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主要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析:

机会成本:当把某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获得一定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的收入就是所获得收入的机会成本。

需求:需求是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其他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 4.消费者的嗜好 5.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6.政府的消费政策 7.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1.厂商的目标 2.商品本身的价格 3.其他商品的价格 4.生产技术的变动 5.生产要素的价格 6.政府的政策 7.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价格的计算:                                           

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点E,E就是均衡价格。     

需求增加曲线向上移,需求减少曲线向下移                            

                                                               

                                                              

计算题: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假定电视机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Ed=2.当价格为500元,即P1=500元,销售量为100台,即Q1=100台时,总收益TR1为:

                 TR1 = P1·Q1 = 500*100 = 50000元

  先假定电视机的价格下降10%,即P2=450,因为Ed=2 (Ed=需求量变动比率/价格变动比率)所以销售量增加2*10%=20%,即Q2=120台,这时总收益TR2为:

                 TR2 = P2·Q2 = 450元*120 = 54000元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的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理由:生理或者心理的原因。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者减少。、

第二,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第四章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内在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是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内在不经济:内在不经济是指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

内在经济的成因: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械设备。

                第二,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内在不经济的成因: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

                  第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

  以Q代表某种生产要素的量,ΔQ代表某种要素的增加量,以TR代表总产量,以AP代表平均产量,以MP代表边际产量,则这三种产量可以分别写为:

                     TP = AP·Q

                     AP = TP / Q

                     MP = ΔTP / ΔQ

计算:作业题4-1

▲第五章

短期成本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短期总成本STC: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SAC: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SMC: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长期成本长期是指厂商能根据所要求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

长期总成本 LTC:长期中生产一定两个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长期平均成本 LAC: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 LMC:是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如果以FC代表固定成本,以VC代表可变成本,则有:

STC = FC + VC

Q代表产量:

STC / Q = FC / Q +VC / Q

SAC代表短期平均成本,以AFC代表平均固定成本,以AVC代表平均可变成本,则

SAC = AFC +AVC

SMC代表短期边际成本,以ΔQ代表增加的产量,则

SMC = ΔSTC / ΔQ

计算:

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 = Q³- 10Q² +17Q + 66

(1)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部分

(2)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

  VC(Q)  SAC(Q)  AVC(Q)  AFC(Q)  SMC(Q)

解:TC(Q) = Q³ - 10Q² + 17Q + 66---固定成本FC

VC(Q) =Q³ - 10Q² + 17Q  ------可变成本

SAC = TC / Q = Q² - 10Q + 17 + 66 / Q -----短期平均成本

AVC = VC / Q = Q² - 10Q + 17  -------平均可变成本

AFC = FC / Q = 66 / Q  ---------平均固定成本

SMC = d TC /d Q = 3Q² - 20Q + 17 -------短期边际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

1.社会的供给与需求相等,从而自愿的到了最优配置,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2.在长期均衡是所达到的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使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

3.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的价格也是最低的,对消费者有利、

缺点:

1.各厂商的平均最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

2.产品无差别,这样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这样他们就没有能力去实现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不利于技术发展。

4.在显示仲完全竞争的情况是很少的,而且一般来说,竞争也必然会引起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的优点:

1.有些垄断尤其是政府对某些公用事业的垄断,是不以利润为目的的,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

2.垄断厂商有更雄厚的资金与人力,从而能更有力地促进技术进步、

缺点:

1.在完全垄断下,垄断厂商可以通过高价少销得到超额利润,这样会使资源无法的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2.垄断厂商控制了市场也控制了价格,他所定的价格往往高于完全竞争时的价格,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福利、

第六章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劳动曲线为什么是向后的

劳动的供给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一般来说,当工资增加时劳动会增加,但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继续增加,劳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会减少,这是因为,工资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不足以抵消劳动的负效用,从而劳动就会减少。

▲第七章

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计算:

支出法:

个人消费支出(C

耐用品  非耐用品  住房租金  其他劳务

私人国内总投资(I)

厂房  设备  居民住房  企业存货净变动额(年终存货一年初存货)

政府购买支出(G

联邦政府支出  州与地方政府支出

净出口

出口(+进口(—)

--------------------------

总计:GNP

Y = C + I +G + ( X - M )---净出口

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收入NI    个人收入PI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GNP —折旧 = NNP

NNP —间接税 = N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 +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 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 PI

PI 个人所得税 = PDI = 消费 + 储蓄

计算:作业题

第八章

失业:凡事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失业率:衡量一个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就是失业率。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的影响:

