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校稿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香甜的果肉

活动目标

1. 认识几种水果,并通过看、摸、闻、尝等方式了解各种水果及果肉的特征。

2. 体验学习和操作的欢乐,丰富知识经验。

活动准备:

水果(葡萄、苹果、西瓜、香蕉、桃子)、水果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夏天来了,很多香甜可口的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你都吃过哪些水果?

二、了解果肉的特征。

1、 认识水果。

老师准备了好多种水果,看看小朋友认不认识它们? 说一说它们都长的什么样?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

桃子是圆的,是绿色的。

西瓜的皮是绿色的,圆形,很大。

甜瓜是黄色的,椭圆形。

??

摸一摸,掂一掂有什么感觉?

桃子是软软的,皮比较光滑。

西瓜摸起来滑滑的,硬硬的,抱着很沉。

甜瓜硬硬的,皮比较光滑。

??

2、认识果肉。

水果的里面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切开西瓜,观察西瓜皮(称为果皮),西瓜瓤(称为果肉),西瓜子(种子)的颜色,位置,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找一找吃西瓜时主要吃哪个地方,尝一尝什么味道?

小结:水果可以吃的部分,就是核和外层薄皮之间的部分,我们通常称之为果肉。 以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几种水果,了解它们的果肉的特征和味道。

三、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桃子、西瓜,苹果等水果的特征。小朋友还应该知道水果营养非常的丰富,它含有好多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我们要多吃水果,吃完的果皮不能乱扔。还要爱护果树瓜地。

活动延伸与建议:

让幼儿了解水果都长在什么地方。

1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昆虫大家族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昆虫的欲望。

活动准备:

海报一张,昆虫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一封信,打开来一看,原来是毛毛虫写的海报。

出示海报:毛毛虫要过生日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生日会。

师:你们猜猜有哪些小昆虫来参加他的生日会呢?

二、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

1、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逐一贴出小蚂蚁、知了、蜜蜂、蜻蜓、瓢虫、蜈蚣和蜘蛛的图片。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昆虫来参加毛毛虫的生日会呢?

师:蜈蚣和蜘蛛来参加毛毛虫的生日会,毛毛虫为什么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

毛毛虫是怎么说的呢?(小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

毛毛虫的昆虫朋友哪些地方一样?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昆虫,都有六条腿,有头、胸、腹,也有翅膀。

2、毛毛虫的秘密

师:毛毛虫邀请昆虫朋友参加它的生日聚会,毛毛虫是昆虫吗?,为什么呢?

小结:毛毛虫长大了会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那时候它就有头、胸、腹还有翅膀,所以它也是昆虫。

三、通过操作再次巩固幼儿对昆虫特征的了解。

今天我们班也有昆虫要去参加生日聚会,我们看看它是谁呢?

请幼儿按照昆虫的特征把昆虫图片找出来。

四、交流分享: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找的昆虫图片举起来,让老师看看你们找的对不对?

活动延伸与建议:

去户外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昆虫。

2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找空气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无色无味的特征。

2、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准备:

空箱子,每组一盆清水,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气球、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请幼儿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空气)

二、引导幼儿认识空气。

1、了解空气的特点。

师:出示事先准备的一只空箱子,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用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然后说一说礼物的特点,(鼻子)没有气味,(耳朵)没有声音,(手)摸不到……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

老师问:“大家能猜测出老师的礼物是什么吗?”

幼儿自由发表后,把箱子打开,请小朋友看一看,空气没有颜色,透明。

用塑料袋子把“礼物”取出来:老师拿起塑料袋,放入箱子中,张开袋口,然后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

为什么带子鼓起来挤不动了?塑料袋里有什么?(空气)。

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袋子鼓起来了)

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2、空气在哪里。

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找到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找到空气呢?” 请幼儿试着利用手中的材料去找到空气。

组织交流:“大家刚才玩的真起劲,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玩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别人是怎样玩的,这样我们就能学会更多的玩法了。”

(幼儿交流:塑料袋装一些空气,气球或吸管吹一些空气,玻璃杯扣一些空气等方法。) 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找到了空气呢?

