人员医德水平的最高标准。

二、我国传统医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志怀救济,普同一等”;

当前我国医德原则: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三、医学人道主义与一般人道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常考)

联系:医学人道主义是一般人道主义在医学领域类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发展,两者都强调尊重人的尊严、价值、权利

和人格。

区别:1、适用的领域不同:医学人道主义适用于医学范围的实践;一般人道主义适用于社会领域

2、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医学人道主义是随着医学职业的产生而在医疗实践中诞生发展的;一般人道主义是

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政治斗争中提出的

3、本质的区别在于追求的目标不同:医学人道主义追求的唯一目的是道德目标,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全人

类性,是普世伦理的重要内容;一般人道主意追求的主要是政治目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特殊性、民族

性,属于政治伦理的范畴。

四、医学人道主义的概念: (名词解释)

是指在医学活动中,特别是在医患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维护病人利益,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质量的伦理思想及理论。

五、医学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

1、贵人 《内经》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贵人思想是人主体意识觉悟和科学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肯定了天下万物之中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人

格意志和权利,为医学伦理学确立了道德主体,奠定了理论根基。

2、尊生 孙思邈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3、爱人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孙思邈“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迈蒙尼提斯“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

六、服务是医业的根本属性

服务原则有2个基本推论:1、服务对象第一

2、精研医学、发展医学

七、五种公正观及其利弊: (简答或论述)

1、平均主义公正观:它以和谐团结为价值取向,却压抑了强者的进取和开拓

2、报复主义公正观:注重尊严人格,但易于滥加报复,造成更多更大的不公和伤害

3、等级主义公正观:倾向于稳定安宁,却以牺牲广大被压迫阶级利益为代价

4、功利主义公正观:注重效率利益,忽视了弱者的人格尊严

5、人道主义公正观:有利于保护弱者,如老弱病残,但也会给强者造成不良影响

八、人道主义公正观自然便是医学伦理的最佳选择

九、当代医学伦理学公正观主要包括以下行为原则: (简答)

1、公平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

2、正确处理卫生事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3、公正对待医务人员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4、确保人人享有卫生医疗和维护享受健康的正当权利不受侵害等

十、平等思想大致有三种历史形态:平均主义平等观,自由主义平等观,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1、平均主义平等观只注重终点和分配均等,漠视起点和机会的平等

2、自由主义平等观侧重权利、机会平等,主张人人有平等竞争的起点,对终点的平等未予关注

3、起点平等主义给予智力、教育文化程度及劳动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的行为主体享有同等的占有和使用劳动资料

和生产资料的机会

4、过程平等指社会各行为主体在劳动过程中,严格遵守已制定或约定俗成的规范、制度、法律等规则,平等竞争,

即规则公平

十一、怎样理解整体优化? (简答)

1、 诊治病人必须考虑其环境背景,要求把服务对象置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综合考察

2、 要把服务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3、 要从整体的角度看待疾病和服务需求

十二、在医疗卫生实践中,整体优化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的选择原则:一是积极优化,即最大善果;

一是消极优化,即最大恶果

1、 最大善果的概念:指在若干非负值的医疗方案或服务措施中选择最大正值的医疗方案或措施的伦理价值取向,

在若干善果中取得最优的结果,所谓诸善择其大

内容:选择疗效最优、康复最快、痛苦最小、风险最小、副损伤最小、最经济方便的医疗方案

2、最小恶果的概念:在在若干负值的医疗方案或服务措施中,全面权衡利弊得失之后,选择最小负值的医疗方案

或服务措施,所谓诸恶择其小。

在处理某些病情或服务对象时,常常会无奈地面对这样的尴尬困境:

(1) 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不可能获得理想效果,都可能给病人带来不同损害

(2) 手段的有效性和道德性发生冲突,欲达道德目的,必用非道德手段

十三、医德基本原则时一个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有机整体,不可机械片面的强调某一原则而忽略其他原则,人道原则时

核心灵魂,贯穿于整个医德原则之中,服务原则、公正原则、优化原则时人道原则的具体体现。 (小题)

第四章

一、医德范畴的概念:医德范畴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现象的总结和概括,是医学领域中医德现象和关系的基本概

二、医学伦理学中的权利和义务,是指医患之间、个体与医疗团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在健康道德范围的权利和义务,

它是建立在医患双方共同的目标——保护人民身心健康基础上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对范畴。

三、病人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简答)

1、人格和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

2、享有必要的和相适应的医疗与护理的权利

3、对疾病认知的权利即获得个人病情信息的权利

(1)病人对自己所患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及预后有知悉或了解的权利

(2)医生在不损害患者利益和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

(3)如果由于医疗原因而不能告诉病人本人,则应告诉病人的代理人

4、对诊疗及人体实验知情同意的权利

病人对医生的诊治手段(包括人体实验)有权知道其作用、成功率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危险,任何诊疗手