1.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从而影响投资。

2.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而使雇主的实际利润

3.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①充分就业②稳定物价③经济增长④国际收支平衡

2.       财政政策:①政府购买②转移支付③税收

3.       货币政策:①公开市场业务(最重要最灵活的手段)②调整再贴现率③调整法定准备率

结合经济形势论述宏观经济政策:

20##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稳定,将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货膨胀趋稳的基本格局。与此同时,在实体经济、金融市场与外围环境方面,又面临风险与隐忧。因此 多数会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20##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降”态势,预计GDP增长8.7%左右,CPI上涨4%左右,经济运行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2、成本上升压力持续存在导致经济步入结构调整阵痛期;3、房价居高不下仍然是广大百姓最为关切的社会问题;4、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经营最为困难;5、国内部分地方和企业对全球经济调整的趋势性要求反应迟钝。

  20##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如果20##年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不出现二次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把“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有所减弱,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货币政策则主要加大对表外业务的控制力度,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进入真正稳健状态。在这一国际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8.7%左右;且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 方 经 济 学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15.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16.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关系。他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17.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当一个经济变量

发生1%的变化时,由它引起的另一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它和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18.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公式:e = dY/dX"X/Y19.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一点变化到另一点时(两点间),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公式:(无法显示,请自己补充)20.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d=(无法显示,请自己补充)21.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s=(无法显示,请自己补充)2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相关商品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XY =(无法显示,请自己补充)。当EXY >0时,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23.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消费者收入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M=(无法显示)当EM<0时,说明该商品是劣等品;当EM>0时,说明该商品是正常品;当EM>1时,说明该商品是奢侈品;当0>EM>1时,说明该商品是必须品。24.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那么他们互为替代品。他们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 >0。25.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那么这两种商品为互品。他们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 <0。26.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所减少。即,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富裕程度越高,食物的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27.市场界定:判断一个市场该包括哪些买者和卖者。28.套利:人们从一个地方低价买进,从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第二章:效用论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2.基数效用:把效用用基数1,2,3……等来度量,并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比较运算。基数效用不仅可以表示出组合A的效用是大于还是小于组合B,还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小多少。3.序数效用:把效用按偏好大小从低到高排列,并标号。这

样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还是小,但并不能知道大/小多少。序数效用论有三大假设: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4.边际量: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量。5.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用字母TU表示。6.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字母MU表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8.消费者均衡: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MRS12=P1/P29.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对一定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10.保留价格:消费者为每一单位的商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1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量和实际支付的总量的差额。用字母CS表示。12.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有3大特征:1)假定效用函数连续:两条无差异曲线间还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位置距原点越远的效用越大。2)无相交: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3)凸向原点。13.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公式:MRS12=-dX2/dX1 。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1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15.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图)16.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17.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不同收入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图)18.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19.收入效应:当价格变小时,会引起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会改变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20.替代效应:假设价格下降时,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为保持原有效用水平而改变对两种商品的

购比例。21.补偿预算线: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和效用不便的分析工具。22.正常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23.低档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24.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需求曲线正斜率。25.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并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只要经济行为者所做出决策的结果不止一个,就会产生不确定性。26.期望效用:消费者不确定的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27.风险厌恶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资产期望值的效用大于在风险条件下持有资产的期望效用的经济主体。(图)第三章:生产论1.生产者:厂商或企业,它是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它由三种组织形式:个人、合伙、公司制企业。生产者的本质— 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以减小交易成本。他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1.交易成本:围绕交易契约产生的成本。(损失+费用)2.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公式:Q=f (K,L),技术水平给定时,就有确定的函数形式f.3.生产要素:指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4.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又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它指在任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的投入数量间都存在的固定的比例关系。要素间不可相互替代。公式:Q=L/u=K/v5.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要素间可部分替代的齐次生产函数。公式:Q=ALαKβ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增;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减;当α+β=1时,规模报酬不变,此时α、β分别表示L和K在生产过程中相对重要程度。6.短期(生产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7.长期(生产论):生产者可以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8.不变投入:产者在短期内无法做出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9.可变投入:产者在可以做出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在长期内,所有要素的投入都是可变的。10.总产量TP:一定的可变要素的投入对应的最大产量。11.平均产量AP:总产量与可变要素投入量之比。公式:AP=TP/L12.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的量。1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规律)