(塑料袋和气球鼓起来了;对着手吹吸管感觉有风,把吸管插进水里吹水会冒气泡……)

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3、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老师:“为什么说空气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呢?大家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请幼儿闭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里缺少空气。)

请幼儿做深呼吸再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这次我们能坚持一会了,不是那么憋的慌了,因为我们吸进肚子里空气了。)

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呢?(动植物)

小结:所以的人、动物,还有许多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3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风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能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人造风,并认识到它们的成因。

2、知道风的作用和危害,乐于了解自然现象。

活动准备:

电风扇、扇子、吹风机、气筒、纸板、吸管、气球、吹气玩具、吹风玩具、 书、雨伞、风车、有关龙卷风的碟片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道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好吗?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二、探索感知风的存在。

师:风儿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已经藏起来了,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把风找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手扇、嘴吹、跑等方法感知风的存在。

师: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风?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

三、探索风的形成。

师:我们的手扇动是怎样产生风的?

(手的扇动使周围的空气形成了流动,于是就形成了风)

师问:哪些物品还可以制造风呢?

生:扇子、打气筒、电风扇、吹风机等!

师:电扇是怎样制造风的?

电扇的扇叶高速旋转,使空气流动起来,就产生了风。

四、自然界的风对人类的影响。

师:风有什么作用?

好处: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可以吹着帆船跑的更快、风力发电、热的时候会觉得凉快等等。

师:如果风太大了,就会给人们带来很多危害。龙卷风会把人吹飞、房子会吹坏,给人类带来危害等等。

请幼儿观看龙卷风的视频,了解龙卷风的危害。

五、分享交流。

请幼儿结合日常经验讲一讲还知道哪些风?它们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小风车转转转

活动目标:

1、知道风能使风车转起来,探索风的大小与风车转速之间的关系。

2、乐于动手,会用卡纸等简单材料制作风车。

活动准备:

风车、卡纸、图钉、剪刀、带橡皮的铅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风车,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风车,并启发幼儿让风车转起来。

4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

请幼儿说一说、玩一玩。

2、讨论风车的转动原理。

师:风车为什么会转动?风车的转动和风有没有关系呢?

引导幼儿发现风车转动和风的关系。

老师今天请小朋友自己利用桌子上的材料制作一个小风车,然后选择一块空地玩一玩风车,看一看风车的转动到底和谁有关。

二、幼儿学习制作风车。

老师出示风车制作图纸,并且示范制作风车的过程。

然后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剪刀、铅笔和图钉,让幼儿学习制作风车。

三、通过实验感知小风车转动的速度与风的大小有关。

1、提出假设。

师:有了风,小风车就会转动起来。那么怎样使你的小风车转动的更加快?

2、自由探索,验证假设。

师: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小风车转动的更加快。

3、讨论交流。

你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小风车转得更快?

4、小结。

小风车的转动与风有关系,我们在奔跑的时候,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风车转动的快;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风车就转动的慢。

四、总结。

我们学会了制作小风车,也明白了小风车转动的一些原理。拿好你的小风车,我们到操场上玩一玩,比一比谁的小风车转动的更加快。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有趣的转动

活动目标:

1、发现并了解“转动”现象,在操作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

2、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活动准备:

人体图一张、音响、彩色记号笔、筷子、线圈、伞、风车、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老师做转胳膊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

师:我的胳膊是怎样动的?

2、请小朋友找找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

交流:请你来试一试,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

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二、转动物体。

1、给幼儿提供各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哪些东西可以转动?它们是怎样转动的?

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

5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在玩的,并请幼儿演示不同材料的转动,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

小结:所有转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在黑板上画出“中心”),物体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就是转动。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物体转动时的中心。

1、出示人体挂图,请幼儿找找身体的不同部位围绕哪里在转动,并用彩色记号笔表示出来。

2、请幼儿再一次动手操作,试一试找出不同物体转动时的中心,并用记号笔表示出来。

3、互相交流:你发现它们是围绕哪里在转动?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 出示课件或图片,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轮子“手拉手”

活动目标:

1、认识齿轮,初步了解齿轮运转的原理。

2、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

能被观察到的时钟内部结构、自行车、齿轮玩具。

活动过程:

一、观察钟表,认识齿轮。

1、请幼儿观察钟表内部结构,认识齿轮。

师:你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样子的?

2、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介绍“齿轮”——这种轮子上有一个接一个的“牙齿”。 师:齿轮和齿轮之间是怎样连在一起的?

师:当一个齿轮转动的时候,其它齿轮是怎样的?