段,只有在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5、享有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或诊疗秘密被保守的权利

6、享有因病免除一定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权利

7、诉讼权和赔偿权

四、医者的权利:

1、为了维护病人和社会利益,医务人员有权对某些病情和医情保密

2、医生的特殊干涉权 (简答 概念+范围)

概念:在特定情形下,医生需要限制患者的自主权利,以达到完成医师对患者应尽的义务和对患者利益负责的目

的,这种权利称为医师的特殊干预权

特殊干预权适用范围:

(1) 自杀未遂,精神病患者拒绝治疗时,医生可以强迫治疗或采取控制措施控制其行为

(2) 人体试验性治疗时,虽然患者知情同意,但一些高风险高难度的试验,医生也可以运用干涉权,不

予进行。

(3) 当患者了解诊治情况及预后有可能影响治疗过程或效果,形成不良影响时,医生隐瞒真相是道德的、

正当的行为。

五、儒家重义轻利,墨家义利并重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小题)

六、如何理解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大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功利与道义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反对剥削阶级的功利主义,主张

革命的功利主义。强调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当两者矛盾时,小利应服从大义,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根据义利统一的思想,我们医务工作者也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

七、理智与情欲

1、历史上的情欲之辨

2、辩证统一的理与欲 (简答)

(1)情欲是客观存在的

(2)情欲和理智不是绝对对立,而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

(3)情欲的产生、极向和强度,又与认知因素密切相关,与人们对事件的评价密切相关

八、维持道德规范的两种力量:他律和自律

道德自律和他律是密切联系的,自律是基础,他律是保证,并且相互统一。

1、 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他律的外在约束转化为主体内在的约束,他律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心理需要,从

而提高主体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自律中创造的高尚道德行为和思想又可以转化为道德规范,丰富道德范畴,从而成为社会普遍适用的他律的内

九、良心的概念:良心是人们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良心是主体自觉性的集中表现。 (常考)

十、医德良心的作用

1、良心在医务人员的道德生活中起着选择的作用

2、良心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起监督保证作用、

3、良心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后果的评价作用

十一、他律及其形式

外界制约是保证道德规范效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构成道德规范的重要结构之一。外界制约的必要性在于:道德规

范是一定社会对人们行为和关系的基本要求的概括,而不是人们先天就有的概念。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接受,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当道德规范还没有被人们内化为自身的信念时,离开外界制约,就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外界制约的形式很多,如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社会榜样的激励、社会的表彰或制裁等。

十二:胆识的概念:医务人员的胆识,就是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意识敢于承担科研中的风险,为了探索真理,敢

于怀疑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创新性见解。二是在诊治病人的时候,为了病人的安全和健康,敢于

承担医疗风险和责任。

十三、审慎的概念:审慎即周密而谨慎。指人们在行为之前的周密思考与行为过程中的谨慎认真。

十四、胆识与审慎是相辅相成的,在医疗活动中缺一不可。 (判断)

在医疗过程中,审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诊断要审慎 2、治疗要审慎 3、语言要审慎

强调审慎,并不否定胆识。

第六章

一、医德选择的客观制约性 (大题)

道德选择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在多种道德可能性中进行的抉择,是在不同的道德价值之间。甚至在对立的价值准则之间做出的取舍,是经过人的一系列心理意识活动而达到的价值取向。

1、 人们为受动的自然存在物,不可能摆脱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2、 人们为受动的社会存在物,作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人得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1) 个人选择的对象是由社会产生的,个人只有在社会所能提供的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

(2) 个人选择的方式要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和道德的限制

(3) 个人选择的能力是在社会中发展起来的

3、 民族和个人历史对行为选择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

二、医德选择的主观能动性 (大题)

第一、主观意向对行为选择的作用

(主观意向反应了人的需要,需要的指向性和选择性,需要的激发性和无休止性,需要的多层次、

多能级性) (需要的6个性,考小题)

1、主观意向的正确与否,首先取决于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是否正确

2、主观意向的正确与否还取决于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第二、主观能力对行为的选择作用

1、首先,人要有自善的能力

2、其次,要有在较大幅度变化的环境中出色完成医疗任务的能力

(1)迅速而正确的摄取医学知识、掌握医疗技能的能力

(2)敏锐准确的观察能力

(3)辩证客观的分析力

(4)灵活机动的权变能力

(5)熟练正确的操作能力

3、再次,要有抵御外来不良影响、控制自己低级需要的能力

三、必然与自由: (小题)