当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连续增加并超过特定值时,赠机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14.等产量曲线: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等产量线有3大特征:1)远离原点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2)不相交;3)凸向原点15.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一种生产要素的量时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公式:MRTSLK=-dK/dL1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长期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量是递减的。17.等成本线:在既定成本和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数量组合的轨迹。18.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19.扩展线:在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扩展线是一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点(即MRTSLK=w/r的点)的轨迹。扩展线是长期中企业扩张的最优路径,是一条特殊的等斜线。20.规模报酬:(长期)所有生产要素以同比例变化的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产量增加比例大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比例小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比例等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不变。21.规模经济:要素投入比例可变时,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包括规模报酬这种特殊情况。第四章:成本论1.机会成本:当指单一资源有两种以上用途时,使用他的人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当指一项活动时,活动中所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的和。2.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3.隐成本: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要素的总价格。例如,动用自有资金和土地,并妻子经营管理。4.总成本:所有成本之和。公式: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5.企业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是一种超额利润。公式: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6.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属于隐成本,不包括在经济利润中。7.短期成本:在短期内,企业要达到目标产量,所需要的成本。短期内企业只能改变一部分要素投入而不能改变调整全部要素,所以短期成本划分为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8.长期成本:在长期一切要素投入量均可改变,所以

长期成本指长期内企业为达到墓边产量所用的成本,都是可变成本。9.规模经济:也称内部经济。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10.规模不经济:也称内在不经济。当生产扩大到一定规模以后,再继续扩大规模,会使经济效益下降。11.外在经济: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以来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12.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以来的外界环境恶化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降低。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1.市场:从事物品买卖的场所或接洽点。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益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分类: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2.行业: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行业类与市场相同。3.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产品同质,并实现了资源完全流动,完全信息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4.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描述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的曲线。5.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既定价格下厂商的产量是随意,因为单个厂商的产量对于邮大量卖买者的市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6.总收益: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公式:TR(Q)=P"Q7.平均收益: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公式:AR(Q)=P8.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增量。公式:MR(Q)= P+ dP/dQ"Q=P(1-1/ed)9.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公式:MR=MC10.收支相抵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0,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要附图)11.停止营业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V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负,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此时,厂商的收入全部用来弥补可变成本(要附图)12.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与愿意接受的总支付的差额。(图)13.成本不变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产生影响。14.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上升。15,成本递减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下降。16.消费者统治: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

一基本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表现为“货币选择”。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证明了这一点。第六章:不完全竞争市场1.不完全竞争市场:除了完全竞争市场外,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类: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2.垄断市场:整个市场只有唯一的厂商的市场组织。特征:它的产品无相近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无潜在竞争者,有完全的价格决定权。3.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达到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巨大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产量只有一个企业生产出来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规模,且可满足市场需求。行业内总会出现某厂商凭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先达到这一规模,从而垄断整个行业,形成自然垄断。4.垄断厂商需求曲线:由于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垄断厂商需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5.垄断厂商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下方,总收益曲线呈倒U型。(画图)6.价格歧视:为获得更大利润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7.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商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保留价格)出售。厂商占有了所有的消费者剩余。8.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收取不同价格。厂商部分占有消费者剩余。9.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群体收取不同价格。垄断厂商根据不同需求价格弹性划分不同市场,定价/产量原则:MR1=MR2=MC ; P1/P2=(1-1/ed2)/(1-1/ed1)10.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上有许多厂商,生产、销售由差别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非常相近的替代品,且厂商进入、退出市场比较容易。垄断竞争市场在现实中存在比较多,厂商有一定的定价权。11.生产集团: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相近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叫做生产集团。12.虚构的产品差别:以消费者的主观和想象为基础的产品差别,如:广告,商标造成的产品差别。13.垄断竞争产商需求曲线:d——某厂商改变价格,其他厂商价格不变时,该厂商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是该厂商主观的、事前的、预测的需求曲线。D——某厂商改变价格,其他厂商价格也改变时,该厂商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是客观的、事后的、实际的需求曲线。(图)14.理想的产量:把完全竞争企业长期平均成本LAC最低点的产量称为理想的产量。(图)15.多余的生

