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高级职称高校教师思考题参考答案

3.论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新思维?

1、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应该分两步走,一是确立过渡性主体;二是由过渡主体到真实主体。

2、建立或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理论。首先,新的理论要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理论所产生的教育教学弊端,带给人们清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教学方法改革铺平前进的道路;其次,新的理论要符合实际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建立新的教学方法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3、构建新教学方法的框架。教学方法框架可以按学科统一设定,也可以按方法类型统一定制,指导上明确具体,防止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

4、建立教学方法改革服务体系。普遍开展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教学改革工程,学校需要建立教学方法改革服务体系,为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以及学生提供更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支持。

5、建立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改革的成果需要得到承认,教师为此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

6、建立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涉及到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且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直至考试考核都需要进行深刻变革,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比原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试分析激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1、优化教学工作中的薪酬分配体制。

要提高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高校应该不断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不仅在学术领域实行按优分配薪酬制度,在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领域也要实行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酬薪分配方案,将教师的薪酬收入与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工作业绩、创新成果等直接挂钩。

2、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 在职称的评定上, 打破以往的一次评定,终身享用的职称评审制度,打

破以往的论资排辈传统。其次, 在量化考核上,高校应调整以往的片面的、不合理的评价理念、模式和方法。

3、高校要为教师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

课程改革创新需要教师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已有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对教学内容、过程等进行研究和创新,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4、高校管理者的重视是课程改革与创新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

要提高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各个层次教师的被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

5.试论国外教师考核制度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说过:“??大学教师要指导、激励学生刻苦钻研,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学生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这意味着科研成果是高校老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国高校在科研成果的考核中指出,规定每个教师不仅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还要在指定的国家级、省部级期刊上发表,实质上是存在量的规定,没有根本性质的要求。同时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主要具体评价指标,科学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教学工作量的评价方面,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只重视量的多少不重视质的高低。在这种考核体系下,教师为达到评职称晋升等标准,大量发表学术论文,这样形成的论文不仅没有质量的保证,还往往对高校的学术风气产生极坏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学术造假的现象。因此,高校应该变通考核评价体系,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有重点的相对评价。更多的尝试运用目标管理评价考核模式,使得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与所在院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使评价考核真正起到促发展的作用。此外,通过一定程度的弹性评价考核来弥补评价规定本身的不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和衔接性。

6.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专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学习心理适应是大学生面临的首要心理问题。部分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不能调整学习心理、产生焦虑、无法学习。因此,专业教育中及时贯彻成才教育、乐活理念、合理就业理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焦虑的重要途径。

2、通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自我认识的深入、生命意义的探寻、个性的优化、情绪的化解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通识教育是贯彻全人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当前,通识教育的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设定的积极心理目标具有很大的契合度。

3、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从当前高校广泛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是一种有效的形式。目前,“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411网络是高等学校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4、心理咨询与朋辈心理辅导的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个人的长才发展与也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心理咨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朋辈心理辅导员来自大学生,是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二者结合发挥的是协助和心理支持以及信息沟通的作用,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功能。

 

第二篇:20xx_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_作业_思考题_高校教师_初级职称

高校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

1.简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436字)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大众化,正向普及化阶段发展。19xx年,我国高校开始连续扩招,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20xx年,教育部宣布我国正式步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可以说,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大众

1化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态势。我国将着力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发展:1.

明确高校定位,打造大学的特色品牌。我国高校可以参照国外的分类方法,按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大类。2.重视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3.发展个性化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按照因材施教原则,帮助学生找到最能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4.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育,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而是要借助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践锻炼。5.转变教育质量观,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现有的高等教育评价机制,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象的发展变化,不能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2.如何理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488字)

1.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作为社会文化的轴心,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1

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科学的文化,它拒绝一切思想观念和教条的禁锢与束缚,始终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求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学术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科学的创新和发展。2.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与社会文化发展大学不仅用先进的文化培养各种优秀人才,而且在此过程中将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源源不断地传递到社会,对社会文化起着积极的导向和辐射作用,是引领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力量。现代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即有着特殊的文化使命,是各种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3.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目标追求、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广大师生员工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当前我国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3.论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新思维?(478字)

1、确立教法改革的过渡主体、真实主体。过渡主体由校院两级的教学管理者与骨干教师组成,一旦教法改革由试点走向普遍并成为教师实践行为,就可转向真实主体,即把教改主动权、自主权交给教师,让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2、要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理论所产生的教育教学弊端,带给人们清新的理念,为教法改革铺平前进的道路;要符合实际教改的需要,为建立新的教法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3、构建新教法的框架按学科统一设定,也可按方法类型统一定制,都应做到指导上明确具体,防止实施过程中随意性。4、建立教法改革服务体系,由学校及部门主管领导、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和课程教学论的专家以 2

及在教法改革中取得成功经验的教师组成。院系制定具体规划和实施措施,教改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服务。5、建立教法改革评价体系。模式上注重对改革的形成性评价,内容针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投入、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与能力等方面。6、建立教法改革的激励机制。从尊重教师的劳动、劳动成果出发,从教师的关心出发,包括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优先考虑投入教改的教师,为积极投身教法改革的教师带去实惠,提高其声誉和地位。

4.试分析激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485字)

1、优化教学工作中的薪酬分配体制。不仅在学术领域实行按优分配薪酬制度, 在进行课改与创新领域也要实行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酬薪分配方案,将教师的薪酬收入与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工作业绩、创新成果等直接挂钩。

2、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祛除重资历、轻能力的现象,体现公平性和竞争性。使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年轻教师得到认可,同时促进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积极性。既把承担课题、论文数量多少及课时数多少作为量化考核一部分, 也把课程改革与创新活动纳入。还要考虑到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3、要为教师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尽可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请进来,使每个教师都有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机会。中青年教师是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主力军,最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创新精神,也是进行课改与创新最得力的人选。4、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激励机制,领导重视是保证,公平和公正的薪酬分配制度和量化考核体系是关键。只 3

有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激励机制真正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 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且成为常态, 高校教育教学才能朝着良性的道路健康、稳定地发展, 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