3、帮助幼儿观察一个齿轮转动可以带动其它齿轮一起转动。

二、发现大齿轮能带动小齿轮更快的转动。

1、将自行车倒置,观察它的齿轮。

师:自行车前面的齿轮和后面的齿轮有什么不一样?

转动脚踏板,请幼儿观察链条怎样带动小齿轮转动?请幼儿数一数,转动一次脚踏板时,后轮转了几圈?

2、总结:大齿轮能带动小齿轮更快的转动。

三、用齿轮玩具制作齿轮组,感知齿轮运转的原理。

师:怎样才能让两个齿轮一起转动起来?

请幼儿利用齿轮玩具验证自己的猜想,看看能不能让两个齿轮同时转起来。 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小结:只有当齿轮互相咬合的时候,一个齿轮才能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起来。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齿轮的运用。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里还可以见到齿轮吗?引导幼儿说出音乐盒、摩托车等。 出示课件或图片,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火车跑起来

活动目标:

6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1、通过操作感受磁铁有不同的两极,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体验实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U形磁铁、圆形磁铁、条形磁铁、纸盒、铁丝、瓶盖、剪刀。

活动过程:

一、展示火车,激发兴趣

教师演示用改变条形磁铁两极的方法使小火车自动连接起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请幼儿观察怎样放磁铁可以让火车连起来?

二、操作磁铁,感受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让幼儿观察条形磁铁,发现它的两边有什么不同。再请幼儿用两块磁铁反复尝试,感受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小结: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S)”和“北极(N)”,当两块磁铁的相同磁极接近的时候就会相互排斥;当两块磁铁的不同磁极接近的时候,就会相互吸引。

引导幼儿认识U形磁铁和圆形磁铁的两极,并且感受这两种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加深理解。

三、动手实验

教师出示图纸,演示如何制作小火车。知道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在玩游戏的时候请幼儿想办法怎样把更多的小火车相互连接在一起,怎样使小火车相互推动。

四、分享交流

实验完成后,请幼儿说说磁铁怎样放才能让两个小火车连在一起,在此巩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概念。

7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砂子里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磁铁从砂子里分离出铁屑。

2、通过观察了解磁铁不同位置的磁性大小不同,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活动准备:

砂子、塑料板、U形磁铁、条形磁铁、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分离并认识铁屑。

教师出示砂子,请幼儿猜想如果用磁铁吸砂子,会发生什么事情?

请幼儿动手操作,把吸出来的铁屑集中到玻璃板上。观察铁屑的颜色,用手摸摸铁屑,认识铁屑。

二、感受磁铁不同位置磁性的大小。

启发幼儿猜想将磁铁放在铁屑下方,铁屑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儿实验,把磁铁放在铁屑盒下方来回移动,观察铁屑的变化,哪里的铁屑最多,哪里的铁屑少?并把结果表示在记录纸上。

用不同形状的磁铁实验,把结果表示在记录纸上。

三、交流分享。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验记录描述自己的发现,磁铁哪里的铁屑最多,哪里的铁屑少?各种形状的磁铁把铁屑变成了什么形状?

总结:U形磁铁、条形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所以我们看到两端的铁屑最多;中间的磁性最弱,所以中间的铁屑最少。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它们可以怎么分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科学经验,借助工具对物品进行分类。

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喜欢探索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活动准备:

硬币、积木、发卡、曲别针、乒乓球、瓶盖、石头、铁盒、玻璃球、(米粒)、磁铁、水箱、天平、漏勺(水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带领小朋友玩大风吹游戏,感受按人的不同特征分类。

师:大风吹,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师:吹所有男孩子(女孩子、穿裙子的??)。然后男孩子就蹲下。

二、介绍材料,进行分类。

师: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们看看都有什么?

师:这些材料可以怎样分类?请幼儿进行猜想。

教师介绍工具磁铁:这是什么?这有什么用?哪些材料可以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引导幼儿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借助工具对材料进行分类。

教师介绍另外几样工具,请幼儿说一说如何通过这些工具对材料进行分类。

三、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自由选择工具进行分组操作,并把分类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老师进行个 8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别指导。

四、分享交流。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表讲讲自己是怎么分类的,可以小朋友之间相互讲讲,也可以由小朋友讲给大家。

总结:磁铁可以区分开铁的材料,水箱可以将沉的和浮的材料分开,漏勺可以分离颗粒大的和颗粒小的材料,天平可以按照一定的重量标准对物品进行区分。工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会转弯的小苗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生长的方向性。