产力: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差称为多余的生产力。16.非价格竞争:由于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的差异性,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手段来和其他厂商竞争,扩大自己的销量。17.寡头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其他厂商很难进入该行业。分类:纯粹寡头行业——产品无差别,差别寡头行业——产品有差别。18.古诺模型: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又称“双寡头模型”。它假定每一个厂商都被动的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的产量,并同时决策。双寡头模型结论可推广到n个寡头厂商的情况。19.古诺均衡:只有两个寡头厂商,且每一个厂商都被动的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的产量并同时决策时,所达到的均衡。公式:QA=QB=1/3Q20.斯威齐模型:又称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它描述了寡头市场上价格刚性的现象。它假定一个厂商价格提高时其他厂商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当这个厂商价格降低时其他厂商会跟着一起降价。所以,场上面临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和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21.博弈论: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22.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23.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艘构成的均衡。24.博弈均衡: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状态。25.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自己的策略。26.无限重复博弈:同以博弈在时间的变化中,无限期的重复下去,参与者谁也不知道哪一期为最后一期。27.有限重复博弈:同以博弈延时间变化只重复有限的次数。28.卡特尔: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共谋卡特尔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都获得一定好处。29.囚犯的困境:个人理性导致机体非理性的代表,不合作状态是均衡。(支付矩阵图)第七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1.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认为,只有当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在要素使用上才达到了利润的最大化。每一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各自对生产所作的贡献(各自的边际生产率)作为报酬。目的是为了证明资本主义是一个按劳取酬的社会。2.引致需求:厂商对要素的需求不是为了自己的消费需求,而是为了把他们生产为产品得到利润,是一种间接的需求,是由

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所引发的需求,因此把厂商对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3.完全竞争厂商:当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也是完全竞争时,该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4.卖方垄断厂商:当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是非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却是完全竞争市场时,该厂商称为卖方垄断厂商。5.买方垄断厂商:当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却是非完全竞争市场时,该厂商称为买方垄断厂商。6.边际产品: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得到的产出的增量。用MP表示。7.边际产品价值:它表示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公式:VMP=P"MP8.边际收益产品:它表示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公式:MRP= MR"MP9.边际要素成本:它表示在买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公式:MFC= MC"MP ≥w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1.保留自用:资源拥有者不是将所有要素都提供“要素供给”以获得收益,而是将剩下的部分留作自己使用。2.价格扩展线:在不同要素价格下,所有满足要素在获得收益和保留自用两者间分配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点的轨迹。(PEP图)3.土地的“自然供给”:指土地面积不由人为决定,是自然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变化而变化。4.要素的服务价格:由于使用要素所要支付的报酬。5.要素的源泉价格:要素本身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如机器的价格。6.租:要素报酬中,对要素供给不产生影响的部分。7.地租:专指土地供给为固定不变时,使用土地的(服务)价格。8.租金:供给不变的要素(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地租是特殊的租金。9.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不变的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准租金=固定总成本+经济利润(图)10.经济租金:噢素雅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若从要素收入中减去一部分,并不影响要素供给,这一部分就是经济租,它等于生产者剩余。(图)11.欧拉定理:又称分配净尽定理。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公式:Q=L"MPL+K"MPK12.洛伦兹曲线:描述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关系得曲线。从洛仑兹曲线凸向横轴的程度可以看出分配不公平的程度。(图)13.基尼系数:描述社会分配不公平程度的系数。公式:G=A/(A+B)其中,A是洛仑兹曲线中的不平等面积。A+B是完全不平等面积。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1.局部均衡:单个市场的均衡,

不考虑其他市场的影响和关系性。2.一般均衡:将所有相互关系的各个市场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供求平衡的状态,即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价格的综合决定。3.瓦尔拉斯定律:在一般均衡状态下,社会总收入=总支出。公式:∑PiQis=∑PiQid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社会成交量。4.拍卖人/瓦尔拉斯均衡试探过程:瓦尔拉斯假定市场上存在一个“拍卖人”,他报出一组价格,家户和厂商报出自己的需求量,若供给等于需求,则按此价格成交;若供给不等于需求,则不成交。拍卖人再调整报价,再进行下一轮家户和厂商报出供求量,直到供给=需求。这一价格便满足一般均衡。这个过程叫做瓦尔拉斯均衡试探过程。5.超额需求函数:市场需求相应减去市场供给得到的函数。公式:Zi = Qid - Qis6.自由物品:超额需求函数都在纵轴的左边,即不存在一个正的价格使得供给=需求。但当P=0时,仍可以达到均衡。这样的物品叫做自由物品,指相对来说并不稀缺的物品。7.经济物品:在超额需求函数中,存在一个正的价格使得供给=需求。这样的物品叫做经济物品。8.不动点定理:有界闭凸集合到自身的连续映射存在一个不动点。第十章:福利经济学1.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陈述经济行为及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实证经济学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试图从一定的社会判断的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3.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即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分配。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得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政策问题。4.帕累托标准:如果至少有一个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5.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资源配置状态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状态变好,而没有人的状态变坏,则认为这种改进的状态是“好”的。利用帕累托标准衡量为“好”的状态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6.帕累托最优状态:当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时,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7.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分为:交换的最优条件MRSAXY=MRSBXY,生产的最优条件MRTSSLK=MRSDLK,