从哲学世界观看,主要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绝对的意志自由论,一种是机械的必然决定论(伦理学上又被称为道德宿命论)

绝对自由论强调人的行为的绝对自由,不受任何必然性的支配

与此相反,机械的必然决定论或宿命论认为,人没有也不可能有行为选择的自由

四、必然的概念:必然是指自然界和社会发展存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自由的概念:自由指人所获得的对规律的认识,并以此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五、怎样理解以道德为中介获取行为的自由? (大题)

1、道德必然性首先表现在社会道德准则和道德价值体系对人的行为的而决定作用

2、道德必然性还表现在个人道德习惯对行为选择的决定作用

(1)行为选择的自由,存在于对历史必然性的正确认识之中,而道德必然性恰恰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道德必然性首先表现为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体系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2)从表面上看,道德作为一种外在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限制着人们的自由。实质上,道德反应了客观规律,

所以遵守道德正是从历史必然性中获取自由的重要手段

六、医务人员在计划性医疗缺陷和意外性医疗缺陷中之所以一般不承担责任,是因为医务人员没有在医学科学以外治疗

病人的自由,也没有遇见和防止某些医疗意外的自由。医务人员之所以必须对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承担责任,是因为在客观环境和主观能力提供的自由度以内,医务人员选择了错误的行为,导致了不良的后果。 (小题) 公式: R=KF=K·A/L

理解:R代表道德责任,F代表自由度,K为某一常数,A为主观能力,L代表限制条件

公式说明,道德责任与自由度成正比。 道德责任与主观能力成正比,与客观限制条件成反比。

与自由度有关的是客观环境的限制条件和主观能力。客观限制的条件越多,提供的可能性条件越少,自由度就

越小。

主观能力越强,则可以选择的行为越多,自由度越大。 技术事故低于责任事故的责任

七、道德冲突的概念:道德冲突是人们在道德的选择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指的是个人或集体在进行道德

选择时所发生的一种矛盾形式。

八、道德选择是人们在利益关系中的行为选择,因此,道德冲突实际上是利益冲突 (小题)

九、不同体系之间的道德冲突: (小题)

1、“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的冲突

2、“目的决定论”与“手段决定论”的冲突

3、“动机论”与“效果论”之间的冲突

十、同一道德体系内部的冲突: (小题)

1、现有的道德状况与历史的道德积累的冲突

2、现有的道德水平与理想的道德要求的冲突

3、同一体系不同着眼点之间的冲突

十一、冲突的解决: (小题)

1、 对于不同体系的道德冲突如果跳不出冲突的圈子,就只能作出以下决定:或者在冲突的体系之间选择一个

较好的体系,或者放弃冲突的双方,寻求一种更为正确的道德体系。

2、 对于同一体系内部的道德冲突,我们只能比较道德价值的大小,建立道德价值的等级次序,择其大者而选

之。

第七章

一、医德评价的概念:医德评价活动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医院的各项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正确的进行医德评价,

对于促进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技术和医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医德医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德评价的作用: (简答)

1、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对医疗行为的善恶起到裁决作用。

2、调节和规范医疗从业人员的行为

3、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来说,医德评价可以揭示管理中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从而改进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

法,提高管理效率

4、对患者来说,医德评价可以使他们花最少的钱选择最好的医疗服务,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受到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5、科学的开展医德评价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投资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

三、医德的可评价性:

1、医学行为主体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2、医学行为主体实施的医学行为本身具有道德性质

3、医学行为的道德性质使其具有价值大小之分

四、医德评价的复杂性: p61

五、医德评价的标准:

1、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与健康长寿

2、医疗行为是否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

3、是否有利用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六、医德评价的依据 (小题) 理解

1、动机论与效果论

动机论认为,评价一个人行为的善恶,应当以他的主观动机为依据,与行为的效果无关。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惟动机论的主要代表

动机论的错误在于单方面强调动机是道德评价的依据,否认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

效果伦认为,评价一个人行为的善恶,应当以他的行为的客观效果为依据,至于动机如何,可以完全不必考虑。其著名代表是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者边沁和穆勒

马克思主义的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的观点,即必须从效果上检验动机,又从动机上看待效果,并把动机与效果统一到社会实践,反对片面的动机论和效果论。

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好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不好的动机产生不好的效果,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就能对医务人员的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

动机和效果并不总是相统一的,表现得比较复杂,离开效果,判断没有客观准绳;离开动机也必然会产生片面性,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2、目的决定论与手段决定论

目的决定论的代表耶稣会主义和马基雅弗利主义者认为,目的可以说明任何手段的正确性,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考虑手段的道德性质。

