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学 生 姓 名 ******

所 在 院 系 *********

专 业 *****************

学 号 *************

指 导 教 师 *******

20##年 8 月20 日

一、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

二、社会实践报告鉴定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意见,我利用假期时间,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公路交通、水利设施、供电、通讯和卫生、教育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主要运用对比的调查方法(与10年前基础建设情况的对比),对调查结果及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

一:溪南村概况

溪南村隶属于常熟市碧溪镇。目前,我村辖区面积为4.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797.48亩,共有28个村民小组,1159户,常住人口3247人,党员116人。

我村有五金机械、建筑装潢、服装服饰、针纺织等大小企业30多家,20##年全村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9000万元,利税超过475万元。村级可用财力达180万元。

二: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背景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村干部有效领导下,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建设,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为我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农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这些年,在“村村通工程”的指引下,村里每年投入近35万元进行道路建设,截止目前为止,在整个村里再也看不到一条土路。然而10年以前 ,我村许多地方的交通都以沙石路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者下雪天,满路泥泞。而且路面状况差,坑坑洼洼非常多,下过雨后村民常常笑称为“鱼塘”。

(2)农村供电顺畅,居民用电得到保障。20##年,全村完成电网改造。在完成改造以后,村里各组都安装了独立变压器,各户安装了独立电表。记得以前我村的变压器还是和邻村共用的,那时电网一出现故障则全村停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故障点不易确定。而现如今,改造后的一个变压器只供电给10至20户村民,如此一来出现问题可及时得到检修。另外,在前些年由于供电能力不足,在炎热的夏天往往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而如今在镇里新建110KV变电站以后,我村居民电力使用得到保障,除检修电路外,无拉闸情况。

(3)农村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早在1999年,我村就已经实现固定电话入户率100﹪。自从2001小灵通在我市推出以后,由于它单向收费的优点,小灵通在村民中发展迅速,截止20##年实现移动电话入户率100﹪。近年来,随着通讯收费的下调,手机的普及率也很快提高,目前村民中的手机持有率为2部/3人。自20##年开始,随着宽带的入户,村民家家购置电脑,与外界的通讯达到新的高度。出现问题后电信部门第一时间上门维修,工作态度较好。

(4)农村医疗卫生进步明显。20##年,我村投入10余万新建两处卫生所,每个卫生所配备6名专业医务人员,与镇卫生院紧密联系,保证小病就近治疗,大病及时转诊。从此村民可就近在医务所看病,为村内老人提供了很大方便。这与以前非专业的管理形成鲜明对比。在以前卫生所布局不合理,没有与镇卫生院形成有效组合,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并且投入严重不足,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普遍存在设备、技术落后、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因而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治病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较弱,使村民看病就医难,医治重大就疾病更难了。

(5)农村教育资源重新整合。20##年我镇原本分布零散,规模小的“中小学”,在政府的统一整合下,各中小学重新合并组建碧溪中心小学,碧溪中学,建成了规模较大,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学校。这里师资水平与市区的学校基本持平,在多次全市统考中名列前茅。我村的适龄学生统一进入这里就读。如今政府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杂费、讲义费和信息技术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6)农村环境改造。在村委会和村民村名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村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60﹪。20##年,全村限期进行老村改造,创建生态文明村。在此期间,全村统一填埋了早期遗留的露天粪坑,垃圾坑等。由村里出资派专人负责全村的垃圾清理工作。并对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进行水泥化拓宽,做到户户通水泥马路。由于村民富裕程度提高,不少村民购置了私家车,为此村里对村民住房进行统一重新规划,每隔十户开辟一块停车场,解决了由于历史问题造成的道路过窄,不能容纳两辆车迎面通过的问题。

三: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财政资金成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吸纳社会资金的数量相当有限。我村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正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而且随着其快速发展这种表现将更加明显。社会闲散资金难以进入缘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风险大、报酬率低等特点,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协调这方面存在的矛盾。

(2)某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一是土地目前都已经承包到户,在某些项目中协调占用土地的难度大;二是村里对基础建设项目的通报和宣传工作不够充分,至使村民对项目实施的认识浅薄,支持力度差;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协调不足,管理难度大,使得投入成本增加,原本就紧张的资金没有充分利用。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的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3)某些项目规划缺乏前瞻性,前期工作严重滞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到目前的状况,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虽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前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高质量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的项目不多,由于我村多数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长远利用。

(4)基础设施建设后期保养滞后。在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天灾及不可抗因素等存在损坏,蚕食等现状。村里对这些问题处理不积极,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比如,一户村民在村里道路改造时家中房屋仍为平房,但后来盖楼房时将地基垫高之后,一碰上雨天,门前的水泥路便成为一低洼处,积水情况严重。在向村里反应情况之后,村里答复施工队工期繁忙,要到今年12月份才能来维修道路。这样的答复显然不能让村民满意,在接下去几个月中,村民们都非常担心老人小孩的出行问题。

四:我有几个意见

(1)村领导在规划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之前应立足长远,突出重点,进一步完善规划。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民意,尤其是新村选址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成功的基础建设规划要先行,不能只求自己任期内的政绩,对村里长远发展毫无考虑,任着领导的意图遍地开花。同时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治理的随意性。