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MRSXY=MRTXY。(埃斯渥斯盒状图)8.契约曲线:也称效率曲线。所有满足帕累托条件的点的轨迹。9.生产可能性曲线:在给定要素数量条件下,所有在要素最优配置下所能生产的一对最优产出的轨迹。(图)10.边际转换率MRT: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在既定要素数量条件下,要多生产一单位的某种产品必须放弃的生产另一种的数量。边际转换率MRT是递增的。11.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关于社会所有个人效用水平的函数。W=W(UA,UB,UC……)12.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社会偏好相同的两种组合效用UAUB的各种组合的曲线。(图)13.不可能定理:由于社会偏好次序包含内在矛盾,缺乏次序传递性,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14.市场社会主义:研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是否可以通过政府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15.兰格模型:可由中央计划局来为生产资料定价,再由供求调整,达到供求平衡。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市场失灵:现实的系本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垄断、外部效应、公共产品、不完全信息。2.免费乘车者:人们不想支付就想消费。这种情况发生在非排他性商品上,即该商品MC=03.寻租活动: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为获得垄断地位而获得垄断利润的活动。4.反托拉斯法:政府制定的反垄断法律。5.外部影响:单位经济行为人的活动对社会上其他人(非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而无法通过价格补偿。6.外部经济: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这会导致这样的私人活动往往低于社会要求水平,存在搭便车现象,导致该活动过少的资源配置。7.外部不经济:个人从其活动中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这会导致这样的私人活动往往高于社会要求水平,和该活动过多的资源配置8.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把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结果最终都是有效的。即即使存在外部性也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9.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10.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物品。11.纯公共物品:不支付便可消费的物品。即具有非排他性,又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其中,23属于准公共物品。 竞争性 非竞争性排他性 1私人物品 2俱乐部产品非排他性 3公共资源 4纯公共产品12.集体选择:所有参加者依据一定规则,

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13.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与政府行为相关的集体选择问题的理论。14.决策成本:按规则通过某项方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15.外在成本:按规则通过的某项方案与某些参与者意见不一致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16.工资效率:效率/工资。17.逆向选择:当信息不完全时发生的情况。(自己补充含义)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2.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3.名义GNP:用现行货币表示的,未扣除同伙膨胀因素GNP 的值。4.实际GNP :以一个基期为基准,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GNP的值。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6.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去向:消费者。7.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去向:其他生产者。8.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9.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10.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新住宅的增加。11.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12.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13.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14.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5.政府采购:G,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他包括:……16.转移支付:Tr,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他包括:…………17.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NX=X-M18.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9.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的部分。20.国民收入:NI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利润21.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2.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3.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24.增长率:指GDP的增长

率。25.经济周期:围绕着增长趋势线进行的,多少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收缩的经济活动。26.实际GNP趋势线:当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实际GDP所经历的变化路线。27.产出缺口:衡量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额。28.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29.消费价值指数:CPI 一个典型消费者购买一揽子固定商品和劳务的费用。30.生产价值指数:PPI一个典型生产者生产一揽子固定产品的成本。31.人力资本:体现于劳动中的生产知识和生产能力。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时的产出。2.非计划存货投资:即非意愿投资。是产出超出需求的部分。3.消费函数:描述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C=C(y)4.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得比率。MPC=d C/d Y,0<MPC<APC<15.平均消费倾向: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APC=C/Y6.棘轮效应:形容上去容易下去难。某一内生变量随外生变量上升而上升,下降而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很小。7.示范效应: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不时独立的,而是依赖于其他主体的行为。(不准确)8.永久性收入:消费者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是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距此刻越近权数越大。9.乘数:当自主性支出变化一单位时,所引起的产出变化大于一单位。这个引起的产出变化量的值就是乘数值。10.平衡预算乘数:政府采购和税收变化相等的数量而使政府的预算(bs)不变,所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变化对政府收/支变化的比率。(不一定=1,第二版书上是错的)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主投资:当利率r为零时也能有的投资量,即投资中不受利率影响的部分。2.自主性支出: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支出部分。即放影响支出的变量为零时仍然存在的支出。3.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MEC4.投资的边际效率:当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但如果每个投资者都增加投资会导致资本品价格的上升,这使投资者的回报率比原来缩小,这个缩小了的利率就是投资的边际效率MEI5.托宾的”q”说:q=企业市场价值(股票)/企业重置成本,当q>1时会有新的投资。这表明了股票价格对投资的影响。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r与产出y之间关系的曲