2、学习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活动准备:

两块同样大小透明的玻璃、两根皮筋、水槽、黄豆种子、吸墨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植物是否都是直着向上生长的?植物能不能横着长或者倒着长。请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记录下来。

二、动手实验,验证猜想。

1、带幼儿进行种植实验。将吸墨纸铺在玻璃上,然后将发芽的黄豆种子夹在两块玻璃中间,用皮筋固定,然后放在水槽里,然后把水槽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2、每两天把夹有豆芽的玻璃板调换一个角度。请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指导幼儿记录观察结果。

三、分享交流。

请幼儿讲讲自己观察记录的结果,说一说植物的根是朝着什么方向生长的,植物的芽茎是朝什么方向生长的。

总结:植物具有类似感官的性能。它的根部永远朝地心方向发展,而其芽茎则朝相反的方向生长。

四、结合实际,加深印象。

请幼儿观察长在半山腰或者墙壁的植物,看看它们是向着什么方向生长的。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落叶树和常青树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树叶进行观察比较形成初步的落叶树、常青树的概念。

2、认识几种常见的树木,发展幼儿观察与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树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并收集树叶,激发孩子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彩色的树叶真美丽。教师带来幼儿到户外看一看秋天树叶有什么变化,请幼儿收集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树叶。

二、观察树叶,按颜色归类,了解树叶的差异。

1、引导幼儿先说说自己带来的树叶,再按照树叶的颜色进行分类。

2、比较不同颜色树叶的差异。

9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师:你手中的树叶有几种颜色?(黄色和绿色)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两种颜色的叶子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呢?幼儿操作得出:黄叶子面积大,绿叶子面积小

师:请小朋友摸一摸两种颜色的叶子,说说自己的感觉。幼儿通过触摸得出:黄叶子薄薄的、软软的、表面粗糙。绿叶子厚厚的、很坚硬、表面光滑

3、哪些树木到了秋天会落叶?哪些树木到了冬天光秃秃的?还有哪些一年四季是常绿的?

教师与幼儿一起概括常绿树、落叶树:有些树到了秋季,树叶很快就枯黄落下来,最后树枝上是光秃秃的,这些会落叶的树,我们叫它们落叶树。

告诉幼儿常青树并不是不落叶,常青树的叶子长老了也会落下来,但新的叶子也在不断地长出来,所以树上总有绿色的树叶。

三、幼儿按照落叶树和常青树进行分类。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树的树叶,它们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请分别将常绿树和落叶树放在两个筐子里面,对树叶进行分类活动。

活动延伸与建议:

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认识各种树木,找一找常绿树和落叶树。然后把它们的树叶收集来,制作树叶标本。

10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翻跟头的小硬币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硬币的运动帮助幼儿理解振动产生声音。

2、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精神,启发幼儿寻找发出声音的振动。

活动准备:

鼓和鼓槌、硬币、锣。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导入活动。

教师在不同的位置发出声音,请幼儿闭上眼睛找出老师发出声音的位置。

师:那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动手实验,探索振动发出声音。

师:小朋友们,小硬币是个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台,还要用鼓槌为她伴奏她才肯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硬币在跳动。

师:为什么小硬币会跳舞呢?

教师敲响大鼓或锣,请幼儿分组来轻轻触摸敲响的鼓或锣,感受它们的振动。

小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三、寻找其它发声物体振动的部位。

师:是不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会振动。请小朋友们试一试。

1、请幼儿用手轻摸自己的喉咙处,感受发声时的振动。

2、找一找其它乐器如吉他、钢琴、铃鼓等发出声音时哪里在振动。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谁发出的声音

活动目标:

1、 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物品的不同质地、不同大小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

的;

2、 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制造声音,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筷子、钥匙、不同质地的纸、塑料袋、瓶盖、瓷杯等各种材料,皮筋、纸盒、剪刀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

玩游戏“听听我是谁”,请几位小朋友站在前面分别说同样的话“听听我是谁”,请下面的小朋友闭上眼睛猜一猜。

师:为什么小朋友能听出他们是谁呢?