(2)村领导要为村民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做好我村对外宣传工作,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要敢于带动村民探索我村新的发展方式,不应将我村的发展方向定格化,模式化,这将很抓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动向。要“走出去”,只有同镇,市一级很好的联动,积极引入外资,才能让我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的明天。

(3)要加强工程建成使用后的保养工作。俗话说:三分建,七分养。对基础设施的养护应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养”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首先,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养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养护经费来源,建立养护经费保障机制。

(4)充分调动群众直接参与建设。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投入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政府决不能包办代替,只有调动村民直接参与建设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广泛宣传,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就永远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

 

第二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农村基础建设的情况,我们于2011年11月中旬,深入淮阴区北吴集、袁集、南陈集、王营等地实地调查了解等方式,对我区农村公路、通讯和卫生、教育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公路得到较大改观。现有区道154公里、乡镇道169公里、村道763公里、社道1200公里。1997年至2003年,硬化改造乡镇主干道8xxxx公里、新修水泥公路220公里,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水泥路和“半小时”交通。农村村村通公路率10xxxx,社社通公路率94.xxxx。

 农村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我区电话普及率居淮安市前茅,是淮安市第一个村村通电话的区。截止去年底,全区农村固定电话达6000xxxx部。农村电信事业的发展,为扩大农村信息交流、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现有中心卫生院4所,镇乡卫生院27所,村卫生室36xxxx,共有农村卫生人员126xxxx,其中乡村医生51xxxx。每100xxxx口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2.xxxx。2003年,完成了全区乡镇卫生院体制上划工作。为整合卫生资源,推进农村卫生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在全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此外,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改水受益人口达55.2xxxx人,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2xxxx。

    各类学校建设步伐加快。全区现有完全小学以上各级各类学校125所(9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21所初级中学,79所完全小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职业高中,3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3.24万人。现有教职工7249人,专任教师6581人。近年来,全区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共投入近3亿元先后在苏北地区率先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以及图书、体育艺术器材等“四项配套”工程。自2004年始连续3年高考本科达线超千人,引进近千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学一线。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现有在校生近万人,就业率达到100%,区职业高级中学05年、06年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培训就业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公路方面

   一是我区村社公路仅仅是毛坯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等外级公路所占比重达64.2xxxx,中低级路面和无路面公路所占比重达8xxxx以上,全区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率仅为1xxxx,难以发挥农村公路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二是村社道路管护难度大,改造资金严重不足。三是农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难。四是机构改革后,镇乡交管站职能并入村建站,存在从事村社道路管理专职人员少、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给道路的建设与维护带来困难。   

   (二)  农村卫生方面

     一是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同一镇乡所在地卫生院重复建设,重复投入,没有形成有效组合,造成卫生资源浪费。二是投入严重不足,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村医疗网点及村社卫生室虽面广,但普遍存在设备、技术落后、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服务水平不高、药物监督审计失控等问题,因而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治病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弱,使农民看病就医难,医治重大疾病更难。三是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四)农村教育方面

     全区中小学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多数学校教学实施不完善,存在无实验、教学仪器,运动场小,学生吃住环境差等诸多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责任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因此,各级各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抓好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建设与管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明确区、街道、镇(乡)、村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事权,建立事权与责任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分级负责制,并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惩。区委、区政府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对街道、镇乡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二)立足长远,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与实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先行。全区建制调整后,应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对相关规划作调整,并认真组织实施,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1、按照《淮阴区公路建设规划》和今年交通工作会对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快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本着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彻底改造农村公路,在保持一定宽度同时,一次性硬化道路路面,避免低档次的多次重复改进。2、完善《淮阴区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医疗机构布局,有效利用和合理布局卫生资源。3、认真实施《淮阴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针对目前中小学分散、入学高锋期已过的实际,结合全区建制调整,适时对全区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其余镇乡宜各设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有可靠生源的非乡镇只设置教学点,以集中人、财、物力办好学校。

   (三)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政府应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积极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加大对农村公路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等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区92xxxx公里农村公路即将进行油路和水泥化改造,改造资金投入巨大,建议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即上级补助一点、地方政府筹集一点、农民一事一议解决一点。加大乡镇卫生院人事、财务、管理已上划卫生主管部门管理,建议区有关部门协助做好经费上划,保证农村卫生投入适度增长。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1xxxx的资金补助,努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逐步安排资金,加快实现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目标。坚持分步实施、重点投入原则,扩大中小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政府办教育行为,确保区级财政教育支出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依法实现财政对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多渠道筹集学校建设经费,大力发展校办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及市级财政支持。同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保证各级财政教育专项经费全额用于教育。

   (四)采取切实措施,真正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严格履行基建程序,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是生命。要严格基建程序,做好勘查设计、质量监管、施工监理等工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比照市政设施建设的做法,对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实行终生制。

   2、加强已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三分建、七分养”,应高度重视已建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对蚕食、毁坏、侵占、污染公路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对《公路法》未涉及的村社公路路政管理,建议参照区乡道进行管理并落实管理责任,形成区、镇(乡)、村统一的管理体系。鉴于目前镇乡交管人员少的实际,建议在现有事业单位中进行调整,落实专职人员,明确其职责,切实加强对村社道路的管理工作。

3、 重视办好职业教育,按照“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各项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建议规划建设依托金加工等支柱产业的职业学校,走产学结合的联办路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