线。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的利率-产出组合都是使i=s的组合,即实现产品市场均衡的组合。IS:r=-{1-β(1-t)+m}/b "y +A/b7.货币的需求: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又3大动机。8.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应付日常开支。9.谨慎动机:也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10.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已不分货币的动机。11.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了,有价证券的价格也不会再上升了只能下降,因此人们受理持有多少货币都不会去购买有价证券,流动性偏好趋于无限大,这时即时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也不会再下降了。12.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L=M/P)的收入与利率的关系。LM:r=k/h"y+(M/P)/h13.凯恩斯区域:当投机需求曲线为水平时,LM也会出现一段水平区域。此时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效。14.古典区域:当利率很高时,投机需求为零,LM会出现竖直区域,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15.中间区域:LM正斜率的区域。16.IS—LM模型:把商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和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商品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模型,即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和货币市场间联系得理论模型。17.商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收税和支出以便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目标: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做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的作用。4.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映,而是对由货币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的现象。5.凯恩斯极端:当LM曲线水平、IS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6.古典主义极端:当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的情况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当政府使用一种政策时,同时以另一种政策相搭配,以稳定经济。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失业率: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人口数3.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更换工作、找新工作。4.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5.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

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6.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失业。特点:即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7.周期性失业:因经济萧条或衰退时,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8.充分就业: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9.自然失业率:无货币因素干扰,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他包括:自愿失业、摩擦失业、结构失业。他与国民收入无关,与制度有关。4%-6%为正常范围。10.奥肯法则:GDP每增长3%,失业率下降1%。或若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会导致GDP低于潜在GDP2%-3%。奥肯法则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到。11.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行动。包括:所得税、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财政制度。但是他的作用有限,只能调节国民经济的波动幅度,不能改变其方向。1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经济繁荣时用紧缩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使用扩张财政政策,以保证稳定总需求。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问题:财政预算。14.补偿性的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紧缩性财政政策。15.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现实收支平衡而影响政策的制定。16.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收支平衡,而不用每个年度都保持平衡。17.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政府的预算盈余。BS*=ty*-G-TR18.法定准备金率:在现代银行制度中,央行规定商行必须留一个比例金额用于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19.超额准备金率: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这个比率叫做……20.基础货币:银行借以货币扩张的基础。等于通货加法定准备金加超额准备金。H=Cu+Rd+Re21.再贴现率:商行向央行贴现/借款的利率。也就算和央行向商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放款的利率。22.公开市场业务:央行以货币购买债券,从而增加货币存量;或卖出债券减少货币存量的一种经常使用的,缓和的货币政策。23.道义劝告:央行运用自己图书的地位和权威,对商行和其他机构进行劝告,以影响贷款和投资,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24.系统性风险: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变动而影响所有证券收益的风险。是每个持有者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风险。

25.非系统性风险:由于市场、行业、企业本身特殊因素给个别企业证券带来的风险,是可以避免的。26.“单一规则”货币政策: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27.货币创造乘数:Km=M/H货币存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利率效应:价格变动引起的利率同方向的变动,而投资和产出反方向变动的情况。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上升,人们所持有的货币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实际价值会降低,人们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减少的效应。3.总需求曲线:保持自主性支出和货币供给不变,但允许价格变动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价格和产出的组合。表示价格与均衡产出之间的关系。公式:y=γA+δM/P4.总供给曲线:在所有可能物价水平上,社会所用厂商所生产出的GDP的值。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结合起来,用来表明产出与价格两者均衡水平的决定的模型。6.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他表示总量投入与总产出的关系。7.潜在产量:充分就业产量,指在现在自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y*8.劳动市场均衡:动市场供求平衡时就达到了均衡,此时Nd=Ns9.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上的垂直线。(古典)10.短期总供给曲线:当工资具有向下刚性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具有正斜率的曲线。11.凯恩斯萧条模型总供给曲线:将短期总供给曲线简化为一条反L型曲线。它表示当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潜在产出以后,需求的增加只能带来几个的上升,而产出不在改变。当经济严重萧条时,社会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和资本,当产量增加时,价格水平并不乏上变化。12.货币中性:或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同比例的变化,而实际变量(y、N、r)无一变化的情况。当供给曲线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时,货币就呈中性。第十八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一般了解)1.绝对优势:一国生产一种产品比另一个国生产这种产品技术更先进或成本更低,我们就说该国生产该产品具有绝对比较优势。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生产该产品具有比较优势。3.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中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的产品。4.劳动密集型产品:生