小结: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二、动手操作,感受不同材料的声音

1、教师引导小朋友认识各种材料。

2、师:请你们尝试一下,用这些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来,看谁最能干。

幼儿自由尝试,老师观察指导。

3、交流讨论

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如揉、敲、摇等)请幼儿展示自己制 11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造声音的方法。

他们的“乐器”是一样的吗?那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呢?小结:不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三、动手制造声音

1、向幼儿介绍“小竖琴”的制作,把皮筋逐一套在坡度架上。

2、请幼儿拨动皮筋听声音,比较松紧不同的皮筋发出的声音。

小结:皮筋拉的紧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就高,皮筋拉的松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就低。 活动延伸与建议:

与幼儿一起拨动小竖琴并唱出简单的音阶。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声音放大器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的传播是不一样的。

2、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活动准备:

手表、记录表、纸筒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二、幼儿实验并记录。

请幼儿分别用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的方法和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听到的声音大。

记录实验结果。

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三、实验用纸筒自制声音放大器。

1、老师引导幼儿制作纸筒。

2、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3、记录实验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四、介绍其它使声音放大的方法。

医生用的听诊器,把手拢在耳朵边,都能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活动延伸与建议

用自制的声音放大器听一听小朋友心跳的声音。

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贝尔和电话

活动目标:

1、了解科学家发明的故事,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2、学会制作纸杯电话,复习有关声音传播的知识。

12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活动准备:

纸杯、棉线、剪刀。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讲解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激发幼儿发明的愿望。

二、动手制作纸杯电话。

1、用剪刀在两个纸杯底板中央位置各打一个小孔,在使用剪刀的时候注意安全。

2、把棉线的两头分别穿过纸杯的两个孔,并把纸杯里面的棉线打上结。

三、用纸杯电话进行通话实验。

请两个小朋友一组试一试,拉直电话线的纸杯电话和弯曲电话线的纸杯电话,哪个听起来更清楚。

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四、交流分享。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讨论纸杯电话为什么能让对方说话的声音更清楚。 总结:纸杯使发出的声音聚拢,棉线可以把声音从一边传播到另一边,所以用纸杯电话听到的声音更清楚。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跳舞的豆子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学习对植物比较性观察的方法。

活动准备:

黄豆、杯子、盘子、水。

活动过程:

一、讨论引入。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使幼儿了解植物需要阳光、水和养料。

二、实验操作。

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压一压观察干燥的黄豆是什么样子的。

启发幼儿讨论猜想“在杯子里装满黄豆,然后加上一些水,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介绍实验步骤,把装满黄豆和水的杯子放在盘子上,每隔5分钟记录观察黄豆的变化,教师指导幼儿做观察记录,统计掉出来的豆子的数量。

三、活动分享讨论。

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压一压泡过水的黄豆和干燥的黄豆有什么不同。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黄豆才开始没有掉出来,后来又掉出来了。

总结:杯子里面的水被黄豆吸收,黄豆就会不断膨胀,于是有的黄豆就掉了出来。如果植物得不到水,它就会萎缩。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冬天的变化

活动目标:

1、感知冬天的季节特征、冬天的植物、动物和人们的活动的变化。

2、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有关冬天的图片、幼儿已了解一些冬天的特征(活动前教师让幼儿向爸爸妈妈了解)。 活动过程

13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一、冬天来了

提前将幼儿分好组,由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玩找冬天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二、讨论冬天的变化

1、冬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但是冬天到底在哪里呢?前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开展寻找冬天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冬天,找到了吗?

我们的发现:幼儿交流对花草树木的观察情况。(了解冬天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的记录:由幼儿交流天气变化的情况和气温的变化。(冬天气温低、会下雪结冰) 我们的感受:说说冬天人们衣着和生活的变化。(人们穿厚衣服、户外活动变少等) 我们的资料: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幼儿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者和老师一起收集的资料,讲讲有的动物冬眠过冬,有的动物换毛等)

三、了解祖国各地的冬天。

结合图片,教师介绍南方和北方冬天的差异,例如春城昆明一年到头都像春天,冬天也和春天一样,植物繁茂,郁郁葱葱,鲜花盛开,冬天的温度也比较高,很少下雪、结冰。人们穿着单薄。

活动延伸与建议:

用画笔记录下美丽的冬天。

14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钓“鱼”比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食盐能使冰加快融化的特性。

2、知道其它可以加速冰块融化的方法。

活动准备:

食盐、冰块、盘子、绑有线绳的筷子。

活动过程:

一、介绍材料导入活动。

小朋友都知道我们可以用鱼缸和鱼钩钓鱼,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鱼钩,请小朋友看看它和钓鱼的鱼竿有什么不一样。