手段决定论的代表抽象人道主义者们认为,手段就是一切,手段是道德的,其行为视其为善;手段是不道德的,其行为视其为恶。

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为了达到医学目的,总是采取一定手段,目的与手段的一致性是医德行为选择的要求。 从医德行为出发,选择正确的医疗手段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有效原则 第二,最佳原则 第三,一致原则 第四,社会原则

3、行为体系及其评价

行为体系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 连环反应性

第二, 自组全息性

第三, 不完全对应性 (1)质的不完全对应性 (2)量的不完全对应性

行为体系的评价:重在动机,精评目的,细评手段,验证效果,统于行为

七、医德评价的三个途径: 社会舆论, 内心信念, 传统习俗

概念:社会舆论是指社会公众依据道德观念对某些人的行为、某种社会现象和事件表达的看法和反映出来的态度。 特点:1、认知范围具有一定群众性 2、对人们行为具有约束性 3、传播的幅度有它的广泛性

内心信念是指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恩那个把握自身,不可动摇的一种强有力的内在力量。

特点:1、稳定性 2、深刻性 3、监督性和约束性

传统习俗,即传统习惯和风俗,它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特点:1、形成过程的悠久性 2、支配人们行为的普遍性 3、作为衡量人们行为标准的稳定性

第十一章

计划生育并非单纯的以控制人口数量为其目的,同时还包括提高人口的质量。

一、 计划生育的到的依据:

1、 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渊源

2、 计划生育的提出

3、 科学人口理论支持计划生育

4、 生育观念的变迁与新型生育文化的初成保证计划生育的顺利实施

5、 控制生育技术的发展为计划生育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6、 计划生育的国际评价与战略前瞻

二、 避孕引起的道德争议:

1、 来自宗教的影响

2、 避孕技术和方法无效或低效,安全性差,副作用大,医学界也强烈反对

3、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口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避孕是不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

三、 医务人员在避孕操作中的道德要求:

1、 必须尊重病人,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2、 一切从有利于病人健康利益出发,选择最佳的避孕方式

3、 3、医务人员应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避孕方法,提高服务和指导工作的质量

四、 人工流产手术中对医务人员的道德要求

1、 知情同意原则

2、 高度的责任心

3、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权

五、19xx年,美国遗传学家斯特恩将优生学分为预防性优生学和演进性优生学 (小题)

预防性优生学又称消极优生学或负优生学

演进优生学又称积极优生学或正优生学

六、 消极优生中的道德:

1、避免近亲结婚 2、婚前检查 3、适龄生育 4、遗传咨询 5、产前诊断 6、围产期保健

七、 积极优生中的道德:

1、基因工程 2、人工授精 3无性繁殖

第十六章

一、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的方法将取出体外的精子经处理后注入女性子宫腔以帮助怀孕的技术。

二、人工授精的伦理问题:

1、谁是孩子的合法父亲

2、单身妇女是否可使用人工授精

3、精液商品化的伦理道德

三、体外授精的伦理道德:

1、体外授精的亲子关系问题

2、代孕母亲的问题

3、性别选择的伦理问题

4、受精卵和胚胎的道德价值地位

四、死亡的标准:

1、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

2、脑死亡标准

五、脑死亡:是指原发于脑组织严重外伤或脑的原发性疾病,致使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和永久的丧失,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全部死亡。

六、哈佛标准:

1、无感受性和反射性

2、无自主运动和自主呼吸

3、反射消失

4、脑电波平直或等电线

例外情况:1、提问低于32摄氏度。2、服用大量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七、确立脑死亡的意义:

1、有利于科学的界定人的死亡,更好的维护生命的尊严

2、有利于器官移植技术的展开

3、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八、赞成安乐死:

1、死亡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必然归宿,每个人都有生和死的权利

2、安乐死体现了对生命权(包括生存权和死亡权)的尊重

3、安乐死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九、反对安乐死:

1、生命是神圣的,生存是人最基本的权利

2、安乐死会带来医道与人道的冲突

3、就安乐死的对象来看,轻率的判定某些病人身患绝症是不科学的

4、安乐死不符合我国的法律

十、临终关怀: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支持与照护,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到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照顾

十一、临终关怀的道德原则:

1、照护为主的原则

2、适度治疗的原则

3、注重心理需要的原则

4、整体服务原则:a、对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给与关心和照顾b、为冰人提供全天候服务c、既关心病人自身,又关心病人家属d、既为病人生前提供服务,又为病人死后提供居丧服务

5、人道主义原则

十二、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

1、临终关怀符合生命价值论和公益论原则,体现了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强调义务论和公益论的统一

2、临终关怀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3、临终关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