产中需手工操作,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品。5.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商品生产不仅需要劳动,还需要资本、土地等要素。(看书了解)6.规模经济理论:在规模报酬递增时,一国不生产所有商品,而生产一部分,以扩大规模,得到规模效应的效益。7.最惠国待遇:一国对待所有缔国的待遇必须都想同8.国民待遇:一国给缔约国的企业和人民与本国公民、企业形同的经济待遇。9.金本位制: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10.国际贸易政策:各国政府通过补贴、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11.汇率:也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或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分为间接标价和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12.倾销:在国外出售一种商品的价格比国内出售的价格低,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都构成倾销。13.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央行允许本国货币的买卖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的干预。14.浮动汇率制:一国央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15.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固定,汇率波动仅限于一定幅度内。16.法定贬值:固定汇率制度下,外国通货由官方行为二升高时,本币发生的贬值。17.管理浮动:央行干预外汇买卖,试图影响汇率。18.国际收支平衡表:在一定时期内,系统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一切经济交易、收支状况的报表。采用复式计帐法,分为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官方储备项目、误差与遗漏项目。19.净投资收入:本国在外国货的的资产的利息利润减去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利息利润。20.购买力平价PPP:当一单位本国货币能在本国或外国购煤同样一揽子商品时,两国就处于购买力平价上。21.一价定律: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相同。22.实际汇率:用同一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e=E Pf/P23.马歇尔—歇纳条件:若一国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的和的绝对值大于1,那么本币贬值可以改善收支状况。24. J曲线:一国货币贬值,经常账户收支状况会先恶化,再改善,呈时间上的滞后。相反,一国货币升值,经常账户收支状况会先改善,再恶化。25.资本完全流动:资本在国际间流动投资者能在他们选定的任何国家以低交易成本,迅速而无限量的购买资本。26. BP曲线:在国际收支平衡状态下,利率与产出的关系。在资本成完全流动时,BP水平;当资本非自由流动时,BP呈正斜率。BP曲线以上代表顺差,下面部分代表逆差。27.内部均衡:国

内各市场的均衡。28.外部均衡: 国际收支的平和。此时BP=029. CF资本项目结余:资本流入-资本流出,资本的净流入。30.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将标准IS-LM模型扩展为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的开放经济的分析。也就是将IS-LM与水平的BP曲线相结合。31.以邻为壑的政策:若浮动汇率制下,异国经济出现失业,央行可进行干预使本币贬值,以增加净出口,从而拉动总需求。塔是输出失业或损害其余世界来创造本国就业的方式。32.竞争性贬值:各国都试图通过货币贬值来吸引世界需求。33.菲利普斯曲线: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脏率此消彼涨的关系的曲线。第十九章:经济增长理论1.经济增长:产量总量的增加,或人均产量增加。Gt=Yt-Yt-1/Yt-1 gt=yt-yt-1/yt-12.经济发展: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它包括经济增长以及生活质量、社会结构制度等总体进步。3.有保证的增长率:Gw,是使企业家感到满足的增长率。只有之际增长率大于等于Gw时,企业家才会满意,;从而又愿意进一步实现类似增长的心态;既由企业家感到的满足而得到增长保证。4.自然增长率:当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时,这个增长率叫做自然增长率。此时:GA=GW=GN5.不稳定原理:哈罗德模型中,实际增长率一旦与有保证增长率偏离,经济活动不但不能自我纠正,而且会发生更大偏离,经济连续上升或连续下降,呈现剧烈波动。6.资本深化:资本的增长是的人均的资本也在增加,资本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7.资本广化: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本增加会使新增人口得到和以前一样水平的人均资本。8.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若要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边际量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公式:f’(k*)=n (附图)9.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在经济未充分发展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济达到充分发展阶段,收入分配经逐渐趋于公平。它假设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力最大。(图)10.加速数:它表明产量波动与投资的关系,表示总产出变化对投资的加速作用。公式:v=It\Yt-Yt-111.乘数—加速数模型:将乘数与加速数结合建立模型,它表明了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形成了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12.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经济活动沿总体趋势线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运动。包括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13.绝对趋同:若两国有相同的储蓄率s、人口增长率n、技术水平以及相同生产函数,则他们的稳态增长率相同且会达到同样的稳态收入。14.条件趋同:若两国有相同的的人口增长