请小朋友讨论用这样的鱼竿是否能钓上冰块。怎样才能把冰块钓起来。

二、进行钓冰块实验。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在已经准备好的冰块上洒一些盐,把绳子的一头放在冰块上。等冰块再次冻住以后,提起“鱼竿”看看冰块是否被钓起来了。

2、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3、交流讨论。

幼儿介绍实验结果,一起讨论为什么能用毛线钓起冰块。

总结:盐可以加快冰块表面融化,当冰块再次冻住的时候,绳子也被冻住了。 活动延伸与建议:

其它加快冰块融化的方法:请幼儿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冰块快速融化,并试一试。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噼里啪啦的静电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以及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

2、在实验操作中体验探索的乐趣,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塑料尺、气球、盛有小纸屑的盘子、玻璃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给小朋友变魔术:用一根塑料尺吸纸片能吸起来吗?老师再把塑料尺在头发上反复摩擦,就能吸起小纸片了。

请幼儿讲一讲老师是怎么做让小棒把纸屑吸起来。

二、实验过程。

1、猜想:请幼儿猜想塑料尺在哪里摩擦还可以吸起来小纸片。

2、操作:幼儿尝试用塑料尺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交流分享:请小朋友说说塑料尺在哪里摩擦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么做的?(请几名幼儿演示并讲解自己的做法,再让大家都试一试)

小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

三、实验过程二。

出示气球,请幼儿想想除了尺子可以吸起纸片外,气球行不行?请幼儿操作,可让幼儿在衣服上、辫子上、头发上、脸上进行磨擦。

1、用磨擦过的气球去接近同伴或自己的头发会出现什么情况?

2、磨擦过的气球用手去接近它,会怎么样?

15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3、磨擦过的气球往毛衣上放,往墙上放呢?

让幼儿自由操作,并说说操作过程及结果。

活动延伸与建议:

生活中的静电:在冬天,很多东西因为摩擦而互相吸引,当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脱衣服的时候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甚至有时还能看到小火花,有时在用手摸金属的时候还会感到触电的疼痛。

如何避免静电呢?穿棉制的衣服,用木制品而不是塑料制品等。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生鸡蛋熟鸡蛋

活动目标

1、用看一看、掂一掂、照一照的方法区分生鸡蛋熟鸡蛋;

2、喜欢动脑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生鸡蛋、熟鸡蛋、浓茶水、手电筒、透明杯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熊妈妈煮好了熟鸡蛋,可是调皮的熊宝宝却把生鸡蛋和熟鸡蛋都放在了一起,熊妈妈着急了,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区分开来。

请小朋友讨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帮熊妈妈。

二、实验操作

1、教师准备一枚生鸡蛋和一枚熟鸡蛋,请小朋友们摸一摸、看一看、摇一摇,找找它们有什么不同。

2、用手电照一照,用茶叶水泡一泡,看看生鸡蛋和熟鸡蛋有什么不同。

3、把两只鸡蛋在桌子上转一转,看看它们转起来有什么不同?哪一只旋转的快。记录实验结果。

4、请小朋友讲讲自己的发现。

总结:生蛋表面有污点,熟蛋比较干净;生鸡蛋用手握着比熟鸡蛋温度低些;生鸡蛋摇动有晃动,熟鸡蛋没有;生鸡蛋有透光感,熟鸡蛋没有;生鸡蛋旋转速度慢时间短,熟鸡蛋旋转速度快,时间长。熟鸡蛋泡了茶叶水后颜色会变深。

活动延伸与建议:

用蛋壳做漂亮的装饰画或手工。

16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乒乓球不哭

活动目标:

1、感受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2、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乒乓球、矿泉水瓶子、小盆子、冷水和热水。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导入。

教师出示被踩瘪了的乒乓球,请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乒乓球恢复原来的形状。

二、实验操作。

1、教师出示冷水和热水,请小朋友猜想把乒乓球放在冷水里和放在热水里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记录自己的猜想。

2、请小朋友亲自实验,把瘪了的乒乓球分别放入冷水中和热水中,记录操作结果。 注意:在用热水时老师要在旁边辅助,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热水中的乒乓球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小结:热水能使密封在乒乓球里面的气体不断膨胀,就能帮助乒乓球恢复原形。

三、实验操作二。

1、请小朋友猜想把装过热水的矿泉水瓶迅速放入冷水中,会有什么变化?记录自己的猜想。

2、老师操作,小朋友们观察。老师先往矿泉水瓶中倒入适量的热水,然后很快把热水倒出来,把瓶盖盖紧,把瓶子放入冷水中,请小朋友自己观察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请小朋友讨论,为什么矿泉水瓶会变瘪了。

小结:热水使瓶子里面的空气膨胀,瓶子里面的空气减少。当把瓶子放入冷水中后,空气遇冷收缩,所以瓶子就变瘪了。

四、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温度计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原理;铁轨、地板之间有缝隙就是为了防止热胀冷缩时损坏。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动物的脚丫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常见动物的脚丫,并了解每种动物的脚丫都有自己独特的构造和功能。

2、热爱动物,对了解动物有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和各种动物脚丫的特写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做游戏:小手小脚在哪里。

请孩子看看数一数自己有几只脚,说说小脚有什么本领?

教师带领幼儿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感受脚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幼儿辨认这是谁的小脚丫。

1、动物的小脚丫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出示动物小脚丫的图片,让幼儿找一找是哪种小动物的脚。

17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2、 请幼儿仔细观察,说一说每种动物小脚丫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有几个脚趾头,并记录。

小鸡的脚丫尖尖、小鸭的脚丫扁扁、小猫的脚丫像梅花、大象的脚丫大又圆、马儿的脚丫长又长、壁虎的脚丫带吸盘

三、再次辨认小脚丫,了解各种动物脚丫的功能。

小鸡的脚上有长长的指头,可以让它们扒开泥土找到小虫子,美餐一顿。

小鸭的脚趾间有蹼,像小船桨,可以帮助小鸭在水里游的更快。

马的脚很坚硬,可以在坚硬的路面上奔跑也不怕疼。

大象的脚很大,可以支撑大象庞大的身体,让它不容易陷进地里。

小猫的脚上有肉垫,走起路来没有声音。

壁虎的脚上有吸盘,在墙上走也不会掉下来。

活动延伸与建议:

继续寻找其它动物的小脚丫,丰富幼儿知识。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会认路的植物

活动目标:

1、通过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的趋光性,知道阳光对于植物的重要作用。

2、巩固对植物进行观察记录的技能。

活动准备:

纸盒、纸板、胶带、裁纸刀、花盆、种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一个迷宫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师:植物会不会走迷宫呢?出示提前制作好的迷宫盒,请小朋友们讨论。

二、实验过程。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制作迷宫盒。

2、把种子种在小花盆里,然后放在迷宫盒的最里面,在迷宫盒的侧面开一个洞,然后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3、提醒幼儿在浇水记录的时候不要长时间打开盒盖。每两天记录一次植物的变化。

三、交流分享。

请幼儿出示自己的结果,讨论植物是怎样走出迷宫的,为什么植物能够朝着出口生长。 总结:植物身体里面具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指挥植物向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种现象叫做植物的趋光性。即使进入迷宫盒的光线十分微弱,也能使种植的小苗弯弯曲曲地朝着有光亮的方向生长。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神秘的信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帮助幼儿了解可以写密信的材料。

2、在科学小实验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探索的热情。

活动准备:

水杯、水、小苏打、碘酒、毛笔、搅拌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密信,激发幼儿兴趣。

昨天老师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教师从信封里拿出密信,请小朋友看看,信上到底写了 18

科学中班(上)教师参考

什么东西。

二、通过实验,呈现密信的内容。

师:信上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呢。请小朋友们进行猜想。

教师将密信变成多份,分给小朋友们,请幼儿分组进行探索。教师观察,发现好的方法。

幼儿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教师示范实验:用毛笔蘸些碘酒,在密信上轻轻涂一遍,密信的内容就会显现,教师读信的内容,幼儿欣赏。

为什么无字的密信遇到碘酒,就会现形呢?

小结:写信的时候老师是用苏打水写的,干了以后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当苏打遇到碘酒的时候,就会显现出颜色。

三、幼儿实验。

1、制作写信的“神秘药水”:把苏打倒入水杯中,用搅拌棒搅拌。

2、写信:请幼儿用毛笔蘸着苏打水在纸上画出想表达的东西。

3、现形:用碘酒把神秘信的内容变出来。

4、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延伸与建议:

请幼儿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制作神秘的信。

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