率n、技术,但是储蓄率s不相同,则他们的稳态增长率相同,但稳态收入不同。15.索洛剩余: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一种衡量,不能用要素的变化加以解释的生产水平的变化。16.AK模型: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假设Y=A"K,GA=s"A,储蓄率 s对经济增长率GA有影响。第二十章:通货膨胀理论1.通货膨胀:当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形成了通货膨胀。2.通货膨胀率:从一时期到另一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公式:л=Pt-Pt-1/Pt-13.消费价格指数:CPI人们购买同一揽子商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比上基期价格。4.温和的通货膨胀:每期物价上升百分比在10%以内的通货膨胀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5.奔腾的通货膨胀:每期物价上升百分比在10%—100%的通货膨胀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6.超级的通货膨胀:每期物价上升百分比在100%以上的通货膨胀称为超级的通货膨胀。7.恶性的通货膨胀:每期物价上升百分比在1000%以上的通货膨胀称为恶性的通货膨胀。8.平衡的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中,每种商品的价格按同比例上涨。9.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中,每种商品的价格按不同比例上涨。10.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同伙膨胀。指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11.瓶颈现象: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以后,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不足而是成本提高,从而引起的的现象叫做瓶颈现象。12.瓶颈式的通货膨胀: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以后,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不足而是成本提高,从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叫做瓶颈式的通货膨胀。1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供给成本的提高(如工资的上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14.工资—价格螺旋:工资和价格上涨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的进一步提高,这样在通货膨胀时易产生价格与工资形成螺旋式上涨运动。15.结构性通货膨胀: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正趋向衰落的部门及非开放部门在工资和价格上要求“公平”,要求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正迅速发展的部门及开放部门“看齐”,要求赶上去,结果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16.通货膨胀螺旋:通货膨胀通常有一种惯性,会一直保持下去或增强。17.价格调整曲线:解释通货膨胀率л与通货膨胀压力y-y*/y*之间关系的曲线。18.动态总需求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л与总需求y关系的曲线。19.动态总供给曲线:是产出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20.牺

牲率:政府有时采取降低国民收入为代价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GDP损失累计百分比出一世纪通货膨胀降低量就叫做牺牲率。21.异端稳定计划:除了运用常规货币、财政政策外,还使用工资、物价直接干预的措施,以消除恶性通货膨胀。22.痛苦指数:ч+л,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和叫做痛苦指数。痛苦曲线:带来相同痛苦的ч和л的各种组合。23.希柏斯模型:用失业把通货膨胀降低到什么程度,至少部分的取决于决策者的意识形态(决策者认为的痛苦曲线的形状)。第二十一章:其他流派1.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不同,理性预期认为人们在进行预测时,总是以自己尽可能收集到的信息作为依据。理性预期模型说明,规则的经济政策不会对实际经济行动产生影响。只有当经济体系受到预料之外的冲击时,才会使实际产量偏离其正常轨道。显然,这一结论部分地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有效性。2.卢卡斯批判: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大多是根据参数固定不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但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将使得这些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政策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自然率假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由资源、制度、习惯、市场结果等因素决定的自然就业率水平。4.李嘉图等价定理:无论政府是以课税或举债方式来增加税收,对人们经济行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是无差别的,即从最终效应来看,政府为其支出筹措资金而选用的特定融资手段对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均不构成影响。理性预期学派复活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为了驳斥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观点,力图从根本上证明财政政策无效。根据李嘉图学派的观点,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能准确地预见到无限的未来。因此,在政府支出增加的情况下,消费者理性地预见到目前发行的国债等于未来的税收,消费者则会像政府现在增加税收一样减少消费,这样政府增加的支出与消费者消费的减少正好相等,总需求不变。因而,国债对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既不起什么作用,也没有什么害处。可见,承认了李嘉图等价定理便从根本上否定了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短期总量调控政策的有效性。5.菜单成本: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或费用,正和饭馆由于价格变动而重新印制菜单价目表一样。虽成本数值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次数很多,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它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

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刚性的重要理由6.效率工资:为了保持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厂商愿意支付比平均工资稍多一点的工资,否则,工人易于外流到其他的厂商,而为了补充流失的工人,培训职工会引起一笔培训费用。此外,为了使原有职工不会外流并且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厂商一般也不愿意轻易降低工资

相关推荐